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源性饲料的质量控制及安全性指标

合集下载

实验动物学——第六章实验动物饲料

实验动物学——第六章实验动物饲料
二、常用饲料的营养特性 饲料的种类很多,仅就与实验动物关系密切的几种饲料的营养特性做一简要 介绍。 (一)青干草的营养特性 青干草的营养价值与植物的种类、生长阶段以及调制后的色泽、气味、茎叶 多少、杂质含量等密切相关。一般豆科青干草的营养高于其他青干草。青干草在 调制过程中采用的干燥方法、时间长短对营养物质的损失存在一定差异。一般来 说,人工干燥法调制时间短,营养损失较少。自然干燥法调制的时间长,营养损 失较多。实验动物最常用的青干草主要是苜蓿草粉和脱水蔬菜。 1.苜蓿干草 多采用自然干燥法。调制过程中其蛋白质的损失 10%~50%左 右,主要由于机械作用使叶片脱落、日光氧化和细胞饥饿代谢而造成的。优质苜 蓿干草是实验动物的优良饲料,其粗蛋白质含量为 10%~20%,粗纤维含量为 20%~30%,含有较多的钙和胡萝卜素(26mg/kg)。晒干的干草含有较多的维生 素D2(2000IU/kg)。苜蓿干草粉在豚鼠、家兔日粮中可占 25%~50%,大小鼠的 日粮中,加 5%为宜。 2.脱水蔬菜 脱水蔬菜是经人工甩干脱水或高温快速脱水(500~1000℃,5~ 10s)干燥而成,其养分损失甚微,基本上保留和浓缩(脱水)了原有成份。唯一缺 点是缺乏维生素 D。可从其它途径补充。豚鼠和家兔日粮中可添加 20%~30% 维生素 D。 人工脱水调制青干草,是近 20 年来国外调制青干草所采用的方法,目前在 国内虽有设备与枝术,但因成本较高,还不能普遍采用。 (二)青绿饲料的营养特性 (1)蛋白质含量丰富、消化率高、品质优良。一般青绿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 按干物质计算约为 10%~20%,比禾本科籽实中蛋白质数量还多。青绿饲料中 蛋白质的品质好,含必需氨基酸较全面,赖氨酸、色氨酸、组氨酸的含量较高, 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接近于纯蛋白质。 (2)维生素含量丰富。青绿饲料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每千克约含 50~ 80mg,高于其它任何天然饲料。此外还含有丰富的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等维生 素 B 族,以及较多的维生素 C、维生素 E 和维生素 K 等。 (3)钙、磷比例适宜。青绿饲料按干物质计,钙占 0.4%~0.8%,磷占 0.2 %~0.35%。 (4)适口性好。青绿饲料幼嫩多汁,纤维素少,适口性好,消化率高,营养

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物和使用过 的药瓶。药物储藏应符合使用说 明书的 要求, 在适 当的温度下储藏在安全、 上锁的地方 。
养殖场。养殖场还应建立畜禽识别机制 , 所有畜禽应
有 唯一 的识别码 , 能够被单独识别 , 并能识别出特定 的、 有要求 的畜禽 , 例如正在接受治疗 的和休药期结
束前 的畜 禽 。
养殖 场 除有 足 够适 宜 的空 间 , 风 良好 , 通 并保 持
实施环境 、 设备 、 工具等 的卫生防疫消毒 , 对粪污 、 染 疫、 病死畜禽及时无害化处理或隔离 。 在饲养过程 中,
对重大动物疫病定期实施检测 , 阳性者及时淘汰。
适宜畜禽生长的温度、 湿度外。场 区、 饲养区、 畜禽舍 的 门 口必须 设 有适 合 工作 车 、 人员 消 毒 用 的消 毒 池 、
添 加 了违 禁药 物 的 饲料 ,不仅 会 影 响 动物 体 的生 理 机能 , 引起 动 物 发病 , 而且 污染 物 也 会在 动物 体 内滞 留或 蓄 积 , 以残 留方 式 进人 畜 产 品 中 , 而形 成严 重 从
的安全 危害 。
13 生 产 环 境 .
饲养环境 对畜禽 产 品的质量 安全也有 重要 影
也包括各项生产记录 ,是养殖场实现专业养殖 的规 范性文件和见证 。管理制度包括养殖场动物免疫及 防疫制度 、 畜禽标识制度 、 产地检疫 申报制 度 、 养殖 档案制度 、 消毒管理制度 、 害化 处理管理 制度 等 ; 无
养殖记 录包括免疫程序 、 生产记录、 饲料及饲料添加
剂和兽药使用记录 、 消毒记 录、 免疫记录、 诊疗记录 、 防疫监测记录、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记录。生产单位 需制 定全面的、 符合畜 要求 的各项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概论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性

食品安全概论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性

中毒机理:毒素阻抑神经和肌肉的电信号传导,阻止 肌肉、神经细胞膜的钠离子通道,使神经末梢和神经 中枢发生麻痹。
临床表现:4个阶段。 1、发热,嘴唇、舌尖发麻,运动直觉麻痹,头痛腹
痛、步态不稳,呕吐。 2、不完全运动麻痹(河豚毒素中毒的重要特征之一
),不能运动,知觉麻痹,语言障碍,呼吸困难,血 压下降。 3、运动完全麻痹,生理反射减低,机体缺氧,各项 反射消失。 4、意识消失,呼吸停止,心脏也很快停止跳动。 摄入毒素30min后出现典型症状,一般17min后迅速 发生呼吸麻痹和循环衰竭而致死。(最快5~10min)
雪卡毒素(ciguatoxin,CTX),它是西加鱼毒的 一种。
雪卡毒素的海鱼有400多种,主要是一些硬骨鱼。 如石斑鱼、鹦嘴鱼等。
第二节
兽药残留对动物源性食品 安全性的影响
一、兽药残留的概念与分类
概念:
给食用动物食用药物后,蓄积或储存在细胞、组织 或器官内的药物原形、代谢产物和药物杂质。
3. 贝类毒素
贝类所含的毒素称为贝类毒素。
贝类所含毒素成分复杂,食用后因毒素成分不同中毒 表现各异。
软骨藻酸及其异构体:腹泻型
石房蛤毒素及其衍生物:麻痹型。神经性毒素,毒性 最强。人经口致死量0.5~0.9g。
短螺甲藻毒素:神经型
贝类中毒发病急,潜伏期短,中毒者的病死率较高,国 内外尚无特效疗法,因此关键在于预防。
河豚毒素中毒分四个阶段:从较轻的发热,运动障 碍,到严重的死亡。
河豚毒素在河豚的不同部位和不同季节而异。
卵巢最多,肝脏次之,血液、眼睛、鳃、皮肤含 少许,肌肉中一般没有。鱼死后内脏毒素可渗入 肌肉,鱼肉中也含有少量毒素。
春季是河豚鱼的产卵季节,这时鱼的毒性最强。

动物源性绿色食品生产的要求及质量监管措施

动物源性绿色食品生产的要求及质量监管措施
出现 问题 都会 导致 产 品的不 安全 。因此 , 动物 源性绿
色食 品的安全 生 产涉及 生 产 的全 过程 , 需要 实 施 “ 从 农场 到 餐桌 ” 过程 的质 量控 制 。 全 现将 动 物源性 绿 色
食 品生 产 的要 求 与监管 措施 介绍 如下 。
使用消毒防腐N:饲养环境 、 x - , j - 厩舍和器具进行消毒 , 但不准对动物直接施用。不能使用酚类消毒剂 。 允许使用疫苗预防动物疾病 ,但是活疫苗应无
因素 复杂 等特 点 。因此 , 确保 动物 源性绿 色食 品质 量
安 全 ,其生 产 加 工过 程就 必 须严 格 执行 动 物 源性 绿
色 食 品 生 产 的质量 标 准 。 目前 已发 布实 施 的动 物 源
性绿色食品生产的质量标准体系包括 《 绿色食品产 地环境技术条件 》 《 、 绿色食 品动物卫生准则 》 《 、 绿
外 源 病原 污染 。灭 活疫 苗 的佐 剂未 被 动物 完 全 吸 收
前 , 动物产 品不 能作源性 绿 色食 品作 为特殊 的绿 色食 品 ,具有 产 业 链 长 、 响质 量安 全 的 环节 多 、 响质 量安 全 的 影 影
允 许使 用 钙 、 、 、 等微 量 元 素补 充药 , 碱 磷 硒 钾 酸 平衡药 , 体液 补 充药 , 电解 质补 充药 , 营养 药 , 容 量 血 补 充药 , 贫 血药 , 生 素类 药 , 附 药 , 药 , 滑 抗 维 吸 泻 润 剂, 酸化剂 , 部止 血药 , 局 收敛药 和助 消化 药 。使 用抗 寄 生虫 药 和抗 菌药 时 , 严格 遵 守规 定 , 应 注意使 用 途 径 、 量 、 程 和 注意 事项 。产 品 中的兽 药 残 留量 应 剂 疗

动物源饲料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与评价

动物源饲料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与评价

动物源饲料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与评价邵金良黎其万刘宏程和丽忠杨芳樊建麟摘要对近几年收集的动物源性饲料资源进行了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及评价。

氨基酸测定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色谱条件:标准分析柱为4.6mm ×60.0mm ,反应柱温度为57.0℃,反应器温度为136.0℃。

结果表明:①测试方法质量控制指标包括保留时间RSD :丙氨酸0.086%、精氨酸0.046%;峰面积RSD :甘氨酸0.80%,组氨酸0.74%。

②样品均含天冬氨酸、苏氨酸等17种氨基酸和亮氨酸、赖氨酸等7种必需氨基酸。

③不同产地和种类的材料氨基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肉粉的氨基酸含量最高,平均值为56.4%,变异范围39.9%~68.3%;骨粉和酶力肽等含量次之,平均含量52.5%,变异范围21.6%~78.9%;鱼粉含量最低为49.1%,变异范围46.2%~51.9%。

研究认为这类动物源性饲料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可作为鱼粉替代物。

关键词动物源饲料;氨基酸;质量控制;评价中图分类号S816.2邵金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650223,云南省昆明市学云路9号。

黎其万、刘宏程、和丽忠、杨芳、樊建麟,单位及通讯地址同第一作者。

收稿日期:2009-10-30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而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本质上是对氨基酸的需求,因此饲料中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是衡量其质量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

蛋白质是畜禽生产的重要营养源,其供给不足不仅会造成饲料低效,加大饲养成本,还会严重影响畜禽生长和产品质量。

2008年,我国饲料产品总产量达1.37亿吨,饲料工业总产值4258亿元,连续17年饲料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二。

若按蛋白质平均含量16%计算,年需100%蛋白质1800多万吨。

我国每年可供纯蛋白700余万吨,还短缺1100余万吨纯蛋白。

众所周知,蛋白质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平均按40%计算,我国每年亏缺2800万吨蛋白质饲料。

我国饲料安全现状及控制措施

我国饲料安全现状及控制措施

我国饲料安全现状及控制措施
饲料安全是保障动物养殖业发展和人类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下面是关于我国饲料安全现状及控制措施的10条信息:
1. 饲料安全现状复杂且存在挑战。

我国饲料市场庞大,但也存在质量监管不足、生产环节管理不严等问题导致的饲料安全风险。

2. 饲料添加剂合规使用成为关注焦点。

近年来,饲料添加剂被频繁曝出超标使用、违规添加等问题,相关部门加大了对添加剂的监管力度。

3. 饲料成分来源不明确。

部分厂家未能提供准确的原料来源和质量证明,可能存在劣质、污染等问题,导致食品安全风险。

4. 饲料审批制度逐渐完善。

我国加强了饲料产品的注册和审批管理,提高了准入门槛,加强了质量监管和安全控制。

5. 饲料安全责任制度逐步健全。

相关部门要求饲料生产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及追溯制度,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

6. 饲料抽检力度加大。

饲料质量抽检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提高了监管的有效性和执行力。

7. 饲料生产企业质量控制要求提升。

监管部门要求企业建立从原料采购到生产、销售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8. 饲料安全教育宣传加强。

相关部门推行饲料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养殖户和饲料生产企业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

9. 饲料安全监督体系建设加快。

相关监管部门逐步建立了饲料安全监督体系,加强了监管、检验和处罚等方面的能力和效果。

10.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饲料安全标准的制定与合作,加强与他国的经验交流与合作,提升饲料安全控制的水平。

国家饲料标准2020

国家饲料标准2020

国家饲料标准2020国家饲料标准是指国家对饲料的生产、质量、标志和标签要求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它是保障动物饲料安全、提高饲料质量、规范饲料行业生产经营行为的重要依据。

以下是2020年国家饲料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产品分类和命名:根据饲料主要原料的来源和用途,将饲料分为矿物、蛋白质、混合、添加剂等不同类别。

同时,饲料的命名应简洁明了,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和数量等信息。

二、原料和配方要求:饲料的原料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不得包含有毒或有害物质。

对于添加剂的使用,应按照相关法规和规定进行,不能超过规定的最大限量。

同时,饲料配方应合理,充分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

三、质量要求:国家饲料标准规定了饲料的质量指标和检测方法,包括外观、色泽、气味、水分、粒度、水溶性维生素、重金属含量等。

这些指标是保证饲料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依据。

四、包装和标志:饲料的包装应符合相关标准,保证产品的密封性和防潮性。

包装上应标明产品名称、规格、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此外,国家饲料标准还对饲料包装袋的材质、尺寸和印刷要求等也进行了规定。

五、质量控制:饲料生产企业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确保饲料的质量稳定和合规。

质量控制包括原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成品检验等环节,以确保饲料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六、质量检验和监督:国家饲料标准确定了相应的质量检验方法和监督措施。

饲料生产企业应定期进行质量检验,并建立合理的质量监督与检验体系。

国家相关部门也将对饲料生产企业进行定期检查和抽验,确保饲料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总之,国家饲料标准对饲料的生产、质量、标志和标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保障了动物饲料的安全性和质量稳定性。

各饲料生产企业和使用者应严格按照国家饲料标准的要求进行生产、使用和管理,共同维护动物饲料安全和保障农产品质量。

加强饲料安全性的监督与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确保动物源饵料安全须追加的“元素”

加强饲料安全性的监督与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确保动物源饵料安全须追加的“元素”

维普资讯
0 八 年 二 月 出版 总第 1 (
程 度 上 可 以 完 全 或 部 分 替 代 鱼 际社会和 我国饲料 安全 的现状 , 我 %。饲用肉骨粉的营养价值高低 不 粉 。不 可 否 认 , 营 养价 值 的 角 度 们 应 该 加 强 已 经 制 定 的 饲 料 法 律 仅 与 粗 蛋 白质 的 含 量 高 低 有 关 , 从 而 讲 ,肉粉 和 肉骨粉 是 一种 优 质 的 法规 的贯彻 和执行 , 尤其 是对于 肉 且与其消化利用率有密切关系。 因 动 物 性 蛋 白饲 料 。但 是 众 所 周 知 , 骨 粉 等 动 物 性 产 品பைடு நூலகம், 严 格 按 照 相 此 , 该 标 准 中对 胃蛋 白酶 体 外消 要 在 震 惊 世 界 的 “ 牛 病 ”和 “ 嗯 关 的 法 律 法 规 规 定 进 行 使 用 和 销 化 率 也有 规 定 。 此 外 , 酸 价 和 铬 疯 二 对
加 强 饲 料 安 全 性 的监 督 与 管 理 已 作部 、 国家 出入境检验检疫 局联合 点 而 成 为 动 物 生 产 中 的 一 种 良好
。 为 和 养 殖 业 能 否 持 续 饲 布 产 关 管 理 强 肉 骨 粉 等农 物 性 动物 性 蛋 鱼 粉 比 料来 源 ,并 且价 成 业 务 急 是 系 发 料 发 料 《品 于加 的 通 知 》(动 牧 发 格 相 对 于 白质饲 较 便 宜 ,在 某 种 当 之 , 关 到 展 饲 工
产 性 能 ,另 一 方 面 它 通 过 动 物 及
近 年 来 , 际 社 会 对 畜 产 品 和 刍 动 物 饲 料 中使 用 同源 性 动 物 饲 国
其 畜 产 品 可 影 响 人 类 健 康 及 食 物 饲 料 安 全 问题 越 来 越 重 视 ,纷 纷 料 产 品 , 防 “ 牛病 ” 疫病 传 严 疯 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源性饲料的质量控制及安全性指标
欧阳雅连1 ,李明凤2 ,侯自花3
(1. 郑州种畜场,河南郑州450008 ; 2. 河南省科技厅,河南郑州450003 ;
3.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 动物源性饲料多为食品加工的副产品或下脚料,其营养价值较高,在畜禽养殖业中应用较为普遍。

但由于其来源复杂、品质不稳定及易传播疾病等特点,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安全隐患。

为此,综述了动物源性饲料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要点和质量控制关键安全性指标,以便为养殖业中应用动物源性饲料提供参考。

关键词: 动物源性饲料; 质量控制; 安全性指标
中图分类号: S816. 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 - 3268 (2007) 12 - 0119 - 02 动物源性饲料主要有鱼粉、肉粉、肉骨粉、骨粉、血粉、蚕蛹、羽毛粉、动物下脚料、油渣粉、动物油脂等,其原料多为食品加工的副产品或下脚料。

动物源性饲料因其蛋白质、矿物元素及B 族维生素含量高,生物学价值较高,在畜禽养殖业中应用广泛。

但是,由于动物源性饲料原料来源复杂、品质不稳定,易受污染及易传播疾病等特点,加之其加工方法简单和缺乏有效的管理,给畜牧养殖业和人类健康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加强对动物源性饲料的安全控制意义重大。

1 动物源性饲料的生产
1. 1 原料来源控制
为确保动物源性饲料的安全,其原料来源控制是首要环节。

这就要求提高生产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禁止采购腐败、污染或来自动物疫区的动物源性原料。

目前生产肉骨粉的原料很多,有反刍动物(牛、羊) 的下脚料,也有猪、禽屠宰场的下脚料。

肉骨粉生产企业应按猪、禽、反刍动物肉骨粉原料分类生产,控制疫病传播;并在产品标签上注明肉骨粉的种类,便于使用和监管。

1. 2 生产加工过程的控制
动物性饲料原料生产工艺的选择对其产品的质量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应确立生产加工过程的关键控制点,严格清洗、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使用同一设备生产不同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前,应对所有设备和工具、容器进行彻底清洗,防止交叉污染。

鱼粉生产中质量关键控制点主要包括: (1) 原料。

刚捕捞的不能食用的小杂鱼原料由于受贮存条件限制,往往不能马上加工成鱼粉,通常采用在小杂鱼中加盐的方法以延长保存期,这类原料生产的鱼粉新鲜度达不到要求,且盐分含量超标。

(2) 加工工艺选择。

鱼粉的生产工艺主要有蒸干和脱脂两种,蒸干鱼粉含脂肪量过高,一般在10 %以上,容易氧化,产品不易较长时间保存,影响产品质量,且在夏季高温季节甚至会在运输途中自燃。

(3) 温度控制。

如温度过低,不能有效杀灭原料中的病原微生物;蒸干加温过度,致使部分鱼粉蛋白质变性。

肌胃糜烂素是鱼粉在加热干燥处理时,由鱼粉中的游离组氨酸及其代谢产物组胺与鱼粉中的蛋白质发生反应而形成的。

制造鱼粉时加热处理的温度愈高,愈易产生毒素。

因此,为防止鱼粉中形成肌胃糜烂素,原料应新鲜、冷藏(加热干燥时温度应不超过130 ℃) ;预先在原料中加入抗氧化剂,可抑制在加热干燥时毒素的形成。

肉骨粉、骨粉关键的质量控制点是不同畜禽原料分类生产,同时由于肉骨粉中蛋白质、脂肪含量都较高,易受微生物污染(尤其是沙门氏菌污染) 。

因此,对肉骨粉应进行酸价、挥发性盐基氮及微生物指标的监测与控制,保证原料的新鲜。

血粉生产工艺有喷雾干燥、发酵、膨化、滚筒干燥等多种工艺,其中喷雾干燥法、发酵法较为多见。

血粉的适口性较差,其消化率及饲养效果因血粉的加工工艺不同而异。

血粉容易吸潮、结块、发霉和腐败,因而血粉应低温干燥贮存且不宜久贮。

皮革蛋白粉是皮革下脚料,它含有大量的铬,对动物有害;在水解加工时必须进行脱铬处理,控制其铬含量不超过200 mg/ kg。

羽毛粉养分含量因混杂物含量不同
而变异较大,同时其原料易受有害微生物污染和发霉变质。

因此,羽毛粉的原料选择与新鲜无污染控制是关键。

蚕蛹粉分脱脂和未脱脂两种,脱脂蚕蛹粉粗脂肪含量为3 %~10 %。

未脱脂蚕蛹粉粗脂肪含量达22 %以上,易氧化酸败并发出恶臭。

因此,蚕蛹粉加工应尽可能采用脱脂加工工艺。

1. 3 原料与成品保存
不同原料应分别存放,并挂标识牌,避免混杂。

禁止露天放置原料,贮存场地或仓库要求阴凉、通风、干燥和洁净。

对于新鲜的肉类原料如不能及时加工处理,应低温贮存。

原料出库前应进行筛选,对不合格的原料要加以去除。

成品区和原料区要完全分开,保证成品不受污染。

成品分类存放,防止误装混装。

成品包装材料必须符合有关卫生标准与规定。

成品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其他原因导致品质破坏时,应予以销毁,并追查原因。

1. 4 质量检验
成品要严格进行检验,检验合格才能出厂,并执行产品留样观察制度。

检验项目应包括细菌总数、黄曲霉毒素等多种霉菌毒素、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重金属、特定病原菌、苯并芘、多氯联苯等有严重危害性或危险性的指标。

按照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种类的不同,必要时还要检验水分、酸价(A V) 、过氧化价( POV) 、挥发性盐基氮(VBN) 、组胺和砂分等指标。

2 动物源性饲料的安全使用
我国对反刍动物的肉骨粉使用有严格规定,即严格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中使用肉骨粉,防止疯牛病的发生。

对猪、禽肉骨粉使用无明确规定。

但养殖场应自觉遵守不饲喂同源动物性饲料的原则,防止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同时,应控制其在畜禽配合料中的添加比例。

2. 1 质量控制关键安全性指标
一般应从有信誉的正规动物源性饲料生产企业进货,要求其提供相关批次产品的营养及主要卫生指标的检测报告,必要时可重新抽样复检。

复检内容除质量指标外,还包括相关的卫生指标。

2. 1. 1 鱼粉要求鱼粉中水分含量应≤10 % ,细菌总数小于2 ×106 个/ g (样品) ;霉菌总数小于2 ×104个/ g (样品) 。

GB/ T19614 - 2003 规定,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品鱼粉的油脂酸价( KOH) 分别为≤3 mg/ g , ≤5 mg/ g , ≤7 mg/ g , ≤7 mg/ g ;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品红鱼粉中组胺含量分别为≤300mg/ kg , ≤500 mg/ kg , ≤1 000 mg/ kg 和≤1 500mg/ kg ;白鱼粉中组胺含量≤40 mg/ kg。

鱼粉的挥发性盐基氮(VBN) 含量,特级、一级及二级、三级品分别为≤1. 1mg/ g , ≤1. 3mg/ g , ≤1. 5mg/ g , ≤1. 5mg/ g。

2. 1. 2 骨粉、肉骨粉饲料用骨粉水分≤5 % ,酸价不超过3 mg/ g ,一级、二级和三级饲料用肉骨粉的酸价要求分别为≤5 mg/ g , ≤7 mg/ g , ≤9 mg/ g ;挥发性盐基氮分别为≤1. 3 mg/ g , ≤1. 5 mg/ g , ≤1. 7mg/ g ;沙门氏菌不得检出。

细菌总数不超过2 ×106
个/ g (样品) ,霉菌总数不超过2 ×104 个/ g (样品) 。

铬含量≤5 mg/ kg。

2. 1. 3 羽毛粉原料羽毛粉及水解羽毛粉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水解羽毛粉水分含量≤10 %,大肠杆菌群允许量< 1 ×102 个/ g ,砷含量≤2mg/ kg。

一级和二级羽毛粉沙分含量分别控制在≤2. 0 %和≤
3. 0 %。

2. 1. 4 皮革蛋白粉皮革蛋白粉中铬含量应≤200 mg/ kg。

2. 2 掺假检测
掺假往往给畜牧生产单位造成较大的损失,也严重损害了饲料生产企业的信誉。

因此,养殖场或饲料厂都应具有一定的判别饲料原料品质的检测方法,对常用的动物源性饲料进行掺假鉴定。

最直接的是感官检查法,即根据产品成分的形状、结构、颜色、质地、光泽度、透明度、颗粒度等特征来检查。

显微镜检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识别出大多数掺假物;也可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进行分析检测。

由于近期国内饲料原料价格不断上涨,生产饲料成本增加,加之我国蛋白质饲料资源匮乏,对动物源性饲料的市场需求十分巨大,但由于动物源性原料来
源的复杂性及加工方法的简单,动物源性饲料的使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使用动物源性饲料时一定要从质量好、信誉高的生产企业进货,严格进行关键性安全指标检测、严把质量安全关,确保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