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的一生

(685~762) 78岁

唐玄宗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关系

唐玄宗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关系 人物简介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712年至756年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仪表雄伟俊丽。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庙号“玄宗”。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1] 。 太平公主(约665年-713年8月1日),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唐玄宗李隆基的姑姑,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713年因涉嫌谋反,被唐玄宗发兵擒获,赐死于家中。太平公主死后,唐玄宗的政权宣告稳定,开启了开元之治。 人物关系 李隆基之父李旦与太平公主是一母同胞的兄妹,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自然也就是亲姑侄了。当初,在面对韦氏集团的时候,因为有着共同的利益纽带,他们俩可以联合起来,将韦氏铲除。等度过危险以后,在利益上有了争夺之后,他们俩的矛盾自然也就越来越多了。毕竟在帝王之家,亲情总是要排在利益的后面。 李旦将李隆基立为太子的时候,太平公主仍以为李隆基不足为惧。但是随着李隆基的锋芒毕露,太平公主终于开始忌惮他了,并一直试图将太子换掉。可是,李旦却在突然之间将皇位传给了李隆基,这打乱了太平公主所有的计划,令她措手不及。 经过重新部署,太平公主图谋再次发动政变。她与许多的大臣相勾结,并联合御林军,意欲起兵夺权,并开始计划在李隆基的饮食中下毒药。 太平公主不知道的是,她的一举一动都被李隆基所获悉。在李隆基知道了太平公主的计划后,他决定先发制人。他先围困公主府,再率领三百余人,将太平公主的亲信全部擒获和射杀。 太平公主在不得已之下,逃入佛寺躲避,不久就返回了府中。李旦亲自出面为太平公主求情,但李隆基决意赐死了太平公主。

唐玄宗李隆基评价

唐玄宗李隆基评价 2012初翔乔心怡唐玄宗吗,也就是李隆基,又称唐明皇。还有个很长的谥号—至道大圣大名孝皇帝。也会是他的名字。唐玄宗是唐睿宗李旦的第3个儿子,当然,也就是那千古第一女帝武则天的孙子。生于685年,于762年去世。在712年也就是他27碎的时候登基。改年号开元。而后世人所说的开元盛世那就是这位伟大的皇帝一手建立的。 按理说,古代的规矩从来是立嫡长子为下一代皇位继承人。像唐玄宗是父亲是四子,自己又是三子,好事是怎么也轮不到他的头上的。但巧就巧在了710年的时候,唐玄宗与武后的女儿他的姑姑太平公主一起发动了政变,杀死了韦皇后后,并且辅佐其父唐睿宗李旦继位。而唐睿宗又年他诛杀韦后有功,便封其为太子。而两年后又禅位于唐玄宗,做起了太上皇。再说唐玄宗,第一段提了那个所谓的开元盛世。也是唐玄宗登基后一年713再到741年的这个时间段,再这期间唐朝的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开元盛世是唐朝社会不论是经济、国力还是其他方面的一个极盛时期。而开元盛世的形成,也不是唐玄宗一人便可完成。在开元盛世之前,也少不了前面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在位时唐朝的发展。 在唐玄宗在位前期,他的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君。他重用姚崇、宋璟等贤臣。据《资治通鉴》记载。姚崇善于应变,办理各种事物,宋璟善于守法,主持公正立场。两人都同心协力辅佐玄宗,使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庶。而姚崇更是史上有名的敢于进谏的大臣。在这些臣子的辅佐下,唐玄宗选贤用能、积极纳谏、发展生产、奖励垦荒、兴修水利、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减轻刑法、倡导节约。最终是社会稳定,人口增加,国力强盛,造就了开元盛世,值得一提的是唐朝的手工业,在唐玄宗在位期间,唐朝的丝织业以及青瓷、白瓷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在唐玄宗在位后期,他重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人,使政治十分腐败,并且其在位后期沉醉于酒色,信宠杨贵妃不理朝政,最终导致安禄山、史思明等人爆发后世所的安史之乱。而这安史之乱,也正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总之,唐玄宗为唐朝的社会稳定和高度繁荣起了重大作用,但他晚年的统治也给唐朝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封建帝王。

历史唐玄宗大事记

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 687年)闰七月丁卯,以皇子身份被封为楚王 689年),武则天命令李隆基过继予李弘为子,继其香火。 690年),李隆基五岁时,父亲李旦被祖母武则天废除帝位,迁居东宫。 691年)初,年仅七岁的楚王李隆基开始出阁,建置官属。这年八月,因为尚方监裴匪躬、内常侍范云仙私自谒见皇嗣李旦,武则天知道后,杀死二人,并严令禁止李旦接见公卿大臣,李隆基兄弟与二伯父李贤的三个儿子再次入阁,“皆幽闭宫中,不出门庭者十余年”。 693年)腊月丁卯,李隆基以皇孙身份被降封为临淄王。 [7] 这一年,其母亲窦妃被户婢团儿诬谄为“厌蛊咒诅”,在正月初二朝后,与刘妃一起被秘密地杀死于宫中,不知埋在何处。同年八月,其父李旦也被诬告有“异谋” 699年)他十四岁时,才与诸兄弟再次出阁,李显被接回洛阳,仍被立为太子,其父李旦被封为相王。 701—704年),李隆基先在亲卫府任右卫郎将,后任尚辇奉御,负责掌管皇帝的内外闲厩马匹。 708年),兼潞州别驾。 710年),李隆基从潞州(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回到京师长安。他暗中聚结才勇之士,在皇帝的亲军万骑中发展势力 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诛杀韦后党羽,睿宗李旦重新即位。睿宗与大臣议立太子。按嫡长子继承制度,长子宋王李成器应为太子,

但李成器坚决辞让说:“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平王有功于国,自己决不居平王之上。”参与消灭韦党的功臣也多主张立李隆基为太子。睿宗顺水推舟,遂立李隆基为太子。 711年)正月,太平公主竟把宰相邀截到宣政殿光范门内,明目张胆地劝宰相更易太子,遭到宋璟的严词拒绝,阴谋才未能得逞。 712年),李旦怕在这样下去,李唐江山又大乱,又不顾太平公主的反对,毅然把帝位让给了李隆基,改元先天。只是仍然掌握了朝政大权:朝廷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和军政大事的决定权。李旦的让位加剧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双方都在积蓄力量,准备除掉对方。713年),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太平公主最终被赐死家中,是为“先天政变”。自此以后,唐玄宗终于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这一年,李隆基把年号改为开元,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715,突厥十姓降者前后万余帐,跌都督思泰等又帅众来降,5月,山东(指太行山以东)大蝗 717,郭知运大破吐蕃 725年),在张说的主持下,唐玄宗在泰山举行了封禅大典。 726)六月十九日,太上皇崩于百福殿,年五十五;突厥内乱,五部纷纷降唐 737年)李隆基因所宠武惠妃谗言,将三个儿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并杀害,改立三子忠王李玙为太子。同年,武惠妃病死,李隆基日夜寝食不安,后宫虽多美人,但没有一个能使他满意。

唐玄宗李隆基对音乐的贡献

唐玄宗李隆基对音乐的贡献 唐玄宗李隆基不仅是一位在政治、军事方面有着杰出贡献的帝王,同时还是是作曲家,演奏家,也是宫廷音乐的总策划、领导者。唐玄宗李隆基对我国传统音乐做出了很大贡献,首先创立了教坊、梨园机构,其次改革了乐制使胡曲与俗乐实现了大融合,谱写了盛唐之乐的新乐章。 标签:李隆基音乐贡献 唐朝治世帝王——唐玄宗。除了人们知道他在政治、军事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外,其在位时期音乐也迎来了另一个高峰。而这也与唐玄宗个人高超的音乐造诣以及他对音乐所表现出的极大热诚密切相关。 自太宗朝开始到玄宗掌政治世,唐朝社会在政治、经济方面皆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据《全唐文》记载:“开元天宝之中,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壅,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太仓委积,陈腐不可较量。”[1]加上唐朝历代统治者,在治国方面实行开明、开放的政策,这给异族各国的彼此密切往来创造了条件。尤其当时,中国封建帝王以万国使者来朝,歌声鼎沸为国家兴旺,四海升平的象征,这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各国万邦音乐的彼此交流与融入。甚至其中有些异国曲调还被加以采用。例如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曲》,其曲调就融合了印度婆罗门曲的素材,才圆满的完成。因此我们说唐朝经济发展,政策开放,音乐文化交流,为唐玄宗自度出的丰富多彩的乐曲创造了良好条件。另外,唐朝的历代最高统治者如:唐高祖、唐太宗、武则天皆是多才多艺的帝王。如:高祖曾亲创的《上元乐》成为唐代三大歌舞之一。太宗还是秦王时,就依据民间歌谣,创作改编了《破阵乐》。 《破阵乐》太宗所造也。太宗为秦王之时,征伐四方,民间歌谣《秦王破阵乐》之曲。[2] 唐太宗留心雅正,励精文教,乃命太常卿祖孝孙正宫商,起居郎吕才习音韶,协律郎张文收考律吕,平其散滥,为之折衷,作降神乐。为九功舞天下靡然向风矣,初孝孙以梁陈旧杂用吴楚之音,周齐旧乐多涉胡戎之伎,于是斟酌南北,考以古音而作大唐雅乐,以十二律各顺其月旋相为宫 (3) 则天亲享万象神宫,先是上自神宫大乐舞,用九百人至是舞于神宫之庭[4]。 黄翔鹏先生在《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一书中评价道:“唐代音乐思想通脱”。[5]所谓通脱,也就表明盛唐之音既可与世俗的雅颂之音为伍,也能海纳百川,容各民族曲调之风格。如果没有唐朝历代统治者的共同努力,通脱的音乐思想是很难形成的。在如此浓厚的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下,唐玄宗个人的音乐素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唐玄宗李隆基,是作曲家,演奏家,也是宫廷音乐的总策划、领导者。本论

我眼中的唐玄宗

我眼中的唐玄宗 “杂胡忽猖狂,无何敢乱常。羽书朝继入,烽火夜相望。将出凶门勇,兵因死地强。蒙轮皆突骑,按剑尽鹰扬。”谁又会相信这竟是一位 天子所作。这位天子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千古一帝——唐玄宗。他 曾把中国推向千古大治的巅峰,但又是在他统治期间处于巅峰的中国 又跌入万丈深渊。他一手开创了大唐的开元盛世,可谓是盛世中的盛世,疆域辽阔,国泰民安,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但也是他,毁 灭了开元盛世,也是他的用人不当,造成了安史之乱,使人民饱受战 争之苦。从此,唐王朝的兴盛成为过眼云烟,开始走向下坡路。 玄宗在耀眼的背后又蒙受着奇耻大辱。玄宗的功与过、荣与辱、 好与坏,不是我们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明的。我们对于生活在一千三百 年前玄宗的评价不可能也根本不会是全部正确的,因为我们毕竟是相 隔了一千三百年,我们不可能亲眼目睹玄宗的真实生活,我们只能通 过史书的一些记载与古文献的记载来判断玄宗的是与非,真实的玄宗,我们终究是永远无法知道了。最近我读了一些有关玄宗的书,下面就 来谈谈我眼中的唐玄宗。 在滚滚东逝的历史长河中,不知有多少帝、多少王,然而这些帝 王中,有英明的,也有昏庸的,但更多的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一般之主。但是像玄宗这样荣耀与耻辱集于一身,雄豪与软弱混于一体,英 明和昏暗结于一生,玄宗是千古第一人。不知是因为上天的恩赐还是因为玄宗自身的奋斗,使玄宗一步步登上了权力的巅峰,并创造了开元 盛世,也不知是上天故意和他开的玩笑,还是玄宗自身的堕落,使盛 世又成为人间地狱。唐玄宗李隆基是唐睿宗的第三子,宫中人称他为

李三郎,他自称阿瞒。可见他的胸怀大志,希望自己可以像汉末曹操那样成为一代雄主。按照中国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显然他若想继承皇位是不可能的,但唐朝从建国以来,从太宗到高宗,他们又都不是嫡长子继位,照这样杨三郎又是有机会的。最终历史证明,他果然继承了大统。由此可见,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只要你不放弃,一切皆有可能。 唐玄宗本是皇室中的旁支,可是最终却成为了俯视天下的君主。这绝不是天上掉的馅饼,而是与他自身的行为与胆识密切相关。在唐玄宗很小的时候曾让武则天三次刮目相看。武则天当政时期,曾命宫人取天竺国所献珠宝陈列于堂上,让皇孙门自择所喜之物,众皇孙皆争先恐后地抢夺珠宝,惟小李隆基无动于衷,不拿一物,武则天大为惊奇,并说:“此儿当为太平天子”。这是第一次。再一次,朔望依仗车骑队伍至朝堂,金吾卫将军武懿宗借故苛责依仗不整,以此来非难李隆基,李隆基并未因武懿宗是武氏集团中权臣而忍气吞声,而是大声斥责道:“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敢迫我骑从!”武则天闻后大加赞赏李隆基。这是第二次。还有一次,太平公主驸马目中无人大逞骄横,李隆基当庭斥责道:“朝堂乃我家朝堂,汝安得放肆乎!”武则天问而奇曰:”此儿气概终当为吾家太平天子.”李隆基从小不怕权贵,而是嫉恶如仇,敢作敢为,胆略超人,此人不为帝,何人为帝? 李隆基不仅胆识过人,还遇事果断。中宗复位后,因昏庸无能,大权旁落。因为中宗曾与韦后曰:“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因此韦后权势盛大,对内勾结上官昭荣,对外勾结武三思,韦后大有效仿武则天的趋势,李隆基积极发展个人势力,准备与韦氏集团一争雌雄。

唐诗赏析-李隆基《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原文译文鉴赏

李隆基《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原文|译文|鉴赏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公元725年亲祭孔子时所作的一首诗。此诗嗟叹了孔子复杂坎坷、栖遑不遇的一生,对孔子生前的际遇深表同情,对他寄予了深深的悼念。全诗命意严正,构思精巧,语言朴实,风格沉郁。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译文 尊敬的孔老夫子,你一生劳碌奔波,周游列国,究竟想要做成什么呢? 如今这地方还是鄹县的城邑,你终被安葬在了出生的土地,然而你的旧宅曾被后人毁坏,改建为鲁王宫。 在你生活的当时,凤鸟不至,你叹息命运不好;麒麟出现,你又忧伤哀怨,感叹世乱道穷。 你一生不如意,看今日你端坐在堂前两楹间,接受后人的顶礼祭奠,正如同你生前梦境中所见的一样,想必你也该稍感慰藉了吧。 注释 ⑴鲁:今山东曲阜,为春秋时鲁国都城。

⑵夫子:这里是对孔子的敬称。何为者:犹“何为乎”。者:无义。 ⑶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形容孔子四方奔走,无处安身。《论语·宪问》:“丘何为是栖栖者欤?” ⑷鄹:春秋时鲁地,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孔子父叔梁纥为鄹邑大夫,孔子出生于此,后迁曲阜。鄹氏邑:鄹人的城邑。 ⑸“宅即”句:相传汉鲁共(恭)王刘余(景帝子)曾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及升堂,闻金石丝竹之音,乃不敢坏。 ⑹“叹凤”句:《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说凤至象征圣人出而受瑞,今凤凰既不至,故孔子遂有身不能亲见圣之叹。否(pǐ):不通畅,不幸。身否:身不逢时之意。 ⑺“伤麟”句:麟,瑞兽,象征太平盛世。相传孔子见人捕获了麟,曾大为悲痛地说:麟出而死,我的愿望无法实现了。见《公羊传·哀公十四年》:“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 ⑻“今看”句:《礼记·檀弓上》,记孔子曾语子贡云:“予畴昔之夜,坐奠于两楹之间。……予殆将死也。”两楹奠:指人死后灵柩停放于两楹之间,喻祭祀的庄严隆重。两楹:指殿堂的中间。楹:堂前直柱。奠:致祭。 ⑼末二句大意为:孔子说他曾经夜梦自己坐于两柱之间受人祭奠,他的梦于今天实现了。不如意,看今日你端坐在堂前两楹间,接受后人的顶礼祭奠,正如同你生前梦境中所见的一样,想必你也该稍感慰藉了吧。 此诗意在“感叹”孔子的际遇。全诗以疑问入笔,表现出作者于孔子神像前谦恭行礼,心

论唐玄宗

论唐玄宗 文/梦落香根鸢尾 【摘要】唐玄宗执政的前期,勤于政事,积极进取,选贤任能,虚心纳谏,励精图治,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使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在他执政的后期,却志得意满,好大喜功,骄惰怠政,,纵情声色, 宠信佞臣,穷兵黩武,导致唐朝内忧外患,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出现了天宝统治危机,并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而安史之乱成了大唐皇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关键词】唐玄宗开元盛世天宝危机安史之乱功过 唐玄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君主,在民间,他的事迹总与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分不开,但事实是,杨贵妃之所以成为杨贵妃,全归功于唐玄宗。而现今的中国人在外国被称为唐人,中国人在外国聚居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世界著名的唐装,都与唐玄宗开创的“开元盛世”所创造的广泛深远影响是密不可分的。唐玄宗一生功过参杂,也不是我们仅仅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得了的。 一、玄宗前期:开元元年~开元十年(713~722) 励精图治,盛世出现 在武周之后的帝皇更迭频繁和皇室内部混乱的情况下,历史给予了唐玄宗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年轻时的他敏锐的抓住了这一机遇,成功登基为皇,即位后的他励精图治、重用贤臣,使封建社会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开元盛世”。(一)、选贤任能,励精图治 若拿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与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相比,不难发现,两位皇帝的执政能力来源于“兼听”,来源于由此而获得的集体智慧。由于唐玄宗听取大家的意见,平息太平公主之乱,广开言路,包括高力士在内的许多臣子的进谏均得到采纳,30多年间起用的宰相大都成为当朝贤臣,且臣子敢于犯颜进谏,唐玄宗仍是接受的,即使一时贬谪,醒悟后又能复用,为其清明政治提供了政策来源。所以在用人上这一“民主”作风,是开元执政成功的经验。

【别样的皇帝】花心皇帝之唐玄宗

花心皇帝之唐玄宗 浪子回头——唐玄宗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流传千古,而唐玄宗本人也被人定义为痴情皇帝,可是在还没有遇见杨玉环之前,他也是一名很花心的帝王,他的后宫佳丽可不止三千。 唐代以贵、淑、德、贤四妃为夫人,后宫设立六局二十四司,共190人,还有女史10人。这些都是有品级的,无品级的宫女人数相当多。唐肃宗宝应元年,一次就放宫人3000。而到了玄宗开元天宝中,仅长安大内、大明、兴庆三宫和东都大内、上阳两宫,即有宫女40000人,可见唐玄宗的宫女是超过四万个的,而当时唐朝的总人口也就5000来万,相当于一千个人里面就有一个是唐玄宗的妻妾,比唐代的官员总数还多。可见,要评历史上拥有宫女最多的皇帝,唐玄宗当之无愧。 唐玄宗,作为帝王中的痴情汉(其实也不是太痴情,传闻他跟杨贵妃的三姐妹,秦国夫人、韩国夫人、虢国夫也有一腿),在他与贵妃意浓情深时,这四万宫女只能是徒劳地翘首东望皇帝那永不会来临的幸御。既然唐玄宗不大可能会垂幸这些寂寞的宫女,那为什么不放一些出去呢?虽说宫女除了让皇帝发泄的用途外,还用来替皇后嫔妃服务,还用来扫地等,但仅是这样的话,几百宫女也就够了,何必弄个四万人?其答案只能是唐玄宗养那四万宫女仅仅是为了那性排场和偶尔的心血来潮。 唐玄宗自己的性排场是大了,在四万粉黛中独爱杨贵妃一个也更能显示出自己对杨的用情之深,抬高了杨贵妃也渲染了自己的惊世之爱。很有传奇效果。可惜苦了那千万不幸宫女,只能在深宫里坐待红颜老去。唐代诗人元稹有诗曰:“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些美女就这样在深宫老去了。(当然,这四万人中最后大部分都是放出去了,可那是在她们红颜老去之后。)四万宫女就这样毫无理由地成了寂寞无奈的绿叶,只衬了杨贵妃一个人。真是“一女情成万女寂。” 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李隆基(685.09.08-762.05.03),唐朝皇帝,712年9月8日至756年8月12日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谥“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李隆基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玄宗在位后期爆发安史之乱,从此唐朝国势走向衰落。

演讲稿:唐玄宗(1)

唐玄宗李隆基之辩 正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今天我演讲的内容就跟历史有关。况且历史与我们语文有些密不可分的联系。正如我们三月月考中读诗歌鉴赏《过华清宫》一诗中这样一句“过尘遥望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下这位大唐时代黄金时代---开元盛世的形象代言人,唐玄宗李隆基。 总的来说唐玄宗是一个集“有才、有为、有情”于一身的风流天子。他天资英武,雄才大略,他风流多情,多才多艺,他更是带领古代中国冲上历史颠峰的皇帝。 “有才”是不言而喻的,从所周知,唐朝是一个诗的国度,而唐玄宗尤善诗文。他是诗歌唯一入选《唐诗三百首》的皇帝。想必大家一定都知道,《唐诗三百首》是明朝人编馔的,按理来说,明朝人肯定用不着再拍唐朝皇帝的马屁了。所以,他的作诗水平必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从而受到后人的肯定与追捧。 “有为”在玄宗长达50年统治前期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一手创办了大唐王朝的黄金时期---开元盛世。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分别为“汉武盛世”、“开元盛世”与“康乾盛世”。在这三大盛世之中,开元盛世无疑是最为突出的一个。在经济上,它曾经创造了粮食储量达到一万万石的奇迹。在政治上,它拥有姚崇等一代贤相,他们

的能力和业绩往远了比,不逊于萧规曹随,往近了比,也绝不亚于房谋杜断。再从军事上讲,王忠嗣、高仙芝等一代名将,在沿边藩镇纵横驰骋,保卫着唐朝广大的疆土。 而谈到“有情”,我想同学们首先想到的应当是玄宗与大美女杨贵妃之间的那段爱情神话。但好景不常,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造反,轰轰烈烈的胡人的铁骑踏破长安城,这位曾因开创过锦天绣地,谱写过盛世华章而声名显赫的皇帝将它的伟大帝国推向了战乱的深渊,安史之乱,将他心爱的女人推进了马巍驿冰冷的泥土。马巍坡前,士兵们激愤难抑,高呼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的言语犹在耳边,无辜的玉环无疑成为这场政变最大的牺牲品,白绫托起贵妃美丽的头颅,溢出眼眶的泪水述说着这无言的悲歌,美人最终香消玉殒,正如白居易在他的名篇《长恨歌》中写道: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硪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但其次,我也需要替玄宗声明的是,他不仅会对美人用情,对百姓也十分有情。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安吏之乱”爆发,潼关和东都洛阳相继失守。万般无奈之下,一行人只得逃往四川避难。因为害怕叛军的追捕,高力土士玄宗一行人度过一座桥后便命人将桥烧毁,以断判军后路。本来,这

唐玄宗的功过是非、

唐朝第七代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隆基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擅长八分书﹐多才多艺。垂拱三年(687)封楚王。长寿二年(693)改封临淄郡王。武周长安(701~704)中历官右卫郎将﹑尚辇奉御。神龙元年(705)迁卫尉少卿。景龙二年(708)兼潞州别驾﹐加银青光禄大夫。四年入朝﹐遂留京师。神龙元年正月武则天被迫退位后﹐中宗李显即位﹐恢复了唐朝国号﹐但政柄却旁落在皇后韦氏手中。景龙四年六月中宗去世﹐韦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隆基与其姑母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杀韦后﹔武后﹑韦后余党略尽。少帝被迫逊位﹐相王李旦即位﹐是为睿宗。隆基以除韦后功﹐被立为太子。延和元年(712)八月睿宗传位太子﹐退为太上皇。隆基即位﹐改元先天﹐是为玄宗。不久太平公主又阴谋发动宫廷政变以废玄宗﹐隆基密知之﹐乃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于先天二年(713)先发制人﹐赐太平公主死﹐尽诛其余党。改元开元。武﹑韦二后以来的动乱政局至此告终﹐唐朝进入了开元(713~741)至天宝(742~755)长达四十余年政局比较稳定的鼎盛阶段。 玄宗早年是一个英明果断的封建皇帝﹐亲身经历过复杂的斗争﹐深知安定升平的政局来之不易﹐所以即位以后﹐擢同州刺史姚崇为相。姚崇提出抑权幸﹑爱爵赏﹑纳谏诤﹑却贡献﹑礼大臣等建议﹐玄宗基本上采纳。开元四年(716)姚崇罢相以后﹐玄宗又重用宰相宋璟。璟善择人才﹐刑赏无私﹐又敢于犯颜直谏。在姚﹑宋执政时期赋役宽平﹐刑罚清省﹐天下富庶。此后玄宗所用诸相张嘉贞﹑张说﹑韩休及张九龄等亦堪称贤良﹐各有所长。玄宗在开元初年提倡节俭﹑毁乘舆服玩﹐沙汰僧尼﹐禁民间铸佛像写经﹐选京官有才识者为地方都督﹑刺史﹐以后又适应时代的变化﹐在行政﹑财政﹑军事诸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繁荣。时在籍人户达到一千余万﹐生产获得发展﹐民间出现粮食丰溢﹑布帛充盈的景象(见开元之治)。但与此同时﹐土地兼并盛行﹐农民逃亡日多﹐社会政治危机也已经伏下。 从开元末年起﹐玄宗在长期升平殷富的盛世中逐渐发生变化。在政治上﹐他以为天下无复可懮﹐便深居禁中﹐怠问政事。自开元二十二年起﹐奸臣李林甫专权达十九年之久﹐宦官高力士亦日见重用﹔在对待周边各族方面﹐玄宗热衷于开边﹐对吐蕃﹑南诏﹑契丹不断发动战争﹐不仅恶化了民族关系﹐而且财政上也发生了用度不足的问题﹐故而又任用聚敛之臣﹐对人民加紧搜括﹔同时大量扩充边军﹐导致了军事布局上的外重内轻﹐中央集权被消弱﹔在个人生活上﹐他专以声色为娱﹐天宝二载后宠幸杨贵妃﹐放纵杨氏姐妹穷奢极欲﹐浊乱朝政﹐而李林甫死后杨贵妃从祖兄杨钊(即杨国忠)又成了专权的朝臣。玄宗在腐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政治上一再受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等野心家的蒙蔽﹐终于在天宝十四载酿成了安史之乱。 安禄山发动叛乱之后﹐不到两个月就占领洛阳﹐大约半年就攻破潼关﹐直逼长安。唐玄宗于天宝十五载六月急忙率从官及杨贵妃等离长安西逃﹐行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禁军哗变﹐杀杨国忠﹐玄宗被逼缢杀杨贵妃﹐军情始定。此后﹐太子李亨率一部分禁军北趋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七月即位﹐改元至德﹐是为肃宗。隆基率另一部分禁军南逃成都﹐后被尊为上皇天帝。至德二载﹐唐军在回纥援助下收复长安﹐玄宗由成都还长安﹐居兴庆宫(南内)﹐由陈玄礼﹑高力士等侍卫。 宦官李辅国曾因劝肃宗即位之功而深受肃宗宠信。安史之乱平定后﹐他自以出身微贱﹐为玄宗左右所轻视﹐乃离间玄宗与肃宗的关系﹐后竟迫使玄宗迁居太极宫(西内)甘露殿﹐流高力士于巫州(今湖南黔阳西南)﹐勒迫陈玄礼致仕。玄宗晚年忧郁寡欢﹐于宝应元年(762)建巳月(即四月)甲寅于神龙殿去世。葬于泰陵。 唐玄宗之功过 唐玄宗在他44年,在他统治的前期,政治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这与他励精图治,善用人才是分不开的。他选拔人才时,一律不论亲疏,不计贵贱,特别重视德、能。当初就是因为唐玄宗力排众议,重用武则天时代的重臣姚崇。姚崇富有改革精神,熟悉吏治。当了宰相以后,大胆地向各种腐败现象进攻,改革了一些弊政,使朝政很快出现了新局面。这可以说是为以后的“开元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时的唐

历史人物:唐玄宗

唐玄宗 唐玄宗(685—762),中国唐代皇帝。即李隆基。712—756年在位。一称唐明皇。唐睿宗第三子。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多才多艺。神龙元年(705)中宗李显即位,恢复了唐国号,但政柄却旁落在皇后韦氏手中。中宗去世后,韦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李隆基与其姑母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少帝被迫逊位,相王李旦即位,是为睿宗。李隆基以除韦后功,被立为太子。延和元年(712)八月睿宗传位太子,退为太上皇。李隆基即位,改元先天,是为玄宗。不久太平公主又欲发动宫廷政变以废玄宗,李隆基乃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于先天二年(713)先发制人,赐太平公主死,尽诛其余党。改元开元。唐代进入了开元至天宝长达40余年政局比较稳定的鼎盛阶段。 玄宗早年英明果断。他深知安定升平的政局来之不易,所以即位以后,擢同州刺史姚崇为相。开元四年(716)姚崇罢相以后,玄宗又重用宰相宋璟。在姚、宋执政时期赋役宽平,刑罚清省,天下富庶。此后玄宗所用诸相张嘉贞、张说、韩休及张九龄等亦堪称贤良,各有所长。玄宗在开元初年提倡节俭,毁乘舆服玩,沙汰僧尼,禁民间铸佛像写经,选京官有才识者为地方都督、刺史,以后又在行政、财政、军事诸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繁荣。但与此同时,土地兼并盛行,农民逃亡日多,社会政治危机也已经伏下。 从开元末年起,玄宗在长期升平殷富的盛世中逐渐发生变化。在政治上,他以为天下无复可忧,便深居禁中,怠问政事。自开元二十二年起,奸臣李林甫专权达19年之久,宦官高力士亦日见重用;玄宗热衷于开边,对吐蕃、南诏、契丹不断发动战争,不仅恶化了民族关系,而且财政上也用度不足,故而又任用王鉷等聚敛之臣,对人民加紧搜括;同时大量扩充边军,导致了军事布局上的外重内轻,中央集权被削弱;他专以声色为娱,天宝二载后宠幸杨贵妃,放纵杨氏姐妹穷奢极欲,而李林甫死后杨贵妃从祖兄杨国忠又成了专权的朝臣。玄宗一再受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等人的蒙蔽,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 安禄山发动叛乱之后,直逼长安。唐玄宗于天宝十五载六月急忙率从官及杨贵妃等离长安西逃。行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禁军哗变,杀杨国忠,玄宗被逼缢杀杨贵妃,军情始定。此后,太子李亨率一部分禁军北趋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七月即位,改元至德,是为肃宗。李隆基率另一部分禁军南逃成都,

唐玄宗在位时期的年号叫什么

唐玄宗在位时期的年号叫什么 在唐朝的历史上,仔细数来,也就只有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和唐玄宗李隆基能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唐玄宗在位时期年号叫什么呢?下面为你解答。 在唐玄宗李隆基在位的几十年间,他一共三次修改年号,在其登基当上皇帝的第一年,他便将年号改成了先天,其后的第三年又将年号改为开元,最后一次是在唐玄宗当了二十九的皇帝之后,他又一次将年号改为天宝。 在唐玄宗刚刚登上皇位成为皇帝之时,很多朝廷大权其实都是掌握在他的姑姑太平公主手中的。这位公主也一直有像武则天一样当皇帝的野心,她和唐玄宗都将彼此视为眼中钉,打算找机会将对方除掉。在这种形式下,登基后的唐玄宗先发制人,发兵一举将其姑姑及其手下的众多心腹之人铲除掉,夺回了一个皇帝应该掌控的权力,这一年是公元713年,也就是在这一年,唐玄宗将自己的年号改成了开元。意外表达自己将励精图治为唐朝开创丰功伟业的决心。这一唐玄宗也一直被唐玄宗使用了二十九年。 在唐玄宗心爱的妃子武惠妃逝世后不久,公元742年,唐玄宗年号由开元改为天宝。后来杨贵妃出现了在唐玄宗的生命中,他一共当了四十四年的皇帝,这时候的统治已经度过了开元盛世这一最为辉煌的时期,由于唐玄宗整日沉迷酒色,轻信奸佞之臣的挑拨,唐朝迎

来了又一个不稳定的朝局,而时间长达八年安史之乱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爆发的。可以说,在唐玄宗将年号改为天宝的十几年中,很多动乱都是在此时发生的。这也正是唐朝由兴盛急剧转变为衰败的时期。 唐玄宗之后的皇帝是谁唐玄宗李隆基晚年时宠爱杨贵妃,沉湎酒色,挥霍无度,宠信奸佞之臣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和史思明,直接导致了为期八年的“安史之乱”。唐玄宗也因此被迫逃出长安,在马嵬坡赐死了杨贵妃,随后,他的第三个儿子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史称唐肃宗。 唐肃宗李亨,原名李玙,最初被封为忠王,太子李瑛被废后,才被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李亨。唐肃宗李亨的生母杨氏虽然出身关陇地区的名门望族,但身为姬妾不能独自抚养儿子,李亨被送往李隆基的正妻王氏那里抚养。 马嵬坡之变以后,李亨经过精心的布置与筹划,于七月十二日在灵武城的南门城楼,举行了登基仪式,改年号为至德,将唐玄宗尊为太上皇并派使臣向李隆基报告这一消息。唐玄宗与唐肃宗回到长安以后,唐玄宗被幽禁在甘泉宫,直至薨逝。 唐肃宗李亨顺理成章的走上了帝位,成为了继唐玄宗之后的新皇帝。试想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唐玄宗不曾荒淫无度,大唐王朝依旧是兴盛繁荣,井然有序,那么即使李亨有唐太宗李世民的才能,也是无济于事的,不得不说唐玄宗的悲惨遭遇是咎由自取的。 而唐肃宗作为乱世天子,他继承了开元盛世的成果,废除了一些时政弊端,为大唐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由于他的疏漏,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