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乳腺增生138例

合集下载

乳房包块中药特效经验方——三剂而愈(乳腺小叶增生)

乳房包块中药特效经验方——三剂而愈(乳腺小叶增生)

乳房包块中药特效经验方——三剂而愈(乳腺小叶增生)乳房包块不可小视,严重会致癌。

今天献出我的久经20多年临床验证的特效经验药方,但愿此方能造福广大女性朋友们。

让我们大家都来关爱女性朋友们。

其实我在临床中曾经也用此方加减治疗过19岁男生乳腺包块,效果也很好。

为了保护患者个人隐私,这里以“x x x ”代替。

(朋友们在引用此方时,请一定要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辨证论治,随证加减,效果会令人惊奇。

)xxx,女,27岁,简阳市、武庙乡人。

左侧乳房包块(乳腺增生)已经一年余,2013年5月21日到简阳市xx医院彩超检查,查见左侧乳房约4.5cmx2.4cm大小包块一个,右侧乳房1.3x1.1大小包块一个.还有几个小如花生米大小的数个。

自述爱管闲事、平常爬楼梯都感到很累、每次月经前4、5天乳房开始疼痛、乳头触痛,月经量少、而且时间长至7、8天,月经来后疼痛减轻。

平时心情忧郁、爱生气发火,情绪激动,双脚软弱无力。

脉象沉细而弦。

血压60/80 ,舌苔光白无华,面色萎黄,小便正常,大便偶尔偏稀软,平素饮食不好、身体一般。

一剂药后包块缩小2/3,且不再疼痛,10天共服三剂药后包块几乎完全消失。

嘱咐她再服2剂以善后免复发。

平时注意保养和控制情绪。

诊断断为:气虚血弱,肝脾不和、肝络郁阻,痰凝气滞。

(乳房属胃、乳头属肝)治疗原则:健脾养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化痰散结。

(此例原方如下)党参30g、当归15g、白芍15g、赤芍15g、柴胡15g、茯苓10g、白术12g、甘草10g、薄荷10g、夏枯草30g、丹参15g、川芎15g、金银花15g、连翘30g、板蓝根15g、香白芷15g、泽兰10g、六路通15g、乌梢蛇15g、皂角刺30g、橘核10g、荔枝核15g、青皮10g、陈皮10g、沉香15g、制香附子30g、蒲公英30g、千里光15g、秦艽1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15g、僵蚕15g、蜂房20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牡蛎30g、玄参15g、桔梗10g、黄芩15g、猫爪草30g。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150例分析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150例分析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150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自拟中草药内服配合调节情志在治疗乳腺增生中的效果。

方法150例单纯乳腺增生患者,患者均行中医辨证施治,利用中药内服、调节情志等方法,观察患者治疗后病情变化。

结果治疗第3个疗程,150例患者,75例治愈,60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8.0%。

结论中医治疗乳腺增生效果明显。

关键词乳腺增生;肾虚肝郁;内分泌失调乳腺增生是常见的良性乳腺组织增生性疾病,又称乳腺结构紊乱症,属于中医“乳癖”“乳核”范畴。

乳腺是人体性器官之一,功能上受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影响,而发生生理性、周期性的增生和复原变化。

当受有关因素影响导致雌激素、孕激素分泌失常,引发乳腺部分导管或小叶或乳腺周围结缔组织复原不全致增生的一种疾病。

乳腺增生主要症状为乳房疼痛和肿块。

西医认为,乳腺增生成因与体内性激素失调有关,肝脏对性激素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若肝功能失常,肝内不能分解雌激素,导致雌激素水平失常,进而引发乳腺增生。

中医认为,乳腺增生成因主要与肝郁气结,气滞痰凝等因素有关[1]。

本研究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3日~2012年1月3日四平中心医院就诊的150例乳腺增生患者,均为女性患者。

年龄最小22岁,最大48岁;未婚3例,已婚147例。

均有乳腺肿痛。

病程6个月~5年。

以流产次数较多或性格内向者较重。

1. 2 纳入标准①患者主诉周期性乳房疼痛,或单侧或双侧;②乳房疼痛受月经周期或情志影响;③查体:乳房肿块单个或多发、大小不一或伴有压痛;④乳房经B超、钼靶摄片、针吸细胞学检查或红外线扫描等检查排除乳腺纤维瘤、乳腺癌等其他疾病[2]。

1. 3 排除標准初潮前小儿乳房发育症、月经期乳房轻微胀痛、乳房良性及恶性肿瘤、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精神病等[3]。

排除3个月内接受激素治疗或口服避孕药的患者。

1. 4 治疗方法患者均口服自拟乳癖消汤,配合调节情志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乳腺增生300例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乳腺增生300例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乳腺增生300例体会我院门诊自2005年8月~2008年8月期间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乳腺增生症患者统计300例收到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临床诊断乳腺增生症,通过症状、体征、B超等综合检查诊断300例,年龄17~58岁,其中28岁到40岁186例,占总发病率的62%,单侧241例,双侧158例,结节型98例,其中手术切术24例,片块型202例;结节型直径多数为2~5cm。

一般患者以经前规律性乳房胀痛不适为常见症状,以乳腺单叶或片块型多见、部分病人为小叶增生,肿块不明显;有少数病人乳腺肿块进行性增大,多为乳腺纤维瘤,其与乳腺增生症主要的鉴别是无明显规律性疼痛。

体征:肿块多为球状或椭圆型。

边界清楚、质较硬、表面光整圆滑,活动度好,手术中见大多有完整的包膜,易与乳腺体剥离。

以上多手术治疗不在我们讨论之列。

治疗:对一般患者服用中成药乳增宁片(成分为艾叶、淫羊霍、柴胡、川楝子)。

辅以逍遥丸,或采用自拟乳腺散结方(方剂见后)配以西药维生素E胶丸、谷维素片或维生素B1片、双氯灭痛片,口服小剂量卢戈氏碘液。

部份症状重疗效欠佳的加用激素冶疗,如:己烯雌酚口服或丙酸睾丸酮100mg 1~2次/周。

自拟乳腺散结方剂如下:红花、桃仁、丹参、当归、柴胡、青皮、郁金、木香、海藻、浙贝母。

疗程重辨证施治,如肿块大而硬者加山甲、莪术、仙灵脾、川楝;烦躁易生闷气性格内向多疑加山栀子、赤芍;面无华、口唇淡白、语细无力、气虚者加人参、黄芪;失眠多梦者加枣仁、柏子仁、腹胀纳差;舌淡白加鸡内金、炒素芽、菜菔子、茯苓;乳痛放射胸胁加延胡、白芍;月经失调加益母草,每日或隔日1剂,水煎服,12~15剂,1疗程。

初效不佳者可再重复1~2个疗程。

通过以上治疗对乳结硬边界清楚的也可手术切除。

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脑床症状消失无硬结。

B超复查无肿块;②显效;肿块变小或明显变软60%~70%,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③有效;肿块缩小50%以下。

从《医宗金鉴》里,翻出治乳腺增生的专方!今天仔细讲一讲

从《医宗金鉴》里,翻出治乳腺增生的专方!今天仔细讲一讲

从《医宗金鉴》里,翻出治乳腺增生的专方!今天仔细讲一讲(本文仅供学习、参考。

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需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本文理论依据:《外科正宗》、《医宗金鉴》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前几天,我看到后台上的朋友给我留言,说希望我能谈谈,关于乳腺增生的事儿。

其实,围绕这个病,我还真就有一条经验。

这条经验,说老实话,也不是我自己的,而是在业界广为流传的。

至少说早在30年前吧,我国河南省汝南县那边,就有老中医在应用了。

这就是两个配伍,一个内服,一个外用,相互配合,调治常见的乳腺增生。

内服方,我写一下,你记住——青皮、穿山甲、陈皮各15克,金银花12克,连翘18克,全瓜蒌30克,甘草6克。

这是基本配伍,可以随症化裁。

怎么加减,我一会儿用医案给你讲。

还有一个外用方,很特别,你也记一下——准备新鲜的鲫鱼一条,大概60到90克即可。

内脏不要去除。

同时,准备生山药60克,去掉外皮。

这两个,放在青石板上捣烂成糊,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手指随便往上一摸,感觉不到刺儿。

到这程度后,把它摊在白布上,加入麝香少许,外敷患处皮肤上,每天换药一次。

这两个配伍,都有名字,前一个叫做复元通气散,后一个叫做鲫鱼膏。

它们都出自《医宗金鉴》。

这是清代的一部医书。

我可以说,这两个,是古代治疗乳腺增生的专方。

放在今天,也有实用价值。

我得知这个经验,源于对中医先贤的学习。

擅长这么做,是当时河南省汝南县的一个老中医,姓郭。

具体名字,我就不提了。

围绕这个办法,还有一张医案。

我说一说,咱们一起感受一下。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28岁,姓王。

大概是从2年前开始吧,她就感觉自己的右侧乳房很胀,但是痛感不强。

当月事过去以后,症状就消失了。

但是,最近这半年,逐渐感觉症状加重。

不只是行经,即便是劳累以后,右侧乳房胀痛垂坠之感就出现。

后来,她到医院做检查,诊断为乳腺增生。

右侧乳外上侧有1.5cm×2.5cm和1cm×1.5cm的包块。

中医周期辨证治疗乳腺增生病100例

中医周期辨证治疗乳腺增生病100例

中医周期辨证治疗乳腺增生病100例529500 广东阳江市中医院 彭清慧提要:对10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三个月,结果痊愈58例,显效30例,有效12例。

关键词:乳腺增生病 中医辨证治疗 笔者自1998年10月至2000年10月对100例门诊乳腺增生患者采用中医周期辨证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纳入本法治疗的乳腺增生病患者共100例,其中未婚8例,已婚92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56岁,平均年龄38岁。

患病1年以内的10例,1年以上的90例,有月经不调史的25例。

诊断标准:(1)乳腺一侧或双侧疼痛,或胀痛、刺痛,每于经前加重;(2)乳腺出现肿块,肿块呈片块状、条索状、结节状,常在经前增大变硬,经后缩小变软;(3)红外乳腺诊断仪诊断并排除乳腺其它肿瘤疾病。

2 治疗方法行经期(周期第1~7天):此期血海满而溢下,若经血的量、色、质无异常,气血通畅,乳痛减轻,可暂不服药。

若经血的量、色、质发生改变,则先按月经病的辨证予以调经。

经后期(周期第7~14天):经净之际,血海空虚,冲任不足。

此期一般乳痛减轻,肿块变软。

辨证应以补益肝肾,调摄冲任为主。

拟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仙茅10g,仙灵脾10g,当归10g,白芍15g,熟地10g,鹿角霜10g,肉苁蓉10g,柴胡10g,青皮10g,香附10g。

经间期(周期第14天左右):此时阴生阳长,肾气充盛,阳气发动,阴精施泄。

乳房随体内激素水平的波动而有不同程度的轻微胀痛。

辨证应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

拟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0g,红花10g,丹参15g,柴胡10g,白芍15g,当归10g,川芎10g,青皮10g,香附10g等。

经前期(月经周期第14天以后):此时气血、肾精逐渐旺盛,乳腺胀痛及肿块尤为明显。

或由肝郁气滞,或由痰瘀凝结而成。

辨证应分别以疏肝理气、散结止痛,拟逍遥散加减:柴胡10g,当归10g,川芎6g,白芍15g,素馨花10g,枳壳15g,炮山甲10g,王不留行10g,川楝子15g,土别虫12g等;化痰软坚、活血止痛,拟柴胡10g,青陈皮各10g,僵蚕8g,海藻10g,昆布10g,当归10g,山慈菇12g,浙贝10g,川芎6g等。

古今名医验方---57乳癖(乳腺小叶增生)

古今名医验方---57乳癖(乳腺小叶增生)

古今名医验方---57乳癖(乳腺小叶增生)NO.57 乳癖(乳腺小叶增生)[通治方]曾广盛:自1971年以来用加味瓜蒌散(汤)治疗乳腺增生病100例,近期临床治愈90例(肿块完全消失),显效10例(肿块消失约1/2),全部有效。

当归12克瓜萎30克乳香3克没药3克甘草3克橘核15克荔核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1个月为1疗程,效果不著时加昆布、海藻各15克,经期暂停药。

《千家妙方》下册陈修园:蛤蟆饼方,治乳癖。

用大蛤蟆1个,去皮令净,入半夏9克、麝香0.15克,共打烂,为1大饼,敷患处,用帛缚之,约3时许解去,其效如神。

《医学从众录》卷八[辨证方]1、热证赵学敏:乳痈乳核,秋泉家秘祖传天下第一奇方,专治乳痈乳核肿硬大者,服之即内消。

九龙川(即龙见怕)30克细叶冬青(即山黄杨)15克龙爪紫金鞭(即马鞭草)20克金剪刀9克九节金丝草(即望江青)15克遍地金龙草(即地五爪)9克上药用无灰酒2碗,加香橼叶或橘叶十余片,煎盅半,饥时随量2~3次服之,渣再煎服。

《本草纲目拾遗》卷三虞抟:橘叶散,治妇人百不如意,久积忧郁,乳房内有核,如鳖棋子。

青皮石膏(煅) 没药甘草节当归头金银花蒲公英各1.5克瓜蒌子3克皂角刺4.5克(去尖,略炒出汗)上细切,作1服,加青橘叶1小握,以酒1盏半,煎至1浅盏,食后或卧时服。

《医学正传》陶承熹:乳癖乳岩方。

蒲公英金银花夏枯草各15克土贝母9克白酒2碗,煎1碗,空心热服愈。

《惠直堂经验方》卷三周子芗:治妇人乳核。

生地泽兰各12克王不留行蒲公英大力子各9克炒白芍小青皮广郁金川贝母(去心) 茯苓各6克桔梗生甘草节各4.5克百合1个水煎,每日饭后服,连服5帖,至愈为度。

《经验奇方》卷下2、虚证张璐:初起小核结于乳内,肉色如故,其人内热夜热,五心烦热,肢体倦瘦,月经不调,益气养营汤多服渐散。

人参6克白术(炒黄)6克茯苓4.5克甘草(炙)3克熟地黄6克当归身3克白芍药4.5克川芎2.4克黄芪9克桔梗6克贝母9克香附3克橘皮3克生姜3片,水煎服。

乳腺增生病中医辨治38例

乳腺增生病中医辨治38例

增, 痛如针刺, 舌黯苔自滑, 脉弱涩, 舌黯为瘀血之象, 血瘀则
气不得运, 故脉见弱涩; 苔滑为痰, 痰瘀互结于乳房, 故肿块
渐生, 辨证为血瘀痰结型。 遵基本方加橘叶、 , 青皮 减公英、 白
术, 日1 分 2 每 剂, 次服, 服药 4 疼痛锐减, 周, 肿块渐消, 继
服上方 3 余剂, O 肿痛消失, 稍息后, 继服 2 余剂巩固疗效。 O
眠、 舌苔薄白、 舌质淡红或淡黯、 脉细涩或弦细。 血瘀痰结型 1 例。 6 乳房肿块多发, 个别肿块呈条状或结
痛一年半, 加重半年, 经乳腺扫描及 B超等检查, 诊断为乳腺
增生病。左乳上方有两块约 3 m×4 m片状包块, c c 右乳房
( 腋侧) 有条状包块, 推之可移, 压之则痛, 皮如常色, 面色稍
临 床 医 药 实 践 杂 志 2 0 0 8年 1 月 第 1 卷 第 1 2 7 2期
・1 7 ・ 01
文 章 编 号 :6 1 17
乳 腺增 生病 中 医辨治 3 8例
李庄 原
( 原 市人 民 医 院 , 西 太 原 太 山 000 ) 3 0 9
摘 要 目的 : 察 中 医 辨 证 治 疗 乳 腺 增 生病 的 临 床 疗 效 。方 法 : 符 合 乳 腺 增 生病 的 3 观 将 8例 女 性 患 者 进 行 辨 证 分
乳房病”属于祖国医学“ , 乳癖”“ 、乳中结核” 范畴_ 。 】 ]

1 1 ・ O 8
P o e dn fCl ia e iieJ De . 0 8, l1 . r c e igo i c lM dcn , e 2 0 Vo No 1 n 7 2
本病多由于郁怒伤肝, 肝郁气滞, 思虑伤脾 , 脾失健运, 痰湿内蕴, 肝脾两伤, 痰气互结, 气血凝滞; 若暴怒则肝阴易 伤, 筋脉失养; 肝络拘则胁痛乳胀, 肝络不遂则气结于乳, 终 阻于乳络, 以致历历成核; 日 或 久肝血不足, 肾阴亏损, 冲任 失调, 阴虚痰湿内结所致。 外科正宗》 《 乳痈乳岩篇云:忧思 “ 过度, 久郁成痨, 左乳结核( 即包块) 如桃, 半年似痛非痛, 咳 嗽生痰……此真气虽弱, 而邪火尚未有余, 如用药合理, 尚堪 调理” 治疗上如“ 。 用药合理” 可以早 日 获愈。 如病情拖延, 欲 火过度, 以致肝虚血燥, 或脾虚痰凝, 乳房包块增生较甚, 这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发布时间:2021-09-01T16:35:37.44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9期作者:欧阳奇敏[导读] 近年来。

我国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生活节奏随之加快,环境污染却越来越严重,导致乳腺增生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所有铺的育龄妇女中占到了40%的概率。

欧阳奇敏四川省甘孜州雅江县中藏医院四川甘孜州 627450近年来。

我国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生活节奏随之加快,环境污染却越来越严重,导致乳腺增生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所有铺的育龄妇女中占到了40%的概率。

临床上已经炎月了中医和西医治疗该疾病的方法,本文就以中医为例进行阐述。

1 乳腺增生1.1发病机制乳腺结构紊乱症俗称为乳腺增生,西医上面认为内分泌紊乱可以导致乳腺增生。

女性器官——卵巢,它的分泌功能紊乱会使降低黄体素的分泌,因此雌激素的分泌变便会增多,长期下去导致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产生增生,导致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的结构上的造成了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生长的情况。

乳腺增生在中医学上属于“乳癖”、“乳核”的范围。

患者由于情感、疲劳、饮食和体质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干起御姐、任冲失调、气滞痰凝,造成了乳腺增生的疾病。

1.2 临床表现(1)乳腺疼痛:属于首发症状,乳腺疼痛部分呈周期性,部分呈非周期性,并且与月经周期息息相关。

(2)乳腺结节或肿块:其中可以分为颗粒状结节、条索状结节,而且一般可以多个同时出现,逐渐蔓延到双侧乳腺,也会出现单一出现的情况。

乳房肿块一般都比较小,用手便可以触摸到,有多个性状,随着患者的月经周期逐渐变化,可大可小、可软可硬。

(3)乳头溢液:患者一般乳头会出现淡黄色、乳白色或者无色的浆液,部分患者会出现血性浆液,但是临床上非常少见。

(4)其他症状:混着还会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的现象,在性格上也会发生极大的变化,可能会出现长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健康心理,腋下淋巴结无故肿大,因为患者感觉不到疼痛,所以在穿衣或者洗澡的时候才会被发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