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病的诊断和治疗课件
合集下载
结节病的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结节病的影像学诊断 ppt课件
目录
• 结节病概述 • 影像学诊断技术 • 结节病的影像学表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预后 • 预防与日常护理
01
结节病概述
定义与特征
定义
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多系统 慢性肉芽肿性疾病,可累及肺、 淋巴结、皮肤、眼、关节等多个 器官。
Hale Waihona Puke 特征结节病的特点是形成非干酪样坏 死性肉芽肿,且无化脓菌感染。
血流信号较少。
肌肉萎缩等症状。
其他部位结节病的影像学表现
其他部位结节病的表现因发病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通常都表现为局部组织结构的异常改 变。
在影像学检查中,这些异常改变可能表现为密度或信号的异常、形态的改变、血流信号的异 常等。
其他部位结节病可能涉及多个系统,如骨关节、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
04
注意事项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运动等,同时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预后评估与康复指导
预后评估
对患者进行治疗后的预后评估,包括病 情缓解程度、复发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等 方面。
VS
康复指导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康复指导,包 括心理调适、生活护理等方面的建议。
06
预防与日常护理
感谢观看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符合结节病 的诊断标准。
诊断流程
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逐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最终确诊结节病。
鉴别诊断方法与注意事项
鉴别诊断方法
需要与肺结核、肺部肿瘤、肺结节病等其他肺部疾病进行鉴 别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 果进行综合判断。
目录
• 结节病概述 • 影像学诊断技术 • 结节病的影像学表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预后 • 预防与日常护理
01
结节病概述
定义与特征
定义
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多系统 慢性肉芽肿性疾病,可累及肺、 淋巴结、皮肤、眼、关节等多个 器官。
Hale Waihona Puke 特征结节病的特点是形成非干酪样坏 死性肉芽肿,且无化脓菌感染。
血流信号较少。
肌肉萎缩等症状。
其他部位结节病的影像学表现
其他部位结节病的表现因发病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通常都表现为局部组织结构的异常改 变。
在影像学检查中,这些异常改变可能表现为密度或信号的异常、形态的改变、血流信号的异 常等。
其他部位结节病可能涉及多个系统,如骨关节、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
04
注意事项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运动等,同时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预后评估与康复指导
预后评估
对患者进行治疗后的预后评估,包括病 情缓解程度、复发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等 方面。
VS
康复指导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康复指导,包 括心理调适、生活护理等方面的建议。
06
预防与日常护理
感谢观看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符合结节病 的诊断标准。
诊断流程
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逐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最终确诊结节病。
鉴别诊断方法与注意事项
鉴别诊断方法
需要与肺结核、肺部肿瘤、肺结节病等其他肺部疾病进行鉴 别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 果进行综合判断。
甲状腺结节的诊治PPT课件

呼吸困难和窒息
多发生在术后48小时内,是最危急的并发 症。
喉上神经损伤
外侧支损伤可使环甲肌瘫痪,引起声带松 弛、音调降低;内支损伤可使喉部黏膜感 觉丧失,容易误咽发生呛咳。
喉返神经损伤
一侧损伤可引起声嘶,两侧损伤可导致失 音或严重的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放射性碘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
唾液腺损伤
服用酸性糖果或嚼无 糖口香糖,促进唾液 分泌,减轻腮腺损伤
分类
根据结节性质,可分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根据结节 功能,可分为热结节、温结节和冷结节。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01
发病原因
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因素、免疫因素 等。
02
危险因素
年龄、性别、放射线暴露史、家族史、碘摄入量 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多数结节无明显症状,部分可出现颈部不适、吞 咽困难、声音嘶哑等。恶性结节晚期可出现转移 症状。
是甲状腺结节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用于结 节的筛查、诊断和鉴别诊断。
03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
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细针穿刺活检,提高诊断准确 性和安全性。
CT与MRI在诊断中价值
01 CT检查价值
显示结节的钙化、出血、坏死等特征,评估结节 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手术方案的制定有重要价 值。
02 MRI检查价值
检查前需停用含碘食物和药物,避免 影响检查结果。同时,核素扫描具有 一定的放射性,需遵循相关安全规定 。
主要用于高功能腺瘤和甲状腺癌的诊 断和鉴别诊断,对结节的恶性风险评 估有重要价值。
03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诊断方法
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检测
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
包括T3、T4、FT3、FT4 等,用于评估甲状腺功能 状态。
皮下结节诊断与治疗PPT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 了解结节的位置、大小、形态等
病理学检查:活检或穿刺,确定结 节的性质和类型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免疫 学等,了解结节的病因和病情
临床诊断: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 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诊断标准
皮下结节的大小、形状、颜色和质地 结节的位置和分布 结节的硬度和活动度 结节是否伴有疼痛、瘙痒等症状 结节是否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 结节是否伴有其他皮肤病或全身性疾病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 治疗等
病因与病理机制的关系
病因:多种因 素,如感染、 炎症、肿瘤等
病理机制:细 胞增殖、细胞 凋亡、免疫反
应等
关系:病因导 致病理机制, 病理机制影响 结节的形成和
发展
诊断:根据病 因和病理机制 进行诊断,制
定治疗方案
对病因与病理机制的认识
病因:多种因素,包括感染、 炎症、肿瘤等
皮下结节的公共卫生意义在于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加强预防和治 疗措施,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的关系
流行病学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疾病的分布、流行趋势和影响 因素 公共卫生通过预防和控制疾病,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流行病学为公共卫生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
公共卫生通过实施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改善人群健康,降低疾病负担
定期复查:治疗后应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运动等,有助于病 情恢复
心理疏导:治疗过程中应注重心理疏导,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病情恢 复
治疗建议
观察:对于无痛、无增大的皮下结节,可定期观察,无需特殊治疗。 药物治疗:对于炎症性皮下结节,可采用抗生素、抗炎药等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无法消退的皮下结节,可采用手术切除。 物理治疗:对于某些皮下结节,可采用激光、冷冻等物理治疗方法。
病理学检查:活检或穿刺,确定结 节的性质和类型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免疫 学等,了解结节的病因和病情
临床诊断: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 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诊断标准
皮下结节的大小、形状、颜色和质地 结节的位置和分布 结节的硬度和活动度 结节是否伴有疼痛、瘙痒等症状 结节是否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 结节是否伴有其他皮肤病或全身性疾病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 治疗等
病因与病理机制的关系
病因:多种因 素,如感染、 炎症、肿瘤等
病理机制:细 胞增殖、细胞 凋亡、免疫反
应等
关系:病因导 致病理机制, 病理机制影响 结节的形成和
发展
诊断:根据病 因和病理机制 进行诊断,制
定治疗方案
对病因与病理机制的认识
病因:多种因素,包括感染、 炎症、肿瘤等
皮下结节的公共卫生意义在于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加强预防和治 疗措施,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的关系
流行病学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疾病的分布、流行趋势和影响 因素 公共卫生通过预防和控制疾病,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流行病学为公共卫生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
公共卫生通过实施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改善人群健康,降低疾病负担
定期复查:治疗后应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运动等,有助于病 情恢复
心理疏导:治疗过程中应注重心理疏导,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病情恢 复
治疗建议
观察:对于无痛、无增大的皮下结节,可定期观察,无需特殊治疗。 药物治疗:对于炎症性皮下结节,可采用抗生素、抗炎药等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无法消退的皮下结节,可采用手术切除。 物理治疗:对于某些皮下结节,可采用激光、冷冻等物理治疗方法。
小儿结节病诊断与治疗PPT

小儿结节病诊断与治 疗
汇报人:
目录 /目录
01
小儿结节病的 诊断
02
小儿结节病的 治疗
03
小儿结节病的 预防与护理
04
小儿结节病的 康复与预后
01 小儿结节病的诊断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 呼吸困难等
影像学检查:X线、CT等 显示肺部结节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 化、免疫学等
病理学检查:肺活检、淋 巴结活检等
康复期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 饮食、睡眠等
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 体育锻炼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遵医嘱用药,避免擅自停 药或减量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忽视
防范措施:加 强对小儿结节 病的早期症状 的观察和识别, 及时发现病情
02 小儿结节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炎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 秋水仙碱等,可减轻炎症反 应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 甲氨蝶呤等,可抑制免疫系 统,减轻症状
糖皮质激素:常用药物,可 缓解症状,但需注意副作用
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利 福平等,可治疗结核性结节
小儿结节病的康复与预 后
康复训练
运动疗法: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等,以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营养支持: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心理辅导: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预后评估
预后因素:年龄、 性别、病程、治疗 效果等
心理支持
保持积极心态:鼓励患儿及家长保 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 的信心。
家庭支持:鼓励家庭成员给予患儿 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营造温馨和谐 的家庭氛围。
汇报人:
目录 /目录
01
小儿结节病的 诊断
02
小儿结节病的 治疗
03
小儿结节病的 预防与护理
04
小儿结节病的 康复与预后
01 小儿结节病的诊断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 呼吸困难等
影像学检查:X线、CT等 显示肺部结节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 化、免疫学等
病理学检查:肺活检、淋 巴结活检等
康复期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 饮食、睡眠等
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 体育锻炼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遵医嘱用药,避免擅自停 药或减量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忽视
防范措施:加 强对小儿结节 病的早期症状 的观察和识别, 及时发现病情
02 小儿结节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炎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 秋水仙碱等,可减轻炎症反 应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 甲氨蝶呤等,可抑制免疫系 统,减轻症状
糖皮质激素:常用药物,可 缓解症状,但需注意副作用
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利 福平等,可治疗结核性结节
小儿结节病的康复与预 后
康复训练
运动疗法: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等,以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营养支持: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心理辅导: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预后评估
预后因素:年龄、 性别、病程、治疗 效果等
心理支持
保持积极心态:鼓励患儿及家长保 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 的信心。
家庭支持:鼓励家庭成员给予患儿 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营造温馨和谐 的家庭氛围。
结节病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02
淋巴结表现
淋巴结肿大、疼痛,多位于颈部、腋 窝和腹股沟等处。
01
03
皮肤表现
皮下结节、红斑、溃疡等,多位于面 部、颈部和四肢。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受累器官的不同,结 节病可分为肺结节病、淋巴结结节病、 皮肤结节病等类型。
05
04
其他系统表现
如眼部受累可出现视力下降、眼部疼 痛等;神经系统受累可出现头痛、癫 痫等。
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结节病的定义、病因、症状、 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等基本知识,帮助他们更好 地了解疾病。
健康生活方式
教育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 充足睡眠、适度运动和避免不良习惯等,以提高 身体免疫力,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知识
向患者详细介绍治疗结节病的药物种类、作用机 制、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等,确保患者正确、安 全地用药。
肺部并发症的处理
肾脏并发症的处理
根据肺部并发症类型和严重程度,选用抗 炎、抗氧化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可进行 氧疗、呼吸机等辅助治疗。
针对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等肾脏并发 症,可选用保肾、降尿蛋白等药物进行治 疗,必要时可进行透析治疗。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知识普及和健康教育内容
1 2 3
结节病的基本知识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常规后前位、侧位胸片可显示双 侧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伴或 不伴肺内网状、结节状或片状阴
影。
CT检查
能更清晰地显示肺门和纵隔淋巴结 肿大以及肺的受累情况,高分辨率 CT能更细致地显示肺内病变。
MRI检查
对于判断心脏和大血管受累情况有 较大帮助。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结节病的诊治PPT课件

4、免疫学因素: Th1/Th2失衡学说。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发病机理:
1、结节病肉芽肿的形成至少需要三个主要环节: 1) 暴露于未知抗原。 2) 针对未知抗原的细胞免疫反应:
包括抗原呈递细胞和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 3) 免疫效应细胞聚集:
这些聚集的细胞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种是由血液循环中 的细胞在肺组织中重新分布;另一种是这些细胞在病变部 位的局部增殖。由于这些细胞在局部的聚集和释放多种细 胞因子,从而促发更多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
一、概述
4、 1941年挪威皮肤学家Ansgar Kveim将结节病人淋巴结 提取物接种到其他结节病病人皮内,发现可引起同样的 结节样病变;以后美国学者Louis Siltzbach将Kveim的 方法进行改进,用结节病患者的脾脏提取液作为抗原接 种到其他患者皮内,证实了这种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 此后本试验正被式命名为“Kveim-Siltzbach”试验。。
3) 无论是巨噬细胞、上皮样细胞及巨细胞,其胞浆 内均含有丰富的溶菌酶,说明这三种细胞间具有非常密 切的关系,但以上皮样细胞反应最强。
三、病理变化
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样肉芽肿(淋巴性分布)
三、病理变化
朗格汉斯巨细胞在中央部分 ——周围上皮样细胞肉芽肿
星状体
三、病理变化
早期胶原形成
晚期胶原纤维化
三、病理变化
如,结节内出现纤维素性坏死、边界不甚清楚、肉芽肿 主要位于气腔内等。
3、电镜观察
1) 类上皮细胞内线粒体及内质网均丰富。多见张力原纤维, 并有许多溶酶体颗粒。细胞表面有较多的杵状突起,连接 清晰。
三、病理变化
3、电镜观察
2) 巨细胞由多个单核细胞融合而成,细胞间有残 留的膜样结构。胞浆内有线粒体及由退变的细胞器转变 而来的多量呈高电子密度颗粒状物质(苏曼氏小体)。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发病机理:
1、结节病肉芽肿的形成至少需要三个主要环节: 1) 暴露于未知抗原。 2) 针对未知抗原的细胞免疫反应:
包括抗原呈递细胞和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 3) 免疫效应细胞聚集:
这些聚集的细胞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种是由血液循环中 的细胞在肺组织中重新分布;另一种是这些细胞在病变部 位的局部增殖。由于这些细胞在局部的聚集和释放多种细 胞因子,从而促发更多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
一、概述
4、 1941年挪威皮肤学家Ansgar Kveim将结节病人淋巴结 提取物接种到其他结节病病人皮内,发现可引起同样的 结节样病变;以后美国学者Louis Siltzbach将Kveim的 方法进行改进,用结节病患者的脾脏提取液作为抗原接 种到其他患者皮内,证实了这种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 此后本试验正被式命名为“Kveim-Siltzbach”试验。。
3) 无论是巨噬细胞、上皮样细胞及巨细胞,其胞浆 内均含有丰富的溶菌酶,说明这三种细胞间具有非常密 切的关系,但以上皮样细胞反应最强。
三、病理变化
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样肉芽肿(淋巴性分布)
三、病理变化
朗格汉斯巨细胞在中央部分 ——周围上皮样细胞肉芽肿
星状体
三、病理变化
早期胶原形成
晚期胶原纤维化
三、病理变化
如,结节内出现纤维素性坏死、边界不甚清楚、肉芽肿 主要位于气腔内等。
3、电镜观察
1) 类上皮细胞内线粒体及内质网均丰富。多见张力原纤维, 并有许多溶酶体颗粒。细胞表面有较多的杵状突起,连接 清晰。
三、病理变化
3、电镜观察
2) 巨细胞由多个单核细胞融合而成,细胞间有残 留的膜样结构。胞浆内有线粒体及由退变的细胞器转变 而来的多量呈高电子密度颗粒状物质(苏曼氏小体)。
《结节病的CT表现》课件

手术方式
手术后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复查,及时处理并发症。
术后护理
预后
结节病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持续的肺功能损害。
随访
对于确诊结节病的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监测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也有助于提高预后。
感谢观看
THANKS
采用多排探测器排列,可实现更快的扫描速度和更薄的层厚。
静脉注射造影剂
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使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形成对比,提高诊断准确性。
动态增强扫描
通过连续扫描不同时间点的图像,观察病变组织的强化程度和动态变化。
结节病的CT表现
在CT图像上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密度增高影,边缘清晰或模糊,大小不一,可为单发或多发。
肝实质密度不均
肝肿大
肝门淋巴结肿大
胆道扩张
肝脏结节病可引起肝肿大,在CT图像上表现为肝脏体积增大。
结节病累及肝门淋巴结时,CT图像上表现为肝门部位软组织密度的结节或肿块。
部分肝脏结节病患者可伴有胆道扩张,CT图像上表现为胆总管或肝内胆管扩张。
结节病累及淋巴结时,可引起淋巴结肿大,在CT图像上表现为淋巴结体积增大,密度均匀增高。
淋巴结肿大
随着病情发展,肿大的淋巴结可发生结构破坏,内部密度不均,边缘模糊。
淋巴结结构破坏
部分淋巴结结节病患者可出现淋巴结融合现象,在CT图像上表现为多个肿大的淋巴结相互融合成块。
淋巴结融合
部分淋巴结结节病患者可出现淋巴结钙化,钙化灶在CT图像上呈现为高密度影。
淋巴结钙化
结节病的鉴别诊断
肺腺癌
肺腺癌的CT表现多为磨砂璃样改变,而结节病则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结节,密度均匀。
手术后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复查,及时处理并发症。
术后护理
预后
结节病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持续的肺功能损害。
随访
对于确诊结节病的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监测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也有助于提高预后。
感谢观看
THANKS
采用多排探测器排列,可实现更快的扫描速度和更薄的层厚。
静脉注射造影剂
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使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形成对比,提高诊断准确性。
动态增强扫描
通过连续扫描不同时间点的图像,观察病变组织的强化程度和动态变化。
结节病的CT表现
在CT图像上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密度增高影,边缘清晰或模糊,大小不一,可为单发或多发。
肝实质密度不均
肝肿大
肝门淋巴结肿大
胆道扩张
肝脏结节病可引起肝肿大,在CT图像上表现为肝脏体积增大。
结节病累及肝门淋巴结时,CT图像上表现为肝门部位软组织密度的结节或肿块。
部分肝脏结节病患者可伴有胆道扩张,CT图像上表现为胆总管或肝内胆管扩张。
结节病累及淋巴结时,可引起淋巴结肿大,在CT图像上表现为淋巴结体积增大,密度均匀增高。
淋巴结肿大
随着病情发展,肿大的淋巴结可发生结构破坏,内部密度不均,边缘模糊。
淋巴结结构破坏
部分淋巴结结节病患者可出现淋巴结融合现象,在CT图像上表现为多个肿大的淋巴结相互融合成块。
淋巴结融合
部分淋巴结结节病患者可出现淋巴结钙化,钙化灶在CT图像上呈现为高密度影。
淋巴结钙化
结节病的鉴别诊断
肺腺癌
肺腺癌的CT表现多为磨砂璃样改变,而结节病则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结节,密度均匀。
2024年结节性甲状腺肿诊断与治疗PPT

PART SIX
疾病知识:介绍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饮食建议:提供适合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饮食建议,如低碘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等 生活习惯: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当运动等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
心理疏导:了解 患者的心理状态, 进行心理疏导, 帮助患者缓解焦
理压力
协助治疗:家属应配合医生, 协助患者进行治疗,如按时服 药、定期复查等
提供心理支持:家属应给予患 者关爱和支持,帮助患者保持 积极心态
提供生活照顾:家属应照顾患 者的生活起居,保证患者有足
够的休息和营养
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家属应帮 助患者调整心态,正确面对疾
病,积极配合治疗
PART SEVEN
病理: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病理表现为甲状腺组织增生、纤维化、钙化等。
临床表现:颈部肿块,可伴有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
诊断依据:甲状腺超声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甲状腺核素扫描等
鉴别诊断:与其他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炎、甲状腺癌等相鉴别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性碘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病情 和医生建议确定。
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波检查甲状腺肿块的大小、形状、位置和血流情况 X线检查:通过X线检查甲状腺肿块的大小、形状、位置和钙化情况 CT检查:通过CT检查甲状腺肿块的大小、形状、位置和钙化情况 MRI检查:通过MRI检查甲状腺肿块的大小、形状、位置和血流情况 核医学检查:通过核医学检查甲状腺肿块的大小、形状、位置和功能情况
PART FIVE
甲状腺功能亢进:控制碘摄入,避免过度劳累 甲状腺功能减退:补充甲状腺激素,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 甲状腺癌:定期复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甲状腺炎:避免感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结肿大 Ⅲ期:肺部弥漫性病变,不伴有肺门淋
巴结肿大 Ⅳ期:肺纤维化
12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Sar-I/II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分布 :第一高峰:20-29岁
第二高峰:50岁以上
地区、种族:黑人最高,白种人次之,黄种人较
低。瑞典、丹麦、美国黑人
寒冷地带较多
热带较少
3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流行病学
发病四大特点:
时间聚集性 空间聚集性 职业聚集性 家族聚集性
北大三院1989-2004年确诊的22例结节病中有10例出现 支气管黏膜结节样改变: 灰白色、乳黄色或黄色 呈粟粒状、簇状或铺路石样分布 大小及数量不等 累及气管、隆突、双侧主支气管及叶、段支气管开口
气道结节样病变---------结节病的急性期表现 据报道,小结节样病变活检阳性率可达80-100%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定义 ➢ 流行病学 ➢ 病因学 ➢ 病理学 ➢ 胸部结节病 ➢ 胸外结节病
1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定义
原因不明的以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细胞肉芽肿为病 例特征的系统性疾病。
23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少见2:结节病胸膜病变
检索国内文献(1989-2004年)共确诊胸内结节病32 例:
➢ 胸腔积液为主要表现2例:其中1例经胸腔镜确诊; 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或单个核细胞)为主 ADA不增高 ACE增高 LDH和蛋白含量无鉴别意义 难以与结核性胸膜炎相鉴别
预后良好 80%1-2年内自行缓解 少数进展为肺部疾病
持续进展性浸润性肺病
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 双侧对称性肿大 伴全身系统症状 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有效 呈良性过程
肺间质受累
11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胸部结节病的影像学分期
O期:正常 Ⅰ期:肺门淋巴结肿大,无肺浸润 Ⅱ期:肺部弥漫性病变,同时有肺门淋
DYM03-8-26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结节病——肺泡性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结节病—肺实变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少见1:结节病支气管病变
免疫活性细胞在病变部位聚集 抗原呈递细胞呈递抗原激活T细胞
细胞因子释放
5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病理学
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细胞肉芽肿:中心区、周边区
6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免疫学及发病机制
GXH-Sar II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结节病III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胸部CT典型表现
胸部CT典型表现
病因学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金属粉尘
木屑
非感染因素 硅
并不相关
环境因素
滑石粉
分枝杆菌 丙酸杆菌
高度怀疑
感染因素
伯氏疏螺旋体 立克次体 肺炎衣原体
目前关注
病毒
遗传因素:HLA-DR5 基因频率增加,HLA-DR7减少;
ACE基因:缺失/插入
免疫因素:迟发型变态反应
1.胸内结节病
症状: 90%以上 干咳多见,呼吸困难、胸痛(1/3-1/2) 咯血(偶见) 体征: 多无阳性发现,杵状指发生率<1%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胸部结节病临床表现:90%以上为胸内结节病
LÖfgren综合征:
急性结节病关节炎 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 结节红斑
➢ 自发性气胸1例,经开胸肺活检确诊
24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胸片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
结节病 结核 淋巴瘤 球孢子病和组织胞浆菌病 白血病 铍尘肺 低γ球蛋白血症和反复感染
沿支气管血管、胸膜下广泛分布的小结节 小叶间隔增厚, 结构变形 球状团块
少见的表现 蜂窝样变, 囊肿和支气管扩张, 肺泡实变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9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结节病—结节性
中青年发病为主,最常侵犯的是双侧肺门和纵膈淋 巴结,其次是肺部、皮肤、眼睛、浅表淋巴结、肝 脏、脾脏、肾脏、骨髓、神经系统、心脏。
常累及呼吸系统部位
50%-60%自行缓解,其余发展为慢性进行性过程
2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流行病学
年龄:多见于<40岁 高发:25-45岁,女性略多
细胞免疫
CD4+T辅助细胞 (Th1细胞)激活、 增殖为主的细胞免疫 功能增强性疾病。
体液免疫
多克隆高丙种球蛋白 血症
肉芽肿形成: 过敏反应性肉芽肿
纤维化 免疫细胞及炎性介
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临床表现
30%-60%患者可无 症状
30%的患者非特异临 床表现
发热:多低热 乏力 不适 体重下降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临床表现
急性 急性发作的结节性
红斑 双肺门淋巴结肿大 发热 多关节炎
慢性:隐匿,>2年 狼疮样冻疮结节 多脏器受累 眼部慢性表现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巴结肿大 Ⅳ期:肺纤维化
12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Sar-I/II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分布 :第一高峰:20-29岁
第二高峰:50岁以上
地区、种族:黑人最高,白种人次之,黄种人较
低。瑞典、丹麦、美国黑人
寒冷地带较多
热带较少
3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流行病学
发病四大特点:
时间聚集性 空间聚集性 职业聚集性 家族聚集性
北大三院1989-2004年确诊的22例结节病中有10例出现 支气管黏膜结节样改变: 灰白色、乳黄色或黄色 呈粟粒状、簇状或铺路石样分布 大小及数量不等 累及气管、隆突、双侧主支气管及叶、段支气管开口
气道结节样病变---------结节病的急性期表现 据报道,小结节样病变活检阳性率可达80-100%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定义 ➢ 流行病学 ➢ 病因学 ➢ 病理学 ➢ 胸部结节病 ➢ 胸外结节病
1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定义
原因不明的以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细胞肉芽肿为病 例特征的系统性疾病。
23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少见2:结节病胸膜病变
检索国内文献(1989-2004年)共确诊胸内结节病32 例:
➢ 胸腔积液为主要表现2例:其中1例经胸腔镜确诊; 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或单个核细胞)为主 ADA不增高 ACE增高 LDH和蛋白含量无鉴别意义 难以与结核性胸膜炎相鉴别
预后良好 80%1-2年内自行缓解 少数进展为肺部疾病
持续进展性浸润性肺病
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 双侧对称性肿大 伴全身系统症状 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有效 呈良性过程
肺间质受累
11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胸部结节病的影像学分期
O期:正常 Ⅰ期:肺门淋巴结肿大,无肺浸润 Ⅱ期:肺部弥漫性病变,同时有肺门淋
DYM03-8-26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结节病——肺泡性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结节病—肺实变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少见1:结节病支气管病变
免疫活性细胞在病变部位聚集 抗原呈递细胞呈递抗原激活T细胞
细胞因子释放
5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病理学
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细胞肉芽肿:中心区、周边区
6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免疫学及发病机制
GXH-Sar II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结节病III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胸部CT典型表现
胸部CT典型表现
病因学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金属粉尘
木屑
非感染因素 硅
并不相关
环境因素
滑石粉
分枝杆菌 丙酸杆菌
高度怀疑
感染因素
伯氏疏螺旋体 立克次体 肺炎衣原体
目前关注
病毒
遗传因素:HLA-DR5 基因频率增加,HLA-DR7减少;
ACE基因:缺失/插入
免疫因素:迟发型变态反应
1.胸内结节病
症状: 90%以上 干咳多见,呼吸困难、胸痛(1/3-1/2) 咯血(偶见) 体征: 多无阳性发现,杵状指发生率<1%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胸部结节病临床表现:90%以上为胸内结节病
LÖfgren综合征:
急性结节病关节炎 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 结节红斑
➢ 自发性气胸1例,经开胸肺活检确诊
24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胸片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
结节病 结核 淋巴瘤 球孢子病和组织胞浆菌病 白血病 铍尘肺 低γ球蛋白血症和反复感染
沿支气管血管、胸膜下广泛分布的小结节 小叶间隔增厚, 结构变形 球状团块
少见的表现 蜂窝样变, 囊肿和支气管扩张, 肺泡实变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9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结节病—结节性
中青年发病为主,最常侵犯的是双侧肺门和纵膈淋 巴结,其次是肺部、皮肤、眼睛、浅表淋巴结、肝 脏、脾脏、肾脏、骨髓、神经系统、心脏。
常累及呼吸系统部位
50%-60%自行缓解,其余发展为慢性进行性过程
2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流行病学
年龄:多见于<40岁 高发:25-45岁,女性略多
细胞免疫
CD4+T辅助细胞 (Th1细胞)激活、 增殖为主的细胞免疫 功能增强性疾病。
体液免疫
多克隆高丙种球蛋白 血症
肉芽肿形成: 过敏反应性肉芽肿
纤维化 免疫细胞及炎性介
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临床表现
30%-60%患者可无 症状
30%的患者非特异临 床表现
发热:多低热 乏力 不适 体重下降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临床表现
急性 急性发作的结节性
红斑 双肺门淋巴结肿大 发热 多关节炎
慢性:隐匿,>2年 狼疮样冻疮结节 多脏器受累 眼部慢性表现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