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日本近现代文学

合集下载

浅析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

浅析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

浅析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中日文学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文学作品,虽然有着共同的东方文化基础,但在发展历程、题材选择、创作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异同。

在发展历程上。

中国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诗经》。

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和发展,中国文学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学流派,如古文、诗歌、小说等。

而日本文学的发展较晚,主要在17世纪后才开始兴起,起初受到中国文学的影响较大,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题材选择。

中日文学在发展历程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题材选择上。

中日文学在题材选择上也有所不同。

中国文学注重人和自然的和谐,追求哲学思考和人性的探索。

而日本文学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讲述更加个体化的故事。

中国古代文学重视历史题材,如《史记》、《资治通鉴》等;而日本文学则以歌谣、传说、戏剧等形式受到民间文化的影响,如《源氏物语》、《世说新语》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文学逐渐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呈现出更具现代性的题材。

在创作方式上。

中国文学强调文人的修养和格调,善用修辞手法和艺术表达,重视文字的意境和美感。

而日本文学则更注重表现力和真实感,追求文字的简洁与直接性。

中国文学中的诗歌多采用押韵和格律的手法,表现出优美的韵律和意境;而日本文学中的短歌则以其简练的形式和深刻的情感而著称。

中国文学讲究情节的铺陈和发展,注重叙述的连贯性;而日本文学则常常采用碎片化的叙事方式,通过碎片化的结构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思考。

中日文学在发展历程、题材选择、创作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异同。

中文学注重哲学思考和表达方式的雅致,而日本文学更注重个人情感和真实感的表达。

这些差异也反映了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价值观和审美取向。

中日文学也能互相借鉴和交流,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了东方文学的发展。

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

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

精彩摘录
这是《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感谢观看
第一章中岛敦 1
文学中的中国 因素与反战思 想
第二章太宰治 2
与日本无赖派 文学
3 第三章小林多
喜二与日本无 产阶级文学
4 第四章大冈升
平与战后派文 学
5 第五章大江健
三郎与存在主 义文学
第二章村上龙的 “无主体”文学
第一章村上春树的 “寻我”文学
第三章吉本芭娜娜 的“去政治”文学
作者介绍
这是《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读书笔记
书的内容还不错,但是整本书拼凑感太强了,东拼西凑让人抓不住脉络,而且有一股政治正确的意味在其中。
主要阅读了夏目漱石、谷崎润一郎、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中岛敦、太宰治、大江健三郎和村上春树部分。
介绍《雪国》的内容里驹子是叶子的母亲,因此我怀疑难道我这个都没有看出来?根本不是母女关系!竟然 把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都介绍错了!!!!还有病句!但是总体上此书真的很好,是了解日本文学的好书!。
第三章森鸥外与书简 体小说
第四章岛崎藤村的自 然主义叙事
第五章二叶亭 四迷与《浮云》
第六章夏目漱 石的个人主义 与东方回归美 学
第一章谷崎润一郎的 “日本恶魔主义”
第二章志贺直哉文学 中的自然美学
第三章有岛武郎的人 文主义理想的破灭
第四章芥川龙之介的 叙事学
第五章横光利 一的东洋主义
趣味文学
第六章川端康 成的佛教关怀 和新感觉派文 学
作者从近代性批评的角度,系统考察了日本明治、大正、昭和、平成等近现代时期具有感召力和代表性的20 位经典作家的作品,点面结合地分析了日本近现代社会文化语境对其渊源有自、源远流长的过程所产生的影响, 探究了日本近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逻辑与内部独特的规律性。

日本近现代文学流派史第七章

日本近现代文学流派史第七章

(4)强调破坏既成事物,其真义是从精神中发现物质,从理想中发现现 实,以洞察被文明、精神和理想包裹的自然、物质和现实,进而认知 人生。 评价 ① “科学”人性观是后期自然主义作家反封建的武器,但又使作家对现 实感到绝望,使解放的志向跌入挫折和悲观世界之中。 ② 过于求“真”,使小说成为平板的事实记录。 ③ 过分暴露人性黑暗陷入绝望,偏离自我确立,走向自我否定和颓废。 同时对性欲赤裸的描写伤及作品“美”的追求,“真”与“美”不相 融合,文学渐失魅力,降至官能水平。
2、“自传小说三部曲”—《生》、《妻》、《缘》 (1)《生》
①不落美化骨肉亲情俗 套,写母亲实态。 ②描写家庭纠葛,旨在 捕捉人生侧面,从被蔑 视为不道德并被作为丑 而摒弃的领域里,寻觅 内心自然。 ③“平面描写”手法, 描写所见所闻的事实。
(2)《妻》、《缘》
三、“露骨描写”论、“平面描写”论 1、“露骨描写”论 田山花袋在《<野花>序言》和论文《露骨的描写》中提到“客观描 写论”和“无技巧”主张,强调文学不应该是“镀金文学”,必须 “露骨”、“真想”、“自然”。作家要贯穿旁观描写方法,不要 深入人物内心。 2、“平面描写”论 “平面描写”是作者不加入任何主观,也不说明任何内部的现象, 仅是平面地描写自己的现实的经验,也可以说是印象式地无私念地 以旁观的态度来描写客观的自然。以作者的理解就是:“即使是对 客观的事像,也不介入其内部,同样也不介入人物的内部精神世界 ,只把自己所经历所见闻的现象如实的描写出来。也就是说,平面 的描写是主眼。”
第四节 德田秋声
一、生平及创作 二、作品分析 三、印象式描写
一、生平及创作 1、作家生平 德田秋声(1871~1943),日本小说家。原名末雄。生于金泽市一个没 落的士族家庭。曾在书店工作,后从尾崎红叶学习写作,风格受砚友 社影响。与泉镜花、小栗枫叶、柳川春叶并称“红叶门下四金刚”。 主要作品中篇小说《新家庭》、长篇小说《足迹》及未完成的长篇小 说《缩图》,都有自然主义倾向。与正宗白鸟、田山花袋、岛崎藤树 并称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四巨匠。 2、创作实绩 1908年发表中篇小说《新家庭》,按照自然主义的主张,勾画一对市 井夫妇平庸生活的灰色图画。 《足迹》(1910),以妻子为模特,写了一个信州乡下到京都打工的 女儿的路程。 《霉》(1911)、《糜烂》(1913)、《粗野》(1915)等中长篇小说中 塑造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其中《粗野》是作者前期文学活动 的顶点,“自然主义文学金字塔”。 1941年发表最后一部作品《缩图》,成为后期文学活动的顶点力作。

试从日本近现代文学探索日本民族的精神构造

试从日本近现代文学探索日本民族的精神构造

试从日本近现代文学探索日本民族的精神构造摘要:从19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日本明治维新和资本主义化的影响下,日本文学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许多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家都依托当时的时代背景,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出了当时日本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诉求。

在本文中,将从经济、文化、思想四个方面,通过举例论述的方式,阐述日本近代文学特点形成的原因。

在这个基础上,得出“傲慢”与“偏见”是中日两国在任何时期都存在的矛盾导火索,是形成今天局面的主要原因,提出要从消除偏见的方向上,更进一步做好我们自己的角色,理性对待日本这个邻邦。

关键词:日本文学;民族主义;国民精神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9-0000-02一1868年日本受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的背景下,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进行了自下而上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和现代化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这次的改革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对每个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冲击,也是每个方面的重大改变。

但惟独对一个方面的改变依然微乎其微,甚至置身事外,即日本文学。

由于这一时期的政治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政治体制由政治家所设计,作家保持很大的独立下,文学的参与性不强,因此这个时期的文学大都是自由主义文学。

当时日本文坛上公认的文坛领袖——森鸥外和夏目漱石,就是自由主义的领袖。

前者身为高官,却能在自身的文学创作中回避政治立场,表达文学的非功利性;后者则把表现“则天去私”和闲适心境的“余裕”加入自己的文学作品中。

这样的文学表达固然使日本文学“纯文学”的核心价值观得到一定的巩固,但在明治维新的大背景下,这样对个人的过分关注和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明治维新遇到的问题格格不入。

岛国环境虽然使日本的统一和改革相对容易了很多,但对改革后的进一步发展却是一直禁锢。

在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下,这种环境只会激发日本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文学也难以独善其身。

到了日本军国主义统治时期,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胜利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巨大好处,激发了日本各个阶层的民族主义观念。

日本近现代文学流派史第六章

日本近现代文学流派史第六章

二、代表作分析 1、《地狱之花》 永井荷风早期作品中的代表, 发表于1902年,创作之时作者 正处于醉心左拉作品的阶段。 这部作品是作者全面接受左拉 自然主义思想的结晶,“作品 的跋被日本文学界看作是左拉 自然主义的宣言,影响很大。 ”这里既有他对自然主义思想 的接受,也有他对明治社会的 思考和批判,作品中时时流露 出个人主义和日本传统社会的 激烈碰撞,这种碰撞一直贯穿 在他的创作中。作品以批评旧 道德做出发点,带有社会小说 倾向,是前期自然主义代表作 品。但因为是前期作品,空想 色彩强烈,结构不自然;故意 丑化客观事物;照搬左拉,作 品中看不到左拉应有的大力度 和大技巧。
2、艺术特色 (1)客观揭示教育家的 内心世界,撕下其伪 善的面具。
(2)赞同左拉“实验小说 论”和科学实证主义主 张。
2、创作实绩 (1)观念小说和悲惨小说 1899年发表处女作《朦胧夜》。 1902年发表《野心》。 (2)自然主义小说 1902年发表成名作《地狱之花》。 1903年发表《梦之女》。 (3)国外见闻题材小说 《美国故事》、《法国故事》 (4)“花柳趣味”的风俗小说 《隅田川》《新桥夜话》《比手腕 》《小竹》 (5)末期创作 《梅雨前后》《背阴里的花》 度考擦受遗传基因合环境影 响的,进而透视人的生活与 社会现象。
3、主张作家在作品中不表态 ,作品感人的力量在于和现 实一模一样的“自然”。
三、天外与左拉相异点 1、科学精神的理解方面 左拉:科学实验的方法不仅是认识物质世界的工具,也是解剖 精神世界的手段 天外:单纯停留于客观观察,不以科学态度从心理学和生理学 方面深究因果。 2、作品与现实的联系方面 左拉:作品反应广阔的社会典型,环境与个人都为表现社会服 务。 天外:视野狭隘,疏离社会。 3、恋爱及婚姻题材方面 左拉:涉及通奸,目的是引导读者思索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 以及构成人的生活的基本要素。 天外:描写偷情,只限于描写偷情本身,不扩及社会。

浅析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

浅析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

浅析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现代中日文学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方面,两国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多共通之处,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本文将对现代中日文学的异同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比较,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中日文学的特点。

一、主题和题材在主题和题材方面,中日文学都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内容。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日文学中出现了很多涉及到社会问题的作品,比如《风声》、《莫负青春》等。

这些作品在探讨社会问题的也反映了中国和日本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共同困境和挑战。

中日文学在叙事和描写方面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对人物性格的刻画等。

但在题材上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比如在历史题材方面,中国文学更多地叙述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而日本文学更多地关注了日本的传统文化和历史。

二、文学风格和表现手法在文学风格和表现手法方面,中日文学也有很多共同之处。

在小说方面,中日文学都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学形式和表现手法,比如写实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等。

中日文学在叙事结构和语言运用上也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都善于运用对比手法、象征手法、意象手法等。

但在文学风格和表现手法上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比如在写作风格上,中国文学更加注重叙述的连贯性和起伏感,而日本文学更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

三、文学思想和价值取向在文学思想和价值取向方面,中日文学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中日文学都反映了现代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都探讨了自我认知、人际关系、情感内核等问题。

中日文学在表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对于生命、人性、爱情、友情等话题的探讨。

但在文学思想和价值取向上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比如在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上,中国文学更多地围绕传统文化进行再构建和再创造,而日本文学更多地强调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日本现代文化与文学的研究

日本现代文化与文学的研究

日本现代文化与文学的研究在当今世界,日本无疑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国家。

从艺术与文化、科技与经济、政治与社会等多个方面来看,日本都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日本文学也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赞誉。

本文旨在探讨日本现代文化与文学的研究,以期加深对这个国家和文化的了解。

一、日本现代文化的特征1.动漫与漫画在当作家和艺术家们注重写实风格的时代,日本动漫和漫画给了读者们全新的表达方式。

自从日本动漫与漫画诞生的那一刻起,这种形式的表现一直被广泛使用。

此外,日本的动漫与漫画也深受大众欢迎,一些作品更是成为了代表日本文化的重要标志。

2.卡拉OK起源于日本的卡拉OK在国际上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传播。

现今在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以通过卡拉OK翻唱自己喜欢的歌曲,这种体验也成为了许多人共享文化的方式。

3.日本电影从黑泽明到土屋斗士,日本电影历史上有许多优秀的作品。

如今,日本电影仍然持续地发展和蓬勃发展。

部分电影也获得了国际奖项和声誉。

电影是另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文化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二、日本现代文学的发展1.日本文学的起源日本文学始于公元1世纪,当时的作品多以诗歌和散文形式为主,同时也受到了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影响。

到了公元8世纪,日本宫廷文学出现,其中最著名的是《古今和歌集》和《万葉集》。

2.近代文学的发展近代以来,日本文学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

在20世纪初期,以太宰治和神山绫治为代表的作家们是日本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们创作的内容涵盖了人性的深层次的思考,对那个时代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此外,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等作品也赢得了国际上的赞誉。

3.日本小说日本小说不仅在本国得到了发展,在世界范围内也获得了广泛的阅读和翻译。

从村上春树著名的小说《Norwegian Wood》到川端康成的《雪国》,这些作品承载了许多日本文化和社会的特征,并通过小说的形式传达给了读者们。

三、研究日本现代文化和文学的重要性1.掌握日本文化和艺术由于日本文化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对日本文化和艺术研究的需求也逐步增加。

现代日本文学

现代日本文学
战前作家复苏创作.:志贺直哉《灰色的月亮 》、谷崎润一郎《细雪》等
无赖派(新戏作派):太宰治等
战后派作家登上文坛:如野间宏(1915—— 1991)、三岛由纪夫(1925——1970)、 安部公房(1924——1993)
4.1955年以后:
第三新人派:如大江健三郎
中间小说日益发展:井上靖、水上勉、松本清 张等
》、无产阶级文艺联盟:小林多喜二等 新感觉派崛起于文坛:《文艺时代》,横光利
一、川端康成
1931——1945:日本近现代史上最黑暗的 时代。
最初几年:纯文学的复兴现象,如:永井荷 风、谷崎润一郎等
川端康成:《雪国》的一些篇章
一些新人作家出现:太宰治
二战后
民主主义文学:宫本百合子《播州平原》、 《风知草》等
千鹤山音睡美人古都等集唯美派与现代派于一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日本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其作品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现代日本文学
概述
日本现代文学的开始时期,文学史家有所分歧 ,有几件较为重要的事情,或许可以作为现代 文学开始的标志。
几件事: 1923年9月关东大震灾:天灾人祸 无产阶级文学诞生:“第四阶级”、《播种人来自60年代,科幻文学兴盛
60——70年代,文化进入了多样化的年代, 日本文学有了新的变化,如“女流文学”“幼 儿文学”等等。作家如:村上春树等
第二节 川端康成
一生平(1899——1972) 自小目睹亲人相继离世,形成了他多愁善感的
性格以及固执的孤儿习性。从1921年开始发 表文章,一生创作了120多篇小小说,近百篇 短篇小说,以及二三十部中、长篇小说,此外 有散文、随笔、评论杂感等文章上千篇,创作 颇丰。而且各类体裁,都有名篇佳作。1972 年4月16日,川端以煤气自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日本近现代文学
摘要:
日本文学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从明治维新以来, 日本全面吸取西方文明, 完成了文化上的急剧变革,并最终形成如今的近现代文学。

本文主要就日本文学的历史、近现代文学发展及主要作家流派进行阐述。

1、日本文学的起源与历史:
日本文化的根是从中国来的,从隋代开始,日本各代天皇都大量向中国输送文化取经者,这种情景一直持续到南宋灭亡忽必烈征讨日本为止。

日本人是最好的学习者,他们永追求着最先进的文化,并且极为迅速的进行改善与吸收,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如烙印一般的刻在日本人的文化基因里。

由于日本在历史上长期的动荡,自圣德皇太子以后,日本剔除了中国儒家学者视为珍宝的“仁”,而把忠、勇、毅思想加以放大,这三种思想也成为日本武士道文化构成的基础。

日本社会讲“礼”,对于“礼”的执着可以和中国西周相媲美。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仁”思想的抛弃也造成了日本文化对于弱者的极大蔑视。

2、日本近现代文学发展:
2.1、日本近现代的划分
要研究日本的近现代文学史,首先我们要清楚日本的近现代是如何划分的。

一般来说,日本把从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到1926年(昭和元年)称为近代,从1927年到现在约80多年称为现代。

2.2、日本近现代文学的发展背景及特点:
近代日本是亚洲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

它经过1868年“明治维新”的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日本近代文学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成长发展起来。

它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影响,在短短的几十年(从明治维新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之间,就完成了欧洲近代文学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所经历的过程。

近代日本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依附于封建天皇制所表现出来的软弱性以及日本近代社会的急速发展,致使日本近代文学呈现了两个明显的现象:一是派别众多,纷纭万状,文学呈现复杂的局面;一是进步的、民主的文学由于政治力量薄弱,又处在急速发展、变化的社会条件中,不能形成强大的文学力量。

而现代日本文学的特点绝大部分都受到战争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日本文学受战争的影响比较大,出现了很多与战争有关的文学作品。

2.3、日本近现代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家:
2.3.1、日本近代文学(1868-1926):
明治前期主要是写实主义。

这时候是近代文学的启蒙时期。

写实主义的代表当属坪内逍遥,他的《小说神髓》是日本近代第一部小说理论著作,被誉为日本近代文学“破晓的钟声”。

在这部书中,作者指出小说是当时最高形式的艺术,批判了江户时代后期和明治初年“劝善惩恶”的前近代文学观念。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与写实主义相对应的拟古典主义。

拟古典主义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尾崎红叶和幸田露伴两位作家。

到了明治中期则主要是提倡自由和爱的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的元老级人物为森欧外,他之后比较有名的有北村透谷、泉镜花、国木田独步。

而在诗歌部分造诣比较深的为岛崎藤村和与谢野晶子。

森欧外初期主要是浪漫主义,这时他的作品比较有名的是德意志三部曲。

这里面最有名被人们评判最多的是「舞姫」。

《舞姬》不仅是森欧外前期的代表作,也是他所有作品中被评判最多的一部作品。

这部作品与作者留学德国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部作品不但使作者萌生了批判官权主义的意识,也是近代浪漫主义的基石。

小说通过青年官吏丰太郎与德国女郎爱丽丝的爱情悲剧,表现丰太郎自我觉醒后,在强大的天皇专制政权与封建
因袭势力的压制下,不得不与现实妥协的悲哀。

正当自然主义风靡一时的时期, 同自然主义站在相对立场, 各自别具一格地进行了广泛的文学活动, 并得到众多文学青年敬仰的是夏目漱石和森鸥外。

他们两个人都具有东方教养, 又分别吸收了英国和德国的近代思想和近代个人主义的伦理观, 尊重伦理,富于理知,超越世俗, 这是他们的共同点, 也是同被称为“余裕派”“高踏派”的原因。

但是他们又各自走了不同的道路,也给了日本文学界以不同的影响。

夏目漱石(18967—1916),研究英国文学,他的第一部长篇《我是猫》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地位, 是一部以他独有的幽默笔调尖锐地批判现实社会的庸俗、丑恶和矛盾,成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独放异彩的讽刺小说。

接着他又写了另一篇讽刺小说《哥儿》。

后来他又转入坚实的写实手法 ,写出《三四郎》、《其后》等揭露青年知识分子同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与反抗过程,对社会进行批判的作品。

作为一个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他的思想、态度和艺术成就, 都给当时以及以后的日本近代文学青年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906-1924年,即明治维新后期,为近代文学成熟与分化时期。

这时候主要是自然主义文学。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是针对“砚友社”的庸俗写实主义而兴起的新文学。

自然主义文学揭起了彻底反对旧道德、反对因袭观念的旗帜,主张一切按照事物原样子进行写作;在艺术形式上,他们主张“排除技巧”,在语言上,成功地完成了“言文一致”的革新。

与此同时又出现了反自然主义文学。

2.3.2、日本现代文学(1926—):
昭和前期主要是无产阶级文学,这个时期比较突出的作家是小林多喜二。

小林多喜二是日本工人阶级的坚贞不屈的战上,是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在日本文学史上有突出的地位。

他从20世纪20年代起投身革命,为日本人民的解放,为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贡献出自己短暂的战斗的一生。

《蟹工船》是小林的代表作,发表于1929年,对于唤起日本工人阶级的阶级觉醒,起过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

作品描绘了在当时军国主义统治下日本工人阶级的非人生活,无情地揭露了带有封建主义色彩的日本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引起国内外强烈的反响。

之后则是昭和中期战后派的活跃时期。

主要作家有野间宏、武田泰淳。

第二次战后派的有名作家当属三岛由纪夫了。

此外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则是以现实生活中发生在金阁寺的事件为原形而创作的。

大正13年,横光利一、川端康成、片冈铁兵等创刊了《文艺时代》 ,由于其感性的表达方式的大胆与新颖,被称为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的代表人物是川端康成,他和横光利一并列为新感觉派的双璧, 但正如前者的初期代表作品《伊豆舞女》所显示的, 他在新鲜的感性表现之外, 更有青春的清彻的抒情和冷彻的知性融洽在一起 , 树立了他独特的风格。

后期作品《雪国》更有一种虚无的哀愁情调。

1968年,他以《雪国》、《千羽鹤》、《古都》等日本传统气息浓厚的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但令人费解的是1972 年他竟自杀了。

昭和后期以及和平成期的文学延续了战后文学的文风并在其基础上发展革新。

这一段时期比较有名的作家有村上龙和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演剧科,亦擅长美国文学的翻译,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畅销四百万册,广泛引起“村上现象”。

其作品风格深受欧美作家的影响,基调轻盈,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被誉为日本80年代的文学旗手。

村上创造的文学世界,对应了中国人的生存状况,精神状态,透过他,能看到人类共同面临的生存困境与生命的伤口。

正是这种对应唤起人类内在的
共鸣,并持续不断地感动着人们。

感动了日本的村上,也感动了中国,并会继续感动今天这个世界上所有认真思考关于生存的人类。

结论:
为期九周的《今天的日本》公选课已经结束,对于日本的各个方面都有了广泛具体的认识的同时,我对于日本近现代文学,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变”作为日本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大化时代的一次向全盛的中华文化学习,或是近代以来的明治维新时期的一次向蓬勃的西方文明取经,都在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