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自主品牌荣威SWOT分析

上汽集团自主品牌荣威SWOT分析
上汽集团自主品牌荣威SWOT分析

上汽集团战略SWOT分析

上汽集团战略SWOT分析 一.上汽集团的优势(S) 1.上海国资委控股的汽车企业。作为一个国有企业,特别是汽车 这样受政策导向明显的产业来说。上汽集团可以第一时间捕捉到政策动向,摸透政策导向,及时调整公司战略,把握市场先机。 2.完全继承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的衣钵,技术积累较为 深厚。追溯上汽历史,堪称辉煌,曾连续二十多年领导国内轿车市场。从一个汽车修理和零配件企业发展到今天拥有汽车全系列产品以及核心零部件在内,产业链完整的国内销量最大的汽车企业集团,上汽经过了六十多年的发展,技术储备丰厚。 3.较早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且后续投资巨大。早在2005年,上汽 集团就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与高校及其他同类型企业合作研发新能源汽车。截止2012年,上汽在新能源汽车的基础建设方面已投入20亿元,后续还将投入60亿元,以保证新能源投入的持续性。 二.上汽集团的劣势(W) 1.在发动机等核心技术上缺乏自主研发能力。截止到2013年11 月,上汽集团才推出3款新能源汽车,分别为荣威旗下的750,E50,550 Plug in。 2.品牌美誉度不够,受累自主品牌低端定位的思维定式。因为国

内汽车起步较晚,且发展受限,国有自主品牌美誉度在消费者 中普遍偏低。 三.上汽集团的机遇(O) 1.受惠政策倾斜。随着“863”计划的深入开展,中国政府在“十 五”,“十一五”,“十二五”中的资金投入巨大,上汽集团等汽 车企业都获得了政府的政策扶持。这对于上汽集团来说是重大 机遇,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拥有长三角为中心辐射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巨大市场。上汽集团 位于中国经济中心,倚靠长三角经济圈,辐射长江流域,市场 巨大,潜力无限。且非洲,南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需求活跃。四.上汽集团面临的威胁(T) 1.来自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优秀代表的巨大挑战。比亚迪从发展 初期开始迅速控制了动力电池核心技术,并拥有实现大规模商 业化的技术和条件。而上汽集团目前只推出了3款新能源汽车,与比亚迪差距巨大。 2.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拓宽市场仍有难度。在江浙地区,通用, 大众等品牌的汽车所占市场份额较大,东北则是一汽大众的产 品占据主要市场。由于无形中的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上汽集 团难以在长三角地区形成有效的资源整合,对规模效应的形成 也有重大阻力。 基于SWOT模型的战略分析: 1.SO战略: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上汽集团作为国有企业,

财务报告报表分析上汽集团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一、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3) 公司简介 (3) 行业分析 (3) 核心竞争力 (3) 财务概况 (4) 二、财务比率分析 (5) 偿债能力 (6) 营运能力 (10) 盈利能力 (14) 发展能力 (17) 市场表现 (19) 三、杜邦分析法 (21) 四、综合评价(投资者角度) (22)

一、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公司简介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名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上汽"),于1997年1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600104,是国内A股市场最大的汽车上市公司。截止2015年12月31日普通股股份数已达到110亿股,目前,控股股东为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持股74.30%,股东性质为国有法人。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对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100%控股。 上汽集团经营范围为:汽车、摩托车、拖拉机等各种机动车整车,机械设备、总成及零部件的生产、销售,国内贸易(除专项规定),咨询服务业,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及技术的出口业务和本企业所需的机械设备、原辅材料及技术的进口业务等。 上汽集团所属主要整车企业包括乘用车公司、上汽大通、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南京依维柯、上汽依维柯红岩、上海申沃等。 2016年,上汽集团整车销量达到648.9万辆,同比增长9.95%,继续保持国内汽车市场领先优势,并以2015年度1066.8亿美元的合并销售收入,第十二次入选《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名第46位,比上一年上升了14位。 行业分析 2016年我国宏观经济逐步企稳,国内汽车市场走势跌宕起伏、前抑后扬,1.6升及以下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征收政策调整对车市的影响,大大超出年初预计。全年国内市场销售整车2818.7万辆,同比增长12.3%,增速同比提升8.1个百分点,国内车市在经历连续两年中低速增长后,增速再次回升至两位数水平;其中,乘用车销售2424.3万辆,同比增长15.7%,商用车销售394.4万辆,同比下降5.1%。 核心竞争力 一是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公司业务基本涵盖了汽车产业链的各环节,有利于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提升整体竞争能力。 二是国内市场的领先优势。公司整车产销规模多年来保持国内领先,产品门类齐全,销售服务网络点多面广,布局不断优化,有利于公司持续提高市场影响力和对用户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 三是持续提升的创新能力新优势。公司自主研发体系日益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新能源汽车研发自主掌控核心技术,并在互联网汽车研发和应用方面形成领先优势;主要合资整车企业的本土化研发水平持续提升;汽车后市场加快创新布局;汽车金融服务领域创新能力突出,业务规模国内领先。

上海大众swot分析

上海大众swot分析 上海大众简单介绍:上海大众成立于1985年3月,是中国最早的轿车合资企业之一。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大众)位于上海西北郊安亭国际汽车城,占地面积3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是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轿车生产基地之一,年生产能力50万辆。基于大众、斯柯达两大品牌,上海大众目前拥有桑塔纳、桑塔纳3000型、帕萨特(B7)、波罗(5代)、新途安、朗逸、途观和Octavia明锐五大系列产品。 一、上海大众的优势(Strength) 1、由于大众进入中国较早,其产品线拉的较长,大众产品结实耐用,性能较为稳定可靠,品牌知名度较高。 2、我们知道大众的产品系列比较齐全,划分的市场也比较细,也就是说大众汽车的产品市场细分比较好,具有针对性。 3、上海大众的成长空间较大,基于我国现有的消费市场、消费能力及习惯呢,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拥有规模较大、实施较为先进的技术中心(10亿元人名币的试车场) 二、上海大众的劣势(Weakness) 1、上海大众和其他车型相比,车型外观不够丰富,产品线单一、 2、从近几年的汽车销售来看,上海大众的市场份额在降低。 3、上海大众在近几年的经营中,新产品的投入相对而言较少,发展较为缓慢。 三、上海大众面临的机会(Opportunity) 1、汽车消费市场越来越趋向年轻化、多元化方向。并且现在逐渐向农村转移。 2、随着我国相关政策的出台,上海大众的自主品牌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且新能源方向较强(结构产业调整)

3、节能、环保、安全奖成为发展新趋势,上海大众向经济型、节能型方向发展。 4、微车的技术将进一步加强汽车消费税的调整,小排量汽车必将促进上海大众微车行业的持续发展。 四、上海大众面临的威胁(Threat) 1、由于现有外部环境的发展,竞争对手的强烈竞争,特别是日系汽车的强烈竞争。 2、由于新能源的问题,对上海大众的新技术的汇报也存有一定的风险。 3、相比于其他日韩系车型,上海大众较其他服务竞争较弱,所以其威胁就是服务竞争上。 SWOT表格分析

上汽集团分析报告(DOC)

2.1公司选择 本文选择上汽集团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首先是上汽是一家比较成熟的公司,历史数据齐全,信誉形象良好,数据的可信度相对较高,其次是上汽集团在汽车行业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选择它有一定的典范作用。 2.2所处经济环境分析 2.2.1宏观经济分析 1)、GDP分析 从上图来看,从2012年的至今的GDP环比增速是呈现下滑的趋势。这首先是由于政府刺激性政策的退出,投资减少导致了GDP增速放缓;其次是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了我国的出口;最后也是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以及WTO和人口红利的下降导致经济增速下滑。因此现在政府提出了结构性转型的经济新常态,通过“改革、开放、创新”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所以综上分析,我国未来的年GDP增长率应该会稳定在7%左右,不会产生较大的波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政府目前想要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入,对第二产业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企业进行扶持,因此汽车行业想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在技术专利、服务上多投入才能获得良好发展 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上图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没有受到GDP下降的影响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它标志着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一直保持了稳中有升的态势,结合我国目前的人均汽车保有量水平,可以推断出我国未来的汽车消费市场还是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3)、CPI指数 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变动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进行经济决策和国家宏观调控时需要参考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CPI指数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目前稳定在在1%-2%之间,同时未来CPI指数也不会有大的变动。较低通货膨胀既反映了我国目前经济形势较为平稳,也会在一定程度刺激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消费需求。 4)、货币供应量分析

管理学SWOT典型案例分析

上海汽车集团案例分析 简介: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汽集团”,股票代码为600104)是国内A股市场最大的汽车上市公司,截至2012年底,上汽集团总股本达到110亿股。目前,上汽集团主要业务涵盖整车(包括乘用车、商用车)、零部件(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动力传动、底盘、内外饰、电子电器等)的研发、生产、销售,物流、车载信息、二手车等汽车服务贸易业务,以及汽车金融业务。上汽集团所属主要整车企业包括乘用车公司、商用车公司、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南京依维柯、上汽依维柯红岩、上海申沃等。 2012年,上汽集团整车销量达到449万辆,同比增长12%,继续保持国内汽车市场领先优势,并以上一年度672.54亿美元的合并销售收入,第八次入选《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名第130位,比2011年上升了21位。 背景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自主创新是国家发展战略,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现实来看,目前“最大”的自主创新无疑就是自主品牌的创立与培育。在奇瑞、吉利等汽车企业高举“自主品牌”大旗实现快速发展以后,以“三大”为代表的“国家队”也开始集体发力,纷纷高调宣布其自主品牌战略。其中,上汽公布的自主品牌发展思路“创造性地整合国际国内优势资源,高起点打造中国人拥有的国际汽车品牌”颇为引人瞩目。2006年10月12日,上汽正式对外宣布,其自主品牌定名为“荣威(Roewe)”,取意“创新殊荣、威仪四海”。荣威的品

牌口号为“创新传塑经典”,表达了上汽以国际化的视野、创新的理念传承国际汽车的先进技术,打造国际品牌新经典的决心和信心 战略与前景 1,全球化战略 1994年11月,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合资成立上海延锋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1995年7月,通过由上汽集团控制的中联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与德国罗伯特·博世公司合资成立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1997年5月,上海大众第80万辆车下线,上汽集团和德国大众高层领导握手庆贺。 1999《财富》全球论坛上海年会期间,上汽集团和美国通用高层领导接受中央电视台《财富对话》特别节目的采访报道。 2,引进别克、帕萨特轿车 1997年3月24日,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合营合同在北京签署。李鹏总理和美国副总统戈尔出席签字仪式。 1997年6月12日,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国家经贸委主任王忠禹、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黄菊、上海市市长徐匡迪等出席。列为1998年上海市“一号工程”的上海通用项目竣工。 1998年12月,首辆别克新世纪轿车下线。 1999年12月,首辆别克GL8公务商务旅行车下线。 2000年12月,首辆赛欧轿车下线。 3,建设现代轿车基地

上汽集团财务分析报告

上汽集团财务分析报告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上汽集团 财务管理课程设计 班级:2010级工商管理班 第九组:魏冬冬 45 王赟 33 温伟 34 肖冠宇 40 吴朝洋 46 吴季涛 51 指导老师:顾新莲刘凤环

目录: 第一部分公司背景概述----------------------------------------------------------------------------1 一、公司简介-----------------------------------------------------------------------------------------1 二、公司资料-----------------------------------------------------------------------------------------1 三、经营范围及经营情况--------------------------------------------------------------------------1 四、行业背景概述-----------------------------------------------------------------------------------2 第二部分财务分析-----------------------------------------------------------------------------------4 一、财务主要数据分析-----------------------------------------------------------------------------4 二、主要财务指标分析-----------------------------------------------------------------------------5 (一)偿债能力指标分析-----------------------------------------------------------------------6 (二)运营能力指标分析-----------------------------------------------------------------------7 (三)盈利能力指标分析-----------------------------------------------------------------------8 (四)发展能力指标分析--------------------------------------------------------------------- 10 三、杜邦体系综合分析---------------------------------------------------------------------------10 (一)杜邦分析法------------------------------------------------------------------------------10 (二)上汽集团综合分析---------------------------------------------------------------------11 第三部分资本结构---------------------------------------------------------------------------------12 一、资本结构综合分析---------------------------------------------------------------------------12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内外部环境及SWOT分析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内外部环境及SWOT分析 成立于1985年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大众)是一家中德合资企业,双方投资比例各为50%。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安亭国际汽车城,占地面积3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年生产能力超过45万辆,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轿车生产基地之一。基于大众、斯柯达两大品牌,公司目前拥有帕萨特、波罗、途安、LAVIDA朗逸、TIGUAN途观和Octavia明锐、Fabia晶锐、Superb昊锐等十大系列产品,覆盖A0级、A级、B级、SUV等不同细分市场。 一、外部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 1、政治环境分析 (1)小排量汽车解禁 2006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取消一切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行驶路线和出租车运营等方面的限制。这直接促进了小排量汽车的销售,在2006年一季度,使得奇瑞等厂家取得了不错的销量,其中二月份奇瑞的销量达到了两万多辆,在乘用车市场上首次超过一汽大众。对本土汽车企业而言,有生产小型车的经验,可以充分利用包括政府等各种资源,在成本的控制上有一定的优势。 (2)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汽车作为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对国民经济有强大的拉动作用,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一批国有和民营汽车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积累了一定的人才和经验,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 在十一五规划中自主创新做为国家战略提出,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合资和引进使中国汽车产业大开眼界。通过消化和吸收,在产品档次、生产管理水平、设备改进、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积累和掌握了一些与世界汽车制造水平同步或者接近的经验,为国内各大汽车集团自主创新奠定了很好的墓础;同时,中国汽车企业可以纵观全球整车、零部件制造巨头来选择合作伙伴,站在巨人的臂膀上高水平起步。我国汽车产业正面临着第二次重大的转型,让更节能、更环保的车型进人中国的家庭是我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围绕这一目标,各种与汽车消费相关的政策正在调整,这也正是国内汽车企业搞自主创新需要利用的后发优势。

上汽集团SWOT分析报告文案

上汽集团SWOT分析报告 专业:对外贸易学院国际营销 学生:倪帆宙明柯青雷晨文伟 宗鹏飞解丞彬朱昊吴晓焱 二OO六年四月 关键词:上汽集团SWOT分析

目录 第1编公司简介........................................... .. (3) 1.1公司成立发展 (3) 1.2主要经营业务 (3) 1.3产品图表展示 (3) 1.4上汽集团资质 (3) 第2编部优势 (4) 2.1生产多元发展 (4) 2.2研发体系建设 (4) 2.3营销渠道建设 (4) 2.4全新经营思路 (4) 2.5人才培养储备 (5) 第3编部劣势 (6) 3.1缺乏自主开发 (6) 3.2缺乏整车生产 (6) 3.3缺乏技术体系 (6) 3.4缺乏自主品牌 (6) 3.5科技投入不足 (6) 3.6组织协调性差 (6) 3.7财务指标走弱 (6) 第4编外部机遇 (7) 4.1产业高速增长 (7) 4.2法律规出台 (7) 4.3巨头投资合作 (7) 4.4产品结构调整 (7) 4.5产业重组整合 (7) 第5编外部威胁 (8) 5.1国外对手抢摊 (8) 5.2研发能力偏弱 (8) 5.3竞争形势激烈 (8) 5.4行政垄断残存 (8) 5.5汽车信贷限制 (8)

5.6用车费用上涨 (8) 5.7供需矛盾凸现 (8) 第6编战略建议................................................9(未完待续) 1公司简介 1.1公司成立发展 1.1.1公司是由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独家发起。 1.1.2上汽集团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先后与德国大众、美国通用成立了合资企业。20年来,集团获得了较快发展。 1.1.3在重组后的汽车基础上采用社会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 1.2主要经营业务 生产、经营轿车、重型车、拖拉机变速器、汽车悬架弹簧、发动机气门弹簧、汽车水箱散热器、汽车底盘总成、传动轴、车灯、转向机等。 1.3产品图表展示 1.4上汽集团资质 1.4.1公司2000年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评审; 1.4.2获市工商局免检企业证书; 1.4.3获市A类纳税人证书; 1.4.4通过远东资信评估AAA级资信等级评估; 1.4.5还被评为1999年度全国上市公司50强之一; 1.4.6在1999年各项经济指标综合名列上市公司第三名。

上汽集团SWOT分析报告

上汽集团SWOT分析报告 专业: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营销 学生:倪帆张宙李明柯杨青雷晨 杨文伟宗鹏飞解丞彬朱昊吴晓焱 二OO六年四月 关键词:上汽集团 SWOT分析 目录

第1编公司简介........................................... .. (3) 1.1公司成立发展 (3) 1.2主要经营业务 (3) 1.3产品图表展示 (3) 1.4上汽集团资质 (3) 第2编内部优势 (4) 2.1生产多元发展 (4) 2.2研发体系建设 (4) 2.3营销渠道建设 (4) 2.4全新经营思路 (4) 2.5人才培养储备 (5) 第3编内部劣势 (6) 3.1缺乏自主开发 (6) 3.2缺乏整车生产 (6) 3.3缺乏技术体系 (6) 3.4缺乏自主品牌 (6) 3.5科技投入不足 (6) 3.6组织协调性差 (6) 3.7财务指标走弱 (6) 第4编外部机遇 (7) 4.1产业高速增长 (7) 4.2法律规范出台 (7) 4.3巨头投资合作 (7) 4.4产品结构调整 (7) 4.5产业重组整合 (7) 第5编外部威胁 (8) 5.1国外对手抢摊 (8) 5.2研发能力偏弱 (8) 5.3竞争形势激烈 (8) 5.4行政垄断残存 (8) 5.5汽车信贷限制 (8) 5.6用车费用上涨 (8) 5.7供需矛盾凸现 (8) 第6编战略建议................................................9(未完待续)

2内部优势 2.1生产多元发展 2.1.1运用技术改造升级,兼并重组,扩建生长规模,改制老旧企业建立和提升外地生产基地。大力推进资产重组。 2.1.2零部件厂家逐步向安亭、金桥等地区集聚,加快形成上海汽车产业群落。通过零件生产开始融入国际汽车供应链,零部件合作向零级化发展的工作重点。 2.1.3上汽正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不断向下整合,与国际企业的合作也进入了国际化运作阶段。收购韩国双龙汽车48.92%股份。在通用收购韩国大宇之后,邀请了上汽共同参股运作,上汽持股韩国大宇10%,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世界汽车资本市场的先河。2.1.4同时投资建设相关产业,在汽车物流板块,汽车金融板块,汽车服务板块,以及工业地产业务都有所作为。上汽与上海联交所实现战略合作,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渠道。 2.2研发体系建设 2.2.1上汽集团于2002年8月成立了汽车工程研究院,并与上汽股份公司组成整车开发系统,组建自主产品开发联合工作组。这是国内企业自行创建的汽车产品自主开发研究机构,有利于实现对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的自主控制和掌握。上汽股份旗下自主品牌乘用车生产企业———上汽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成立。 2.2.2为了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研发体系,提高研发水平。上汽还建设了相关试车场项目,与通用合作推进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与清华、上海交大等8所院校展开了技术、能源等方面的研发合作。 2.2.3“抢逼围”经营战略,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新品开发,注重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例如别克君威轿车荣获国内汽车业最高奖项--“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3营销渠道建设 2.3.1市场营销方面,上汽非常善于从顾客需求出发,进行全程的广告和整合传播运作,利用自己的营销网络进行快速的大规模订购。 2.3.2不断拓展汽车服务贸易业务,全面提高产业价值链的整体竞争能力。(租赁全线连片开工建设,国际物流间接物料一体化,国际汽车城会展中心,汽车博物馆,汽车贸易一条街,汽车码头等) 2.3.3经销服务网点售后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强经销商网络整合,售后服务也很完善。 2.4全新经营思路 2.4.1上汽集团形成了SAIC价值观。SAIC既是上汽集团的简称,也是上汽集团的价值观。 2.4.1.1S-Satisfaction from customer,满足用户需求; 2.4.1.2A-Advantage through innovation,提高创新能力; 2.4.1.3I-Internationalization in operating,集成全球资源; 2.4.1.4C-Concentration on people,崇尚人本管理

上汽集团财务报表分析

上汽集团财务报表分析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上汽集团财务报表分析 一、选择理由 汽车作为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对国民经济有强大的拉动作用,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一批国有和民营汽车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积累了一定的人才和经验,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汽车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近20年来,我国汽车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我们的生活中汽车业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了我们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甚至成了生活中的必需品,所以人们对汽车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近几年政府出台的各种政策也无疑是推动了汽车业的加速发转,所以我选择了汽车行业。 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先者、拥有其独特的经营理念及发展方式。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简称“上汽集团”)是中国四大汽车集团之一,主要从事乘用车、商用车和汽车零部件的生产、销售、开发、投资及相关的汽车服务贸易和金融业务。2012年,上汽集团整车销量达到449万辆,同比增长12%,继续保持国内汽车市场领先优势,并以当年度762.3亿美元的合并销售收入,第九次入选《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名第103位,比上一年上升了27位。鉴于其客观的发展前景,我们在众多的上市公司中选择了上汽集团。 二、公司概况 1、公司简介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汽集团”,股票代码为600104)是国内A股市场最大的汽车上市公司,截至2013年底,上汽集团总股本达到110亿股。目前,上汽集团主要业务涵盖整车(包括乘用车、商用车)、零部件(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动力传动、底盘、内外饰、电子电器等)的研发、生产、销售,物流、车载信息、二手车等汽车服务贸易业务,以及汽车金融业务。上汽集团坚持自主开发与对外合作并举,一方面通过加强与德国大众、美国通用等全球著名汽车公司的战略合作,不断推动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南京依维柯、上汽依维柯红岩、上海申沃等系列产品的后续发展,取得了卓越成效;另一方面通过集成全球资源,加快技术创新,实现国内首款自主研发中高级轿车——荣威750的成功上市,初步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由此,深入推进了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共同发展的格局。

上汽集团企业整体上市案例分析

1、引言 1.1选题的背景 中国股票市场自1990年上证所和深交所的建立为标志,至今也不过20多年的历史,却已经走完发达国家200多年走的路。但是我国股市刚设立的时候,由于规模较小,难以承载大公司上市所带来的压力,并且为解决企业脱困问题,大多数企业都不满足整体上市的条件,因此,目前,我国的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通过将自己的一部分优质资产剥离出来,再通过发行一定数量的流通股实现上市的,即分拆上市。但是,分拆上市存在着许多弊端及诟病:第一,母公司把上市公司当成圈钱的工具,上市公司的资产或剩余利润被母公司通过控股权转移到自己的口袋,这使得上市公司无法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公司的运作也很难达到规范化。第二,大股东、存续企业与上市公司之间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第三,产业链的分割可能会造成机构重叠、人员交叉,同业竞争,不利于生产经营的统筹规划和统一布局,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运作效率。第四,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可由母公司帮助处理。上市公司将富余人员分流,把包袱甩给母公司,在会计处理上制造虚假的财务业绩。因此,在我国,分拆上市成为了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企业的整体上市是对于分拆上市而言的。为解决分拆上市的弊端,整体上市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整体上市的优点在于有利于消除上市公司与母公司间的关联交易、违规担保和资金挪用等市场瘤疾,另外,也有利于中小企业和刚起步企业的做大做强,以促进企业发挥集团的产品优势、产业优势与管理优势,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与交易费用。但在企业整体上市的过程中还存在的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企业大规模的整体上市将加重证券市场的扩容压力,同时,大股东也往往利用企业的整体上市来圈钱等种种隐患。本文以上汽集团为例,浅谈企业的整体上市对其关联交易的影响,提出在企业整体上市后,企业应该如何处理关联交易,大小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等问题的措施。 1.2选题的意义 通过借鉴国际经验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对我国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弊端进行分析,深入了解整体上市后产生的影响,提出如何结合中国国情,使企业实现整体上市,从而减少关联交易。自证券市场成立出现以来,国家对企业上市都相当重视,而整体上市对公司的业绩、股东权益以及关联交易、挪用资金方面的影响也是极大的,本文通过对上汽集团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企业整体上市后对关联交易的影响,同时也预期提出关于企业整体上市中关联交易的应对措施及相关建议。. 2、企业整体上市对关联交易影响的研究文献综述 简单地说,关联交易是指在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发生的交易,关联交易与普通交易之间的重大区别在于前者是发生在具有特定关联关系的当事人之间的交易。由此可见,关联交易的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它是在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发生的交易行为;二是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所进行的是交易行为,而不是管理或其他行为。关联交易与同业竞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同业竞争表现为利益相反的关系,而关联交易主体之间不不一定是利益相反的关系,很多情况下是利益共同。但是,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相比,持续的时间较长,潜在的影响人们往往难以客观去评价。此外,法律也对关联交易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其目的在于从外部管制关联企业内部具有消极作用的内部活动与安排的生产关系,以此来保护从属公司、债权人以及子公司少数股东的利益。 对于关联交易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一方面,关联交易会对公司的业绩造成负面的影响,另一方面,公司的整体上市能够抑制关联交易,从而减少其带来的许多不利影响。对此,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比如国外的学者Bertrand等人(2002)、Cheung等人(2001)利用实证研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分析报告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析报告 行业分析 一、现有竞争者的威胁 从最近新车上市的价格集中度来看,8—15万元已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最为惨烈的阶段。由于汽车行业对技术要求高,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在这种情况下,汽车行业遭受降价的损失。 二、新进入者的威胁 新进入者加入该行业,会带来生产能力的扩大,带来对市场占有率的要求,这必然引起与现有企业的激烈竞争,使产品价格下跌;另一方面,新加入者要获得资源进行生产,从而可能使得行业生产成本升高,这两方面都会导致行业的获利能力下降。 主要趋势: 产品开发、全球化、水平整合为策略方向:各大汽车厂商都在竞相开发新型、新款式、新技术的汽车以争夺新的市场,渗透现有市场,并且都以速度、低成本、高附加值为基础。 以速度和低成本竞争基础:各厂商都因为固定成本高,要通过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产量和规模来降低成本,以提高竞争力,使汽车市场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现象。 以合并与联盟为最重要的方式:各大厂商为追求规模经济,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共享资源以取得竞争优势,竞相寻求合并与联盟。 三、替代品的威胁 全球汽车业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研发价格合适且款式吸引人的环保型汽车。中国人口密集, 道路日趋拥挤,城市速度加快,大部分城市力建轻轨和地铁,并不断扩宽其路线。面对日益增长的购车、保险、停车等费用,再加上轻轨和地铁方便快捷的特点,部分人会选择使用轻轨和地铁样的公共交通工具。 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对汽车产业而言,供应商的产品对买方来说是很重要的生产投入元素,这种投和对买方的制造过程和产品质量有很大影响,这样使得供应商有很强的讨价还价能力。 汽车行业对技术要求很高,供应商的产品是有差别的,购买者具有较高的转化成本,这样供应商就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 五、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五大影响购买的首要因素;价格、品牌、燃油经济、外观造型、售后服务。在消费者的购买中,安全、技术、品质、售后服务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品牌的忠诚度将决定未来的购买。 近年来,我国汽车品牌市场份额在稳定增长,很大部分因素取决于低价、低成本策略的成功,因此中国汽车在中低端市场上的地位比较稳固。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完善,中国汽车企业对自主创新的重视,开始向中高端市场进军。中国汽车借助其价格优势开始向海外市场扩张,出口绝对是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

一汽大众swot分析

一汽大众swot分析 S因子 Strength 大众的优势 S1:品牌知名度 对大众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产品的布局。因大众进入中国较早,其产品线拉得很长,有人总结是“四世同堂“,对此大众的思想非常明确,就是中国市场的广阔,需求层次众多,因此,在不同的技术与价格水平上都拥有竞争力的产品,能够保证大众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无论价格高低与技术水平新旧,大众的产品都以结实耐用,性能可靠著名,品牌的知名度鱼美誉度都不错,这也是令大众与竞争对手竞争起来时底气十足的资本。 S2:产品具有针对性 从高端的奥迪,到主打的大众,最后还有新引进的斯柯达,大众的产品系列已经比较全面的进入了中国,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也各自拥有不错的成绩与竞争力。但是,对于中国这个迅速发展的新兴市场,如何

保持人们对于大众的高度关注,同时不断引入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却是近一段时间按大众必须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而且大家都将自己最好的产品投入市场这样一大背景下,产品政策不仅是关系到眼前的战术性问题,也是关系未来发展前景的战略问题。 S3:成长空间 大众如今领先一步,将整车之外的最新平台,引擎等关键技术引入中国生产,以保证自己有足够的成长新空间。此外,在支持上汽,一汽根据中国市场的具体情况开发新产品方面,大众也开始积极探索。本土化使得大众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得到加强,将成为未来大众角逐中国车市的利器。 W因子:Weakness 大众的劣势 W1 市场策略选择不当 从技术的狂热追求者皮耶希先生执掌帅印以来,大众汽车似乎偏离了大众的方向,一心一意想在豪华车领域有所作为。从辉腾到途锐,车体更大,马力更强,价格却远远脱离大众。豪华车型不成功,经济车型也在防御战中节节败退。高尔夫、POLO在德国及欧洲市场中市场占有率也不理想,败给了不断推出新车型的法国军团。尽管销售数量还是保持领先,但和往年相比,已失去往日的号召力。而标致、雷诺风景、雪铁龙正大举占领大众的传统领地,销量下降、效益下降,这是大众在全球的情况。 W2 市场份额下降 由于国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又先后出现像比亚迪,吉利等中

一汽大众SWOT分析

一汽-大众SWOT分析 上世纪90年代,一汽大众作为一家新锐合资企业在中国正式宣告成立。经过二十余年的市 场深耕,成为大众集团在华继上海大众之后的又一吸金利器,并与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成为 驰骋中国乘用车市场的“三剑客”。而今,面对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汽大众如何能在一汽 集团和大众集团这两大股东的操控下做到攻防皆备,又如何消除自身不足继续攻城略地? ■优势 坐享品牌优势 1991年2月,中德双方在完成一系列的前期接触和谈判之后,一汽大众正式在长春落地。 尽管晚于上海大众6年的时间,但由于后者的桑塔纳车型(实际上早在1982年,德国大众就已授权上海汽车组装该车)已在民众心目中树立起了颇高的品牌形象,甚至直接代表了轿车。因此,当捷达投产之时基本上可以说是皆具“天时”与“地利”,借助桑塔纳建立起来的大 众品牌知名度迅速打开北方市场。 差不多同一时代的广州标致和北京吉普等合资公司尽管业已成立,却始终无法阻挡大众在中 国市场大行其道。加之捷达与桑塔纳实现南北联动,当时大众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接近六成, 直至今日大众仍保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领先地位。 汽车与社会发展研究咨询中心主任周立群在接受盖世汽车网采访时表示,德国大众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有20多年,时间上的积淀,使得这个品牌在中国有了很好的知名度,“这个是品牌所带给一汽大众的优势。”  还须指出的是,相比其他成立时间不长的合资企业(如目前表现势头非常不错的东风日产和 北京现代),由于设备投入时间长,其生产成本已经被很大程度上摊薄,产品定价无疑更具竞争力。 产品“双刃剑” 在肯定其历史积淀所带来的品牌效应同时,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院总工程师黄勇还强 调其在产品方面下了苦功:“在中国市场上,一汽大众的客户定位、市场调研等都做得比较 好。我们都知道,他的车主要是从德国直接引进的,德系车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上都比较 配套,在消费者中的口碑也比较好。”  但这对于一家独立的整车制造商而言,负面影响同样不可小觑。正如周立群所指出的“其实这是把双刃剑”,他认为“直接从德国拿过来的先进技术,不经任何改造直接推向市场,更别 提自主研发了,这样的情况对于企业本身的发展来说其实是不利的,只能说是一个急功近利的做法。”  上海市信息中心产业经济研究室资深分析师朱君奕所持类似观点,“它的优点其实也是缺点,一汽大众在技术上太过于依靠德国大众,自身研发比较少,在售后服务上价格也比较贵。在产品组合上,非轿车领域的车型也很少,对于这块市场是有所欠缺。”

世界知名大公司SWOT分析法案例分析

世界知名大公司SWOT分析法案例分析 令狐采学 注:以下的SWOT分析案例并不是最新的,但仍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编辑] 案例一:中国电信的SWOT分析 在已经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电信的新闻热点、焦点不断。电信资费的调整、中国电信南北大分拆以及中国电信将面临入世挑战等让人们瞩目。在新的一年里,中国电信又将上演一场“与狼共舞”的惊险剧目。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中国电信进行SWOT分析,也许能让大家对中国电信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清醒的、客观的认识。 中国电信的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分析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中国电信经历了近20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形成了规模效益。尽管此间经历了邮电分营、政企分开、移动寻呼剥离、分拆重组等一系列的改革,但在中国的电信业市场上,中国电信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和发展优势。主要表现在客户资源、网络基础设施、人才储备、服务质量等方面:

1、中国电信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后,中国电信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等运营商展开激烈竞争。中国电信南北分拆后,在保留原有大部分固定电话网和数据通信业务的同时,继承了绝大部分的客户资源、保持良好的客户关系,在市场上占领了绝对的优势。1.79亿的固定电话用户,1500多万的数据通信用户,为中国电信发展业务,增加收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中国电信基础网络设施比较完善。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电信己建成了覆盖全国,以光缆为主、卫星和微波为辅的高速率、大容量、具有一定规模、技术先进的基础传输网、接入网、交换网、数据通信网和智能网等。同时DWDM传输网,宽带接入网相继建设数据通信网络和智能网不断扩容。中国电信的网络优势已经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核心能力,同时具备了向相关专业延伸的基础和实力。 3、中国电信在发展过程培养和储备了一大批了解本地市场、熟悉通信设备的电信管理和技术的能力较高、结构合理的管理和专业人才。同时中国电信还积累了大量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拥有长期积累的网络管理经验、良好的运营技能和较为完善的服务系统。 4、中国电信日趋完善的服务质量。中国电信成立了集团客户服务中心,为跨省市的集团客户解决进网需求;中国电信还建立了一点受理、一站购齐的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方便用户;紧接着

2019上汽集团竞争力分析报告

目录 1 龙头地位夯实,近十年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4) 2 上半年短期内市场份额下滑 (6) 3 预计下半年市场份额有望回升 (7) 3.1 排放标准切换:公司准备充分,车型供给充足 (7) 3.1.1 与主要汽车集团比较,公司国6车型比重较高7 3.1.2 与主要汽车品牌比较,公司国6车型比重高8 3.1.3 时间上比较,公司国6车车型准备早9 3.1.4 在售主力车型基本实现国6标准10 3.2 预计上汽通用下半年有望触底回升 (11) 3.2.1 上半年销量下滑,但逐季收窄,6月销量增速实现转正11 3.2.2 下半年多款新车上市将助力销量回升12 4 盈利预测及估值 (12) 5 主要风险 (14)

图表目录 图 1:2005年至2017年上汽集团市场份额变化 (4) 图 2:2005年至2017年上汽集团市场份额构成情况 (4) 图 3:上汽集团及其竞争对手在2005年至2017年市场份额变动情况 (5) 图 4:2018年上汽集团子公司市场份额变化比较 (5) 图 5:上汽集团及其竞争对手在2018年市场份额变动 (6) 图 6:主要汽车品牌在2018年市场份额变动 (6) 图 7:2019年H1上汽集团市场份额较2018年H1变化情况 (6) 图 8:2019年1-5月上汽集团推出国六车型数量及占比 (7) 图 9:2019年1-5月上汽集团单月推出国五国六车型情况 (7) 图 10:2019年1-5月主要汽车集团推出国六车型数量及占比 (8) 图 11:2019年1-5月主要汽车品牌推出国六车型数量及占比 (8) 图 12:国内汽车品牌在售主力车型的国六车型推出进度情况(截止2019年7月) (9) 图 13:主要汽车集团2018年来按季度推出国六车型数量情况 (9) 图 14:上汽集团主要品牌国六车型数量占比和销量占比情况(2019年1-5月) (11) 图 15:上汽通用月度销量情况(2018年至2019年6月) (11) 图 16:上汽通用季度销量情况(2018年至2019年Q2) (11) 表 1:不同车企最早推出国六车型的时间汇总 (10) 表 2:上汽集团旗下在售主力车型中国六车型情况(截止2019年7月) (10) 表 3:上汽通用下半年改款车或新车上市情况 (12) 表 4:收入分类预测表 (13) 表 5:可比公司估值比较 (14)

上海汽车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分析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论文写作与实践》课程论文上海汽车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分析 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与贸易2011-2 学生姓名佚名 学号 201101060207

上海汽车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分析 佚名 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590)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中,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都已在进行国际化经营,汽车行业也不例外。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重要一员,上海汽车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上汽集团实际情况,并根据跨国经营战略的理论,描述了上汽集团的国际化进程,并根据PEST分析方法和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论证上海汽车集团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可行性。最后,我们总结了上海汽车集团在国际化经营实践中所面临的挑战,并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上海汽车集团;国际化;经营战略;规模经济 Shanghai automotive group international operation strategy analysis Hou Dianlu Abstract:In the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ll aspects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has een in 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 auto industry is no exception. As an important member of Chinese automobile industry,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Shanghai automobile group is very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AIC, and based on the trans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y theory,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SAIC, and according to the of are feasibility of the five force model and PEST analysis method and Michael Porter's demonstration of international operation strategy of Shanghai automobile group. Finally, we sum. Finally, we summarize the Shanghai automobile group faced in internationalized business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suggestions are given. Keywords:Shanghai automotive group; Internationalization; Operation strategy; Economies of scale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中,汽车工业是重要的推动力,也是最早开始全球化战略的产业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世界汽车工业的全球竞争日益加剧,世界各国汽车企业正调整发展战略并出台相应政策,我国汽车业也应随着世界环境的变化而调整战略。在外国企业拓展我国市场的同时,我国汽车行业也积极实施“走出去”,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参与国际竞争,提升企业竞争力。 上汽集团的国际化主要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在发展初期,无论是研发还是生产基础都较弱,为提高企业的竞争,以市场换技术被动国际化,然后在合作中不断扩大管理权的过程。1985 年,上汽集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