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种植业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写一篇关于农村玉米种植业的调查报告

写一篇关于农村玉米种植业的调查报告标题:农村玉米种植业的调查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我国农村玉米种植业进行深入研究,以了解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业的发展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本报告采用了文献调研、实地考察和深度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以确保研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研究结果1.现状分析:我国农村玉米种植面积广泛,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等地区。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玉米种植技术得到了显著提升,产量也有了明显的增长。
2.发展趋势: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玉米种植业也在逐步向规模化、机械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同时,玉米深加工产业也在快速发展,为玉米种植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3.面临的挑战:尽管玉米种植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农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农民收入的不稳定等。
四、建议与对策1.加强科技创新:通过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玉米种植技术,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2.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玉米深加工产业,拓宽玉米产业链,提高玉米的经济价值。
3.提高农民收入: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机制,提高农民种植玉米的收入,稳定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4.应对气候变化:建立科学的气候预警系统,及时调整玉米种植策略,减少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五、结论总的来说,我国农村玉米种植业在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应对气候变化,以推动玉米种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六、参考文献(此处列出参考文献)以上就是关于农村玉米种植业的调查报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种子行业分析解析

种子行业分析和解析种子行业是指以种子繁育生产和销售为主要产业的行业,其商业模式特征在于生产高品质、高产量、高耐性和适应性强的种子,以满足现代化、高效化农业生产的需要。
今年全国农作物种子市场总体上供大于求,品种结构更加合理,种子质量水平稳步提高,总体质量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
从作物种类看,水稻种子供应总量,包括杂交水稻和常规水稻,大概在15.1亿公斤,全国的需求量大概在8.5亿公斤,供大于求。
其中,高产优质的品种供应量有所增加。
去年,国家级审定的水稻品种当中,优质品种首次超过了60%,也就是占到了六成以上。
一粒种子,承载着端牢中国饭碗的希望。
在耕地使用效率基本超过100%的严重饱和情况下,我国的种业正面临着创新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种子行业发展起步较晚,种子市场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得以初步建立并缓慢发展,在当时特殊的内外部环境下,种子行业的生产与经营等活动完全由政府主导。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外部环境的改变,这种政府主导型的全封闭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种业发展的新形势,自 20 世纪 90年代我国一系列种子行业改革政策出台以来,我国种子行业逐步走上了产业化、市场化的道路。
目前,我国种业发展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一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以及《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的实施,推动农业由产量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种业作为农业发展的“芯片”,肩负新使命新任务;二是以基因组学、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种业科技革命和以企业兼并重组、产业链全程服务为特征的产业变革迅速推进;三是我国种业开放进一步扩大,本土种子企业还面临全球化竞争、交流与合作;四是行业低迷,同质化严重,库存压力突出,市场竞争极度激烈,企业盈利能力下滑等,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种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在“引进来”与“走出去”双轮驱动下,未来我国本土种子企业将进一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以国际化视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做大做强,实现从封闭型发展向开放型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中国种用红小豆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

中国种用红小豆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一、市场状况种用红小豆是中国传统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红小豆的消费量逐年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4年,中国种用红小豆面积达到300万亩以上,产量超过100万吨。
二、市场需求分析1.饮食习惯影响:红小豆具有丰富的营养,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中,如面包、糕点、豆浆等。
中国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提高,红小豆作为一种传统的健康食材,受到了广泛青睐。
2.减肥热潮影响:红小豆作为低脂肪、高纤维的食品,被认为对减肥有一定的功效。
随着减肥热潮的兴起,红小豆作为一种低热量的食品,受到了减肥人群的追捧。
3.国际市场需求增加: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加,中国种用红小豆的出口量逐年增长。
中国的红小豆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良好的口碑,受到了海外消费者的认可。
三、发展前景1.种植面积扩大:随着种用红小豆市场需求的增加,种植面积将进一步扩大。
目前,中国红小豆种植面积仍然较小,但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2.种植技术改进:为了提高红小豆的产量和品质,种植技术将不断改进。
例如,利用先进的耕作技术和育种技术,培育高产优质的红小豆新品种,从而提高红小豆的市场竞争力。
3.产品加工创新:红小豆不仅可以食用,还可以用于制作各种食品和保健品。
将红小豆加工成豆制品、豆腐干等高附加值产品,能够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投资可行性分析投资种用红小豆行业具有可行性1.市场需求大:红小豆作为一种传统的食品,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红小豆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盈利空间大:红小豆的种植和加工成本相对较低,而且价格较稳定,投资者可以通过扩大产量和提高品质来提高盈利能力。
3.技术支持强:中国的农业科技实力较强,可以为种用红小豆的种植和加工提供技术支持。
投资者可以受益于前沿的农业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种植业年终总结

种植业年终总结
回首过去一年,种植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种植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各项指标均实现
了稳步增长。
首先,农作物产量稳步增长。
在科学种植技术和良种选育的支
持下,各种农作物的产量均有所提高,为农民增加了丰厚的收入。
尤其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产量大幅增长,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
业经济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其次,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种植业结
构逐渐向高效、生态、多样化方向发展。
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种植比
例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绿色、有机、品牌化水平明显提升。
另外,种植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气候变化、市场波动、农业
生产成本上升等问题给种植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科技创新,提高抗风险能力,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农业
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促进农业产
业化、规模化发展,推动种植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不断开拓创新,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目标不懈努力!。
种植业年终总结

种植业年终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里,种植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可以看到种植业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
同时也需要面对一些问题和困难。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取得的成就。
在过去的一年里,种植业的
产量有了显著的增长,这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和农业技术的不断革新。
同时,种植业的质量也得到了提升,我们不断改进种植技术,采用
更加科学的种植方法,确保了作物的品质和安全。
此外,种植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得到了提升。
我们不断开拓
市场,拓展销售渠道,加强品牌建设,使得我们的产品更加受欢迎,市场占有率也得到了提升。
然而,种植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气候变化给种
植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给作物的生长和收成
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其次,市场竞争的加剧也给种植业带来了
一定的压力,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
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的来说,过去的一年对于种植业来说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一年。
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种植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开拓市场,以应对各种挑战,实现更大的发展。
相信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种植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对水稻种植快速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对水稻种植快速发展的分析与思考【摘要】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水稻种植正面临着快速发展的时机,其中农业科技创新、政府支持政策、市场需求、环境友好种植模式和农民技术培训等因素都是推动水稻种植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水稻种植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土地资源紧缺、气候变化等问题。
未来应加强创新科技研发,规范管理和加强培训工作,促进水稻种植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我国水稻产量和质量的稳定提高,以满足国家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
【关键词】水稻种植、快速发展、农业科技、政府支持、增产增收、市场需求、环境友好、技术培训、现代化、挑战、策略、可持续发展路径。
1. 引言1.1 水稻种植的重要性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人类主要的粮食来源之一。
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在亚洲地区,水稻是主食之一,为人们提供重要的能量和营养素。
水稻种植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食物需求,还能够提供许多其他方面的产品,如稻草、稻壳等。
水稻的种植也为许多农民提供了生计,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水稻种植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对环境的影响上。
水稻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工程植物,能够改善土壤质量、调节水体生态平衡,同时还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起到减缓全球变暖的作用。
水稻种植对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水稻种植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作为主要粮食来源的地位上,还体现在其对农村经济和环境的积极作用上。
发展水稻种植产业,提高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2 水稻种植现状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球前列。
目前,我国水稻种植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水稻种植面积广泛。
我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水稻种植,南方地区以稻米产量较高,北方地区以稻谷产量较高,东北地区以杂交稻种植为主。
水稻也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农产品之一,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水稻种植方式多样化。
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摘要】我国种业发展作为农业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种业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品种质量不高、种子市场秩序混乱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政策支持,推动种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种业科技创新能力。
展望未来,我国种业有望迎来更加繁荣发展的时代,但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我国种业迈向更加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我国种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原因、应对措施、政策支持、种业结构优化、未来展望、总结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种业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种业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种业不仅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也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增长。
我国种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品种单一、品质不稳定、供给不足等,制约了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促进我国种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强政策支持,推动种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种业科技水平,加快培育新品种,以实现我国种业的跨越式发展。
通过对我国种业现状进行深入分析,能更好地找出存在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我国种业的发展指明方向,提供保障和支持。
1.2 问题提出我国种业发展现状和对策我国种业在全国农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我国种业规模不大,主要以家庭农场为主,种植业内部存在着乱种乱种、盲目跟风的情况,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科技水平不高,缺乏先进技术和创新思维,制约了我国种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市场竞争激烈,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导致农民收入不稳定,种植业长期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
如何有效提升我国种业的发展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正文2.1 我国种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种业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保障,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我国现代农业细分领域运行分析报告

我国现代农业细分领域运行分析报告目录第一节产前领域:种子、饲料、农药、农田水利 (2)一、种子行业 (2)二、饲料行业 (3)三、农药行业 (5)四、农田水利建设情况 (7)第二节产中领域:农产品生产 (9)一、种植业 (9)二、林业 (18)三、养殖业 (21)四、渔业 (27)第三节产后领域:农产品加工与流通 (31)一、农产品加工 (31)二、农产品流通 (38)第四节农业多功能领域:休闲农业与生态农业 (40)一、休闲农业 (40)二、生态农业 (41)第一节产前领域:种子、饲料、农药、农田水利一、种子行业种子居于农业生产链条的最上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为了保障种子行业的规范有序发展,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行业发展。
2015年,新《种子法》即将修订,《新种子法》修订案已经形成征求意见稿,有望在2015年审议通过。
新《种子法》将在推进科研机构转制、提高种子品种审定门槛、加强种子品种保护等方面有所提及。
(一)制种面积下降继2013年全国杂交玉米、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出现自2008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后,2014年全国杂交玉米、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再次下降至294、140万亩,进一步较上年分别下降23%、14%。
数据来源:图1杂交玉米和水稻制种面积和制种量(二)制种量小于需求量2014年玉米、水稻种子的制种量分别为10.1、2.3亿公斤,而2015年玉米、水稻种子的分别为11.6-12、2.45亿公斤的需种量,即2014年的制种量小于2015年的需求量,这将带来行业库存的去化。
另一方面,种植效果不佳的种子产品转商或降价销售也部分缓解行业库存压力。
数据来源:图2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库存量(三)企业运行情况就目前而言,我国种子行业企业数量依旧众多,但普遍上规模较小。
种业企业总量由2011年的8700多家减少到目前的5200多家,减幅达40%;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企业106家,增幅近2倍,但占企业总数的比例仅为2.03%左右;销售额过亿元企业119家,增幅30%;前50强种业企业销售额已占全国30%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种植业行业深度分析报告2020年4月一、上游种业分散,中游种植小农占主导,农产品价格走向市场化农作物种植产业链可分为上游农资业、中游、下游具体消费渠道。
上游农资包含种子、农药、化肥、地膜、农业机械等细分行业;中游种植按农产品不同可具体到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种植;下游消费结构中,粮食作物一般以食用、饲用消费为主,经济作物如棉花以纺纱用途为主。
图表1:产业链图示资料来源:XXXX市场研究发展部(一)三大主粮种子市场规模过半,行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根据《中国种业发展报告》数据,2017 年玉米、稻谷、小麦种子以终端零售价计算的市场规模分别为 273.91、196.16、159.65 亿元,合计占种业市场规模的 51.53%。
大豆、棉花种子市场规模相对较低,分别为 34.88、21.18 亿元。
图表2:2017 年我国农作物种子用量及市场价值用种面积(万亩)56826218642211936775117008870 亩用种量(千克)1.91种子使用量(万千克)10872524567商品化率(%)100商品种子使用量(万千克)10872524567加权单价市值作物(元/千克)(亿元)玉米杂交稻25.1957.597.72273.91141.4854.68159.6534.88179.62.33 1.12 100常规水稻小麦4.53 1001074592175747070.7177.4175.4543.7389.151007079012.494.91355458433624.49大豆8.04马铃薯145.32148 25780411021127429823.19内陆常规棉新疆常规棉745 23.7417.183442 2.30 7916 7916 13.6100 535 98.0426.4287.97-5.251.46杂交棉常规油菜杂交油菜瓜、菜、花875 0.61 53521037217-0.450.16-9451170-58.48100-5531170-10.29290 ----------- 55其他合计- 1222.12 资料来源:《中国种业发展报告》XXXX市场研究发展部我国种子行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
截至 2018 年末我国种企数量为 5808 家,根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数 据,2018 年我国商品种子销售前十企业销售额为 103.95 亿元,CR10 仅 16.83%,龙头企业隆平高科年收入额为 35.80 亿元。
根据 Farm Journal 数据,美国玉米种子市场中前五大企业市场份额达 83.9%,龙头企业孟山都 2017 年种子年销售额达到 109 亿美元。
图表 3:2017 年中国和全球种业市场前十销售额排名 1 中国前十企业 隆平高科 种子销售额(亿元)全球前十企业 Monsanto (US)2017 年销售额(百万美元)26.5 10,913 8,143 2,826 1,900 1,805 1,596 558 2 垦丰种业13.73 Corteva Agriscience (DowDuPont) (US)Syngenta (ChemChina) (China)Limagrain (France) 3 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 荃银高科 - 4 8.99 5 登海种业 7.97 Bayer (Germany) 6 中国种子集团 中农发种业集团 鲜美种苗 - KWS (Germany) 7 - Sakata Seed (Japan) 8 6.17 DLF (Denmark) 542 9 北京金色农华种业 齐齐哈尔市富尔农艺- -Long Ping High-Tech (China) Rijk Zwaan (Nederland)492 10480资料来源:《中国种业发展报告》 S eed Special XXXX 市场研究发展部(二)三大主粮种植面积占比近六成,种植主体仍以小农为主我国农作物种植以三大主粮为主,种植面积合计占比近六成。
我国农作物种植以玉米、稻谷、小麦三大主 粮为主,2018 年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的比例分别为 25.39%、18.20%、14.63%,合计占比为 58.22%。
图表 4:2017-2018 年我国主要农作物种植情况2017 年种植面积占比(%) 2018 年 种植面积占比(%) 种植面积 产量 种植面积 产量 (千公顷)(万吨) (千公顷) (万吨) 粮食作物稻谷 117989 30747 24508 42399 10051 7173 70.94% 18.49% 14.73% 25.49% 6.04% 4.31% 7.95% 1.92% 0.04% 0.93% 0.68% 12.01% - 66160.7 21267.6 13433.4 25907.1 1841.6 2798.6 3475.2 565.3 117038 30189 24266 42130 10186 7180 70.55% 18.20% 14.63% 25.39% 6.14% 4.33% 7.76% 2.02% 0.03% 0.98% 0.64% 12.32% - 65789.2 21212.9 13144.0 25717.4 1920.3 2865.4 3433.4 610.3 小麦 玉米 豆类 薯类 油料 13223 3195 12872 3354 棉花 麻类 糖料 烟叶 蔬菜 茶园 果园58 21.8 57 20.3 1546 11378.8 239.1 1623 11937.4 224.1 1131 1058 19981 2849 - 20439 2986 - 246 261 11136-25241.911875-25688.4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XXXX 市场研究发展部从我国的几种重点农产品在全球的生产地位来看,玉米、大米、小麦、棉花在全球产量占比较高,分别达到 22.92%、29.75、17.97%、23.39%,而大豆占比仅 4.45%。
图表5:2018/19 市场年度全球及我国主要农作物产量(百万吨)全球49918 73145 112273 35865 2582 中国1484913143257331597中国占比29.75%17.97%22.92%4.45%大米小麦玉米大豆棉花604 23.39%资料来源:USDA XXXX市场研究发展部从我国的几种重点农产品的供给来源看,我国主粮基本完全自给,大豆、棉花进口依赖度较高。
我国在玉米、稻谷、小麦三大主粮领域以自产自销为主,2018/19 市场年度进口量占消费量的比例分别为 1.63%、1.90%、2.09%,进口依赖程度较低。
而大豆、棉花进口量较大,尤其大豆进口量占消费量的比例达到80.26%,棉花进口量占消费量的比例也超过 20%。
图表6:2018/19 市场年度我国主要农产品供需结构(万吨,%)产量21213 13144 25717 1600 进口量365.5269出口量5021.52国内消费量19230128802747810293824进口占消费量比1.90%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棉花2.09%448 1.63%826120312 80.26% 604 5 24.64%资料来源:农业农村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XXXX市场研究发展部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结构来看,仍以小规模农户为主。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耕地面积共20.25 亿亩(1.35 亿公顷)。
根据农业部数据,截至 2016 年底,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主要有三种,一是经营规模在50 亩以下的近 2.6 亿小规模农户,占农户总数约 97%,经营的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约 82%,户均耕地面积约 5 亩。
二是经营规模在 50 亩以上的适度规模经营户(含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此类新型农业主体约有 350 万个,经营耕地总面积约 3.5 亿亩,平均经营规模达到 100 亩。
三是农垦和兵团企业,共有 1781 家国有农场,农垦企业经营耕地面积约 0.97 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 4.7%,主要集中在东北、内蒙古、新疆地区。
小规模农户主要基于自有土地,购买农资及投入自身劳动力,售卖自产农产品获得收益;适度规模经营户通过经营自有土地及流转土地、购买农资、投入自身劳动力及雇佣劳动力进行规模化农业生产,售卖收获农产品获得收益;农垦企业通过从农垦集团有偿或无偿承包土地、流转土地获得土地经营权,再进行自主统一种植获取收获农产品收益,或者将土地发包给其他主体以收取费用获得收益。
图表7:我国国有农场数量(个)图表8:我国农垦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占比(万吨,%)国有农场数量农垦:产量:粮食:全国农垦粮食产量占比(右轴)农垦耕地面积占比(右轴)2050 2000 1950 1900 1850 1800 1750 1700 1650 16004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6%5%4%3%2%1%0%5.31%35154.69%1758资料来源:Wind XXXX市场研究发展部资料来源:Wind XXXX市场研究发展部图表9:我国各省农垦耕地面积(万公顷)350292300250200150 100 50 1276724 15 15 13 1310 9 8 7 7 6 4 4 4 4 3 3 3 1.5 1.2 1.0 0.9 0.6 0.40.3 0.2 0.1 0.1 0.0资料来源:Wind XXXX市场研究发展部(三)农产品价格走向市场化,价格支持政策逐渐向价补分离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化,政府直接定价退出历史舞台。
1985 年政府放开了绝大多数农副产品购销价格,1992 年放开生猪、猪肉价格,1999 年放开棉花收购价格,2004 年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和价格,2015 年放开烟叶收购价格,标志着我国农产品价格将全部由市场形成,政府定价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2004 年以来,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等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相继推出。
2004 年 5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一般情况下粮食收购价格由市场供求形成,国家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实行宏观调控。
要充分发挥价格的导向作用,当粮食供求发生重大变化时,为保证市场供应、保护农民利益,必要时可由国务院决定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
粮食价格放开后,在粮价面临下行压力下,为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国家分别于2004 年和2006 年开始实施稻谷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政策。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农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国家适时推出玉米、大豆、油籽临时收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