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课以读促写教学策略
初中英语“以读促写”的写作教学策略

初中英语“以读促写”的写作教学策略一、教学理念“以读促写”教学策略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风格、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文章,从而丰富了他们的词汇量、语法知识和文字表达能力。
通过模仿和仿写优秀的范文,学生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和风格。
二、教学方法1. 导入阶段:在引入一篇新的写作题目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阅读训练,比如阅读与写作题目相关的素材,或是分析一篇与写作题目风格相类似的优秀范文。
这有助于学生对写作题目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后续的写作做好准备。
2. 模仿仿写阶段:在学生对写作题目有了基本的了解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并模仿一些优秀的范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模仿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模仿,学生可以更好地吸收和理解优秀范文的写作技巧和风格。
3. 创新发展阶段:在模仿仿写阶段之后,学生可以开始逐步发展自己的写作风格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题目的思路和范例,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发展。
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及时的批改和指导,让学生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实施步骤1. 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为了有效地实施“以读促写”教学策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包括课本中的相关文章、优秀范文、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等等。
通过多样化的阅读训练,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文章,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注重写作实践:在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教师也需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实践。
可以通过课堂作业、课外写作训练等形式,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写作练习。
教师也需要及时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和指导,让学生获得有效的反馈和提高。
3. 培养写作兴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以读促写”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还需要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可以通过讲故事、展示优秀范文、组织作文比赛等形式,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基于英语整本书阅读的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英语整本书阅读的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实践研究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是学生有机存储语言素材、拓宽语言和文化视野的最基本方式,而写作是测试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综合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最困难、最具挑战性的部分。
如何有效地提高以全英语书籍阅读为基础的写作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教育实践和研究中经常提到的一个问题,也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因此本文基于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模式的意义和价值,探究初中英语课堂中以读促写教学实践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策略整本书阅读属于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它有助于学生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
此外,整本书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丰富其语言知识,实现阅读和表达能力的有效提高,并对促进语言使用能力的培养发挥重要作用。
英语阅读和英语写作是初中学生的两种基本技能。
阅读旨在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和吸收写作技能。
写作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以读促写”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避免在实际教学中出现读写分离,促进这两种能力的共同发展和提高。
一、“以读促写”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意义在以往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中,学生喜欢阅读,但是不愿意写作、感觉到写作很困难是困扰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问题,这就会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英语中逐渐丧失了写作的信心和积极性。
对此,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者通过以读促写的教育教学模式,结合初中生掌握的知识情况以及他们的阅读兴趣,从他们的阅读兴趣出发,在思考中写作,让学生能够阅读中主动吸收和借鉴他人的写作亮点,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开展英语写作,建立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另一方面,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以读促写的教育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不再简简单单地进行阅读,而是在阅读中有意识的收集他人的写作素材和他人对于英语写作中文章结构的处理,久而久之,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语言和词汇积累,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使学生克服在英语写作中不会写、不愿写的困难,而且能够使学生逐渐养成积极的写作态度和写作信心,通过素材和表达的积累,学生写出来的英语文章也就能够更加有深度、有水平,在英语阅读和英语写作相辅相成、良性循环的过程中,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提升学生英语写作的质量,同时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也随之得到发展,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目的。
以读促写策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以读促写策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推进,英语教学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发展。
以读促写策略是一种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法,旨在将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本课题旨在研究以读促写策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如何更好地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从而为中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做出贡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本课题将研究以读促写策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重点探讨以下内容:1.以读促写策略的理论基础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以读促写策略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3.以读促写策略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4.以读促写策略在中考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二)研究方法本课题将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具体包括:1.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深入了解以读促写策略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情况。
2.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以读促写策略的认识和应用情况。
3.设计实验,对以读促写策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实证研究。
三、预期成果一)学术成果1.撰写一篇以读促写策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研究论文,发表在相关学术期刊上。
2.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展示研究成果,与其他学者交流研究经验和思路。
二)教学成果1.总结以读促写策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经验,形成教学指南,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2.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研究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研究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因此,本次课程改革旨在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实现教学方式和研究方式的转变。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互动,只有秉承“用教材教”这一课改理念,才能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目标。
本课题针对初中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试教育下学生只知道被动地听,而没有时间思考并提出问题。
初中英语“以读促写”视域下单元整体设计的写作教学策略

初中英语“以读促写”视域下单元整体设计的写作教学策略作者:董冠男来源:《启迪与智慧·下半月》2023年第10期摘要:基于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理念,通过对“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进行简要概述,将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与“以读促写”理念相结合,并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角度思考英语写作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进而总结出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储备写作素材,在英语课文阅读过程中厘清写作思路,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开展自主写作,在英语阅读之后实现单元写作等几种有效的方法,以期提高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英语;“以读促写”理念;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写作教学;方法与策略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从英语教材本身特点出发而提出的教学理念。
英语教师应不断加强单元整体教学理念的教学设计转化,落实英语教学内容的听、说、读、写四大基本技能。
而“以读促写”是基于单元整体理念,灵活开展英语写作教学活动的一项有效措施,它是以英语阅读为基础前提,同时引导学生读中写、写中读,读写联合,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
与此同时,学生通过“以读促写”教学活动的开展,实现自主阅读—顺畅阅读—口语自由—充分表达的转变,这是从英语阅读到开口说英语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阅读与写作不可分割,相辅相成,进而完成“以读促写”的实际运用。
1 单元整体教学概述单元整体教学是建立在整体教学的理论基础上的。
其从整体出发,使学生的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升,学生能够完整理解单元话题,系统掌握单元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运用能力。
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理念,它具有整体性、递进性、循环性的特点,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使语言在推进过程中变得有声、有形、有情。
2 基于“以读促写”设计的单元整体教学写作策略分析2.1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储备写作素材通过参与英语阅读活动,初中生能够获取丰富的英语知识信息,进而增加英语信息的储备量。
初中英语阅读课以读促写教学策略

初中英语阅读课以读促写教学策略摘要:阅读是写作的根底。
阅读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阅读增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包括写作能力的提高。
但目前的初中英语阅读课中,存在着为读而读、读写别离的现象。
NSE教材采纳了“题材—功能—构造—任务〞的编写体系,着重培育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从教材文本的性质看,第二单元是阅读课,强调“读〞和“写〞结合,以“读〞促“写〞,通过阅读既获取信息,也进一步学习句型、语法、文章构造和相关的话题内容,同时在读的根底上,开展写作方面的训练。
一、当前英语初中英语阅读课中存在的问题及缘故分析平常的阅读课教学中,笔者发觉存在两种现象:一是教师在阅读课中过度强调语言知识的把握,无视阅读技术和文本构造的分析;二是教师将教材中的Unit2的课型作为唯一的阅读课,他们只在课堂中关注阅读,以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唯一目标,没有将阅读课做适当的延伸和拓展,更没有将阅读文本作为学生写作的专门好的样本。
显现此类情形的缘故是:教师缺乏整体考虑,读写别离。
NSE教材的Unit2的教学活动应分为两局部,第一局部主若是阅读篇章,第二局部是依照阅读课文呈现的语法构造与辞汇设计的写作活动。
教师若是不从整体上考虑,将课文单纯上成了阅读课,就忽略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育。
还有一个缘故是教师过度以教师和讲义为中心,着重教授教材中的知识,而学生那么是被动经受信息的“容器〞。
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教学进度,往往对阅读、语法和辞汇进展重点的讲解和分析,可是关于阅读课中的篇章构造、写作谋篇常常忽略。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缺乏写作意识,他们对写作乃至会产生畏难情绪。
二、以读促写为目的的阅读课的理论依据“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中提到,阅读和写作能够贯穿在一路进展教学。
他以为,语言学习者应通过写作来学习阅读技术,亦通过阅读来学习写作的技术。
依照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彼此作用理论〞,读为写的基石,写为读的后续,真正做到读为写效劳,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以读促写”是一种教学模式,也可以视为一种教学理念,其基本思想是通过阅读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随着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和研究者开始关注“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
本文将从什么是“以读促写”、“以读促写”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如何落实“以读促写”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什么是“以读促写”“以读促写”,顾名思义,即通过阅读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英语教师首先会给学生提供一篇优秀的英语文章或期刊,要求学生仔细阅读,理解文章中的内容,包括词汇、语法和文化背景等方面。
然后,教师会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结构,引导学生模仿文章的语言方式和篇章结构,写出一篇自己的作文。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采用“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英语综合能力。
下面是“以读促写”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些应用实例。
1. 阅读教材中的文章并写出总结教师可以从教材中选取一篇比较有代表性的篇章,例如新闻报道、科技文章等,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并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一份读后感或总结。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论点,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和思维能力。
2. 分析阅读材料并写出自己的看法3. 仿写优秀文章并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体裁各异、写作技巧优秀的文章,例如散文、议论文、记叙文等样式,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并模仿文章的写作风格和结构,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落实“以读促写”,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践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下面是一些建议:1. 安排适当的阅读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实际情况,设计适合的阅读任务。
例如,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英语文章或故事,给学生阅读并理解。
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可以逐渐增加难度,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以读促写”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以读促写”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以读促写”教学法是指通过帮助学生积极地阅读、理解他人的表达,再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写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该教学法具有很好的实践价值。
本文将分析其应用方法及实用效果。
一、应用方法1.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
学生对于阅读质量和数量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能力等因素,选择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
此外,阅读材料的难度与学生的水平要相匹配,以确保他们可以正确理解和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有了这些保障,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学习体验,并提高其写作水平。
2.认真阅读,并理解文章内容。
阅读是“以读促写”教学法的核心部分。
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文章,并理解内容。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完成,如在阅读时做笔记、划重点、注释等。
教师也可以在阅读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来深层次理解文章。
3.进行词汇及语法学习。
在学生完成阅读后,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进行词汇及语法学习。
词汇和语法知识是写作的基础,必不可少。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已掌握和未掌握的知识点,设计不同的语法和词汇练习,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
词汇练习可多采用词根词缀、同形异义词等方法,提高学生单词记忆效果。
4.进行写作训练。
通过在阅读材料上进行写作训练,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语言表达技巧。
在写作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技巧和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进行相关的写作。
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如写作任务、范文指导等,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和创造性思维。
二、实用效果“以读促写”教学法的实用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阅读能力。
通过“以读促写”教学法的实践,学生不仅能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更能提高目标语言的语感和语感判断能力。
由于学生必须理解阅读材料,他们不得不通过阅读来熟悉这项技术。
2.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促进他们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进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有效教学策略作者:杨滟来源:《新课程》2024年第05期众所周知,读写不分家,读和写对于语言类学科的学习是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基本方式之一。
本文以冀教版八年级上册Lesson 13 I Love Autumn 一课的教学为例,分析如何将以读促写更好地运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当中,引导学生更轻松且科学地学习英语相关知识。
一、以读促写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的意义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而对于阅读和写作而言,阅读往往起关键的桥梁作用。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英语文章,从而掌握更多的新词汇和短语。
某种程度上讲,以读促写有助于学生了解英语的语法和句子结构,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结构和思路。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则可以学习到如何组织篇章、如何展开论述等技巧。
与此同时,这些技巧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写作,使他们在写作时更加有条理。
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以读促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实践证明,阅读有助于学生丰富自身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写作思维、提升写作速度、培养写作兴趣,甚至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
因此,英语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阅读与写作的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二、初中英语教學中以读促写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注重单词积累,夯实写作基础词汇量是英语学习的基础,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看不懂文章的情况,这种看不懂大多源于词汇量的匮乏。
传统的生词教学方式,无非是将一个单词写上数遍,背下每个字母。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枯燥,而且效率不高。
这种类似于机械地抄写记忆的活动通常是在课后进行的。
其实,课堂才是学生高效记忆单词的最佳时间,理应充分利用。
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会忽略学生对生词的理解与记忆。
有些教师反映很多时候即使将生词扩展到短语、句子,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生词教学上,学生依然记不住。
但教师倘若能够尝试将以读促写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英语阅读课以读促写教学策略摘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阅读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阅读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包括写作能力的提高。
但目前的初中英语阅读课中,存在着为读而读、读写分离的现象。
NSE教材采用了“题材—功能—结构—任务”的编写体系,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从教材文本的性质看,第二单元是阅读课,强调“读”和“写”结合,以“读”促“写”,通过阅读既获取信息,也进一步学习句型、语法、文章结构和相关的话题内容,同时在读的基础上,开展写作方面的训练。
一、当前英语初中英语阅读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平时的阅读课教学中,笔者发现存在两种现象:一是教师在阅读课中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掌握,忽视阅读技巧和文本结构的分析;二是教师将教材中的Unit2的课型作为唯一的阅读课,他们只在课堂中关注阅读,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唯一目标,没有将阅读课做适当的延伸和拓展,更没有将阅读文本作为学生写作的很好的样本。
出现此类情况的原因是:教师缺乏整体考虑,读写分离。
NSE教材的Unit2的教学活动应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阅读篇章,第二部分是根据阅读课文呈现的语法结构与词汇设计的写作活动。
教师如果不从整体上考虑,将课文单纯上成了阅读课,就忽略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还有一个原因是教师过分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着重传授教材中的知识,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容器”。
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教学进度,往往对阅读、语法和词汇进行重点的讲解和分析,但是对于阅读课中的篇章结构、写作谋篇经常忽略。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缺乏写作意识,他们对写作甚至会产生畏难情绪。
二、以读促写为目的的阅读课的理论依据许多语言学家非常注意对阅读和写作结合方面的研究。
H.G.Widdowson在他的“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中提到,阅读和写作可以贯通在一起进行教学。
他认为,语言学习者应通过写作来学习阅读技巧,亦通过阅读来学习写作的技巧。
根据第二语言习得中的“相互作用理论”,读为写的基石,写为读的后续,真正做到读为写服务,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这种写作训练模式告诉我们,教材中出现的文本是语言信息的载体,也是写作材料的聚集地;是表达方式的模板,也是学生写作的话题源泉。
所以,立足文本,引导学生在把握文本所提供的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积极地吸收运用,进行适当的同话题延伸和拓展,开展写作活动。
这样的实践有望达到立足文本、以读导写、以读促写的目的。
三、以读促写为目的的阅读课的教学策略笔者结合对新课标及教材的解读,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认为阅读课可以通过以下的策略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1.研究读前活动,为写作“添砖加瓦”。
读前活动也称为阅读课的导入活动,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在以以读促写为教学目的的阅读课中,读前活动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它们为写作奠定了基础。
读前活动可做如下设计:(1)头脑风暴法。
在学生接触阅读材料前,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相关阅读知识信息储备不多或者相关知识较熟悉的前提下,利用头脑风暴法可以激活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
利用头脑风暴法学生之间的思维得到碰撞,为下面的读和写奠定基础。
(2)看图说话。
看图说话是指以直观图片为媒介,要求学生把画面中的内容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展开阅读前,引导学生初步观察、了解图的内容,根据所给提示词或者提示的句型,让学生尝试造句,甚至是简短的篇章。
例1:上了NSE教材七年级下册M9 U2 Goldilocks rushed out of the house 一课。
教师在读前就采用看图说话的活动来引导学生使用英语讲故事。
学生根据图画和下面的词组提示,尝试着说了自己所编的故事,这种口头表达的形式实际为后面的书面写作奠定了基础。
(3)预测。
预测作为一种技能,在阅读课中起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标题预测,根据所给词汇预测,也可以根据课后问题预测。
预测的过程是学生思考的过程,预测后的生成是学生对语言进行加工后的产物,这对写作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例2:诸暨市浣江教育集团浣东初中的赵福英老师在浙江省阅读课展示与研讨活动中,上了Go For It! 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6的一节阅读课,内容是以慈善活动“滑冰马拉松”的新闻报道为主题,通过以读促写的教学目的展开话题。
本文阅读中有一幅插图,阅读前,指导学生利用插图中所获取的信息对文本进行了预测,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预测,使学生了解了三点:--A skating marathon is happening in Hilltop school.--Several skaters are skating. They are really tired but still skating.--A TV news reporter is giving a live report.学生带着这些预测内容进行文本的阅读并核对自己的预测,便于学生对文本整体的理解。
同时,预测的过程也是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英语写作思维的训练。
2.关注读中活动,为搭起写作的“脚手架”读中活动是阅读课中最重要的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寻找主题句、关键词,归纳段落中心到句法,词法,修辞运用以及阅读方法,篇章建构和图表信息分析等等,这些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大意、结构,从而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列出关键词、归纳组织语言材料、整理思路以及对于整体文章结构的布局谋篇。
例3:再以赵福英老师的阅读课为例,她设计的读中活动是这样的:(1)指导学生进行快速阅读,了解文本的整体框架结构,找出文章的topic sentence和关键词。
(2)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阅读策略进行细读,提出一些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从对文本的表层理解过渡到深层的理解。
(3)指导学生慢读。
提出深层性问题。
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使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并能在细节处根据上下文理解词汇和句子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对文本的表层理解到深层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一定的学习策略。
(4)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新闻报道的完整性(Beginning-Body-Ending)。
教师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使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并能在细节处根据上下文理解词汇和句子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对文本的表层理解到深层理解,从而使学生掌握类似文章的写法。
初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文章,体裁多样,题材新颖广泛,语言真实生动,文化内涵丰富,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
教师设计的读中活动还应该要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观察语言的特性,从中获得语言信息,吸收好的语言材料,把吸收的东西转变为自己的写作内容。
教师可以在阅读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词义配对、造句、选词填空或给出一个关键词使用的语境来教学,可以让学生根据关键词来造句或者写短文。
阅读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是重要的句型结构,可以是谚语俚语等,教师在分析好句子结构后让学生背诵或者默写,让学生积累一些好词佳句,以便在以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
3.重视读后活动——建起写作的“大楼”(1)基于文章的写作。
在学生对阅读材料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读后活动的设计首先可以基于文本内容,可以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也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作进一步探讨和思考。
例如用自己的话改写、缩写或续写文章。
可以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改写文章的内容或续写故事结尾。
也可以让学生写评论或感想。
例4: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中学的沈华冬老师在浙江省阅读课展示与研讨活动中,上了NSE教材七年级下册M9 U2 Goldilocks rushed out of the house 一课。
本课是有关《金凤花姑娘和三只熊》阅读文本为研究对象,寻找读写结合点,拓宽写作训练途径,研究阅读教材、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写”的因素,并以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教学,在学生读通、读透文本,并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的迁移。
教师通过教材中4幅图片将课本中练习6的第一个小题引出,并引导学生将first, next, then and finally加于每个句前,体会到这些词的使用对文章描述带来的作用。
然后让学生以课本所学的内容来叙述所观察到的图片。
所需相关表达还是来源于已学文本,但是叙述时又不是完全等同于文本,需要学生对已学内容进行选择和重组。
这是读后活动中的改写。
(2)模仿文章的写作。
教师应该让学生立足课文、充分挖掘文章的语言素材,然后让学生联系实际,写类似话题的文章。
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对文章的深层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例5:沈华冬老师的课中,在前一步的活动中,学生已经基于教材进行了改写。
在这一环节后,教师就有关故事写作方面的策略指导(如图)在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故事导图后,让学生再次进行《农夫与蛇》的书面输出,达到课堂上追寻的“以读导写、以读促写”的目的。
这种以教材文本为写作背景和素材来源的写作指导,使学生通过认真实践和对文本素材进行提炼加工,形成一个有序的思维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判断、分析和归纳能力,也能让学生有话可写、有话能写,学生也逐步认知和获得相关的写作方法,形成写作策略。
综上所述,“以读促写”为目的的英语阅读课不仅强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对语言知识的积累,还为学生创造了在写作中运用语言的机会,是阅读教学的有效延伸。
所以,立足文本,吸收运用,并进行适当的同话题延伸和拓展来开展写作活动,可以达到以读导写、以读促写的目的。
教师应灵活运用与合理开发阅读课的教材资源,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始终贯穿于英语阅读课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