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概论试题完整版

历史文化概论试题完整版
历史文化概论试题完整版

历史文化概论试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作业(一)

班级学号姓名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儒家六经,即、、、、、,四书即、、、。

2、神话传说凝结着民族精神,据《史记》记载、、、、,是我国传说中的五帝。他们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文化注重伦理的核心特征。

3、中国古代学术与政治关系密切,不同时代各有其最为发达的学术形态,春秋战国时期学发达,两汉盛行。魏晋风靡士林,隋唐独步一时,宋明理学精致高妙,清代?达到极盛。

二.选择(每题1.5分,共30分)

1.五行说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哲学思想,最早提出阴阳五行说的是().

A.邹衍B.《尚书》C.《周易》D.《老子》

2.周代实行()

A.宗庙祭祀

B.分封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以上答案都正确

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

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

B.甲骨文

C.金文

D.石鼓文

5.佛教约于汉代传入中国,魏晋时期借()之风获得大的发展

A.儒学

B.道学

C.玄学

D.经学

6.宋明理学改变唐以来注疏五经的传统,成为渗透着佛道思想的新儒学。宋代理学理气论、心性论集大成者是()

A.程颐

B.程颢

C.朱熹

D.王重阳

7.中国高度发达的文化对周边产生了巨大影响,有的国家曾长期使用汉字,并借鉴汉字创造了本国文字,如()

A.日本

B.朝鲜

C.越南

D.上述三国

8.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法家中提出“法,术,势”的是()

A.韩非

B.商鞅

C.申不害

D.李悝

9.华夏族最终形成于()

A.夏

B.商

C.汉

D.春秋战国

10.在整个中国古代,教育和科技最发达的朝代是()

A.汉

B.唐

C.宋

D.清

11.佛教“四谛”是指()

A.生老病死

B.四大皆空

C.脱苦

D.苦集灭道

12.下列史书中属于编年体的是()

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文献通考》

13.中国最古老的高等学校是()

A.汉太学

B.唐国子监

C.宋书院

D.明宗学

14.下列农作物中除()外都是华夏大地古已有之的。

A.水稻

B.大豆

C.粟

D.西瓜

15.中国古代科学中,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的唯一传统学科是()

A.天文学

B.数学

C.农学

D.中医学

16.把中国古代各行艺术加以综合并使之精致化的艺术形式是()

A.音乐

B.戏曲

C.建筑

D.园林

17.唐代画家中被称做画圣的是()

A.李思训

B.吴道子

C.闫立本

D.韩干

18.提出“非攻”、“节用”、“兼爱”等学说的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19.《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明代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

B.《官场现形记》

C.《红楼梦》

D.《初刻拍案特奇》

20.元杂剧作品有700多种,其中不乏名作被称作天下奇魁的剧作是()

A.《窦娥冤》

B.《墙头马上》

C.《西厢记》

D.《赵氏孤儿》

三.判断(每题1.5分,共15分)

1.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2.中庸是一种辨证思想。(

3.自春秋战国以来,我国历代一直都把儒家哲学尊崇为官方哲学。(

4.古代科举制度自隋唐以来至光绪31年废止,共实行了1300多年。(

5.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之一仰韶文化位于河北一带。(

6.司马迁的《史记》属于断代史。(

7.完备而严密的宗法制度确立于秦始皇时代,是封建社会制度的重要标志。()

8.复杂的地域特点使中国文化的多样性非常明显。(

9.佛教传入中国形成了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大乘佛教称作汉传佛教,小乘佛教乘作藏传佛教。(

10.元代戏剧四大家是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和洪升。(

四.列举题(每题3分,共15分)

1.列举殷商神本文化的实质。

2.列举三纲五常的主要内容。

3.列举“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4.列举秦汉文化统一的主要内容。

5.列举明清时代文字狱最为酷烈的几个王朝。

五.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材料题:

[孟子说]居天下之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摘自《孟子》)

阅读该段材料后,请回答:

A.能够给你一些什么样的人生启迪?

B.该段材料反映了什么学派的什么思想?

2.唐代在艺术的哪些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作业(二)

班级学号姓名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佛教在西汉时间传入中国,有文献记载的佛教寺庙为白马寺,唐代佛教发展到宗派佛教阶段,有、、、、等佛教宗派,被尊为道教的创始人,他与佛祖、儒家创始人并世存在,是东方着名的三大哲人。

2、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属性是、、、、。

3、和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两个高峰。

4、诸子百家中较有代表性的、、、、五家。

二.选择(每题1.5,共30分)

1.五行说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哲学思想,最早提出阴阳五行说的是().

A.邹衍B.《尚书》C.《周易》D.《老子》

2.周代实行()

A.宗庙祭祀

B.分封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以上答案都正确

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

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

B.甲骨文

C.金文

D.石鼓文

5.佛教约于汉代传入中国,魏晋时期借()之风获得大的发展

A.儒学

B.道学

C.玄学

D.经学

6.宋明理学改变唐以来注疏五经的传统,成为渗透着佛道思想的新儒学。宋代理学理气论、心性论集大成者是()

A.程颐

B.程颢

C.朱熹

D.王重阳

7.中国高度发达的文化对周边产生了巨大影响,有的国家曾长期使用汉字,并借鉴汉字创造了本国文字,如()

A.日本

B.朝鲜

C.越南

D.上述三国

8.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法家中提出“法,术,势”的是()

A.韩非

B.商鞅

C.申不害

D.李悝

9.华夏族最终形成于()

A.夏

B.商

C.汉

D.春秋战国

10.在整个中国古代,教育和科技最发达的朝代是()

A.汉

B.唐

C.宋

D.清

11.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文化贡献最大的是()

A.十进位制B.圆周率的计算C.正负开方术D.四则运算

12.明清两代严厉的文化专制突出表现在()

A.文字狱的盛行B.焚书坑儒C.独尊儒术D.文人属于第九等人13.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是()

A.《永乐大典》B.《四库全书》C.《大英百科全书》D.《古今图书集成》

14.古典诗词的主要功能是()]

A.叙事B.论理C.抒情D.说明

15.中国最古老的高等学校是()

A.汉太学B.唐国子监C.宋书院D.明宗学

16.下列农作物中除(

)外都是华夏大地古已有之的。

A.水稻

B.大豆

C.粟

D.西瓜

17.下列关于"五行"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五行主要表现事物之间的关系

B.它最多只是一种哲学范畴,而没有逻辑强制性

C.五行说产生于宋代,是构造理学的主要思维工具

D.五行之间有一种相生相克的关系

18.中国古代科学中,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的唯一传统学科是()A.天文学B.数学C.农学D.中医学

19.把中国古代各行艺术加以综合并使之精致化的艺术形式是()

A.音乐

B.戏曲

C.建筑

D.园林

20.提出“非攻”、“节用”、“兼爱”等学说的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三.判断(每题1.5分,共15分)

1.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2.中国传统文化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文化.()

3.在古代小说中,唐传奇是文言短篇小说,宋话本则是白话短篇小说.()

4.宋明理学在宋、元、明、清四朝一直是官方的意识形态。()5.中国书法在魏晋南北朝开始走向美的感觉,出现了王羲之等书法名家.()

6.魏晋玄学属于儒学.()

7,春秋战国时期,"私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发展起来。()8.法家思想的先驱者是商鞅,集大成者是韩非。()

9.孔孟儒学,老庄道学和程朱理学既相对独立又互相渗透,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体系。()

10.商代人尊神重巫,体现出强烈的神本文化特色。()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秦汉文化的宏伟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2.简述隋唐文化隆盛的背景。

3.简述元文化粗俗野蛮的重要体现。

五.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材料题: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摘自《论语》)

阅读该段材料后,请回答:

A.该段材料反映了什么派别的什么思想?

B.能够给你一些怎么样的人生启迪?

2.试述明清时代是如何极端强化君主专制的?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作业(三)

班级学号姓名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中国传统文化是指___年____战争以前的文化.

2儒家<<六经>>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书>>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清实行闭关政策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时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文学体材的发展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先秦诸子的_______争奇斗艳;汉代的________成就辉煌;唐代的______登峰造极;宋代的________-独领风骚;元代的______别开生面;明清的___________臻于大盛。

二选择(共20题,每题1.5分)

1.五行说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哲学思想,最早提出阴阳五行说的是().

A.邹衍B.《尚书》C.《周易》D.《老子》

2.周代实行()

A.宗庙祭祀

B.分封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以上答案都正确

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

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

B.甲骨文

C.金文

D.石鼓文

5.佛教约于汉代传入中国,魏晋时期借()之风获得大的发展

A.儒学

B.道学

C.玄学

D.经学

6.宋明理学改变唐以来注疏五经的传统,成为渗透着佛道思想的新儒学。宋代理学理气论、心性论集大成者是()

A.程颐

B.程颢

C.朱熹

D.王重阳

7.佛教中国化以后,(

)成为佛教最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A.华严宗

B.天台宗

C.法相宗

D.禅宗

8.华夏族最终形成于()

A.夏

B.商

C.汉

D.春秋战国

9.在整个中国古代,教育和科技最发达的朝代是()

A.汉

B.唐

C.宋

D.清

10.民间道教”天师道”的创始人是(

)

A.老子

B.葛洪

C.张陵

D.张角

11.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文化贡献最大的是()

A.十进位制B.圆周率的计算C.正负开方术D.四则运算

12.明清两代严厉的文化专制突出表现在()

A.文字狱的盛行B.焚书坑儒C.独尊儒术D.文人属于第九等人13.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是()

A.《永乐大典》B.《四库全书》C.《大英百科全书》D.《古今图书集成》

14.古典诗词的主要功能是()

A.叙事B.论理C.抒情D.说明

15.下列史书中属于编年体的是()

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文献通考》

16.下列农作物中除(

)外都是华夏大地古已有之的。

A.水稻

B.大豆

C.粟

D.西瓜

17.下列关于"五行"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五行主要表现事物之间的关系

B.它最多只是一种哲学范畴,而没有逻辑强制性

C.五行说产生于宋代,是构造理学的主要思维工具

D.五行之间有一种相生相克的关系

18.中国古代科学中,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的唯一传统学科是()

A.天文学

B.数学

C.农学

D.中医学

19.唐代画家中被称做画圣的是(

A.李思训

B.吴道子

C.闫立本

D.韩干

20.《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明代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

B.《官场现形记》

C.《红楼梦》

D.《初刻拍案特奇》

三.判断(共10题,每题1分)

1.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2?.中国本土第一人文宗教是道教,其创始人是庄子.(

)

3.古代科举制度自隋唐以来至光绪31年废止,共实行了1300多年。(

4.司马迁的《史记》属于断代史。(

5.完备而严密的宗法制度确立于秦始皇时代,是封建社会制度的重要标志。()

6.复杂的地域特点使中国文化的多样性非常明显。(

7.春秋战国时期,"私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发展起来。()8.法家思想的先驱者是商鞅,集大成者是韩非。()

9.元代戏剧四大家是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和洪升。(

10.商代人尊神重巫,体现出强烈的神本文化特色。()

四,简答题(共3题,每题5分)

1.简要说明历史学与历史文化学的关系.

2简述秦汉文化宏阔壮丽特征的主要体现.

3简述魏晋南北朝时玄学产生的背景.

五.问答题(共2题,每题10分)

1.材料题: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之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摘自<<孟子>>.)

阅读该材料后,回答

A.该段材料反映了什么学派的什么思想

B.能够给你一些什么样的人生启发

2.试述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作业(四)

班级学号姓名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汉字是世界上古老而典型的表意文字,它的主要构造方法为象形、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神话传说中的三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五帝是指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始宗教起源于人类对______、_____、_____的崇拜。

二.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五行说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哲学思想,最早提出阴阳五行说的是().

A.邹衍B.《尚书》C.《周易》D.《老子》

2.周代实行()

A.宗庙祭祀

B.分封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以上答案都正确

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

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

B.甲骨文

C.金文

D.石鼓文

5.佛教约于汉代传入中国,魏晋时期借()之风获得大的发展

A.儒学

B.道学

C.玄学

D.经学

6.宋明理学改变唐以来注疏五经的传统,成为渗透着佛道思想的新儒学。宋代理学理气论、心性论集大成者是()

A.程颐

B.程颢

C.朱熹

D.王重阳

7.中国高度发达的文化对周边产生了巨大影响,有的国家曾长期使用汉字,并借鉴汉字创造了本国文字,如()

A.日本

B.朝鲜

C.越南

D.上述三国

8.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法家中提出“法,术,势”的是()

A.韩非

B.商鞅

C.申不害

D.李悝

9.华夏族最终形成于()

A.夏

B.商

C.汉

D.春秋战国

10.在整个中国古代,教育和科技最发达的朝代是()

A.汉

B.唐

C.宋

D.清

11.佛教“四谛”是指()

A.生老病死

B.四大皆空

C.脱苦

D.苦集灭道

12.下列史书中属于编年体的是()

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文献通考》

13.中国最古老的高等学校是()

A.汉太学

B.唐国子监

C.宋书院

D.明宗学

14.下列农作物中除()外都是华夏大地古已有之的。

A.水稻

B.大豆

C.粟

D.西瓜

15.中国古代科学中,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的唯一传统学科是()A.天文学B.数学C.农学D.中医学

16.把中国古代各行艺术加以综合并使之精致化的艺术形式是()

A.音乐

B.戏曲

C.建筑

D.园林

17.唐代画家中被称做画圣的是()

A.李思训

B.吴道子

C.闫立本

D.韩干

18.提出“非攻”、“节用”、“兼爱”等学说的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19.《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明代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

B.《官场现形记》

C.《红楼梦》

D.《初刻拍案特奇》

20.元杂剧作品有700多种,其中不乏名作被称作天下奇魁的剧作是()

A.《窦娥冤》

B.《墙头马上》

C.《西厢记》

D.《赵氏孤儿》

三.判断(每题1.5分,共15分)

1.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2.中庸是一种辨证思想。(

3.自春秋战国以来,我国历代一直都把儒家哲学尊崇为官方哲学。(

4.古代科举制度自隋唐以来至光绪31年废止,共实行了1300多年。(

5.完备而严密的宗法制度确立于秦始皇时代,是封建社会制度的重要标志。()

6.复杂的地域特点使中国文化的多样性非常明显。(

7.魏晋玄学属于儒学.()

8.佛教传入中国形成了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大乘佛教称作汉传佛教,小乘佛教乘作藏传佛教。

9.商代人尊神重巫,体现出强烈的神本文化特色。()

10.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之一仰韶文化位于河北一带。(

四.列举题(每题3分,共15分)

1.列举使用火的意义.

2.列举百家争鸣中各主要派别的名称及代表人物.

3.列举我国古代的四次经济高潮.

4.列举秦汉文化统一的主要内容.

5.列举两宋时期的重大科技成就.

五.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材料题:

[孔子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摘自<<论语>>)

阅读该材料后,回答

A.该段材料反映了什么派别的什么思想.

B.能够给你什么样的人生启迪

3、试述魏晋南北朝文化叛逆特征的主要体现.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作业(五)

班级学号姓名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史记》是一部_____,同时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个部分来叙述上起传说中的______下到

_______。

2.中国传统文化是指_____年______战争以前的文化______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3.西周时的宗法制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纪律道德要求,其中最基本的道德关系就是“三纲”即____、_____、_____,“五常”即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

2.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

B.甲骨文

C.金文

D.石鼓文

3.佛教约于汉代传入中国,魏晋时期借(

)之风获得大的发展

A.儒学

B.道学

C.玄学

D.经学

4.中国高度发达的文化对周边产生了巨大影响,有的国家曾长期使用汉字,并借鉴汉字创造了本国文字,如()

A.日本

B.朝鲜

C.越南

D.上述三国

5.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法家中提出“法,术,势”的是()

A.韩非

B.商鞅

C.申不害

D.李悝

6.下列史书中属于编年体的是()

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文献通考》

7.中国最古老的高等学校是()

A.汉太学

B.唐国子监

C.宋书院

D.明宗学

8.下列农作物中除()外都是华夏大地古已有之的。

A.水稻

B.大豆

C.粟

D.西瓜

9.下列关于"五行"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五行主要表现事物之间的关系

B.它最多只是一种哲学范畴,而没有逻辑强制性

C.五行说产生于宋代,是构造理学的主要思维工具

D.五行之间有一种相生相克的关系

10.把中国古代各行艺术加以综合并使之精致化的艺术形式是()

A.音乐

B.戏曲

C.建筑

D.园林

11.华夏族最终形成于()

A.夏

B.商

C.汉

D.春秋战国

12.民间道教”天师道”的创始人是(

)

A.老子

B.葛洪

C.张陵

D.张角

13.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文化贡献最大的是()

A.十进位制B.圆周率的计算C.正负开方术D.四则运算

14.明清两代严厉的文化专制突出表现在()

A.文字狱的盛行B.焚书坑儒C.独尊儒术D.文人属于第九等人15.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是()

A.《永乐大典》B.《四库全书》C.《大英百科全书》D.《古今图书集成》

16.古典诗词的主要功能是()

A.叙事B.论理C.抒情D.说明

17.元杂剧作品有700多种,其中不乏名作被称作天下奇魁的剧作是()

A.《窦娥冤》

B.《墙头马上》

C.《西厢记》

D.《赵氏孤儿》

18.唐代画家中被称做画圣的是()

A.李思训

B.吴道子

C.闫立本

D.韩干

19.提出“非攻”、“节用”、“兼爱”等学说的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20.《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明代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

B.《官场现形记》

C.《红楼梦》

D.《初刻拍案特奇》

三.判断(每题1.5分,共15分)

1.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2.中庸是一种辨证思想。(

3.在古代小说中,唐传奇是文言短篇小说,宋话本则是白话短篇小说.() 4.古代科举制度自隋唐以来至光绪31年废止,共实行了1300多年。(

5.中国书法在魏晋南北朝开始走向美的感觉,出现了王羲之等书法名家.()

6.司马迁的《史记》属于断代史。(

7.复杂的地域特点使中国文化的多样性非常明显。(

8.春秋战国时期,"私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发展起来。()9.法家思想的先驱者是商鞅,集大成者是韩非。()

10.商代人尊神重巫,体现出强烈的神本文化特色。()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简述神话传说中所反映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2.简述佛教和道教的基本教义的主要区别.

3.简述宋元文化开放性特征的主要体现.

五.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材料题:

[荀子说]君主宽而不慢,廉而不秽,辩而不争,察而不急,寡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而不从流,恭敬谨慎而容.(摘自《荀子》)

阅读该段材料后,请回答:

A.该段材料反映了什么学派的什么思想?

B.能给你什么样的人生启迪?

2.试述西周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与原则主要有9个方面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与原则主要有9个方面 原封不动的保存(冻结保存):原封不动的保存,保持历史文化的原真性.这是联合国提倡的标准.一般对文物古迹应原封不动的保存; 整旧如故——谨慎修复:对于残缺的建筑(古遗迹)修复应"整旧如故,以存其真".《威尼斯宪章》提出了世界各国公认的两个修复原则:修复和补缺的部分必须跟原有部分形成整体,保持景观上的和谐一致,有助于恢复而不能降低它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信息价值; 增添部分必须与有部分有所区别,使人能辨别历史和当代增添物,以保持文物建筑的历史性.此外,加固、维护应尽可能地少,即必要性原则; 慎重重建:一些十分重要的历史建筑物因故被毁.由于它们是地方重要的特征、象征,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必要重建.重建有纪念意义.但是,重建必须慎重,必须经专家论证,因为重建必然失去了历史的真实性,又耗资巨大,还破坏了遗迹.在更多情况下保存残迹更有价值; 利用以不损坏遗产为前提.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以不损坏遗产为前提,以续继原有使用方式为最佳,也可以为博物馆,作为参观旅游景点要慎重,防止被破坏; 保持历史街区和古城的格局特征.重点保护好历史街区和古城的平面布局、方位轴线、道路骨架、河网水系等; 保护特色建筑风格:保护特色建筑风格,包括建筑的式样、高度、体量、材料、颜色、平面布局、与周围建筑的关系等.控制适当的建筑尺度——高度、体量非常重要,切记今古不同,不要求高、求大; 保护历史环境:事物与其存在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不可以脱离环境而存

在.历史文化遗产环境的意义更重要,重要的、特色的、与重要历史有关的地形、地貌、原野、水体、花木及其特征都要保护; 拿不准的古镇、古村、古街、古建筑应暂不拆除.许多偏远的地方,尤其是山区农村,古镇、古村、古街、古建筑,虽然不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却也是历史文化遗产,有相当高的价值.当地人不知道,有没有财力和机会请专家鉴定.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暂不拆除,以免造成遗憾,待专家论证后在根据情况处理. 做好历史文化古城和历史文化地段保护规划.规划是龙头,保护必须以规划为前提,规划必须先行.有了规划,按规划进行保护. 传统文化与落后文化、旧文化的混淆,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不力。在一些人看来,要更新,就要破“旧”立“新”,就要“快刀斩乱麻”、“放开手脚干”。而片面追求经济建设,忽视文化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让更多高楼大厦和旅游发展吞噬了很多历史建筑,毁坏了不少历史名城的风貌。这不但使文化遗存和原来的地方风情、城市风貌一扫而光,割断了社会的历史文脉,而且,长此以往更会带来一个民族文化的弱化。 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一种精神文明的传承,需要载体。悠久的文化,是承载于千年文化遗产,例如风俗、习惯、传统表演艺术、古遗址、古建筑等之上的。以建筑为例,现代建筑以钢筋水泥为材料,它的抗震性能较差,而中国古代多以木质建筑为主,它的建造结构使它具有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 非语言交际)【圣才出品】

第6章非语言交际 1.如果比较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你认为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答:非语言交际更重要,原因在于: (1)非语言交际通常与语言交际结合进行,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大致上起补充、否定、重复、调节、替代或强调的作用。我们在机场欢迎客人,一边说:Welcome to Beijing,一边热烈握手。这握手的动作是对所说的话的一种补充。当你接到你不喜欢的礼物时,尽管嘴里说如何如何喜欢,但脸上的表情却流露出你的真实的不愉快的表情,也就是说,你的表情否定了你所说的话。 (2)一般说来,在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传达的信息冲突时,人们倾向于相信后者。我们有时一边说话一边用手势表达同样的意思。例如,一边说要两杯饮料,一边伸出两个手指,重复已经发出的信息。在两个人谈话时,常用眼神和语调表示下面该是谁讲话,调节相互的关系。在有的情况下,无法用语言交流信息,必须用手势或其他办法。例如,交通警察指挥机动车辆,股票交易所的交易员在嘈杂的大厅里传递买卖的信息和行情都使用非语言手段手势或指挥捧替代语言交际。在人们讲话时,常常用手势加强语气,或强调某一个论点。 2.在非语言交际的各种手段中,你认为哪一种最容易引起误解? 答:(1)在非语言交际的各种手段中,我认为手势最容易引起误解。 (2)各民族都用手势表达意义,但同一手势在不同文化中可以表示并不相同的意义例如,将手掌平放在脖子下面;在我国文化中是杀头的意思,但是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

却可以表示吃饱了的意思。即使在同一民族中,由于地区习俗的不同,同一手势也可能会具有不同意义,例如,在广东,主人给客人斟酒时,客人为了表现感谢,用食指和中指轻扣桌面,而在北方同一动作却表示不耐烦的情绪。 (3)有些手势是某一文化所特有的 例如,英美人所用的一些手势我们并不使用。美国人站在公路旁边向上伸出拇指,这是向过往的汽车司机表示,希望能搭他们的车。英语thumb a ride表达的即是这个意思。英美人把中指放在食指上面,表示希望事情能办成功。把两只手摊开、耸耸肩膀,表示“我不知道”,或“没有办法”。把手兜起来,放在耳后,表示听不见或听不清楚。把手伸出来,微微展开手指,表示等一等,别着急等等。招呼人走过来时,我们伸出手臂,手掌向下,手指上下移动;而美国人则是伸出手臂,手掌向上,手指前后移动。我们招呼人过来的手势类似美国人叫人走开的手势。 3.非语言交际是否一成不变?你能否举出例子说明它的变化? 答:非语言交际不是一成不变的。 例如,在我国,历代朝廷都对于官服的颜色、花纹、式样有极严格的规定。黄色是帝王服装的颜色,文武官员不论职位多高都不得使用。而随着封建制度的解体,服饰的文化功能就发生了变化,黄色不再是帝皇家的专属颜色。而服装的颜色和花纹不再受到严格的规定。如今,服装的要求与场合的关系更密切些。场合正式,对于服装要求比较正式。在非正式场合,衣着可以比较随便。 4.在非语言交际方面我国各地区的差别是否很大?请举例说明。

保护文化遗产措施.doc

保护文化遗产措施 文化遗产是先人创造的沉积与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生命的密码,蕴涵着民族特有的精神机制、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保护文化遗产的措施 1、折叠落实责任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文化遗产保护列入重 要议事日程,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城乡规划。要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成立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大问题。统一协调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文化遗产保护协调机构。要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定期通报制度、专家咨询制度以及公众和舆论监督机制,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要充分发挥有关学术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方面的作用,共同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折叠加强执法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建设,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保护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立法进程,争取早日出台。抓紧制定和起草与文物保护法

相配套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抓紧研究制定保护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有关规定。要严格依照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行政法规办事,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作出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各级文物行政部门等行政执法机关有权依法抵制和制止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决定和行为。严厉打击破坏文化遗产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重点追究因决策失误、玩忽职守,造成文化遗产破坏、被盗或流失的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充实文化遗产保护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因执法不力造成文化遗产受到破坏的,要追究有关执法机关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3、折叠队伍建设 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重点文化遗产经费投入。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社会捐赠和赞助的政策措施,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大力培养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科技的研究、运用和推广工作,努力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水平。 4、折叠加大宣传 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认真举办"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各级各类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要经常举办展示、论坛、讲座等活动,使公众更多地了解文化遗产的丰富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讲跨文化交际 1. 在你的日常活动中哪些是比较典型的跨文化交际? 答:(1)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 (2)日常活动中比较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有: ①中外领导人谈判、进出口公司的工作人员与外国商人谈生意; ②和外国旅游者、外国留学生、外国教师交往; ③阅读外国小说、观看外国电影、电视节目。 2. 你认为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有什么利弊? 答: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有如下利弊: (1)利:每个人都隶属于若干群体,而且没有哪两个人隶属的群体是完全相同的。即使在同一群体中,每个人的态度、价值和信念也不会完全一样。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被认为是独特的。强调个人的差异,就是在从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来研究不同文化对个体的影响,这有助于跨文化交际深入开展。 (2)弊:过于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有一定的弊端。个体只是一种或多种文化的具体情况。根据传统的观念,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个人之间的差异研究只有在把他们当作群体代表时才有意义。过于强调个人文化之间的差异会使跨文化交际变得非常繁琐,实际上取消了跨文化研究的意义。 3. 我国的地区文化差异是否可以作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方面? 答:我国的地区文化差异可以作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方面。 (1)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性排序如下: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 (2)地区文化的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袤,地势高低起伏,地形复杂多变,由于空间分布差异,各地区形成了具有各自地方特斯的区域文化。 (3)同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这些也构成了地区文化的一部分。这些地区文化从总体上看,特点显著,区别性强,差异性大,值得进行跨文化研究。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2007年5月May 2007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S)第9卷第3期Vol.9 No.3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梁航琳1 ,杨昌鸣1 ,梁 亮2 ,杨 叶 3 (1.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 2.广西南宁市建筑设计院,南宁530012; 3.廊坊市继方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廊坊065000) 摘 要:历史文化遗产是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其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和方法不断完善和发展,保护要以正确的价值取向为原则,坚持全面的、科学的、动态的保护方法;同时,历史文化遗产的再利用要和保护协调统一,正确处理好遗产保护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关键词:历史文化遗产;价值取向;全面保护;动态保护 中图分类号:TU -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339(2007)03-0233-05 收稿日期:2006-05-26.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20050056039).作者简介:梁航琳(1978) ),女,博士研究生. /文化遗产0是指具有历史学、科学、艺术或文化价值的人类杰作,如文物、建筑群、遗址等;/自然遗产0则指具有地质学、地貌学、生态学、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美学价值的自然地域空间,如九寨沟等;/自然文化遗产0是以具有科学、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为基础,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的综合体,如黄山、泰山等。本文所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0,即等同于上面的/文化遗产0。 历史文化遗产是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受到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和方法在逐步发展和完善;并且,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在现代化建设中得到了合理利用,达到了保护与再利用的协调统一。 一、遗产保护的历史发展及现状 从当今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在不断地扩展和深化,内容也在不断地增添和丰富。 首先,从保护对象上看,过去只有杰出的、在历史上或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伟大的建筑作品和艺术品才得到考虑。而现在,许多由于时光的流逝而获得文化意义的建筑物、各历史时期的构造物及能作为社 会、经济发展的见证物的对象也被列入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 其次,从保护范围上看,作为保护的对象已不再限于建筑本身。从大的方面来说,开始扩大到它周围的建筑环境、自然环境[1] ;从单纯的建筑艺术作品扩大到与历史文化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街区和城市。也就是说,从点的保护扩大到地段乃至城市的/全面保护0。从小的方面说,延伸到环境中的各个组成元素,包括公园和街道的装饰小品和标志物等。 再次,从保护深度上看,文物建筑、历史地段和城市的保护规划,其内容原来都局限于物质方面,保护历史遗存及其环境。但正如5马丘比丘宪章6所指出的,/一个城市的个性和特征是其形体结构和社会发展的结果0,因而,除了物质环境以外,现在人们也开始认识到还需要保护具有浓郁地方民俗特色的典型社会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保护和发掘城市精神文明方面更广泛的内容。也就是说,从单纯建筑实体的保护演进到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文化特色都加以保护的综合概念。 此外,在保护方法及手段上,亦由过去单纯文物考古和建筑修复,演进为多学科共同参与的综合行为,采用各种技术手段,更具有多学科、综合性和多样化的特点。城市传统文化的保护也从建筑师、规划师、文物保护者单方面的参与行为转化为更广泛的社会调查和群

关于文化遗产的保护

关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建议 朱晓英12号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被发现。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文化要求和休闲需求也越来越高,使得旅游越来越流行,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越来越重要。但现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存在着许多问题: 1.申请完毕就没人管理。虎头蛇尾. 许多文化遗产被发现后,没有人管理,使得自然原因和认为原因的因素,文化遗产被破坏。 2.宣传过大,导致游客众多,致使保护增加困难。 许多文化遗产被发现后,政府及媒体大力宣传,使得旅游人数越来越多,游客素质又不相同,导致文化遗产的各类认为破环更为严重,管理和保护越为困难。 3.不能有效地进行后续开发。 文化遗产发现总会有或都或少的损坏,但是恢复和修理技术不没有很完善。还有为了更多的经济利益,政府的后续开发并不是非常有效。 4.管理经常是外行领导内行。 许多文化遗产开发后就交给不同的人管理,而那些人并没有学习过文化遗产的管理,导致不能正确的处理文化遗产,使得文化遗产被破坏。 5.没有传承性,属于过了今天没明天那种,非常盲目 许多文化遗产被开发后,马上向大众人民开放,一时人流密集,使得文化被破坏而不能在传承下去,消失在历史之中。 6.历史文化遗产失去了历史的气息。 现在的历史文化大都向大众开放,使得各种各样的餐馆等现代化建筑越来越多,文化气息也越来越现代化。 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例如:我国法律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科学技术水平低是制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瓶颈等。 (一)面对这些问题,保护和管理历史文化遗产就越来越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需要三个层次: 三个层次分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三个层次,根据这些保护对象的不同性质、特点,采取不同的保护原则和保护方法。 1、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要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保存全部历史信息。要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带,提出控制要求,要特别注意保护文物古迹的历史环境,以便更完整地体现它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中英文-珍贵-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件资料全

I. Culture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ulture: ●Culture may be defined as what a society does and thinks. (Sapir, 1921) ●Culture refers to the total way of life of particular groups of people. It includes everything that a group of people thinks, says, does, and makes. (R. Kohls, 1979) ●Culture is a learned set of shared interpretations about beliefs, values, and norms, which affect the behavior of a relatively large group of people.文化是习得的一套关于信仰、价值观、规的公认的解释,这些信仰、价值观、规对相当大人类群体的行为产生影响。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 1.Culture is not innate; it is learned; 2.Culture is transmissible from person to person, group to group, and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3.Culture is a dynamic system that changes continuously over time; 4. Culture is selective; (every culture represents a limited choice of behavior patterns) 5. Culture is composed of interrelated facets; 6.Culture is ethnocentric (centeredness on one’s own group). The American sociolinguist D. Hymes pointed out that people with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hould know when, where and what to speak to whom and how. Models of communication Theoretically, the model of communication is always described in the following way: Communication is exchanging information in the form of messages, symbols, thoughts, signs and opinions. The Ingredients of Culture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单雯翔 摘要:2005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的发布,加快了我国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进程。本文系统地归纳了我国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与实践过程,主要包括早期文物保护理念的形成、新中国成立后多层次文物保护体系的建立和新时期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扩展与实践。 关键词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保护 进入21世纪,面对蒸蒸日上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人们开始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概念不断扩大,保护理念也不断深化。今天,文化遗产保护已不再是单纯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是更多地立足于对自然生态环境、历史变迁轨迹、人的内心世界的尊重。因此,重新认识人类社会复合系统中的文化遗产保护,是新的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任务所在。 1、早期文物保护理念的形成 我国素有保护古代遗物的悠久传统,正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常见铭文“子子孙孙永保用”所表达的理念,人们存祈愿江山社稷世代相传的同时,对前朝的珍贵器物,也有了妥善保存、永续利用的愿望。商周时期,皇室、贵族宗庙内“多名器重宝”,保存着为数不少的青铜器、玉器以及其他前朝的遗物。汉代皇室收藏亦十分丰富,“创置秘阁,以聚图书”,其中既有典籍,也有绘画。但是,长期以来统治阶层只是将这些器物看做赋予其政权合法性的某种依据,或仅为满足个人私好。唐代文化鼎盛,从此时的诗句“每著新衣看药灶,多收古器存书楼”(张籍《赠王秘书》)、“唯爱图书兼古器,在官犹自未离贫”(朱庆余《寄刘少府》)中可以看,当时文人雅士即热衷于收藏和鉴赏前朝器物。宋代文化再兴,被视为中国考古学前身的金石学,即形成于北宋时期,主要是以肯铜器和石刻为主要对象,进行比较系统的分类、著录并加以考证和研究。北宋曾巩的《金石录》最早使用“金石”一词,之后,吕大临的《考古图》及《释文》是现存最早而较有系统的古代器物图录;赵明诚的《金石录》著录金石拓木已多达两千种。至南宋,无论是钱币、玺印、铜镜,还是画像石、砖瓦等物均有著录。于是,金石学开始在我国成为专门之学,为研究五代以前,尤其是研究商周秦汉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文物”一词在我国出现较早,最早见于战国初期成书的《左传》。《左传·恒公二年》中有“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的记载。在《后汉书·南匈奴传》中亦有“制衣裳,备义物”的记载,但是从文献记载中可以了解到,“文物”在当时主要是指礼乐典章制度,与现代的“文物”基本是不同的概念。但是到了唐代,杜牧诗:“六朝文物草连天,天淡云闲今古同”,其中所称“文物”即指前代的遗物,其含义已接近于现代所认识文物的概念。从宋代开始,往往将前朝器物统称之为“古器物”或“古物”。在民间,明代和清代初期比较普遍使用“古董”或“骨董”,到清代乾隆年间又有了“古玩”一词。 “文物”准确概念的产生是近代科学兴起与发展的结果。诞生于近代西方的考古学,尝试用科学发掘和断代的办法获取古代遗存,并将那些古代遗存变成科学地复原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工具,这些古代遗存也就有了“文物”这一具有全新内涵和意义的词汇。在我国,20世纪初通过对古代遗存发掘和研究,而重建古代历史的现代考古学出现,才带来了现代意义上的“文物”的概念。这一概念改变了人们对待古代遗存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对待古代遗存价值的认识也更多地从“物质”转到了“文化”。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现实意义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现实意义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文化遗产受到社会转型的猛烈冲击,有的正面临消亡。许多民族国家在文化上逐渐丧失自主、迷失身份,成为精神世界的“游荡者”。只有识别分析文化遗产,探寻其文化 信息和意义底蕴,才能不断强化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才能吐故纳新,铸造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支撑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支柱。所以,科学地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是现代化国家张扬民族精神,独立自主 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的文化诉求。 与时俱进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社会现代化进程加速前进,从而严重冲击着文化遗产的保存。传统社会的现代性转变造成与文化遗产保护 的尖锐矛盾,经济全球化掣肘文化多样性的共存共荣。但是,现代 性自觉也促进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1987年,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秦始皇陵兵马 俑坑和敦煌莫高窟首次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同年,泰山风景名胜 区被推选为中国第一个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1992年,九寨沟、 武陵源、黄龙名胜风景区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1996年,庐山被评 为世界文化景观;2001年,昆曲首次被联合国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 遗产??中国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受到世界的公认和盛赞。其中,莫高窟取得“东方艺术明珠”之称,九寨沟被誉为“童话世界”,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有“世界第八奇迹”之誉,昆曲被认为是 中国“百戏之祖、百戏之师”。2004年7月,第28届世界遗产大 会在中国苏州举行,当时中国拥有30处世界遗产,在西班牙、意大 利之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前三名国家。从1985年加入《保 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中国共有37项世界遗产代表作。其中,文化遗产有23项、自然遗产5项、文化与自然遗产4项、文 化景观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读后感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读后感 AP0802325 钟欣奕 在学习《跨文化交际》这门课程和看完《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之前,我对“跨文化交际”的认识是:两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组织或是国家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就是跨文化交际,而同一个国家的两个不同地区的文化的交流并不是跨文化交际。因为我认为既然是“‘跨’文化”,那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应该是很大的,有非常不一样的文化来源和文化背景,有不一样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过程,形成了两种很不一样的文化内涵。比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幼发拉底河孕育的文化、黄河孕育的文化都是各有各的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跨文化交际成了人们的需求,成为经济全球化和“地球村”的需求。 但是,《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中的第一部分第一章中提到:任何两份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这让我对“跨文化交际”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有些学者就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探讨。地区之间文化的差异,特别是在饮食方面还是比较明显的。在肇庆一些地方,番薯和南瓜是很少被当做是一道菜,更多的是当早餐或者是相当于正餐的米饭,但是同属广东,有一些地方又偏爱“蒜炒南瓜”。又比如,在我的家乡—海南,人们很爱吃生芒果,吃法也很特别:有的人会蘸盐吃,但更多人,包括我,更喜欢蘸调料吃,这种调料是用酱油、白砂糖、海南灯笼椒、或虾酱调制而成的。我周围的朋友都觉得这种吃法很奇怪,无法想象竟然用水果蘸酱油吃。不过我们当地人觉得味道还挺不错的。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每种行业之间虽然有互通的知识,但是之间的差别还是挺大的。对大多数学习文史类的人来说,理工科的公式换算简直就是“鬼画符”一样难懂。具体来说,要一个只专长与计算机编程的人去欣赏充满意境、“形散神聚”的散文,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GB50357-2005) 1总则 1.0.1为确保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及其实施管理工作科学、合理、有效进行,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 l.0.3保护规划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l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 2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 3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1.0.4保护规划应全面和深入调查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及现状,分析研究文化内涵、价值和特色,确定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1.0.5保护规划应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改善城市环境,适应现代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0.6保护规划应研究确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与利用途径,充分体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并应对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方式和强度提出要求。 1.0.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成为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城市用地布局的调整、发展用地的选择、道路与工程管网的选线以及其他大型工程设施的选址应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1.0.8对确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未列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和未列入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应提出申报建议。 1.0.9非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城区、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以及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规划可依照本规范执行。 1.0.10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除应遵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0.1历史文化名城 historic city 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

日本饮食特点介绍

日本饮食特点介绍 在饮食方面,作为世界第一的杂食族,日本人的饮食结构是很值得探究的。那么你们了解日本饮食特点吗?跟着来看看不一样的日本,欢迎阅读。 食物是一切文化的基础。在饮食文化方面,作为“世界第一的杂食族”,日本人的饮食结构是很值得探究的。因为它能反映日本人的精神结构、社会结构及认识事物的方式,反映日本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特色。 早在绳文时期,日本已经有了明确的两性分工:妇女采撷坚果,男子打猎捕鱼。以后,伴着水稻种植技术传入日本,日本人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杂食这一基本特性却并没有因此而改变。相反,他们的食谱伴着社会的发展而愈加丰富。 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日本的畜牧业曾经不太发达。同时,在历史上,由于家畜主要用于耕地拉车而非食用,以及佛教禁忌杀生,因此,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日本人的肉类摄入量一直不足。但是,最近几十年,这种状况已有改变,肉类作为饮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与鱼类“分庭抗礼”——日本附近环海,在日本可以品尝到的海鱼达三百种以上,日本人自称“彻底的食鱼民族”,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海产品而骄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和身高、体重均有显著的增长。产生这种状况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按照赖肖尔的说法,就是“食物更加丰富多彩。”萬不能坐視其久而湮沒不聞也。

日本人在饮食中兼收并蓄的特性,和他们的思想观念有密切的关系。由于中国“阴阳五行”说的影响,日本人认为,万事万物均以“平衡”为第一要义。由于各种食物均有“阴阳”之分,自古以来,日本人一直贯彻杂食的原则,以保证“阴阳”的平衡。正是这种观念,使杂食成为日本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 日本饮食文化的另一特色是“生”和“鲜”。按照日本人的观念,新鲜的东西是营养最丰富、体内所蕴含的生命力最旺盛的,任何生物的最佳食用期是它的新鲜期。日本人喜欢将食物生吃,不仅生吃各种蔬菜和各种植物,而且生吃鸡蛋,生吃鱼,生吃肉。按照现代医学的观点,新鲜有助于卫生,时鲜则有助于健康。因为,“时鲜”之际,生长激素最旺盛,营养价值当然最高。日本人很久以前就已认识到这一点,在《万叶集》中屡屡可见的食用“时令”物的叙述,无疑就是一种证明。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第一节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与原则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一种独特的资源,把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市规划中,在城市发展战略的层面通盘考虑,将有利于提高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有利于城市整体健康而持续地发展。 一、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起源于文物建筑的保护。自19世纪末起,世界各国陆续开始通过立法保护文物建筑。法国1840年颁布了《历史性建筑法案》,1887年颁布了《纪念物保护法》,1913年颁布了《历史古迹法》,1930年颁布了《景观地保护法》;英国1882年颁布了《历史纪念物保护法》,1900年颁布了《纪念物保护法》修正案,1913年颁布了《古建筑加固和改善法》,1931年颁布了《古建筑加固和改善法》修正案,1953年颁布了《历史建筑与古纪念物法》;日本1897年制定了《古社寺保存法》.1919年制定了《古迹名胜天然纪念物保存法》,1929年制定了《国宝保护法》,1950年制定了《文化财保护法》;美国1906年制定了《古物保护法》等。 1964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威尼斯召开的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上,通过了著名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即通常所称的《威尼斯宪章》。《威尼斯宪章》的制定是国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这是关于保护文物建筑的第一个国际宪章。它确定了文物建筑的定义及保护、修复与发掘的宗旨与原则,其指导意义延续至今。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制定了第一个获国际公认的城市规划纲领性文件——《雅典宪章》,其中有一节专门论述“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指出了保护的意义与基本原则。自20世纪60年代起,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开始从文物建筑扩大到历史地段。 1962年,法国颁布了保护历史地段的《马尔罗法令》,又称《历史街区保护法》。之后,很多国家也陆续制定自己国家历史地段保护法规,如丹麦、比利时、荷兰分别于1 962、1962、1965年在各国《城市规划法》中规定了保护区;日本1966年颁布《古都保存法》,并于]975年在《文物保护法》的修改中增加“传统建筑群保存地区”的内容;英国于1967年颁布的《城市文明法》中将有特别建筑和历史意义的地段划定为保护区;美国于1935年制定了《历史地段与历史建筑法》,于1966年制定了《国家历史保护法》等。 1976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9届会议提出《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简称《内罗毕建议》。《内罗毕建议》重点提出了历史地区在立法、行政、技术、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保护措施,并将研究、教育和信息工作作为历史地区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 1987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通过的《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或称《华盛顿宪章》),是继《威尼斯宪章》之后又一个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国际性法规文件。这一文件总结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在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经验,明确了历史地段以及更大范围的历史城镇、城区的保护意义和保护原则。《华盛顿宪章》再次提到保护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并明确指出,城市的保护必须纳入城市发展政策与规划之中。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考古科学研究和文物保护。1930年6月,国民政府颁布了《古物保存法》,1931年7月又颁布了《古物保存法细则》,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__胡文仲版

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L.S.Harms 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有的人认为,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有的人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方面。有的人认为,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对于改进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探讨。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至于地区、

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特点。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文化) 三、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 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 1.首先在美国兴起。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2.Edwar Hall 《无声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使用时间、空间表达意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对时间、空间、交际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 3.1970 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国际传播学会承认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1972 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日本东京。 4.70 年代,影响最大的书籍Samovar&Richard《跨文化交

日本饮食文化论文 (2)

河南理工大学 日 本 饮 食 文 化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市场营销 班级:12-3班 姓名:韩洁 学号:311210070303

日本饮食文化 摘要: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在日本,无论是遣唐使时期,还是禅宗传入日本时期,以及日明贸易时期和江户时代,中国的饮食文化对日本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可以说,日本列岛食文化的形成,主要是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日本饮食种类 日本饮食一般可分为主食和副食。米是主食,蔬菜及鱼等为副食。中世纪至明治时期,日本人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对肉食有所禁忌,所以很少食肉。明治以后,这种禁忌才得以消除。 日本饮食被称为料理,方式主要有煮、炸、烤以及凉拌菜等,搭配有味噌汤(酱汤)、腌酱菜(渍物)等。日本料理的特色是生、凉、油脂少、分量少、种类多、颜色好看,而且非常讲究食器的选择。即色自然、味鲜美、形多样、器精良。 怀石料理。字面来解释,就是怀中抱着石头。据说很久以前修行僧一天只能在上午吃一顿饭。到了晚上就会又饿又冷、饥寒交迫。所以和尚们想到一个方法,就是把加热的石头(温石)抱在怀里。后来人们就把仅仅填满空肚子,加热身体的轻淡的素食和简单少量的食品叫做怀石料理。实际上这是从禅宗那里来的想法,因为禅宗和茶道又有深远密切的关系,所以也把只在喝茶之前吃的一些简单的饭菜叫做怀石料理。 卓袱料理。卓袱是中国式饭桌,即八仙桌。卓袱料理是中国式的料理,有蘑菇、鱼糕、蔬菜的汤面、卤面等。其特色是客人坐着靠背椅,围着一张桌子,所有饭菜放在一张桌上。这种料理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佛门素食,由隐元禅师作为“普茶料理”(即以茶代酒的料理)加以发扬。因盛行于长崎,故又称长崎料理。 茶会料理。日本的室町时代(14世纪)盛行茶道,于是出现了茶宴茶会料理。最初的茶会料理只是茶道的点缀,十分简单。到了室町末期,变得非常豪华奢侈。其后,茶道创始人千利休又恢复了茶会料理原来清淡素朴的面目。 生鱼片。日本料理以生鱼片最为著名,自古以来日本就有吃生食的习惯。现在,日本人把贝类、龙虾等切成薄片,也叫“生鱼片”。去掉河豚毒,切成薄片的河豚鱼,是生鱼片中的佼佼者,鲜嫩可口,但价格很贵。 寿司。日本料理中独具特色的一种食品,种类也很多,按其制作方法的不同,主要可分为生、熟寿司、压寿司、握寿司、散寿司、棒寿司、卷寿司、鲫鱼寿司等等,而其中鲫鱼寿司被看作是日本料理中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寿司。鲫鱼寿司是以鲫鱼、米饭和精盐为原料,经过长达几个月的腌渍和发酵制成的。 天妇罗。我们常常在日剧中听到“天妇罗”这个名称,实际上“天妇罗”就是油炸食品。即用面粉、鸡蛋、水将其调成浆状,再将鱼、虾、蔬菜裹上浆放入油锅炸成金黄色,吃时蘸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人文素质课课程代码:W30242 总学时:32学时学分:2 适用专业:任何非英语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无先修课程要求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人文素质课。其任务是:1. 培养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中的文化意识、文化比较意识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2. 向学生介绍语篇分析法、人际交际的基本概念、跨语篇交际的理论和哲学思想、具体的语篇系统,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提高知识共享和如何处理交际失误。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 1.了解、掌握语篇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了解、掌握人际交际的基本概念。 3.了解跨语篇交际的理论和哲学思想。 4.掌握交际失误的处理方法。 这是一门新学科,它所包含的实际内容仍在不断丰富,牵涉到的理论问题人们也仍在探讨,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Introduction and course requirements(2学时) 2、Discourse approach(2学时) The topic; The limits of language; Successful inter-discourse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Approaches to inter-discourse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3、Doing things with words(2学时) Sentence meaning and speaker meaning; Speech acts, speech events, speech situation; Grammar of context. 4、Interpersonal politeness and power(4学时) Communicative style or register; Face; the “self” as a communicative identity; The paradox of face: Involvement and independence; Politeness strategies; Politeness system; Miscommunication. 5、Conversational inference: interpretation in spoken discourse(2学时) How do we understand discourse; Cohesive devices: lexical and grammatical; Cognitive schemata; Prosodic patterning; Metacommunication; Interactive intelligence. 6、Topic and face: inductive and deductive patterns in discourse(4学时) Definition; Topic, turn taking, and timing; Deductive monologue; The inductive pattern; Inductive and deductive rhetorical strategies; Topic and face systems; Face relationships in written discourse; Limiting ambiguity. 7、Ideologies of discourse(2学时) Three concepts of discourse; The utilitarian discourse system; Multiple discourse systems. 8、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stereotyping(4学时) Definition of culture; Culture and discourse systems; Cultural ideology and stereotypes; Negative stereotypes; Positive stereotypes. 9、Corporate discourse(2学时) Discourse systems; The corporate discourse system (corporate culture). 10、Professional discourse(2学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