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
支付宝支付平台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以中国银行为例

宝, 支付宝在通过略低于 国有商业银行的价格提供与 银行相类似的结算 、 代收代付等 中间业务。 二是支付宝支付平台正逐渐 向代理保险 、 基金等 金 融 领 域 渗 透 。 金 融 产 品 交 易 的 主要 媒 一 银 行 的
图1 中国 电子 商务 交易规 模
( 2 ) 第三方 在线支付 是 电子商务 的重要组成部 分, 电子支付兴起 。信息流 、 商流、 资金流和物流是电 子商 务 的 四个关 键 因 素 。其 中资 金 流 主要 是 指 资金
注 :本 文 为广 西金 融 学会 2 0 1 4 年 “ 金 融 改革 创新 与 实体 经济发 展 ”征 文 获奖 文章 。
对性 的策 略。
关键 词 :第三 方支付 机 构 ; 国有 商 业银行 ; 影响
中 图分 类号 :F 8 3 0 . 4 9 文献 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 6 7 4 — 5 4 7 7 ( 2 0 1 5 ) 0 1 — 0 0 8 7 — 0 6
企业 商家 、 消 费 者 个 人 网上 活动 的增 加 , 电子 商
从 持有 货 币 的 “ 交易” 、 “ 预 防” 和“ 投资” 三大 用途 来分析 , 当前 支付 宝平 台能够 影 响 的还 只是 “ 交易 ” 用 途, 影 响 的是 银 行 的活期 存 款 , 随着 其 的业 务 范 围 向 代理保 险 、 基金等领域延伸 , 还将对定期存款 的“ 投 资” 用 途产 生 影 响 。支付 宝 与天 弘基 金联 合 推 出的余
“断直连”等监管新政对第三方支付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实证分析

典型代表,由于其支付的便捷性以及在电子商务中起到的关键作用,使其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如今获得支付牌照
的机构已达两百多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第三方支付平台不当操作、违规经营现象时有发生,引发一系列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为了
有效控制风险,监管机构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在央行监管下,2019年1月14日,各支付机构已经100%实现“断直连”和“备付金全额交
2017年1月,央行发布《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 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1],规定自2017年4月17日起,支付机 构应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 账户。2018年进一步明确了相关操作细节,指出到2019年1月14 日,各支付机构要100%实现“断直连”和“备付金全额交付”。 这表明,监管机构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更规范、严格,第 三方支付和商业银行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能会有所改变,给商 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1.1.1 资产业务 在资产业务方面,第三方支付的代表之一支付宝公司,推 出“蚂蚁花呗”这种利率低、交易便捷的短期免息贷款业务, 与银行提供的贷款相比,审核手续简单、资金到账及时,深受
消费者喜爱。这可能会使商业银行原本有贷款需求的客户分 流,这些客户可能会将目光放置于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的信 贷产品,进而降低了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交易量。
GDP
1.0000 0.7882
TPP 1.0000
式(1)中 ROAit 表示第 i 家银行 t 时期的总资产收益率, LDRit 表示第 i 家银行 t 时期贷款总额除以存款总额的比值, NIMit 表示第 i 家银行 t 时期净利息收入和全部生息资产的 比值,其他符号以此类推。β1 、β2 … β6 代表回归系数,ε 代 表随机扰动项。
网上支付业务对CB中间业务影响分析

网上支付业务对CB中间业务影响分析作者:常天宇来源:《财讯》2018年第09期伴随网络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自初期的EC到互联网金融,EC应用行业不断伸展,网上支付业务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同时经过了初始、发展和飞跃。
直至2015年8月,中央银行在此期间第四次降低了存贷款基准利率并下调了存款准备金,这暗示着其会将利率市场化继续进行。
整体来讲,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道路较为平整。
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规模迅速扩大,交易量持续上升,开拓的领域继续变宽。
第三方支付平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例挑战共赢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及第三方支付简介(1)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概念: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内,能偶形成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特点:一是,不运用或不直接运用银行的自有资金。
二是,不承担或不直接承担市场风险。
三是,通过收取劳务费的方式获取收入。
四是,类型多、范畴广,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逐渐提高。
发展状况:从1970年开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始发展,当下,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人民银行多次扩大银行贷款利率浮动空间。
这都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主要依靠存贷利息差的盈利模式再临重大威胁。
中间业务发展显现的特点:一是,中间业务迅速发展;二是,我国中间业务收入构成多样。
(2)第三方支付平台概况:一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定义:互联网金融的交易支持平台,作为交易支付结算的中介,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担保的独立机构。
特点:中介性、虚拟性、信用担保性;运营模式:独立第三方支付模式;由交易平台的担保支付模式;发展概况;二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我国的发展过程;2003年开始,结算行业开启了飞速发展的时段。
2004年12月,支付宝开始独立的上线经营。
2005年腾讯旗下的支付机构“财付通”成立,之后“全球最大的支付公司”PayPal开进中国市场。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在2010年由央行颁布之后,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了进一步的強化发展,正式成为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互联网金融以其创新的模式和高效的服务迅速崛起,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业务层面,还涉及到经营理念、市场竞争格局等多个方面。
互联网金融凭借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能力,打破了传统金融服务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例如,第三方支付平台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支付和转账,无需前往银行柜台或使用传统的网银;网络借贷平台为个人和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解决了部分融资难的问题;互联网理财平台则以其低门槛、高收益的特点吸引了众多投资者。
首先,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造成了冲击。
各种互联网理财产品,如余额宝、理财通等,以其高于银行活期存款的收益率和灵活的赎回方式,吸引了大量用户的闲置资金。
这使得银行的活期存款大幅减少,增加了银行的资金成本。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商业银行不得不推出类似的理财产品来留住客户,但在收益率和便捷性方面往往难以与互联网金融产品相抗衡。
其次,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网络借贷平台通过大数据风控技术,能够更快速地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为那些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个人和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虽然网络借贷的规模相对较小,但随着其不断发展壮大,未来可能会对银行的贷款业务形成更大的竞争压力。
再者,互联网金融改变了金融服务的营销模式。
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社交媒体、搜索引擎等渠道进行精准营销,能够迅速触达潜在客户,并根据客户的需求和行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相比之下,商业银行的营销方式相对传统,缺乏对客户需求的深入洞察和个性化服务,导致客户流失。
然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一些机遇。
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借鉴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和创新理念,优化自身的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
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风险管理,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开发移动金融应用,提升客户体验。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展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以建设银行为例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以建设银行为例摘要到目前为止,互联网被认为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它促进了社会发展,并在几十年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基于移动和安全等网络技术整合互联网技术和金融服务的新领域,具有方便,流畅,低成本的优点。
新形式的互联网金融包括第三方支付,虚拟货币,P2P借贷,众筹和互联网销售。
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金融功能理论、长尾理论、平台经济学是互联网的理论基础。
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还有搜索引擎等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奠定了基本的条件。
这让互联网企业能够顺利地提供金融服务,保证了他们金融服务的质量。
个人消费者和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需求尚未得到满足,这些客户是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的主要目标。
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削弱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互联网金融削弱了中国作为商业银行中介机构的地位,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和中介机构产生了各种影响,减少了收入,削弱了银行的盈利能力。
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本文描述了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理论,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商业银行盈利能力降低、提高自身盈利能力、以及面对冲击应作出的改变和应对策略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性梳理。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Internet Finance on the Profitability of Commercial Banks--Take the Construction Bank as an ExampleAbstractSo far, the Internet is regarded as the greatest invention of human beings, it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changes people's life style in decades. This is an exception. Internet financing is a new area that combines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financial services with networktechnologies such as mobility and security, and brings benefits such as convenience, mobility and low cost. New forms of Internet finance include third-party payment, virtual currency, P2P lending, crowdfunding and Internet sales.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online finance is based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al basis of health. Financial constraints and nutrition theory, government theory, and networked economics are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the Internet.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cloud computing, big data, social networks, search engines and other 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s laid a basic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finance. Therefore, Internet companies can provide financial services and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ir financial services.The demand for financial services from individual consumers and small businesses, the main targets of the Internet finance business, has not been met.The rapid growth of the Internet has reduced the profits of commercial banksInternet finance has weakened China's status as a commercial banking intermediary, exerting various influences on commercial bank assets, liabilities and intermediaries, reducing the bank's revenue and weakening the bank's profitability.This paper combin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finance and considers the main content of Internet finance theory, the decline of profit orientation ability of urban Banks, the improvement of self-interest orientation ability, the impact change of implement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esponse strategy.Key Words: Internet Banking,Commercial Bank,Profitability目录第1章绪论 (3)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4)1.1.1 研究背景 (4)1.1.2 研究目的 (4)1.1.3 研究意义 (4)1.2文献综述 (1)1.2.1 国外研究现状 (1)1.2.2 国内研究现状 (2)1.2.3 文献述评 (2)第2章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理论 (3)2.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3)2.2 互联网金融的模式 (3)2.2.1 第三方支付 (3)2.2.2 虚拟货币 (3)2.2.3 P2P网络借贷 (3)2.2.4 众筹融资 (3)2.2.5 互联网销售 (4)2.3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相关理论 (4)2.3.1 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4)2.3.2 金融功能理论 (5)2.3.3 长尾理论 (5)2.3.4 平台经济 (6)第3章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分析 (7)3.1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7)3.1.1 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 (7)3.1.2 虚拟货币发展现状 (8)3.1.3 P2P发展现状 (8)3.1.4 众筹融资发展现状 (8)3.2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征 (8)3.2.1 服务具有经济、高效、快捷性 (8)3.2.2 服务对象集中于中小微企业和个人 (9)3.2.3 发展得益于监管缺失,经营风险高 (9)3.2.4 扩张具有盲目性,产品同质化严重 (9)第4章建设银行盈利能力分析研究 (10)4.1对建设银行利息收入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与银行的竞争与合作

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与银行的竞争与合作
颜白鹭
(上海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 上海 200433)
摘 要: 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建立,解决了电子商务的瓶颈之一— ——安全支付问题,为电子
商务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运营与金融网络的完善密不可分。 随着支付宝等第三方
支付平台的发展,支付宝与银行间开始呈现出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支付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支撑。虽然第三方 支付出现之前, 电子商务商户也可以通过货到付 款、汇款等传统方式进行支付,但面对诸多不便,电 子商务商户不得不自己与银行建立支付通道。 这 样一来, 建立支付通道的成本就成了商户不能承 受之重。 支付宝采取的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 式— ——网关模式。 通过支付宝,任一商户只要与某 一家支付服务企业完成技术联接、商业谈判, 形成 一套结算、收费、控制风险的流程, 就可以接受该支 付企业所联接的成百上千家银行的客户支付了。
资金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对银行而 言,更可谓“经营之本”。吸收存款是银行重要的资 金来源,也是银行经营和生存的基础。 然而,一般 而言,第三方支付都具有资金吸附的功能,购物者 将钱转到第三方支付平台,待收到货物后,再通过 该平台将货款支付给卖家。那么,在购物者将钱转 到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和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货 款的时间间隔中, 这些钱就成为了支付宝的沉淀
由于网上支付存在保密性, 不少犯罪分子企 图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利用互联网进行洗钱。自 支付宝诞生之日起,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支付宝、 银行以及监 管机构。 2007 年 1 月 1 日 ,《反 洗 钱 法》正式施行,将“特定非金融机构”列入反洗钱义 务主体范围, 规定在我国境内设立的金融机构和 按照规定应当履行反洗钱义务的特定非金融机 构,应当依法采取预防、监控措施,建立健全客户
基于商业银行视角的第三方支付发展问题研究

网络 支付 , 是指依 托公共 网络或 专用 网络在收付 款人之 间转 移货 币资金 的行 为 , 括货 币汇兑 、 包 互联 网支付 、 动电 话支付 、 移
固定 电话 支付 、 数字 电视支付等 。 第三 方支付 , 特指 这种 支 付服务行 为 , 是指 具备 一定 实力 和 信誉保 障 的独立机 构 。 采用 与各大 银行签 约的 方式 . 提供 与银 行 支付结 算系统 接 口的交 易支持 平 台的 网络 支付 服务 行为 。相应 地 , 种服务 模式 的 网络 平 台称为第 三方 支付平 台 , 台的运 营 这 平 机 构称为第 三方支付企业 。 因此 , 第三方 支付 实际 上是 网络支 付 的一种 实现 形式 , 内 从 容上讲 , 第三方支 付隶属 于网络支付 。 目前 , 内 从 事 网 上 支 付 业 务 的 有 两 类 机 构 组 织 , 网 上 银 国 即 行 和第 三方支付 。 国的网上银行 都是传统 商业银行依 托 自身 的 我
发 , 过 分 析 第 三 方 支付 行 业 现 状 及 监 管 对 其 发 展 的 影 响 . 为 通 认
中. 商业银行应顺 应形势 . 调整思路 , 断提高 自身创新能力 。 不
二 、 国 第 三 方 支 付 现 状 分 析 我
商业银行应抓 住机遇 、 全面介入 , 展 自身的业 务领域 . 实从根 拓 切
转变. 做好人 民的公 仆 , 向人 民学 习 , “ 为人 民服 务 , 人 民评判 , 请 让 人 民满 意 ” 同 时 , 完 善 法 制 建 设 , 强 公 务 员 法 治 意 识 的 培 。 要 加 养, 使公 务员脱 去人 治 的外 衣 , 依法行 政 , 时时处 处为 民办 事 。 提 高服务质量 和效率 。
商业银行面临第三方支付的挑战及发展建议

杨晓婷
摘 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第三方支付 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其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形成 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首先对 商业银 行所 面临的挑战进行 了分析 ,然后又从 两个方面对改进建议进行 了阐述 。 关键词:商业银行 ;第三方支付 ;挑战 ;建议
一
、
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 的快速发展 ,电子商 务的发展 也取得 了一定 的成 效 , 随之而然的是第三方支付市场规 模的快速扩 张。在不断地发 展过程 中 , 第三方支付企业 已经 渗透到 了银 行金融 服务 中的贷款 和汇 款两个 领域 中,在电子支付领域也表现出了很大 的优势 。就 目前的情况来看 ,商业 银行在电子支付业务方面面临着巨大 的挑战 , 其 受到了支付宝等众多第 三方支付竞争对手的冲击 , 在 电子支付业务中 ,商业银行所 占有 的市场 份额在不断减小 ,这会对商业银 行的发展造成 很大 的负面 影响。所 以, 面临第 三方支付的挑战 ,商业银行必须采取积极 的应对 措施 ,以确保 自 身能在激烈 的市场竞争中不 断发展 。 二 、商 业银行所面临的第三方支付的挑战
1 、 支付 中介 地 位 的挑 战
在第三方支付企业出现之前 ,人们可以通过商业银行 开设 的 网点进 行 电话 费、水 电费等的缴纳 , 但是随着电子商务 的发展 , 一些 第三方支 付企业也可 以完成此项业务 , 人们可 以通过第三方支付 的渠道 完成这些 费用 的缴纳 ,而且缴纳方式很快捷 ,这就为商业银行的业务发 展造成 了 很大 的冲击 ,商业银行在代理业务方面所获得利润会大 幅减 少。在商业 银行传统的业务中包含有转账汇款 的业 务 ,但是 随着 电子商务 的发展 , 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企业也可 以完成转账 到银行卡的业务 ,而且 其提供 此项业务所收取的费用较低 ,而且 ,当汇款人和收款人都有支付 宝账户 时,他们之间通过支付宝转账 ,然后通过 提现的方式将 钱转入银 行卡 , 整个过程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 ,这也给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带来 很大的 冲击 。转账方式 日 趋 多元化 ,具有价格优势 的第三方支付渠道 ,将会 成 为许多用户的选择 ,这会造成商业银行在支付结算业务 中所获得 的利润 大幅减少 ,会给商业银行 的发展带来很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负面影响。 2 、融资 中介 地位 的挑战 在商业银行开展的各项业务中 ,其中一项重要的业务就是 为一些中 小企业提供贷款 ,然后依 次获取利 润。但是 随着第 三方 企业 的快速 发 展 ,其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等方面表现出非常大的数据优势。 3、客 户占有量的挑 战 在市场经济体系下 ,企业所拥有的客户数量会对企业 的市场竞 争力 产生巨大的影响。在 2 0 1 2年的时候 ,不论是 在公司 客户 的数 量还是 在 个人客户的数 量 ,支付宝都 已远远超过 了工商银行 。第三方支付 可以为 些 中小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提供多样化 的服务和个性化 的服 务 ,这满 足 了客户的心理需求 ,而且支付流程相对简单 ,会使客户获得更好 的额 体验 ,会增加 客户 的满意度。所以 , 这对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构成 了巨大 的挑战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卷第1期 2018年2月 武汉商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 V01.32 No.1 Fbbrua/'y 2018
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
王 纯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3000) 摘要: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对商业银行产生了实质性的冲击。本文从第三方支付的角度出发,基于 变系数随机效应面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进一步做个体效应估计对比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在面对第三方支 付冲击时的反应程度。实证结果显示,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不同方面的经营能力受第三方支付的影响程度不 同,但在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时都能根据自身优势提高自身能力。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结果联系实际情况提 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商业银行;面板数据模型;个体效应 中图分类号:F724.6;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955(2018)01—0052—05
一、
引言与文献综述
从支付宝的支付结算业务起步,余额宝的存款 业务,再到P2P贷款,互联网金融给传统的银行业 务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作为较早的互联网金融 业务,第三方支付业务规模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同时 其成熟度越来越高,第三方支付平台不仅具备支付 功能,同样提供理财、信贷和转账等功能。2011年5 月3日央行发放首批27家第三方支付牌照,截至 2017年6月26日,全国共有247张有效支付牌照。 近年来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的快速增长得益于用户 支付习惯的养成和不同年代的不同热点,2016年第 三方支付规模达到80万亿,同比增长率接近 300%。第三方支付将覆盖更广阔的场景。由于智能 手机用户的增多和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增强,移 动支付占据了第三方支付越来越大的比重,2016年 移动支付占比达到75%。第三方移动互联网支付给 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国外学者Manuchehr Shahrokhim将互联网金融定 义。Qin Jianwen,Wang Tao和Huang Bangding Jianwen园 基于全组合的DEA—PCA模型研究互联网金融时代 的中国上市银行效率的增长模式,对中国16家上市 商业银行业务绩效的增长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发 现商业银行是否考虑互联网因素对各上市银行绩效 评估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基于全组合DEA模型应 用PCA模型的结果来分类,每一组银行都有它自身 的力量和弱点。Yong Tan[3 ̄通过对商业银行在2003
—2013年间数据的实证研究,分析商业银行的盈利 能力以及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 究结果显示,与存款相比,非利息收入市场具有更高 的竞争水平市场和贷款市场。最后结果表明,影子银 行提高了银行的盈利能力。 国内谢平和邹传伟 最早提出并以信息技术知 识阐互联网金融模式概念。以移动支付为基础融合 互联网技术大大区别于银行,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 源配置的资金供需信息不经过银行中介。许多学者 从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角度出发,研究互联网金 融的影响。王锦虹『51先梳理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动 力、模式、趋势和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的理论;再由专 家意见构造出模糊测度矩阵测算互联网金融对商业 银行的利润、负债等盈利能力的影响。也有许多通过 测算互联网金融指数进行研究。互联网金融指数由 沈悦,郭品[61提出,从技术溢出角度,在DEA模型中 引人了Malmquist指数,把银行全要素生产率作为 被解释变量,创新性的构建互联网金融指数作为解 释变量进行实证检验;针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对互 联网金融技术溢出的反应程度提出作者的建议。黄 锐,黄剑[ 按照功能从支付清算、风管、信息功能和资 源配置计算出互联网金融指数,构造动态函数,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度逻辑、包容性领导与企业成长战略的形成与作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71472001)。 收稿日期:2017—10—11 作者简介:王纯(1993一),女,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银行经营与管理。
.52. 经济分析 王纯: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
对银行盈利、风险和规模的影响程度,根据研究结果 建议商业银行积极应对,发展线上场景金融,应用大 数据发展客户,同时增强风险防控。李文亮[8]利用银 行中间收人的指标代表商业银行的创新绩效,同样 的构建了互联网金融指数着重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 其的作用程度,同时还分析了高管团队的任期异质 性因素与外部治理因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已有的文献对互联网金融规模或者发展程度的 刻画多是互联网金融指数定性描述,侧面或部分反 映互联网金融发展;而对商业银行的某一能力及其 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的是盈利能力,没有全面的反 应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受影响程度。梁 燕子[9】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积极 影响和消极影响;再设计模型测算解释了互联网移 动支付在盈利、成长和存贷款规模方面对不同规模 的商业银行的影响程度。本文参考梁燕子的第三方 支付额的计算方法,用移动支付和互联网支付的总 和来代表,着重分析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经营能 力、盈利能力以及发展能力的影响,并且比较不同类 型商业银行在应对第三方支付时的表现。 二、理论分析与指标体系构建 (一)理论分析 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竞争强烈。 支付业务是银行的重要业务,第三方互联网移动支 付更为便利,使得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减少。第 三方支付平台除了最初的支付功能,同样具有理财 和信贷等功能,抢占商业银行的市场,加上现阶段基 准利率下降,银行的存款量减少,而商业银行的主要 运营资金来源于客户存款获取的收益。 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产生了积极影响。第三 方支付客户支付资金来源是商业银行的账户,第三 方支付平台通过向客户收取支付手续费获取利润, 但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因为需要通过银行支付结算, 需要给银行一个基本的手续费,大大增加了银行的 非利息收入。移动支付覆盖场景广泛,原来在部分情 况下不使用银行账户的群体通过移动支付间接使用 了银行账户;办理银行的业务存在一些地域限制,但 是互联网金融可以克服,尤其是对一些城商行,第三 方支付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客户。可以掌握更多客户 的信息,通过分析挖掘数据,完善商业银行的信用系 统,也可以更准确的拓展客户。 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的正向影响与负向影响 同时存在,并且难以分辨哪种影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更大。所以本文通过建立面板模型来进行实证研究。 (二)变量设定 本文从盈利、营运和发展能力三个方面反应商 业银行经营绩效,即被解释变量有盈利能力指标:总 资产报酬率(roa);营运能力指标:总资产周转率 (tta);发展能力指标:总资产增长率(ita); 第三方支付额即解释变量:第三方互联网移动 支付发生金额(pay); 控制变量:宏观经济环境,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 的发展程度都会对银行业发展产生影响,因此选择 国内生产总值(gdp)代表宏观经济的水平,境内上市 公司数(stock)代表证券业的发展状况,财产险保费 收入(insurance)代表保险业的发展状况。 (三)数据选取 研究样本选择16家商业银行,包括工行、农行、 中行、建行和交行5家国有股份制大型商业银行,平 安、浦发、华夏、民生、招商、兴业、光大和中信8家全 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宁波、南京和北京3家城市商业 银行,时间区间为2010---2016年,数据来源于国泰 安数据库、各上市银行2010---2016年年报、中国统 计局官方网站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支付体系发展 报告。 三、实证分析 (一)方法介绍 面板数据模型:面板数据由横截面数据和时 间序列数据组成,变量可以用双下标变量表示: Yit(i=l,2,…,N;T=I,2,…,T)为被回归变量,N表示面板 数据中含有N个个体,T表示时间序列的最大长度, 0ci表示截距项,x’ 为k×1阶回归变量列向量,B 为k×1阶回归系数列向量,£i 为误差项,则面板数 据模型可以用公式表示: yit= i+x’ B+8 it,i=l,2,…,N;t=l,2,…,T (1) 面板模型包括混合回归模型、随机效应模型 和固定效应模型。F检验可以用来判定选择混合 模型亦或固定效应模型,混合模型的仅是常值; Hausman检验可以用来判别是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还 是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中 i是与 X’ 有关的随机变量,表示对i个个体有i个不同的截 距;随机效直模型中的OLi是与X’ 无关的随机变量。 (二)模型构建 1、平稳性检验 首先对选取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 roa、tta、ita和pay都是0阶单整的,而控制变量指标
.53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 都是非平稳的。为了避免伪回归,对gdp、stock和 insurance取对数,命为lgdp、lstock和linsurance,进 行平稳性检验: 表1平稳性检验结果 『 lgdp lstock linsurance
t值 P值 t值 P值 t值 P值 参照值 -4_331 192 0.0215 -3.584776 0.0466 -4.0l51 89 0.0296 l%level -5.1 19808 —5.1 19808 -5.1 19808 5%level -3.5 19595 -3.5 19595 -3.519595 1O%level -2.89841 8 -2.898418 -2.8984l8 可知,在59 星 :平] lgdp、lst0ck和linsurance 都是平稳的。 2、F检验与Hausman检验 为确定本文数据到底适用哪一类面板模型,首 先对模型进行F检验, 表2 F检验结果
Redundant Fixed Effects Tests Test cross—section fixed effects E ects rest Statistic d.£ Prob. Cross—section F 4-844035 (15,92) O Cross-section Chi-square 65.194907 15 O 由P值选择拒绝原假设,不采用混合回归模型。 对判定究竟应选随机效应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 型进行Hausmnn检验, 表3 Hausman检验结果
Test Summary Chi-Sq.Statistic Chi-Sq.d工 Prob. Cross-section random O 4 1 三个被解释变量检验出来的结果皆为不能拒绝 原假设,即采用随机效应模型。 结合F检验和霍斯曼检验结果,采用变截距的 随机效应模型检验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即以下计量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