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美学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中西方绘画美学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学观念和艺术表现形式。
虽然两者都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和魅力,但在细致比较之后,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
中西方绘画美学在审美观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西方绘画美学强调“逼真”的原则,追求画面的真实性和写实性,注重透视、光影、色彩等细节的表现。
而中国绘画美学则更加偏重“意境”的追求,强调笔墨的灵动和意象的抒发,追求一种意境和情感的表达。
在中西方古典绘画中,中国绘画注重“神似”而西方绘画注重“形似”,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中对现实的不同理解和表达方式。
中西方绘画美学在构图和表达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西方绘画常采用对称和透视等技法,画面结构清晰明了,给人以整齐和谐的感觉。
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构图的灵动和变化,常以“虚实”、“变幻”等手法来表现画面的意境,给人一种变化和无限延伸的感觉。
中国绘画追求“韵味”、“余情”,注重给观者留下余白和想象空间,而西方绘画追求的是完整、紧凑和精确。
中西方绘画美学在色彩运用上也有差异。
西方绘画注重色彩的鲜艳和对比,追求色彩的表面效果和视觉冲击力。
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色彩的内涵和表达,追求色彩的意境和审美效果。
中国绘画中常使用的“四君子色”即黑、红、黄、白的配色,以及常以水墨表现的灰色调,都体现了中国绘画对于色彩的独特理解和运用。
中西方绘画美学在艺术价值观上也存在差异。
西方绘画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注重艺术家个人的表达和风格的塑造。
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墨者中庸”、“体用并育”,强调个体与整体的统一和和谐,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中国绘画更侧重于传统文化的积淀和继承,重视学习经典和传统技法的修行。
中西方绘画美学有着显著的差异。
西方绘画强调写实性和对外部世界的再现,追求视觉冲击力和独立个体的表达;而中国绘画则注重意境和对内心世界的表达,追求感性和象征性的表现。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为两种美学观念和艺术形式的交流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可能性。
中国画的艺术美学

中国画的艺术美学
中国画的艺术美学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画注重表现意境,强调以笔墨表现形神,讲究意境、构图、色彩和节奏,追求绘画作品的整体美感和精神内涵。
中国画的美学观念是:形神兼备,墨韵生动;写生而不拘泥于形,概括而不失神;化繁为简,寓意深长。
其中,形神兼备是指作品既要表现物象的形态,又要表达精神内涵;墨韵生动则是指作品中所使用的墨色应该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不同的墨色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写生而不拘泥于形指的是画家在写生的过程中,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意,不必完全按照实物的形态进行描绘;概括而不失神则是指画家在表现形态和情感时,应该追求简洁明快,不要陷入繁琐的细节之中;化繁为简则是指通过简单的表现手法,把复杂的情感表达出来;寓意深长则是指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应该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文化
内涵。
总之,中国画的艺术美学是一种综合性的美学理论,它不仅要求作品具有形态美和色彩美,还要求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蕴,这使得中国画成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 1 -。
大学绘画美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绘画美学的概念、历史与发展。
2. 培养学生对绘画作品的美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1. 绘画美学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2. 绘画作品的美学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1. 学生对绘画美学的理解与认识。
2. 绘画作品的美学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绘画美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绘画美学与日常生活、艺术创作的关系。
二、讲授新课1. 绘画美学的概念:绘画美学是研究绘画艺术审美现象、审美规律和审美价值的学科。
它包括绘画作品的美学特征、绘画艺术的美学价值、绘画艺术的美学鉴赏等方面。
2. 绘画美学的历史与发展:a. 古代绘画美学:以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等为代表,强调绘画的宗教、道德、教育等功能。
b.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美学:注重表现人性和自然,强调绘画的审美价值。
c. 现代绘画美学:追求绘画的个性化和创新,强调绘画的审美表达。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一幅绘画作品进行美学鉴赏,阐述其美学特征和价值。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绘画美学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绘画美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那么如何对绘画作品进行美学鉴赏呢?二、讲授新课1. 绘画作品的美学鉴赏方法:a. 观察法:仔细观察绘画作品的形式、色彩、构图、表现手法等。
b. 分析法:对绘画作品的主题、内容、形式、技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c. 比较法:将绘画作品与同类作品进行比较,找出其独特之处。
三、课堂练习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一幅绘画作品进行美学鉴赏,并撰写鉴赏报告。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绘画美学鉴赏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绘画作品,提高审美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绘画美学的概念、历史与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
2.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绘画作品美学鉴赏能力。
3.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积极参与,提高审美素养。
东方绘画艺术的美学特征

东方绘画艺术的美学特征首先,东方绘画艺术具有内敛的审美观念。
在东方文化中,审美观念强调内心情感的寄托和表达,注重内在的精神世界。
与西方绘画注重形式美不同,东方绘画更注重意境美。
这种审美观念要求艺术家通过画作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观者能够从画作中感受到深沉的内涵和精神的力量。
其次,东方绘画艺术强调意境的表达。
意境是东方绘画艺术的核心,意指通过画面中物象的形象、色彩、笔墨等来表现出的诗意、神秘、幽远的感觉。
东方绘画追求的是意之法,即虚隐脱俗的表现方式。
画家通过各种技法和手法,创造出一种虚幻、悠远的视觉效果,让观者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
第三,东方绘画艺术注重构图的形式美。
东方绘画中常常运用拟物写意的手法,以及借物抒情的手法,通过简洁而有深度的构图形式,来表现物象的气韵和美感。
东方绘画追求的是形之法,即以物象的呈现方式来传递观者情感。
艺术家用笔墨勾勒出物象的形态和特点,同时通过构图和布局的方式营造出和谐、平衡的视觉效果,使画面显得充满节奏感和韵律感。
最后,东方绘画艺术具有多样的艺术风格。
东方绘画并没有统一的样式和规范,而是逐渐发展出各种各样的风格流派,如中国的工笔画、写意画、泼墨画,日本的水墨画和浮世绘等等。
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审美追求和表达方式,但都保持了东方绘画的传统元素和特征。
这种多样性使得东方绘画艺术更加丰富和多元化,也更能满足观者对美的不同需求。
总之,东方绘画艺术具有内敛的审美观念、意境表达、构图形式和多样的艺术风格等美学特征。
这些特征使得东方绘画艺术得以独树一帜,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东方美学体系。
东方绘画通过其独特的审美追求和表达方式,既反映了东方文化的精神特质,又为观者提供了一种影响深远、富有情感和思考的艺术体验。
探寻绘画中的诗意美学

在作品中融合中西方绘画元素,创 造出独特的诗意美学风格。
05
绘画中诗意美学的当代意义与 价值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继承传统美学
诗意美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在绘画中得到了充 分的体现。当代绘画中对诗意美 学的追求,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
继承和发扬。
弘扬民族文化
通过在绘画中运用和表现诗意美 学,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 特色和价值观,增强民族自信心
当代绘画中诗意美学的创新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绘画中的诗意美学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我们应该关注当代艺术的新动态和新趋 势,以不断拓展我们对诗意美学的认识和理解。
THANKS
感谢观看
提升审美境界
通过在绘画中运用诗意美学,使作品具有更深的内涵和意蕴,提升 了人类的审美境界。
促进跨文化交流
将诗意美学与跨文化交流相结合,有助于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 理解和沟通,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06
探寻绘画中的诗意美学的实践 与思考
以中国画为例的诗意美学实践
中国画的意境之美
中国画强调意境的营造,通过虚实相生、留白等方式,创造出诗意 的空间,使观者能够产生更多的联想和想象。
对探寻绘画中诗意美学的反思与展望
跨文化交流与诗意美学的多样性
探寻绘画中的诗意美学不应仅局限于某一文化或流派,应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实践,以丰富我们对诗意美学的 理解和认识。
艺术史与诗意美学的关系
深入研究艺术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作品中所蕴含的诗意美学特点,从而为我们的探寻提 供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 诗意美学是一种追求独特美感体验的艺术观念,它通过超越日 常经验的方式,展现出富有深度的内涵和哲理。在绘画中,诗 意美学通常表现为对作品形式、形象、色彩、笔触等元素的独 特运用,以及对作品情感、意蕴和精神内涵的深度挖掘。
中国绘画美学

中国绘画美学
中国绘画美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它以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文化观念和审美意识。
中国绘画美学强调的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追求的是意境和神韵的传达,以及笔墨和气韵的表现。
中国绘画美学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注重笔墨表现:中国绘画以毛笔为主要工具,毛笔的运用能够产生多种变化,从而形成独特的笔墨语言。
笔墨不仅是绘画的基本元素,更是表达画家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
2.强调气韵生动:中国绘画追求作品的生动性和气韵的流动感。
一幅好的作品应该具有生命力,能够让观众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内在力量。
3.注重意境营造:意境是中国绘画美学的核心,它指的是作品所呈现出的情境和意义。
中国画家通过笔墨和形象的组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让观众感受到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体验。
4.追求和谐之美:中国绘画注重和谐之美,即在表现形式上追求平衡、对称、和谐等美感。
这种和谐之美不仅体现在构图上,也体现在色彩和笔墨的运用上。
5.融合哲学思想:中国绘画美学与古代哲学思想紧密相连。
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流派都对绘画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中国绘画不仅具有视觉上的美感,更具有思想上的深度。
总之,中国绘画美学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式,展现了中
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和审美追求。
它不仅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东方绘画艺术的美学特征

东方绘画艺术的美学特征
其次,东方绘画倡导“空灵”、“含蓄”的审美观念。
东方绘画强调留白和虚无的美感,通过集中表现和留下一些空白部分,使观者在视觉上产生冥想的效果。
这种审美观念的背后,是对东方哲学的体悟,认为真正的美需要把握事物本原的内在规律和概念,而不仅仅是表象或形式。
第三,东方绘画强调“气韵生动”和“意境超然”的审美特点。
作为东方文化的瑰宝,东方绘画的美学追求更注重描绘事物的“神韵”和“意境”。
画家通过具象的手法,以一种超越现实世界的方式,表现出内在的美。
东方绘画以饱含情感的笔墨,将动态与静态、气象与神韵相结合,使观者在观赏中领略到生命力的魅力。
另外,东方绘画强调观念的独特性和个体的创造力。
东方绘画追求真实感悟和个体表达,重视画家对自然的独立理解和创作。
画家在绘画中可以发挥出自己的艺术才能和独特的审美观点,呈现出个体的创造力和独到的艺术观念。
总结起来,东方绘画艺术有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包括意境表达、空灵含蓄、气韵生动、个体创造力和以心写心等方面。
东方绘画注重内在的思想和感悟,通过简洁而深远的表现手法,引导观者思考和感受生命的内在美。
它是东方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东方人对自然、人生和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美学原则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具有独特的美学原则和审美价值观,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原则:
墨韵与气韵:传统绘画注重墨韵和气韵的表达。
墨韵强调墨色的浓淡变化和笔墨的运用技巧,以表现物象的形态和质感;气韵则追求作品的灵动、韵律和意境,强调画家对自然、人物或景物所把握的精神气息和情感内涵。
虚实结合:中国绘画注重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通过对物象的留白和勾勒,以及线条、色彩和墨色的运用,传统绘画在表现物象的同时,也强调留白的空灵和观者的联想,从而营造出一种意境和深远的意义。
内外兼修:传统绘画强调内心修养与技法修养的兼顾。
艺术家需要通过修身养性、修心养性的实践,使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具有深度和内涵。
同时,艺术家也需要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掌握绘画的技法和表现手法。
以写意为主:中国传统绘画强调意境的把握和笔墨的写意。
艺术家追求意境的表达和形式的灵活,通过简约、概括的笔触,抓住物象的灵动和主要特征,以达到以意传情的效果。
以意象为主导:传统绘画注重表现意象和象征的力量。
艺术家通过对自然、人物或物象的感知和理解,将其转化为富有象征性和意味的意象,以启迪观者的心灵和引发思考。
这些美学原则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体系,体现了中国文化和哲学的精髓。
同时,这些原则也为后世的艺术家提供了启示和借鉴,使传统绘画在不断发展中保持着独特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时期作品
以宗教绘画为主
《鹿王本生图》(北魏敦煌壁画)
取材文学作品
东 晋 顾 恺 之 《பைடு நூலகம்洛 神 赋 图 》
隋唐五代绘画作品
中国最早的卷轴画
远近山川,咫尺千里。
《游春图》 (隋 展子虔)
捣练图(唐 张萱 工笔人物画)
唐代人物画成熟,以表现贵族生活为主。
《簪花仕女图》(唐 周昉 工笔人物画)
版 画
素 描
历
史
画
风 景 画
肖 像 画
静 物 画
年画
漫 画
插图
招
贴
画
中国绘画的 发展历史
中国画的分类:
按照绘画技法的不同分为 工笔 画、 写 意 画。
根据题材内容的不同分为 人物 画、 花鸟 画、
山水 画。
如何有效区分工笔画和写意画?
写实
笔法细腻 熟宣纸
写意 笔法简练 生宣纸 用笔挥洒、墨彩飞扬
古希腊瓶画
《战士的告别》
中世纪绘画
• 中世纪是指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西方进入了 基督教时代。受基督教制约,中世纪美术不注 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强调所谓精神世界 的表现。
• 这时期的绘画多与宗教有关。镶嵌画,浮雕, 哥特式绘画(彩色玻璃),天顶壁画等有较大 的发展。
《查士丁尼及其随从》镶嵌画
庞贝壁画
• 庞贝古城从公元前82年起成为罗马的领地, 公元79年因维苏威火山爆发而埋没,在火
山灰下长达1700多年,18世纪40年代开始
发掘。其中大量壁画的出土。多以古希腊 神话为题材。
《珀耳修斯与安德洛墨达 》
• 出土于庞贝城, 现归意大利那不 勒斯国家博物馆 收藏。
埃及绘画
• 线刻---就是在石头上刻画人物或动物的形象, 这些形象都是平面造型。 • 象形文字---这种象形文字最初是用一个符号代 表一件实物,每一个符号就是一幅独立的绘画。 • 墓室壁画---古埃及最主要的绘画形式
巴洛克·
鲁本斯(1577-1640)
《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
18世纪绘画
18世纪洛可可风格在法国兴起,随后波及欧洲其他国家。 “洛可可”一词的涵义是“贝壳形”,它源于法语
rocaille,因属于路易十五时的艺术风格,故也称“路易 十五式”。这种装饰风格的最大特征是:不论建筑内壁装 饰,还是家具、画框以及用器等等上面的纹样花饰,都具 有纤细、轻巧、华丽和繁缛的特性,弧线用C或S形,或 者用漩涡形。洛可可美术的特点是追求华丽纤巧和精致。
溪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
早春图 (北宋 郭熙)
渔庄秋霁图(元 倪瓒)
马远、夏圭尤善于在章法大胆取舍剪裁, 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 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
《寒江独钓图》 (南宋 马远)
《古木雁阵图》 (南宋 夏圭)
马远、厦圭在中国绘画史上是富有独创性的大家, 时称马夏,他们的构图方法被称为“马 一 角、 夏 半边 ”。品评者多以他俩的画为“残山剩水”, 赞誉他们的独特画风。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字文长,号“青 藤”明代写意画大师。在诗文、 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能独树 一帜,给当世及后代留下深远 影响,郑板桥对徐文长非常敬 服,曾刻一印,自称“青藤门 下走狗”。
《墨葡萄图》 明 徐渭
朱耷
朱耷,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明灭亡 后,国毁家亡,落发为僧。晚年取八大 山人,署名时常把“八大”和“山人” 竖着连写。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 “笑”字,而后二字则类似“之”字, 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他画的鱼、 鸭、鸟等作品,皆以白眼向人,充满倔 强之气。这样的形象,正是朱耷自我心 态的写照。
发现于1940年,位于法国西南部多尔多涅的拉 斯科洞内,距今约2万年。粗壮而简练的黑线,勾画 出轮廓,并用红、褐、黑色渲染出动物的体积和结构,
古代绘画
• 西方习惯把新石器末期到中世纪称为古代,具
体来说就是指公元前4000年(文字的出现)到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 古罗马-----庞贝壁画 • 古埃及-----墓室壁画 • 古希腊-----瓶画
■“四君子”:
梅、兰、竹、菊
■“岁寒三友”:
松、竹、梅
元明清绘画作品
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 展 ,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
《 富 春 山 居 图 》
元 黄 公 望
“诗、书、画、印”四者结合,强调个人情 感的抒发和个性体现。元代文人画成熟
。
为什么画 成墨梅?
水墨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王冕借用传统的形式,但又赋 予了新的含义,不要人夸好颜色,看重的是梅花的高尚品质。 《 墨 梅 图 》 ( 元 王 冕 )
帛画
中国画的基本形态已经确立
《人物御龙图》 (战国帛画)
帛画主要是指丧葬出殡时张举的一种在绢帛 上绘出图画的旌幡。也有人称之为“非衣”,入 葬时作为随葬品将其盖在棺上。 (《 战龙 国凤 帛仕 画女 )图 》
天上
人间
冥界
1972年长沙马 王堆一号墓出 土的《升天 图》,帛画的 构图分为天上、 人间、冥界三 部分。这幅“T” 形帛画主题是 “引魂升天”
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 》
盛期文艺复兴
拉斐尔(1483-1520)
画家、建筑师
表现出对完美与和 谐的色彩及造型的追求。 表现出“理想美”的趋 向。成为后世古典主义 追奉的“美的标准”。
和谐、柔美、明净 的人物性格特征。
椅中圣母
西斯廷圣母
花园中的圣母
《 圣 母 订 婚 》
拉 斐 尔 〃 马 利 亚 订 婚
• 是 埃 尔 涅 弗 法 老 墓 壁 画
• 冥 神 奥 赛 里 斯 与 法 老 王
• 守 墓 神 阿 努 比 在 为 法 老 安 葬 前 做 法 事
古埃及绘画表现人物 形象遵循的法则:
人物脸部为正侧面,眼 睛呈正面,胸部为正面, 下肢呈正侧面,画面中人 物比例与其身份地位高低 成正比。
古希腊瓶画
先勾勒后填色
层层渲染 形神兼备
追求神韵
中国古代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如果上溯到原始社会的彩陶时期,中国 绘画已经过了七千年的发展历程,在如 此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的祖先为我 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的艺术瑰 宝。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的中国古代绘画。
■
早期绘画作品
17世纪绘画
• 17世纪在欧洲出现了巴洛克美术,它发源于意大利,
后风靡全欧。
• 巴洛克一词原指不规则的,怪异的珍珠,在当时具有 贬义,当时人们认为它的华丽、炫耀的风格是对文艺 复兴风格的贬低,但现在,人们已经公认,巴洛克是 欧洲一种伟大的引艺术风格。其特点是追求激情和运 动感的表现,强调华丽绚烂的装饰性。 • 这一风格体现在绘画、雕塑和建筑等各个美术门类中。 弗兰德的鲁本斯是巴洛克绘画的代表人物,他的热情 奔放、绚丽多彩的绘画对西方绘画具有持久的影响。
彩色玻璃
天顶壁画《善良的牧羊人》
文艺复兴绘画
• 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绘画以坚持现实主义方
法和体现人文主义思想为宗旨,反对宗教对人的精
神束缚和思想禁锢。 美术三杰:冷锐观察的眼睛—莱昂纳多· 达· 芬奇 以人体表现生与死—米开朗基罗 荣华而全面的天才—拉斐尔
盛期文艺复兴
莱昂纳多·达·芬奇(1444-1514) “文艺复兴人”:科学家、 画家、建筑师、工程师、 雕塑家。 在绘画中创新性地开创技 法,将自己对解剖、植物 学、光学及物理学的精微 知识运用于绘画上。
丛竹图
清
郑板桥
小 结
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点是传神写照。
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是情景交融。 古代花鸟画的艺术特点是以写生为基 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西方绘画的 发展历史
西方绘画发展历程
西方绘画
史前 绘画
古代 绘画
中世纪 绘画
文艺复 复兴 绘画
17世纪 绘画
18世纪 绘画
19世纪 绘画
21世纪 绘画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宋代人物画已转入描绘世俗生活
讨论题 阎立本的《步辇图》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都是风俗画吗?为什么?
风俗画是人物画中的一种重要的绘画题材, 以描绘人物的社会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与政治、 战争事件无关。
文人画
亦称“士人画”,中国画的一种,泛指 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的画,以区 别民间画工和宫廷画师所作的画。多取材于 山水、花鸟、梅兰竹菊等,借以标榜画家高 尚的自我人格,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的 意境。 唐代王维为创始者,北宋苏轼指出“士 人画”,明代董其昌称为“文人画”。通常 “文人画” 讲究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史前绘画-壁画
• 画在洞窟里的史前壁画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
最早的绘画作品,大约出现于旧石器晚期。
这些绘画多以动物形象为主,尤以阿尔塔米
拉岩洞和拉斯科岩洞的壁画价值最高。
史前绘画-壁画
• 阿尔塔米拉岩洞 —— 位于西班牙北部,是公元 前2万~前1万五千年左右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 绘画遗迹。洞窟长约270米,绘制了20多种动物 形象,如野牛、野马、野猪、猛犸、山羊、赤鹿 等,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 《受伤的野牛》:是阿尔塔米拉岩洞壁画最精彩 的部分。画中描述了一头野牛因受伤而仆倒在地 却仍奋力挣扎的情景。画面色彩单纯,但却将野 牛的野性和巨大的力量表现的非常生动,具有强 烈的艺术感染力。
绘画艺术
• 绘画艺术:又称视觉艺术, 它是通过线条、色彩、光线、 构图等艺术手段,塑造出人 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视觉形 象,并以此来反映现实生活、 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艺术。
绘画的种类
按使用的工具 材料的不同分为
绘 画 的 种 类
按表现的题材 内容的不同分为
按作品形式的 不同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