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种理性:论对启蒙理性的两次定义

合集下载

论启蒙理性的双重作用及其边界

论启蒙理性的双重作用及其边界

论启蒙理性的双重作用及其边界杨兴旺【摘要】启蒙理性在近现代启蒙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反思当下的社会生活具有积极的作用.对康德、霍克海默等人对于启蒙的界定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启蒙理性由于自身的内在逻辑以及人们的运用不当,不可避免地带有双重作用,因此,合理地分析启蒙理性的双重作用及其边界问题对于我们当下把握启蒙的内在价值,进而实现启蒙的现实价值是很有必要的.【期刊名称】《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35)006【总页数】4页(P129-132)【关键词】启蒙;理性;反启蒙【作者】杨兴旺【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上海 20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5启蒙是近代哲学的一个核心问题,而近代哲学又是以推崇理性为主要目标,故启蒙与理性,自一开始就联系在一起,成为近代哲学各个流派之间争论、探讨的话题。

谈起启蒙理性,我们则会想到康德、霍克海默、福柯为代表的哲学家,他们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对启蒙与理性的论述,则使我们对于启蒙和理性以及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单就启蒙的概念而言,我们就能够很清晰地把握理性在启蒙中所扮演的双重角色。

一方面它为启蒙而来,另一方面它又离启蒙而去。

因此,准确理解理性在启蒙中的作用,并界定好理性的边界,才能实现启蒙的价值追求。

(一)启蒙概念及启蒙理性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启蒙”一词的基本含义为:开导蒙昧,使之明白事理。

换言之,启蒙就是去除人们内心的愚昧,明白世间万物发生发展的基本道理。

这只是在汉语语境中的解释。

在近代哲学中,关于“什么是启蒙”,则有着更为深刻的价值内涵与哲学意蕴。

虽然涉及启蒙的各种说法由来已久,但启蒙最经典的定义,则是康德在回答“什么是启蒙”中提到的。

他认为,“启蒙就是人从他自己造成的不成熟状态中挣脱出来。

所谓不成熟状态就是指如果没有别人的指导,他就不能应用他自己的悟性”。

为了摆脱这种不成熟性,康德发出了“敢于明智!大胆地运用你自己的悟性”[1]的号召。

马克思对启蒙理性的批判及其审视

马克思对启蒙理性的批判及其审视

合 成伦理共 同体 。 为此 他 转换 了 知 性原 则 将 “ 想象的 理性 ” 提升 为 “ 思辨理 性 ” 或 “ 绝


对精神 ” ,
认为后 者能 将分裂 了 的 世界 重新统 一起来 。
黑 格尔 的 改进 在于 :
( 1 )
在核 心
原 则上 黑格 尔 以 ,
“ 主体即 实体 ”
也 即具有 统一 能力 的
从 这个意 义上讲 , 具

原则高度
的现代
性反思
正是指

这 “ 一
理性

根据 原则 。
黑 格尔 是一位对此 有 明 确意 识并 作 出 了 深刻 批判 的思 想 家 他试图 “ 用思想 来把 ,
握”
时代 ,
调和哲学 与宗教 、
事实 与价值、
古典与现代 的 矛盾 ,

分裂 “

了 的 世界整
了 启 蒙人道 理想 。
正 如尼尔 森所说 的 :

马克思 非但 不是启 蒙人道主 义 的敌手 ,
反倒 是
其核 心代表人物 ”
② 。
一 、
为 启 蒙理性奠基
从世界历史角度看 ,
代 现 “

之于


古代
的不 同 在于以 ,
性 理 “

主体 性 (

取代宗 教 ( 信仰 ) 作 为最 终根据 。
【 关 键词 】 启 蒙 理 性 ; 历 史 科 学 ; 人 道 理 想 DOI :10 .16762/ ki . mkszyzxyj .2019. 01. 009
尼尔森 认为 ,
启 蒙有两 个核心 信条 :

高二历史课件:西方思想史的理性

高二历史课件:西方思想史的理性

3、世界上不管什么地方人类的目标都是一样的,正如人性 一样。也就是说,理性是普世性存在的。犹如牛顿物理学对 于物理世界一样。
4、虽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崇高追求,但启蒙思想
家所强调的人类普遍价值观实际上具有纯功利的性质,即
“食物、住居、物欲的满足、财富与权力”。这导致了后来
价值的失落。也就是说,这一崇高追求下的实际发展是物欲
2、德国最早批判启蒙思想并向浪漫 主义过渡的原因
2、古代希腊理性概念的特点
把宇宙看成是一个万物通过平等的关系 组织起来的整体;宇宙的各个构成部分 都是平等的。这是希腊人特有的观念。 他们认为:“任何部分都不能统治其他 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那种吉和 凶、天堂和地狱的关系,而是“相互的、 对称的、可逆的”,因此这是一种“具 有明显的几何学性质”的宇宙秩序。
罗马帝国晚期出现新柏拉图主义,进一步发展了上 述两种趋势,是古代理性向中世纪理性过渡的重要 步骤,其代表人物是普罗提诺(Plotinus,公元 205—270年)。
2、中世纪的理性概念: 集中于讨论理性与信仰的关系
中世纪是基督教“万流归宗”(恩格斯语) 的时代,哲学成了神学的婢女,但基督教神 学统治一切,不意味着理性这个概念的消失, 而是有了新的解释。
认识论上的机械主义。他们以机器的原理来认识理性(这方 面最著名的是法国拉美特利的著作《人是机器》),把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简单化了,造成既割断历史又割断现实的人相 互之间的血肉联系。
另外,理性本身就是一种批判精神,所以当启蒙学者无情地 批判封建教会和宗教学说等时,他们所主张的一些观点同样 也会被人怀疑和批判。
2、大陆的理性主义 和英国的经验主义
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思想一般分两 大类,一类是欧洲大陆的理性主义 (rationalism),又称唯理论或唯 理性主义或唯理主义,另一类是英 国的经验主义(empiricism)或经 验论,被称为客观理性。

文艺复兴的“理陛”与启蒙运动的“理性”辨析

文艺复兴的“理陛”与启蒙运动的“理性”辨析

文艺复兴的“理陛”与启蒙运动的“理性”辨析作者:姜雅莉来源:《中学历史教学》 2017年第6期人教版必修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一课提到文艺复兴的内容之一是崇尚理性,又指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

学生和很多老师对这两个“理性”很困惑,不知道怎么理解它们的涵义,如果相同,作为不同历史阶段、侧重点不同的两场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内容,本身就好像是—个矛盾的存在;如果不同,区别又在哪里。

事实上,这两个“理性”在不同时期的涵义确实是不同的,下文将阐释之。

一、文艺复兴的“理性”岳麓版教材认为:“理性”一词有多种解释,一般是指看待社会与自然现象的一种科学态度,这就是实事求是,独立思考,追求真理,谦虚务实;也指认识事物所应坚持的逻辑思维方法。

此处所给的两种解释,并不是完整地阐释文艺复兴的“理性”或启蒙运动中“理性”的含义,也不能理解为全部适合于文艺复兴的“理性”和启蒙运动的“理性”,而是在不同阶段,涵义各有侧重,前一种“理性”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含义,后一种是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

从文艺复兴的文化基础来看。

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当代寻找理论支撑。

古希腊人思考世界万物,人文主义精神开始萌芽,现在所用“哲学”一词起源于古希腊,本意是“爱智慧”。

希腊先哲为了追求智慧,孜孜不倦,前赴后继。

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指人对周围世界的了解程度,即人掌握的知识,强调了人的价值,突出了人的智慧与价值标准。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还发明了一种求知途径“精神助产术”。

这种崇尚知识的理性精神为后世所景仰。

亚里士多德学识渊博,在众多领域达到了专家级水平,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由此可见,文艺复兴推崇的古希腊人文主义,主要指对人和人类社会的了解,这种理性精神主要指知识。

罗马法中体现的公平正义理念和对人天然具有某些共性的判断,也是一种知识的体现。

只不过这种知识是抽象概括出来的,为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所欣赏。

文艺复兴再现了古希腊罗马文化,予以发展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如提倡追求幸福和物质享受,崇尚理性和科学,“宣称理性是‘人的天性’,‘知识是快乐的源泉’,‘知识就是力量’。

第三讲启蒙主义

第三讲启蒙主义
“既然自然事物本身变化多端, 它又怎么能受制于一种完全受习 惯支配的共同的艺术法则呢?这 是因为它本身就是易变而不稳定 的。所以,如果我们要透彻地理 解艺术,首先必须了解艺术在不 同国家发展的方式。”
——《论史诗》
2.反对盲目地模拟古人
“我们可以赞美古人,但不要让 我们的赞赏变成盲从。为了更好地回 顾过去并欣赏那些他们不能加以精确 评价的古代作品,让我们不要对自然 赋予的美闭上眼睛而使我们自己和自 然遭受损失吧。”
弊端:人物性格的类型化、简单化、夸张 化;剧中情境远离观众现实处境,无法达 到教育的目的。
人物性格决定于其处境
“如果人物的处境 愈棘手愈不幸,他 们的性格就愈容易 决定。试想你的人 物所要度过的二十 四小时是他们一生 中最动荡最颠沛的 时刻,你就可以把 他们安置在尽可能 大的困境之中。”
在与普遍性情境的 对比中彰显人物性格
启蒙就是人类从他加诸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中摆脱出来。不成熟状态是指没有别人的指导, 人就不会使用他自己的理解力。要是这当中的原 因不是因为缺少理解力,而是离开他人指导就缺 乏果断和勇气来运用它,这一不成熟状态就是人 加诸自身的了。故而,启蒙运动的座右铭就是: 敢于聪明!勇于使用你自己的理解力!(见《绪 论》19页)
3.戏剧的“情境”说
情境,即指人物性格所处的境遇 和生存的环境。
知识回顾:亚里士多德对情节与性格的认识 “情节乃悲剧的基础,有似悲剧的灵魂,
‘性格’则占第二位。” “悲剧中没有行动,则不成为悲剧。但没
有‘性格’,仍然不失为悲剧。”
文艺复兴至新古典主义以 来性格喜剧的弊端:
“到目前为止,在喜剧里,性格是主要对 象,处境只是次要的。……过去,人们从 性格引出情节线索,一般是找些能烘托性 格的场合,然后把这些情景串起来。…… 只要人物性格渲染过分些,观众心里就会 想这人物不是我。”

启蒙是什么

启蒙是什么

启蒙是什么作者:万灵子来源:《求知导刊》2019年第09期摘要:关于启蒙是什么的问题,康德与福柯都做出过经典的阐述。

康德和福柯在启蒙问题上的分歧,最明显地体现在理性观和历史观两个方面:在理性观上,康德认为理性就是用启蒙理性去打倒宗教神学,福柯则是否定对启蒙理性的过分强调,进而对规训权力进行了批判;在历史观上,康德的历史观是一种趋向进步的连续性历史观,福柯的历史观则是一种“共时性历史观”。

关键词:启蒙;康德;福柯1784年,康德发表《什么是启蒙》,声称启蒙就是脱离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自由地运用理性。

两百年之后,福柯也写了一篇同名的论文,在康德观点的基础上,对启蒙进行了重新的思考和发展。

福柯对康德启蒙观最明显的发展,首先体现在对理性内涵的理解上,其次体现在对历史的认识上。

一、福柯对康德理性观的发展康德写作《什么是启蒙》有特殊的时代背景。

中世纪以来,欧洲笼罩在宗教的阴云里,封建神学禁锢思维,抹杀人性,在上帝不可置疑的绝对权威和独裁统治下,人们逐渐丧失了自主思考的能力。

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等科学研究成果革命性地打破了人们对宗教的信仰。

同时,人文领域也发生了巨大变革,从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到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哲学家们纷纷呼吁人们要自由勇敢地运用自己的理性,去打倒神学的权威。

在这样的背景下,康德于1784年发表了《什么是启蒙》,详细阐述了启蒙的内涵。

启蒙就是要摆脱懦弱与懒惰,去大胆运用自己的理性。

在启蒙运动里,理性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康德对自由运用理性、摆脱权威摆布的呼吁,成了整个启蒙运动最重要的主题,他在首段结尾所说的“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更是成了启蒙运动的口号。

两百年后,福柯写了一篇同样名为《什么是启蒙》的文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思考了启蒙的内涵,对理性做出了与康德不同的解读。

因为,从笛卡尔到康德,再到黑格尔,理性的作用被无限放大了。

【备课资料】全面认识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

【备课资料】全面认识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

(该文发表于2005年<<考试报·高二历史•新课标•岳麓版>>2005——2006学年第22期。

)全面认识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山东省利津县第一中学杨富丁(257400)对于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许多学生感到很难理解,笔者欲从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产生背景、发展历程、主要内容、表现形式、历史意义、局限性六个方面对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做全面的分析,希望对广大同学有所帮助。

一、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产生的背景理性主义的产生既有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思想打下的基础,又有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促进,还有英国革命的政治文化的推动,以至于英国的经验主义和法国的理性主义哲学也都为其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产物,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力量的强大是这种思想产生的根源。

二、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发展历程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17世纪兴起于西欧,当时处于资本主义发展最前列的荷兰和英国,是这一学说的摇篮,产生出不少卓越的思想家。

其中主要的代表人物有格劳秀斯、斯宾诺莎、霍布斯、洛克等等。

18世纪发展到高潮,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等,并迅速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欧美和亚洲。

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初)、掀起阶段(18世纪)、高潮阶段(18世纪下半期)。

三、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主要内容简单地说,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的理性就是人的思考和判断,它与感性相对应。

理性主义要求科学地认识事物而反对迷信和盲从,是人对自身和社会、自然的重新认识。

理性主义只承认人的理性而不承认神的意旨,人世间的事情只能用人的理性去判断是非曲直,呼唤用理性来批判现实,改造世界。

理性主义作为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它崇尚理性,肯定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提倡科学,重视知识,反对愚昧,向往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承认人的价值,追求个人的自由和解放,攻击矛头对准是封建社会里最神圣、最崇尚的东西,也就是王权、神权与特权,集中宣传的是人权与法制的观点,否定天生的特权,强调不分等级、不分门第的人都天然地享有自由权利,要依理性而立法,法是至高无上的,不允许有比法更高的权力或机构与个人, 对理性的胜利充满信心,为未来的社会描绘出一幅蓝图。

启蒙理性的名词解释

启蒙理性的名词解释

启蒙理性的名词解释启蒙理性是指人们通过自我思考、理性思维和科学方法来获取真知,解放自己的思想,达到全面发展和自主意识的一种状态。

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动力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对于启蒙理性的深入理解至关重要,因为理性思维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基本条件之一。

首先,启蒙理性是人们通过自我思考来获取真知的过程。

自我思考是一种独立、客观的思维方式,它要求人们不受外界干扰,忠实于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启蒙理性的核心就在于人们通过自我思考来解决问题、疑惑和迷惑。

只有通过深入思考和自我反省,才能真正了解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从而发现和掌握真知。

其次,启蒙理性强调理性思维的重要性。

理性思维是人类思维能力的一种高级形式,它基于逻辑和推理,追求真理,拒绝盲从和迷信。

理性思维要求人们用科学方法和严密的逻辑来分析问题,通过证据和实证研究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它强调事实和证据的重要性,注重逻辑的严谨性。

只有通过理性思维,人们才能摆脱主观偏见和情绪冲动,追求客观真理。

此外,启蒙理性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和自主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启蒙理性要求人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追求全面的人类发展。

它反对一味追求功利和狭隘的专业主义,主张人们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全面的发展包括对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领域的理解和关注,以及对个体自主意识的培养和尊重。

然而,启蒙理性在实际生活中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信息泛滥和虚假信息的传播使得人们在获取知识时容易受到误导和干扰。

现代社会信息爆炸,人们面临大量的信息来源和渠道,需要学会辨别真伪、甄别价值。

其次,情感和情绪也常常干扰人们的理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情感的介入可能导致人们受主观倾向和偏见的影响,从而偏离理性的道路。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措施来促进启蒙理性的发展。

首先,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理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还 是 在 个 人 的 意 义 上 , 的 内部 都 经 历 着 不 断 的 驳 斥 与 微 调 。思 想 内 部 纠 结 缠 绕 、 蔓 横 生 , 也 正 是 它 枝 这
反启 蒙 主义者反对 启蒙 主义者 将一致 的概念 化运用 于经验 现象 、 尤其 是社 会 现象 上 的原 因 , 而 , 启 然 反
者 似 乎 确 实 给 出 了 启 蒙 所 蕴 含 的 否 定 性 的定 义 。 ②
本文将 要表 明 , 兰克福学 派所接 受 的启 蒙 内涵 乃是 浪漫主 义者 的启 蒙 , 法 或更 具体 地说 , 黑格 尔 是
的唯心主 义哲学 , 而在这 一误解 之外 , 德 的批判 精 神与 理性 观 念却 被 作为 启蒙 精 神 中无 关 紧要 的方 康
的 关 系。 最终 ,启 蒙 ” 为 一 种表 面性 的“ 动” 而失 去 了其 原 有 的 意 义 。 “ 成 行 ,
关键 词 :理 性 ;启 蒙 ;怀 疑 主 义 ;浪 漫 ;辩 证 法 中 图分 类 号 : 5 4 5 6 B 0 ;B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 0 0 2 1 ) 1 0 8—0 1 0 —3 6 ( 0 1 0 —0 0 7
第2 2卷 第 1 期
21 0 1年 2月
同 济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学版 ) 社
T n j U ie st o ra S ca ce c e t n o gi nv ri J un l o il in e S c i y S o
VOI2 . . 2 No 1 Fb 0 1 e .2 1
的首要性 ; 国的启蒙 精神一 般认 为发端 于莱布尼 茨 的哲 学 , 为一 名持 有 天赋 观念 的唯 理论 者 , 德 作 他受 到 了洛 克最直 接的批评 ; 而在 法 国 , 启蒙 思 想变 成 了真 正 的行 动 , 不仅 仅 表现 为 法 国大 革命 , 主要 这 更 的是 , 里的哲 学家有 意识地形 成 自己的学 派 ( 这 即百科 全 书派 ) 并 在频 繁 的政 治 活动 中宣扬 自己 的理 , 智 精神 , 能够代 表其 理念 的符 号是—— 实证 主义 、 最 机械论 与历 史进 步 的乐 观 主义 。对于启 蒙 时期 , 我 们 似乎 只能说这 么多 , 这是 因为 , 的模 糊性 , 但 是 由 国别 造 成 的 , 重要 的是 , 它 不 更 无论 是 在 国 家之 间 ,
何种理性 : 论对启蒙理性 的两次定义
董 滨 宇
( 京市 委 党 校 哲 学 教 研 部 ,北 京 1 0 4 ) 北 0 0 4
摘 要 : 文章 从 启 蒙 时 期 的 主要 思 想 家入 手 , 阐释 了启 蒙初 期 以 休 谟 、 德 为代 表 的 哲 学 家 对 于 “ 性 ” 康 理 的 相 关理 解 , 通 过 分析 后 来的 哲 学 家如 伏 尔泰 、 并 黑格 尔等 人 对 这 一 核 心 概 念 的接 受 与 改 造 , 图 以前 后 的 对 试
比 , 出这 段 思 想 史 内部 所 发 生 的 概 念 的 扭 曲及 其 所 造 成 的 对 于 人 类 社 会 的 实 质 性 影 响 。 文 章 的 基 本 观 点 指 是 , 漫 主 义 与 法 兰 克福 学派 ( 期 ) 未客 观 地 接 受启 蒙 初 期 以康 德 为代 表 的 对 于 “ 蒙 ” 内涵 与 目的 的 理 浪 初 并 启 的 解, 而是 以其 各 自的 时代 精 神 追 求 着被 其 “ 构 ” 的“ 蒙” 重 了 启 的理 想 , 时 , 二 者 之 间 , 有 颇 多 的 理 论 承 继 同 在 又


定 义 的窘 境
有 一种说 法认为 , 启蒙是 一个相 对 的概 念 , 因具体 历史 条 件 与社 会 背景 的不 同 而不 同 。按 照这 它

观点 , 思想史 上保守 的做法 是 , 自十七 世纪 以来 的启 蒙时期 按 国别划 分 为三个 主 要流 派 , 别 为英 把 分
国 、 国与法 国 。 英 国以洛克 、 德 ∞ 休谟 等人 的经验主义 为代表 , 强调感 觉及 由感觉 印象 而来 的观念 是认 识
收 稿 日期 : 0 9—1 20 1—2 7
作 者 简 介 : 滨 宇 (9 0 ) 男 , 董 1 8 一 , 黑龙 江哈 尔滨人 , 京 市委 党校 哲 学 史 教 程 》[ ] 德 尔班 :哲 学 史 教 程 》 M] 北 京 : 务 印 书 馆 ,9 6年 ) 是 较 近 的 哲 (德 文 《 E , 商 19 还 Rot d e s r f P i sp y ( rwn tatC e. R ul g s r fP i sp yV 1[ ,Ne r : ul g t yo hl o h B o ,Su r . d . o t d eHit y o hl o h o5 M3 e Hi o o e o o w Yok
蒙 主 义 者 不 得 不 面 对 的 一 个 巨 大 的 嘲讽 是 : 对 纷 繁 复 杂 的 启 蒙 运 动 , 们 正 是 通 过 自 己 的 定 义 , 其 面 他 将 抽 象为一个 似乎 明确 的概念 , 而开始 愤怒 的反戈一 击 的。 从
格雷姆 ・ 杰拉 德 ( ameGarr) Gre rad 承认 , 没有 一个 单 一 的启 蒙 概 念存 在 , 同 的人 有 不 同 的解 释 。 不 由此 , 启蒙 的理解 应被 限定为“ 释 学” 义上 的 阐述 , 解 意 或者 是 每个个 别 的 反启 蒙 主义 者对 于 启蒙 的私 人理 解上 , 是 , 但 在他 的《 反启蒙—— 从 十八 世 纪到 现代 》 一书 中, 通过 近 代几 位 反启 蒙 主 义者 之 口, 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