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概论教案.docx

信息管理概论教案.docx
信息管理概论教案.docx

信息管理概论教案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教学内容:

(1)信息的基本概念

(2)信息的生命周期

(3)信息资源的基本概念

(4)信息管理的内涵

(5)信息管理的组织机构

教学要求:

掌握:信息、信息资源、信息管理的基木概念

理解:信息的生命周期、信息资源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了解: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

1.1信息

1.1.1信息的含义

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以及客观事物运动和变化的一种反映。可以认为,信息是客观事物的特征通过一定物质载体形式的反映。

信息通过数据表示,数据在经过加工处理示变为对人们制定决策有价值的数据,才成为信息。

1.1. 2信息的属性

1、客观性信息是事务在现实世界屮存在和变化的客观反映。因此,反映事务客观存在的信息具有客观性。貝有真实反映事务本来面貌的信息才具有使川价值,而虚假的信息不仅不具备使用价值,甚至造成决策结果的失误。

2、价值性信息具有使用价值。信息虽然不是物质产品,但当它物化在信息载体上时, 就形成一种资源。信息的价值应受到充分的重视。信息是商品。信息与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交换价值,又有别于普通的物质商品。它不但本身具有成木、价格等商品要素,还能够影响市场屮其它商品的价格和供需状况。

3、等级性根据管理层次的等级,信息可分为战略级、策略级和执行级。

4、可分享性信息与实物不同,具有可分享性或共享性,信息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屮的重要资源,可为人类社会所共享。

5、可传输性信息可以通过各种传输手段向外传输。信息传输的快慢直接影响信息的使用价值。

6、可再生性信息是有寿命的,随肴时间的延长,信息的使用价值逐渐减少,共至完全消失。但是信息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以及使用目的的不同又会具有不同的意义,从而显示出新的

使用价值。因此,人们能够利用失去原有价值的信息,经过加丁而得到新的信息。信息是可以不断再生的资源。

1.1. 3信息的分类

1、按照信息的内容,可将其分为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

白然信息是指白然界屮客观存在的备种生物信息和非生命物质的物理信息;社会信息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为生存、生产和社会发展而产生、处理和利用的信息。

2、按照信息产生的先后和加工深度划分,可以分为零次信息、一次信息、二次信息、

三次信息

零次信息是指在信息流动过稈屮未经过加工和组织的信息;一次信息是以零次信息为基础,对白然状态和社会表象的信息以及大脑存储的信息进行粗加T后,经过各种方式表达的信息;二次信息是指在一次信息基础上,进行加工整理和提炼压缩所得到的产物;三次信息是用一定的方法对大量的二次信息进行再加工,产生的系统化成果。

3、按照认识主体的观察过稈进行划分,可分为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和实得信息

实在信息是指某个事物实际所具有的信息;先验信息是指某主体在实际观察该事物之前己经具有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实得信息是某主体在观察该事物的过稈屮实际获得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

4、按照主体的认识层次,可以将信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语法信息是指只考虑事物运动的状态与状态改变的方式木身,而不考虑信息的内容及效果,它是最抽象、最基本的层次;语义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的逻辑含义,是信息认识过稈的第二个层次;语用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状态及状态改变方式的效用、价值与目的, 是信息认识过程的最高层次。

1.1. 4信息的生命周期

信息的生命周期包括四个重要的了过稈,分别是信息产生的过稈、信息获取的过程、信息再生的过稈、信息施效的过程。在整个信息的生命周期中,信息遵循着一定的传递规律, 并且在此信息传递过程屮,系统始终遵守着一个优化或白组织的规律。对信息的生命周期进行细化,可以形成信息运动的典型模型,如图1. 1所示。

1- 2信息资源

1.2.1信息资的概念

狭义的信息资源把信息资源等同于知识、资料和消息,即只是指信息木身的集合。准确

地说,狭义的信息资源仅仅指信息内容,指信息本身或信息的集合。

广义的信息资源认为信息资源是一个贯穿于人类社会信息活动屮的从事信息生产、分

配、交换、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的多要素集合,包括信息劳动的对彖——信息,信息劳动的

设备——计算机等T具,信息劳动的技术——网络、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信息

劳动者——信息专业人员等。

1.2.2信息资的特征

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具有其一般性特征,包括如下儿个方面:

1、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传统的物质经济活动主要依赖于物质原料、劳动工具、劳动力等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的投入,而现代信息经济则主要依赖信息、信息技术、信息劳动力等信息资源的投入。

2、稀缺性信息资源同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一样,同样具有稀缺性。

3、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信息资源与经济活动相结合,使信息资源具有很强的渗透性, 可以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的方方曲面。同一信息资源可以作用于不同的信息对象,并产生多种不同的作用效果。

另一方面,信息资源又具有其它经济资源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这些独有的特征包括:

1、共享性在对某一数量的物质资源或能量资源加以利用时,一部分人利用多了,其他人就只能少利用或不利用。信息资源则不存在这样的竞争关系。

2、时效性一条及时的信息可能价值连城,而一条过时的信息则可能一文不值。

3、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信息生产者为一个用户生产一组信息与为许多用户生产同一组信息比起来,两者花费的努力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同时,作为一种资源的信息在使用屮也具有不可分性。

4、驾驭性信息资源具有开发和驾驭其它资源的能力。不论是物质资源还是能量资源, 其开发和利用都有赖于信息的支持。

1.2. 3信息资源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1、经济功能其主要用途可归纳为:运用信息可以使非资源转化为资源创造财富;使用信息取代劳动力、资金、材料等资源创造财富,实现经济效益倍增;直接让信息作为商品在市场流通屮创造财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缩短信息流动时问实现财富增值;通过信息进行科学决策、减少失谋并创造财富。

2、管理与协调功能在企业屮,信息的管理与协调功能主要表现为协调和控制企业的人、财、物、设备和管理方法,以实现企业的目标。

3、选择与决策功能信息的选择与决策功能广泛作用于人类选择与决策的各个环节。没有信息就无任何选择和决策;没有信息的反馈,选择和决策就无优化可言。

4、研究与开发功能在人类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中,信息具有活化知识、生产新知识的功能。

与经济活动相结合,使信息资源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可以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同一信息资源可以作用于不同的信息对彖,并产生多种不同的作用效果。

另一方面,信息资源乂具有其它经济资源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这些独有的特征包括:

1、共享性在对某一数量的物质资源或能量资源加以利用时,一部分人利用多了,其他人就只能少利用或不利用。信息资源则不存在这样的竞争关系。

2、时效性一条及时的信息可能价值连城,而一条过时的信息则可能一文不值。

3、生产和使用屮的不可分性信息生产者为一个用户生产一组信息与为许多用户生产同一

纟ft信息比起来,两者花费的努力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同时,作为一种资源的信息在使用屮也

具有不可分性。

4、驾驭性信息资源具有开发和驾驭其它资源的能力。不论是物质资源还是能量资源, 其开发和利用都有赖于信息的支持。

1. 3信息管理

1.3.1信息管理的内涵

关于信息管理的内涵,国内外众多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木书认为,信息管理就是借助于信息技术,充分运用经济、人文等手段,对社会屮存在的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及信息活动加以管理,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实现它的价值,并带来效益。在这里,管理包括对信息资源讲行规划、组织、配置、传递、利用、反馈和评估。信息管理不但是一种管理的思想,也是一种管理的技术手段,在某种程度上说,它还是一个系统。

从综合角度看,信息管理的基木内容包括:

1、信息资源开发、调配与组织管理

2、信息传递与交流组织

3、信息的揭示、控制与组织

4、信息研究、咨询与决策纟R织管理

5、信息技术管理

6、信息系统管理

7、信息服务与用户管理

8、信息经济管理

1. 3. 2信息管理的特征与层次

从信息管理的层次上来看,可以将信息管理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1、微观层次的信息管理

微观的信息管理更加贴近普通人对信息管理的理解,它所研究和处理的是具体的信息产品的形成和制作过程。在此过程屮,始终贯穿其屮的是对信息产品与制作过程的评估、反馈及其管理。

2、屮观层次的信息管理

中观层次的信息管理面向的不是一件件具体的信息产品,而是处于社会小的具体的信息系统。如何规划与运营好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是屮观层次的信息管理所关注的问题。

3、宏观层次的信息管理

宏观层次的信息管理是从報个社会系统角度来看的,它主要是指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产业的管理。信息产业所涉及的范畴比较宽,领域比较广,行业比较多,如何通过对它们的有效管理,提高行业的信息化水平,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等,都是宏观信息管理所要研究的问题。

1. 3. 3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

纵观人类信息管理活动所采用的手段与方法,基木上可以将它分为三个时期:古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近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和现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

一、古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

总体看来,古代时期的信息管理活动,没有形成社会规模;社会信息资源数量有限,并且以纸质手抄木及印刷木为主;信息存储的方式是封闭的、私有化的;信息管理的手段与方法以手工为主,创造出了适用于当时的信息资源状况的独特方法,并且将此方法与学术研究及其方法结合在一?起;文献资源的所有者主要是官方指定的官员,是信息管理的主体,完成信息管理活动,执行信息管理行为。

二、近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

近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应该是从机器大生产代替手丁?生产、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成为世界主流社会形态后开始的。

图书馆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将信息管理的目的从简单的“藏”发展到“藏” 与“用”相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图书馆四项职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社会信息流桀序,传递情报,启发民智的文化教疗。在这里,最重要的当属社会信息流的報序职能。从事信息管理的是专业的信息管理人员,主要集中于图书馆中,被称为图书馆员。

这一阶段,以文献信息为中心,图书馆为主要场所,由专门的信息管理专业人员所创造的一系列技术手段成为信息管理的主要方法,同时出现了针对信息收集、处理、保存、利用等过程的解釋。

三、现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朿为标志,信息管理活动进入了第三个阶段——现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

现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的信息管理理念和信息管理技术水平及手段与古代、近代时期有木质的区别。信息技术在信息管理活动的发展屮占一有重要地位,它主导着信息管理各时期的发展。

图书馆在这一时期继续扮演着社会信息流整序的职能,但它已经不再是唯一具有此类社会职能的信息管理机构,社会上出现了相对于图书馆来说,功能与目的皆不同的各类型信息管理机构,如咨询公司、企业管理公司、调查公司等。

现代的信息管理已经大大超越了古代和近代时期对信息管理的理解框架,发生了质的认识变化;信息管理的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扩大,不同的部门和领域均不得不面对信息管理的挑战;信息管理技术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突破了传统处理文献的信息管理技术范围;信息管理人员更加技术化、专业化、专门化,他们在组织内部被称为CTO或CKO , 已经成为社会组织屮的一个阶层。

第二章信息管理的技术基础

教学内容:

(1)信息技术的概念与体系结构

(2)信息技术的类型

(3)各种类型的信息系统

(4)信息安全的概念

(5)信息安全管理的概念及体系结构

(6)信息安全管理技术

教学耍求:

掌握: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各类信息系统的特点

理解:信息技术的体系结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了解:信息安全管理现状,信息安全管理的发展与国内外标准

2. 1. 1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完成信息获取、传递、处理、利用等功能的一种技术。

从广义来讲,信息技术是指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的总称。这些信息器官及其扩展主要包括以下4类:感觉器官、神经系统、思维器官、效应器官。

这些信息器官及其扩展主要包括以下4类:

1.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嗅觉器官、味觉器官、触觉器官和平衡感觉器官等。主要功能是获取信息。对其扩展就形成了感测技术,如显微镜、望远镜等。

2.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又可以被分为导入神经网络和导出神经网络等。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对其扩展就形成了通信技术,如一卫星通信、无线通信等。

3.思维器官

思维器官包括记忆系统、联想系统、分析推理和决策系统等。主要功能是加T和再生信息。实际上它担负着存储信息、检索信息、加工信息和再生信息的复杂任务。对其扩展就形成了可以辅助人类思维的计算机智能技术。

4.效应器官

效应器官包括操作器官(手)、行走器官(脚)和语言器官(口)等。主要功能是应用信息。通过信息对外部环境进行干预和调节。对其扩展就形成了效用技术,包括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目前,比较重要的控制技术有人机接口、机器人等技术。

人类的这4类信息器官和它们的信息功能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有机的联系使它们能够执行一种整体性的高级功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需的智力功能。这种高级的報体性功能不是每个个别器官功能的简单相加,它体现了一个著名的系统学原理,即報体大于部分和。

从狭义來讲,信息技术是借助以微电了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的结合而形成的手段,对声音、图像、文字、数字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获取、加T处理、存储、传播和使用的能动技术。这个定义强调了信息技术的现代性和高科技含量。

2. 1. 2信息技术的体系结构

信息技术的体系包括4个基本层次:主体技术层次、应用技术层次、支撑技术层次和基础技术层次。这4个层次Z间的关系如图2-1所示。

1、信息技术的基础技术

信息技术的基础技术主要是指新材料技术和新能量技术(不仅是新能源技术,还有新的能量转换和能量控制技术等)。

2、信息技术的支撑技术

信息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技术主要是指机械技术、电子与微电了技术、激光技术和生物技术等。

3、信息技术的主体技术

信息技术的主体技术就是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与智能技术和控制技术。这几个概念已经在前面论述过,这里就不再赘述。

4、信息技术的应用技术

信息技术的应用技术包括信息技术在工业、农业、国防、交通运输、科学研究、文化 教

育、商业贸易、医疗卫生、体育运动、文学艺术、行政管理、社会服务及家庭劳作等各个 领域的应用。

通常把这个层次体系屮最上瓯的两个层次(即主体技术和应用技术)称为应用信息技术,或 者简称为信息技术,而下面两个层次(即支撑技术和基础技术)一般则不被称为信息技术, 只有在某些必要的场合,才把它包含到广义的信息技术概念屮去。

2. 2信息技术的类型

1、 按信息技术的物化形态可将信息技术区分为硬技术和软技术。

硬技术是指已经或即将固化为实物的信息技术,其常以信息产吊的形态存在,如计算 机、

手机、一卫星、交换机等。

软技术是指不具有物质承载者,而呈现出一种知识体系、方法规则的形态的技术,如 编稈

语言、各类信息检索技术、信息组织技术、产品加T 技术等。它们是支持硬技术运行的 基础。

硬技术和软技术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存在明显的界限,因为很多软技术从保护知识产权 以及

使用的方便性考虑,而将其固化成硬技术,成为一个硬件。

2、 按信息技术的运用流程可将信息技术区分为信息获取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存 储

技术、信息检索技术、信息服务技术等。

3、 按信息技术的专门用途可将信息技术区分为网络技术、T 星技术、广播技术、电视 技

术、电讯技术等。

4、 按信息技术的拟人特征可将信息技术区分为与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相对应的感测技 术、

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

5、 按信息技术扩展人类信息器官的功能,可将信息技术区分为广义和狭义技术两大类。

广义技术包括信息技术体系结构的四个层次,狭义的信息技术包括主体技术和应用技术。

关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构成,有所谓1C 、2C 、3C 和4C 的说法:

2. 2.1计算机技术 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表2-1展示了计算机发展历稈中不同时代计算机的主要特点。

表2-1计算机发展历程及特点

1C 2C 3C 3C 3C 4C ^Computer

二Computer+ 二Computer+ =Computer+ Communi cation

Communication Coinmunicati on Coinmunicati 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Con s timer

Content

Control +Collection

二、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一)计算机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是指纟R成一台计算机的各种物理装置,它们是由各种实在的器件所组成。直观地看,计算机驶件是一大堆设备,它是计算机进行工作的物质基础。

一般微型计算机的便件系统包括以下儿部分:

1、屮央处理器

屮央处理器简称CPU ,它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两个部件。

2、存储器

存储器是用来存储微型计算机丁?作时使用的信息(稈序和数据)的部件。

计算机的存储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内部存储器(简称内存或主存);另一类叫外部存储器(简称外存)。内存储器是由半导体器件构成的。从使用功能上分,有随机存储器

(RAM )和只读存储器(ROM )。

外存通常是磁性介质或光盘,像硬盘,软盘,磁带,CD等,能长期保存信息,并且不依赖于电来保存信息,容量大,便于计算机间的信息交流。

3、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是外界向计算机传送信息的装置。在微机系统屮,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以及扫描仪等。

输出设备的作用是将计算机屮的数据信息传送到外部媒介,并转换为某种人们需要的表示形式。在微机系统屮,最常用的输出设备是显示器和打印机。有时根据需要还可以配置绘图仪等输出设备。

(二)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软件是指在硬件设备上运行的衿种程序以及有关的资料。所谓程序实际上是川于指挥计算机执行各种动作以便完成指定任务的指令集合。

计算机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1.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是指管理、监控和维护计算机资源的软件,是负责协调和控制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各种程序间活动和功能的程序集合。常见的系统软件冇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系统、数据库系统、分布式软件系统和人机交互系统等。

2?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指除了系统软件以外的所有软件。是用户利用计算机及其提供的系统软件为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而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常见的应用软件有文字处理软件、数据处理软件、图形处理软件、辅助类软件、网络应用软件及游戏软件等。

三、计算机的应用

目前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计算

(二)信息管理

(三)工业应用

(四)科学实验

(五)模拟系统

(六)网络通信

(七)家庭丿应用

2.2. 2通信技术

现代通信技术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一定的媒介将承载一定信息的信号从一点快速准确地传递到另一点。人类社会通信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古代的烽火、信鸽和驿站,到近代的邮政、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到现代的卫星、光纤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程。

现代通信技术主要包括数字通信、一卫星通信、微波通信、光纤通信等。宽带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第二代互联网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紧密结合, 使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逐渐走向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2.2.3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是按照网络协议, 将地球上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相互连接的集合。连接介质可以是电缆、双绞线、光纤、微波、载波或通信T星。计算机网络具有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功能,具有对共厚数据资源集中处理及管理和维护的能力。

一般按网络范围划分为:

1、局域网(LAN )局域网的地理范围一般在10千米以内,属于一个部门或一组群体组建的小范围网,例如一个学校、一个单位或一个系统等。

2、城域网(MAN )城域网介于LAN和WAN Z间,其范I韦1通常覆盖一个城市或地区, 距离从几十千米到上百千米。

3、广域网(WAN )广域网涉辖范围大,一般从几十千米至几力一千米,例如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洲际网络,此时用于通信的传输装置和介质一般由电信部门提供,能实现较大范围的资源共享。

信息系统的理解应该有两个角度:一是作为技术的信息系统,如MIS、OA、DSS ;另一方面可以将它理解为与社会信息行业相关的行政隶属关系系统,如咨询行业系统、科技信息研究系统等,我们所要研究的是作为技术的信息系统。

2. 3.1信息系统概述

信息系统是以加工处理信息为主的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数据和规程组成, 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屮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信息系统的基木功能是对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存储、维护、检索和输出,并且能向有关人员提供有用的信息,从而实现其提供决策支持的目的。信息系统的功能同时反映出信息被加

工处理的若干阶段,这些阶段构成了信息循环和信息的生命周期。

2. 3. 2信息系统类型

一般可以把信息系统分成6种不同的类型,即事务处理系统(TPS )、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管理信息系统(MIS )、决策支持系统(DSS )、高层支持系统(ESS )、企业间信息系统(IOIS )o这些不同类型的管理信息系统都有自己的特点。有关这些不同类型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输入、输出、处理过程和典型用户的描述如表2-2所示。

一、事务处理系统(TPS )

事务处理系统(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 TPS )用于组织中的操作层,主要任务是执行例行的口常事务,其任务、资源和H标都是预先确定且高度结构化的。例如: 销售订单的输入、旅馆预约、客户信息登记、工资单处理以及人事档案录入等。在事务处理系统屮,把事务定义为一项基木的处理工作,如功能是记录组织所进行的一件件经营活动。

事务处理系统有两个特点需引起我们的注意。首先,许多TPS跨越了组织与外界环境Z间的界限,在客户与企业仓库、生产车间与管理部门2间建立起一种联系。也就是说,假如TPS不能正常T作,那么来自外界的输入(如客户的订购数据)以及对外的输出(如向客户的产品送货单)等都无法成功地进行。第二点,与其它类型的系统相比,TPS是主要的信息生产者。因为TPS是记录企业一切事务活动的系统,且同外部环境Z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它是管理者获取即时信息和历史记录的唯一地方。TPS也可以看作是组织信息的处理器,它可以向管理者提供有关企业内部操作、企业与外界的关系等信息。

二、办公自动化系统(0AS )

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OAS )为组织的知识层提供所需的信息服务,侧重于辅助数据工作者的工作。

OAS是专为办公室的数据工作者提高其工作效率而设计的系统,它能够支持办公室的协调与

通信。通过OAS ,企业能够建立与客户、供应商及企业外部组织Z间的通信联系,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工作效率。

典型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用文字处理、桌面印刷系统和数字档案等工具来处理并管理文档;用电了表格系统制作口稈安排表;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视会议等进行通讯。

三、管理信息系统(MIS )

所谓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 MIS ),是一个rfl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纟R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其主要任务是嚴大限度的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通过对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的调查了解,建立正确的数据加工处理并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管理人员,以便进行正确的决策,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管理信息系统有如下特点:

1、M IS支持操作和管理控制层的结构化决策,有时对高层管理者进行计划也有一定辅助作用;

2、M TS主要用于产生预定的报告和LI常操作控制;

3、M IS依赖于现存的企业数据和数据流;

4、M IS具备一些有限的分析能力;

5、M IS通常利用当前数据和历史数据辅助决策;

6、M IS的系统模式比较固定;

7、M TS主要用于组织内部,而不是外部;

8、M IS的信息需求明确、固定;

9、M IS的建立需要经过较长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过程。

我们可以简单的认为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到现在大致经历了 MRP、MRPII、ERP阶段。

(一)物料需求计划(MRP )

不论在MRPTT中,还是在ERP中,MRP都是核心内容。MRP有广泛的适应性,它不仅适用于多品种屮小批量的生产,而且适用于大批量的生产。它不仅适用于制造业,还适用于某些非制造业。

MRP的基木思想是:围绕物料转化组织制造资源,实现按需要准时生产。一般加工装配式生产的工艺顺序是:将原材料制造成各种毛坏,再将毛坏加工成各种零件,零件组装成部件,最后将零件和部件装配成产品。如果要求按照一定的交货时间提供不同数量的各种产品,那么就必须提前一定时间加工所需要数最的备种零件;要加工各种零件,就必须提前一定时间准备所需数量的各种毛坏,直至提前一定时间准备各种原材料。实际上,物质产品的生产是将原材料转化为产品的过稈。对于加工装配式生产来说,如果确定了产品生产数量和部件的生产周期,就可以按照产品的结构确定产品的所有零件和部件的数量,并口可以按照各种零件和部件的生产周期,反推出它们的生产时间和投入时间。

(二)制造资源计划(MRPII )

MRPII系统是站在整个企业的高度进行生产、计划及一系列管理活动的,它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出有效的计划安排,把分散的工作屮心联系起来进行统一管理。因而, MRPTT是将企业的生产、财务、销售、技术管理等子系统综合起来的一?体化系统,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提供数据。成木核算要利川库存记录和生产活动记录;供应计划是建立在生产计划上的按需供应;生产计划的制定要依赖于销伟计划与生产计划大纲;能力平衡过稈是齐丁作中心的可用能力与生产计划中的能力需求的平衡过程;设计部门不再是孤立的,而是与各项生产活动相联系;产品结

构构成控制计划的重要方面,财务成木核算可及时进行,而不是事示算账。这样,MRPII系统通过这样一个过稈,实现了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全面控制和管理。MRPI1的核心在于各级计划系统。

(三)企业资源计划(ERP )

从MRP到MRPII的发展过程屮可以看出,MRPII系统在企业屮的应用有以下趋势:资源概念的内涵不断扩大,企业计划的闭环逐渐形成,应用由离散制造业逐步转向流程工业。 MRP II系统已经比校完善,应用也已相应普及,但-其资源的概念始终局限于企业内部,在决策支持上主要集中在结构化决策问题。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统一的国际市场逐渐形成,面对国际化的市场环境,包括供应商在内的供需链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耍部分,MRPII系统已无法满足企业对资源全面管理的要求。MRPII逐渐演变成为新一代的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ing , ERP )。

ERP系统从功能上看仍是以制造过程为屮心,其核心是MRP,它体现了制造业的通用模式。ERP在MRPII耐用消费品的功能的基础上,向内、外两个方向延伸,向内主要以精益生产方式改造企业生产管理系统,向外则增加战略决策功能和供需链管理功能。

ERP管理系统主要由以下功能了系统组成:

1.支持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战略经营系统。

2?全面成木管理系统。

3.敏捷后勤管理系统。

知识管理包括以下6个内容:

1.知识管理的基础设施

2?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纟R

3.知识管理的方法

4.知识的获取和检索

5.知识的传递

6.知识共享和评测

知识管理将成为ERP 一个新的管理内容和发展方向,而如何管理和利用好企业的知识资源,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也将是21世纪企业管理的新课题和重大的任务。与MRPII —样,ERP虽然是由离散制造业发展而来,其原理和方法同样适用于流稈工业。

(四)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 )

CRM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Z间关系的新型机制,是发展客户和保持客户忠诚度的一种策略。通常客户关系管理包括客户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销伟业务管理、客户关怀与服务管理等方面。CRM的核心在于:了解客户的需求;知道哪些客户是嚴有利可图的, 哪些客户是重要客户;什么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如何细分客户。

客户关系管理包含以下基本技术:

1.以客户为屮心的企业管理技术。

2.智能化的客户数据库技术。

3.信息和知识的分析技术。

客八关系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

1.基础设置

2.市场管理

3.模块功能摘要

4.合作伙伴信息

5?客户跟进管理

6.客户订单管理

7?客户服务管理

8?决策支持

(五)供应链管理系统(SCM )

供应链分为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内部供应链是指企业内部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屮所涉及的采购部门、生产部门、仓储部门、销伟部门等组成的供需网络;而外部供应链则是指企业外部的与企业相关的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稈中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厂商、储运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

供应链管理实际上是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甘标是要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Right. Product.)能够在正确的时间

(Right. Time ),按照正确的数量(Right Quantity )、正确的质量(Right. Quality ) 和正确的状态(Right Status )送到正确的地点(Right Place ) ——即“ 6R ” ,并使总成木最小。

实施供应链管理具有以下优点:

1.节约交易成木

2?降低存货水平

3.降低采购成本,促进供应商管理

4.减少循环周期

5?增加收入和利润

6?改变企业的关系

7?实现供求的良好结合

四、决策支持系统(DSS )

(一)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

决策支持系统是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及创造性思维与学习的环境,能够帮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交互式计算机系统。从根木上说,决策支持系统主要是在支持决策能力上的突破。它的结构能使计算机加工信息的能力与决策者的思维和判断能力结合起来,从而解决更为复杂的决策问题。因此,DSS是管理人员大脑的延伸,提高了决策的有效性。

(二)决策支持系统的特征

决策支持系统的特征实际上表现为与其它不同类型系统(如TPS和MIS )的区别上。我们把DSS的特征归纳如下:

1.对决策者提供支持,而不是代替他们的判断;

2.支持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

3.支持决策过程的各阶段;

4.支持决策考的决策风格和方法,改善个人与组织的效能;

5.支持所有管理层次的决策,进行不同层次间的沟通和协调;

6.易于为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以交互对话方式使用;

7.要由用户通过对问题的洞察和判断来加以控制;

&强调对环境及用户决策方法改变的灵活性及适应性。

五、高层支持系统(ESS )

高层支持系统(Executive Support System , ESS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专门用于辅助高层管理者获取和运用有关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用于指挥企业的运转。高层管理者通过ESS 了解金业的LI常活动,而不致被大量繁杂的数据淹没。ESS 乂称“预警系统”,它为企业

高层主管人员寻找机会或发现问题提供有效的信息。ESS系统信息一般是图像的、预警性的,而非一般性数据或行政性报告。

六、企业间信息系统(I0IS )

企业间信息系统(1 nter-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 , 10IS )是由系统的参与者(即应用系统的企业)和系统的支持者(如通信公司)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专门设计和开发,由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企业共同使用,实现企业2间信息的白动交换和信息资源共享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安全是信息资源管理屮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知道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应用管理系统,因而它是一个开放式的系统。信息系统的开放性和信息共享促进了计算机应用的飞速发展,但也正是这种开放性和计算机系统本身的脆弱性,导致了信息系统安全的诸多问题。

2.4.1信息安全及信息系统的安全

信息系统安全可描述为:为了防范意外或人为地破坏信息系统的运行或非法使用信息资源,而对信息系统采取的安全保护措施。

与信息系统安全性相关的因素主要有:白然及不可抗拒因素、硬件及物理因素、电磁波因素、软件因素、数据因素、人为及管理因素和其他因素等。

所谓信息系统的安全是指纟R成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安全。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基木内容是:保障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的安全,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信息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的正常发挥,以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避免计算机系统信息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更改或泄漏系统屮的信息资源,从而保证信息系统能够连续正常运行。

从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内容屮,可以看到,信息系统的安全实际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指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二是指对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

2.4.2影响信息系统安全的因素

归纳起来,影响信息系统安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信息系统是结构十分复杂的系统,它自身是电了产品,它所处理的退电子信息,由于电了技术基础薄弱,抵抗外部环境的能力还比较弱,所以这两者都比较容易受到破坏。

2、计算机系统工作的电子脉冲会产生电磁辐射,容易造成信息泄漏,信息在输出和传输过稈中,容易被截取、复制。

3、通信网络的弱点。

4、与其它先进技术一样,口新月异地发展着的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都不是完善无缺的。

5、针对信息系统的犯罪活动日益增多,技术手段越发先进。

6、敌对势力、敌对分了和非法组织利用互联网进行煽动、渗透、联络,进行反动宣传、传输有害信息等非法活动。

2.4. 3信息系统安全的模型

《屮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条例》总则的第三条指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应当保障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的安全,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信息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的正常发挥,以维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可见,信

息系统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实现不仅是纯粹的技术方面的问题,而且还需要管理、法律、道徳伦理等社会因索的配合。因此我们可以把信息系统安全归结为一个层次模型,在模型

屮,乞层Z间互相依赖,下层向上层提供支持。如表2-3所示。

2.4. 4信息安全技术

一、信息安全技术

(一)信息保密技术

保密的目的是防止别人破译机密信息。加密是实现信息的保密性的一个重要手段。所谓加密,就是使用数学方法来重新组织数据,使得除了合法的接收者Z外,任何其他人都不能恢复原先的“消息”或读懂变化后的“消息”。

加密技术可使一些主要数据存储在一台不安全的计算机上,或可以在一个不安全的信道上传送。只有持有合法密钥的一方才能获得“明文”。

(二)数字签名技术

签名主要起到认证、核准和生效的作用。政治、军事、外交等活动小签署文件,商业上签订契约和合同,以及口常生活屮从银行取款等事务的签字,传统上都采用手写签名或印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希望通过数字通信网络进行迅速的、远距离的贸易合同的签名,数字或电了签名应运而生。

数字签名是-?种信息认证技术。信息认证的日的有两个:一是验证信息的发送者是真正的发送者,还是冒充的;二是验证信息的完整性,即验证信息在传送或存储过稈屮是否被篡改、重放或延迟等。认证是防止敌人对系统进行主动攻击的一种重要技术。

(三)身份识别技术

在传统方式下,白然人和法人的确立、申报、登记、注册,国家的户籍管理,身份证制度,单位机构的证件和图章等,这些祁是社会责任制的体现和社会管理的需要。有了这些传统的识别信息,人们血对法律,才能进行行为的社会公证、审计和仲裁。

随肴社会的信息化,不少学者试图采用电了化生物唯一识别信息,如指纹、掌纹、声纹等,进行身份识别。但是,由于代价高,存储空间大,而且准确性较低,不适合计算机读取和判别,只能作为辅助措施应用。而使用密码技术,特别是共钥密码技术,能够设计出安全性高的识别协议。

二、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

(一)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任何可执行的会白动复制a己、煤响计算机正常运行的代码都被称作计算机病毒。

(二)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感染性、潜伏性、可触发性、破坏性。

(四)反病毒三大技术

1、实时监视技术

这个技术为计算机构筑起一道动态、实时的反病毒防线,通过修改操作系统,使操作系统

木身具备反病毒功能,拒病毒于计算机系统Z门外。时刻监视系统当屮的病毒活动,时刻监视系统状况,时刻监视光盘、互联网、电了邮件上的病毒传染,将病毒阻止在操作系统外部。

2、自动解压缩技术

目前我们在互联网、光盘以及Windows屮接触到的大多数文件都是以压缩状态存放,以便节省传输时间或节约存放空间,这就使得备类压缩文件已成为了计算机病毒传播的温床。在反病毒技术中,对压缩文件进行白动解压缩检测是必需的。

3、全平台反病毒技术

目前病毒活跃的平台有:Windows、NOTES、Exchange等。为了反病毒软件做到与系统的底层无缝连接,可靠地实时检查和杀除病毒,必须在不同的平台上使用相应平台的反病毒软件。

(五)计算机病毒的显著特点及防御方法

目前计算机病毒的发展有以下的显著特点:

1、利用漏洞的病毒开始增多,及时修补系统漏洞是御毒良方。

漏洞是操作系统致命的安全缺陷,如果系统存在漏洞,即使有杀毒软件的保护,病毒依然可以长驱育入,对系统造成破坏。预防漏洞型病毒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为白己的操作系统打上补丁,关闭不常用的服务,对系统进行必要的设置。

2、病毒向多元化、混合化发展,整体防御成为趋势。

计算机病毒屮混合型病毒越來越多,它们集合了蠕虫、木马、后门等等功能,利用多种途径传播,危害极大。针对混介型病毒增多的趋势,未来的杀毒软件将是桀体防御的全面解决方案。

3、有网络特性的病毒增多,杀毒软件的多途径实时监控是关键。

2003年,有网络特性的病毒开始增多。像帰虫、木马(黑客)、脚木等类型的病毒,它们都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从统计数据上看,这三类病毒占了所有病毒总数的大部分,多用途实时监控,是应对网络病毒泛滥的最佳措施。

4、针对即时通讯软件的病毒大量涌现,用户安全意识要提高。

随着上网聊天人数的增多,那些专门针对QQ、MSN等即时通讯软件的病毒快速地增加。比如影响比较大的专门偷盗QQ用户密码的病毒:QQ传送者和QQ木马。针对MSN的“请客”病毒和专门偷MSN密码的“ MSN窃贼”病毒,这意味着,两大主流即时通讯软件部开始遭受到病毒的威胁,用户使用即时通讯软件越来越不安全。在这种情况下,用户要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比如对于即时通讯软件上的好友发送过来的网址和文件,一定要小心。因为这可能是病毒发送的,好友并不知情。关注即时通讯软件的升级报告,也是保护系统安全的好办法,比如QQ的每一次升级,都会弥补上若干的漏洞。中毒之后,到专业的反病毒厂商网站上寻求专杀工具也是一个好办法。

(六)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重点措施

与以往的平台相比,Windows2000/XP引入了很多非常有用的特性,充分利用这些特性将能大大地增强软件的能力和便利。应该提醒的是,尽管windows2000/XP平台具备了某些抵御计算机病毒的天然特性,但还是未能摆脱计算机病毒的威胁。单机防范计算机病毒, 一是耍在思想上重视、管理上到位,二是依靠防杀计算机病毒软件。

三、防火墙技术

(一)防火墙的定义

防火墙能增强机构内部网络的安全性。防火墙系统决定了哪些内部服务可以被外界访问;外界的哪些人可以访问内部的服务以及哪些外部服务可以被内部人员访问。防火墙必须只允许授权的数据通过,而且防火墙木身也必须能够免于渗透。

(二)防火墙的五大功能

1、允许网络管理员定义一个屮心点來防止非法用户进入内部网络。

2、可以很方便地监视网络的安全性,并报警。

3、可以作为部署NAT (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网络地址变换)的地点,利用NAT技术,将有限的TP地址动态或静态地与内部的TP地址对应起来,用来缓解地址空间短缺的问题。

4、是审计和记录Internet使用费用的一个最佳地点。网络管理员可以在此向管理部门提供Internet连接的费用情况,杏出潜在的带宽瓶颈位置,并能够依据木机构的核算模式提供部

门级的计费。

5、可以连接到一个单独的网段上,从物理上和内部网段隔开,并在此部署WWW服务器和FTP服务器,将其作为向外部发布内部信息的地点。从技术角度来讲,就是所谓的停火区

(DMZ )。

(三)防火墙的分类

尽管防火墙的发展经过了第一代软件防火墙、第二代硬件防火墙,现在已是第三代一-All in one (集三防于一身)。但是按照防火墙对内外来往数据的处理方法,大致可以将防火墙分为:包过滤防火墙、代理防火墙(应用层网关防火墙)和Dual Homed (双宿/ 双穴主机)。防火墙。

(四)由于互连网的开放性,防火墙也有一些防范不到的地方

1、防火墙不能防范不经由防火墙的攻击。

2、防火墙不能防止感染了病毒的软件或文件的传输。这只能在每台主机上装反病毒软件。

3、防火墙不能防止数据驱动式攻击。当有些表面看来无害的数据被邮寄或复制到 Internet 主机上并被执行而发起攻击时,就会发生数据驱动攻击。

因此,防火墙貝是一种整体安全防范政策的一部分。这种安全政策必须包括公开的、以便

用户知道白身责任的安全准则、职员培训计划以及与网络访问、当地和远稈用户认证、拨岀拨入呼叫、磁盘和数据加密以及病毒防护的有关政策。

第三章信息获取

教学内容:

(1)信息源的相关概念

(2)信息评价的指标与方法

(3)信息获取的方法与途径

教学要求:

掌握:信息源的相关概念,信息获取的方法与途径

理解:信息评价的指标

了解:信息评价的方法

3.1信息源

信息源,顾名思义,就是信息的来源。

信息源按照不向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按信息源的存在形式划分信息源可分为口头信息源、实物信息源、文献信息源和电子信息源。

一、口头信息

口头信息源是指由人的口头交流传播的信息。它主要通过谈话、授课、讨论、演讲、集会等人际交谈方式进行传播使Z得以利用。

二、实物信息源

实物信息源是由实物携带和存贮的知识信息,如某种生物的样品、产品样机、T艺品等。

实物包括白然实物和人工实物(人类文化的创造物,例如,文物、产品等),它们的可传递性一般较羌。这类信息源不能頁接进入信息系统,要对其进行管理,必须先将它转换成记录型信息。

记录型信息

记录型信息源包括由传统介质(纸张、竹、帛等)和各种现代介质(磁盘、光盘、缩微胶卷、胶片等)记录和存贮的知识信息,如各种书籍、期刊、数据库、网站等等。记录型信息源的特点是传播信息比较系统,便于保存,便于积累,便于利用。它是信息存在的基木形式,也是信息管理的主要对彖。

记录型信息源可以按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

1、按记录方式和载体材料,可以将文献分为印刷型、缩微型、声像型和机读型五大类

2、按不同内容、性质和加T情况,可以分为零次信息、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

另外,按编辑出版形式的不同特点,可分为图书、期刊、会议资料、专门报告、专利资料、政府出版物、学位论文、产品样木、档案、标准、新闻报纸等。这些是目前最常用的记录型信息源。

四、智力型信息源

智力型信息源主要指由人脑存贮的知识信息,包括人们掌握的备类知识、诀窍、技能和经验,有的可以用语言和文字明确表达和记录,有的则难以明确表达和记录,故又被称为隐性知识。这类信息由人的活动携带,根据社会需求提供各类咨询服务,帮助用戶解决问题。随着现代咨询业的兴起和知识经济的出现,这类信息源变得越来越重要。对这类信息源主要通过政策、法规来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在实际操作时,可借鉴和吸收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方法进行管理。

3.2信息的评价与选择

3.2.1信息评价的一般指标

现代社会信息量极为丰富,有“知识爆炸”、“信息海洋” Z说。选择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是信息管理活动急需解决的问题。

有价值的信息是实现某种目标所需要的知识,是进行决策和选择所必需的资料。有价值的信息必须具备及时性、准确性、综合性、获取简易性、经济性等特性。具体地说,有价值的信息应具备如下条件:

能够及时地以适当的方式提供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依据;

信息符合用户需求的内容;

信息的可信赖稈度高;

信息具有综合性;

信息容易获取(即不是用特殊的手段或极少数人才能获取);

信息的费用与目标吻合。

3.2.2信息源的评价与选择

目前,对信息源的评价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信息T作者根据对信息源的一般要求对信息源进行评分评价,称为肓接评价法;另一种是调杏信息利用者对备种信息源的利用情况,或由信息利用者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评价信息源,称为间接评价法。

一、直接评价法

直接评价法就是按照有价值的信息应当具备的一般条件或标准,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信息源的价值给予评分评价。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简单易行,带有主观色彩。

我们采用五项指标、十分制对常见的信息源进行评价(见表3-1)。

表中:I为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等;II为期刊;川为专著、汇编、手册、图集等不定期出版物:IV为科技报告、技术总结:V为产品样本、H录、使用说明、广告等;VI为技术档案;vn为标准文献:vm为专利说明书:ix为生产计划、总结、统讣报表:x为政府出版物;xi为学位论文;xn 为会议录、学术报告,展览会资料,XHT为直接对话、日常接触中得來的口头信息。

二、间接评价法

间接评价法是通过信息用户来评价信息源。以调杏表的方式调杏用户对信息源的需求和利用情况,然后由信息T作者对调杳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对信息源的价值做岀评定。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需要信息用户密切配合,工作量较大,但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利用间接法评价信息源,可以把调杳和评分结合起来使用。

3. 3.1信息获取的原则

为了避免人力、物力和时间上的浪费,提高信息搜集的效率,在搜集信息时,必须注意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信息的获取必须有明确的忖的,必须根据具体任务和实际需要有的放矢地收集。

二、准确性原则

该原则要求所收集到的信息要真实、可靠。

三、系统性原则

多方拓展信息来源,注意信息的积累加强信息的系统性,是提高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时效性原则

认识信息资源管理教案

认识信息资源管理教案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认识信息资源管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涉及到的内容有: 1.让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信息资源管理,并感受到信息资源管理就在身边,无处不在 2.对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及其特点进行了概括 3.明确常见信息资源管理的优缺点 二、学生分析 对于“信息资源管理”,学生是接触非常多的,很多孩子,家里一般都有电脑,对于文件的管理、右键点击“我的电脑”——“资源管理器”,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但对信息资源管理的必要性、目的缺乏清晰的认识,对各种管理的方法、特点缺乏评价和分析,也因此不能够正确合理的使用合适的信息资源管理应用到实际的问题中。培养学生对信息资源管的正确认识,并使用适合的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四、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基于学生的发展、关于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目标的定位显得至关重要。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什么是信息资源管理 (2)了解各种常见信息管理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能根据信息资源管理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管理信息资源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常见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操作实践和剖析,体验信息管理活动的一般过程,认识各种信息资源管理的合理性 (2)课外拓展中,通过合作创作,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养成科学管理信息资源的习惯 (2)把所学的知识、技能服务学校、社会,关心他人,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道德情操。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2)常用计算机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特点及其合理性分析 【教学难点】 (1)常用计算机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特点及其合理性分析 (2)选择恰当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 六、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其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它要求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使学生掌握一些现成的知识,而应着力于发展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自学与创新的能力。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灵活、恰当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到不同的问题上,显得至关重要。本节课采用: 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和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成果激励法 七、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采用“情境引入—思考探究—交流共享—总结—提高”的递进流程八、教学过程

高中信息技术 信息资源管理教案 沪教版必修1

课题:信息资源管理 教学班级 2010年9月1日 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掌握常用资源管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一方面体现让学生从学习生活中的体会到理论知识总结的一 个过程,另一方面结合案例操作,加深对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 使用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注重团队合作能力,培养资源管理的良好信息素养 教学难点信息资源管理中对不同具体方法的理解 知识重点信息资源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实施方法和手段 教学过程引入: 请两个同学上台来同时查询一些城市区号,比较两者查找的速度。 问:为什么XX同学查找总是比另一个同学查找快呢?给学生展示下两 位同学手中查找速度快的同学手中区号表的特点:一个排好了序,一个未 排序--→引出资源管理的主题。 学生亲身体会, 加深印象,引出 课堂主题 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性: 让学生举例,说说周围生活中一些类似区号需要管理的资源。 在学生举例的过程中,引导出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资源为什么需要 整理?对于整理的资源和未经整理的资源有区别吗?引出资源管理的目的 性——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先学生回答,老 师再做概括 信息资源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性后,再请学生来回答,对于生活中那些需 要整理的资源,自己或别人又是如何进行整理的呢? 对于资源管理的方法,生活中所看到的主要是分门别类的方法,按照 资源的种类进行总和、分类。 ●分小组任务分配:具体针对某个资源该如何分类,是不是分类原则是 唯一的?分类的具体方法又有些什么?针对这两个问题,采用小组实 践进行操作,操作的对象就是计算机中的文件资源,限时20分钟。 先由学生通过其 他一些生活资源 管理了解管理的 方法,再以小组 形式实际操作对 资源进行管理

公司信息管理系统教案

厦门湖里区人才中心信息治理系统 建 议 草 案 厦门鑫顶点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电话: 086-592-5325610 传真: 086-592-5325620 邮件: market@https://www.360docs.net/doc/9416364963.html, 本方案要紧从系统分析、系统方案、客户服务、系统维护、日程安排五个方面。讲述如何进行“湖里区人才中心”信息治理系统的建设、维护、运作过程,从湖里区人才中心的经济实力、信息规模、人才配备、技术条件等方面动身,并结合人才行业的目前与今后进展方向,提出的可行性建议方案。本系统的不单为区人才提供强大的信息治理系统,并使配套网站“特区人才网”成为权威、专业的人才中介服务商务网站,协助你公司的人才治理系统与国际网站无缝接轨,并使网站进展成为集企业招聘、人才求职、毕业生公布、社会考试、社会、政策法规、行业动态等全方位人才中介服务网。

模块划分为:机构简介、人才求职、企业招聘、培训进展、行业动态、政策法规、个人助理、企业助理、治理系统等九个功能模块。 2.4.1 机构简介: 提供机构的各类介绍信息与服务信息及其网站的背景及其综合介绍,目的是让扫瞄者对你机构与网站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信息包含公司介绍、业务介绍、服务介绍、联系信息、网站介绍、加盟体系、网站声明、意见反馈、刊登广告、合作伙伴、网站地图、在线反馈等。 2.4.2 人才求职:(采纳动态语言开发) (1).会员注册: 让个人会员注册与公布个人信息,个人简介,教育经历,培训经历,工作经历,工作技能,个人照片,详细介绍,求职意向,

并公布到网站的人才信息库,让企业检索人才档案库并扫瞄并查阅其信息。为保证网站上人才信息的正确性,依照会员的级不限制保证合法个人会员才能进行一些相关操作,会员信息必须人才网业务人员审核后才能对企业进行公布,其操作依照系统采纳开关设定功能(如公布人才信息功能可依照系统开关可设定成三种公布模式:1、自由会员公布2、验证会员公布3、收费会员方能公布,以此保证网站上人才信息的正确性),会员可依照的需要设定其简历格式,简历上依照会员的级不加盖不同的人才网印章。 会员级不分类:(1.自由会员 2.验证会员 3.收费会员) a. 会员由网站直接注册,会员级不为自由会员,其注册信息必须通过人才网业务人员审核后设定其级不为验证会员。 b. 会员由人才网业务人员直接输入,其会员级不直接设定为验证会员。 c. 会员交纳费用给人才网,由人才网业务人员进行输入,会员资格设定为收费会员,并输入其在人才网的个人帐号,以后每月依照系统设定的收费标准直接扣款,直到存款不足。 (2).工作查询:

管理信息系统教案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第一节信息与管理信息 一、信息 (一)信息 远在我国唐代,诗人中在《暮春怀故人》诗中有“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的美妙绝句。信息一词,、及其澳门则将其译为“资讯”。我们日常应用的信息不是一个精确的术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的概念在逐步扩展、渗透和运用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其涵和外延也发生了变化。广义的信息定义至今还在争论不休,目前可以说还没有定论。 人们对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可以得出以下的一些定义: 信息是表现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 信息是数据加工的结果; 信息是系统有序的度量; 信息表现物质和能量在时间、空间上的不均匀分布; 信息是数据的含义,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信息是帮助人们做出决策的知识。 信息论者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的东西”。而控制论者认为:“信息就是人与外界互相作用的过程中互相交换的容的名称”。一般认为:信息是反映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和变化,可以通讯的知识。 对于信息,我们无需去研究哪一种定义更为确切,但关于信息有两点应该明确: (1)信息在客观上是反映某一客观事物的现实情况的;

(2)信息在主观上是可以接受、利用的,并指导我们的行动。 从本质上讲,信息存在于物质运动和事物运动的过程中,它是一种非物质性的资源,它和物质、能源一起,构成了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资源。正如一位美国科学家在一首诗中所描写的那样: “没有物质的世界是虚无的世界 没有能源的世界是死寂的世界 没有信息的世界是混乱的世界” 信息的作用就在于把物质、能源构成的混浊、杂乱的世界,变成一个有序的世界。减少人的不确定性,增强世界的有序性。 信息是现代社会中和物质、能量同等重要的资源要素。 信息是有一定含义的,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它对接收者有意义,对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 信息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一步理解:信息是对客观事物特征和变化的反映;信息是可以传递的;信息是有用的;信息形成知识。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信息的客观性 信息是事物变化和状态的客观反映。由于事物及其状态、特征和变化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所以反映这种客观存在的信息,同样带有客观性。 2、信息的共享性 物质、能量是守恒的,在交换过程中遵循等值交换原则。任何物和能,某人占有了它,别人就没有它。而信息则不同,是可以共享的。交换信息的双方都不会失去原有的信息,反而会增加一些信息。

2020物流信息管理教案

第七章物流信息管理教案 【学习目的】 熟悉掌握物流信息的概念和内容;掌握物流信息的功能、物流信息的特征、条码类别、有关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以及物流信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了解物流信息系统所要解决的问题、EOS系统的构成,POS系统的运行步骤;知道建立物流信息系统的意义、POS系统的特征。 第一节物流信息概述 一、物流信息的概念 物流信息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和文件的总称。物流信息是物流活动中各个环节生成的信息,一般是随着从生产到消费的物流活动的产生而产生的信息流,与物流过程中的运输、保管、装卸、包装等各种功能有机结合在一起,是整个物流活动顺利进行所不可缺少的物流资源。 现代物流的重要特征是物流的信息化,现代物流也可看作是物资实体流通与信息流通的结合。在现代物流运作过程中,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手段,大大加快了物流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速度,从而使物流活动的效率和快速反应能力得到提高。建立和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对于构筑物流系统,开展现代物流活动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物流信息在物流系统中,既如同其他物流功能一样表现,成其子系统,但又不同于其他物流功能,它总是伴随其他物流功能的运行而产生,又不断对其他物流以及整个物流起支持保障作用。 二、物流信息的内容 物流信息包括物流系统内信息和物流系统外信息两部分。 (一)物流系统内信息 物流系统内信息是指与物流活动(如运输、保管、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等)有关的信息。它是伴随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在物流活动的管理与决策中,如运输工具的选择、运输线路的确定、在途货物的追踪、仓库的

190 物流管理基础 有效利用、订单管理等,都需要详细和准确的物流信息,因为物流信息对运输管理、库存管理、订单管理等物流活动具有支持保证的功能。 (二)物流系统外信息 物流系统外信息是在物流活动以外发生的,但提供给物流使用的信息,包括供货人信息、顾客信息、订货合同信息、交通运输信息、市场信息、政策信息,还有来自企业内生产、财务等部门的与物流有关的信息。 三、物流信息的功能 物流信息系统是把各种物流活动与某个一体化过程连接在一起的通道。一体化过程建立在这几个功能层次上:交易、管理控制、决策分析,以及制定战略计划系统。 图7-1说明了在信息功能各层次上的物流活动和决策。正如该金字塔形状所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管理控制、决策分析以及战略计划的制定需要以强大的交易系统为基础。 战略联盟车辆生产日程安排金融衡量客户服务衡量记录订货内容装船 制定战略计划 决策分析 管理控制 交易系统 形式能力和机会的开发提炼集中的/以利润为基础的客户分析 存货水平和管理网络/设施选址的配置与第三方/外源的垂直一体化成本衡量资产管理 生产率衡量服务质量衡量 安排存货任务作业程序选择任务定价和开发票消费者查询 图7-1 物流信息功能 交易系统是用于启动和记录个别的物流活动的最基本的层次。交易活动包括记录订货内容、安排存货任务、作业程序选择、装船、定价、开发票以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复习提纲草稿完整版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复习 提纲草稿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 名词解释 信息:信息是用以消除随机和不确定性的东西。【申农】 信息资源管理:p20 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从技术角度看,信息系统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要素构成,完成组织内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使用和维护等,支持组织的计划、组织、人事和控制。 信息采集:信息资源采集是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或管理工作规划的需要,寻找选择相关信息并加以聚合和集中的过程。 信息组织: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并按给定的参数和序列公式排列,使信息从无序集合转换为有序集合的过程。 信息检索: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求查找相关信息的过程。(广义上的信息检索包括存和取两部分) 信息化:是指人们依靠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等手段,通过提高自身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乃至人的自身生活方式变革的过程。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割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知识管理:是对一个组织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然后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组织实现最大产出的任何地方的过程。 填空 1、信息的性质:普遍性、客观性、动态性、可识别性、可传递性、可处理性、可度量性、 可共享性、依附性、时效性。 2、信息资源特征: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稀缺性、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共享性 【最重要】、生产和使用的不可分性、时效性、不同一性、驾驭性。 3、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主要有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四种。 4、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的诺兰阶段模型包括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6 个阶段。 5、在工商领域,最早提出信息资源管理概念的是 6、信息系统学派是西方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的主流,主要以 《信息资源管理:概念与案例》1979、《信息资源管理手册:是信息资源管理变为易 事》1982、《公共行政部门的信息资源管理:10年的进展》1985、《信息资源管理》 1982 《信息趋势:从信息资源中获利》(1986与霍顿合着)、《信息管理:过渡期的策略与工 具》 7、1985 史密斯()、梅德利()《信息 资源管理》1987 《信息资源管理》1992 D.胡赛因和.胡赛因 《信息资源管理》1984等为代表。

初中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管理》教案

信息资源管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件的属性信息以及资源管理器的界面 2、进一步理解属性在文件操作中的作用以及资源管理器的目录结构 3、能够描述各种信息资源管理方式的特点 二、技能目标 1、能够快速查看文件或文件夹的属性信息 2、熟练掌握文件或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3、能利用资源管理器有效地管理信息资源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逐步养成良好的信息资源管理习惯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文件的属性信息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文件的属性信息进行管理资源 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任务型教学法和分层教学 课前准备: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教师准备好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我们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每天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的冲ft着我们,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信息的方法,我们就会手忙脚乱,那么用什么方法能把这些信息整理的有条不紊,方便我们查找。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这个内容。 二、新课学习: 1、回顾所学知识 我们在第二单元第一课学到文件的存储格式有哪些? 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其他。 2、查看文件的属性信息的方法 第一种 ①选中该文件 ②文件菜单中选中属性 第二种 ①右键单ft文件 ②在出现的快捷菜单中点ft属性 2、掌握文件属性信息的内容 文件类型、打开方式、位置、大小、占用空间、创建时间、修改时间、访问时间、只读、隐藏。 3.如何利用文件的属性信息管理文件 ⑴利用文件的类型属性 任务:把所有的word类型的文件放在一个文件夹中 ①右键单ft文件→排列图标→类型 ②右键单ft文件→xx→文件夹

③选中所有的word文件,把他放入文件夹中 ④重命名文件 ⑵利用文件的大小属性 任务:找出占用空间最大的文件 1右键单ft文件→排列图标→大小 ⑶利用隐藏属性 属性→隐藏→应用→确定 结合课本61页加油站的操作找出隐藏的文件 1、分组xx 第一组:把word文件放在word文件夹中 第二组:把E盘中占用空间最大的文件删除 第三组:把“秘密”文件夹隐藏,然后找出 第四组:把修改时间为“2016年一月”的文件 5、点评学生的作业 三、总结 我们本节课学习了文件属性以及利用文件属性管理信息,课下同学们思考还有没有别的方法管理文件

南京大学2015年信息资源管理概论第二次作业DOC

题号:1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3.96 内容: 美国信息政策的制订原则有() A、税收减免 B、有限管制 C、保护知识产权 D、高等教育 正确答案:ABC 题号:2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3.96 内容: 绘制网络图的规则正确的是() A、画出的网络图要符合各项工作之间的先后顺序 B、网络图中箭头表示工作前进的方向,可以有回路 C、必要时可以出现带箭头的虚线 D、每个箭线的箭尾编号要小于箭头编号,可以重复编号 正确答案:AC 题号:3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3.96 内容: 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包括() A、系统的总体规划 B、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 C、系统的文档管理 D、系统的安全和保密 正确答案:BCD 题号:4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3.96 内容: 甘特图法的特点是()。 A、可以帮助高层管理人员了解全局 B、不能表示各项活动之间的关系 C、简单、明了 D、不适合于复杂的系统项目 正确答案:ABCD 题号:5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3.96 内容: 光盘检索的特点有()

A、存储量大 B、成本低 C、检索速度快 D、相对固化 正确答案:ABC 题号:6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3.96 内容: 文献的要素包括() A、文献信息 B、文献载体 C、符号系统 D、记录方式 正确答案:ABCD 题号:7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3.96 内容: 专利权包括() A、发明 B、实用新型 C、外观设计 D、商标 正确答案:ABC 题号:8 题型:判断题本题分数:2.97 内容: 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个联机检索服务机构是Dialog系统。 1、错 2、对 正确答案:2 题号:9 题型:判断题本题分数:2.97 内容: 造成信息系统安全与保密问题的自然或不可抗拒的因素是误操作。 1、错 2、对 正确答案:1 题号:10 题型:判断题本题分数:2.97 内容: MARC记录中,留有适当的字符供用户选用的是记录分隔符。 1、错

信息资源管理目的

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和普遍性。 2)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理解不同管理需求,其具体管理目的的差异,能够针对不同 信息资源,根据不同需要,明确管理目的。 3)体会信息资源管理的意义,增强科学管理信息的意识。 教学重点: 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 教学难点: 对信息资源管理必要性的理解。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根据教材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对比张涛将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前后所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有什么好处? 新课讲解: 创设情境: 假设你在家里有一台电脑,你是如何管理你的资料呢?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管理自己家里电脑上的信息资源。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为本节内容创设了情景,教师将各种方法记录在黑板上,并对各种资源管理的方式的优缺点进行评价,深化学生对信息资源管理的认识。 一、身边信息资源管理 对于这一小节的内容,可以采取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内部进行讨论交流,教师适当时候给予提示,引导学生上从自身周围去发现生活或学习中的各种信息管理的活

动。让学生明白在信息活动日益广泛的今天,不论是个人工作和生活,还是企业单位的事务处理,都在不同程度上对信息资源进行着管理。然后将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记录下来并总结归纳: 1.个人:通讯录、QQ、MSN等 2.学校:教学资源的管理和采购、学籍档案管理 3.电信部门:编制黄页 4.商场超市:利用计算机进行商品采购、销售、库存 5.银行:对金融业务进行信息化管理 二、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 让各个小组成员进行发言,总结刚才整理的身边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最后由教师进行补充总结: 1.学校进行资源管理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个人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是为了能更好地检索自己需要的信息。 3.信息服务机构,如公共图书馆、情报中心、电视台和电台,对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是更 好地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做好资源共享的工作。 4.企业对信息资源管理目的是随时掌握生产进度、销售状况以及产品的最新技术等信息, 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生产效益。 检查巩固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完成下面表格,根据活动的完成情况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完成表格之后,教师给予评价。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复习提纲(草稿)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 名词解释 信息:信息是用以消除随机和不确定性的东西。【申农】 信息资源管理:p20 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从技术角度看,信息系统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要素构成,完成组织内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使用和维护等,支持组织的计划、组织、人事和控制。 信息采集:信息资源采集是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或管理工作规划的需要,寻找选择相关信息并加以聚合和集中的过程。 信息组织: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并按给定的参数和序列公式排列,使信息从无序集合转换为有序集合的过程。 信息检索: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求查找相关信息的过程。(广义上的信息检索包括存和取两部分) 信息化:是指人们依靠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等手段,通过提高自身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乃至人的自身生活方式变革的过程。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割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知识管理:是对一个组织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然后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组织实现最大产出的任何地方的过程。 填空 1、信息的性质:普遍性、客观性、动态性、可识别性、可传递性、可处理性、可度量 性、可共享性、依附性、时效性。 2、信息资源特征: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稀缺性、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共享 性【最重要】、生产和使用的不可分性、时效性、不同一性、驾驭性。 3、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主要有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四种。 4、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的诺兰阶段模型包括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 熟,6个阶段。 5、在工商领域,最早提出信息资源管理概念的是梅迪克(W.D.Maedke) 6、信息系统学派是西方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的主流,主要以 霍顿(F.W.Horton)《信息资源管理:概念与案例》1979、《信息资源管理手 册:是信息资源管理变为易事》1982、《公共行政部门的信息资源管理:10年的 进展》1985、《信息资源管理》1982

管理信息系统教案

曲靖师范学院管理信息 系统 教案 管理信息系统教案 第一章信息系统和管理 一、教学目的及任务 1、掌握信息的概念;了解信息性质及度量、信息系统的发展 2、掌握信息系统的概念、信息系统结构 3、了解信息系统与管理的关系、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以及管理信息系统面临的挑战。 二、教学重点 1、信息的度量计算公式 2、信息系统与管理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理解信息系统与管理的关系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四、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引入:为什么我们市场营销专业和公商管理专业要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在有的教材上对管理信息系统有另外一个称呼,叫做“企业的神经系统”,这是对于现代化的企业来讲,它的成功与否就在于它的经营和管理,而在我们生存的这个信息时代,成功的经营管理就离不开强大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随着现代企业的飞速发展,又处于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企业的各种数据和信息呈现海量增长的趋势。因此,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企业海量数据在存储、管理、使用效率上的要求。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借助于现代先进的电子工具——计算机,通过使用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结合数据库,将企业各类数据和信息进行有效存储和管理,从而提高数据管理效率,最终达到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提高企业生产力的目的。而这就是我们现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同学们都可以看到,各种大大小小的企业,它们的各个部门都在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所以说,管理信息系统它已经象我们人的每一根神经一样布满了企业的每一个角落。所以《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学习价值。 第一节信息及其度量 一、信息化概览 根据20世纪中美国产业人数的变化图分析劳动力的百分比变化。根据生产力模型比较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不同的资源和生产工具。信息与人、财、物、技术等资源一样,成为企业的第五种资源。忽视了对信息的管理,就不能提高效率,就难以保持企业的竞争力,难以提供良好的服务,也谈不上是现代化管理。 企业的信息化是对企业中的信息进行系统化、集成化、自动化的过程,也就是对信息系统的规划、构筑、运行、管理的过程。 二、信息(Information)的概念 信息(Information)的广义解释: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 根据该广义解释看出它包含的三层含义: 第一,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特征是指事物的有关属性状态,比如时间、地点、程度和方式等等。 第二,信息是可以通讯的。 第三,信息形成知识,人们正是通过获得信息来认识事物的。 在MIS中对信息的定义:信息是经过某种加工处理后并具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据。对 接受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对接受者的决策具有价值。 比较数据与信息的关系: 数据(Data):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字符、数字、图形等),是信息的表达形式。 信息(Information):指在特定背景下有特殊含义的数据,对决策者行为产生影响,是数据的内涵。并举例说明。 信息的分类:信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类。 1、按照管理的层次可以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 2、按照应用领域可以分为管理信息、社会信息、科技信息等; 3、按照加工顺序可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等; 4、按照反映形式可分为数字信息、图象信息和声音信息等。分别简单解释各类信息的含义。 信息的性质: 1、事实性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答题纸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课程重考试卷 一简答题 (共8题,总分值64 ) 1. 简述信息的依附性。(8 分) 答:信息必须依附。信息于一定的载体而存在。同一个信息可以依付不同的载体。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或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因此,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也同时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播和可转换等特点。 2.简述元数据的作用。(8 分) 答:元数据是描述信息资源或数据等对象的数据,其使用目的在于:识别资源;评价资源;追踪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实现简单高效地管理大量网络化数据;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发现、查找、一体化组织和对使用资源的有效管理。 3.简述系统评价应遵循的原则。(8 分) 答:1.综合性原则2.指导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相关性原则 4.简述信息技术四基元。(8 分) 答:感测技术——感觉器官功能的延长。 通信技术——传导神经网络功能的延长。 计算机和智能技术——思维器官功能的延长。 控制技术——效应器官功能的延长。 信息技术四基元和谐有机地合作,共同完成扩展人的智力功能的任务。 5.简述专利文献的特点。(8 分) 答:(1)数量巨大、内容广博。目前,世界上约有90个国家、地区、国际性专利组织用大约30种官方文字出版专利文献,其数量占世界每年400万件科技出版物的1/4。而且,每年仍以100多万件的速度递增。专利文献几乎涵盖人类生产活动的全部技术领域。 (2)集技术、法律、经济信息于一体。专利文献记载技术解决方案,确定专利权保护范围,披露专利权人、注册证书所有人权利变更等法律信息。同时,依据专利申请、授权的地域分布,可分析专利技术销售规模、潜在市场、经济效益及国际间的竞争范围。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综合科技信息源。 (3)反映新的科技信息。首先,大多数国家专利局采用先申请制原则,致使申请人在发明完成之后尽早提交申请,以防他人捷足先登。其次,由于新颖性是专利性的首要条件,因此,发明创造多以专利文献而非其他科技文献形式公布与众。第三,20世纪70年代初专利申请早期公开制度的推行,更加速了科技信息向社会的传播速度。 (4)格式统一、形式规范。各国出版的专利说明书文件结构一致:均包括扉页、权利要求、说明书、附图等几部分内容。扉页采用国际通用的INID代码标识著录项目,引导读者了解、寻找发明人、申请人、请求保护的国家、专利权的授予等有关信息。权利要求说明技术特征,表述请求保护的范围。说明书清楚、完整地描述发明创造内容。附图用于对文字说明的补充。更重要的是,专利文献均采用或标注国际专利分类划分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从而使各国的发明创造融为一体,成为便于检索的、系统化的科技信息资源。 6.简述企业信息化概念的外延。(8 分) 答:企业信息化指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并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的为企业的“三层决策”(战术层、战略层、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作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管理和运行模式,而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仅仅是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手段。(2)企业信息化的概念是发展的,它随着管理理念、实现手段等因素的发展而发展。(3)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集成技术;(4)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5)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7.谈谈信息资源选择时信息质量的重要性。(8 分) 答:在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愈益重要的角色。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意义在于:通过不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各领域,可以有效减少物质与能量的消耗,扩大物质与能量的作用,从而极大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信息资源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核心资源。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包括资料、数据、技术、消息、信誉、形象等在内的信息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无形资产,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不仅如此,信息还为实现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搭建了平台。企业通过互联网获得全球的市场信息,包括技术、产品、需求等,使新产品的开发从掌握市场信息、确定产品概念到开发、设计、制造同步进行,大大缩短了开发周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管理信息系统(MIS)是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讯技术等多学科综合发展起来的边缘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学科,它运用经济管理理论、信息理论、系统理论、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概念和方法,融合提炼组成一套新的体系,它既具有较深和较宽的理论基础,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作为一门课程,管理信息系统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的任务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学、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各阶段的任务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环境与工具以及其它类型的信息系统等;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开发应用系统的初步能力。 二.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从技术的角度讲,本课程属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管理领域的应用,综合运用数据结构、数据库、软件工程、程序设计语言和计算机网络等先导课程的知识,是决策支持系统、办公自动化与其它业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基础。 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本课程不侧重于讲解技术本身,重点在于讲清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关系、管理的革新与信息技术改造的关系、管理的需求与信息系统实现的关系。 三.教学要求的层次 各章教学的具体要求在后面列出的课程教学内容中给出,教学要求的层次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了解即能正确判别有关概念和方法;理解是能正确表达有关概念和方法的含义;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应用。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 2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学; 3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各阶段的步骤、基本技术与方法; 4 .初步掌握应用系统开发的方法,能够编写开发过程各阶段的主要文档; 5 .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新技术和新进展;

卫生信息安全管理 教案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 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 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 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 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 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 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 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 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 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 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 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 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 uiopasdfghjklzxcvbnmrtyuiopas 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 教案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面试专用 2013/10/8 许海丹

医院信息系统是一个不间断运行的系统,随着医院业务对其依赖性越来越强,风险也随之提高,一旦发生故障,将会给医疗服务和医疗秩序带来很大影响。为此,必须在技术上、管理上、思想上对系统的实时性、安全性予以高度重视。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策略正是因此应运而生,也必将随计算机技术和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不断成熟完善。 计算机硬件结构 硬件是组成计算机的物理实体,它提供了计算机工作的物质基础,人通过硬件向计算机系统发布命令、输入数据,并得到计算机的响应,计算机内部也必须通过硬件来完成数据存储、计算及传输等各项任务。 无论是哪一种计算机和服务器,一个完整的硬件系统从功能角度必须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5个核心部分,每个功能部件各尽其职、协调工作。根据计算机的特点,我们通常将硬件分为主机和外部设备两部分,如下图所示。 工作原理 可以简单分为输入处理输出存储四个步骤 第一步:将程序和数据通过输入设备送入存储器 第二步:启动运行后,计算机从存储器中取出程序指令送到控制器去识别,分析该指令要做什么事 第三步:控制器根据指令的含义发出相应的命令(如加法、减法),将存储单元中存放的操作数据取出送往运算器进行运算,再把运算结果送回存储器指定的单元中 第四步:当运算任务完成后,就可以根据指令将结果通过输出设备输出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64分) 1、简述信息的依附性。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付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付不同的载体。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或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因此,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也同时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播和可转换等特点。 2、如何理解广义的信息资源? 广义信息资源是信息和它的生产者以及信息技术的集合。 3、简述交流的重要性质。 4、谈谈信息技术的社会特征。 1、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2、信息的一般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可转换性、可增值性 3、信息的基本容量单位是字节 5、简述文献信息的特点。 文献检索是通过将表示检索要求特征的信息与存贮(记录)在文献数据库中的文献特征信息作相符性比较来实现的。文献特征信息可分为文献内容特征的信息(如分类号、检索词、代码等)和文献外表特征信息(如题名、著者、文献类型、文种、发表时间等)。 6、造成信息系统安全与保密问题的因素是什么? 1、电磁波辐射泄漏2.信息系统网络化造成的泄密3、计算机媒体泄密4.内部工作人员泄密 7、网络信息资源从形式上看有何特点? 1.网络信息资源从形式上看有何特点2、以多媒体为内容特征3、以现代信息技术为纪录手段4、数据结构具通用性、开放性和标准化5、具高度的整合性,便于多种媒体一体化 6、交互性能增强 8、简述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 占性:知识产权是一种民事权利,他同所有权一样,具有排他性和绝对性。 地域性:知识产权作为一种专有权在空间上的效力并不是无限的,而要受到地域的限制,既具有严格的领土性,其效力只限于本国境内。时间性:知识产权不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永恒权利,尽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受到保护,超过有效期限,这一权利自行消失,成为社会共同财富。 二、论述题(每题12分,共36分) 1、结合实际论述信息化社会的主要特征。 建立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广泛的信息产业拥有高素质的信息人才构建良好的信息环境信息化社会不仅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而且也是社会管理体制和政策激励的结果。如果没有现代化的市场体制和相关的政策、法规,信息化社会将无法正常运作。 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是相应人才的拥有量。拥有足够数量的、高素质的信息人才是实现信息化社会的保证和原动力,是信息化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 把信息化归纳为"四化"和"四性"。 (1)信息化的"四化": ▲智能化。知识的生产成为主要的生产形式,知识成了创造财富的主要资源。 这种资源可以共享;可以倍增;可以"无限制的"创造。这一过程中,知识取代资本,人力资源比货币资本更为重要。 ▲电子化。光电和网络代替工业时代的机械化生产,人类创造财富的方式不再是工厂化的机器作业。有人称之为"柔性生产"。 ▲全球化。信息技术正在取消时间和距离的概念,信息技术及发展大大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随着因特网的发展和全球通信卫星网的建立,国家概念将受到冲击,各网络之间可以不考虑地理上的联系而重新组合在一起。 ▲非群体化。在信息时代,信息和信息交换遍及各个地方,人们的活动更加个性化。信息交换除了社会之间、群体之间进行外,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换日益增加,以至将成为主流。 (2)信息化的"四性":▲综合性。信息化在技术层面上指的是多种技术综合的产物。它整合了半导体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数据压缩技术等;在更高的层次上它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的整合。人们普遍用synergy(协同)一词来表达信息时代的这种综合性。▲竞争性。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进程不同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信息化是通过市场和竞争推动的。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市场竞争是信息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高中信息技术_5.1 认识信息资源管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5.1认识信息资源管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什么是信息资源管理; (2)了解各种常见信息管理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能根据信息资源管理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管理信息资源。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常见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操作实践和剖析,体验信息管理活动的一般过程,认识各种信息资源管理的合理性; (2)通过合作完成探究任务,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养成科学管理信息资源的习惯;【教学重点】 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常用计算机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特点及其合理性分析。 【教学难点】 常用计算机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特点及其合理性分析。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相关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活动: 问题1: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在生活中接触过信息资源有哪些? PPT展示: ①课本,作业本,学习资料等; ②报刊; ③个人藏书,图书馆藏书; ④音像资料; ⑤计算机文件; ⑥因特网信息等 问题2:到学校图书馆借书或看书你能很快的找到你所需要的图书吗? 问题3:在未经分类存储的文件中:容易找到你所需的文件吗?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引入本节课题,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精讲点拨 探究问题一:在图书馆你是怎样找到自己想要的图书的?学生活动:思考学案“探究问题一”。之后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活动:对问题进行精讲点拨。 教师精讲点拨: ①通过图书目录手工查找;(手工方式) ②通过图书管理系统进行查询。(数据库方式)

认识信息资源管理(教案教学设计)

5.1 认识信息资源管理 (四川教师资格证高中信息技术试讲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版)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信息资源管理必要性。 2、认识各种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和方法。 2、能力、方法目标:1、通过问题研讨和分析归纳,能理解计算机文件分类存储等有效管理信息资源的方法。2、通过实践操作,能进行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 3、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体会到科学管理信息的重要性。2、增强主动管理信息资源的意识,养成管理日常生活和学习所接触的信息资源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特点、合理性。 教学难点:根据需要与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 教学方法策略:采用讲授法,讨论法。1、 创设情境2、任务驱动3、案例分析4、合作探究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有声投影仪、因特网、视频播放软件,相关视频光盘)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身边的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一方面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对文献、知识和

信息管理的延伸和拓展,另一方面则是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信息已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这个背景下所发展起来的信息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计算机被用于图书馆和情报中心文献信息加工与管理的同时,也被广泛用于公司、企业和其他各类机构的行政记录处理、财务数据处理和经营活动数据处理。最初这种数据处理仅仅是在局部环节和操作层次上,主要目的是用机器代替手工劳动,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和效率。随着数据量不断增大,内容日益复杂,不仅需要解决大量数据的处理和组织,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存贮、保护并在需要时取出,这就促使人们以系统思想为指导,全面考虑组织机构各类数据的采集、加工、存贮、检索、传输和利用,以此为契机,管理信息系统(MIS)及其他各类自动化信息系统便应运而生了。 情境导入:一、体验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1、(通过两段不重视管理信息给生活带来不便的例子)宋世迎老师展示图片:凌乱的房间翻找一本英语书。视频:在文件夹的大量文件中找一个图片文件。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有遇到这样尴尬的事吗?2、讨论:同学们有这类的在日常生活中管理信息的经验吗?(可以举通讯录和QQ分类例子)经过交流,得出结论:我们应该在生活学习中重视信息资源的管理,那怎样才能对信息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呢? (板书课题)认识信息资源管理 板书:走进信息资源管理。提问:常见的计算机管理数据应用实例(音像制品出租管理系统、邮政编码、区号查询、超市购物系统、火车预售票系统、网上教育资源库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