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传统红砖民居特征与营造工法技艺解析
发现之美——闽南民居的砖石墙

发现之美——闽南民居的砖石墙图文/泉州师范学院美术系黄坚教授砖作为建筑用材由来已久,开始时它大多是出现在墓室中。
在汉代,砖雕、砖画已有相当的水平,可它多数作为王公贵族墓室的装饰深埋于地下。
明代制砖的质量和加工技术都有很大的提高,于是在民用建材普遍推广砖材这种趋势下,砖作为建筑材料开始广泛应用,从地下走到地上,从贵族到平民,有一个很大的转变,而这种转变同时也带来了审美观念和样式的变革。
另外由于闽南作为石材产地,花岗石在建筑上也是应用较广的一种材料,最终这两种材料在历史长河中终于走到一起,加上广大工匠们独具慧眼的创造精神,促使闽南民居在墙面形式方面有别于其他地区民居的墙面。
闽南民居建筑从建筑形式的角度来说,并没有一种极张扬的、类型化的形式,但它在砖石墙的装饰及美化上却有自己的特色。
从审美的角度看,闽南的红砖墙反映着其地域的风格特性,形成了所谓的闽南风格。
以红砖作为基调主色,是闽南的显著特点。
比如出砖入石,它也有演变为“出砖入砖”,审美元素不变,只有材料上的改变。
从整体上看,乱石墙和整石墙中结合红砖,这种砖石结构的混用,在墙面上就呈现了一种变化的多样,但这种多样化同时也体现一种共性——闽南民居建筑样式。
闽南民居建筑的砖石墙在装饰上有哪些特色呢?闽南民居墙的构造和装饰的最大特点是墙石混砌,即“出砖入石”,它就是砖与石两种不同材料的混砌,其造成一种装饰美感在于石的表面与砖的表面产生质地的对比,石块作为面、点,而砖缝作为线,这之间产生点、线、面的组合,那么这种点、线、面组合,某种程度上产生一种整体面积上的韵律,这是其一;第二,白色花岗岩与红色清水砖在色彩形成既和谐又对比的效果,对比存在于明度上,和谐却体现在它的白石并不是纯白的,而是带点灰色的白,白灰色作为“面”本身能起一种缓冲的作用,在对比中表达和谐,在和谐中表达冲突,这种矛盾的解决也是砖石墙的特点之一;在谈到色彩时,红砖白石形成红白相间的墙面视觉效果,我们认为,青石、红砖加上一些装饰的边线图案,在阳光照射下,这些色彩能与周围环境形成一种互动关系,响亮又有调和,具有一种亲和力。
泉州的闽南建筑文化有哪些特点

泉州的闽南建筑文化有哪些特点泉州,这座古老的城市,承载着丰富的闽南建筑文化。
闽南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之一。
闽南建筑的一大特点是红砖红瓦。
在泉州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那鲜艳的红砖红瓦。
红色,在中国人的文化中象征着吉祥、繁荣和热烈。
这种红砖的运用,不仅赋予了建筑鲜明的色彩,还展现了闽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红瓦则与红砖相得益彰,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为城市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
燕尾屋脊也是闽南建筑的显著标志之一。
那高高翘起的燕尾,如同展翅欲飞的鸟儿,充满了灵动之美。
燕尾屋脊的设计,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寓意。
它象征着家族的兴旺和人才辈出,寄托了闽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而且,燕尾屋脊的造型独特,其工艺复杂,需要精湛的技艺才能完成,充分体现了闽南工匠的高超技艺和智慧。
在闽南建筑中,石雕、木雕和砖雕等装饰艺术更是精彩纷呈。
石雕通常用于建筑的门柱、石鼓和栏杆等部位,其雕刻精美,题材丰富多样,有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等。
木雕则多见于门窗、梁枋和斗拱等处,雕刻细腻,线条流畅,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准。
砖雕则常出现在墙面和屋脊上,以其精美的图案和独特的工艺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这些装饰艺术不仅美化了建筑,还传达了闽南人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闽南建筑的布局也颇有讲究。
常见的有“四房看厅”“五间张”等格局。
房屋多为四合院式,以厅堂为中心,左右对称。
这种布局体现了闽南人重视家族团结和秩序的观念。
而且,闽南建筑注重通风和采光,房屋之间通常留有天井,既能让阳光照入室内,又能保证空气的流通,营造出舒适的居住环境。
此外,闽南建筑还常常运用蚝壳墙。
这种独特的墙体材料,是将蚝壳与灰土混合堆砌而成。
蚝壳墙不仅坚固耐用,而且具有良好的隔热和防潮性能。
在泉州的一些古老建筑中,蚝壳墙依然保存完好,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
闽南建筑中的防火墙也是一大特色。
防火墙高耸厚实,能够有效地防止火灾的蔓延。
(完整word版)闽南古民居建筑艺术风格与装饰

闽南古民居建筑艺术风格与装饰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经济学严志成学号:101205025 闽南与台湾有着深厚和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
文化、习俗一脉相承。
以砖木石结构、红墙赤瓦的传统古厝民居最为典型和常见。
被称为“红砖民居”。
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遍布闽南的厦门、漳州、泉州的大部分地区和台湾西半部及金门、澎湖。
涵盖了闽南语族的分布地区。
明、清时期。
随着大量闽南居民迁移、开发台湾。
闽南民居在建造风格和建筑材料上对台湾民居产生了举足轻重和深远的影响。
闽台两地不仅在血缘和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相通相近。
同风同俗。
而且在古厝民居形式及风格上传承有序。
自成体系。
形成了鲜明个性。
一、布局形式常见的闽台古厝民居形式有一条龙式、三合院式、四合院式、多护龙式及前后多落。
进。
式等。
1. 普遍形态为“一条龙”式。
即一字形排开的三开间或五开间。
中间。
明间。
为稍大的厅堂。
两侧。
次间。
为卧房。
俗称“正身”。
两旁加盖较低的附房。
梢间。
则为杂物间。
2. 在“一条龙”左、右两侧垂直向前分别加盖一、二间较低矮的榉头。
护厝。
作为储存农用杂物的什物间或作为厨房、书房。
偏厅。
整体平面形成“凹”形。
中间空地用作天井。
即“深井”。
前部围建院墙、院门。
这就形成了闽台古厝最基本形式——三合院式。
俗称“一落大厝”。
也是闽台古民居中数量最多的类型。
闽台地区古厝民居建筑的“一进”称为“一落”。
如“三进”则称“三落”。
3. 四合院式是指在三合院的基础上将天井前的院墙、院门改建成大厝。
形成前、后二落古厝与左、右两侧榉头的合围形式。
二落以上规模古厝才称大厝。
4. “二落带护龙”形式为闽台较富有家庭常用。
它是在四合院的外围左、右两侧各围建一列纵向且稍矮的房屋。
护龙。
护龙也划分成前、后两部分。
各部分均由小厅、房组成。
附带一小天井 。
从而构成了相对独立、封闭的单元居室——小合院。
这样就形成了以中央为核心的大合院和四周对称的四个小合院的“四菜一汤”形式。
护龙指建于合院外围的左、右两侧。
与众不同——闽南建筑的特点

与众不同——闽南建筑的特点(一)地域性闽南地区依山傍海的区域环境,特殊的气候和自然条件,造就了其独有的地域文化,从而形成与众不同的建筑风貌。
以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一一红砖大厝为例,这类建筑深受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也以合院形式布局,讲究中轴对称,但它们在建筑材料、屋顶造型、建筑装饰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在建筑材料方面,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通常以木构为主,而闽南地区盛产白色花岗岩,传统民居建筑也大量使用这类石材;中国传统建筑大量使用青砖灰瓦,而闽南民居建筑则普遍使用红砖红瓦(板瓦和筒瓦)。
白色的花岗岩与红色的清水砖两种建筑材料的有机组合,使闽南民居建筑在墙面表现形式上具有出砖入石的特点,在色彩上形成既对比又和谐的效果。
闽南民居屋顶造型普遍采用人斜面成凹曲线,两端为高高翘起的燕尾脊,如果是五间起的大厝,屋顶会多出两条燕尾脊,不同高度的燕尾脊相互穿插,其造型结构体现了闽南建筑独特的韵味,而中国传统建筑则很少使用燕尾脊。
闽南民居建筑重视细节装饰,充分发挥砖雕、木雕、石雕、泥雕、彩绘等民间工艺的作用,使其墙面和屋顶均具有鲜明的装饰美感,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形成闽南特有的地域色。
近代以来,由于受到海外文化的影响,闽南建筑在材料和表现形式上也兼容海外建筑的一些特色,但是即便是现代私人别墅,仍然具有传统古民居的建筑风格。
(二)多样性闽南地区建筑种类繁多,堪称建筑文化的聚宝盆。
除了传统民居建筑,还有各类欧式建筑、中西合璧的建筑、宗教建筑和祠庙建筑。
民居建筑数量最多的是红砖大厝、土楼和土堡,近代以来,在闻南城镇地区还出现手巾寮、竹篙厝等街屋。
厦漳泉三地的建筑都属于闽南建筑的范畴,建筑风格基本相同,但各地因为地域条件的差异,又有各自建筑的特点。
泉州地区的古建筑带有“皇官式”的建筑风格,例如瓦筒(半圆筒形的瓦)这种建筑材料,在泉州古建筑中就比较常见。
漳州传统建筑材料主要是原生木、红土壤或土坯砖、窑烧砖瓦和花岗石。
厦门由于早期作为通商口岸,西方殖民者的涌入,留下较多欧式建筑。
厦门闽南建筑风格鉴赏

厦门闽南建筑风格鉴赏厦门,一个充满魅力的城市,拥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与闽南地区的文化传统相辅相成。
闽南建筑风格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的元素,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在厦门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那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它们保留着历史的印记,让人仿佛穿越回千年前的闽南古村落。
本文将带您一起领略厦门闽南建筑的魅力,从而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
一、闽南建筑特点闽南地区的建筑风格以“红砖青瓦”为主要特征,建筑物主要以砖木结构为主,在建筑材料上以当地的花岗岩石料、黄泥瓦为主。
闽南建筑在建筑形式上讲究均衡、对称,注重层次感和轻重变化;在建筑装饰上善用各种砖雕、石雕、木雕和泥塑,充分表现了民间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闽南建筑还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建筑物往往与周围的景观相互呼应,形成了独特的生态建筑风格。
二、厦门特色建筑1. 鼓浪屿风格建筑鼓浪屿是厦门著名的旅游胜地,这里的建筑主要由中外交融的各种建筑风格组成。
西式建筑有平房、别墅等,保存完好,中西融合的古建筑也是鼓浪屿的一大特色。
古典罗马式、希腊式、哥特式的建筑与中国式建筑相得益彰,展现出多元文化的风采。
2. 沙坡尾风情街位于厦门岛西南端的沙坡尾,是厦门保存最完整的近代西洋古建筑群。
这里的建筑风格大多是近代欧式风格,古朴、典雅,给人以浓厚的历史感。
在这里,游人可以欣赏到各种西洋建筑的独特风采,感受到厦门曾经的繁华。
3. 厦门大学白城厦门大学,坐落在环境幽雅的鼓浪屿,是一所以世界闻名的高校。
其建筑风格以欧洲古典主义风格为主,散发出浓厚的学府氛围。
白色的建筑,青翠的植被,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1. 福建土楼福建土楼是厦门传统建筑的杰作,它是闽南传统村落建筑的代表。
土楼为圆形或方形建筑,主要用土和石头建造,厚重坚固,具有防御功能。
土楼内部设施齐全,居住舒适,是闽南地区特有的建筑形式。
2. 传统闽南民居传统闽南民居的建筑风格以四合五天井、二路三分院为多见,建筑结构和布局合理,充分考虑了厦门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生活习惯。
闽南传统建筑特色PPT课件

山墙
• 山墙的砌筑方式有以下几 种:
• 1) 出砖入石: 这是最具有 闽南特色的砌墙方式。它 利用形状各异的砖、石、 瓦砾的交织堆叠, 粘以糖水 灰, 构筑墙体, 具有环保、 经济、巩固等成效。用这 种方法砌成的墙不仅巩固 防盗、冬暖夏凉, 而且古朴 美观。
• 闽南民居最具特色的应该是石材和 红砖的利用,大局部是先用石条建 齐胸的基座,再砌上红砖,稳重大 方。
• 泉州惠安是石雕的故土,闽南民居 也少不了石雕,形象栩栩如生,也 为房子增加了几分特色。
砖雕和石雕
• 装饰能充分反映一个地区的建筑文化和地方特色, 是不同地区间建筑文化差异的外在表现。
• 镜面是房屋的正立面, 也叫秀面, 是最重要的也是 最必须装饰的。
• 2) 人字砌石墙: 又称人字躺。 将大小相近的石块,左右倾 斜45度交织叠砌, 形成人字, 这种的施工砌法困难度较高, 但整体构造性较好。
• 3) 斗砌砖墙: 用大块扁形的红 砖, 以竖立及平放的方法组立 成盒状, 内部再填塞, 土石碎料。 这种做法的墙体, 很厚实, 又可 以节省砖材, 外观形成宽窄相 间的分隔, 在阳光下显得特别 红艳, 散发着传统建筑的魅力。
• 闽南民居从建筑形式的角度来说, 并没有一种极 张扬的、类型化的 形式。其平面格局多是以“三合 天 井〞或“四合中庭〞为核心, 向 纵, 横开展起来的, 建筑 的外部材 料以红砖白石为多, 内部以木构架 为主。它 在砖石墙的装饰及美化 上却有着较为特殊的表现 。 其壁 体构造以砖石相间堆砌, 营造出肌 理所表现出的 层次美感。特别是 本地所特有的橘红色贴面砖和屋 面 瓦, 使建筑呈现了统一的暖色调。 形成最具特色的红 砖文化。
闽南传统园林建筑景观及特色美学库

闽南传统园林建筑景观及特色美学库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极具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
闽南文化的内涵是极为丰富深刻的,其表现形式是多姿多彩的。
构建闽南特色本土美学库,既有利于闽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又能展现泉州特有的闽南城市美学,还可对外输出泉州特色闽南文化。
一、闽南传统园林闽南园林以书院园林、寺庙园林、私家园林为代表,数量多、分布广且特色鲜明。
泉州书院园林有梅石山房、小山丛竹等,寺庙园林以开元寺、承天寺等为代表,私家园林则有施琅(1621-1696)的“春夏秋冬四季园”。
闽南园林平面布局较简洁,以小空间近距离的欣赏为主;园林均有湖石假山、掘池为景的做法,假山体量小巧,有池必有石桥,并以平板桥居多。
(一)闽南传统园林建筑建构筑物是构成闽南园林的重要元素,形式有:楼堂斋馆、亭廊轩榭、坊塔桥院、拱门石埕、长墙漏窗、石栏凳几等,风格均按闽南传统建筑做法,采用红砖、红瓦、白石、燕尾脊、水车堵、鸟踏等要素。
在园林景观项目建设中巧妙运用闽南传统建筑手法,充分展示闽南传统建筑美学。
现已建设完成的“小山丛竹”复建工程中“不二祠”、“过化亭”、“晚晴室”古风古貌呈现;即将开园的西湖公园桃花岛通过在林中巧妙安排亭、台、楼、廊等园林建筑,营造一处构思精巧、景境相融、契合西湖山水园林神韵和自然生态的传统园林,再现闽南人的园林生活意趣。
(二)闽南传统建筑材料闽南传统建筑材料皆就地取材,主要有杉木、花岗岩、胭脂砖、红瓦、海蛎壳白灰等。
闽南传统园林中大量采用石材,园林中的建筑、地铺、桥、池、花台等均采用闽南盛产的花岗岩。
“小山丛竹”的复建以恢复历史原貌为主,采用的材料都是回收的老构件,体现闽南传统建筑材料之美。
(三)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泉州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历经千百年传衍,形成了闽南“红砖建筑文化”特色,其传统的“砖”、“石”、“木”及“灰塑”、“陶作”、“剪粘”、“油漆”、“彩绘”、“安金”等工法,均体现出各自独特的技艺特征。
泉州的闽南建筑有哪些特色

泉州的闽南建筑有哪些特色泉州,这座古老的城市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闽南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成为了地域文化的重要象征。
闽南建筑不仅是居住的场所,更是艺术的结晶,展现了闽南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闽南建筑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独具特色。
红砖红瓦是其标志性的元素之一。
红砖经过精心烧制,呈现出鲜艳而持久的红色,给建筑增添了热烈而浓郁的色彩氛围。
这种红砖不仅美观,而且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防潮性能,适应了泉州地区潮湿多雨的气候特点。
同时,闽南建筑还大量使用花岗岩石材。
石头被巧妙地运用在建筑的基础、门框、窗框和台阶等处,坚固耐用,又为建筑增添了一份稳重和古朴的气息。
在建筑布局方面,闽南建筑注重对称和中轴线的设计。
以四合院为基本单元,通过前后进落和左右护厝的组合,形成了规模宏大、层次分明的建筑群。
这种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严谨和秩序,同时也满足了家族聚居的生活需求。
院落之间相互连通,通风采光良好,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闽南建筑的屋顶造型多样,富有变化。
常见的有燕尾屋脊和马背屋脊。
燕尾屋脊线条优美,高高翘起的两端形如燕尾,展现出灵动和飘逸之美,通常用于庙宇和官邸等重要建筑,象征着尊贵和权威。
马背屋脊则形似马背,圆润流畅,常见于普通民居,给人一种朴实和亲切的感觉。
屋脊上常常装饰着精美的剪瓷雕和交趾陶,色彩斑斓,栩栩如生,展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
在建筑装饰方面,闽南建筑更是极尽精致之能事。
木雕、石雕、砖雕和泥塑等工艺被广泛应用。
门窗、梁柱、斗拱等部位常常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如花鸟鱼虫、人物故事、吉祥纹样等,寓意着美好和幸福。
石雕多用于建筑的基座和栏杆,工艺精湛,线条流畅。
砖雕则常常出现在墙面和屋脊上,以细腻的纹理和丰富的色彩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泥塑则常用于装饰屋顶和墙面,造型生动,色彩鲜艳。
闽南建筑的外墙也是一大特色。
墙壁常常采用“出砖入石”的砌法,即将红砖和石头交错堆叠,形成独特的纹理和图案。
这种砌法不仅美观,而且坚固耐用,能够有效地抵御风雨的侵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使 用青砖 青瓦 , 形成 中 国传统 民居沉稳 、 清雅 的特 色。惟 独 闽南传 统民居异于其 它地 区民居 , 遍使用 红砖红 瓦 , 成独 普 形
有 的“ 红砖建筑” 红砖文化” 与“ 。
闽南传统红砖民居建筑有着久远的历史与深厚 的文化 , 是
由闽南 地区特定地理环境 与人文环南传统红砖民居主要形 式是 四 合院 , 其保 留了许多古代 中原 地区 民居 建筑 的特 点 , 与 闽南 这
先民迁徙的历史 密切相关 。
1 闽南传 统 红砖 民居 略述
红砖建 筑在西方建筑 中司空见惯 ,红砖 洋房 ” “ 也成为西洋 建筑 的一大特征 。而历数中国各地 各民族各 流派 的民居建筑 ,
3 独特 构造 的营 造工 法技艺
3 1 精妙 的“ . 第五立面” ——“ 双燕归脊” 。 燕尾脊是 闽南传统红砖 民居最直观 、 最显著 的建筑装饰特 征, 它蕴含着闽南人 丰富 的人 文情愫 , 表达 出闽南传统 建筑 固 有 的灵气 , 它是闽南 传统 建筑 精妙 的屋顶 构造 的传 神点 睛之 笔, 作为建筑的“ 第五立面” 的屋顶 因之 而出彩 。 中国的传统 民居普遍注重屋顶 的营造和屋面 的装饰 , 有学
图 1 闽南传统红砖民居全景图
法、 丁兰子思 尺法 )但对照通用 的《 , 鲁班营造正式 》《 班经 》 、鲁 , 大致趋 同, 稍有差异 。 基于上述多方面的分析 比较 , 同存异 , 求 我们 以为 闽南 传 统红砖 民居最具象征意义 , 闽南化 ” 最“ 的构造和营造工法技艺
中图分类号 : 4 . TU7 5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4 6 3 (0 2O —0 8 一O 10 - 15 2 1 )4 O4 3
民居是人类赖 以生栖 、 繁、 衍 发展的物质基础 , 是有形建筑
2 闽南传 统红 砖 民居 与其 它 民居 异 同分析
闽南传统红砖 民居作 为民居 , 它与 中国各地传统民居的共 性是显而易见的 。
图 4 闽南传统红砖 民居“ 燕尾脊”
四垂” “ 、牌楼顶” , 等 这当中凝 固了精妙 的工法技艺 。
( ) 称 的 屋 面举 折 1匀 屋 面举折 , 即确定 屋 面斜坡 曲线 的工 法 , 闽南 称之 为 “ 倒
由于所有 的檩条均 “ 生起” 檐 口下 的“ 车堵” , 水 也随之 生起 , 外 观很 有 特 色 。
2 1 年第 0 02 4期 总第 16期 6
福
建
建
筑
N0 4 ・2 1 0 02 Vo .1 6 1 6
F j nArhtcue& C ntut n ui c i tr a e o srci o
闽南传 统 红 砖 民居 特 征 与营 造 工 法技 艺解 析
蒋钦全 ( 福建省泉州市古建筑工程公 司 福建泉州 3 2 0 ) 6 0 0
收 稿 日期 :0 2 2 6 2 1 一O 一O
21 0 2年 O 4期 总第 1 6期 6
蒋钦 全 ・闽南传统红砖 民居特征与营造工法技艺解析
・ 5・ 8
图 3 三间张侧 立面 图: 尺寸难不成父地母计算
体现在 :
精妙 的第五立面——“ 双燕归脊 ” ; 别 出心裁 的面前堂壁——“ 出砖人石” ; 华彩 的门路屋——“ 门当户对 ” 。
实体( 物质文化遗产 ) 和无形居 住文化 ( 物质文化 遗产) 非 的传 承载体 , 折射 出社会经 济发展水平 、 它 生活式样和文明程度 , 并
以其多元性 、 多样性 的特质 丰富 了文 化遗产宝 库。探究发 掘 ,
保护传承传统 民居文 化是 我们孜孜 以求 的 目标 。结合 长期 的 营造实践 , 就闽南传统红砖民居的特征与营造工法技艺试加解析。
者称之为“ 美丽的冠 冕” 。而闽南传 统红砖 民居在屋 顶的营造 上 形 成 了独 特 的构 造 法 式 和 工 法 技 艺 独 树 一 帜 。 闽南传统建 筑 的屋顶 式样 多姿 多彩 , “ 有 四导水 ” 的庑殿 顶 、 四垂 顶 ” 歇 山 顶 、 双导 水 、 规 起 ” “ 的 “ 出 的悬 山顶 、 包 规 起 ” “ 的硬 山顶 , 还有一些地方风格鲜 明的式样 , 如“ 诸 三川殿 ” “ 、假
中三氧化二铁( e03 含 量很 高 , F2 ) 烧制 成 的青 砖 , 色呈 土黄 颜 色, 色感观感难看 。若烧制成红砖 , 色彩纯正 , 特别耐看 。而红 色 正迎合 闽南人热情 豁达 、 喜好吉庆祥和 的秉性 , 因而“ 红砖建
筑” 就应运而生 , 承光大 。 传
闽南传 统红砖 民居 独具 鲜 明的个 性与特 色 , ( ) 构 砖 石 木 造、 红砖 白石 、 坡屋顶燕尾 脊、 靓丽堂皇是其主要建筑元素与普
海 内外 , 成为闽南籍华人 的精神家园 。
图 2 三 间张 平 面 图
从 民居 的结构系统看 , 闽南传 统红砖 民居通常 为砖木 、 石 木或混合结构 , 构系统抬梁式 、 木 穿斗式并 用以穿斗式为 主, 这 与各地 的民居建筑构造大同小异 。 从 民居 的营造工序 、 主要工法看 , 闽南 传统红砖 民居 营造 以大木作匠师为首“ 领场 ” 筹安排 、 统 指派各 工序 、 工种 的施 工 组织 系统 , 与各地 的做法相 近或相通 。 从 民居营造采用的尺度 、 尺法 制度看 , 闽南传 统红砖 民居 十分讲究尺度关系 , 了一套尺 法制度 ,鲁班尺法 、 形成 ( 门公 尺
遍 特征 , 而又 以红砖最彰显个性 。“ 红砖 ” 泛指釉面砖 、 花头砖 、 火 垫砖 、 花砖等系列规格砖 , 广义上还包括屋 面、 地面用的红地
砖、 红瓦等主要建材 ( 俗称 “ 红料” , ) 构造成 闽南传统 民居 的风
韵 。红砖建筑根植 闽南 , 经久不衰 , 并伴 随闽南人 的足迹 , 远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