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和防范措施

合集下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

报告相关部门
接受医学观察和治疗
暴露后立即就医,进行 医学观察和治疗
A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监 测健康状况
C
B
根据暴露程度和类型, 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D
遵循医生建议,进行药 物治疗或预防性治疗
谢谢
空气传播:吸 入含有病原体 的飞沫或气溶 胶
垂直传播:母 婴传播,如胎 儿在子宫内感 染病原体
操作失误
操作不当:如 针头刺伤、锐
器割伤等 1
培训不足:如 4
缺乏相关技能 和知识,导致
操作失误
防护措施不足: 如未佩戴防护
2 设备、未遵守
操作规程等
3 环境因素:如
污染的工作环 境、不安全的 医疗设备等

04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 行职业暴露预防知 识和技能的考核,
确保培训效果
完善防护设备
1
配备合适的防 护服、口罩、 手套、护目镜 等防护设备
2
定期检查防护 设备的完整性 和有效性
3
确保防护设备 符合国家标准 和行业规范
4
加强防护设备 的使用培训和 指导,提高医 务人员的防护 意识和技能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0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
02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03
定期进行职业暴露风险评估,制定预防措施
04
加强培训和演练,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防范意识和技能
暴露处理
立即采取措施
立即脱掉污染 的衣物和饰品
立即用肥皂和 水清洗暴露的
皮肤和眼睛
立即用生理盐 水冲洗暴露的
粘膜
立即报告并寻 求专业医疗援
防护措施不足
04

护士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及防护32

护士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及防护32
耳朵和头发等。
? 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 ? 污染物品必须及时消毒处理 ? 做好解释,取得合作。操作尽量集中 ? 侵袭性治疗及护理要点 ? 废弃的锐器及针头处理
手局部针刺伤的处置
镇静,迅速
挤压受伤部位
冲洗伤口




如有感染

检查化验报告

上报医院感染科
填写针刺伤登记表
污染物喷溅眼或粘膜的处置
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部位15min。
尿时应在瓶上作标记。 4 .给化疗病人做口腔护理时、晨晚间护理时应戴手
套、口罩。
其他职业暴露
? 意大利一项调查显示:医护人员由于负
重引起脊柱损伤,腰骶部疼痛的发生率 为8.4%.临床护士在工作中,体力劳动多, 强度大,容易扭伤腰背,造成自身损害。
? 我国临床护士的疾病调查发现:下腰背
疼痛、静脉曲张和手术室经常保持前屈 位引起的颈椎病很普遍。
职业防护是护理事业可持续发展中 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1、绷紧职业安全这根弦。 2 、要加强职业防护知识的学习。 3 、增强自身抵抗力,接种各种疫苗。 4、好习惯是保护神 。
?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重视职业性血源性疾病感
染的危险。尽管你所接触的病人导致你感染的
机率相当低,但是不等于0…
历史
有记载的医源性感染
? 1924年,第一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白喉 ? 1949年,第一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肝炎 ? 1984年,美国首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HIV ? 1987年,意大利首例ICU护士感染HIV ? 1992年,美国医生被留置针扎伤HIV ? 2003年,美国报道实验室感染HIV+HCV ? 2009年,我国广东某医院某护工感染HIV…
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问题日益凸显。

他们经常面临着各种风险和威胁,如感染疾病、工作压力过大、暴力威胁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等。

本文将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首先,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之一是感染疾病的风险。

在医院工作中,医生、护士等人员接触大量病人,特别是传染病患者,容易暴露于感染的环境中。

例如,新冠病毒肆虐期间,许多医护人员感染了这种病毒,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此外,通过暴露于患者体液、血液等可能携带病原体的物质,医务人员也有可能感染其他传染性疾病。

其次,工作压力也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一个主要原因。

医生和护士们通常需要面对巨大的工作负荷,包括长时间的工作、频繁的昼夜倒班以及紧张的工作环境等。

加之医疗资源不足、患者期望过高等因素,使得他们承受巨大的心理和生理压力。

这些压力不仅可能导致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问题,还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此外,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还包括暴力威胁。

由于医患关系紧张,一些患者或家属对医务人员采取暴力行为的情况时有发生。

医护人员经常遭受患者的恶言恶语、推搡甚至是殴打。

这种暴力行为不仅对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还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情绪和职业热情。

面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首先,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

医院管理部门可以制定更加严格的防护措施和培训计划,确保医务人员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加强疫情监测和排查工作。

此外,可以提供疫苗接种服务,优先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其次,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至关重要。

医院管理部门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医疗设备和人员的投入,缓解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同时,也应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如开展定期心理辅导、组织团建活动等,帮助医务人员减轻工作压力,增强心理韧性。

另外,对于医务人员面临的暴力威胁问题,可以加强安全管理措施和加大法律保护力度。

医院可以增加安保力量,加强安全设施的监控和运营,确保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精选全文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精选全文

2002—2003年在全球报告的“非典”病例中,职业分布以医务 人员居首位,所占比例高达22.3%,并以青壮年医务人员(25~49岁) 为主,约占80%,无论是发病人数或死亡人数,都是医务人员感染 性职业暴露史上前所未有的。医院感染学界认为这是医院感染史上 的一场悲剧,这一血的教训足以引起医务人员对感染性职业暴露的 高度重视。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有破损时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的诊疗或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针、刀片等锐器刺伤, 或划伤。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如需回套针帽,必须单手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 锐器。 手术中传递锐器建议使用容器,以免损伤工作人员。
乙肝:暴露后当天、3个月、6个月追踪 丙肝:暴露后当天、4周、3个月、6个月追踪 梅毒:暴露后当天、4周、3个月追踪
预防性用药应当尽早开始,最好在暴露 后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 时;即 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四)追踪 根据接触疾病的性质定期检测及随访。 如:艾滋病即在暴露后的当天、4周、8周、三个月、
六个月、一年定期追踪,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 对用药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 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预防原则
医务人员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 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物质, 医务人员接触上述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 进行手消毒。

临床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临床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临床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一、危险因素:1、针刺伤:护士本身的防护意识淡漠,自我保护意识差,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违反操作流程,对针刺伤带来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所造成。

2、对职业暴露的认识不足:某些传染性疾病,通过呼吸道、飞沫、菌尘、血液、体液传播,感染不易切断,护理操作明显多于其它病人,护士自身防护不当,思想上轻视和麻痹,防范措施落实差是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最重要的问题。

3、心理社会因素:护士工作紧张、倒班、心理压力超负荷等;同时护士又承担社会职能(婚育等)易造成身心疲惫,使护士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增加了职业暴露的危险。

4、环境因素:住院病人的人数大于病房实际开放床位数,护士与床位的比例未达标;病房内不能实行严格的空气消毒,护理人员流动性大;病房空气流通差,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率。

二、防范措施:1、加强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性损伤的关键: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护士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使每位护士认识到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和自我防护的重要性。

2、锐器伤的防护管理:一切锐利的针器均应按要求放置在锐利针器盒内,包括:输液针头、抽血针头、刀片等;使用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禁止将针帽复回针头,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防止被刺伤,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

3、防喷溅的防护管理:在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医务人员的身体时,应穿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

4、医护人员手部的防护:在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及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立即洗手或进行手消毒;医护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5、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治疗室应设置洗手设施,便于医护人员及时在流动水下洗手,医护人员必须正确掌握七步洗手法。

6、常用器具类消毒:(1)氧气湿化瓶:为了降低呼吸道的感染率,现普遍改用一次性湿化瓶,有效期3天,3天内检测湿化瓶内百分百无菌;如使用非一次性湿化瓶,其湿化瓶及管道应严格消毒,并晾干后备用;病人吸氧用一次性吸氧管,每日更换,气管切开病人每班更换吸氧管。

临床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临床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临床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一、危险因素:1、针刺伤:护士本身的防护意识淡漠,自我保护意识差,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违反操作流程,对针刺伤带来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所造成。

2、对职业暴露的认识不足:某些传染性疾病,通过呼吸道、飞沫、菌尘、血液、体液传播,感染不易切断,护理操作明显多于其它病人,护士自身防护不当,思想上轻视和麻痹,防范措施落实差是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最重要的问题。

3、心理社会因素:护士工作紧张、倒班、心理压力超负荷等;同时护士又承担社会职能(婚育等)易造成身心疲惫,使护士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增加了职业暴露的危险。

4、环境因素:住院病人的人数大于病房实际开放床位数,护士与床位的比例未达标;病房内不能实行严格的空气消毒,护理人员流动性大;病房空气流通差,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率。

二、防范措施:1、加强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性损伤的关键: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护士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使每位护士认识到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和自我防护的重要性。

2、锐器伤的防护管理:一切锐利的针器均应按要求放置在锐利针器盒内,包括:输液针头、抽血针头、刀片等;使用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禁止将针帽复回针头,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防止被刺伤,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

3、防喷溅的防护管理:在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医务人员的身体时,应穿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

4、医护人员手部的防护:在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及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立即洗手或进行手消毒;医护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5、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治疗室应设置洗手设施,便于医护人员及时在流动水下洗手,医护人员必须正确掌握七步洗手法。

6、常用器具类消毒:(1)氧气湿化瓶:为了降低呼吸道的感染率,现普遍改用一次性湿化瓶,有效期3天,3天内检测湿化瓶内百分百无菌;如使用非一次性湿化瓶,其湿化瓶及管道应严格消毒,并晾干后备用;病人吸氧用一次性吸氧管,每日更换,气管切开病人每班更换吸氧管。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
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概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occupational exposure)是指在医疗卫生
工作中,接触到患者体液、血液及其他感染源后,可能造成自身感
染的卫生事件,其中最常见的是职业性暴露感染(occupational exposure infection,OEI)。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不仅危害职业者自
身健康,而且有可能向他人传播疾病,从而构成公共卫生风险。

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主要风险因素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风险因素是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和其
他感染源。

其中,感染源包括但不限于:临床患者、病人家属、科研、实验室等项业务中的感染源等等。

三、防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方法
1、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培训。

医务人员应通过系统的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学习并掌握职业暴
露发生的原因、表现及防范措施,提高职业暴露防范意识和自我保
护能力。

2、人员配备。

医疗机构应根据工作性质和风险分析,在人员配置上科学合理
安排,鼓励对医疗安全有经验和充分培训的工作人员参与有关工作,以确保业务操作和安全愈加有序。

3、规范操作程序。

1。

基层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及防范措施

基层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及防范措施

基层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及防范措施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迁徙流动频繁.病毒性肝炎、梅毒、艾滋病等疾病的蔓延趋势逐年增加。

对一些基层医疗单位【如:小型社区服务医院、便民服务卫生所(室)、个体诊所等】的医护人员构成了职业暴露威胁。

因此,必须对基层医护人员加强职业暴露的教育及防范。

1.基层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1.1 少数基层医护人员对职业暴露的危险性认识不足。

来自2012世界第25个艾滋病日的资料显示,我国2012年新增艾滋病人及艾滋病毒携带者68802例人,累计492191例人。

自1979年12月报道首个性病病例以来,性病疫情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中梅毒的增加趋势位列性病之首。

再加上我国为病毒性肝炎高发国,每年因乙肝相关性肝病死亡超40万人。

有关资料统计,被HIV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扎伤后感染HIV几率为0.33%,被含有HBV的血液、体液的针头扎伤后感染HBV几率为3%。

1.2基层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在正规的医疗中心及医院,医护人员工作服、帽子穿戴规范,医疗操作时戴橡胶手套,必要时戴护镜。

而在一些小的医疗单位,医护人员思想上不重视,存在侥幸心理,鲜有采取全套的防护措施。

1.3基层医疗单位功能不全,教育管理不到位。

一般医疗机构设有感染科、感染办公室,甚至有职业暴露办公室,经常会对医护人员进行宣教、考核、监控。

而小型的医疗单位及诊所大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职业暴露的危害。

1.4医疗操作不规范。

由于没有监控手段,基层医护人员容易违规进行医疗操作,增加了职业暴露的风险。

2.预防职业暴露的措施2.1思想重视,加强教育培训。

思想重视及防护意识的加强是减少职业暴露的重点,从医疗单位、诊所到医护人员都要认清职业暴露的严重性、危害性,加强职业防护学习,掌握感染控制知识,把职业防护当作一项重点工作抓。

2.2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严格医疗操作规范。

进行医疗操作时,按规定要求穿戴好工作服、帽子、口罩、手套,减少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护士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和防范措施【摘要】了解护士在医疗操作中的的职业风险,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关键词】护士职业暴露防范措施
医院是患者集中的地方,护士是接触患者最多的人群,护士每天都面临着各种职业危险,最危险的就是针刺伤【1】。

除了在治疗中容易被刺伤之外,护士防护意识淡薄,防护措施不当等原因都有可能导致护士在职业中发生职业暴露。

因此,了解护士这一特殊人群的职业暴露情况及潜在的危险因素,增强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这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先分析护士的职业暴露情况,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2】。

1.职业暴露的主要危险因素
1.1防护意识淡薄,防护知识欠缺
护士在学校期间均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有关职业暴露预防方面的知识,工作以后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缺乏足够的保护措施,导致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增加。

调查显示:98.3%的护理人员对参加相关培训不感兴趣,上岗前98.6%护理人员没有接受过关于针刺伤防护措施的培训。

在针刺伤处理过程中,采取规范处理的仅为4%左右,未作任何处理的约占0.33%,采取一般消毒(碘酊加酒精)的为86%【3】。

1.2接触生物因子
护士作为病人和医生的接触桥梁,是病人接触最多的,也是最
容易接触到有害的因子。

从病人、探视者、潜伏期带菌者等身上都可能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到病毒。

1.3医疗器械损伤
据统计我国100多万护士,每年要进行大约50亿次各类注射,哪怕意外的发生率很低很低,在这样大的基数下,发生职业暴露的机会还是很高的。

但是根据估计只有大约10%的职业暴露事件向有关方面进行了报告,护士针刺率高达80.6%,一年人均针刺3.5次。

其中74.5%是被污染的枕头所刺伤,操作后整理用物时被使用过针头刺伤率达36%。

1.4防护用品不当,设施不齐全
不正确的方式打开安剖瓶,用过的针头、医疗废弃物未统一销毁或销毁方式不当等。

治疗中直接接触病人体液或血液的伤口未经过正规的处理等。

1.5护士工作压力大,身心疲惫
护士在医院工作繁重,压力大。

而且经常面临抢救等高度紧张的时刻,平时需要经常加班,不能按时下班,长期以往护士容易出现健忘证症、紧张症等,影响护士的工作,增加了职业暴露的风险。

2.预防措施
2.1增强防范意识
医院要对护士进行系统的职业暴露防护的教育,特别是对刚入科的护士,让护士对自己的职业存在的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2.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安全处置锐利器具
工作中,接触病人要戴口罩、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

在护理中传递使用过的器械时,一定要认真仔细,避免误伤别人,也避免误伤自己。

锐利的器械一定要统一放置,及时销毁。

2.3改革医疗用具,完善防护措施
钝的器械有可能是造成职业暴露的“元凶”,因此认真仔细的检查器械,果断淘汰磨损的器械并进行器械更新,是非常必要的。

2.4认真洗手
在接待病人前、后都要洗手,认真按照“六步洗手法”的要求来洗手。

2.5.充足的人员配置,合理安排,减少忙乱
医院的工作繁重,没有足够的工作人员就会使工作处于忙乱之中,这样就会增加职业暴露的风险,所以医院要做到充足的人员配置,统筹合理安排,减少忙乱。

3.职业暴露的处理原则
如果在工作中不幸职业暴露,一定不能慌乱,要沉着应对。

如果口、鼻、眼、耳接触到病人的血液或者体液时,马上用清水冲洗,如果有开放性伤口时,在流动水下冲洗15分钟,然后立即向有关部门汇报,并进行危险评估。

对暴露人员或暴露源进行基线检查,最后根据评估结果和检查结果预防用药。

参考文献
【1】朱丽君.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分析21例.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365.
【2】孙海燕.护士职业暴露及自身防护.全科护理,2012,10(9):2369-2370.
【3】郑彩琴.护士职业暴露的风险及防护措施.求医问药,2011,9(11):245-2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