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

1、《声律启蒙》(一)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所《声律启蒙》的相关知识,对押韵有初步的认识,大体了解所含典故的内容。

2、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对押韵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声律启蒙》是古代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朗朗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声律启蒙》。

二、范读、带读《声律启蒙》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三、释读

1、师读、讲解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讲解:三尺剑:《汉书》高祖为黥布流矢所中,医曰:可治。高祖曰:吾提三尺剑取天下,非命乎?命在天,虽扁鹊何益。六钧弓:《左》定公侵齐,士皆坐列,曰:颜高之弓六钧。皆取而传观之。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讲解:清暑殿:《阳宫殿簿》内有清暑殿。广寒宫:《明皇杂录》明皇与申天师中秋夜游月宫,见榜曰广寒清虚之府。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2、学生一起说文意。

3、了解知识链接

三、朗读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云对——雨,雪对——风,……”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拓展活动:师生交流,明白诗句的押韵。

五、总结课文

2、《声律启蒙》(二)教案

教学目标:

1、大体了解所含典故的内容。

2、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节选部分,大部分学生能背诵。

3、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节选部分,大部分学生能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诗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声律启蒙》。

二、范读、带读《声律启蒙》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三、释读

1、师读、讲解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

讲解:矶:水边突出的岩石。

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

讲解:舒:伸展;玑:不圆的珠子。

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

讲解:边衣:汉唐以来四边多事,故从征者众。当秋寒,妇念其夫,则寄征衣。

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莎: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在潮湿地区和水边沙地。

2、师生交流文意。

3、了解故事链接

三、朗读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来对——往,密对——稀,……”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拓展活动:搜集名师名对。

五、总结课文

3、《声律启蒙》(三)教案

教学目标:

1、大体了解所含典故的内容。

2、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节选部分,大部分学生能背诵。

3、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节选部分,大部分学生能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声律启蒙》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很鲜明的,它把常见的韵字组成韵语,而这些韵语又都是富有文采的符合格律的对子;同时又巧妙地杂糅了大量的历史故事与成语典故,这样在音韵上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句型上整齐对仗,对启人思路;内容上海阔天空,鸟兽草木鱼虫,入作者笔端,把人们带进了一个极为丰富多彩的天地。

二、范读、带读《声律启蒙》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三、释读

1、师读、讲解

优对劣,凸对凹,翠竹对黄花。

讲解:凸:山高出貌。凹:山缺貌。

松杉对杞梓,菽麦对桑麻。

山不断,水无涯,煮酒对烹茶。

鱼游池面水,鹭立岸头沙。

百亩风翻陶令秫,一畦雨熟邵平瓜。

讲解:陶秫:秫,即今高梁。陶潜为彭泽令,种秫百亩。邵瓜:邵平种瓜长安城,有五色,甚美。

闲捧竹根,饮李白一壶之酒;偶擎桐叶,啜卢同七碗之茶。

讲解:竹根:酒杯名。桐叶:茶盏名。七碗:《卢同茶歌》七碗吃不得,但觉两腋习习生清风。

2、师生交流文意。

3、了解故事链接

三、朗读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优对——劣,凸对——凹,……”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拓展活动:学习故事链接。

五、总结课文

4、《笠翁对韵》教案

教学目标:

1、大体了解所含典故的内容

2、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节选部分,大部分学生能背诵。

3、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开场白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苍穹下响高舂青春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拓展活动:1、读一读《古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收集对联。

第二单元诗词诵读(一)

第五课《登金陵凤凰台》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通过写景、怀古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运用比较、想像、联想、品味关键词语等方法鉴赏诗歌。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景与情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诗歌进行鉴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的国度,有诗经楚辞,唐诗宋词,路漫漫在屈原脚下求索,诗悠悠在汨罗江畔飘零,秋雨是杜甫笔下的残梦,月亮是李白头顶的

乡愁.我们通过诗歌了解诗人,通过诗人更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今天让我们走进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世界.

二、介绍诗人李白及其有关写作趣事:

介绍李白(略)

写作趣事:

黄鹤楼与凤凰台

黄鹤楼与凤凰台同为中国历史名胜。它们的出名,是与两位诗人分不开的。传说崔颢游览黄鹤楼,留诗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不久,李白登黄鹤楼见到崔颢的诗,非常欣赏。当时有人要李白题诗,出于对崔颢的尊重,李白谦虚地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于是“无作而去,为巨匠敛手”。文坛因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然而,李白毕竟属于那种充满创作天才的诗人,在登临黄鹤楼时没有尽情尽意,于是他“至金陵,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也就是过后不久,李白在游览金陵凤凰台时,步崔颢原韵,作《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此诗一出,马上博得了“与崔颢黄鹤楼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的赞许。确实,崔颢的《黄鹤楼》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同为登临怀古的双璧。不过,细读起来,不难发现李诗的概括力和意境都比崔颢高。李诗前两句概括了崔诗前四句的意境,腾出第二联怀古,丰富了诗歌的思想内容。崔颢怀古为“思乡”,而李白怀古却是“忧国”,两者相比,李白的思想境界也要比崔颢的高。

四、朗读诗歌(反复读)

五、翻译诗歌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讲解:

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战国时楚威王曾置金陵邑,故名。

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南。相传南朝宋元嘉间有异鸟集于此,时人以为凤凰,遂筑此台。

颔联意谓:当年吴宫的繁花茂草,均已埋没在这幽静的小路旁;东晋的名门望族,如今也只剩下一片坟场。吴宫,三国时孙吴曾建都筑宫于金陵,盛极一时。晋代,东晋也曾以金陵为首都。丘,坟墓。

颈联意谓:那遥远的三山,地半如在青山的;大江的二支,左右共夹白鹭洲。三山,在金陵西南,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二水,秦淮河流经金陵时分两支,一支入城,一支绕城。白洲,《寰宇记》载:“白鹭洲在(江宁)县西三里……在大江中,多聚白鹭,因名”。浮云蔽日:阴云遮住太阳,比喻奸邪贬抑忠良。

赏析:本诗熔名胜古迹与眼前景物于一炉,寄寓伤时之感于怀古。

高步瀛云:“太白此诗全摹崔颢《黄鹤楼》,而终不及崔诗之超妙,惟结句用意似胜。”

六、拓展活动

读一读杜甫的《咏怀古迹》

七、小结:

第六课《古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生平及创作风格。

2、把握咏史诗的鉴赏方法及托物寓意的艺术手法。

3、学习诗人借古讽今、忧时伤乱的情怀。

4、熟读、背诵《汴河怀古》《题乌江亭》

教学重点:

把握咏史诗的鉴赏方法,学习诗人借古讽今、忧时伤乱的情怀。

教学难点:把握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隋炀帝时,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黄河,经黄河入汴水,再循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运河故道引汴水入泗水以达淮水。故运河主干在汴水一段,习惯上也呼之为汴河。隋炀帝开大运河的动机,不外乎满足一己的淫乐,大量耗费民脂民膏,成为他最著的暴行。唐诗中有不少作品是吟咏这个历史题材的,大都指称隋亡于大运河云云。今天我们来学习和大运河有关的一首诗。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汴河怀古》

介绍诗人:

皮日休(834至883),晚唐著名文学家。他的诗,包括两种不同的风格。一种继承白居易新乐府传统,语言平易近人,以《正乐府》10首、《三羞诗》3首为代表。《三羞诗》其二写人民所受征兵之苦,其三写人民遭旱蝗而流离饥饿之苦,《正乐府》的《卒妻怨》、《橡媪叹》、《贪官怨》、《农夫谣》、《哀陇民》写人民种种不同遭遇之苦,具体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他同情人民、抨击暴政的态度。另一种诗,走韩愈逞奇斗险的一路,以在苏州时与陆龟蒙唱和描写吴中山水之作为代表,沈德潜说皮、陆“另开僻涩一体”(《唐诗别裁》)者即是。至于所谓“吴体”和回文等作,则大都缺乏现实内容。

朗读诗歌(反复读)

1、请一位同学朗读诗歌。

2、范读诗歌。

3、指导全体学生朗读诗歌。

4、自读诗歌,了解诗意。

讲读诗歌

汴河怀古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

隋家:隋王朝。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的船只。

不较多:差不多。

2、学习《题乌江亭》

介绍诗人: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居长安下杜樊乡,因称“杜樊川”。文宗大和时中进士后,曾为黄、池、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中书圣人等官。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终未能施展抱负。

他的诗、赋和古文都极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高,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和李商隐齐名,并称「李杜」。杜牡以七言律绝见长,俊爽圆淳,并能寓讽喻、感慨于景物之中。他自称“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古不今,处于中间”。 (《献诗启》),咏史诗成就颇高,其中多有诗人深沉的历史感。

朗读诗歌(反复读)

1、请一位同学朗读诗歌。

2、范读诗歌。

3、指导全体学生朗读诗歌。

4、自读诗歌,了解诗意。

讲读诗歌

《题乌江亭》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能拔山,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此诗借古抒怀,诗人重评历史,暗含诗人以英雄自许的气质风范.诗人对历史事实作出了假设,表达了自己的惋惜、批判之意,亦有与项羽惺惺相惜之情。

六、拓展活动

读一读王安石的《乌江亭》体会与《题乌江亭》有什么不同?七、小结:

作者生活的时代,政治腐败,已走上亡隋的老路,对于历史的鉴戒,一般人的感觉已很迟钝了,而作者却有意重提这一教训,是寓有深意的。此诗以议论为主,在立意的新颖、议论的精辟和“翻案法”的妙用方面,自有其独到处,仍不失为晚唐咏史怀古诗中的佳品。

第七课《诗词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

2、注重诗中的用词。

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通解诗意然后背诵。

重点难点:诗歌的境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

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散套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以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西塞山怀古》

简介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他是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进步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晚年曾任太子宾客,后世称刘宾客。讽喻诗、竹枝词、怀古诗是刘禹锡诗集中最有成就的作品,尤其是后

两者在中国诗歌史上更有突出的地位。刘禹锡一向反对藩镇割据,渴望四海统一,《西塞山怀古》就表达了诗人这种强烈的愿望。

朗读与背诵课文。

范读——学生齐读——自己读——背诵

讲解诗意

解题: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东面的长江边,形势险峻,是六朝(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是我们熟悉的对南京的美称。六朝古都,是指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政权曾在南京建都;十朝都会,则是除了前述六个政权外,还有南唐、明初、太平天国、民国时期把南京作为首都。)有名的军事要塞。长庆四年(八二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此诗。

赏析课文:

1.怀古:

首联写出了什么气势?那两个字用得好?

词前两句写西晋王濬率领着高大威武的战船,顺江而下,讨伐东吴,金陵城中的士气黯然消失。一“下”:符合地里形式——上有向下游进军,符合历史事实——西晋攻下了东吴;一“收”,东吴的望风披靡,自孙吴以来,凡是建都金陵的王朝,都相信自己占据了这龙蟠虎踞的有利地形便可以永保江山稳固,所谓的“金陵王气”对统治者都起过强心作用。事实呢,在王俊军队的强劲攻势下,“金陵王气”

黯然收敛,孙吴王朝彻底覆灭了。不仅东吴,东晋、宋、齐、梁、陈个个短命。

颔联:思考此联把晋吴之战的形势从哪些方面作了形象地描绘?什么手法?“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从色彩上看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一边是投向的白旗;从气氛上,晋军得胜趾高气扬,东吴兵败无限凄惨。对比的手法。煞费苦心的“千寻铁锁”也不能挽回败局,长长的铁链极不情愿地沉入到江底,投降的白旗却寂静冷清地挂在石头城头上。“沉”和“出”两个字也极其细腻传神,点出孙吴政权气息奄奄、日薄西山之颓势和溃败时的惊慌失措之丑态。这四句诗简洁,洗练,在对比中写出了战争双方的强弱,更写出了胜利者那种摧枯拉朽、咄咄逼人,而失败者黯然失色,仓皇逃窜的神态。

然而,诗歌本义并不在描写这场恢弘的战事。我们更深一层想,一个既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又拥有强大的防御工事的要津,为什么在转眼间就化为乌有了呢?

我们从作者的另一首诗歌《金陵怀古》中就可以找到答案:“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民心所背,任何“天堑”都会是“得民心者”的通途。这两联都是咏史诗的叙述部分,首联是总叙,声势逼人;次联是具体描绘,形象生动。

2.感今:

颈联“人世几回伤往事”或许并不仅仅指上文西晋王濬进攻东吴的事,金陵经历了若干的朝代的兴亡,这样的兴亡交替都让后人浩叹,

升起伤怀之感,但金陵古城却“山形依旧枕汉流”,那么一个国家兴衰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呢?

一个国家的兴衰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地势的险要而是人事的治乱。“江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包佶的《再过金陵》正是这句诗的最好注脚。

尾联含蓄地表达了怎样的深意?

这里有赞颂,有庆幸但更深层次的是提醒,是警诫。安史之乱使唐朝岌岌可危;乱后,河北,山东藩镇割据局面愈演愈烈,时刻威胁着唐王朝的安全。眼前的升平景象不知道哪天会被烽火打乱;如今长满芦苇的故垒,不知道哪天又会变成战争的前沿。

曾经的“金陵王气”,曾经的“西晋楼船”,今天都成为了一片荒凉之地;曾经雄踞一方,不可一世的割据势利,今天也只是人们“伤”的陈年往事。诗人在纵横开阖,酣畅流利的叙事描写当中,对重新抬头的割据势力做了迎头痛击——历史的大流永远是“大一统”,民心所向,不以割据者的意志为转移,想要分裂国家,发动战争,最终也不过就是徒让后人“伤往事”而已。

(二)学习《西塞山怀古》

1.作者简介。

张养浩:元代诗人,散曲作家。字希孟,号云柱,济南(今山东省)人。曾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为人刚直,敢言时弊,后辞官归隐。其诗歌、散曲对当时的社会黑暗有揭露。

2.题解及中心思想。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课题课题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其中的第一篇“一东”全篇压“ong”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别有韵味。 学情分析: 通过平时的基础积累,学生能感受到古诗文的节奏韵律,但难以用语言表达。学生朗读时能用心体会诗句意境,但头脑中缺乏想象。学生积累诗句数量充足,但不会学以致用,感受其中的在联系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去引经据典。在理解方面,要求学生应该大致了解古诗文的意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音调特点,了解“对对子”的基本特征,增强学生语感。 2、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熟练诵读《声律启蒙》“一东”的部分容。 3、通过讲解《声律启蒙》书籍特点,引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探索,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4、在一种典雅的国学氛围中受到熏,培养学生温文儒雅的气质,提高学生在修养。 教学重点: 1、使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音调特点,了解“对对子”的基本特征,增强学生语感。 2、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熟练诵读《声律启蒙》“一东”的部分容。 教学难点: 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的熟练诵读《声律启蒙》“一东”的部分容。

声律启蒙 第一课一东 教学容: 声律启蒙第一课《一东》第一节。 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的朗读韵文。 2、初步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 教学重点: 能熟练朗读韵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故事导入:《夸父逐日》 师:今天,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对韵歌,请大家看。 2.出示韵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燕对鸣虫。 二、指导过程 (一)初读原文: 1、教师示读原文; 2、教师领读原文; 3、学生互读,后指名读:谁来读给大家听?

声律启蒙教学计划

《声律启蒙》课堂教学构建与检测说明 一、教材简析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声律启蒙》按平水韵30个韵目分编,分上下卷,每卷有15个韵目。即上卷:“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下卷: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在编写方法上,作者根据平水韵目表,选择相应的韵脚以对词、诗文、对句的形式编写而成的韵文。如:一东,平水韵部表的第一个韵目是“ong\ng”韵,韵目是以第一个韵脚命名的,东是这韵目的第一个字,所以称为“一东”。在平水韵表中一东的韵目共收录了74个韵脚:东同铜桐筒童僮瞳中衷忠虫终戎崇嵩弓躬宫融雄熊穹穷冯风枫丰充隆空公功工攻蒙笼聋珑洪红鸿虹丛翁聪通蓬烘潼胧砻峒螽梦讧冻忡酆恫总侗窿懵庞种盅芎倥艨绒葱匆骢。《声律启蒙》“一东”的韵文选择了这一韵目其中东铜童弓宫穷风红空虹翁通11个韵脚,串联成对词或对句。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在内容选材上,《声律启蒙》对词、对句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但是对词与对句之间在意义上没有内在的联系。如: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声律启蒙》的对词与对句中涉典用故较多,有严格的平仄规律,在理解与运用需要穿插渗透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在对句结构上,采用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

声律启蒙一东教学设计

《声律启蒙——一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其中的第一篇“一东”全篇压“ong”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别有韵味。 学情分析: 通过一二年级的基础积累,学生能感受到古诗文的节奏韵律,但难以用语言表达。学生朗读时能用心体会诗句意境,但头脑中缺乏想象。学生积累诗句数量充足,但不会学以致用,感受其中的内在联系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去引经据典。在理解方面,三年级要求学生应该大致了解古诗文的意思。我校学生能够根据注释简单理解诗句意思,但需要教师引导。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音调特点,了解“对对子”的基本特征,增强学生语感。 2、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熟练诵读《声律启蒙》“一东”的部分内容。 3、通过讲解《声律启蒙》书籍特点,引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探索,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4、在一种典雅的国学氛围中受到熏陶,培养学生温文儒雅的气质,提高学生内在修养。 教学重点: 1、使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音调特点,了解“对对子”的基本特征,增强学生语感。 2、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熟练诵读《声律启蒙》“一东”的部分内容。 教学难点: 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的熟练诵读《声律启蒙》“一东”的部分内容。 教学过程: 播放《出水莲》音乐,静坐欣赏 一:师生礼仪展示,营造国学氛围,心平气和学国学。 (出示课件:音乐响起) 师:上课生:起立、鞠躬 师:请(还礼) 师: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趣联引入故事,激发兴趣,了解对联基本特征。 1、师讲故事——《纪晓岚讽对石先生》。

诵读《声律启蒙》教学计划

诵读《声律启蒙》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 容博大精深,文字精炼优美,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 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学生通过学习诵读最具传统文化 价值的经典诗文,不仅能识记和掌握终生受益的知识精华,更能逐步认识、领会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以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汲取历史智慧、认同民 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逐步培养敦 厚好学、通达事理、人格健全、明理诚信、孝敬父母的优 秀品德,具备开放多元的意识,养成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 的人生态度。 二、学情分析 教育学研究成果表明,0—13岁是人一生发展最重要的 阶段,是人类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期间,90%的记忆力 已经形成。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儿童的教育,将会收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二年级的小朋友,反复诵读是他们的嗜好; 背书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他们喜爱背诵极具音乐性和韵律 性的经典诗文。只是他们活泼好动,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所以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特别是持之以恒的品行。 三、教材分析

《声律启蒙》是一本指导儿童以及初学者认识声韵、 掌握对偶技巧的启蒙读物。它以对子的形式表现,用活泼 可爱、平仄协调的文句,让初学者认识什么是声调和谐, 什么是对仗工整?按平声韵的韵部编排,其中上平声(十 五韵):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 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 十五删。下平声(十五韵):一先、二萧、三肴、四豪、 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合起来一共有三十个韵部。每 一个韵部都从单字对、双字对、三字对到十一字对,循序 渐進,这种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的编写方式不但让初学者 容易接受,也易于记诵。同时它的句子节奏明快,声调和谐,可以琅琅上口,在诵读中也可以得到语音、修辞的训练,所以是古代塾师传授声律,教导童蒙习作对联的基础 教材。 四、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孩子们掌握杰出的中华 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进而产生民族满意感和爱国主义情思,领略先哲的风范,从人生第一步就站在文化巨人的肩 膀上,从高起点开展人生;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增加文 化底蕴;培养小学生的读书兴趣,学习历史、地理、天文、

声律启蒙 四支教案

声律启蒙“四支”教学设计 执教:湟中县鲁沙尔第二小学马桂兰 教学目标: 1.诵读《声律启蒙“四支”》达到熟读成诵。感受《声律启蒙》的韵律美。 2.初步理解“菡萏、荼蘼”等词语的意思。 3.使学生尽力感悟“四支”所涉及的知识信息,欣赏对子。 4.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准备: 古筝曲:《高山流水》,伴奏曲《感恩的心》,感恩演讲视频。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诵读方法,练习说、写对子。 教学思路: 激趣——诵读、品读、积淀——拓展兴趣。 教学流程: 一.激趣(3分钟) 故事引入:听讲《豫让报恩》的故事。(今天这课就和这个故事有关,让我们一起来进入学习) 豫让为春秋末战国初期的刺客,曾事于智伯。赵襄子与韩魏攻灭智伯后,豫让漆身吞炭,以改变容貌音声,谋刺赵襄子为智伯报仇。 二、初读正音。(15分钟) 师:看题目,说说这一段押什么韵? 找出文中“i "韵的字,师:古人把带“i "韵的字归在“支”韵中,排列在第四篇,于是就是今天学习的“四支”了。提示,押“i " 的字就是韵脚,读音要拉长一些。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内容。(2分钟) 2.全班接龙读。(2分钟) 3、小组用喜欢的方式练习读。

打快板读、拍手读、自打节奏、唱读…… 4、展示读。 5、习古人的读法。 平长仄短,声断气连,字正腔圆。 三、入文赏析 1、自主学习:自读课文注解,了解文章大意 2、教师补充文中的典故“四目颉”、“一足夔”和《堕泪之碑》。 四目颉:《姓氏谱》仓颉,上古人,生而神圣,传说为中华文字创造者,传说中仓颉(Cāngjié)生有“双瞳四目”。也就是说他有四只眼睛。 一足夔:夔是舜的臣子,据说只有一只脚。《孔子丛》鲁哀公问孔子曰︰吾闻夔一足,有异于人,信乎?子曰︰昔重黎举夔而进,欲求人佐焉。舜曰一夔足矣,非言止一足也。鲁哀公曰︰善。 羊公就是羊祜,字叔子,为西晋大臣,武帝时都督荆州诸军事,任内极得民心,死后百姓见到他的墓碑就流泪,时人称为堕泪碑。 3、读了这段韵文,你认为我们要有一种怎样的品质?(感恩) 4、看视频,想想我们该向谁感恩?怎么感恩? 学生讨论、交流。 四、多种方式熟读成诵 1、同桌练习背(拍手对背)2分钟 2、生生挑战背(2分钟) 3、师生挑战背(1分钟) 4、全班齐背(2分钟) 五、总结: 1、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我们的汉语就是这样神奇,像成语、古诗、对联诵读多了,运用一定的韵律写诗,就会出口成章,下笔如有神,希望同学们多积累。多写出优美的诗篇。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

《声律启蒙》“三江”教学设计 张晓靖 教学目标: 1.诵读《声律启蒙“三江”》达到熟读成诵。感受《声律启蒙》的韵律美。 2.认识“斝、釭、稷、桀、逄”等11个生字,初步理解“蓉裳、蕙帐、玉斝、银釭、社稷”等词语的意思。 3.使学生尽力感悟“三江”所涉及的知识信息,欣赏对子,知道对子有正对和反对。4.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5.运用“江”韵写儿童诗或童谣 教学准备: 古筝《高山流水》。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诵读方法,培养运用“江”韵练习说写对子,尝试写儿童诗。 教学思路: 激趣——诵读、品读、积淀——拓展兴趣。 教学流程: 一.激趣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一起来温故知新“一东”和“二冬”。 练习东韵冬韵的对子,如“红”对——“珠江水美”对。“白云山上白云飘”对。 2. 学习《声律启蒙》“三江” ?个别读。(师提出要求:要求读正确,流利,注意节奏) ?生提出疑问,生借助注释释疑(认识生字,初步理解对子内容,了解四个历史人物。) 二、初步练读。 1.听教师配乐范读,注意节奏。 2.学生自读:①注意停顿。 ②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检验自读情况。 ①指名读,男女生竞赛读,师生对读,齐读。 4.熟读成诵。 师:发现这一段中有什么特点?(押“ɑnɡ"韵) 5.找出文中“ɑnɡ"韵的字,师:古人把带“ɑnɡ"韵的字归在“江”韵中,排列在第三篇,于是就是今天学习的“三江”了。 6.师:觉得容易背吗?老师觉得不好背。我们一起来把教材改一改,让它易读易记,同时不改变它的节奏和韵律。 师生一起对对子,编对子,(展示PPT)。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 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对钟撞。 清风生酒舍,皓月照书窗。 夏日池塘,出没浴波鸥对对;春风帘幕,往来营垒燕双双。 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声律启蒙》教案

1. 一东(节选) 教学内容: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教学过程: 一、播放《声律启蒙》(一东)歌曲 播放视频:《声律启蒙》(一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介绍《声律启蒙》书籍。 这首歌的歌词源自一本书——《声律启蒙》,它是由车万育编写的。声——声音,律——音律节奏。这本书是专门训练儿童对对子、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书。这里的内容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好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声律启蒙中的(一东) 三、学习《声律启蒙》。 1.正字正音、发现韵脚、读出韵律。 (1)师范读(课件出示)老师给大家读一读,请看大屏幕,注意听清老师读的字音,找找声律的感觉。(师配乐范读) (2)找特点 每句话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一样的,这就是押韵。我们一起把最后一个字读一读。(生读) 这最后的一个字叫韵脚,文章押韵就会使人觉得像旋律般优美。刚才我们说了,律就是节奏。 自己读读,体会一下。 字对着或者有节奏。字数相对,你们看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这是声律启蒙的一个重要特点。不仅字数相对,它的内容也是相互关联的。 (3)生自读(正音) 了解了声律启蒙的这么多特点,你想自己读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韵律。指读,一人一句。(纠正字音,节奏、韵律、字音) 最后一句最难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

(4)个体读和齐读。 (5)打节奏读。 2. 了解内容、事物相对,讲解典故,激发想象,读出韵味。 这段文字的内容,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请大家自己看书默读、借助注释,把不明白的地方看一看,画一画,同桌互相说一说。 教师巡视。 (1)三尺剑、六钧弓。师:这和军事有关了,关于三尺剑还有一个小故事呢。(师讲故事)相对着剑的是弓了。六钧弓什么意思?要180斤的力气才能拉开弓。 想象着读一读。 (2)师生配合读。 (3)师生对读。 3. 出示图片,进行联想、找到感觉,读出意境。 (1)同学们读的真美,让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画面。(出示图片)你能用最美的语言来描述你看到的情景吗? (2)生描述。请你带着美美的感觉,好像身在其中的读一读。 你们用的词真美,用上一东里面的诗句呢? 你就在这美景中,读一读(齐读) 师:你们读出了一东的另一特点(板书:意境)。想象着画面内容,而且让自己仿佛身临其境。 (3)像这样有意境的句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带上韵味,找一找,美美地读一读这部分内容。 (4)指名读,齐读最后一句。 4. 师小结:我们了解了一东的特点,不仅字数相对而且内容相关联。不仅有韵味而且有节奏、不仅有画面而且让人身临其境,让我们把今天所学内容读一读,读出它的韵味、韵律、节奏,感受它的美吧。 学生齐读。

声律启蒙十三元教学设计

《十三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江西美术出版社2015版声律启蒙第十三课《十三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暄、甑、阙、猿、蜀”等字。理解“寒暄、醉胆、吟魂、鼓瑟、吹 埙”等词语意思。能正确找出韵脚,划出节奏及平仄。了解对仗事物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熟读、诵读十三元,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典故中的道理,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 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总结对句的特点,拟写一字联、二字联、三字联、五字联、七字联。 2、难点:体会诗文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配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上课之前,让我们来欣赏几个有趣的字。(配乐)你认识这几个字吗? 生:我认识第一个甲骨文,是个鸡字。意思是头顶有冠的大型飞禽。 生:我认识楷书的鸡字,它是个繁体字。 师:鸡字由奚和鸟两部分组成,指用绳子捆绑、戏弄的有冠的大鸟。 师:汉字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算来,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由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再到隶书、楷书、行书,不断演变。优美的汉字在不断流传中变成了一部部优秀的诗词著作,记录着文人才子写下的动人诗篇。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清代车万育编撰的声律启蒙,去感受诗文优美的韵律。 二、初读识韵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把字音读准。 生齐读课题:十三元 师: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这课取名为元吗? 生:因为这一课的韵脚是元,声律启蒙是以韵脚来命名课题的。 师:答对了,这一课押的是元yuan韵,课文每一句的句末的那个字是韵脚,下面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把韵脚找出来。 2、指名读第一段,纠正字音,找出韵脚。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声音洪亮,字正腔圆。你找到了哪些韵脚? 生:我找到了喧、源、暄、轩、魂、门、村、言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出示带韵脚的PPT) 生:我发现有些字的韵脚并不相同,如轩与魂、门与村。 生:这些字并不押韵。 生:是押韵的,只是古韵和今韵有所不同。 师:声律启蒙是根据韵书编成的押韵的文字,但是古代用的平水韵和现在的中华新韵有所差异。在中华新韵中元、门是不能押韵的,而在古代的平水韵中元和魂是押韵的。所以这篇文章的韵脚不会错,还是元韵。 师:押韵是为了取得音韵的和谐,使诗文读起来朗朗上口,产生声音的回环之美。下面让我们打着拍子读,边读边体会。押韵的字加重声音读。

《声律启蒙》第二课《二冬》教学设计

《声律启蒙》第二课《二冬》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和诵读,让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有一些了解,能够正确、熟练、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达到熟练地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借助教材注释与工具书,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教师的点拨与讲解,了解联句的对仗方法,以及知道属于“冬”韵的都有哪些字。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并会运用这种方法学习以后的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多种读中感悟句子对仗的方法,在反复读中领会课文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指名背诵一首古诗。 2.由古诗韵律引入《声律启蒙》第二课《二冬》。 二、音读。把课文读通顺。 1.学生自由读课文。(积极主动地读) 要求:自由读,轻声读,读准字音,字正腔圆。 方法:不会读的字或读音把握不准的字,看注释找拼音或查字典解决。还可以在小组内请教解决。 2.学生小组(四人一小组)内读。 要求:一人读,三人听,正音。读通,读顺,扫除读音障碍。 方法:先让后进生读,大家正音。再让小组内的小老师示范读。 3.全班交流读(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激情饱满,奋发向上地读)。教师指导学生诵读断句的方法。 要求:熟读全文

方法:(1)轮流读,你一句我一句地读。可以是同桌对读,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小组与小组对读,大组与大组对读,也可以是单人与众人对读等,利用多种形式读。轮流读上一联句,对出下一联句。 (2)学生领读(榜样效应,规范学生经典诵读)。让音色好,普通话好的学生,朗读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在班内领读。 (3)齐读:学生一齐读,熟读成诵。 三、意读。领悟联句中的词的对应,理解课文大意。 要求:读中领悟联句中的词的对应。 方法:(1)读上一联句,对出下一联句。 (2)找出联句中的对应词。 (3)借助教材注释与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先自主学习,再小组合作学习,了解联句的对仗方法,知道“冬”韵的字。 1.教师介绍文中的人物故事及发生事件的背景。 2.教师点拨与讲解,你在读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时,发现什么规律? 四、情诗。领会课文的文化内涵。 1.默读《叶公好龙》的典故,并进行叙述。 2.思考:从叶公好龙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全班交流讨论,明辨是非。 五、美读。以赏析的眼光读课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经典的积极性。 1.合读:同桌合作读。对读、击掌读等,在两人游戏中读。 2.赛读:开展各种形式的比赛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 3.全班配乐诵读。 板书设计 二冬 押韵冬:钟松龙浓庸舂茸恭蓉宗蛩------ 对仗工整(上联与下联):如 单字对:春——夏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

《声律启蒙“一冬”》教学设计 成寄校李拴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有韵味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声律启蒙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 二。重难点 重点:理解生僻字的意思 难点: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领悟能力,教会学生欣赏 三。教学方法:阅读讲授讲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教师给大家讲“推敲”的典故 2.教师导读:古人作诗写词一字一句都很是讲究,现在大家认真阅读课文,看能发现字句之间存在什么特点?教师相机引导、总结:押韵、对仗 (二)互动合作 1.朗读: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文中的注音读顺,指导学生在朗读时强调相对的两个词语,并且注意节奏与停顿,读出对仗的感觉同时让学生多读(自己练习读、同桌对读、全班男女生对读、比赛读、出上句对下句)

2。品读解意,参考课文译解,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体会词语的意境 (三)展示交流 1.完成我会填:小组评议,然后推荐出最佳作品参与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2.成果展示 3。拓展:体会声律启蒙的魅力 (四)巩固拓展 通过再次多种形式的朗读,比赛谁先背下来,激发学生兴趣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古人能出口成章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特殊的训练,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大多是韵文。《声律启蒙》就是教人作诗吟对的入门教材,认真学了它,说不定很快你们也能自己作诗了 (六)作业布置 发挥自己的想象,说出课文最后两句的意境 (七)板书设计 押韵 声律启蒙对仗 意境

《声律启蒙“十五删”》教学设计 成寄校李拴琴 教学目标: 1、诵读《声律启蒙“十二真”》达到熟读成诵。感受《声律启蒙》的韵律美。 2、认识生字,初步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使学生尽力欣赏对子,知道对子可以表情达意。 4、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诵读方法,培养吟诵作对的兴趣。 教学思路: 故事引入——诵读、品读、积淀——练习对对子,拓展兴趣。 教学流程: 一、故事引入、交代目标 1、故事“狐假虎威”。 2、温故知新: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复习(对子及常识)。 3、出示《声律启蒙“十二真”》,交代目标: 熟读成诵。 认识生字。 初步理解对子内容。 二、初步练读,学词、识字。 1、听教师配乐范读,注意节奏,读完后请学生画出长对子的停顿。 2、学生自读:①注意停顿。 ②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声律启蒙教案整理版

声律启蒙(一东)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燕对鸣虫。 二、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的诵读韵文。 2.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 三、教学重点: 能背诵韵文。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故事导入:《夸父逐日》 师: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篇对韵歌,请大家看。 2.出示韵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燕对鸣虫。 (二)讲授新课 1.读准字音: (1)师:对照音节,自己轻声读一读,试着把字音读准,哪个字读不准,就多读读。 (2)如果你练好了,就读给同桌听,让伙伴帮你检查,是不是能正确读下来。 (3)学生互读,后指名读:谁来读给大家听? (4)听完他们的朗读,让我们自己再来读一读,一定要把字音都读准。 2.品读对韵: (1)师:孩子们,现在让我们都来看这一段对韵歌,里面藏着的对子可真不少,你能找出来吗?(PPT,大屏幕) 学生生汇报: 预设: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2)指导朗读: 师:来,咱们把前面这一部分连起来读一读。 A、谁来试着读一读? B、讲授:这么简单的对子,如果我们能读得更加干脆利落,会更好听,不信,你们 试试看。(生自由读) C、指名读 (3)还有对子吗?

师:能试着说说这是几言对吗? (4)指导朗读: 这组对子,比起刚才字数多了,你认为我们该怎么读更好听呢? 讲授:读起来不能那么干脆,但我们读起来,既要流畅,还要让大家听出清晰的节奏。 A、教师范读 B、自己试试看 C、谁想读? D、小嘴角翘起来,头摇起来美美的读,就更好听了,自己再试试看 4.讲授韵脚朗读方法 师:下面,让我们把目光再次落在大屏幕上,再把这几句对韵连起来再来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5,朗朗诵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 6.指导背诵 1、师:孩子们,怎么样,读了这么多遍,我们能不能试着不看着屏幕诵读出来?自 己试试看 2、能背诵的站起来,不能的可以对照文字,和大家一起读。 提示:嘴角翘起来,表情美起来,手儿可以拍起来。 (三)作业 回家把今天学的韵文背给父母长辈听。 声律启蒙(一东)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二、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的诵读韵文。 2.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 教学重点: 能熟练的诵读背诵韵文。

声律启蒙教案

二年级经典教案 ——杏琪 《声律启蒙》(节选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能将对子诵读成诵。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容;《声律启蒙》(节选一)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中对子的意思,能够主动积累词语。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学过一则对子,下面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大家喜欢对子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新对子。 二、师生合作,探究合作。 (一)经典回放 1、自己来读第一页的对子。要求将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同桌朗读对子,互相检查,帮助纠正错误。 3、学生齐读。 4、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5、教师讲解不明白的地方。 6、教师读。 7、自己再次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讲究韵律。 8、抽生朗读,比比谁读得美。 三、温馨点击

教师讲解《声律启蒙》的好处。《声律启蒙》十分讲究对仗和韵律,它是清代车万育编著的,对于我们了解韵律、积累词语有很大的帮助。 四、活动广角 1、学生练习背诵。 2、开火车背诵比赛。看谁背得又快又准确! 3、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语句?谁来背一背。 五、填写成长袋。 1、如果你能准确、琉璃地朗读,就将“四角星”涂红。 2、如果您能熟练背诵下来,就将“五角星”涂红。 3、如果你的积累和背诵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就将“八角星”涂红。 《声律启蒙——一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其中的第一篇“一东”全篇压“ong”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别有韵味。 学情分析: 通过一二年级的基础积累,学生能感受到古诗文的节奏韵律,但难以用语言表达。学生朗读时能用心体会诗句意境,但头脑中缺乏想象。学生积累诗句数量充足,但不会学以致用,感受其中的在联系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去引经据典。在理解方面,三年级要求学生应该大致

小学声律启蒙国学教案

《声律启蒙》一东教学设计 珙泉中心校邹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有韵味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声律启蒙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 二、重难点 重点:了解声律启蒙的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领悟能力,教会学生欣赏。 三、教学方法:阅读讲授讲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对对子导入 1.大家还记得我们二年级学过的对子歌吗?一起来背一背。下面我们再来对几组对子,看看哪些孩子反应最快。(出示对子) 2.看你们对的这么开心,接下来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学习《声律启蒙》“一东”这一课,它也是很多对子组成的对韵歌。(指板书)(二)互动合作 1.初读韵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韵文。 2.齐读韵文,注意节奏与停顿,读出对仗的感觉。 3.师正音,难的地方多教读几遍。 4.多种方式练习读(打节拍读,同桌对读,唱读) 5.品读解意,参考课文译解,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体会词语的意境。

(三)初识声律启蒙 1.刚才大家已经熟读了韵文,那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则韵文有什么特点?(生说)孩子们可真会发现,对的《声律启蒙》的第一个特点(板书:韵)每一句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相同,这就是押韵。最后一个字叫做韵脚,文章押韵,读起来就会使人觉得像旋律般优美(板书:律)律就是节奏。 2.听了我的介绍,下面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次就要特别注意押韵。(四)创作交流 1.完成我会填:小组评议,然后推荐出最佳作品参与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2.成果展示 (五)巩固拓展 1.对于我们的国学,我们不仅可以用通俗的方式来朗读、朗诵,我们还可以把它编成歌儿唱出来,请大家欣赏一段不一样的吟唱法。(放音乐)大家可以小声的跟唱。 2.课下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背得快。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孩子们,古人能出口成章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刻苦的训练,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大多是韵文。《声律启蒙》就是教人作诗吟对的入门教材,认真学了它,说不定很快你们也能自己作诗了。

声律启蒙教案选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 《声律启蒙》课堂教学构建与检测说明 一、教材简析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声律启蒙》按平水韵30个韵目分编,分上下卷,每卷有15个韵目。即上卷:“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下卷: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在编写方法上,作者根据平水韵目表,选择相应的韵脚以对词、诗文、对句的形式编写而成的韵文。如:一东,平水韵部表的第一个韵目是“ong\ng”韵,韵目是以第一个韵脚命名的,东是这韵目的第一个字,所以称为“一东”。在平水韵表中一东的韵目共收录了74个韵脚:东同铜桐筒童僮瞳中衷忠虫终戎崇嵩弓躬宫融雄熊穹穷冯风枫丰充隆空公功工攻蒙笼聋珑洪红鸿虹丛翁聪通蓬烘潼胧砻峒螽梦讧冻忡酆恫总侗窿懵庞种盅芎倥艨绒葱匆骢。《声律启蒙》“一东”的韵文选择了这一韵目其中东铜童弓宫穷风红空虹翁通11个韵脚,串联成对词或对句。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在内容选材上,《声律启蒙》对词、对句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但是对词与对句之间在意义上没有内在的联系。如: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声

《声律启蒙》教案

1、《声律启蒙》(一)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所《声律启蒙》的相关知识,对押韵有初步的认识,大体了解所含典故的内容。 2、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对押韵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声律启蒙》是古代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朗朗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声律启蒙》。 二、范读、带读《声律启蒙》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三、释读 1、师读、讲解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讲解:三尺剑:《汉书》高祖为黥布流矢所中,医曰:可治。高祖曰:吾提三尺剑取天下,非命乎?命在天,虽扁鹊何益。六钧弓:《左》定公侵齐,士皆坐列,曰:颜高之弓六钧。皆取而传观之。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讲解:清暑殿:《阳宫殿簿》内有清暑殿。广寒宫:《明皇杂录》明皇与申天师中秋夜游月宫,见榜曰广寒清虚之府。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2、学生一起说文意。 3、了解知识链接 三、朗读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云对——雨,雪对——风,……”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拓展活动:师生交流,明白诗句的押韵。 五、总结课文

声律启蒙教案二冬

声律启蒙·二冬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诵读声律启蒙·二冬篇,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 3、感受对子的妙趣横生,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有益熏陶,感受国学瑰宝之魅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提问了解大自然的相对的动植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对对子的兴趣,喜欢了解中国古文化。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其中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感受国学瑰宝之魅力 教学过程 一、激兴导入 1、上课前,老师请一位同学背诵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 2、如果想学作诗,就要学一些简单的音韵格律、平仄对仗, 简单来说就是对对子。然而在众多谈论音韵启蒙读物中,当属明末清初李渔的《笠翁对韵》和清初车万育的《声律启蒙》二、了解《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出示韵文 三、品读对韵 1、读准字音 自己轻声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字正腔圆 指名朗读 2、品读对韵 ⑴找一找:韵文中每句的最后一个字,找出读音有什么共同之处? ⑵生汇报押韵(韵脚是什么?) ⑶男女声对读 3、朗朗诵读 (1)发现了解:对子不仅讲究押韵还要求对仗,朗读时上联和下联你们有什么新发吗现? (2)上下联字数相同 (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对仗工整、平仄和谐有很强节奏感) (3)小组赛读(小组内合作讨论交流) 小组汇报展示

《声律启蒙》一东教案

一东(节选)教案 教学内容: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声律启蒙》(一东)前一、二部分 播放《声律启蒙》(一东)歌曲,播放视频:《声律启蒙》(一东),学生跟唱,复习巩固。 二、小小舞台,我来展示 1.浏览课件,个别展示背诵。 2.全班打节奏齐读,赛读。 三、学习《声律启蒙》。 1.正字正音、发现韵脚、读出韵律。 (1)师范读(课件出示)老师给大家读一读,请看大屏幕,注意听清老师读的字音,找找声律的感觉。(师配乐范读) (2)生看课件,一句一句学读。(正音)注意读准字音,读出韵律。指读,一人一句。(纠正字音,节奏、韵律、字音) 最后一句最难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读,做到读通读顺。 (4)全班读,打节奏读。 2.解决疑难: (1)野叟:指村野老人。 (2)鬓皤:白色的鬓发。眉绿:一种青黑色的颜料。 古时女子用以画眉,把自己的眉儿描画成青黑色的柳叶形。

(3)浩浩:广大的。融融:温暖的 (4)“半”和“千”虽然非实际数字,但又是表示数量的字,是虚指而非实指,是古诗中常用的手法,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诗词中的常用的还有双、几、数、对、独、点、寸等等。 3. 出示图片,想象画面,美美地读 (1)指名读(出示图片),其他同学听,你的脑袋里出现了什么画面? (2)生描述。请你带着美美的感觉,好像身在其中的读一读。 你们用的词真美,用上一东里面的诗句呢?你就在这美景中,读一读(齐读)(3)像这样有意境的句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带上韵味,找一找,美美地读一读这部分内容。 (4)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5)播放配乐,全班齐读。 四、总结、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发现反复诵读《声律启蒙》,会带给我们许多不同的感受,其中意境优美,也带给我们很多惊喜。课下请同学们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背一背,让他们住进我们的脑子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看图,引导说话和给图配色等方式,让学生感受“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所描绘的美丽景色。 一、再次借助图片,引导看图说话,(学生通过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完整的句子)引出“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教师用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二、有一首古诗也描写了鱼儿在荷塘中快乐嬉戏的画面,我们一起读读《江南》。出示古诗。

声律启蒙心得体会

声律启蒙心得体会 篇一:国学教育心得体会 国学教育心得体会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传诵着中华文化的观念文明。它就像一根坚韧纽带,将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滋润着中华物茁壮成长,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使中华民族以特有品质和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成为了传之千古、揪之四海的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从前对于我来说,感觉国学有阳春白雪的味道,似乎是雅堂之事,是饱读诗书者的功课,在大师们口中笔下舞蹈,高不可攀。如今,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感觉国学不仅在庙堂上生辉,在民间照样闪光。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我们学国学,不只是合乎人性的教育法则,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识字能力,白话水平,有助于对其他知识领域的领悟与旁通,促进各课学业的进步。同时,还可以增进脑力开发,提高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创造力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小学开展国学教育,是使儿童心性向善,潜移默化,陶冶性情,根治社会风纪败坏,道德沦丧的一剂

妙方。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贤的经典为基准,就是在元朝与清朝时,外族入主中原时,这种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变。这种以国学为基础的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与治国能臣。然而现代的教育,只是对人的智力与技能方面的开发加大重 视,对于人的德育与做人做事方面却不管不顾。其实一个再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德行,也会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不会得到幸福的人生。这些道理也都写在国学里面,让现代人可以了解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让现代人在浮躁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幸福之本。互联,手机,汽车等现代工具让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功利。现代化提高了国人的生活节奏,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带给人们快乐,反而带给人们更大的压力。是高科技的错吗?我想不是,人类要进步,社会要发展,必定要进入现代化。当人们的心灵面对这烦躁的社会,不知道如何生活了,心中少了那份宁静与自在。当大家只是以物质为基础,而精神上却一片荒芜时,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是我们该静下心来,研读下我们圣贤的教诲时候了。读读这些经典的语句就知道,“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关于学习,事业,人生的简单而深刻的道理我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 天河小学 XXX 第一课一先 【教学目标】 知识及能力:1、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 2、在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的基础上,能够给对子连线。 过程及方法:在朗读中体会诗的意思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产生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三、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

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及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四、知识链接:第3页我会填 五、拓展活动:第4页我会填 六、读故事:《梁武帝做和尚》 了解故事内容:梁武帝晚年先后四次出家,四次赎身还俗,花掉了国库不少钱,还把朝廷大事弄得混乱不堪。后来有一个野心家发动了叛变,梁武帝被困在宫中,被活活饿死。 七、课外延伸 1、及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及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八、作业 1、我会对对子。 鸟语对()山花对()好对()蓝天对()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节奏还不是很明确,所以先通过划分句子节奏来明晰词句,通过有节奏朗读,加强记忆。

第二课二萧 【教学目标】 知识及能力:1、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 2、能在朗读中读懂对子的意思 过程及方法:通过朗读,提问了解大自然的相对的动植物。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产生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三、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及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