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临床路径

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临床路径
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临床路径

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临床路径

一、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糖控制及血管并发症筛查。

(二)诊断依据。

1.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者满足以下标准中一项即可诊断糖尿病:

(1)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空腹(禁食时间大于8小时)血浆葡萄糖≥7.0mmol/L (126mg/dl);

(3)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满足以上三项标准中的两项。

3.静息状态下非同日连续三天测血压达140/90mmHg.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1.一般治疗:

(1)糖尿病知识教育;

(2)饮食治疗;

(3)运动疗法。

2.药物治疗:

(1)正确使用口服降糖药物及胰岛素治疗,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 2 )给予降压、抗凝及调脂等对症支持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符合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诊断标准.

2.除外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血糖升高。

3.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测血压达140/90mmHg以上,并经临床医师判断需要住院治疗。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所必需进行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包括酮体)、大便常规;

(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测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0点、3AM等),动态血压监测(必要时);

(3)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血粘度;

(4)糖化血红蛋白(HbA1c)

( 5 )胸片,心电图,B超。

2.并发症相关检查:尿蛋白/肌酐、24h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心脏超声、颈动脉和下肢血管彩超等。

3.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可增加以下检查项目:

(1)ICA、IAA、GAD、IA-2自身抗体测定,血乳酸;

(2)24h动态血压监测,运动平板试验、心肌核素检查、冠脉CTA或冠状动脉造影;

(3)肿瘤指标筛查,感染性疾病筛查。

(七)选择用药。

1.降血糖药物: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或胰岛素类似物,使血糖控制稳定。

2.针对伴发疾病治疗的药物:护肾药、调脂药、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药物等。

(八)出院标准。

1.患者得到基本技能培训并学会自我血糖监测。

2.降糖治疗方案确定,血糖控制达标或血糖趋于稳定,无低血糖事件发生。

3.血压已经控制稳定。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急性并发症(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等),则按相应路径或指南进行救治,退出本路径。

2.合并妊娠或伴有增加控制血糖难度的合并症,延长住院时间,则按相应路径或指南进行治疗。

3.若必须同时服用对血糖或降糖药物有影响的药物,或患者对胰岛素制剂、降糖药物有过敏情况时,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4.出现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眼部、心血管、神经系统并发症、皮肤病变、糖尿病足),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患者(ICD-10:E11.2- E11.9)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医疗版)

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E11.2- E11.9)进行高血糖控制及血管并发症筛查。 (二)诊断依据。 根据《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2007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 1.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者满足以下标准中一项即可诊断糖尿病: (1)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空腹(禁食时间大于8小时)血浆葡萄糖≥7.0mmol/L (126mg/dl); (3)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满足以上三项标准中的两项。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2007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等 1.一般治疗: (1)糖尿病知识教育; (2)饮食治疗; (3)运动疗法。 2.药物治疗: (1)口服降糖药治疗;

(2)胰岛素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2型糖尿病ICD-10︰E11.2- E11.9疾病编码。 2.除外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血糖升高。 3.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经临床医师判断需要住院治疗。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所必需进行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包括酮体)、大便常规; (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0点、3AM等),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未达标和/或血糖波动较大者); (3)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血粘度; (4)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 (5)口服糖耐量试验和同步胰岛素或C肽释放试验; (6)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 2.并发症相关检查:尿蛋白/肌酐、24h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心脏超声、颈动脉和下肢血管彩超等。 3.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可增加以下检查项目: (1)ICA、IAA、GAD、IA-2自身抗体测定,血乳酸; (2)24h动态血压监测,运动平板试验、心肌核素检查、冠脉CTA 或冠状动脉造影;

高血压肾病与糖尿病肾病诊断

高血压肾病的诊断标准 ●年龄在40—50岁以上;高血压病史5—10年以上。 ●除外各种原发性肾脏疾病;除外其他继发性肾脏疾病; ●为原发性高血压;出现尿蛋白前一般已有150/100mmHg以上的持续性高血压; ●有持续性蛋白尿(一般为轻、中度),镜检有形成分少; ●有视网膜动脉硬化或动脉硬化性视网膜改变; ●肾活检可确诊。 【辅助诊断条件】 ●有高血压性左心肥厚、冠心病、心力衰竭病史,有脑动脉硬化和(或)脑血管意外病史;高血压肾病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发现肾脏大多数患者没有变化,但是在发展为肾功能衰竭的时候会出现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核素检查早期的时候发现肾功能损害;胸部X线或超声心动图常提示左心室肥厚或扩大、主动脉硬化;心电图常提示左心室高电压。 ●多为轻中度蛋白尿,24小时定量多在1.5-2.0克;镜检有形成分(白细胞、透明管型、红细胞)少,可有血尿;早期血尿酸升高,尿NAG 酶、β2-MG增高,尿浓缩-稀释功能障碍;血尿素氮、肌酐升高,Ccr多缓慢下降。肾小管功能损害多先于肾小球功能损害。病程进展缓慢,少部分渐发展成肾功能衰竭,多数肾功能常年轻度损害和尿常规异常。 ●体检有眼睑或/和下肢浮肿、心界扩大等;多数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当眼底有棉絮状的软性渗出、火焰状、条纹状出血,支持恶性肾小动脉硬化症诊断。伴有高血压脑病者可有相应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 【概述】 由于糖尿病糖代谢异常为主因所致的肾小球硬化,并伴尿蛋白含量超过正常,称为糖尿病肾病。 【诊断】 一、病史及症状:有糖尿病病史,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与肾小球硬化的程度呈正相关。出现微量蛋白尿时,糖尿病病史多已5~6年,临床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无任何临床表现;约80%的患者在10年内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肾病,即尿蛋白定量大于0.5g/24h,通常无明显血尿,临床表现为水肿、高血压;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和呕吐、贫血,提示已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 二、体检发现:不同程度高血压、浮肿,严重时可出现腹水、胸水等。多合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三、辅助检查: (一)尿糖定性是筛选糖尿病的一种简易方法,但在糖尿病肾病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故测定血糖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20~200μg/min,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当UAE持续大于200μg/min或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尿蛋白定量大于0.5g/24h),即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尿沉渣一般改变不明显,较多白细胞时提示尿路感染;有大量红细胞,提示可能有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尿。 (三)糖尿病肾病晚期,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和血尿素氮、肌酐增高。

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卫生部 2 型糖尿病临床路径(2009年版) 一、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E11.2- E11.9进行高血糖控制 及血管并发症筛查。 (二)诊断依据。 根据《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2007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 1.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者满足以下标准中一项即可诊断糖尿病: (1)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空腹(禁食时间大于8小时)血浆葡萄糖》7.0mmol/L (126mg/dl); (3)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满足以上三项标准中的两项。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2007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等

1.一般治疗:

(1)糖尿病知识教育; (2)饮食治疗; (3)运动疗法。 2.药物治疗: (1)口服降糖药治疗; (2)胰岛素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 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2型糖尿病ICD-10 : E11.2- E11.9疾病编码。 2.除外 1 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血糖升高。 3.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经临床医师判断需要 住院治疗。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所必需进行的检查项目: ( 1 )血常规、尿常规(包括酮体)、大便常规; 编辑版word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路径(最全版)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路径(最全版)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ICD-10:E10.111,E11.111, E14.11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内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1.尿糖和酮体阳性伴血糖升高。 2.血pH和(或)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E10.111,E11.111,E14.11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一般为≤10天。 (五)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必须包括酮体)、大便常规、血气分析; (2)在酮症酸中毒未纠正时每1-2小时测定血糖,在糖尿病酮症纠正后测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0点、3AM等); (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 (4)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 (5)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CA、GAD)。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的检查项目: (1)血酮,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AA、IA-2等),待酮症酸中毒状态纠正后行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未达标和/或血糖波动较大者);待酮症酸中毒纠正且血糖稳定后测定胰岛素或C肽

(2)并发症相关检查(待酮症酸中毒纠正后):尿蛋白/肌酐或尿白蛋白排泄率、24h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和下肢血管彩超、头胸腹CT或MRI等; (3)相关免疫指标(血沉、CRP、RF、免疫球蛋白全套、补体全套、ANA和ENA),自身抗体(抗甲状腺、抗肾上腺、抗卵巢、抗甲状旁腺抗体等),内分泌腺体功能评估(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甲状旁腺、垂体)。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补液根据血糖、电解质、血渗透压、生命体征、心肾功能等情况选择补液种类及补液速度、补液量。 2.胰岛素治疗方案选择及剂量调整: 给予胰岛素治疗。持续静脉注射胰岛素,待酸中毒纠正、血糖基本平稳后改用胰岛素强化治疗。 3.纠正电解质紊乱。 4.纠正酸中毒。当pH<7.1时,可补碱性药物。 5.其他对症治疗。纠正休克、抗感染、治疗急性肾衰、治疗脑水肿等。

卫生部临床路径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

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ICD-10:E10.2- E10.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1.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2.具备1型糖尿病特点: (1)通常年轻起病,起病迅速,症状明显,中度至重度的临床症状,包括体重下降、多尿、烦渴、多饮、体型消瘦、酮尿或酮症酸中毒等。 (2)空腹或餐后的血清C肽水平低或缺乏;可出现免疫标记: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胰岛抗原抗体(IA-2);需要胰岛素治疗;可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3.分型:(1)免疫介导(1A型);(2)特发性(1B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1.糖尿病宣传教育和管理。 2.饮食疗法。 3.运动疗法。 4.自我血糖监测、低血糖事件评估。 5.体重、尿酮体监测及并发症检测。 6.胰岛素强化治疗及联合口服药物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一般为≤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E10.2- E10.9 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糖尿病肾病2016汇总

糖尿病肾病(消渴肾病) 吉林省白城中医院糖尿病科 (2015 年方案优化)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合并症,是糖尿病主要远期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可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中医称之为消渴肾病。 一、诊断:本病种参照中华中医学会制订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做为诊断标准,此《指南》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在全国中医院使用。 诊断标准根据糖尿病病史、临床表现、理化及病理检查以及肾功 能等综合做出判断,包括以下4 个方面。 1、确切的糖尿病病史。 2、典型的临床表现及体征:糖尿病的症状伴有水肿、腰酸痛、血压增高。 3、尿常规检查出现微量蛋白尿或蛋白尿。 4、晚期的病人可有肾功能异常。 二、中医治疗(分为三期六型) (一)辨证论治 1、气阴两虚(见于本病的早期)证侯:尿浊、尿频尿多、腰膝酸痛、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视物模糊、头晕耳鸣、肢体麻痛;舌体胖,舌质黯,苔白或少苔、脉沉细。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糖宁益肾养阴方:黄芪30g、生地20g、白英15g、 芡实40g、金樱子20g、土茯苓20g、鬼箭羽15g、牛蒡子20g、僵虫 15g、倒扣草30g、积雪草20g、穿山龙15g、徐长卿15g、 2、脾肾阳虚(见于本病的中期)证候:尿浊、夜尿多、腰膝酸痛、神

疲乏力、畏寒肢冷、面足浮肿、脘腹胀满、纳呆、舌胖黯有齿痕,脉沉细或沉缓。 治法:温肾健脾、益气活血、固肾涩精方药:糖宁益肾健脾方: 黄芪30g、仙茅15g、党参15g、六月雪15g、淫羊藿15g、芡实40g、金樱子20g、泽兰15g、牛膝15g、土茯苓100g、三七粉5g、倒扣草30g、积雪草20g、穿山龙15g、徐长卿15g、 3、阴阳两虚(见于本病的晚期) 证候:尿浊、尿少、或尿闭、大便或干或溏、口干不欲饮,腰膝酸痛、少气懒言、面色黧黑、唇甲色淡、面足浮肿、畏寒肢冷、舌胖有裂纹、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调补阴阳、活血利水 方药:糖宁阴阳双补方: 黄芪30 g、附片10 g、当归15 g、山药15 g、泽兰15 g、白花蛇舌草30 g、六月雪15 g、白英15 g、牛膝15 g、益智仁15 g、倒扣草30g、积雪草20g 此期配合应用中药灌肠方:大黄20 g、丹参20 g、六月雪20 g 水煎取汁150 ml 保留灌肠,二个月为一疗程。 糖尿病肾病属于微血管病变,在病机上属于中医的痰瘀互结,痰瘀贯穿于整个疾病发展过程中。因此在本病前三个证型(气阴两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都选择配合应用化瘀丹口服或疏血通静点,达到化瘀通络的目的。 中成药: (1)疏血通注射液静脉点滴,每次6ml,每日一次,半个月为一 疗程。先选择静点。 (2)化瘀胶囊(自拟)主要成份有水蛭、地龙、僵虫研细末过100目筛装胶囊每粒含生药0.5g ,每次服8 粒,每日二次。二个月为一疗程。静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微量白蛋白尿糖尿病肾病(DN是非常常见和比较麻烦的并发症。换句话说,糖尿病 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又是终末期肾病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早期多无症状,血压[2] 可正常或偏高。 其发生率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延长而增高。糖尿病早期肾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呈高滤过状态,以后逐渐出现间隙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是糖尿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发现微量白蛋白尿,进行综合治疗,会给肾脏带来康复的机会。因此,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显得尤其重要。不仅如此,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是血管损伤的早期标志,也是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1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的预后均有密切关系。 糖尿病是无声的杀手,它对肾脏的影响是一个隐匿的发展过程。糖尿病开始的时间实际上也就是糖尿病肾脏病变开始的时间。糖尿病肾病早期,发生在糖尿病起病后5?7年,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检查可发现微量白蛋白尿。临床蛋白尿期,以蛋白尿为特征,可以有水肿和血压升高。最后进入临床终末肾病期,出现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到了尿毒症阶段就只 能靠透析和换肾了。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微量白蛋白尿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尿中蛋白排出增加是糖尿病肾

病的特征之一,根据蛋白排出量,可将糖尿病肾病分为早期肾病期和临床肾病期。微量白蛋白尿是临床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早期肾病期,也叫微量白蛋白尿期,即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在20?200微克/分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尿蛋白逐渐增多,尿白蛋白排泄率超过200微克/分钟,也就是超过300毫克/24小时,相当于尿蛋白总量超过0.5 克/24 小时。 微量白蛋白尿用常规的方法基本不能查出,临床上多采用免疫化学技术测定,所以仅仅检查尿常规是不能发现尿中微量白蛋白的。 目前有研究证实,发现微量白蛋白尿,进行综合治疗可能给肾脏带来康复的机会,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显得尤其重要。 如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时,尿样的留取方式有三种: ①定时留尿法: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尿白蛋白排出率。通常的作 法是留取临睡前至次晨这一时间段的尿样本进行检测。临睡前排尿、弃去此次的尿样本,并准确记录时间(分钟),以后每次夜间排尿均留取尿样本,存于样本收集容器中,清晨排尿、留取样本、准确记录时间。将容器中的尿样本混匀,准确记录尿量,取出一杯尿,送检。检测者将根据尿白蛋白的浓度、尿量及留取尿样的时间(分钟)计算出每分钟的尿白蛋白排出率。因此,准确记录留尿的时间和尿量对于获得准确的结果是很重要的。 ②随机留尿法:随机留取一次尿样本,同时检测尿中的白蛋白及

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目录 1终末期肾脏病临床路径1 2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临床路径6 3急性肾损伤临床路径14 4 IgA肾病行肾穿刺活检临床路径20 5Ⅰ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临床路径26 6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33 7急性肾盂肾炎临床路径37 8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路径42 9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临床路径48 10 慢性肾脏病贫血临床路径52 1终末期肾脏病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终末期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病(ICD-10:N18.0) 行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ICD-9-CM-3:39.2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有或无慢性肾脏病史。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1.血液透析:有腹膜透析绝对禁忌症,需要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对于糖尿病肾病、伴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等患者,可酌情提早建立血管通路。 2.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自愿选择。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7天(工作日)完善检查。

糖尿病肾病病例分析

一、病例分析: 王XX,女,56岁, 主诉:反复泡沫尿两年余,加重一周。 病史:患者2年前体检时发现蛋白尿、血尿,当时查尿常规示:pro(2+),RBC(3+),后于肾炎康复片、中草药治疗,病情时好时坏,自诉尿pro波动于+~2+,RBC(-),近一周自觉尿中泡沫增多,故来院就诊。刻下:患者小便混浊,小便乳白如脂膏,精神萎靡,消瘦无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色咣白,形寒肢冷。胃纳一般,便溏,夜寐尚安。 查体:T 37℃P72次/分R 18次/分BP 150/100mmHg。 神清,精神一般,皮肤粘膜未见黄染,颈静脉无怒张,心率72次/分,律齐;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腹软,无压痛,移动性浊音(-),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轻度浮肿。舌质淡红,脉沉细。 辅检:尿常规:pro(2+)。24h尿蛋白定量1.2g。血钾5.2mmol/L。肾功能:尿素5.4mmol/L;血肌酐162umol/L;尿酸333umol/L。血脂:TG 1.5mmol/L,TC 4.8mmol/L。空腹血糖9.5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血浆白蛋白38g/L。 进一步问诊: 诱发因素:两年前及此次发病(如劳累、剧烈运动、发热、食物、药物等)。若有发热,多久后发病。 主症特点:泡沫尿是一过性还是持续性;是否有肉眼血尿 伴随症状:有无口干、多饮、多尿等;有无关节红肿热痛、畸形;有无皮疹;有无体重减轻;有无发热、有无尿频尿急尿痛、有无腰酸腰痛等;是否有口苦,尿道有灼热感;有无小腹坠胀,劳累或进食油腻则发作加重等。(结合十问歌)。 诊疗经过(略) 既往史:是否有泌尿道感染、一过性蛋白尿、血尿病史等,有无糖尿病、高血压、肝炎、肿瘤疾病等病史。 过敏史:有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家族史: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肝炎、肿瘤疾病等病史。 进一步查体:颜面部及眼睑是否有水肿?肾区叩击痛?肾脏是否可以触及?输尿管点压痛?腹部体检? 进一步辅助检查:ANA 、ENA、ds-DNA、C3、C4、ANCA;肿瘤指标;肝功能、三对半;血常规、凝血功能;β2-MG、尿MA、尿RBP、尿NAG酶;尿沉渣、尿相差、中段尿培养;B超、CT、造影、甚至膀胱镜;肾穿刺、肝肾功能、眼底检查等。 二、完善病史: 王XX,女,56岁, 主诉:反复泡沫尿两年余,加重一周。 病史:患者2年前体检时发现蛋白尿、血尿,当时查尿常规示:pro(2+),RBC(3+),后于肾炎康复片、中草药治疗,病情时好时坏,自诉尿pro波动于+~2+,RBC波动于+,近一周自觉尿中泡沫增多,故来院就诊。追问病史患者有糖尿病病史10余年,平素予以诺和灵30R(早16u 晚8u)控制血糖,血糖控制欠佳。有无高血压、肝炎、肿瘤疾病等病史。此次发病以来,有无关节红肿热痛、畸形;无皮疹;无体重减轻;无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刻下:小便混浊,小便乳白如脂膏,口干多饮,消瘦无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色咣白,

26 内分泌科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 一、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 编码:BNV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 2 型糖尿病(ICD-10 编码:E11.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ZYYXH/T3.1~3.15—2007)。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 2 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2013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主证 肝胃郁热证(消渴病前期、早期) 阴虚火旺证(消渴病早期) 气阴两虚证(消渴病中期) 阴阳两虚证(消渴病后期) 兼证 瘀血证 痰湿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 型糖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为主的综合治疗。 (四)建议标准住院日≤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2 型糖尿病)的患者。 2.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的入院指南》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排除消渴病痹证及消渴肾病者,因其需进入相关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全血细胞分析,血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心肌酶谱,肌钙蛋白 I,血酮体、血乳酸、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干化学血糖快速定量。测量身高、体重、BMI、血压等指标;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 2 小时、睡前、必要检测夜间 0 时、凌晨 3 时等时间点的血糖),动态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口服糖耐量试验和同步胰岛素和/或 C 肽释放试验;胸部正侧位片+心胸比、心电图、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型,血粘度,胰岛细胞抗体三项、C-反应蛋白、 DIC 初筛、动态红细胞沉降率、甲状腺功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肾上腺功能、垂体功能、心钠素、血浆醛固酮、血管紧张素、肝炎病毒系列、腹部 B 超或彩超、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心电监护、交感皮肤测定、肢体动脉检查、双光能 X 线骨密度检查、PPG 指、趾动脉检查、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查、CT、MRI 等影像学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主证 ①肝胃郁热证:开郁清热。 ②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 ③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④阴阳两虚证:阴阳双补。 (2)兼证 ①瘀血证:活血化瘀通络。 ②痰湿证:行气化痰,祛湿降浊。

糖尿病肾病五期症状表现

糖尿病肾病五期症状表现 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发展可出现多种慢性并发症,而糖尿病肾病是近年来导致患者死亡率最高是并发症之一,因此,患者只有了解糖尿病肾病五期症状表现,才能更好的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 以下是糖尿病肾病五期症状表现: 第一期:表现为肾脏体积增大,B超发现肾脏体积增大25%。肾小球滤过率(GFR)增高(用同位素等方法检测),大于120毫升/分钟,甚至可达到150毫升/分钟。其程度与血糖平行。肾活检未见异常,血压不高,见于糖尿病的发病初期。这些反应在经严格控制血糖和接受胰岛素治疗几周到几个月以后可以恢复正常。 第二期:表现为休息时尿白蛋白排泄无增高,但运动后尿白蛋白增加。如行踏车运动使心率达同龄人最大心率的75%,持续20分钟1小时尿白蛋白排泄超过20微克/分钟。肾小球滤过率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病人如果持续滤过过多就意味着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高危状态。此期也可逆转,血压不高,肾活检见基底膜增厚及系膜区基质增加。 第三期:又称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由运动后白蛋白尿转化为持续性的尿白蛋白升高,达20~200微克/分钟,肾小球滤过率维持相对正常。在后期,血压可能轻度升高。假如不积极采取治疗措施,90%以上的病人会发展成明显的糖尿病肾病。 第四期:为明显的糖尿病肾病,也称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此期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即尿常规可检测出尿蛋白,尿蛋白定量大于0.5克/24小时,相当于尿白蛋白排泄率大于200微克/分钟。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并伴高血压。如果不很好地控制血压,肾小球滤过率会以平均每月每分钟下降约1~1.22毫升的速度不断恶化,使病人会在5-8年内发展为末期肾功能衰竭。肾活检提示肾小球硬化。此期即使经严格治疗也不可逆转。 第五期: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压明显增高,尿蛋白并不象其它原因所致肾脏疾病那样到了肾功能衰竭晚期会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可达10毫升/分钟以下,尿素氮及肌酐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肾病属于糖尿病微血管的并发症,主要临床特征为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和肾功能进行性下降,也是导致患者出現慢性衰竭的主要影响因素。晚期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和治疗比较复杂,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可以有效的逆转白蛋白尿,减少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因此,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微血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8)03-169-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糖尿病的临床发病率呈逐年上涨的趋势,同时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病率也随之升高,尤其是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1】。由于糖尿病肾病引发的终末期肾衰竭的发病率在54%以上,由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发病因素无法明确,因此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于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逆转白蛋白尿。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引发的肾脏疾病,临床表现为肾功能减退,属于慢性并发症。 1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分析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发病因素尚未明确,但是研究人员发现,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和发展是多种影响因素联合作用导致的闭。患者高血压,高血脂,糖代谢异常,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组织缺氧等因素都会导致患者出现糖尿病肾病,持续的高血糖引发的糖代谢异常和脂肪代谢异常是出现糖尿病肾病的基础。糖尿病肾病分为五期,第一期临床表现为肾脏增大,B超检查发现肾脏体积增大25%左右,采取同位素检查发现肾小球滤过率升高,约120ml/min,肾活检无异常,无血压升高,属于糖尿病初期。第二期临床表现为运动后尿白蛋白增高,肾小球滤过率接近正常水平,但如果持续性滤过过多表示患者处于高危状况。第三期称为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表现为运动后白蛋白尿转化为持续性尿白蛋白升高,肾小球滤过相对正常,血压轻微升高。第四期为明显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持续蛋白尿,尿蛋白定量)0.5g/24h,尿白蛋白的排泄率)200mg/min,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高血压。第五期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表现为血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lOmg/min,实验室检查显示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升高,患者出现水肿和低蛋白血症,同时还会伴随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神经病变。 2 糖尿病早期生化分析 2.1尿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排泄的增加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临床表现,最开始,白蛋白排泄呈间歇性,肾小球滤过膜在高血糖的影响下,静电屏障作用减弱,滤过膜的孔径会增加,导致血浆蛋白滤超过肾小球重吸收能力从而出现蛋白尿

糖尿病肾病健康指导

1.注意休息:肾脏病患者,在急性发作期间应适当卧床休息,症状严重时要绝对卧床休息。慢性者应劳逸结合,消除顾虑,保持身心愉快,避免劳力、劳神。如果在病情相当稳定好转时,可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2心理护理:了解病人的思想、生活和工作状况,进行必要的卫生知识和有关糖尿病知识的宣教,使病人消除对本病的恐惧心理和悲观情绪,鼓励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 饮食指导: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护理极为重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多食营养丰富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豆类及蔬菜等,三餐热量按早、午、晚各1/5、2/5、2/5分配。使病人及家属了解饮食对疾病的重要性,从而使病人自觉控制饮食。 4 监测血糖变化及正确注射胰岛素:教会患者及家属监测血糖的正确方法及血糖的正常值,使病人及家属懂得注射方法、部位、时间以及注意事项,如血糖出现较大波动应立即门诊复查,不可自行调整胰岛素剂量。如有心悸、饥饿、出冷汗等,是低血糖反应症状,应立即进食或饮糖水。 5 降糖药:按医嘱定时定量服用降糖药,并注意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常用的磺脲类如优降糖,双胍类如降糖灵及α-糖酐酶抑制剂、拜糖平等,前二者要饭前30min服用,用药期间如有皮疹或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应及时到医院诊治;后者应与第一口饭同时服用,主要预防餐后高血糖的发生。 6 预防感染:因糖尿病病人机体抵抗力差,容易感染,应少去公共场所,气候变化时要及时增减衣服,如有感冒等要及时治疗。 7 注意个人卫生:糖尿病病人易生疖痈等,应保持全身皮肤清洁,勤洗澡、勤换内衣内裤,保持床单清洁。如发生皮肤感染应及时治疗,并保持口腔清洁,早晚刷牙,避免口腔疾患。 8.定期到医院复查血糖,向医生汇报病情及用药情况,掌握病情变化的动态信息。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编码:BNV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 2型糖尿病(ICD-10编码:E11.902) 二、诊断依据 (一)疾病诊断 1、西医诊断标准:《中国2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10年)。 2、空腹血糖(FPG)≥7.0mmol/L(126mg/dl)。 3、或糖耐量试验(OGTT)中服糖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200mg/L);或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L)。 (二)证候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2010年)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2、消渴病(2型糖尿病)临床常见证候: (1)主证 ①阴虚热盛证 ②气阴两虚证 ③阴阳两虚证 (2)兼证 ①瘀证 ②痰证 ③湿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一)西医治疗方案 参照《2010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10年)。(二)中医治疗方案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型糖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TCD编码:BNV060)2型糖尿病(ICD-10编码:E11.902)编码患者。 2.除外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血糖升高。 3.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经临床医师判断需要住院治疗。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5.其他因素(如感染、应激、放化疗后等)所导致的各种血糖升高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

2型糖尿病伴多并发症临床路径

2型糖尿病伴多并发症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2型糖尿病伴多并发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伴多并发症(ICD-10︰E11.700)进行高血糖控制及并发症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3年)、《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2014年)、根据《2013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2013年)。 明确有糖尿病诊断; 有以下2种或2种以上并发症者; 1).出现以下任何一条通常考虑其肾脏损伤是由糖尿病引起的: (1)蛋白尿; (2)肌酐(或EGRF)升高;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任何一期慢性肾脏病。

2).出现以下任何一条考虑其视网膜病变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瘤、视网膜内出血、硬性渗出、棉绒斑、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静脉串珠、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前出血、纤维增生等。 3).出现以下任何一条考虑其周围神经病变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存在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和(或)电生理的依据;排除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其他原因(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周围神经病、营养缺乏、中毒、异常球蛋白血症、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等)。 4).出现以下任何一条考虑其周围血管病变是由糖尿病引起的: (1) ○1有代谢性高血压:其特点是糖代谢紊乱先于高血压;○2心脏表现:出现胸闷、活动后气喘,心脏扩大,心率增快并固定,心音低钝、颈静脉充盈,端坐呼吸,唇指发绀,肝脾肿大等,严重者表现为心力衰竭、无痛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3下肢血管表现:患者皮肤温度降低,皮肤颜色改变,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下肢溃疡或坏死,行走不能持久,行走时乏力感加重,休息2-3分钟后可缓解,逐渐可出现间歇性跛行。随着病变的进展出现静息痛和肢体疼痛。 (2)或有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显示血管病变:○1动脉血管内膜中层厚度增厚;○2多普勒踝动脉/踝肱指数/经皮氧分

妊娠糖尿病临床路径

妊娠糖尿病临床路径 内分泌代谢科 一、妊娠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妊娠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ICD编码:024)。 (二)诊断依据。 根据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1年我国卫生部颁布《妊娠期糖尿病行业诊断标准》: ?步骤:一步法或两步法 方法: 一步法:直接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检查,查0h,1h,2h,3h 血糖 两步法: 第一步:空腹行50g口服葡萄糖筛查,1h血糖≥7.2mmol/L为阳性,需行第二步 第二步:空腹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检查,查0h,1h,2h,3h 血糖 时间:高危孕妇在首次产检,普通孕妇在孕24~28周

OGTT血糖界值:0h 5.3mmol/L,1h 10.0mmol/L,2h 8.6mmol/L,3h 7.8mmol/L 诊断GDM需要达到的血糖界值个数:2 高危因素包括: a) 肥胖(尤其是重度肥胖); b) 一级亲属患2型糖尿病; c) GDM史或大于胎龄儿分娩史; d) PCOS; 2.妊娠糖尿病分级 1、A1级:FBG<5.8mmol/L,经饮食控制,餐后2h血糖 <6.7mmol/L 2、A2级:经饮食控制,FBG≥5.8mmol/L,餐后2h血糖≥ 6.7mmol/L,妊娠期需加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1年我国卫生部颁布《妊娠期糖尿病行业诊断标准》: 1.糖尿病宣传教育和管理。 2.饮食疗法。 3.运动疗法。 4.自我血糖监测、低血糖事件评估。

5.体重、尿酮体监测及并发症检测。 6.胰岛素强化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内。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024妊娠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酮体、大便常规; (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包括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2AM等); (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 (4)心电图、腹部B超(包括肝脾、胰腺等); (5)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释放试验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的检查项目。 (1)血气分析,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AA、ICA、GAD等)、行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未达标和(或)血糖波动较大者); (2)相关免疫指标(血沉、CRP、RF、免疫球蛋白全套、补体全套、ANA和ENA)、自身抗体(抗甲状腺、抗肾上腺、抗卵巢、抗甲状旁腺抗体等)、内分泌腺体功能评估(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甲状旁腺、垂体);肿瘤标志等。

糖尿病肾病病例分析

一、病例分析: 王XX,女,56岁, 主诉:反复泡沫尿两年余,加重一周。 病史:患者2年前体检时发现蛋白尿、血尿,当时查尿常规示:pro(2+),RBC(3+),后于肾炎康复片、中草药治疗,病情时好时坏,自诉尿pro波动于+~2+,RBC(-),近一周自觉尿中泡沫增多,故来院就诊。刻下:患者小便混浊,小便乳白如脂膏,精神萎靡,消瘦无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色咣白,形寒肢冷。胃纳一般,便溏,夜寐尚安。 查体:T 37℃P72次/分R 18次/分BP 150/100mmHg。 神清,精神一般,皮肤粘膜未见黄染,颈静脉无怒张,心率72次/分,律齐;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腹软,无压痛,移动性浊音(-),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轻度浮肿。舌质淡红,脉沉细。 辅检:尿常规:pro(2+)。24h尿蛋白定量1、2g。血钾5、2mmol/L。肾功能:尿素5、4mmol/L;血肌酐162umol/L;尿酸333umol/L。血脂:TG 1、5mmol/L,TC 4、8mmol/L。空腹血糖9、5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血浆白蛋白38g/L。 进一步问诊: 诱发因素:两年前及此次发病(如劳累、剧烈运动、发热、食物、药物等)。若有发热,多久后发病。 主症特点:泡沫尿就是一过性还就是持续性;就是否有肉眼血尿 伴随症状:有无口干、多饮、多尿等;有无关节红肿热痛、畸形;有无皮疹;有无体重减轻;有无发热、有无尿频尿急尿痛、有无腰酸腰痛等;就是否有口苦,尿道有灼热感;有无小腹坠胀,劳累或进食油腻则发作加重等。(结合十问歌)。 诊疗经过(略) 既往史:就是否有泌尿道感染、一过性蛋白尿、血尿病史等,有无糖尿病、高血压、肝炎、肿瘤疾病等病史。 过敏史:有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家族史:就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肝炎、肿瘤疾病等病史。 进一步查体:颜面部及眼睑就是否有水肿?肾区叩击痛?肾脏就是否可以触及?输尿管点压痛?腹部体检? 进一步辅助检查:ANA 、ENA、ds-DNA、C3、C4、ANCA;肿瘤指标;肝功能、三对半;血常规、凝血功能;β2-MG、尿MA、尿RBP、尿NAG酶;尿沉渣、尿相差、中段尿培养;B超、CT、造影、甚至膀胱镜;肾穿刺、肝肾功能、眼底检查等。 二、完善病史: 王XX,女,56岁, 主诉:反复泡沫尿两年余,加重一周。 病史:患者2年前体检时发现蛋白尿、血尿,当时查尿常规示:pro(2+),RBC(3+),后于肾炎康复片、中草药治疗,病情时好时坏,自诉尿pro波动于+~2+,RBC波动于+,近一周自觉尿中泡沫增多,故来院就诊。追问病史患者有糖尿病病史10余年,平素予以诺与灵30R(早16u 晚8u)控制血糖,血糖控制欠佳。有无高血压、肝炎、肿瘤疾病等病史。此次发病以来,有无关节红肿热痛、畸形;无皮疹;无体重减轻;无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刻下:小便混浊,小便乳白如脂膏,口干多饮,消瘦无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色咣白,形寒肢冷。胃纳一般,便溏,夜寐尚安。 过敏史: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查体:T 37℃P72次/分R 18次/分BP 150/100mmHg。 神清,精神一般,正常面容。皮肤黏膜未见紫癜及黄染。双侧甲状腺未及肿大。两肺呼吸音清,

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E11.2- E11.9)进行高血糖控制及血管并发症筛查。 (二)诊断依据。 根据《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2007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 1.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者满足以下标准中一项即可诊断糖尿病: (1)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空腹(禁食时间大于8小时)血浆葡萄糖≥7.0mmol/L (126mg/dl); (3)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满足以上三项标准中的两项。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2007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等 1.一般治疗:

(1)糖尿病知识教育; (2)饮食治疗; (3)运动疗法。 2.药物治疗: (1)口服降糖药治疗; (2)胰岛素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2型糖尿病ICD-10︰E11.2- E11.9疾病编码。 2.除外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血糖升高。 3.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经临床医师判断需要住院治疗。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所必需进行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包括酮体)、大便常规; (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0点、3AM等),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未达标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