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存在的问

题,进而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碳排放权交易;问题;对策碳排放权交易作为一种利用市场机制解决气候问题的

环境治理措施,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肯定和应用。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直在为促进温室

气体减排、缓解气候变化做着不懈的努力。

目前,我国七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运行平稳效应初显。

但是,相比于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我国的碳交易市场还处于探索阶段,很多方面的制度还不完善,阻碍了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目标的实现。所以,分析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对策建议,逐步推进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是我国当前的主要任务。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存在很多问题,归纳起来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前,各试点省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以一级市场为主,二级市场交易少,企业间交易参与度低,成交价

格偏低。当前,我国各试点省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是以政府确定控排企业,控排企业之外的企业和个人投资者不允许参与碳排放交易,虽然,包括深圳、广州等试点地区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允许投资机构等不属于控排范围的企业、个人投资者参与到碳排放交易,但许多企业以及个人担心如果现在减少排放,等实施总量控制的时候,自己所能分

配到的排放量可能会很少,所以,目前仍没有出现控排企业

之外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碳排放权交易中。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不活跃,碳排放交易市场存在“有市场无交易”问题。我国碳交易市场没有自己的定价机制,交易价格一般是依据国外的定价机制来定价,成交价格偏低,不能反映出交易标的的真实价值。

(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法律体系不健全。虽然各试点

以及全国范围内制定了政策法规,然而这些规章政策大部分都没实施,有的甚至都没有运用过,缺乏实用性,经常与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具体工作分离开,再加上统计、报告以及监测系统不完备,并且管理者习惯运用行政手段,进而忽视了市场的作用,一些政策缺乏实用性和连续性,并且制定的激励措施也起不到激励的效果等,造成很多的政策都是摆设,无法发挥作用。并且,随着我国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之前制定的法律法规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要求。因此,必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不同

的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碳交易机制,不断完善促进各碳交易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向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的政策机制。

(三)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缺少独立的碳排放量核证机构

以及对其进行有效监督的管理机构。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是种在环保部门监督下的自愿市场行为。在交易过程中,对于控排企业的纳入标准、交易范围、企业排放量的精确核证是首要条件。在国内信用体系缺失的背景下,建立第三方核证的鉴定机构,才能确保碳排放交易的公平、合理。同时,现阶段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及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在对环境监测标准以及监测设施的技术开发上,也存在很多不足,并且缺乏有效的政府监督,导致交易过程中违约行为频繁出现。

、推进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降低交易成本

由于二氧化碳的公共物品属性导致厂商不可能自觉参

与到减排市场中,而且从全球范围来看,自愿减排的市场份

额非常小,所以我国必须加强碳排放权交易的法规制度建设,建立一个统一的强制或半强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明确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交易规则、监测方法、监管模式、统一的市场价格等,这样才能促使减排企业参与碳排放交易,从而使交易市场更加活跃。在此基础上,建设以配额交易为主,项目交易为辅的碳排放权交易形式,具体做法是将我国承诺的碳排放指标下发给各省市,各省市再将具体的碳排放指标分配给企业。如果企业的实际排放量高于分配的额度,就要在市场上购买配额以保证排放的需要,如果低于实际排放量可在市场上出售。对于企业不能或不愿购买减排额度来弥补超额排放的指标,就必须上缴罚款,罚款数额必须大于购买配额的量。随着交易市场的逐步形成,要逐步减少免费分配的比例,增加公开拍卖比例,有效降低交易成本。

(二)健全法律法规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稳定性、有效性和平等性必须要以

定的法律法规为基础。我国应加快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法规,在原有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推行适合我国发展的

《碳排放权交易法》,在法律形式上明确规定碳排放权交易的相关内容。如温室气体减排的总体目标和减排的范围、初始的配额分配、交易的规则、监测和核查方法以及交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法律责任作出明确规定。为我国开展碳排放权交易提供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以及为我国在未来承担量化的温室气体排放提供法律依据。

(三)发挥政府政策宏观导向作用

只有有效的监管,才能确保碳交易市场的顺利运作,从

而实现通过碳交易市场达到国家整体减排的目标。因此,有必要加强政府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平台,企业信息平台和碳排放交易平台,全面的管理和协调参与到市场交易的企业。

相关的政府机构应该建设碳排放权交易的管理机构,包括许可证发放机构、组织管理机构以及排放权交易机构等,还要形成严格的监测考核体系,改进技术水平,核定实际的减排量。在监管和管理方面,要加大监管力度,以避免当事人出现欺诈行为、操纵市场行为,从而保证市场公平性和透明度,确保市场健康、规范有序的发展。

四)逐步形成碳排放交易的定价机制

在确定资源产权的基础上,推进能源价格机制的形成,

建立健全反映市场供求的机制。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的初期,市场主体参与度较低,导致成交量少,并且其价格的形成主要是依靠市场的力量决定,导致了交易标的价格的失真,因此,政府在这一阶段可主要对排放的限额、减排的目标做出明确规定,并且对其交易标的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同时给入市企业一定的话语权和定价权,确定碳交易价格上下浮动的空间,以充分调动参与交易企业的积极性,保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够较平稳运行。随着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的不断成熟,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应采取在政府的调控下,由参与交易的企业双方共同协商决定的方式,形成碳交易的价格,实现碳减排资源与能源利用的最优配置。(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周文波,陈燕.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 , 03: 12-17.

[2]刘丽巍,张泽文.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12, 07: 84-88.

[3]纪玉山,李通.关于建立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对策[J].经济纵横,2012 , 07: 44-47.

[4]刘承智,潘爱玲,刘琛.推进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的对策[J].经济纵横,2013, 12: 44-47.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可知,由于制度不完善、基础数据不规范等原因,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呈现从局部到整体,纳入行业单一等特点。以湖北碳交易试点市场为典型案例,发现其在配额分配、交易注册等方面对我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根据碳交易数据,对比分析中国7 大试点交易市场的发展情况,发现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1 研究背景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抑制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是全世界需要面对的共同挑战。我国目前虽然不承担强制减排任务,但已将降低碳排放列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于2017年12月正式启动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这将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深入发展。 关于碳交易市场分析,欧盟对碳信息披露、搜集、整理与报告起步较早,Kolk A、Levy D(2008)研究碳信息披露项目(CDP)数据,发现其通过反应二氧化碳排放对企业产生的碳成本、碳风险等信息,有助于增进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任度。张彩平、谭德明(2013)回顾了2003年至2012年CDP在推动碳信息披露方面所取得的成效,研究国际碳信息披露相关法律法规的演进历程,发现企业利益相关者主要通过碳信息披露报告的方式了解掌握企业碳成本控制及碳资产管理情况。崔也光、周畅(2017)搜集中国七大碳交易试点的年度报告,整理总结出截止2016年末,七大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额25亿元,成交量1.16亿吨等关键碳排放数据,其团队对除重庆市场外的六大试点市场调研考察,收集了代表性高排放企业的会计处理方式、会计信息披露等相关数据,发现全国碳交易市场仍缺少统一的会计处理办法,急需制定相应准则规范碳交易,且市场活跃度与碳交易信息披露状况有着紧密联系。本文将对中国碳交易市场进行数据分析,并以湖北碳交易试点市场为典型,提出促进中国碳交易市场完善的对策和建议。 2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西安年产xxx电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西安年产xxx电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报告摘要说明 由于中国汽车制造业、航天航空业和冶金等行业发展速度较快,这些行业的发展对烘炉、熔炉及电炉产品的需求较大,因此不同程度的促进了中国烘炉、熔炉及电炉行业的发展。 由于中国汽车制造业、航天航空业业和冶金等行业发展速度较快,这些行业的发展对烘炉、熔炉及电炉产品的需求较大,因此不同程度的促进了中国烘炉、熔炉及电炉行业的发展。但同时,设备种类繁多、容量小、分布零散、更新改造资金缺乏,在设备的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上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等问题也同时困扰着整个烘炉、熔炉及电炉行业。在行业运行层面上,由于烘炉、熔炉及电炉销售市场出现竞相压价、恶性竞争的态势,有些企业以低于产品成本价格进行市场竞争,导致行业普遍经济效益大幅下降,行业利润回报削弱。2012-2018年,烘炉、熔炉及电炉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呈波动变化趋势,2018年,烘炉、熔炉及电炉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218家。 该电炉项目计划总投资6380.3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660.4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3.04%;流动资金1719.8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6.96%。 本期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11990.00万元,总成本费用9074.65万元,税金及附加121.12万元,利润总额2915.35万元,利税总额

3438.59万元,税后净利润2186.51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252.08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5.69%,投资利税率53.89%,投资回报率34.27%,全部投资回收期4.42年,提供就业职位231个。 工业电炉国内企业占五分之四,外资企业数占五分之一。我国加入WTO 以来,国外工业电炉设备企业还陆续进军中国市场,在中国设厂,市场竞争将更趋剧烈。中国电炉市场的强大的同时也是是市场竞争激烈的预示。 对于如今电炉及工业炉行业生产经营发展势头良好,获得持续发展。企业改制基本进入后期阶段,现有股份制、民营个体企业已占行业的98%以上。针对行业发展点,分会积工作,使行业产品水平价的制定、科技信息的交流、内外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沟通以及与工业电热设备标委会协手共同制修订多项际标准和标准等项工作,都取得良好成绩和进展。

全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概述

?专题综述?当代石油石化 PETROLEUM&PETROCHEMICALTODAYV01.17No.12Dec.2009 全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概述 孟宪玲安福何祚云 (中国石化咨询公司,北京100029) 摘要:介绍了全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产生背景和分类,以及世界主要的碳交易体系,分析了全球碳交易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有关建议。 关键词:碳排放交易体系发展趋势建议世界 近年来,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好地在全球范围内采取有效措施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联合国于1992年5月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UNFCCC),规定发达国家必须将200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到1990年水平;而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则标志着人们用法律法规来规范人类活动的时代已经开始。 鉴于不同国家的减排任务、实现减排目标难易程度等的差异,《京都议定书》在对发达国家减排义务作出规定的同时,也规定了3种非常灵活的履行义务机制。即:在承担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之间实施的联合履约(JI);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减排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基于市场的国际排放贸易(IET)。这些灵活履行排放义务的机制就促成了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产生。 1碳排放权交易的概念及分类 1.1碳交易的基本概念 碳排放权交易是指各国政府根据其实现对《京都议定书》的减排承诺,对本国企业实行CO:排放额度控制的同时允许其进行交易。一个公司如果排放了少于预期的CO:,那么就可以出售剩余的额度;而那些排放量超出限额的公司,则必须购买额外的许可额度,以避免政府的罚款和制裁,从而实现国家对CO,排放的总量控制。 1.2碳交易市场分类 全球碳交易市场可分为配额交易市场和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配额交易市场为那些有温室气体排放上限的国家或企业提供碳交易平台以实现减排目标。自愿交易市场则是从其他目标(如企业社会责任、品牌建设、社会效益等)出发自愿进行碳交易以实现减排。 配额碳交易又可以分成两大类:一是基于配额的交易,即在“碳总量与贸易机制”下由管理者确定和分配(或拍卖)的。例如:《京都议定书》下发达国家相互转让的分配数量单位,或在欧盟温室气体排放贸易机制下各成员国所拥有的欧盟配额。二是基于项目的典型交易,即以《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联合履行和清洁发展机制为基础的交易形式。全球碳交易市场分类见图1。 2国外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目前,在欧洲、美国等金融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形成了一些大型的碳排放交易中心。发展比较成熟的有欧盟CO,排放量交易体系、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等。 2.1欧洲CO:排放权交易体系(EUETS) 为帮助其成员国履行《京都议定书》的减排承诺,欧盟于2005年1月1日正式启动了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交易体系范围涵盖27个欧盟成员国,其概况如下:①欧盟现行的碳排放贸易体系可以概括为“配额一贸易”体系。欧盟所有成员国都制定了国家分配方案,明确规定成员国每年的CO,许可排放量(与《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目标一致),各国政府根据总排放量向各企业分发配额。如果企业在一定期限内没有用完配额,则可以出售;若企业排放量 收稿日期:2009—11—26。 作者简介:孟宪玲,高级工程师,1998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化工专业,主要从事石油化工规划、咨询、项目评估等工作。

中国出境旅游的现状分析

课程论文 题目:中国出境旅游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姓名: 性别: 专业: 指导老师: 联系方式: 日期: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出境旅游者在目的地选择、旅游形式、购买渠道、交通方式。对出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今后出境旅游市场治理的对策及展望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发展前景。 【关键字】: 出境旅游、旅游者、旅游行为

目录 一、引言 (1) 二、中国出境旅游市场 (1) 2.1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和结构 (1) 2.2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发展特点 (2) 2.2.1出境旅游的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人员结构发生变化 (2) 2.2.2旅游目的地得到快速拓展 (2) 2.2.3旅游线路延长,旅游方式革新 (2) 2.2.4出境旅游消费总额增长加快,旅游贸易逆差加大 (2) 三、出境旅游市场的旅游者行为现状分析 (3) 3.1行为科学与旅游消费者的行为 (3) 3.2中国出境旅游者的消费决策分析 (3) 3.2.1目的地的选择 (3) 3.2.2旅游形式决策的变化与购买渠道 (4) 3.2.3交通方式决策 (4) 3.2.4住宿决策 (4) 四、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4) 4.1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5) 4.1.1出境旅游秩序混乱,行业管理政策有待完善 (5) 4.1.2出境旅游者旅游方式单一,消费观念不成熟 (5) 4.1.3出境旅游市场有效供给不足,出境旅游产品亟待更新 (5) 4.1.4国内旅行社实力和竞争力亟待提高,面临来自外资旅行社的 巨大竞争压力 (6) 4.1.5我国国际旅游业已成为耗汇产业,外汇流出不容忽视 (6) 4.2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存在问题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6) 4.2.1合理调整出境旅游管理政策,大力整顿秩序 (6) 4.2.2积极引导出境旅游消费行为,适时拓展多元化方式 (7) 4.2.3提高出境旅游市场的有效供给能力,开发个性化产品 (7) 4.2.4扩大我国旅游社的经营规模,提升国际竞争力 (7) 4.2.5开征出境旅游消费税 (8) 参考文献: (9)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趋势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趋势 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CO2)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通过艰难谈判,于1992年5月9日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通过了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即《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所谓碳金融,是指由《京都议定书》而兴起的低碳经济投融资活动,或称碳融资和碳物质的买卖,即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和项目的直接投融资、碳权交易和银行贷款等金融活动。 碳交易的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在六种被要求排减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为最大宗,所以这种交易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为计算单位,所以通称为碳交易,其交易市场称为碳市场(Carbon Market)。 在碳市场的构成要素中,规则是最初、也是最重要的核心要素。有的规则具有强制性,如《京都议定书》便是碳市场的最重要强制性规则之一,其规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件一国家(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量化减排指标,即在2008—2012年间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平均削减5.2%。其他规则从《京都议定书》中衍生,如规定欧盟的集体减排目标为到2012年,比1990年排放水平降低8%,欧盟从中再分配给各成员国,并于2005年设立了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确立交易规则。当然有的规则是自愿性的,没有国际、国家政策或法律强制约束,由区域、企业或个人自愿发起,以履行环保责任。 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后,全球碳交易市场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2007年碳交易量从2006年的16亿吨跃升到27亿吨,上升68.75%。成交额的增长更为迅速。2007年全球碳交易市场价值达400亿欧元,比2006年的220亿欧元上升了81.8%,2008年上半年全球碳交易市场总值甚至与2007年全年持平。全球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达到1500亿美元,超越石油交易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英国新能源财务公司发布的预测报告显示,全球碳交易市场2020年将达到3.5万亿美元。 碳交易机制就是规范国际碳交易市场的一种制度。碳资产,原本并非商品,也没有显著的开发价值。然而,1997年《京都议定书》的签订改变了这一切。 按照《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排放的包括二氧化碳、甲烷等在内的六种温室气体的数量,要比1990年减少5.2%。但由于发达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高,能源结构优化,新的能源技术被大量采用,因此进一步减排的成本高,难度较大。而发展中国家能源效率低,减排空间大,成本也低。这导致了同一减排量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成本,形成了价格差。发达国家有需求,发展中国家有供应能力,碳交易市场由此产生。

热处理工业炉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热处理工业炉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立项+批地+贷款)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二〇二〇年五月 咨询师:高建

目录

专家答疑: 一、可研报告定义: 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报告,是在制订生产、基建、科研计划的前期,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程、某种科学研究、某项商务活动切实可行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一般来说,可行性研究是以市场供需为立足点,以资源投入为限度,以科学方法为手段,以一系列评价指标为结果,它通常处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项目在技术上能否实施,二是如何才能取得最佳效益。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用途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实施主体为了实施某项经济活动需要委托专业研究机构编撰的重要文件,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作用: 1. 用于向投资主管部门备案、行政审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的规定,我国对不使用政府投资的项目实行核准和备案两种批复方式,其中核准项目向政府部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备案项目一般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同时,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对某些项目仍旧保留行政审批权,投资主体仍需向审批部门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 用于向金融机构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我国的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等以及其他境内外的各类金融机构在接受项

碳排放权交易的中国现状及湖北现状

碳排放权交易 1.引言 严重依赖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以及重工业在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导致中国目前面临诸多严峻的环境问题,包括空气质量急剧下降,近期极易遭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无一例外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健康损失。比如,据世界银行2012年估计,污染导致的死亡率和发病率上升造成的全年经济损失估计在1000亿美元到3000亿美元之间。 中国在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方面正发挥着领导作用。过去十年,中国在能源节约、能源安全、清洁空气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设立了一系列目标。在发展排放权交易市场方面,中国也处于主导地位。“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性纲领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肯定了通过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这个手段来整合多项国家政策目标,如能源效率、低碳能源以及PM2.5浓度等。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为一部分企业设置了碳排放上限,允许企业选择最经济的方法实现排放量目标,并允许通过碳排放配额交易实现强制性的碳排放目标。 2.中国碳排放交易现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 2011 年 10 月 29 日发布了第2601号文,宣布实施碳交易试点项目,以落实“‘十二五’规划关于逐步建立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要求,推动运用市场机制以较低成本实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 截至2015年7月31日,五个试点地区的首个完整履约期结束。78 结果显示,深圳和上海100%履约,而天津、北京和广东的履约率从96.5%至98.9% 不等。79 第二年的初步履约情况是:深圳(99.7%),上海(100%),北京(100%),广东(99.5%)和湖北(100%)。

3.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趋势 中国准备在试点后推出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虽然最终形式尚未确定,但官方的各种信息表明可能会具备以下趋势: (1)重点放在八大行业,即电力和供暖、冶金,有色、化工、造纸、建材,国内航空及交通。 (2)排放上限为30-40亿吨。 (3)市场规模为每年96-640亿元人民币。 (4)政府表示项目可能在2017年之前启动,第一次履约可能定于2017年或2018年,在2020年之前全面落实。 4.湖北碳排放权交易现状 2011年10月,湖北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全国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之一。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主体包括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的企业、自愿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活动的法人机构、其他组织和个人。其中,纳入碳排放

中国人出境旅游的趋势的调研报告

0.11%;出境旅游人次首次突破1亿人次大关,达1.07亿人次,增长19.49%;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增长10.67%。全年旅游总收入3.38万亿元,增长14.7%,其中国际旅游收入569亿美元,增长10.16%。 随着签证国别的扩宽、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及日益开放的政策,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的出境旅游客源主要来自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和东部地区。2014年,来自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苏省等5个省市的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人数占当年全国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总人数的72.16%。其中,北京市是我国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地,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人数占全国当年出境旅游总人数的29.93%,其次

是广东省,占21.9%。位居第三、四、五位的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苏省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人数分别占11.70%、4.31%和4.25%。此外,东北地区的辽宁、华中地区的湖北、西南地区的四川也为较大的出境游客输出省份。 另外,随着我国西部地区开发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刺激了当地居民出境旅游的动机,从而导致我国西部地区的出境旅游客源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二)中国出境旅游发展趋势 旅游服务进入数字网络时代。随着中国互联网普及率的持续增长,网络预订和在线服务开始进入主流,2013 年中国在线旅游总收 交 投 过 端 转 区 更 手 竞 , 。 完 销 出 道 发 阶 费 增 数量的角度来看,高、中、低端市场潜在游客数量逐层增长,呈正金字塔形分布;从消费能力的角度来看,高、中、低端市场旅游消费支出逐层递减,呈倒金字塔形分布。高、中、低端旅游市场分化发展的同时,各市场内部的旅游业态也在悄然变革,传统业态在升级,一些新兴业态如邮轮旅游、免税业、自由行、旅游文化演艺等开始崭露头角。 未来20到50 年,将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期。国家旅游局将联合财政部和金融机构、旅游大企业,共同设立中国旅游产业促进基金,联合有实力的旅游投资商成立中国旅游投资联盟,以通过市场化的手段,为旅游产业发展注入强大资本。

天然气工业用户市场潜力及走向分析

倡本文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G20000263)。 作者简介:杨泽亮,1947年生,教授;主要从事传热、燃烧和节能的研究。地址:(510640)广东省广州市五山。电话:(020)87110263。E‐mail:mpzlyang@scut.edu.cn 天然气工业用户市场潜力及走向分析 倡 杨泽亮 王聪 杨承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天然气利用研究中心) 杨泽亮等.天然气工业用户市场潜力及走向分析.天然气工业,2005;25(7):128~130 摘 要 天然气市场的发展将推动天然气得到有效利用。用于工业燃料的天然气是天然气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因而天然气工业用户市场的潜力和走势将对天然气市场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分析了我国天然气利用的现状、工业锅炉和工业炉窖的燃料现状及存在问题、工业燃料的发展方向等,对比世界和我国天然气的消费结构,指出我国天然气在工业燃料上的利用市场巨大。针对天然气市场在以气代油和热电冷三联供方面的分析,指出天然气工业用户市场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最后指出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不会产生本质的变化,因此,慎重选择天然气的用途,对合理利用天然气具有重大意义。 主题词 天然气消费 工业 用户 市场 分析 工业燃料是天然气消费的重要市场。天然气用 于一般工业价格偏贵,但考虑到综合效应,对比工业发达国家的燃料结构以及天然气利用结构,可以分析出我国天然气工业用户潜在市场巨大。另一方面,寻找高效的利用方式,降低燃料费用,是发展天然气工业用户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天然气利用现状 (1)发电。天然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厂的污染物排放大大低于燃煤与燃油电厂,发电效率高,投资少,建设速度快;机组启停速度快,调峰能力 强,耗水量少,占地省。 (2)用作化工原料。产品主要有合成氨、甲醇、甲醛、醋酸等50个品种以上。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生产装置投资省、能耗低、环保性好、运营成本低,生产合成氨和甲醇比用油和煤的经济效益高20~30倍。用天然气代煤生产合成氨,我国一年可少用1000万吨煤。 (3)用于民用及商业燃气灶具、热水器、采暖及制冷。 (4)冶金、机械、轻工、食品、化学及医药等工业企业都是用天然气作燃料的重要市场。 (5)天然气汽车。其氧化碳、氮氧化物与碳氢化合物排放水平都大大低于汽油、柴油发动机汽车,不 积碳,磨损少,运营费用低。 天然气是城市燃气的理想气源,提高城市利用天然气水平,对改善城市大气质量有重要作用。以天然气为城市能源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天然气利用正处于大力发展民商用气阶段〔1〕 。北京、上海、天津、香港等城市都已经实现气化。 预计到2010年和2020年,天然气需求将分别达到1000亿立方米和2000亿立方米,我国将成为全世界增长潜力最大的油气消费市场。政府正大力推动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未来20年内,中国将建成约10万公里油气主干管道,以及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队,并在沿海地区建成一批液化天然气码头。 二、天然气工业用户 工业燃料是天然气消费的重要市场〔2〕 。从表1 可看出〔3〕,在20世纪末的10年中,全世界以天然气 表1 1990~2000年世界天然气消费结构 (%) 消费结构发电民用燃气工业燃料化工原料其它1990 22242971819952123308182000 20 23 30 8 19 ? 1?第25卷第7期 天 然 气 工 业 营销与经济

国内碳排放权交易说明介绍

国内碳排放权交易简介 一、中国“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总体要求及目标 国务院于2011年12月1日,印发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该方案中确立了总体要求及主要目标。 总体要求。坚持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固树立绿色,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推进新的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综合运用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增加碳汇等多种手段,开展低碳实验试点,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能源、建筑、交通等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主要目标。大幅度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到201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控制非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和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成效。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基本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逐步形成。通过低碳试验试点,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低碳省区和城

市,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低碳园区和低碳社区,推广一批具有良好减排效果的低碳技术和产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其中该方案关于“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有以下描述:①建立自愿减排交易体制。制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确立自愿减排交易机制的基本管理框架、交易流程和监管办法,建立交易登记注册系统和信息发布制度,开展自愿减排交易活动。②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根据形势发展并结合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要求,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制定相应法规和管理办法,研究提出温室气体排放权分配方案,逐步形成区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③加强碳排放交易支撑体系建设。制定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总体方案。研究制定减排量核算方法,制定相关工作规范和认证准则。加强碳排放交易机构和第三方核查认证机构资质审核,严格审批条件和程序,加强监督管理和能力建设。在试点地区建立碳排放权交易登记注册系统、交易平台和监管核证制度。充实管理机构,培养专业人才。逐步建立统一的登记注册和监督管理系统。 二、中国国内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简介 基于以上要求,中国国家发改委于2011年10月29日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国国家发改委同意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通知中要求各试点地区抓紧组织编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实施方案,明确总体思路、工作目标、主要任务、

2018年中国旅游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旅游业分析报告WORD版本下载后可编辑

一、2017年度旅游业发展概况 2017年,我国GDP首破60万亿,达到636463亿元,同比增长7.40%。就旅游行业来说,2017年我国旅游业实现新跨越,全年旅游总收入约3.25万亿元。而从三大旅游市场的具体情况来看,国内游依然保持超高热度,出境游也在平稳增长,入境游在上半年呈现下降趋势,但是从下半年开始出现回暖。旅游业发展总体向好,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目前国际旅游业市场持续增长,亚太地区的旅游发展前景尤为广阔。良好的国际大背景环境下,加上我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政策,免签地区的增多以及人们旅游观念的转变等,构成了我国旅游业2017年总体发展不错的推动因素。 不容忽视的是,2017年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中也隐藏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首要问题在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基础即旅游资源还不够坚实。目前,我国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还未完全开发,且东西部之间资源开发程度差距大。中西部的旅游资源开发力以及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相较于东部而言仍需进一步改进。另外一些类似于旅游环境、传统旅游业滞后等问题也在影响着我国旅游业的增长力。 总体来看,2017年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总体形势仍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二、国内游市场概况与分析 1、国内游市场概况: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一方面,旅游人次在增加,国民的旅游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攀升。2017年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30312亿元,同比增长15.40%。从全年形势来看,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大众旅游”阶段,人们的出游意愿不断高涨,国内旅游市场可以继续保持相对乐观的预期。 2、国内游市场分析:国内游满意度下降,在线旅游无线客户端旅游市场成竞争核心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报告显示,2017年国内的宏观经济稳步回升,以此带动的商务活动增多,商务旅行市场前景广阔。加上节假日的影响,交通网络、酒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改善,三大市场中,国内游市场需求仍然旺盛,保持高热度。 2017年促使国内游市场不断膨胀的因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在线旅游的发展。随着在线旅游行业的火爆,手机无线端功能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出行时选择用“无线预订”来节省出行时间,享受便捷。2017年,在线旅游无线客户端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竞争核心,各商家纷纷推出各类无线端预订活动来抢夺市场份额。《2017中国旅游百度指数报告》指出,2017年1月-10月旅游日均搜索指数为157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23.00%。7、8月暑假期间保持稳定上升,搜索指数相比去年同期上涨27.00%。就目前看来,无线化在拉升旅游搜索指数方面已经显示出较大的推动力。未来,在线旅游无线化操作模式仍然是行业巨头主要的运行方式之一。

中国碳交易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中国碳交易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要]在世界碳交易市场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也逐步建立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各试点地区的碳排放交易所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状况。研究认为,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尚未成熟,存在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分割问题,据此提出积极培育碳金融市场主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中国碳排放;碳交易市场 [中图分类号]F752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2095-3283(2015)02-0064-03 [作者简介]冯志远(1987-),男,河北承德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管理与创新;李磊阳(1986-),男,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金融和货币政策。一、引言 碳交易市场,是指由各种温室气体排放权的交易活动和金融活动所组成的市场。碳交易市场的形成来源于温室气体国际减排公约《京都议定书》的相关规定。《京都议定书》主要规定了三种市场机制来控制世界的碳排放总量,从而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控制碳排放的总体标准。这三

种市场机制是联合实施机制(Joint implementation,JI)、国际排放权交易(International Emission Trading,IET)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交易的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其中,在中国得到广泛运用的是清洁发展机制,即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直接进行节能减排项目投资,或者通过购买碳排放权份额的方式,获得核证减排单位(Certificated Emission Reductions,CERs)。这三种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的实际运用,使碳排放权量化为无形商品,构成了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基础。《京都议定书》及其相关配套文件规定各缔约国在一定时期内的节能减排进度、碳排放权的配额,缔约国政府再向参与碳交易的企业分配年度碳排放权配额,若企业的碳排放权配额不足或者多余,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在二级市场上购入或者卖出相关的配额,从而形成了碳交易排放体系的微观基础。据汉能集团最新发布的《全球新能源报告2014年》显示,2013年全球碳市场交易总量1042亿吨,交易总额约为5498亿美元,其中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是全球碳金融市场的引领者,占全球碳信用交易的65%;其次是清洁发展机制,约占33%。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20年,全球碳交易总额有可能达到35万亿美元,并将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交易市场。 二、中国碳排放与碳交易市场现状 (一)中国碳排放总体状况

工业炉现状及节能潜力分析

根据集团公司的要求,北京北方节能环保有限公司从2010年至2013年先后对47家企业进行了51次能源审计。在能源审计过程中采取了现场测试、现状核查、调阅资料等方式,获取了详实的资料和数据。为推动各单位能效提升,我们对各企业的普遍存在的节能潜力和可以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整理,将陆续刊登工业炉、工业锅炉、电机、热力系统等方面的内容供各企业参考。 集团公司工业炉现状及节能潜力分析 陈操史建东 摘要:工业炉窑是对物料进行加热,并使其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的工业加热 设备,工业炉窑常统称为“工业炉”。本文对集团公司工业炉情况进行了统 计整理和评价,列示了国家的相关政策和要求,分析了燃气炉、电加热炉使 用中存在的问题,计算了节能潜力和采取节能技术产生的节能量与节能效 益。 主题词:工业炉节能潜力节能效益 1. 集团公司工业炉现状 1.1 数量及分布情况 通过数据核查,47家共有各类工业炉窑2082台,按照供热方式分为燃气工业炉和电阻工业炉两大类,其中40m3/h以上燃气工业炉454台,30kW以上电阻工业炉1628台,广泛分布于装甲车辆、火炮、机械加工、箭弹等多种生产领域,少量分布于火炸药、火工药剂、光电等生产领域。 按炉型结构分:台车炉、室(箱)式炉、井式炉、推杆炉、步进炉、

悬挂炉、辊底炉、环形炉、干燥炉、烘干室等十多个种类,按用途主要分为:热处理、锻造加热、熔炼、喷涂烘干四大类。其中热处理炉和加热炉是工业炉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别占行业工业炉总比例的55.10%和18.13%。 1.2 能源消耗情况 集团公司工业炉的能源结构主要是以天然气和电为主。根据企业上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454台燃气工业炉2012年累计消耗天然气8312.14万立方米,折10.09万吨标煤;1628台电阻工业炉合计加热功率30.32万千瓦,负荷率约70%,理论年消耗电量63672万千瓦时,折7.83万吨标煤。工业炉窑年能源消耗合计17.92万吨标煤,是集团公司各企业消耗能源的主要设备。 1.3 整体性评价 目前,集团公司针对工业炉窑展开的节能工作已经起步,部分企业能够引进新技术、新材料,积极进行炉窑节能改造,通过技术升级实现了节能降耗的效果。如:北重集团、哈尔滨第一机械集团、辽沈集团、江麓集团等一批企业成功的在大批燃气工业炉上应用了蓄热式燃烧和全温段换向技术,烟气排放温度低于150℃,烟气余热得到了高效回收,节能效果显著。以辽沈集团为例,采用EPC模式对3台天然气锻造加热炉进行了蓄热式燃烧改造,锻件平均单耗下降了60%以上。 但多数企业目前对工业炉窑的节能仍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国内炉窑的技术发展状况和新技术缺乏前瞻性研究和长远规划,缺少相应技术储备,工业炉窑整体结构老旧,普遍存在两低一高现象(余热回收率低、热效率低、能耗高),节能状况不容乐观。

热处理技术装备发展趋势与市场前景

热处理技术装备发展趋势与市场前景 1 少无氧化加热技术与装备依然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1)真空热处理设备 真空热处理技术具有无氧化、无脱碳和小畸变的优越性,也是当代热处理技术先进性的主要标志之一,在航空航天、兵器军工、电子特别是模具等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每年的热处理炉产量约500台。一方面,真空热处理设备市场很大;另一方面,设备供应商家也多。市场竞争激烈促使商家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服务意识。参加本次展览的真空炉厂家共计20家,海外制造商和国内企业基本上各占一半。易普森工业炉(上海)有限公司、德国IVA (益发)工业炉有限公司、日本JH(Japan Hayes) Corporation、ALD真空工业股份公司、德国SCHMETZ公司、德国PVA公司、法国BMI、ECM公司、康萨克公司等都带来自己的最新技术和最新设备。如JH(Japan Hayes) 公司展示了乙炔真空渗碳技术,法国ECM公司介绍了低压真空渗碳技术,德国SCHMETZ公司产品以高压气淬炉和双向冷却系统、深度冷却系统为特长,主要用于工模具行业;ALD真空工业股份公司也是一家老牌的真空炉厂家,主要产品有单双室、模块化真空高压渗碳气淬炉等;德国PVA公司的主要产品有高温真空炉和钎焊炉,法国BMI主要产品有高压气淬、油淬真空炉和低压渗碳、渗氮炉,康萨克公司现隶属应达集团公司,主要生产各种真空热处理炉,其炉温控制精度高,主要用于航空航天工业,新近在国内无锡建厂。国内真空热处理设备技术发展很快,以质量上乘、价格优势和良好服务赢得了市场。北京机电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北京七星华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工业炉公司、北京华翔电炉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华海中谊真空工业炉制造有限公司、北京易西姆工业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汉中汉江工具赛普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爱发科中北真空(沈阳)有限公司、沈阳恒进真空科技有限公司、沈阳佳誉真空科技有限公司等参加展览,其中北京机电研究所在设备质量和成套工艺技术服务方面表现突出,汉中汉江工具赛普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在制造设备的同时,又有热处理加工服务。爱发科中北真空(沈阳)有限公司是由日本真空技术株式会社和沈阳中北真空技术有限公司组建的合资公司,集真空获得、真空测量设备及真空应用设备为一体,产品有真空烧结炉和真空热处理炉,主要面向IT装备业和新材料装备。 (2)可控气氛热处理设备 可控气氛热处理装备应用量大面广,广泛地应用于汽车、模具、轴承、石油工业等。参加本次展览的有,易普森工业炉(上海)有限公司、爱协林工业炉工程(北京)有限公司、德国IVA (益发)工业炉有限公司、意大利COFI集团公司、日本Dowa Mining Co., Ltd、北京鎏金工业炉有限公司、一汽嘉信热处理电镀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迦南电热机械有限公司、上海宝华威热处理设备有限公司、盐城丰东热处理有限公司、南京年达炉业有限责任公司(南京长江热处理设备厂)、杭州金舟电炉有限公司、重庆长江电炉厂、佛山市扬戈炉业有限公司、民生集团电热技术工程公司、南京长江电炉厂有限公司、南京长宏电炉有限公司、上海中加电炉有限公司、广东世创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鼎元工业炉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泰州市佳能工业炉有限公司、北京燕北建兴电炉有限公司(原北京昌平建兴电炉厂)、南京新光英炉业有限公司、南京摄山电炉总厂等。其中,易普森工业炉(上海)有限公司的多用炉、爱协林工业炉工程(北京)有限公司的推杆炉和大型井式炉、盐城丰东热处理有限公司的预抽真空密封多用炉,在国内市场都有很好的销售业绩;意大利COFI集团公司是首次参加我们展览会,公司成立于1976年,生产可控气氛多用炉、低压渗氮炉等各种热处理设备;日本同和矿业株式会社则是随汽车工业的发展而发展,相继开发研制出小型连续炉,并在渗碳、氮碳共渗和低温渗硫方面有独创;德国IVA (益发)工业炉有限公司将在上海建厂,其燃气渗氮炉等有独到之处;一汽嘉信热处理电镀科技有限公司集热处理和电镀设备制造、加工服务于一体,自行研发密封箱式炉和连续渗碳生产线等配套技术,在汽车工业口碑很好,广东世创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吸收国外新技术,同时依托高校人才优势,成功开发底装料立式多用炉和智能化网带式热处理生产线;上海宝华威热处理设备有限公司去年5月与

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分析 学校:中国地质大学 学院:数理学院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班级:123072 姓名:张乐 指导老师:杨逑

【摘要】清洁发展机制简称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互利共赢的减排机制,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本文着重探索了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碳减排交易的现状以及中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碳排放交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清洁发展机制;减排核证单位;碳金融;碳排放权交易 引言: 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为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150多个国家经过长达七年的谈判,于2005年正式实施了《京都议定书》,截止到2008年5月,已有18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这项协议。《京》规定了各国所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如果协议国家超过所规定的排放量,则需要购买超过的部分,如果低于所规定的排放量,则可以出售剩余的部分。因此刺激了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和碳排放交易的产生。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以及其他中间机构参与其中,碳金融由此发展起来。 碳金融是指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金融活动和交易的总称。温室气体主要包括CO2(二氧化碳)、CH4(甲烷)、N2O(氧化亚氮)、HFCs(氢氟碳化物)、PFCs(全氟化碳)、SF6(六氟化硫)这六种,由于碳交易体系中,其他五种温室气体必须换算成CO2,由此碳金融主要是指与CO2相关的排放权交易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金融活动和交易,如直接投融资、碳交易中介服务、碳指标交易、碳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等等。 一、碳金融在中国的机遇 清洁发展机制简称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是《京》规定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互利共赢的减排机制。发达国家能源利用效率高,新能源和新技术被大量采用,进一步减排成本大;而发展中国家减排技术落后、能源粗放开采、利用效率低,存在巨大的减排空间。同一减排单位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成本,因此CDM市场得以迅速发展。简言之,就是发达国家用“资金+技术”换取自身很难再减下来的温室气体排放权;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则可以通过CDM项目获取的减排核证单位(CERs)换取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 近年来,我国CO2排放量大,占发展中国家排放总量的50%,全球排放总量的15%。与此同时,进一步研究表明,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每年减排1亿到2亿CO2当量温室气体的潜力,拥有巨大的减排储备,可为全球提供一半以上的CDM项目。因此中国将会成为碳排放交易的巨大市场。越来越多的政治家和商人也已经将目光投向了中国。碳排放权越来越成为一种“战略资源”,将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 二、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碳减排交易的现状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没有被《京》纳入强制减排计划中,但却一直通过CDM 项目参与碳排放市场交易。我国的CDM项目很早就进入了实施阶段,如2003年开工的小孤山水电站、 2004年开工的内蒙古辉腾锡勒风电场项目等。近两年来中国在CDM项目及核证减排量(CER)供应量方面已领先全球。截至2010年3月17日,中国已累计批准2443个CDM项目,国内已获得签发的减排量占全球的48.35%,减排量和项目数均居世界第一位。中国成为CDM市场的主体。 在北京环境交易所可以看到,中国企业参与CDM项目成功的案例很多,如浙江南派服饰有限公司应用纳利斯蒸汽节能器和“一汽三用”技术对原蒸汽系统进行了改造,有效地解决了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碳排放权交易;问题;对策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一种利用市场机制解决气候问题的 环境治理措施,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肯定和应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一直在为促进温室气体减排、缓解气候变化做着不懈的努力。 目前,我国七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运行平稳效应初显。但是,相比于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我国的碳交易市场还处于探索阶段,很多方面的制度还不完善,阻碍了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目标的实现。所以,分析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对策建议,逐步推进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是我国当前的主要任务。 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存在很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前,各试点省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以一级市场为主,二级市场交易少,企业间交易参与度低,成交价

格偏低。当前,我国各试点省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是以政府确定控排企业,控排企业之外的企业和个人投资者不允许参与碳排放交易,虽然,包括深圳、广州等试点地区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允许投资机构等不属于控排范围的企业、个人投资者参与到碳排放交易,但许多企业以及个人担心如果现在减少排放,等实施总量控制的时候,自己所能分配到的排放量可能会很少,所以,目前仍没有出现控排企业之外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碳排放权交易中。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不活跃,碳排放交易市场存在“有市场无交易”问题。我国碳交易市场没有自己的定价机制,交易价格一般是依据国外的定价机制来定价,成交价格偏低,不能反映出交易标的的真实价值。 (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法律体系不健全。虽然各试点以及全国范围内制定了政策法规,然而这些规章政策大部分都没实施,有的甚至都没有运用过,缺乏实用性,经常与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具体工作分离开,再加上统计、报告以及监测系统不完备,并且管理者习惯运用行政手段,进而忽视了市场的作用,一些政策缺乏实用性和连续性,并且制定的激励措施也起不到激励的效果等,造成很多的政策都是摆设,无法发挥作用。并且,随着我国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之前制定的法律法规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要求。因此,必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