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浑南新区区位分析报告共22页文档
区级行政中心城市设计前期调研报告

区位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首 都.
通州区位于北京市东南部,京杭大运河北 端。西临朝阳区、大兴区,北与顺义区接 壤,东隔潮白河与河北省三河市、大厂回 族自治县、香河县相连,南和天津市武清 区、河北省廊坊市交界。
运河东大街甲1号.
自然环境分析
水系
副中心办公区所在的潞城镇,南有北运河,北有运潮减河,东靠潮白河,内有丰字沟水系贯通。“三水“特色 突出,自有“三水潞城”之称。引入人工水系,环绕行政区。丰字沟原河道位于北京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中轴线 附近,为加快施工进度,将丰字沟原河道回填,改在行政办公区中部偏西位置新挖丰字沟,长度约4.2 km。
现环境
基地分析
原基址
塘沽中心区
开发区生活区
天碱商业区 新港生活区
响螺湾商务区 于家堡金融区 大沽生态住区
基地为原永利碱厂旧址,创办于1914年,是中国乃至世界制碱工业的先导,奠定了中国民族化学工业的基础。
基地分析
交通道路分析
东临城市主干道中央大道 四周多条在建地铁线路
水景绿化分析
南侧水系绿化景观丰富 规划地处公园中侧
景观节点
利用面状水 系与喷泉结 合,乔木与 灌木结合的 手法营造景 观。
城市活力分析
作为行政区,它承担了多种 基本功能。
街道尺度过大,缺乏亲切的 生活气息。
人口密集程度不够。
认知意象分析
路径 区域 边界 节点 地标
北京城市副中心
区位分析 自然环境分析 交通分析 功能分析 景观节点 城市活力分析
区位分析
中国·天津
天津位于河北省中部, 平原为主;
大陆性气候气候。
天津·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区, 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
浑南白塔堡地域房产市场情形调研报告

浑南白塔堡地区市场调研前言因公司开发拓展需要,就浑南白塔堡地域房产市场情形进行调研,在接到调研任务后,XX花园销售部汇同XXXX企划公司组成专案小组针对浑南白塔堡地域进行细致周密的市场调查后攥写此方案。
备注:此方案内容为浑南白塔堡地域房产市场实际技术指标内容。
大体方案如下:一、区域特点1.政治环境2.经济环境3.自然环境二、房产市场1.市场形态2.供需关系3.以后趋势三、项目分析1.技术条件2.供求比例3.销售人群4.销售状况及总结四、综合评定区域特征●政治环境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沈阳周边城市作为沈阳附属城市的战略决策向南延伸至苏家屯地域,也正是因为政府的大力改造带动了包括白塔在内的中小城镇房产市场的建设。
此刻的白塔堡同3年简直天壤之别。
众多开发商进驻白塔堡而且在短时刻内完成圈地任务。
小到几万平大到几千米。
白塔堡现存可供开发土地以很少。
●经济环境因为近三年众多开发商的涌入,同时也刺激了那个小城镇的经济状态,原先白塔是周边乡村经济的聚集地在周边村镇当中属于繁荣的集镇。
最近几年通过各家开发商的进入带动了其经济进展的速度。
此刻城镇大体上摆脱了农业经济以慢慢向商业经济靠拢。
同时由于开发商开发土地进行动迁,多数开发商不选择货币安置而选择衡宇安置,着一样为本地群众带来了较大的收益(有些家庭乃至拥有4—5套住房,处部份自用外,剩余住房更多的是进行销售)。
●自然环境白塔堡地域因其以前多为农田,在自然环境方面相较大东、铁西等工厂较多的地域要更适合人居,但市政建设力度显然不足,贯穿南北只有一条公路且公交线路迟迟未开通。
大型的购物广场、超市、医院大体上都在城区内,因此此处的购物、就医等条件相对较低,只有小型农贸市场、超市、小型诊所(如三好桥顺利开通可解决上述部份问题,同时这也是此区域项目的卖点之一)。
房产市场●市场形态白塔堡房产市场属于城镇性开发市场,在沈阳房产市场内分类隶属沈阳市低档房产市场。
房产市场呈现良性进展状态。
沈阳浑河区域项目分析PPT课件

色纽带”, 让绿色穿过城市中心。充分利用现有植物,将体育运动与自然景观结合,将浑河滩地打造成为沈阳重要
的 绿化生态带、滨水景观带、文化旅游带、经济活力带。
3
2010.7
3.3
2010.11
2.9
2011.6
3.5
2011.8
2
未开盘
物业类别 别墅 高层
高层、别墅 高层 高层 高层 高层 高层
高层、洋房、别1墅4
周边项目-基础信息
• 浑河沿线高端产品以高层为主,占所有高端产品的一半以上,别墅项目占近30% 。 • 高层产品以精装修为主。
原因分析
1. 高层可以产生更多的建筑面积,能够在有限的土地上形成更多产品。
司
.
项目规模 (万平)
建面:1.5 占地:6
建面:56.6 占面:26.6
建面:150 占地:80
建面:200 占地:65
建面:7 占面:2.25
建面:28 占地:8.3
——
建面:10 占地:3
建面:200 占地:97
容积率
开盘
0.25
2008.08
2.5
2008.11
1.8
2009年初
3
2010.4
周边项目-基础信息
浑河沿线高端项目始于2008年底,2010年开始大量推出,且以品牌开发商为开发主力。
项目名称 万科兰乔圣菲 万科金域蓝湾
金地长青湾 银河丽湾 河畔公馆
万科柏翠园 万科城峰汇
保利康桥 保利达翠堤
项目位置
沈阳中心城区工业用地空间布局特征分析

沈阳中心城区工业用地空间布局特征分析沈阳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工业城市,也是中国工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中心城区是沈阳市的经济和商业中心,拥有丰富的工业用地资源。
本文旨在分析沈阳中心城区工业用地空间布局的特征。
一、工业用地空间分布沈阳市中心城区的工业用地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其中西南部地区的工业用地面积较大,包括浑南、沈北新区以及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等。
而东南部地区主要分布在和平区和皇姑区。
沈阳市中心城区的工业用地类型主要包括厂房、仓库、办公室等,其中以厂房为主。
另外,中心城区的工业用地也包括部分污染性工业企业,这些企业一般集中在西南部的经济开发区。
沈阳市中心城区的工业用地规模分布差异较大,其中以浑南地区的工业用地规模较大。
由于近年来沈阳市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政策,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在浑南地区的集聚较为明显,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四、工业用地的集聚特征沈阳市中心城区的工业用地呈现出明显的集聚特征,特别是在浑南地区,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新兴产业的集聚效应更为明显。
此外,浑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工业用地的布局还受到沈阳机场等交通设施的影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综合交通配套系统。
五、工业用地的转型升级随着中心城区的城市化进程加速,许多原本的工业用地逐渐面临转型升级的需求,包括对工业用地经济效益的提升,对环保要求的提高以及对城市形象和品质的提升等。
在这一背景下,许多产业园区以及科技产业园等新型工业用地正在逐渐兴起,使得中心城区的工业用地的空间布局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综上所述,沈阳市中心城区工业用地空间布局的特征主要包括空间分布的集聚特征、工业用地类型的多样化、规模分布差异较大以及转型升级的趋势。
在今后的城市发展中,需要注重工业用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布局,以适应城市经济和产业转型的需要,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
世联沈阳浑南新区项目前期策划PPT精品文档120页

远景规划:项目位于规划中的地铁四号线沿线
四号线从南至北由苏家屯通往观音屯,沿线经过上河湾、长白、三 好桥、五里河、南塔鞋城、中街、长客总站等 。
地铁四号线预计将在2019年底前开工,短期内对于项目没 有明显优势作用,属于远期发展利好
项目经济技术指标
一第一部分(总约317亩)
土地 座落
宗地编 宗地总
铁西区 于洪新城
于洪区
皇姑区
北站CBD
金
大东区
太原街商贸圈
廊 市府广场
中街商贸圈
沈河区
和平区
五里河
三好街
五爱街
浑南新区
奥体文化会展区
项目紧邻城市干道,通达性好,距市中心车行时间短,但周 边缺乏公共交通配套
长白大街——沈苏快速干道,连接沈阳与苏家屯; 工农桥——北接南京街; 胜利桥——北接胜利街; 建设中的三好桥——区域东部,北接三好街,预计 于08年通车。
规模因素
势
条 密度因素
件
交通条件
•项目总建面67万平米,属于大盘项目,有一定的规模优势。
•项目总体容积率≯1.7,有相对低密度优势。
•地块西侧紧邻胜利大街,与市区车行交通快捷,但公共交通不完善。
弱
区域认知
势
条 自然资源
件
配套资源
•紧临但不属于城市热点区域,有一定陌生区域认知抗性。
•北侧牤牛河道现状有待改善,景观资源不强势。
万科城
长白岛配套
南宁幼儿园 铁路第五小学
长白中学 百盛新药特药连锁店
长白医院 加油站B
长白大街——沈苏快速干道,连 接沈阳与苏家屯;
邮政局
中国工商银行中兴 分理处
一六九中学
中兴街小学 宗地2公里范围内配套 菜市场
论沈阳浑南新区产业集群发展对策和措施

论沈阳浑南新区产业集群开展对策和措施摘要:文章介绍了沈阳浑南新区产业集群开展的现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业集群的厚集效应、共生效应、协同效应和区位效应,对下一步的产业集群开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浑南新区;产化集群;战略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
它是指大量产业联络亲密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是在竞争和合作中共同获得竞争优势的特定领域的产业群体。
产业集群一旦形成,便会带来很多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作用和影响。
主要包括聚集效应、共生效应、协同效应、区位效应、构造效应等。
上述几个作用的组合又可集群产生诸多的衍生效应。
沈阳浑南新区在十多年的开展进程中,面对国际国内的大背景和大趋势,注重选准自己的特色产业,构建产业集群,靠集群以势来吸引相关产业的企业进区,充分发挥集群内企业的互补机制、联盟互动机制、互相依赖机制,从而提升了新区产业开展的整体竞争力,促进了新区的大开展和快开展,探究出了一条通过产业集群开展形式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稳步、安康和可持续开展的道路。
一、沈阳浑南新区产业集群开展现状沈阳浑南新区的前身是1988年创立的沈阳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01年,沈阳市委、市政府从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城市了开展空间,加速产业构造调整,提升沈阳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和优势着眼,做出了全面开发建立浑南新区的重大战略决策、浑南新区以良好的产业开展环境和日趋完善的投资开展环境,吸引了包括美国通用、康柏、E,加拿大北人电讯,比利时贝尔,日本东芝、NE,韩国L电子、三宝、SR集团,香港长江集团,新世界集团等600多家海外跨国公司米新区投资兴业,呈现出良好的开展态势,浑南新区作为实行新体制,兴办新产业,开展新经济的先导区和实验区,经过十余年开发建立,已成为拉动沈阳经济开展的新的增长极,目前,建成了10平方公里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初步形成厂以电子信息为优势,汽车,先进制造技术、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与环保相应开展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浑南的故事

浑南的故事浑南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新兴城区。
在过去几十年里,浑南区经历了从乡村到城市的华丽蜕变,成为了一个具有现代化特征的地区。
本文将从浑南区的发展历程、经济特点、生活品质和未来展望等方面展开,探讨这个独具魅力的区域。
一、引言浑南区地处辽宁省沈阳市南部,总面积约460平方公里,人口约60万。
曾经的浑南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村地区,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浑南区逐渐崛起为一个具有现代化特征的新兴城区。
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二、浑南区的发展历程1.从乡村到城市:浑南区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民逐渐脱离土地,进入城市从事二、三产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浑南区开始规划和发展城市基础设施。
2.设立新区:2006年,沈阳市政府决定设立浑南区,作为一个独立的新兴城区,享有较高的政策支持和自主发展权。
3.快速发展:浑南区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展环境,吸引了大量企业和投资者。
产业结构逐渐由农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转型。
三、浑南区的经济特点1.产业集聚:浑南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
众多知名企业入驻,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2.创新驱动:浑南区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驱动作用明显。
四、浑南区的生活品质1.宜居环境:浑南区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绿化覆盖率不断提高,空气质量良好,居民生活环境优美。
2.公共服务:浑南区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五、浑南区的未来展望1.持续发展:浑南区将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2.区域竞争优势:浑南区将进一步提升区域竞争优势,打造东北亚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
六、结论浑南区的发展历程和实践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
通过坚持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生活品质等措施,浑南区成功实现了从乡村到城市的华丽蜕变。
沈阳空间调研报告

沈阳空间调研报告沈阳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辽宁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
根据沈阳市的空间调研,以下是对沈阳市空间布局和发展情况的分析报告。
沈阳市的空间布局以城市中心为核心,由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城市周边区域组成。
中心城区是沈阳市的商业、文化和政治中心,拥有发达的商业街、大型商业综合体和高档住宅区。
城市副中心是在中心城区外围设立的商业和行政中心,主要承担着沈阳市政府的行政职能和部分办公楼的聚集地。
城市周边区域则主要由住宅区、工业区和农田组成。
沈阳市的空间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城市中心区域的交通拥堵严重,交通流量高、道路狭窄导致交通堵塞,并且公共交通系统不完善,缺乏高效的交通枢纽。
其次,城市副中心发展缓慢,商业和行政职能未得到有效的整合和提升。
此外,城市周边区域的土地利用和规划不合理,工业区和住宅区存在混杂,农田资源被大量消耗。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沈阳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城市中心区域的交通规划和建设,增加道路宽度,建设地铁和公交系统,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其次,加强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和发展,整合商业和行政职能,提高城市形象和吸引力。
此外,改善城市周边区域的土地利用和规划,加强工业区和住宅区的分离,合理利用农田资源。
未来,沈阳市可以进一步发展和优化空间布局。
首先,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城市群,实现共同发展。
其次,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包括医疗、教育、文化和运动设施等,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促进创新和科技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沈阳市的空间调研报告指出,沈阳市的空间布局存在一些问题,但也存在一些潜力和机会。
通过合理规划和发展,可以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沈阳市的空间布局,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