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案例研究

合集下载

中粮案例分析

中粮案例分析
中粮如不能快速构建起与企业战略规划相匹配的人才 战略,不能运用其完善的人才机制吸引世界优秀人才, 所有的整体战略规划都将变为空谈。
中粮人力资源存在问题:
• 问题一: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的转变,人力资源战 略与企业战略联系不紧密; • 问题二:人力管理体系不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各 模块缺乏有机联系; • 问题三:集团人力资源体系没有上下贯通,无法 集中管控,极易造成浪费; • 问题四:企业快速扩张期对人力资源管理挑战大, 人才的快速输送。
三、重视培训体系的构建,重视内部员工培养。
1、改变观念:各层级管理者认同培训价值,经理人 为部门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和第一培训师; 2、设立“忠良书院”,将培训工作专业化、常态化; 3、采用团队行动学习法提升培训层次,老师的目的只是 引导学员多思考,具体结论由员工团体讨论得出; 4、强调经理人的培训,根据分层级的领导力模型, 设立了三个层级(由A至C,成熟度由高到低)、针对 四类人群的四种课程项目:分别是LDP(初级领导项目, C级),ALDP(运营领导力项目,B级),SLDP(战略 领导力项目,B级)和ELDP(高管领导力项目,A级)
对中粮公司定位的环境分析
1.PEST分析 政治:粮食关乎国计民生,中粮是中央直管的53家 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中国日益重视食品安全问 题。国企转型。 •经济: 中国的粮食行业市场开放的程度已经超过全 球平均开放程度,经济发展速度快,企业管理水平 日益提高。 社会:中国拥有13亿人口,是全球重要的粮食市场。 社会消费习惯的改变。 技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 的食品生产商。“重贸易轻实业”是中粮的硬伤。
实力分析——竞争战略
SWOT分析 • 优势:实力雄厚,横跨农产品、食品、酒店、地 产等众多领域,本身已具有多元产业链的良好基 础。信誉及品牌过硬。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 额。管理者具有国际眼光,管理体制先进,并不 断吸收和培养优秀人才。 • 劣势:资源配置不够聚焦,业务单元多而杂,大 而不强,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占有率不高。经 营风险较大,对内部管理要求高、财务风险高。 并购的公司存在内部文化和管理方式融合问题。 初期一个突出障碍就是人才队伍问题。

浅析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

浅析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

浅析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本文从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的构想出发,分析了中粮集团在全产业链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相关举措及可行性,提出了中粮集团走全产业链战略之路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对其他大型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字:中粮;全产业链一、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的构想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集团)自1952年成立以来,从最初以粮油食品进出口贸易为主业,到如今多行业多领域齐头发展,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大多数大型国有企业的发展之路。

2004年宁高宁入主中粮集团后,就展开了一系列的品牌整合和并购活动,全产业链战略初见端倪。

不仅高调推出“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的战略,还随之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推广,把打造全产业链战略模式作为企业长期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近几年,中粮集团并购式发展的速度持续加快,昭示着其多元化发展的勃勃野心,引起了业界的普遍关注。

实际上,全产业链战略并非新生事物。

国际知名ABCDIN大粮商(ADM、嘉吉、邦吉、路易·达孚)无一不采用这种模式。

通过对全产业链链条下的种植、加工、物流、贸易的掌握,获得关键的话语权、定价权和销售主导权。

当今时代,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已经超越了产品的竞争,转化为大型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所谓的中粮“全产业链”,是指以消费者为导向,控制“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并通过系统管理和关键环节有效控制,为消费者奉献安全放心、营养健康的食品,最终在产业与市场上获得关键的话语权、定价权和销售主导权。

这在食品安全持续成为大众普遍关注焦点的当今显得更具实际意义。

更何况,作为以食品为主业的大型央企,中粮集团理应在落实食品安全方面做出表率。

无论是电视媒体广告、还是成为世博会的高级赞助商,中粮集团在实施全产业链战略的过程中,无不展现出大型国有企业转型的决心,和全面走上全产业链战略道路的信心。

二、中粮集团实施全产业链战略的举措1、通过业务整合,全产业均衡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中粮集团旗下业务众多,涉及范围较广。

中粮集团“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战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粮集团“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战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粮集团“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战略研究的开
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中粮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粮食贸易公司之一,业务范围跨足了粮油、食品、饮料、地产等多个领域。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增加公司竞争力,中粮集团提出了“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战略。

该战略的实施将有效提高公司的一体化运营效率,提升产品品质和企业形象,占领更多市场份额,对中粮集团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
本次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中粮集团“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战略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 分析全产业链模式的内在优势和市场潜力。

2. 探讨中粮集团实施全产业链模式的具体步骤和实现路径。

3. 评估全产业链模式对中粮集团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和战略价值。

4. 提出针对中粮集团实施全产业链模式的具体建议和措施。

三、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调研、案例分析、专家访谈和统计分析等。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和实践案例,了解全产业链模式的更新进展和实践应用情况;采取面对面或电话等方式与行业专家、企业高管等相关人员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企业实施全产业链模式的成功经验和难点;通过统计分析等手段,评估全产业链模式对企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为中粮集团提供有针对性的决策建议。

四、研究预期成果
本研究将提出互联网+时代下的“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战略框架,指导中粮集团在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实现跨足全产业链同时保持不断进步。

战略的过程管理对于粮油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也起到关键作用。

ernetespect中粮集团一定将更快地发展起来。

纵向并购案例分析--中粮收购蒙牛

纵向并购案例分析--中粮收购蒙牛

宁高宁:“中粮是国家类的企业,在食品和粮食的领域里面,国内具有领导 地位的乳品企业,放在一起对整个行业,对乳品行业,对食品行业,包括对 公司未来的发展,中粮公司和蒙牛公司的发展带来很多变化。”
乳业巨头蒙牛牵手中粮后第一件事即是谋划进军奶源上游
• 蒙牛挺进西 南争夺奶源
• 中粮整合上 游路线初现
• 眉山基地 设计能力为日
1
体制考虑: 民企→
奶源控制
2
好朋友: 私人关系
3
好投资: 蒙牛霸主
地位
整个奶制品行业都受到了三聚氰胺的影响,例如“伊利” 虽然身为A股乳品行业老大,但伊利股份(600887.SH)还是被三聚氰胺“折磨”得苦不堪言:
股价从14元跌至最低不足7元,短短一个月内跌幅高达50%。 伊利股份总股本为7.99亿股,其中7.27亿股为流通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仅占总股数的
中国领先的农产品、食品领域 多元化产品和服务供应商
致力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
转变的原因:
1. 宁高宁 2. 中国食品业:
a) 加值能力不足,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b) 食品行业的企业规模偏小,以中小型企业居多 c) 农产品加工程度低、原料损耗严重 3. 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国企的努力
20
宁高宁
5
2007年行业简介
并购 前
并 购 中
并 购 后
再思 考
• 国内共有奶牛1470万头,农户210万户,产量3684万吨。 • 企业1600家,其中产值500万以上的700家,加工能力9000万吨。 • 原奶供应70%为奶贩子。
2000-2007年乳制品加工企业基本情况(500万元以上)
6
37
行业简介
• 投资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获得 优质奶源供应

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研究的开题报告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产业作为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行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中粮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食品企业集团之一,拥有超过200家下属子公司,覆盖面广,业务涉及食品加工、种植、销售等多个领域。

为了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中粮集团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以“全产业链”为战略方向的新举措,旨在通过对各个环节的整合,实现产业内的高度协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以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实施路径、风险与挑战、效果评估等方面,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具体内容如下:1. 了解“全产业链”战略的背景、意义与内涵2. 分析“全产业链”战略的实施路径,包括整合成果、资源调配、协同创新等方面的具体方式。

3. 分析实施“全产业链”战略的可能风险和挑战,如产能过剩、市场竞争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4. 评估“全产业链”战略的效果,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评估管理系统持续改进。

5. 提出针对“全产业链”战略实施的建议,包括扩大外部合作、加强内部人才培养、提高品质管理等方面的策略。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案例分析、信息收集等方面的方法,以期全面了解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的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建议。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能够深入分析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有效的实施路径和策略,同时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不断推动企业实现协调发展和高效运营,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形象。

《中粮全产业链讨论》课件

《中粮全产业链讨论》课件
详细描述
中粮集团在农业现代化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和设备 ,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中粮还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绿 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建设,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生活条件。
成功案例二
总结词
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详细描述
中粮集团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从种植、养殖到加工、销售,各环节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体 化经营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竞争力,降低经营风险,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成功案例三
总结词
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
详细描述
中粮集团在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通过精准定位和差异化竞争策略,成功打造了 一系列知名品牌,如福临门食用油、长城葡萄酒等。同时,中粮还注重市场调研和消费者需求分析, 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提高了消费者满意度和市场占有率。
THANKS
感谢观看
面临的挑战
市场波动性
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 ,影响全产业链的稳定
运行。
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对 全产业链的声誉造成影
响。
资源环境压力
农业生产面临资源短缺 和环境压力,影响全产
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创新滞后
农业技术创新滞后,制 约全产业链的升级和竞
争力提升。
对策建议
加强市场研究
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跟踪研究,及时 掌握市场动态,提高应对市场波动的 能力。
市场竞争力
全产业链的运营模式使得中粮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更强的 竞争力,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了市场占有 率。
消费者忠诚度
全产业链的运营模式使得中粮的产品更加安全、可靠,提 高了消费者对中粮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基于内部资本市场视角下的“全产业链”效应分析——以中粮集团为例

基于内部资本市场视角下的“全产业链”效应分析——以中粮集团为例
的本质区别在于 , 对于不同部 门或企业 间资本的流动的管制 , 前者是依靠权威( uhry 而后者是依靠契约( ot c ) A toi ) t C nr t 。 as (二 ) 内部资本市场的配置效应 IM 的核心功能在于提高资本 的配置效率 , C 其优化资本配置 的功能 主要源 自以下 方面 :1 () IM 中的信息比 E M更完全。 C C 早在 2 0世纪 6 0年代末理论界研究 IM的时候发现 , C 通用 电气公司( E) G 内部的投资资金市场竞争激 烈, 内部的借贷双方都 比外部资本市场更容易获取信息 。 E的财富增长更多地来 自于内部市场在资源交易与配置上的优势 , G 尤其是
难对这个公 司的经理人员进行监控。而对于 IM来讲 , C 高层经理出于 自利 目的, 能利用其信息优势 以及 内部审计 、 绩效考核等多种 内控工具更好地对那个资金使用部门的经理人员进行监控 , 保证资源 的合理利用 。
(三 ) 内部资本 市场 中的有效运用 在新 兴市场经济国家 , 外部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使内部 资本市场显得 十分有吸引力 , 使企业


更大的作用 。 在实际资本配置过程中, 除了外部资本市场发挥作用以外 , 内部资本市场(n raC pt aktIM) It nl a il re, e aM C 同样起着配置内 部资源的重要作用。 何为内部资本市场(C ? I M) 这是一个近年来才引入我国的概念 , 理论界对其研究 尚属起步 阶段 , 实务界则更觉新
有动机通过多行业兼并 收购形成内部资本市场 , 以取代外部资本市场 。 可以说 , 兼并 收购是内部资本市场形成 的主要方式之一 。 因此
可以看到 , 近年来我 国有很多企业走集团化 、 多元化 的道路 , 或者朝着 “ 系族企业” 的方 向发展 , 中科 系、 如 华晨 系、 德隆系、 鸿仪系 、 飞

产业链整合论文: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研究

产业链整合论文: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研究

产业链整合论文: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研究产业链整合论文: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研究【中文摘要】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点的竞争,而是围绕企业本身及其上下游延伸出的价值链条,以及由价值链织成的价值网之间的整体比拼。

因此,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化为由所有价值增值成员构成的商业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

2009年中粮集团提出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战略。

自此,这家向来以农产品和食品进出口贸易为核心业务的大型贸易企业,开始向农产品领域的源头和终端两头进军,并以此构筑起一条从种植养殖到加工、物流再到贸易、研发直至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

随着中粮集团并购步伐的加快,全产业链建设初见成效,初步形成了围绕大米、小麦、大麦、糖和番茄、肉食、生物质能源、饲料、酒水饮料8><#004699'>8条农业产业链。

但是伴随着中粮集团的迅猛扩张,面临的风险也逐步提高,风险主要包括两大类: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中粮集团的资产负债率较高,突破了60%的红线,高负债率带来的是资金流的断裂风险;经营风险主要表现在产业链整合失败的风险,容易产生大企业病,产业链条的一个环节出问题,会影响到整个产业链。

本文在产业链整合理论的基础上,试图寻找降低风险,提高产业链一体化运营效率的方法。

本文主要探讨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战略。

全产业链战略的实施...【英文摘要】Competition among modern enterprises, not only competition among enterprises, but also the overall competition focus on the enterprise itself and its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value chain.Therefore, competition among enterprises has been transformed into competition of business ecosystem consisting of all value added members. COFCO in 2009 proposed to build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strategy which is described as from farm to fork. Since then, this large trading company, which core business was agriculture an...【关键词】产业链整合相关多元化企业核心竞争力【英文关键词】industry chain integration related diversification corporation core competition【索购全文】联系Q1:13<#004699'>8113721 Q2:13993<#004699'>8<#004699'>84<#004699'>8【目录】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研究致谢5-6中文摘要6-7ABSTRACT71 引言10-11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101.2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0-112 产业链理论及跨国粮商的产业链实践11-192.1 产业链的界定112.2 产业链整合的理论基础11-192.2.1 产业链整合理论11-142.2.2 国内外产业链整合理论发展14-152.2.3 产业链整合的意义15-162.2.4 产业链纵向关系与分工制度安排16-193 中粮集团发展现状19-243.1 中粮集团概况193.2 中粮集团四大主业分析19-213.2.1 粮油贸易领域19-203.2.2 食品加工领域203.2.3 房地产、酒店领域203.2.4 金融服务领域20-213.3 中粮发展中面临的问题21-243.3.1 业务庞杂,亟待整合213.3.2 国际国内的挑战21-223.3.3 粮食食品安全22-233.3.4 并购后的整合23-244 中粮集团”全产业链”发展战略24-314.1 中粮”全产业链”战略环境分析24-2<#004699'>84.1.1 中粮集团宏观环境分析24-264.1.2 中粮集团中观环境分析264.1.3 中粮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26-2<#004699'>84.2 中粮”全产业链”战略内涵2<#004699'>8-294.3 中粮”全产业链”战略实施途径29-315 中粮”全产业链”实践31-535.1 中粮”全产业链”战略面临的风险31-325.1.1 经营风险315.1.2 财务风险31-325.1.3 管控风险325.1.4 产业协同风险5.2 “全产业链”战略成功实施的保障措施32-4<#004699'>85.2.1 文化保障33-355.2.2 组织制度保障35-405.2.3 物流保障40-425.2.4 研发保障42-445.2.5 品牌保障44-4<#004699'>85.3 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的实施成果4<#004699'>8-535.3.1 中粮集团并购历程4<#004699'>8-495.3.2 中粮集团并购成果49-536 结论53-55参考文献55-5<#004699'>8学位论文数据集5<#004699'>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之道研究背景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接连出现。

食品安全问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品质。

当前中国的食品行业,中小型企业众多,技术水平低,竞争激烈,价格低廉,利润空间狭窄,质量不一。

但是巨大的人口基数及多样化的饮食结构是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的基石,所以整合食品产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迫在眉睫。

而中粮集团作为我国国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生产的国有企业,致力为社会公众提供丰富且安全放心的食品。

中粮集团在2009年首次提出“全产业链”战略,对产业链上下游环节进行整合,将市场交易行为转化为管理协调,可以提高价值的增值效率和企业对产业链的掌控能力。

整合产业链的方式有很多,例如:三井物产通过交叉持股,网状辐射,渗透中国钢铁产业链关键环节。

中国企业通常采用的纵向并购方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中粮集团。

全产业链是以消费者为导向,从产业链源头做起,经过种植与采购、贸易及物流、食品原料和饲料原料的加工、养殖屠宰、食品加工、分销及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等每一个环节,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形成安全、营养、健康的食品供应全过程。

中粮全产业链战略模式通过对原料获取、物流加工、产品营销等关键环节的有效管控,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贯通。

企业采用全产业链模式可以给企业带来以下竞争优势:首先,“全产业链”模式能够使企业迅速扩大规模。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行业竞争激烈。

仅靠企业部发展,快速提高竞争力并不现实,但可以通过兼并收购迅速扩大规模。

第二,“全产业链”模式能够提高企业技术水平。

大型跨国企业专注于核心技术的发展,而国企业普遍缺少核心技术,从而导致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

通过收购上下游的公司,企业能够学习到新的技术,在此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提高竞争力。

第三,“全产业链”模式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一体化削弱了对手的价格谈判能力,这不仅会降低采购成本(后向一体化),或者提高价格(前向一体化),还可以通过减少谈判的投入而提高效益。

低成本是企业的重要战略目标,整合上下游企业,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第四,“全产业链”模式可以确保企业的供给和需求。

纵向一体化能够确保企业在产品供应紧缺时得到充足的供应,或在总需求很低时能有一个畅通的产品输出渠道。

也就是说,纵向一体化能减少上下游企业随意中止交易的不确定性。

第五,“全产业链”模式可以削减企业的不合理业务。

在多元化扩的风潮下,许多进入多个行业,导致业务围过于庞杂,关联程度不紧密,盈利能力不强。

通过合并重组和兼并收购,可以创造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联系。

第六,“全产业链”模式可以提高进入壁垒。

一体化战略可以使关键的投入资源和销售渠道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不仅保护了自己原有的经营围,而且扩大了经营业务,同时还限制了所在行业的竞争程度,使企业的定价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从而获得较大的利润。

第七,“全产业链”模式可以进入高回报产业。

企业现在利用的供应商或经销商有较高的利润,这意味着他们经营的领域属于十分值得进入的产业。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提高其总资产回报率,并可以制定更有竞争力的价格。

研究综述一.“产业链”研究综述。

从思想起源上来讲,产业链的概念最早起源于西方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有关分工理论的意识。

但是当时的研究仅仅局限在企业部各个分工部门之间的,即产品链。

其在《国富论》中指出正式由于企业中各个分工部门组成的链条才形成工业生产。

直到马歇尔将企业中分工协作的思想扩宽到企业之间,才意味着产业链理论的真正形成。

这之后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讨论历程,学术界也并未对价值链做出明确的概念界定。

直至1985年德国发展经历学家赫希曼在其《经济发展战略》中将产业前向扩展与后向扩展以提出较为系统的价值链概念,并欲判断在一个产业链中对产业发展起主导作用的产业[1]。

近年来,国外学者对产业链的研究中仓括了供应链研究、信息链研究和价值链研究等多个维度,也有学者如荷利汉认为产业链就是一种物质流动。

史蒂文斯将产业链看作是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消费者连接在一起组成的系统,其中贯穿着反馈的物流和信息流。

其认为产业链已不仅仅是一条产品链,同时也是一个信息链和功能链,强调信息和产品同等重要,产业链中存在反馈过程。

在这段时间放眼于国,我国很多学者自改革开放以来对产业链理论的研究迅速兴起,很明显这是由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也是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大潮中“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生动反映。

继续来看产业链和价值创造理论的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多数学者如公朴,夏大慰从产业或产品关联[2]、郁义鸿在产品形态转化[3]、国俊,明新在战略联盟[4]等不同角度说明了产业链的概念。

尽管视角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识就是产业链的形成可能会通过一系列错杂的企业部活动实现价值创造,这对于产业链条整合竞争优势的维持十分重要。

此外还有国学者如芮明杰认为产业链是“一种或几种资源通过若干产业层次不断向下游转移直到消费者的路径”[5],这一“路径”覆盖了企业在为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所有价值创造环节,并且包括了从生产原料到产品销售的全部产业类型。

就产业链中的价值创造而言,波特的研究起到了绝对的奠基作用,该学者认为与企业相关的活动可以归纳为基本活动环节包括产品生产、产品营销、物流运输和售后服务等和支持性活动包括如生产计划、物料供应、开发与研究、技术配置、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或其他支持生产管理活动的基础环节,波特认为这一系列环节都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并将它们称为价值链核心,这些活动都有利于企业强化客户价值,是增加消费者附加值的源泉。

波特认为企业应该使这些活动高效的结合起来,提高它们的协调程度这些,这样才能使整体实现的价值远远超过部生产生产活动所创造价值的总和[6]。

事实上,对于不同行业的企业并不是每个活动环节都能创造价值,真正能为企业带来价值的只是默写特定的环节,这些环节是企业价值增值的源泉,也就是价值链上应该重点投资的环节,如果企业想要一直在行业中保证战略优势,势必要在这些重点环节加大投资力度。

现实企业经营中价值链无处不在,比如企业部各个业务部门之间、企业外部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之间,价值链上每个环节都对价值链整体产生重大影响。

二.农业产业链研究。

我们将产业链理论放到农业上,农业产业链战略不仅是产业链理论实践的重要方面,而且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是解决民生大计的重要环节。

我国学者王凯认为农业产业链管理的容重点在于对农业产业链中的人、财、物以及信息、技术等要素进行管理,因此农业产业链管理的容涵盖了价值链的管理,组织链的管理,信息链的管理和物流链的管理四方面。

逸民则比较了产业链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差异,他指出农业产业链管理的研究意义和实践意义不仅在于为某个企业创造价值,其深层意义在于提升农业产业链的整体价值,实现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利益最大化。

因此协作与资源整合就成为农业产业链管理最重要的两个问题。

国对农业产业链的研究绝大部分基于价值链视角的,农业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带来农产品价值的增长。

农业价值链的整合,为解决“三农”问题带来积极意义。

然而目前缺少从企业战略的角度研究农业产业链整合问题。

三.“中粮”的全产业链。

将视角重回本篇文章,本文主要研究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的战略之路,该企业自2009年提出了“全产业链”战略这一完全中国化的概念,目前中粮基本构建起了从田园到餐桌的一整套产业系统,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同行业与消费者的认同。

琼在研究中粮屯河公司的全产业链商业模式的基础上,为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战略下了定义,他认为全产业链战略是“企业通过产权或契约的形式向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延伸,控制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占据了主导地位”的一种发展战略[7]。

全产业链战略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特殊的纵向一体化战略,目前理论界在这方面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从战略动因和实现形式方面展开的。

可以看出,关于中粮全产业链的新闻报道和学术观点分析较多,但大都比较分散,没能系统的将其发展演化的方式完整地展现出来。

因此,本文认为可针对中粮“全产业链”战略这一典型案例,从动态的视角较为完整地呈现中粮这一核心企业的农业产业链价值实施的过程。

案例简述直到2004年底,中粮集团的主营业务还是传统业务,但为了适应粮油市场波动,在全球竞争中获得优势,中粮确立了“集团有限相关多元化、业务单元专业化”的发展战略。

而这一战略的确定,也为日后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战略慢下了伏笔。

同年,宁高宁空降中粮集团,出任董事长。

在空降的初期,宁高宁扮演了一个观察者的角色,甚至对中粮原来的战略和现有业务极少评论。

但是另一方面,他带领的中粮集团又在资本市场中扮演了主动进攻者的角色。

在这段时期,先后将中粮屯河(原新疆屯河),中粮地产(原名深宝恒),华润生化(现航空动力),丰原生化收归旗下,随后又完成中粮国际分拆。

2006年3月,在国资委主导下,中谷粮油集团并入中粮,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更令人咋舌的是,2009年7月初,中粮集团宣布出资61亿港元收购中国最大的乳制品企业蒙牛乳业交易所的股权。

此时,中粮资产和营业收入都超过了1000亿元,业绩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同时,在资本市场,日趋壮大的“中粮系”也为今后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面对业务体系日益庞杂的中粮,宁高宁决定重塑中粮。

相对于中粮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其主业发展显得尤为迟缓。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风田曾评价“中粮与ABCD四大粮商相比,就是个小不点儿,而且甘于目前的地位。

”2009年1月17日,中粮集团召开高层务虚会,宁高宁正式提出“全产业链”的想法。

集团战略总监马建平说,“全产业链讨论一展开,大家就觉得我们既不是ADM,也不是雀巢,中粮就是中粮,是个全产业链粮油食品公司。

”其具体战略是,成为以粮油食品贸易加工为主的、多业务的投资控股企业,主业集中在粮食贸易、加工,食品加工、销售,土畜产,地产,酒店及金融服务业;通过充分发挥粮食贸易主渠道及中国食品主要供应商的地位,满足客户对粮食、食品日益高品质的需求;建立国外贯通的粮食贸易、分销、物流、加工体系,建立品牌食品的研发、生产、物流、分销体系,由此建立真正国际的大粮食、大食品加工及贸易商的地位。

自此,中粮的全产业链战略开始进入实施阶段。

案例分析一、战略部署: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战略主要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部分进行整合,针对不同的部分中粮集团都进行了细致的部署与规划,力求达到整体上的同意与协调。

(一)上游整合途径:上游主要负责两方面,一方面集团自己建立种植和养殖基地,另一方面与农场或农户签订种植、养殖合同,以整合集团供应链问题。

例如,中粮米业建立了、、、四大种植基地。

(二)中游整合途径:中游主要负责提升集团的加工能力。

将自建、并购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这三种相互补充相互依托的方式结合起来,发挥最大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