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第五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第五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平利县城关第三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019-2020年七年级音乐 第五单元第二课时《轻歌曼舞》教案 人音版

2019-2020年七年级音乐第五单元第二课时《轻歌曼舞》教案人音 版 教学目标:1、通过深入学习歌曲《难忘今宵》再次体验歌曲中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2、通过欣赏音乐《雷鸣电闪波尔卡》感受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 3、认识“波尔卡”这种舞曲体裁。 教学重点:欣赏音乐《雷鸣电闪波尔卡》。 教学难点:音乐创编活动的组织实施。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教学录音带、学生自制小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在《蓝色的探戈》音乐声中进入教室 2、师生礼仪 二、复习歌曲《难忘今宵》 1、教师钢琴伴奏学生齐唱。 2、欣赏其他歌唱家的演唱。 3、欣赏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最后节目《难忘今宵》(学生进一步体验歌曲抒发的情感)。 三、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 1、导入。(师:刚才进教室时大家听到的是什么音乐啊,生答:《蓝色的探戈》师:是的,这是一种含蓄、洒脱的舞会舞蹈音乐。那么今天我们将再来了解另外一种舞曲体裁的音乐→“波尔卡”) 2、播放三个音乐片段,(师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吗?生答后,师:这是一首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雷鸣电闪波尔卡》。那就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波尔卡吧) 3、“波尔卡”音乐知识介绍: 是一种起源于波希米亚的一种民间舞曲,这种舞曲的特点是:音乐轻快活泼、中速稍快的速度、多用二拍子。也有用三拍子的变体。其舞步有“单足弹跳步”和“脚跟脚尖轮流击地”等两种动作。 4、作者介绍: 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有“圆舞曲之王”的美誉。他一生写了很多的舞曲。其中以圆舞曲为最多,他的代表作品有《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世界名作。《雷鸣电闪波尔卡》是他作于1868年。作者意在表现一个令人高兴的节日里,人们聚集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厅里。这时,外面狂风大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厅里的人们却舞兴正浓。 5、熟悉各节奏型 引子:5050┃5050┃5050┃50 a 7 6 ┃4 7 ┃4 7┃606 606 ┃6? XX ┃X X ┃X X┃X0X X0X ┃X. A 6 ┃54 32┃45 35┃25 15 ┃75 65 b X ┃XX XX┃XX XX┃XX XX ┃XX XX a 5 ┃1 3┃6 6.5┃4 75┃5 - ┃ B X ┃X X┃X X.X┃X XX┃X - ┃ b 60 50┃2.1 50┃60 50┃1.7 50┃ XX XX┃X.X XX┃XX XX┃X.X XX┃ 6、分段欣赏 ①引子②第一部分③第二部分④尾声 7、全曲欣赏(要求学生眼睛微闭) 8、其它波尔卡音乐MTV欣赏(拓宽音乐视野) 四、意境表演

人教版语文五下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下第五单元教案 18 将相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3、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出示课题。理解:“和”,就是和好。 2、质疑激趣。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将”和“相”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和好? 二、初读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3、快速浏览全文,把“将”、“相”的名字用________画下来。同时想一想,这篇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 三、理清层次 1、这三件事情分别用了哪几个自然段来叙述的?根据提纲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2、交流。 第一段(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 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四、深入研读 1、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

满……)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将国将不国了。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为了劝好,老师建议大家读读全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 3、出示学习提示: (1)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学习建议:建议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读,然后采用摆事实或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廉颇。 (3)友情提醒:你可以直接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也可以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跟蔺相如作对比,从而体会蔺相如的特点。 4、学生自主研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感悟体会 1、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 (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直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①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得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指给您看”这是有谋;“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有勇。 ②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 (2)“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①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 ②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得什么特点? “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不畏权势 三、角色体验 1、导入:廉颇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错误。于是有了动人的负荆请罪这一幕。

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sectionB教案

教学内容Unit5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 Section B 课型新授课设计者 教学目标: 1 语言目标:能运用过去时态描写过去发生的事情 2 技能目标:能听懂有关过去发生事件,能简单描写过去发后的事件 3 情感目标:能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在困境中互帮互助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语法:过去进行时。 教学难点: when和while都可表示“当……的时候”,引导时间状语从句 知识点:1. What were you doing at eight last night? I was taking a shower. 2. What was she doing at the time of the rainstorm? She was doing her homework. 教法:PPT 教学过程: Step 1 Presentation 1a Think of a time when you were late for or couldn’t go to an event. What was the event? What was the reason why you were late or couldn’t go? Tell your partner the story. Step 2 Listening What happened to the girl? Let’s listen. 1b. Listen and write short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1. What event happened at the school yesterday? 2. Who missed the event? 3. Which team won at the event? 1c Listen again. Number the events 1-6 in the order they happened. ____ Kate saw a dog by the side of the road. ____ Kate got to the bus stop. 备注:(讨论、补充或修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 简单的计算 第二课时 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简单的计算第2课时教学设计

怎样解决。 2.方案一:任选其中的两本,把价钱相加。 出示完图片后,引导学生列出正确的算式: 6+8=() 得出结果后,让学生和13进行比较得出:14>13。然后提问,这两书合不合适?说明了什么?让学生交流思考。 小结:14元比13元多1元,换一本比这两本杂志其中一本少1元的杂志。 动态演示,把《卡通世界》换成《连环画》后,然后让学生列算式进行计算观察所得出的结果最后得出结论:13元正好可以买《画报》和《连环画》。 追问:还可以怎样换呢?14 3种 兴趣,知道数 学在生活中 的价值。 自由选择两 本书然后让 学生根据摘 出的条件进 行比对。 发散思维,让 学生思考,在 自由选择的 两本杂志不 符合要求的 时候,应该怎 样准确快速 的调换。

让学生思考:换成比画报少1元 的杂志。 通过动态演示,然后让学生列算 式进行计算观察所得出的结果最后得 出结论:13元正好可以买《我是小学 生》和《卡通世界》。 过渡:我们随便选择的两本是这 样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有规律的把 可能的选项全部列出来呢?接下来我 们一起探讨一下吧。 2.方案二:先选定一本,然后按 顺序试。 (1)先选定第一本,然后出示动 态演示,让学生分一分看这样有几种 组合方法。 让学生进行分组后然后把它们的 价钱分别进行相加。 5元+6元=11元<13元 5元+8元=13元=13元 5元+7元=12元<13元 2种 1种 通过有规律 的挑选然后 让学生学会 怎样按照规 律给所需要 的物品正确 分类。 选定第一本 书后让学生 分类,发散学 生思维。 通过比较得 出正确结果。 选定第二本 书后,让学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2020年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作者:米兰花香

第五单元 13 人物描写一组 【教学目标】 1.认识“墩、搂”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监”,会写“跤、搂”等15个字,会写“摔跤、欺负”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句子感受小嘎子、祥子、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内容为文学、影视作品中的经典人物,让学生说出其名字和最显著的特征。 (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勇武过人的武松……) 在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2.出示课题“人物描写一组”。 3.导入新课。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们所塑造的那些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嘎(gǎ)、腮(sāi)、欺负(fu)、脚腕(wàn)。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鞭、扳、腕、疤、喉、咙”,并在黑板上示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回答问题:《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的主人公分别是谁?各选自哪部作品?作者又是谁? (1)《摔跤》的主人公是小嘎子和小胖墩儿,选自《小兵张嘎》,作者是徐光耀。 (2)《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的主人公是人力车夫祥子,选自《骆驼祥子》,作者是老舍。 (3)《两茎灯草》的主人公是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吴敬梓。 四、小组探究。 朗读课文,画出自己觉得有趣的段落,分小组进行表演。在表演前先分组朗读,熟悉课文。选部分学生作为演员,剩余的学生作为导演。导演说戏,演员演戏,老师评戏。分别指出生动之处、不足之处,让学生自主讨论,自主学习。(指出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人物性格的多样性)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人物性格的多样性。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对人物评价和对人物言行的感受。 举例说说课文中分别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说说对课文中的人物的评价和对人物言行的感受。(让学生充分发言) (1)人物的评价,如小嘎子很机灵,祥子很健壮,严监生很吝啬…… (2)人物言行的感受,如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的动作在文中反复出现,充分说明了严监生的吝啬…… 2.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等) 3.《摔跤》中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的句子有哪些?分别是哪种描写方法? (1)语言、动作描写:“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表达效果:体现出小胖墩儿的胸有成竹。 (2)心理描写: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 表达效果:“沉不住气”表现出小嘎子对长时间不能取胜的不耐烦,这种急躁的心理预示着他的失败。 4.《他是一棵挺脱的树》中描写人物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八年级下仁爱英语UNIT5TOPIC3教案教案资料

Topic 3 Many things can affect our feelings. Section A Section A needs 1 period. Section A需用1课时。 The main activities are 1a and 2a. 本课重点活动是1a和2a。 Ⅰ. Aims and demands 目标要求 1. Learn some new words and phrases: calm down, bitter, CD, DVD, test, speech, monitor 2. Learn useful expressions: How long have you felt like this? I hate to go to the hospital. 3. Learn how to describe feelings: These days I feel very bored and lonely at home. I’m worried about the test at the end of the month. 4. Learn the usages of “make + object + v./adj.” It makes me feel nervous. The TV programs make me sleepy. 5. Learn how to reassure others: Don’t be afraid! Be brave! Take it easy. Don’t worry. Ⅱ. Teaching aids 教具 录音机/手机/小黑板 Ⅲ. Five-finger Teaching Plan 五指教学方案 Step 1 Review 第一步复习(时间: 5分钟) 复习电话用语并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假设一名学生因病缺席,教师让一名学生扮演那名生病的学生,用手机进行师生对话,复习打电话及询问病情的表达。学习单词,掌握nervous和bitter;理解calm down。) T: Suppose one student is absent, and I will make a phone call with him/her. Example: T: Hello! May I speak to Li Ming? S1: Hello! This is Li Ming speaking. T: This is Mr.Wang speaking. You didn’t come to school today. What’s wrong with you? S1: I have a bad cold. It makes me very upset. T: Oh, I’m sorry to hear that. Don’t be nervous. Calm down and listen to me. How long have you felt like this? S1: One day. T: You need to go to see a doctor. S1: No, I’m afraid of taking medicine. T: Be brave. I know medicine is a little bitter, but it’s good for your health. Follow the doctor’s

(完整版)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本单元以“可贵的亲情和友情”为专题,本单元的每项学习内容和活动,都将围绕该专题展开,以不同的层次、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方 法表现、诠释、实践这个专题,让学生能够多方面、多层次、多途径地 感受这份人间真情。 单元课文围绕“爱与真情”,配以综合性实践活动,并将该活动穿插于单 教材元教学之中:在第一篇课文后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任务,体会、寻找父 分析母对自己的爱;第三篇课文后给予综合性学习的提示:怎样回报父母的爱;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 、“习作”、“展示台”都是围绕这一活动 展开的。可以说,课文的学习为“综合性学习”引路导航,“口语交际”、 “展示台”让“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景再现,“习作”则是“综合性学习” 后的真情实感的表露。 一、知识与技能 1. 认识25 个生字,会写42 个字,正确读写41 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单元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 2. 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 目标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感受人间真情,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单元训练重难点 重点难点 认识25 个生字,会写42 个字,正确读写41 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感受人间真情,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打开和学生交流的窗口,引导学生关注文中主人公的情感。让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的友情和亲情。 单元17、《可贵的沉默》 3 课时《语文园地五》 2 课时课时18、《她是我的朋友》 2 课时

安排19、《七颗钻石》 20、《妈妈的账单》3 课时 1 课时《口语交际. 习作五》 3 课时 课题17、《可贵的沉默》主备人杨霞 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 一、知识与技能 1. 学习本课生字词。 2. 流利地朗读课文。 3. 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1. 抓重点语句,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感受其情感. 。 2. 结合课文插图,根据生活经验想像课文描述的场景,让学 生从孩子们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体会他们的心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学会关心别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 教学难点初步懂得应该回报父母的爱。 教学准备课件音乐《感恩的心》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Uni5 How much is it? The second class 教学目标: 1、听懂会说:“Can I help you? How much is this dress/...? It's colourful/...” 2、能在实际的情景中运用进行实际交际。 3、巩固复习第一课时所学单词和句子,引导孩子综合运用语言。 4、培养孩子购物要节约的观念。 【教学重点】句型:“Can I help you? How much is this dress/…? It’s colourful/…” 【教学难点】对新词的读音的指导和规范,如:“ninety-nine yuan.” 【教具准备】 1、单词卡片 2、配套的教学课件 3、学生带来的衣服实物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Teaching organization) T: Class begins. S: Stand up, please .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s: Good morning, teacher. T: Sit down, please. (二) 简介自己(Introducing myself) T:My name is Wang Hezhen. You can call me Miss Wang. Today I’m very happy to meet you here.(走下去和几个学生握手问好:Nice to meet you .)(三)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T: Ok. Now Let’s go over what we learnt yesterda y. 1) (出示单词卡colourful) Look at this card. Do you know this word? How to read? Ss: Colourful T: Yes, colourful. What’s the meaning ? Ss: 色彩丰富的 T: Good! 2) (出示单词卡pretty)Now look at this word .How to read? Ss: Pretty T: Good, pretty. What’s the meaning ? Ss: 漂亮的 T: Right. 3) (出示单词卡cheap)Now look at this word. Please read! Ss: Cheap. T: Yes, cheap. You are very good. What’s the meaning ?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教材内容: <<有趣的汉字>> 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第九册第5单元(需3课时) 教材分析: "有趣的汉字"的阅读材料,分字谜,有趣的谐音,汉字的来历三个部分. 字谜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游戏形式.<<字谜七则>>提供的字谜是一些范例.有三种形式:①-④是字谜,⑤⑥是画谜,⑦是动作谜语. <<有趣的谐音>>介绍了使用谐音的几种传统语文形式,使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神奇和有趣. <<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介绍了汉字的来历.文章的一,二两段主要讲人类早期没有文字,为了帮助表达,记性等.<<"册""典""删"的来历>>是一篇有关汉字的知识短文.它告诉我们,"册","典","删"三个字的出现和我国历史上曾今很长一段时间在竹子和木头上写字有关. 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虽处在语文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识字能力都比较强,但学生对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不够了解,因此,要引导学生加深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 教学目标: 1.开展"有趣的汉字"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 2.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习制定活动计划,培养探究合作意识. 3.阅读四篇相关资料,查找更多与汉字有关的资料. 教学理念: 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从而树立从小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贡献的意识.在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根据阅读提示,制定活动计划,让综合性学习活动有序展开.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 1.教学重点: 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教学难点: 体会汉字的丰富有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1.导语:我们平常爱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板书:汉字),你们对汉字了解多少?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相机导入课本内容)

2018年人教版语文八下第五单元教案

壶口瀑布梁衡 单元目标 本单元由山水游记中的四篇经典文章组成。其中,《壶口瀑布》描摹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优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白洋潮》运用形象的比喻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在白洋上看到涨潮时浩浩荡荡、气势宏伟的景观。《天目》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天目山的“七绝”,表达了作者对天目山的喜爱之情。 学习本单元,要引导学生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方法和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学会比较阅读,在比较中认识景物特点,了解文中的妙处和彼此不同的风格,品读出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人生哲理、文化内涵,以获得审美的愉悦,并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材地位和作用 《壶口瀑布》原本是上海市新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的一篇散文,作者是梁衡。二期课改后编入七年级上第四单元《山水清韵》中。全文描写了作者两次在壶口瀑布看到的景象,描绘了一个刚柔并济、多姿多彩的壶口瀑布,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感悟。 在七年级上册的教材中,上半学期古诗文的比例比较大,对现代文的修辞手法赏析基本没有什么接触,所以希望通过这节课能让学生通过学法指导初步学会去赏析修辞手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自己曾听到、看到、感受到的瀑布。 2、品位文章整散结合、长短兼具的语言特点。 3、体会文章催人向上的积极精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感受壶口瀑布声如奔雷的磅礴气势。 2、体会文中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百折不回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瀑布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希望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初步掌握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并学会分析运用。学法: 朗读法: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初步掌握修辞的表达作用,并学会运用。 探究法: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短短一课时内,通过文字,去领会文章中所蕴涵民族精神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难点: 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课时安排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单元备课第五单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 第五单元 单元概述 本单元围绕“ 作者笔下的人物” 这一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一个“ 交流平台” 和“ 初试身手” ,两篇习作例文及一次习作。 《人物描写一组》由三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分别侧重于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外貌描写以及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刷子李》则是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突出他技艺的高超。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并初步运用这些方法,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1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3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 难点 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运用。 《人物描写一组》 3 课时 《刷子李》 2 课时 交流平台及初试身手 1 课时

习作例文 1 课时 习作:形形色色的人 2 课时 这篇课文由三个独立的片段组成。《摔跤》选自中篇儿童小说《小兵张嘎》, 《两茎灯草》选自《儒林外史》,《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骆驼祥子》,题目为编者所加。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祥子这三个人物形象, 每一个片段,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可以说这三个片段是人物描写的经典。 学生曾读过大量的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也写过这类作文,已经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读写经验。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作者笔下的小嘎子、严监生、祥子 等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1 .课前可组织学生回顾阅读过的比较精彩的以写人为主的文章,或者自己写过 的比较满意的写人的文章。如有条件,也可布置学生查阅与本文相关的资料,或 者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影视片。 2 .本篇课文在形式上不同于一般的课文,由三个片段组成。因此,本文的教学宜采用如下步骤:回顾交流,即畅谈自己读过的写人文章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或交流有关读写经验,或提出有关写人的种种困惑;阅读片段,即分别阅读各个片段,感受各个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整合拓展,将三个片段 合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三个片段中,写人的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 不同之处,自己有何感悟或体会,并开展课外读写实践。 3 .教学时,一是要引导学生牢牢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句子,组织学生充分阅读,细细品味,可以将个人独立思考与全班合作交流有机结合,从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二是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通过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在反复读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三是要借助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注重形象感悟。 【知识与技能】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课时教案苏教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重点:进一步掌握从条件想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难点:将本课学习的策略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还记得是什么策略?(从条件想起)运用这一策略要注意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注意点。 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新授 1.教学例2 出示教材第74页例2情境图,再看图说说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求什么?:提问:你能先在下面的图中填一填,再看图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吗?(小组讨论,填图)指名填线段图,集体交流知道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绿花有12朵,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红花比黄花多7朵,要求红花有多少朵) 提问“根据地题材中的数量关系,你打算怎样解答?在小组内讨论后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可以根据前两个条件,先求出黄花有多少朵。求出黄花的朵数后,就能求出红花的朵数。 让学生列式,想一想怎样算,指名板演。 (1)黄花有多少朵?12×2=24(朵) (2)红花有多少朵?24+7=31(朵) 订正时提问:你第一步算的是什么? 2.教学“想一想”。 出示问题:如果“红花比黄花少7朵”应当怎样解答? 谈话: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自己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再解答。 学生装小组交流,列式解答。 12×2=24(朵) 24-7=17(朵) 展示学生装的讨论结果,集体订正,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比较,小结。 谈话:刚才的两个问题,都是从条件想直,再解决问题的。这两题的解答过程,有什么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Unit 5 There is a bigbed 单元概述 教材解读 本单元的主题是家居陈设及其位置。主情景图通过几个孩子参观张鹏家的情景,呈现了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和句型。在设计本单元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五年级的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其已有的智力水平和生活经验,为其设计的活动注重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善于观察、愿意与他人交流,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其学习策略、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每个环节要环环相扣,易于操作。且每个环节,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突出实用性和创新性。 单元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表述家居类的单词和词组:bike, clock,photo,water bottle,plant等。 2.能够听说读写表示相对位置关系的词:beside, between,behind,above,in frontof。 3.能够正确使用相关词汇简单介绍自己的房间。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其已有的智力水平和生活经验,为其设计的活动注重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善于观察、愿意与他人交流,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其学习策略、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每个环节要环环相扣,易于操作。且每个环节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突出实用性和创新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学生乐于合作参与、勇于进行交际实践。 2.培养学生提倡垃圾分类,增强环保意识。

教法导航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通过听听做做,刺激大脑皮层,进一步激活记忆,巩固知识。 学法导航 学生要积极预习,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课时支配 第1课时:A(Let’s try&Let’stalk) 第2课时:A (Let’s learn,Ask and answer &Let’s spell) 第3课时:B(Let’s try&Let’s talk) 第4课时:B(Let’slearn&Match and say) 第5课时:B(Read and write &Let’s check) 第6课时:B(Let’s wrap it up) C(Storytime) 课时教案 教案I 第1课时A(Let’s try&Let’s talk)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听、说、认读单词there。 2.能灵活运用There be句型介绍房间内有什么,并用适当的形容词描述房间内的物体。 3.能完成Let’s try部分的听力任务。 4.激发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欲望,加强学生对彼此的了解。 二、过程与方法 本部分提供学生要学习的核心句型并运用句型来加强知识的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及时整理个人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能灵活运用There be句型介绍房间内有什么,并用适当的形容词描述房间内的物体。 2.能完成Let’s try部分的听力任务。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教案:Unit5 SectionB(1a-1d)

Unit5 SectionB(1a-1d)名师教案 1.0Teaching Analysis教情分析 1.1Teaching objectives 教学目标 1.1.1Language targets 语言目标 1.1.1.1Key Words and Chunks 1.1.1.1.1For applying: realize, make one’s way, at the event, by the side of, walk by, cheer you on 1.1.1.1.2For comprehending: Animal Helpline 1.1.1.2Sentence Structures 1)When I got to the bus stop, I realized that my bag was still at home. 2)But why didn’t you just go home to get your bag? 3)I know how much you love animals. 4)No wonder you didn’t make it to the competition. 5)I’m sorry I wasn’t there to cheer you on, but I’m happy that your team won. 1.1.1.3Grammar Focus No wonder you didn’t make it to the competition.(这个句子省略了 一些成分,完整的句子是It is no wonder that you didn’t make it to the competition. make it to the competition,表示“成功地参与比 赛”,make it 表示“做成某事”。) 1.1.2Ability goals 能力目标 1.1. 2.1帮助学生通过记笔记的方式记录听力中的关键词。 1.1. 2.2引导学生帮助Kate想出应对困难的方法。 1.1. 2.3引导学生发现和关注他人的困难与不便。 1.1.3Emotional goals 情感目标 1.1.3.1通过帮Kate出主意,教师引导学生能积极地调节和管理自己情 绪。 1.1.3.2通过Kate帮助小动物,教师鼓励学生有同理心,关心周围人和事

最新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九周 第五单元 17、触摸春天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越,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自然段。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深意。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一些含义很深的词句,并自主发现、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收集到的热爱生命的有关资料。 2.全般交流: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1.教师导入: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像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触摸春天) 2.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pep三年级上册英语第五单元教案

1 / 12 pep三年级上册英语第五单元教案 PEP英语三年级unit5Let'seat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能听说、认读本课所学关于食物的单词juice,egg,milk,bread。 2、听懂会说I'mhungry.Havesomebread. 3、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有关进食的指令语,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教学重点: 能听说、认读本课所学关于食物的单词juice,egg,milk,bread。 听懂会说I'mhungry.Havesomebread. 教学难点: 指示语中指示词的理解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单词的图片和单词卡,录音带。 教学过程: 、热身、复习 (1)日常口语会话展示。 (2)游戏: 学生做传球游戏,当音乐停止时,手中拿球的同学要到老师手中抽取一张图片,并大声说出图案的内容,说对的同学将可以拥有此图片。(图片内容为已学单词)

2、呈现新课 2 / 12 (1)教师播放本课时的教学,同时教师置疑:你们还记得第一课时中都有什么食物吗?学生凭借记忆说单词。 (2)教师不对学生的回答做过多评价,提示学生注意观察。T:ok.what'sonthetable?Let'sseetogether.Lookatitcarefully. (3)再次让学生说说都有哪些单词? (4)此环节学习食品单词egg,milk。 (5)认读词语的学习过程。屏幕上出现各种食物单词的英文拼写,每个单词与其相应的图案只见用线连接。目的是将单词的图、形、意相结合,学习单词。 (6)让学生打开书49页,听录音、指单词、读单词。 (7)教师只出示单词卡,学生认读单词。 3、趣味操练 (1)边听Let'sdo部分的录音边做动作。教师用动作演示并讲解eat,drink,havesome的意思。 (2)分小组比赛说、做Let'sdo部分的指令语。做得准确,说得清楚为胜。采用教师评和小组间互评相结合的方法。优胜组有奖。4,production 拿出单词图片用havesome请别人吃东西。 Homework 认读单词并在回家时实际操练havesome......句型。

(完整word版)八下第五单元整合课教学设计

八下第五单元单元整合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的课内文章,巩固游记三要素的掌握。 2.学生能迁移运用概念,找出课外游记的三要素。 3.通过对比与类比,学生明确游记文体的共同特点与区别。 4.归纳游记的阅读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图表导入,明确三要素 同学们,第五单元课内的文章我们都已经学好了,这节课,我们要来整理复习一下本单元的知识要点。 那么,在第一行,我们应该填上的是什么?(所至所见所感)对,这是游记的三要素。游记一定包含这三个要素,那么我们能不能根据三要素在我们八下这本书中再找到一篇游记呢?打开目录,回忆课文内容。 预设:《桃花源记》《小石潭记》 二、对比阅读,强调真实性 符合预设时: 这两篇中满足我们的三要素吗?请同学们找出里面的所至所见所感的句子。 如果我告诉你,这两篇中只有一篇是真正的游记,你们觉得是哪一篇,为什么? 不符合预设时: 教师引导学生找到《小石潭记》,请同学找到文中所至所见所感的词句。那么《桃花源记》是不是游记呢?为什么? 类比:两文有什么相同点? 对比:两文有什么不同之处?找出判断依据。 通过对比,学生不难发现,《桃花源记》缺少真实性。联系第五单元课文与两篇文章对比,继而强调游记除了三要素之外的另一个判断依据:真实性。 三、概念迁移,明确读书法

现在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判断一篇文章是不是游记了,那么,拿到一篇新的游记,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读呢?大家有什么方法和策略吗?(提示:可以结合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例文:行者无疆——瑞士篇余秋雨 瑞士小,无所谓长途。从伯尔尼到洛桑,本来就不远,加上风景那么好,更觉其近。 然而,就在算来快到的时候,却浩浩荡荡然,弥漫出一个大湖。这便是日内瓦湖,也译蕾梦湖,它是边境湖,一小半伸到法国去了,而且又是山围雪映、波诡云谲,丰富得让人们不好意思用一个称呼把它叫尽。 我和伙伴们看到了湖边的一座古堡。在欧洲,古堡比比皆是,但一见这座,谁也挪不动步了,于是哐当一声,槌下如锤,拍板停留。 这古堡真大,猛一看像是五六个城堡挤缩在一起了。一挤便把中间一个挤出了头,昂挺挺地成了主楼。前后左右的楼体在建造风格上并不一致,估计是在不同的年代建造的,但在色调上又基本和谐,时间一久,栉风沐雨,更苍然一色,像是几个年迈的遗民在劫难中相拥在一起,打眼一看已分不出彼此。这个古堡最勾人眼睛的地方,是它与岩石浑然一体,又与大湖浑然一体,好像日内瓦从产生的第一天起就拥有这个苍老的倒影。 我前几步后几步地看清楚了古堡与湖光山色之间的各种对比关系,然后继续后退,从岸上的各个角度打量它。这才发现,岸边树丛间有一个小小的售货部。与欧洲的其他风景点的售货部都一样,这里出售的一切都与眼前的景物直接有关。我看到一本书,封面的标题是CHILLON不知何意,下方的照片正是这个古堡,连忙抽一本英文版出来问售货部的一位先生,他说这是古堡的名字,按他的发音,中文可译作希隆,那么古堡就叫希隆古堡。全书的大部分,是“希隆古堡修复协会”负责人的一篇长文,介绍了古堡的历史,此外还附了英国诗人拜伦的一篇作品,叫《希隆的囚徒》。修复协会负责人在文章中说,正是拜伦的这篇作品,使古堡名扬欧洲,人们纷纷前来,使瑞士成了近代旅游业的摇篮,而这个古堡也成了瑞士第一胜景。书上说,这个古堡底部有一个地下室,曾为监狱,很多重要犯人曾关押在这里,拜伦《希隆的囚徒》所写的,就是其中一位日内瓦的民族英雄波尼伐(Bonivard)。这个地下室气势宏伟,粗硕的石柱拔地而起,组成密集的拱顶,壁上、地下却留有原有的纹脉,气象森森。这里最重要的景观是几根木柱,用铁条加固于岩壁,扎着两围铁圈,上端垂下铁链,挂着铁镣。拜伦说,波尼伐的父亲已为自由的信仰而牺牲,剩下他和弟弟关押在这个地下室里。三人分别锁在不同的柱子上,互相可以看到却不可触摸…… 我想,即使是当初读了拜伦的作品前来希隆古堡的第一批英国读者,也不是来纪念波尼伐,而是来领略一种由拜伦营造的悲剧现场。有了拜伦的故事,他们知道这湖山的某个角落,有过一双处于生命极端状态的眼睛,湖山因这双眼睛而更显得珍贵。许多诗文的后世效果,并非出自作者当初的期盼。但历史,还是强硬地把它们的某种精神变奏,融进了人们纷至沓来的脚步间。 为此,瑞士应该永远地感谢拜伦。一个人即便是天生丽质,如果没有众多爱怜目光的濡养,也会无觉无明,自生自灭。瑞士也是同样,如果没有那么多旅游者,它就会美得寂寞,富得枯燥。拜伦不经意地改变了这一切,但瑞士历来沉静寡言,不太会感谢人,那我们也不必强求,好在拜伦从不在意。 学生发言,归纳总结:1.所至,梳理游踪,清楚游览顺序 2.所见,品味语言,领会语言风格 3.所感,体会情感,理解作者的感悟与思考 四、好文同读,感受语言个性 将本文与《壶口瀑布》一起来读一读,它们都是游记,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