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kHz+红外发射与接收

38kHz+红外发射与接收
38kHz+红外发射与接收

38kHz+红外发射与接收

38kHz 红外发射与接收

红外线遥控器在家用电器和工业控制系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了解他们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进一步自制红外遥控系统,也并非难事。

1.红外线的特点

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若按波长排列,依次(从长到短)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如图1所示。

由图可见,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μm~0.76μm,比红光波长还长的光叫红外线。红外线遥控器就是利用波长0.76μm~1.5μm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

红外线的特点是不干扰其他电器设备工作,也不会影响周边环境。电路调试简单,若对发射信号进行编码,可实现多路红外遥控功能。

2.红外线发射和接收

人们见到的红外遥控系统分为发射和接收两部分。发射部分的发射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它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如图2所示。

常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940nm左右,外形与普通φ5mm发光二极管相同,只是颜色不同。一般有透明、黑色和深蓝色等三种。判断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好坏与判断普通二极管一样的方法。单只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约100mW。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需用专用仪器测定,而业余条件下,只能凭经验用拉距法进行粗略判定。

接收电路的红外接收管是一种光敏二极管,使用时要给红外接收二极管加反向偏压,它才能正常工作而获得高的灵敏度。红外接收二极管一般有圆形和方形两种。由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较小,红外接收二极管收到的信号较弱,所以接收端就要增加高增益放大电路。然而现在不论是业余制作或正式的产品,大都采用成品的一体化接收头,如图3所示。红外线一体化接收头是集红外接收、放大、滤波和比较器输出等的模块,性能稳定、可靠。所

发射管D向空间发送信号供遥控接收端一体化接收头接收、解调输出、再作处理。

利用红外线的特点,可以制作多路遥控器。在遥控发射电路中,有两种电路,即编码器和38kHz载波信号发生器。在不需要多路控制的应用电路中,可以使用常规集成电路组成路数不多的红外遥控发射和接收电路,该电路无需使用较复杂的专用编译码器,因此制作容易。

4.频分制编码的遥控发射器

在红外发射端利用专用(彩电、VCD、DVD等)的红外编码通讯协议作编码器,对一般电子技术人员或业余爱好者来说,是难于实现的,但对路数不多的遥控发射电路,可以采用频分制的方法制作编码器,而对一路的遥控电路,还可以不用编码器,直接发射38kHz红外信号,即可达到控制的目的。

图5是一种一路的红外遥控发射电路,在该电路中,使用了一片ICl高速CMOS型4-2输入的“与非”门74HC00集成电路,组成低频振荡器作编码信号(f1),用IC2 555电路作载波振荡器,振荡频率为f0(38kHz)。f1对f0进行调制,所以IC2的③脚的波形是断续的载波,该载波经红外发光二极管发送到空间。电路中的关键点A、B、B’波形如图2所示,其中B’是未调制的波形。

在图5中,选用了555电路作载波振荡器,其目的是说明电路的调制工作原理,即利用大家熟悉的555产生38kHz方波信号,再利用555的复

位端④脚作调制端,即当④脚为高电平时,555是常规的方波振荡器;当④脚为低电平时,555的③脚处于低电平。④脚的调制信号是由ICl的与非门的低频振荡器而获得。

在实际应用中,遥控发射器是3V电池供电,为此只需把555电路I Cl剩余的两个与非门组成的38kHz取而代之,如图7所示。

注意:这里未引用CMOS 4-2输入的“与非”门CD4011作图5电路中的编码器和载波发生器,是因为CD4011作振荡产生方波信号时,属于模拟信号的应用。为了保证电路可靠起振,其工作电压需4.5V以上,而74HC00的CMOS 集成电路的最低工作电压为2V,所以使用3V电源,完全可以可靠的工作。

5.遥控接收解调电路

图8为红外接收解调控制电路,图8中IC2是LM567。LM567是一种锁相环集成电路,采用8脚双列直插塑封装,工作电压为+4.75~+9V,工作频率从直流到500kHz,静态电流约8mA。⑧脚为输出端,静态时为高电平,是由内部的集电极开路的三极管构成,允许最大灌电流为100mA。鉴于LM567的内部电路较复杂,这里仅介绍该电路的基本功能。

LM567的⑤、⑥脚外接的电阻(R3+RP)和电容C4,决定了内部压控振荡器的中心频率f01,f01=1/1.1RC,①、②脚接的电容C3、C4到地,形成滤波网络,其中②脚的电容C2,决定锁相环路的捕捉带宽,电容值越大,环路带宽越窄。

①脚接的电容C3为②脚的2倍以上为好。

弄清了LM567的基本组成后,再来分析图8电路的工作过程。

ICl是红外接收头,它接收图1发出的红外线信号,接收的调制载波频率仍为3 8kHz,接收信号经ICl解调后,在其输出端OUT输出频率为f1(见图2)的方波信号,只要将LM567的中心频率f01调到(用RP)与发射端f1(见图2)相同,即

f01=fl,则当发射端发射时,LM567开始工作,⑧脚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该低电平使三极管8550导通,在A点输出开关信号驱动D触发锁存器,再由它驱动各种开关电路工作。这样,只要按一下图1电路的微动开关K,即发射红外线,接收电路图4即可输出开关信号开通控制电路,再按一下开关K,控制开关信号关闭,这就完成了完整的控制功能。

6. 小结

利用图5和图8的电路,可以实现多路遥控器,即在发射端,将I Cl组成的低频振荡器,其电路模式不变,只改变电阻R2,即可构成若干种R组成的多个频率不同的低频振荡器(即编码),利用微动开关转接,38kHz的载波电路共用;在接收电路中,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共用,再设置与接收端编码器相同个数的LM567锁相器和后级锁相驱动控制电路,各锁相环的振荡频率与各编码器的低频编码信号的频率对应相等。这样发射端(图5)按压不同的按钮,载波信号接入不同频率编码的调制信号时,在接收端(图8),各对应的LM567的⑧脚的电平会发生变化,从而形成多路控制信号。上述所述的工作方式,称为频分制的编码方式。这种频分制工作方式,其优点是可实现多路控制,但缺点是电路复杂,对于路数不多的控制电路,因电路工作原理简单,对一般电子技术人员仍然是有用的。

系统分类: 接口电路 | 用户分类: 硬件电路与通讯接口 | 来源: 整

理 | 【推荐给朋友】 | 【添加到收藏夹】

38kHz 红外发射与接收

38kHz 红外发射与接收 红外线遥控器在家用电器和工业控制系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了解他们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进一步自制红外遥控系统,也并非难事。 1.红外线的特点 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若按波长排列,依次(从长到短)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如图1所示。 由图可见,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μm~0.76μm,比红光波长还长的光叫红外线。红外线遥控器就是利用波长0.76μm~1.5μm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 红外线的特点是不干扰其他电器设备工作,也不会影响周边环境。电路调试简单,若对发射信号进行编码,可实现多路红外遥控功能。 2.红外线发射和接收 人们见到的红外遥控系统分为发射和接收两部分。发射部分的发射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它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如图2所示。 常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940nm左右,外形与普通φ5 mm发光二极管相同,只是颜色不同。一般有透明、黑色和深蓝色等三种。判断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好坏与判断普通二极管一样的方法。单只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约100mW。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需用专用仪器测定,而业余条件下,只能凭经验用拉距法进行粗略判定。 接收电路的红外接收管是一种光敏二极管,使用时要给红外接收二极管加反向偏压,它才能正常工作而获得高的灵敏度。红外接收二极管一般有圆形和方形两种。由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较小,红外接收二极管收到的信号较弱,所以接收端就要增加高增益放大电路。然而现在不论是业余制作或正式的产品,大都采用成品的一体化接收头,如图3所示。红外线一体化接收头是集红外接收、

放大、滤波和比较器输出等的模块,性能稳定、可靠。所以,有了一体化接收头,人们不再制作接收放大电路,这样红外接收电路不仅简单而且可靠性大大提高。 图3是常用两种红外接收头的外形,均有三只引脚,即电源正VDD、电源负(GND)和数据输出(Out)。接收头的引脚排列因型号不同而不尽相同,图3列出了因接收头的外形不同而引脚的区别。 红外接收头的主要参数如下: 工作电压:4.8~5.3V 工作电流:1.7~2.7mA 接收频率:38kHz 峰值波长:980nm 静态输出:高电平 输出低电平:≤0.4V 输出高电平:接近工作电压 3.红外线遥控发射电路 红外线遥控发射电路框图如图4所示。 框图4是目前所有红外遥控器发射电路的功能组成,其中的编码器即调制信号,按遥控器用途的编码方式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例如用于电视机、VCD、DVD和组合音响的遥控发射的编码器,因其控制功能多达50种以上,此时的编码器均采用专用的红外线编码协议进行严格的编程,然而对控制功能少的红外遥控器,其编码器是简单而灵活。前者编码器是由生产厂家的专业人员按红外遥控协议进行编码,而后者适用于一般电子技术人员和电子爱好者的编码。图4中的38kHz振荡器即载波信号比较简单,但专业用的和业余用的也有区别,专业用的振荡器采用了晶振,而后者一般是RC振荡器。例如彩电红外遥控器上的发射端用了455kHz的晶振,是经过整数分频的,分频系数为12,即455kHz÷12= 37.9kHz。当然也有一些工业用的遥控系统,采用36kHz、40kHz或56kHz等的载波信号。 因红外遥控器的控制距离约10米远,要达到这个指标,其发射的载波频率(38kHz)要求十分稳定,而非专业用的RC(38kHz)载波频率稳定性差,往往偏离38kHz甚至很远,这就大大缩短了遥控器的控制距离。因晶振频率十分稳定,所以专业厂家的遥控器全部采用晶振的38kHz作遥控器的载波发送信号。 图4中编码器的编码信号对38kHz的载波信号进行调制,再经红外发射管D向空间发送信号供遥控接收端一体化接收头接收、解调输出、再作处理。

红外接收发射(电路图和PCB)

学年论文 (课程论文、课程设计) 题目:红外发射接受 作者: 所在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年级:电子信息工程08-1班指导教师:王建英 职称:讲师 2009年1月7日

实验目的: 1. 学会熟练操作Altium Designer 6软件。 2. 学会用Altium Designer 6软件进行电子线路设计并运用软件分析各种参数。 3.熟练掌握基本红外发射接收的设计、分析及运。 4. 学会红外发射接收电路基础的电路设计并进行研究分析。 实验要求: 1.了解红外发射接收的基本电路结构。 2.概述音频放大器的构造及功能。 3.用Multisim完成对电压和功率放大器的电路设计。 4.对电路的各部分功能作简要解释。 5.要求所设计的电路实现对电压和功率的放大功能。 6.对电路进行调与仿真,得到重要性能参数且要求要有电路的输入与输出波形。 7.对放大器的一些性能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对输入输出波形研究以及对频率效应的研究等等)。 8.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内容: 一、实验原理图

红外线遥控器在家用电器和工业控制系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了解他们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进一步自制红外遥控系统,也并非难事。 1.红外线的特点 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若按波长排列,依次(从长到短)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如图1所示。 由图可见,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μm~0.76μm,比红光波长还长的光叫红外线。红外线遥控器就是利用波长0.76μm~1.5μm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 红外线的特点是不干扰其他电器设备工作,也不会影响周边环境。电路调试简单,若对发射信号进行编码,可实现多路红外遥控功能。 2.红外线发射和接收 人们见到的红外遥控系统分为发射和接收两部分。发射部分的发射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它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如图2所示。 常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940nm左右,外形与普通φ5mm发光二极管相同,只是颜色不同。一般有透明、黑色和深蓝色等三种。判断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好坏与判断普通二极管一样的方法。单只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约100mW。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需用专用仪器测定,而业余条件下,只能凭经验用拉距法进行粗略判定。 接收电路的红外接收管是一种光敏二极管,使用时要给红外接收二极管加反向偏压,它才能正常工作而获得高的灵敏度。红外接收二极管一般有圆形和方形两种。由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较小,红外接收二极管收到的信号较弱,所以接收端就要增加高增益放大电路。然而现在不论是业余制作或正式的产品,大都采用成品的一体化接收头,如图3所示。红外线一体化接收头是集红外接收、放大、滤波和比较器输出等的模块,性能稳定、可靠。所以,有了一体化接收头,人们不再制作接收放大电路,这样红外接收电路不仅简单而且可靠性大大提高。 图3是常用两种红外接收头的外形,均有三只引脚,即电源正VDD、电源负(GND)和数据输出(Out)。接收头的引脚排列因型号不同而不尽相同,图3列出了因接收头的外形不同而引脚的区别。

什么是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接收器

什么是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 红外(IR)发射器和接收器是目前在许多不同的设备,尽管他们中最常见的消费类电子产品。这种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一个组件在一个特定的模式,另一个组件可以拿起并翻译成指令闪烁的红外光。这些发射器和接收器被发现在遥控器和各种不同类型的设备,如电视和DVD 播放机。外围设备,包括这种技术还可以让电脑来控制其他各种消费类电子产品。由于红外遥控器被限制在视线操作线,部分产品可被用于扩展一个硬连线的线或射频(RF)传输的信号。 最常见的消费电子遥控器使用红外光。它们通常会产生使用红外发光二极管(LED),和接收器单元的主要成分,通常是一个光电二极管。无形的光,被拾起,然后由接收模块的指令变成一个远程控制的闪烁模式。构造发射器和接收器所必需部件通常是廉价的,但这些系统限制线的视线操作。 为了延长超视距一个典型的红外遥控器控制的范围内,它是可以与另一个组件的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相结合。硬连线的扩展单元使用通过物理线路连接的一个发射器和接收器。此线可绕过或穿过墙壁,位于在一个房间,在另一个接收器与发射器。当一个信号被从遥控器发送到接收器,它跨过线路,然后再重新打开到红外光的发射器在其另一端。 无线电频率IR扩展执行相同的功能,无需任何物理电线。这些系统包括两个部分,其中一个包含一个红外接收器和RF发射器。成对的单元包含一个RF接收器和红外发射器。一个红外遥控IR接收器上使用时,该设备转换的信号,并通过RF广播。的成对的单元,然后接收该信号,对其进行解码和发送红外信号。 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装置也可用于某些计算机。这些外围设备通常被设计为通过通用串行总线(USB)连接,可用于控制各种类型的消费类电子产品。软件可以让设备学习到直接从其他远程控制命令。 学习更多红外知识,百度:“煮透社”。

38khz红外发射与接收解析

38khz红外发射与接收 38khz红外发射与接收 红外线遥控器在家用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若按波长排列,依次(从长到短)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如图1所示. 由图可见,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μm~0.76μm,比红光波长还长的光叫红外线.红外线遥控器就是利用波长0.76μm~1.5μm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 红外线的特点是不干扰其他电器设备工作,也不会影响周边环境. 人们见到的红外遥控系统分为发射和接收两部分.发射部分的发射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它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如图2所示. 常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940nm左右,外形与普通φ5mm发光二极管相同,只是颜色不同.一般有透明,黑色和深蓝色等三种.判断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好坏与判断普通二极管一样的方法.单只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约100mW.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需用专用仪器测定,而业余条件下,只能凭经验用拉距法进行粗略判定. 接收电路的红外接收管是一种光敏二极管,使用时要给红外接收二极管加反向偏压,它才能正常工作而获得高的灵敏度.红外接收二极管一般有圆形和方形两种.由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较小,红外接收二极管收到的信号较弱,所以接收端就要增加高增益放大电路.然而现在不论是业余制作或正式的产品,大都采用成品的一体化接收头,如图3所示.红外线一体化接收头是集红外接收,放大,滤波和比较器输出等的模块,性能稳定,可靠.所以,有了一体化接收头,人们不再制作接收放大电路,这样红外接收电路不仅简单而且可靠性大大提高. 图3是常用两种红外接收头的外形,均有三只引脚,即红外接收头的主要参数如下: 工作电压:4.8~5.3V 工作电流:1.7~2.7mA 接收频率:38kHz 峰值波长:980nm 静态输出:高电平 输出低电平:≤0.4V 输出高电平:接近工作电压 3.红外线遥控发射电路 红外线遥控发射电路框图如图4所示. 框图4是目前所有红外遥控器发射电路的功能组成,其中的编码器即调制信号,按遥控器用途的编码方式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例如用于电视机,VCD,DVD 和组合音响的遥控发射的编码器,因其控制功能多达50种以上,此时的编码器均采用专用的红外线编码协议进行严格的编程,然而对控制功能少的红外遥控器,其编码器是简单而灵活.前者编码器是由生产厂家的专业人员按红外遥控协议进行编码,而后者适用于一般图4中编码器的编码信号对38kHz的载波信号进行调制,再经红外发射管D向空间发送信号供遥控接收端一体化接收头接收,解调输出,再作处理.

红外遥控器电路(接收电路)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18周-19周

目录 1、总体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选题及要求 (1) 1.2、原理与方案 (1) 1.2.1、红外线与红外接收二极管 (1) 1.2.2、红外接收电路 (1) 1.2.3、电源电路 (3) 1.2.4、红外接收总电路 (3) 1.2.5、元器件的选择 (4) 1.2.3方案确定 (4) 2、总电路图,印刷图及相关说明 (5) 2.1、原理图 (5) 2.2、清单图 (5) 2.3、PCB (6) 2.4、PCB三维图 (6) 2.5、PCB板3D显示图 (7) 3、计算机仿真及相关说明 (9) 3.1、仿真电路图 (9) 3.2、仿真过程 (9) 4、电路制作与调试 (11) 4.1、元件确定 (11) 4.2、元件检测 (11) 4.3、仪表仪器 (11) 4.4、电路板制作 (11) 4.5、电路板调试 (13) 4.6、调试常见故障与处理方法 (15) 5、心得体会 (16) 6、参考文献 (17)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家用电器设备也随之进入千家万户,一些家用电器开关在使用的时候非常麻烦,为了方便大家使用,现在社会上也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控制开关,其中包括红外遥控开关,红外遥控是目前家用电器中用的较多的遥控方式。 红外遥控有以下特点: 1、抗干扰能力强。由于其无法穿透墙壁,故不同房间的家用电器可以使用通用的遥控器而不会产生相互的干扰; 2、电路调试简单,操作简单; 3、成本低,符合大众消费观念。 由于其抗干扰能力强,操作简单等诸多有点,红外遥控已经广泛应用于彩色电视机、DVD、空调、组合音响等各种家用电器上。 基于红外遥控发射与接收原理,我们小组设计了一款简易红外遥控电路,通过这个设计,不仅可以明白红外遥控的工作原理,还能在之后自己DIY红外遥控开关。相信通过这个设计也能让其他人对红外遥控开关的工作原理有进一步的了解。

红外发射接收器示例

红外发射接收器示例

————————————————————————————————作者:————————————————————————————————日期:

图2-2 红外发射和接收器件示例 红外一体化接收头内部电路包括红外监测二极管,放大器,限副器,带通滤波器,积分电路,比较器等。红外监测二极管监测到红外信号,然后把信号送到放大器和限幅器,限幅器把脉冲幅度控制在一定的水平,而不论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的距离远近。交流信号进入带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可以通过30khz到60khz的负载波,通过解调电路和积分电路进入比较器,比较器输出高低电平,还原出发射端的信号波形。注意输出的高低电平和发射端是反相的。 图2-3为红外发射和接收解码的示意图。在发射部分设计一个38kHz的载波,在发射数据(全码)为高电平时输出载波,发射数据(全码)为低电平时输出低电平,二者实现了逻辑与的关系,得到的信号(红外发射)驱动红外发射二极管向空间发射红外线。红外一体化接收头接收到红外信号后,解码出与发射数据(全码)逻辑相反的数据。 图2-3 红外发射和接收解码的示意图 3系统硬件设计 3.2红外遥控单元

本设计中作为发射部分使用的遥控器为M5046AP机芯的电视机遥控器。电视机遥控器应用的是红外收发原理,即遥控器前端侧面的红外发射管发射出红外信号,电路板上红外接收管接收到信号后送到单片机内部,经译码后变成相应的操作指令,以实现定时、遥控风扇的功能。 红外遥控器的内部关键电路和接收管电路如图3-1所示。 图3-1 3.3单片机控制单元 本设计以AT89S51单片机为主控器,单片机控制电路设计如图3-2所示。 单片机的P1.2-P1.4口用于控制风扇的3个档次,设计中用继电器来模拟风扇换挡开关;P1.6和P1.7引脚控制时钟电路;P2口作为液晶显示的8位数据线;P3.0和P3.1口控制风扇工作状态指示灯,分为手动和自动2个状态;P3.2中断0用于接收红外遥控编码信号;P3.4接收温度数据;P3.5-P3.7三个引脚分别控制液晶显示器的控制端。

红外遥控发射和接收系统课程设计

红外遥控发射和接收系统设计 摘要 本设计是以红外技术为基础,可以实现无线遥控,摆脱了信息传递需要导线的限制,而且红外实现方式灵活,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红外集成芯片价格的降低,更加扩展了红外的应用范围。现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能感受到红外的应用,以及它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本设计充分利用能够很容易买到的普通电视机遥控器,通过编码发射红外线,然后由通用红外接收芯片sw0038实现对红外的接收,但是因为考虑到题目的要求仅仅是实现对一个开关的简单开管控制,所以舍弃了依靠单片机来对遥控器发出的红外进行解码实现多种控制的方案。本方案简洁可行,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开发,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并且具有良好的移植性,可以通过简单的修改就应用到其他领域。 关键字:红外遥控红外解码双稳态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take the infrared technology as a foundation, realizing the wireless remote control, getting rid of the the limit of wir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Beacause infrared technology is easy to be realized,it is widely used in many fields. Specially ,with the chip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frared integrated chip price reducing, even more expanded the infrared application scope . Now in our daily life ,we can feel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frared, and the convenience it has brought us.In this design,I take ordinary television remote control device to realize coding and Infrared Emission,then it is received by the general infrared receive chip sw0038 .what the topic requests is merely the realization of a simple switch control,so I give up the program on the MCU. The program is simple and feasible, making full use of the existing resources for development, and achieve fairly good results.It has a good portability,so only after a little change,it can be transplanted to other fields. Key word: infrared remote control infrared decode bistability

红外发射、接收头(红外基础知识).

目前市售红外一体化接收头有两种:电平型和脉冲型,绝大部分的都是脉冲型的,电平型的很少。 电平型的,接收连续的38K信号,可以输出连续的低电平,时间可以无限长。其内部放大及脉冲整形是直接耦合的,所以能够 接收及输出连续的信号。 脉冲型的,只能接收间歇的38K信号,如果接收连续的38K信号,则几百ms后会一直保持高电平,除非距离非常近(二三十厘米以内。其内部放大及脉冲整形是电容耦合的,所以不能能够接收及输出连续的信号。一般遥控用脉冲型的,只有特殊场合,比如串口调制输出,由于串口可能连续输出数据0,所以要用电平型的。一般遥控器用455K经12分频后输出37917HZ,简称38K,10米接收带宽为38+-2K,3米为 35~42K。在没有环境反射的空旷空间,距离10米以上方向性会比较强。在室内, 如果墙是白色的,则在15米的空间基本没有方向性。 接收头要有滤光片,将白光滤除。在以下环境条件下会影响接收,甚至很严重: 1、强光直射接收头,导致光敏管饱和。白光中红外成分也很强。 2、有强的红外热源。 3、有频闪的光源,比如日光灯。 4、强的电磁干扰,比如日光灯启动、马达启动等。 38K信号最好用1/3占空比,这个是最常用的,据测试1/10占空比灵敏度更好。实际调制时间要少于50%。最好有间歇。 电平型的接收头只要接收到38K红外线就输出持续低电平,用起来非常爽,以前的老式接收头多半是这种类型,但其有个致命 弱点:抗干扰性太差,传输距离短(小于1m。

而脉冲型一体化红外线接收头必须接受一定频率38K的载波的基带信号才有正常输出,如发送500HZ的38K载波,脉冲型一体化红外线接收头输出500HZ方波,而如果发送连续的38K载波就会出项有瞬间低电平其后为高电平的现象。这种脉冲型一体化红外线接收头克服了传统电平型接收头的不足:传输距离相对更远,稳定性大大增加,抗干扰性更强。因此已经完全取代了老式的电平型接受头,在电子市场如不说明店主给你的绝对是脉冲性的。 手机拍照时可以查看红外发射管是否处于发射状态 红暴问题 有些厂家把能不能制造出无红暴红外灯当做一个技术问题来宣传,好像有红暴就是低技术,无红暴就是高技术。其实,有无红暴只是一个选择问题,并不是技术问题,波长超过700nm的光线叫做红外线,900nm以上的红外线基本无红暴,波长越短,红暴越强,红外线感应度也越高。现在市场上有两种主流红外灯,一种是有轻微红暴的,波长在850nm左右,一种是无红暴的,波长在940nm左右。同一款摄像机,在850nm波长的感应度,比在940nm波长的感应度好到10倍。所以850nm这种有轻微红暴的红外灯拥有更高的效率,应当做为红外夜视监控的首选项。 这说的有道理吗? 红暴是对红外灯工作状态的一个描述。工作灯在工作时,如果有红暴就会在管芯出现红色小点。如果没有红暴的话,工作和不 工作人眼看不出来。没有红点 850nm和940nm都有红爆,只不过940要比较弱一点 常见的红外发射管有940nm波长和850nm波长两种,940nm波长的红外发射管主要使用于调制编码及信号传输,而850nm 波长的主要用于安防等红外光源上,接收管则有850nm~950nm通用的型号。850的管和940的管区别在于他们的功率大

哈工程电子电路综合实验-红外发射接收系统教学教材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设计实验选题七(接收部分)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收发系统的设计实现 姓名:周迪 学号:2010042105 2013年4月17日~~2013年4月24日

摘要 红外线是现代社会中已经极为常见,在遥测、遥控等领域中,往往使用微机与单片机组成多机通信系统来完成测控任务。其中,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微机的RS-232C串行接口进行串行数据通信。由于受环境的影响以及RS-232C串行接口电气性能的限制,加上连接线长、接线麻烦等缺点,其通信的空间范围总是受到限制,并使人们感到不便。因此,人们想到了无线传输。常用的无线传输方式有无线短波传输和红外线传输,但这两种方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短波方式易受外界电磁场的干扰,线外线传输方式不能隔墙传输等等,本文将介绍采用最新的无线长波收发模块638以及三态编解码芯片MC145026/ MC145027来设计无线数据通信装置的方法。该装置具有抗干扰性能好、穿透性强、传输距离远等特点。由于串行接口传输速度慢,信号处理电路复杂,外接模块困难。因此,本装置选用并行接口通信,从而使得电路简单易做、可靠性高。 本设计是以STC89C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本装置主要由数据编解码和发射接收两大模块组成,设计系统组成图如下: 发射部分电路模块:STC889C51单片机作为主控核心,采用三态编解码芯片MC145026作为编码芯片,CD4011逻辑器件作为反相用途,采用单段的数码管显示发射的数字,采用八位按键输入,采用MAX232作为电平转换电路作为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程序下载用途。 接收部分电路模块:STC889C51单片机作为主控核心,与MC145026配对使用的三态编解码芯片MC145027作为解码芯片。74LS02逻辑器件作为反相用途,采用单段的数码管显示发射的数字,八位的发光二极管显示顺序,638作为红外的接收头,采用MAX232作为电平转换电路作为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程序下载用途。 实现方法:本实验采用单片机控制,发射部分的数据经过调制编码后送入电光变换电路经过红外发射管转换为红外光脉冲发射出去,为了增加抗干扰能力将编码的信号调制在较高的频率载波上发射。在接受部分接收头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装换为电信号,经过解调将发射数据解调出来,输入单片机进行控制。 实现功能:无线数据的发射与接收 特点及水平:实现无线数据传输,在三米近距离的范围内可以收到发射数据 关键词:单片机;可靠性;MC145026;MC145027;无线数据传输。

信号发射器和接收器原理

信号发射器和接收器原理 一种住家用的信号传输系统,包括有安插于墙壁上的电源插座中的发射器、接收器,籍以配合电源供给电路获得电源和通过一般住家原有的电源布线作为传输媒介,其特征在于:上述发射器是由传感器、定时器、方波振荡器、与门、解码器、调制器、中周变压器所组成,其中传感器可以对预设情况敏感,其中定时器在接收到传感器的信号后,会在预设时间内持续触发方波振荡器,使之产生低频方波信号,其中与门在同时接收到定时器和方波振荡器的高电位信号时,就会输出高电位信号给编码器,该编码器输入端连设有指拨开关,其可将与门和指拨开关的数据转换为编码信号;该调制器则通过振荡器输出规律的脉冲信号作为载波,以便将编码信号进行调制;中周变压器可将调制后的高频信号传入电源插座,并可隔离从电源插座输入的电源低频信号,以免发射信号受干扰;上述接收器是由中周变压器、前置处理器、自家接收电路和负载所组成,其中中周变压器可隔离电源插座所输入的电源低频信号,只让高频信号输入;其中前置处理器包括有耦合器、滤波器、放大器、检波器及整形器,可将输入信号滤波、放大、检波并整形还原;该前置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有自家接收电路,用以分别接收自家用的发射器信号;其中自家接收电路是在解码器输出端连设指拨开关,以与编码器处的指拨开关相对应,可将处理后的输入信号解码,且解码器输出端连设有指示灯,在接收到发射器的发射信号时明亮,解码器输出端连接有许多指示灯,以便接收到发射信号时使相对应的指拨开关明亮,而每个指示灯分别与单脉冲电路并联,持续导通指示灯,而且,单脉冲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短暂保持电路,以在一个短时间内持续导通指示灯;又,自家接收电路的短暂保持电路输出端连设有延时器,以便延迟一段时间后才驱动下一级所并联的音乐铃或继电器负载

红外发射与接收电路

红外发射与接收电路实验 报告 (应电0612 学号01) 一、实验目的 制作一个简易红外发射与接收电路。要求自行装配、接线调试,并能检查和发现问题(使用万用板布线),掌握其基本原理与工作情况,并根据原理、现象和测量数据进行分析问题所在,加以解决。 二、实训材料清单及工具仪器: 万用表、示波器、电铬铁、镊子、拔线钳、螺丝刀等常用工具。 元件名称元件标号封装号 1N4001 D7 D3 1N4001 D9 D3 1N4001 D8 D3 1N4007 D3 D3 1N4007 D4 D3 1N4007 D2 D3 1N4007 D1 D3 2K R1 AXIAL-0.3 4.7K R8 AXIAL-0.3 5.1v D6 D3 10K R2 AXIAL-0.3 10K R11 AXIAL-0.3 10K R9 W3296 10uF/25V C2 EC1.5 20K R3 AXIAL-0.3 20K R5 AXIAL-0.3 27K R4 AXIAL-0.3 104 C6 CM150 104 C4 CM150 104 C3 CM150 510 R6 AXIAL-0.3 510 R10 AXIAL-0.3 510R R7 AXIAL-0.3 561 C5 CM150 4700uF/25V C1 EC4-6 9013 Q3 90XX 9013 Q2 90XX 9013 Q1 90XX

LED D5 LED NE555 IC2 DIP-8 NE555 IC1 DIP-8 RED LED LED RELAY3 ZJCA SRD 三、实验要求 使用万用板布线,红外发射的频率为38KHz,载波为250Hz。接收管经过射极放后驱动继电器。要求通电后继电器吸合,阻断红外发射信号继电器断开,信号通后继电器又吸合。通过继电器实现红外信号控制其他器件。 四、实验原理图 红外发射电路 红外接收电路 五、电路PCB板

实验一 射频前端发射和接收器

实验一射频前端发射和接收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射频前端发射器和接收器的基本结构与主要设计参数。 2、利用实验模组的实际测量了解射频前端发射器和接收器的基本特性。 二、预习内容: 1、预习放大器、滤波器、混频器、功率放大器的原理的理论知识。 2、预习放大器、滤波器、混频器、功率放大器的设计的原理的理论知识。 3、熟悉带通滤波器、变频器、信号发生器、低噪声放大器、中频放大器的 理论知识。 4、熟悉带通滤波器、变频器、信号发生器、低噪声放大器、中频放大器的 设计的理论知识。 三、实验设备: 四、理论分析: 基本结构与设计参数说明: 在无线通讯中,射频发射器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话音还是数据信号要利用电磁波传送到远端,必须使用射频前端发射器。如图1-1(a)所示,它大抵可分成九个部分。 1.中频放大器(IF Amplifier) 2.中频滤波器(IF Bnadpass Filter) 3.上变频频混频器(Up-Mixer; Up Converter) 4.射频滤波器(RFBandpass Filter) 5.射频驱动放大器(RF Driver Amplifier) 6.射频功率放大器(RF Power Amplifier) 7.载波振荡器(Carrier Oscillator; Local Oscillator) 8.载波滤波器(LO BPF) 9.发射天线(Antenna) 其中放大器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可参考主题六,而滤波器的基本原理与设

计方法已可参考主题五的说明。至于振荡器的部分,可于主题八与与主题九获得一些参考。 天线部分则可由主题十得到概念。 所以,在此单元中将就上变频器部分的基本原理做一说明。并介绍发射器的几个重要设计参数。 图1-1(a)基本射频前端发射器结构图 图1-1(b)单变频结构射频前端接收器 如图1-1(b)可见,射频前端接收器可分为天线(Antenna)、射频低噪声放大器(RF Low Noise Amplifier , LNA)、下变频器(Down-Mixer , Down Converter)、中频滤波器(Intermidate Frequency Bandpass Filter , IF BPF)、本地振荡器 (Local Oscillator , LO)。其工作原理是将发射端所发射的射频信号由天线接收后,经LNA 将功率放大,再送入下变频器与LO 混频后由中频滤波器将设计所要的部分(Baseband Processing Unit 、BPU)解调(Demodulation)出所需要的信号(Message Signals). 这类只经一个混频器上变频(或下变频)的电路构造称为单变频结构(Single Conversion configuration)。而在实际应用中也有双变频结构(Dual Conversion Configuration),甚至多变频结构(Multi-conversion Configuration),使用的时机视系统指标而定。因为BPU 的处理频率有所限制(一般在500MHz 以下),所以需要利用变频器(Mixer)及频道振荡器(Channel Oscillator)将射频信号由射频前端接收器下变频为中频段(Intermidate Frequency Band 、IF)信号后再送入BPU ,或是将BPU 送出的IF 信号用射频前端发射器上变频至射频段(Radio Frequency Band 、RF)信号经放大后再发射。 本单元以单变频结构来说明一个射频前端接收器的各设计参数. Signal From Unit BPU

单片机红外发射(原理与设计程序)

用AT89S51单片机制作红外电视遥控器 一般红外电视遥控器的输出都是用编码后串行数据对38~40kHz的方波进行脉冲幅度调制而产生的。 当发射器按键按下后,即有遥控码发出,所按的键不同遥控编码也不同。这种遥控码具有以下特征: 采用脉宽调制的串行码,以脉宽为0.565ms、间隔0.56ms、周期为1.125ms 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0”;以脉宽为0.565ms、间隔1.685ms、周期为2.25ms 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1”。 上述“0”和“1”组成的32位二进制码经38kHz的载频进行二次调制,然后再通过红外发射二极管产生红外线向空间发射。一般电视遥控器的遥控编码是连续的32位二进制码组,其中前16位为用户识别码,能区别不同的红外遥控设备,防止不同机种遥控码互相干扰。后16位为8位的操作码和8位的操作反码,用于核对数据是否接收准确。 根据红外编码的格式,发送数据前需要先发送9ms的起始码和4.5ms的结果码。 遥控串行数据编码波形如下图所示: 接收方一般使用TL0038一体化红外线接收器进行接收解码,当TL0038接收到38kHz红外信号时,输出端输出低电平,否则为高电平。所以红外遥控器发送红外信号时,参考上面遥控串行数据编码波形图,在低电平处发送38kHz红外信号,高电平处则不发送红外信号。 单片机红外电视遥控器电路图如下:

C51程序代码: #include static bit OP; //红外发射管的亮灭 static unsigned int count; //延时计数器static unsigned int endcount; //终止延时计数static unsigned char flag; //红外发送标志char iraddr1; //十六位地址的第一个字节 char iraddr2; //十六位地址的第二个字节 void SendIRdata(char p_irdata); void delay(); void main(void) { count = 0;

红外线发射与接收电路图

红外线发射与接收电路图 由455KHZ的晶振CRY,反相器74HC04及电阻、电容构成的振荡器产生455KHZ的方波信号。经脉冲分频器74LS92,六分频成为75.83KHZ的脉冲信号。再经过D触发器构成的2分频/整形电路变成38KHZ的方波信号。由单片机的异步串行口TX输出的串行数据信号,送到与非门74HC00的输入端。与非门的另一输入端接38KHZ的载波信号。与非门的输出信号用来控制三极管的开通或关断,从而控制红外发射管发送信息。这样就达到了用串行口TX输出的串行数据信号直接调制载波,进行红外数据传输的目的。发射电路的调制采用的是时分制幅度键控调制方式。因单片机在复位后,TXD脚为高电平,为满足同步的要求,采用低电平同步脉冲,经与非门(U3)后变成高电平同步脉冲。所以单片机TXD 发送的编码应是反码。 据说,发送数据"0"的载波脉冲个数不少于14个,这样发送速率不高于1200b 设计中采用一种高效能的红外接收器——德律风根TFMS5380。德律风根所开发的微型接收器TFMS5380是近期市场上最高效能的红外接收器。同一组件内已装上了接收二级管和前置放大器。TFMS5380特点:(1)单一的接收器和前置放大器的组合。(2)超敏感度和传送距离。(3)内置PCM频率过滤器。(4)无外置组件需要。(5)特强光及电场干扰屏蔽。(6) TTL及CMOS兼容,适用于微处理器操作控制。(7)可选频率由30KHZ至56KHZ。(8)低功耗。(9)ISO9000认可。TFMS5380适用于数据传送、电视机、录像机、组合音响及

卫星接收器等。TFMS5380的内部框图及构成的接收电路。如图3所示。 红外二极管就和普通的发光二极管原理一样,就是在半导体PN结区域电子和空穴复合发光。发光的波长和半导体的禁带宽度有关。 光敏红外二极管和普通的光敏二极管也是一样的。在PN结附近由于光照产生的激子被结电场拉开成为电子-空穴对,分别流向不同的电极。一般光敏管反向偏置,有光时反向电阻会变化。 一般红外管用来通信,比如电视机的遥控器。或者测距,比如自动冲水马桶

红外发射和接收器件示例

图2-2 红外发射和接收器件示例 红外一体化接收头内部电路包括红外监测二极管,放大器,限副器,带通滤波器,积分电路,比较器等。红外监测二极管监测到红外信号,然后把信号送到放大器和限幅器,限幅器把脉冲幅度控制在一定的水平,而不论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的距离远近。交流信号进入带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可以通过30khz到60khz的负载波,通过解调电路和积分电路进入比较器,比较器输出高低电平,还原出发射端的信号波形。注意输出的高低电平和发射端是反相的。 图2-3为红外发射和接收解码的示意图。在发射部分设计一个38kHz的载波,在发射数据(全码)为高电平时输出载波,发射数据(全码)为低电平时输出低电平,二者实现了逻辑与的关系,得到的信号(红外发射)驱动红外发射二极管向空间发射红外线。红外一体化接收头接收到红外信号后,解码出与发射数据(全码)逻辑相反的数据。 图2-3 红外发射和接收解码的示意图 3系统硬件设计 3.2红外遥控单元

本设计中作为发射部分使用的遥控器为M5046AP机芯的电视机遥控器。电视机遥控器应用的是红外收发原理,即遥控器前端侧面的红外发射管发射出红外信号,电路板上红外接收管接收到信号后送到单片机内部,经译码后变成相应的操作指令,以实现定时、遥控风扇的功能。 红外遥控器的内部关键电路和接收管电路如图3-1所示。 图3-1 3.3单片机控制单元 本设计以AT89S51单片机为主控器,单片机控制电路设计如图3-2所示。 单片机的P1.2-P1.4口用于控制风扇的3个档次,设计中用继电器来模拟风扇换挡开关;P1.6和P1.7引脚控制时钟电路;P2口作为液晶显示的8位数据线;P3.0和P3.1口控制风扇工作状态指示灯,分为手动和自动2个状态;P3.2中断0用于接收红外遥控编码信号;P3.4接收温度数据;P3.5-P3.7三个引脚分别控制液晶显示器的控制端。

实验六 红外调幅调频发射接收系统

实验六红外调频/调幅发射接收系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红外编、解码的原理; 2、熟悉调频/调幅接收的原理、方法和频谱; 3、熟悉调频发射机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内容 1、使用红外系统进行编解码,并在数码管上显示结果; 2、调试调频/调幅接收机电路,接收收音机信号 3、产生88MHz~108MHz的调频信号,实现发射机与接收机的正常通信 三、实验设备 1、20M双踪示波器一台 2、鞭状天线一根 3、带话筒耳机一套 四、实验原理 (一)红外编、解码电路原理 1、红外编码电路 红外编码调制采用编码芯片SC2262IR,典型应用电路如图6-1所示。 图6-1 SC2262IR典型应用电路

该芯片第1~8脚,第10~13脚为地址管脚,共12位。其中,第7、8、10、11、12和13脚还可作为数据管脚使用。 芯片17脚输出的编码信号由地址码、数据码和同步码组成一个完整的码字。每个码字的周期由芯片15脚和16脚所接电阻的大小确定。地址管脚状态不同,芯片17脚输出的码型也不同。即该芯片完成以地址码(数据码)为调制信号的脉宽调制,调制后的信号从芯片17脚所接的红外二极管输出。 2、红外解码原理 本实验采用一体化红外接收器。当红外接收器没有接收到信号时,输出高电平。但由于空间中的许多干扰信号,导致实验时,即使红外发射电路没有发射信号,红外接收器也有杂波输出。一般红外接收器的输出信号波形如图6-2所示。 同步码 A8A10A11 A3A9 A2A7 A0A1A4A5 A6 图6-2 红外接收器输出信号波形 图中,A0~A11分别对应于发射芯片第1~8脚和第10~13脚的状态。这里,记图52-2中A0~A7和A10所对应的波形为11,A8和A11所对应的波形为00,A9所对应的波形为10。则当发射芯片地址管脚接低电平时,解码部分对应输出11;当发射芯片地址管脚接高电平时,解码部分对应输出00;当发射芯片地址管脚悬空时,解码部分对应输出10。 本实验电路,发射芯片第1~8脚(A0~A7)接地,第11脚(A9)悬空,第12脚(A10)接地,第10脚(A8)和第13脚(A11)分别由按键S1(+)和S2(-)控制,当按键按下时,管脚接高电平,按键不按动时,管脚接低电平。 将解码输出信号给单片机识别处理,可实现通信系统中的相关控制。本实验,单片机一旦识别到A8为00且A11为11,则输出相关控制字给BH1415(调频发射芯片),该芯片识别单片机输出的控制字,将发射载波频率按0.1MHz步进增大。单片机一旦识别到A8为11且A11为00,则输出相关控制字给BH1415(调频发射芯片),该芯片识别单片机输出的控制字,将发射载波频率按0.1MHz步进减小。模块上数码管LED6~LED9(单位为MHz)显示调频发射芯片的发射频率,开机默认为88MHz。 (二)调频/调幅接收系统原理 调频/调幅解调电路由索尼公司生产的CXA1691BM和少量外围元件组成。CXA1691BM既可以接收中波调幅信号,也可接收调频信号。它包含了中放、混频、限幅、鉴频、检波等电路,内部框图如图6-3所示。当开关S1向下拨时,CXA1691BM工作在调幅接收的状态,接收载频范围为535kHz~1605KHz。当开关S1向上拨时,CXA1691BM 工作在调频接收的状态,接收载频范围为88MHz~108MHz。

红外遥控发射与接收系统

目录 摘要 (1) 引言 (3) 第一章设计方案 (4) 第二章电路设计 (5) §2.1 硬件设计 (5) §2.2 遥控发射部分 (5) §2.2.1 遥控器及遥控芯片概述 (5) §2.2.2 红外遥控发射按键矩阵简介 (9) §2.2.3 芯片控制简介 (11) §2.3 遥控接收解码部分 (12) §2.3.1 单片机最小系统 (12) §2.3.2 红外遥控接收 (13) §2.3.3 LED七段数码管的显示驱动 (14) §2.4 软件系统 (16) 第三章制作与调试 (19) 第四章测试 (20) 第五章展望 (21) 参考文献 (22) 附录 (23) 附录A 红外发射和接收原理图 (23) 附录B 实物图 (24) 附录C 部分源程序 (25)

红外遥控发射与接收系统 摘要:本文主要是围绕无线遥控发射、接收系统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是根据项目要求,设计无线遥控发射、接收系统,设计出相应的硬件电路和编码、解码方式与元件结构等,详细叙述了系统硬件线路的设计要点和结构以及遥控电路的编码、解码技术。文中提出了一种通过按键实现多路遥控控制的设计方法,给出了该设计方法详细的原理说明和具体的设计电路。同时给出了一种独特、详细的系统抗干扰措施和节能措施。文中设计的电路和控制方法适用于一般的简单遥控系统设计,硬件设计也有一定的实用性和通用性。 关键词:无线遥控调制解调单片机解码

Infrared Remote Control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System Abstract:This paper is mainly on the wireless remote control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ystem related theory and practice application were studied. Main content i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oject, the design of wireless remote control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ystem, and designed the corresponding hardware circuit and encoding, decoding way and element structure, etc,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ystem hardware circuit design essentials and structure and remote circuit encoding, decoding technology. This paper brings forward a new key realization way by remote control design method is presented, the design method and principle of detailed design specific circuit. As a unique and detailed anti-interference measures of energy saving measures and systems. The design of the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is applicable to the general simple control system design, hardware design also has certain practical and universal. Key words: Wireless Remote Control, Demodulation,SCM Decod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