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系(已用)

主体
行为
喊
行为的类型
后果
学生
奔跑
绊倒
踩踏
有意识的 不道德 无意识的
自己 其他学生 学校 社会
学校
不作为
不作为
自己 学生 家庭 社会
1、行为的类型 (1)有意识的行为、无意识的行为 (2)善良的行为、不道德的行为 (3)合法行为、非法行为 (4)作为、不作为
作为 做法律鼓励做的和要求做的
法律角度:
也包括法律反对的甚至禁止的行 为
不作为 行为人有义务实施且可能实施 而未实施的行为 实质:应当履行义务而不履行
行为
1、闯红灯
可能的后果
交通混乱、堵塞 伤亡事故。。。 没有学好当场课 学习成绩下降。。。 影响秩序。。。
2、上课时看卡通书
3、插队、不排队
4、随地吐痰
传染疾病;影响卫生和环境
滥砍滥伐、乱扔垃圾、 乱排污水 。。。
行为
结果
启示
悟一悟
了解了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系, 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国家在作 出决定、选择行为时,一定要考虑到 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 要选择有正义感的事业;选择对 国家、人民有利的事;选择对自己有 利而
嫦娥一号
2、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
(1)行为都会产生后果……
(2)某种后果一定是由某些行为产生的
(3)个人的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后果,一
个集体、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行为也都 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案例分析:
张斌、张磊同时收到某彩票中心寄来的关于该中心 举办首届“2006年幸运读者”有奖活动的说明和一张无偿 赠送的彩票,刮开对奖区,两人同时中了“二等奖”,是 一台多功能家庭电脑。面对如此丰厚的奖品,张磊按要 求汇去邮资费,结果被骗,没有得到电脑却带来烦恼。 而张斌拨通了该中心的电话核实,在公安部门的帮助下, 揭穿其骗局,捣毁其中心。 三思而行 避免盲目、 任性和冲动
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教案

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教案
编者按: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政治教案: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知道行为、后果是多样而复杂的;②理解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能力目标:①通过学习,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②初步学会运用辨证思维方法,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②能够以正确的是非善恶标准实践和指导自己的行为;③树立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教学难点:行为与后果关系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行为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是社会规范的一种,其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在法律体系中,行为与法律后果是密不可分的。
法律后果是指法律对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包括肯定性后果和否定性后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行为与法律后果的关系。
二、行为的法律性质1. 法律行为法律行为是指符合法律规定、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
法律行为具有以下特征:(1)合法性:法律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得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
(2)有效性: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效力,能够产生法律后果。
(3)意志性:法律行为是行为人基于自己的意志实施的行为。
2. 非法律行为非法律行为是指不符合法律规定、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
非法律行为具有以下特征:(1)违法性:非法律行为违反法律规定,具有违法性。
(2)无效性:非法律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力,不能产生法律后果。
三、行为与法律后果的关系1. 法律后果的肯定性(1)法律奖励:对于具有积极意义的行为,法律会给予奖励。
如:荣誉称号、物质奖励等。
(2)法律保护:法律对具有积极意义的行为给予保护,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如: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等。
2. 法律后果的否定性(1)法律责任:对于违法行为,法律会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2)法律制裁:法律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以维护社会秩序。
如:罚款、拘留、有期徒刑等。
四、法律后果的具体表现1. 民事法律后果民事法律后果是指因违法行为导致的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包括:(1)违约责任: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应承担违约责任。
(2)侵权责任:侵权行为人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应承担侵权责任。
2. 行政法律后果行政法律后果是指因违法行为导致的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包括:(1)行政处罚: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人进行行政处罚,如:罚款、拘留等。
(2)行政处分:行政机关对违法的工作人员进行行政处分,如:警告、记过等。
3. 刑事法律后果刑事法律后果是指因犯罪行为导致的刑事责任。
八年级上册政治期末复习要点归纳:行为与后果

八年级上册政治期末复习要点归纳:行为与
后果
1.行为与后果的关系?P.78—79①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作为的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后果,不作为的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后果;②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有行为就会有后果,某种后果一定是由某些行为引起的-------;③不仅个人的行为产生一定后果,一个集体、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行为也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2.不承担责任的后果?P.82
①对自己:不承担责任会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如:得不到人们的信任,不利于自己的成长等)。
②对他人和社会:会有损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从而受到人们的谴责甚至法律的惩罚等。
3.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P.84—86
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必须在行为前对行为进行预见与选择。
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行为中应自律与自控。
③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集中体现在对行为后果的自省及自觉承担应负的责任上。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政治期末复习要
点归纳:行为与后果,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标签搜索:八年级政治期末试卷。
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06
结论:塑造积极的行为与 后果
个人行为的塑造
自我认知
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和动机,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个人和他人产 生的影响。
自我控制
学会控制情绪和冲动,做出理智和负责任的决定。
自我激励
设定明确的目标,制定计划并付诸行动,以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
社会行为的引导
法律法规
制定和执行法律法规,规范和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
社会舆论
通过媒体和公众舆论引导社会价值观,弘扬积极的社会风尚。
教育体系
培养公民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道德行为的推广
道德教育
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 的教育,培养个人的道 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榜样示范
树立道德典范,发挥榜 样的力量,激励人们向 善。
社会风尚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鼓励道德行为,谴责不 道德行为。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可以降低患癌症、 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风险, 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调整饮食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增加 蔬果、全谷类等健康食品 的摄入,有助于控制体重、 降低慢性病风险。
坚持运动
长期坚持适量的运动,可 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 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03
行为对社会后果的影响
积极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道德引导
通过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 值观和行为准则,推动积极行为的发展。
04
行为与后果的心理学解释
行为决策理论
预期理论
强调个体在决策过程中对结果的预期和价值评估,认为个体倾向 于选择预期结果更有价值的行为。
启发式决策
指个体在决策时采用简单、快速的认知策略,如代表性启发、可用 性启发等,以减少决策时间和认知负担。
苏人版7.1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学习内容第7课行为与后果第一框行为与后果的关系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生活在社会关系中的每个人都会产生一定的行为,体验到任何行为都一定会带来相应的后果。
【知识与能力】学会理解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懂得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理解行为不同产生的后果不同的道理。
学习重点人们都会做出一定的行为。
学习难点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学法提示讨论法、例证法、归纳法。
导学过程自主空间一、学习导航:(一)预习检测:1、生活在社会关系中的人,都会做出一定的。
从它的性质来看,有的是,而有些是。
2、在法律上,人的行为有和两种。
不作为,是指,即“当为而不为”,其实质是。
3、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
无论是还是,都会产生一定的。
4、行为与后果具有。
不仅个人的行为会产生后果,、的任何一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
(二)质疑问难:(视具体问题而定,可以在此解决,也可以稍后解决)二、探究交流(一)故事再现:海因茨的故事(教材P76)1分组讨论:■海因茨偷还是不偷?分别结果是什么?■这个故事最美好的结局是什么?为实现这样的后果,海因茨还有其他选择吗?学生回答:1 AB22 引导再思:海因茨的故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你的结论是:(教师引导分两层次:一从多角度培养学生思维扩散的能力;二从行为与后果德角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123★教师总结:行为多样、复杂的,行为导致的后果也多样、复杂。
有的后果有的有利于自己、他人和社会,有的不利于自己、他人和社会;(二)情景在现:1 分析后果:从行为和后果的角度分析情景一:操场打球,不小心相撞: (我的看法: )情景二:四川汶川地震: (我的看法: )情景三:,学习成绩急剧下降 (我的看法: ) 2学生举例:123★教师总结:有的可预测的,有的是出人意料的;有的是随行为而产生,有的则是过一段时间才产生。
有的行为会产生一个后果,有的会产生多个后果,有的后果是一个行为造成的,也有的是多个行为造成的。
刑事法中的行为与结果的关系

刑事法中的行为与结果的关系引言:刑事法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共利益的重要法律体系,其中行为与结果的关系在刑事案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行为是指个体以自由意志进行的人类活动,而结果则是行为所产生的后果。
行为与结果的关系不仅对刑事责任的界定和认定具有重要影响,也反映了法治社会对行为后果的重视,本文将深入探讨刑事法中行为与结果的关系。
第一部分:行为与结果的独立性行为与结果在刑事法中是独立的概念,即行为与结果具有独立存在的权利和义务。
行为是指主体通过自由意志进行的有目的的行动,而结果则是行为的后果。
行为与结果的独立性意味着,行为的合法性与结果的关联性并非至关重要,重点在于刑事法如何界定合法行为所能承担的责任。
第二部分:行为与结果的关联性尽管行为与结果是独立的,但在某些情况下二者之间存在必然的关联。
行为与结果的关联性取决于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刑法上,若行为的目的是实现某种结果,并且该行为顺利地导致了该结果的发生,则可以将行为与结果建立起一种关联性。
例如,杀人罪的成立需要行为者的故意杀人行为导致他人死亡,行为与结果之间形成了必然的因果关系。
第三部分:行为结果的转嫁行为结果的转嫁是刑事法中的一个复杂问题。
在有些情况下,行为者可能会试图将自己的责任转嫁给其他因素,以减轻自己的刑事责任。
然而,在刑事法中,行为后果仍然与行为者直接相关,并不能完全推卸责任。
例如,如果酒驾司机在酒后驾驶过程中发生事故,造成他人伤亡,司机仍然要为自己的行为负刑事责任,无法将责任完全推卸给酒精的影响。
第四部分:行为结果的预见性行为结果的预见性也是刑事法中行为与结果关系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行为者是否能够预见到所产生的后果,从而判断其是否具有过失或故意为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在交通事故中,如果行为者明知自己驾驶技术不佳,仍然选择驾驶高速行驶,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则可以认定其具有故意。
而如果行为者不具备事先预见到行为结果的能力,一些后果可能被认定为非刑事责任。
第7课 行为与后果导学案答案.doc

第7课行为与后果第一框行为与后果的关系一、预习检测:1.行为。
2.有作为、不作为。
行为人有义务实施且可能实施而未实施的行为,应履行而不履行。
3.后果、作为、不作为、后果、一致性。
二、探究交流:■“生活在社会大家庭里,每个人都会做出一定的行为”•体验交流:一定的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感悟交流:1.偷:妻子的生命得以延续,自己触犯法律入狱;不偷:妻子性命不保,自己时常生活在悔恨自责中。
2.妻子既获救自己,自己又不违法。
3.苦苦哀求,用诚心打动医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如每天到医生家中做事)感动医生; 苦求医生的家人争取他们的帮助等。
4.行为和后果有紧密的关系,行为不同,后果不同;金城所致,金石为开;人世间一定会有真善美等。
•分析归类:个人行为、群体行为;有意识行为、无意识行为;合法行为、违法行为等■“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举一反三:▲情景一:说声对不起继续打球粗言相对动手打架。
▲情景二:看武打小说去玩吧迷恋网络游戏。
▲情景三: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度难关、冷漠看待身外事。
▲情景四:积极采取措施控疫情,疫情扩散严重影响人民健康。
▲情景五:人类乱砍滥伐,生态恶化,影响人类生存的环境,影响人类健康。
•分析归结:出人意料、过一段时间、一个、一个、有的行为有利于他人和社会,有的行为有损于他人和社会。
•信手拈来:▲西部大开发、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等。
▲江青反革命集团叛国、达赖集团分裂行径等。
■“选择积极的行为,避免消极的行为”•深思熟虑:略。
•明辨是非:不合理。
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
正是石芳丽诚实守信、勇于承担责任的行为赢得了韩健及其家人的信任和谅解。
一次承担,发生一种可贵,这就是高尚道德行为带来的正能量循环。
韩健及其家人的宽容,有利于鼓励更多的人面对消极的后果勇于自省以及自觉承担相应负的责任。
•条分缕析:略。
•立德践行:略。
三、训练反馈:(一)精挑细选•理解生活:1—4: B D A C(二)走近社会•探究生活:(1)企业不合理的乱排、汽车尾气的排放、人们环保意识的薄弱、环保部门的力度不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11月16日9时40分许,甘肃 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一大翻斗运煤 货车与当地幼儿园接送车迎面相撞,造 成20人死亡,包括校车司机和车内老师; 另有重伤12324至6岁的幼童。这辆只应 载9人的校车,却实载64人,且出事时 逆向行驶。
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起车祸?
在欧洲,一位妇女得了一种特殊的癌症,濒临死 亡。医生认为,有一种药也许可以挽救她的生命。这 种药是本城一位药剂师最近发现的一种镭剂。这种药 造价昂贵,药剂师还以10倍于成本的价格出售。药剂 师花200美元买镭,而一小剂药却索价2000美元。病 人的丈夫叫海因茨,他向每个相识的人借钱,但他只 能筹集到大约1000美元,只是药价的一半。海因茨告 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就要死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把 药卖给他,或允许他以后再慢慢还钱。可是,这位药 剂师却说:“不行,我发明这种药,我要靠它来赚 钱。” 海因茨绝望了……
①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 ②有行为就会有后果 ③某中后果一定是 由某些行为引起的 ④人们改造自然界可以凭自己的主观意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进入网吧 玩游戏
拾金不昧
看不良书籍
1、由于违反校纪校规,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以及家长的责备 2、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 ,甚至危及生命 3 、影响学习成绩 4、结识不良青年,误入歧途 1、减少失主的痛苦 2、得到他人的称赞 3、树立良好的中学生 形象 4、弘扬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3)从布朗警官不追查行为所导致的一系列后 果说明了哪些道理?
(3)从布朗警官不追查行为所导致的一系列后果说明 了哪些道理?
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 不作为的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不承担责任不仅会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而且 还会有损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从而受到人们的谴 责甚至法律的制裁。
所以为了避免产生损害自身、他人、社会的 不良后果,我们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都要在行为前进行预测和选择,做到三思而后行。
D 后果是可以预料的,因此行为是可以预防的 4、“言必信,行必果”指的是( )
①人要有诚信 ②任何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③行为的后果会 直接表现出来 ④行为的后果一定会随着行为的发生而发生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与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着报复。”这句话告 诉我们( )
(1)布朗警官追查海因茨的行为在法律上属
于(
),其不追查海因茨的行为属于
(
)
(2)如果布朗警官不追查海因茨偷药的行为,你觉 得有可能会产生哪些后果?
不追查 偷药行 为可能 产生的 后果
1、朋友的妻子得救 2、自己受到处分、承担法律责任 3、受到别人的指责,使得人们对 警察不信任
4、损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及法律 的尊严、败坏社会风气……
试着猜想海因茨可能采取的行为及其导致的后果。
偷药
不偷药
A、偷药 B、不偷药
后果:___触__犯_法__律__,__被_抓__捕__入__狱_ 后果:_____妻__子__死_亡__________
偷药
挽救妻子的生命 侵犯药剂师的财产权 违反法律,自己受到法律的制裁 破坏名誉受到他人的指责等
不偷药
妻子死亡
内心痛苦,为无法救妻子 感到自责 保住自己的名誉
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有行为就有后果)
偷与不偷这两种行为所产生的后果都是有利有弊,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帮助海因茨解决这个困境?
如:向社会求助、向新闻媒体求助、向红十字会求助
海因茨有一交往多年的好朋友布朗,两人从小学 到初中一直是同班同学,布朗现在在镇上当警察。当 晚,布朗正好值夜班。可是下班回家的途中,朦朦月 色下,正好看见远处一人准备击破窗子进入药剂师的 药房内。于是,他轻轻地走到药房,守在窗口,打算 等小偷出来时将他一举抓获。可是,小偷被抓住的时 候,布朗惊讶地发现竟然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海因茨。 几经追问,海因茨说出了自己缺钱买药的困境,并央 求布朗为他保密,但又不肯把偷来的药还给药剂师。 迟疑之间,海因茨就要拿着偷到的药物回家救妻子!
1、危害身心健康 2、影响学习成绩 3、误入歧途
随地吐痰 孝敬父母
1、污染环境 2、影响自身形象
1、得到家长、老师、社会的赞扬 2、家庭关系和谐 3、弘 扬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这一表格的内容体现了哪些道理?给我们哪些 启示?
4、行为从性质上分可分为作为和不作为。
二、单项选择:
1、在法律上规定人的行为有 ( )
A 有意识行为和无意识行为 B 合法行为和不合法行为
C作为和不作为
D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2、下列属于不作为行为的是 ( )
A 警察处罚违章司机
B 初二同学小民拾金不昧
c工厂任意排污造成环境恶化 D
3、下列关于行为与后果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 A 作为的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后果,不作为的行为不会产生后果 B 有的后果是由一个行为产生的,而有的后果是由多个行为产生的 C 个人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后果,一个国家、一个集体的行为一般不 会产生后果
(4)作为一个小公民,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要承担哪些 责任呢?
法律上
作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作为
2、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1)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2)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 (3)个人、集体和国家……
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行为
后果
都是由一定的行为引起的
一、判断:
1、作为的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后果,不作为的行为不会产生后果。 2、行为与后果的一致性是指一个行为一般只产生一个后果。 3、一个行为会产生一个或多个后果,但是一个后果一般是由一个 行为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