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运动及其规律性
2.2运动的规律性

规律的联系,不是 浮现在事物的表面的现 象的联系,而是隐藏在 事物现象之中的本质的 联系。
(2)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联系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遗传与变异
必然联系是确定 不移、必定如此、 不可避免的关系。
偶然联系是可以 不出现、可以这样 出现,也可以那样 出现的不确定的联 系。
揠苗助长
思考二:漫画中的人有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小结:3.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条件 —(—主观能动性与规律的辩证关系)
①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 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符合客 观规律的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②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 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阻碍事物 的发展)
小结: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表现: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原因:意识活动的特点: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③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 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 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防控与治疗:在病床不足的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做出 建设放舱医院决策。因为极限的工期,只能边设计、边施工,用 最短的时间将设计师手中的设计图变成可投入使用的放舱医院。 小组讨论思考(1)从新冠肺炎的发现、人们认识它到预防治疗,这 些说明了人的意识有什么特征? (2)人们分本阶段认知新冠肺炎。从设计图到可投入使用的放舱医院, 这些说明意识还有什么作用?
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物质运动发展的规律

物质运动发展的规律物质运动是宇宙中最基本的现象之一。
从宏观的星系运动到微观的原子运动,无不体现了一定的规律性。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物质运动的规律,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启示。
物质运动具有不可逆性。
这一规律表明,物质在运动中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但这些变化是有方向性的,不可逆转的。
例如,一杯热咖啡放置在桌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咖啡的温度会逐渐降低,直至与周围环境达到热平衡。
这个过程中,热量从咖啡向周围环境传递,但是咖啡的温度不会自发地增加。
这说明了物质运动在时间上具有确定性,不可逆转。
物质运动具有可预测性。
物质在运动中遵循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可以被科学方法所揭示和描述。
例如,牛顿的运动定律可以准确地描述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光的传播可以通过麦克斯韦方程组进行精确预测。
这些规律使我们能够预测物质运动的发展趋势,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提供了基础。
物质运动具有相互关联性。
物质的运动不是孤立发生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例如,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与地球自转的运动相互影响,形成了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
再如,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与原子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活性。
这种相互关联性使得物质运动的规律更加复杂而丰富。
物质运动具有动态平衡性。
物质在运动中,不仅会发生变化,还会趋于一种平衡状态。
这种平衡状态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
例如,当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它的各部分之间的力相互平衡;当一个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时,它的动能和势能也会保持平衡。
这种动态平衡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和自组织能力。
物质运动具有不确定性。
尽管物质运动遵循一定的规律,但在微观世界中,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
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无法同时确定,只能确定它们的概率分布。
这种不确定性使得物质运动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给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物质运动发展具有一系列的规律。
它们包括不可逆性、可预测性、相互关联性、动态平衡性和不确定性。
论述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论述认识运动的总规律认识运动的总规律运动是宇宙的一种基本现象,是物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我们对运动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
本文将从物质的运动规律、运动的形式和运动的发展规律三个方面来论述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首先,物质的运动规律是认识运动的基础。
物质是运动的客观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
物质的运动规律包括运动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必然性。
运动的客观性是指运动不是主观意识的产物,而是客观世界中物质的基本属性。
无论我们是否觉察到,物质都在不断运动着。
运动的普遍性是指运动是宇宙现象的一般特点,无论是微观世界还是宏观世界,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运动形式。
运动的必然性是指物质运动的规律性,物质运动受到一定的规律和规则的制约,不是任意的、无序的。
其次,运动的形式是认识运动的具体表现。
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形式。
首先是平动,即物体沿直线运动。
平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等。
其次是转动,即物体围绕某一轴心旋转。
转动包括物体的自转和公转两种形式,例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另外还有振动、波动、周期运动等形式,这些形式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都有广泛的存在。
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们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定律,这些规律和定律是我们认识运动的重要依据。
最后,运动的发展规律是认识运动的深层次规律。
运动不仅是物质的属性,也是物质发展的动力。
运动的发展规律包括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封闭系统内,物体的质量总是不变的。
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动量保持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能量在物体间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总是保持不变的。
这些规律揭示了物质在运动中所遵循的客观规律,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包括物质的运动规律、运动的形式和运动的发展规律。
物质的运动规律揭示了运动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必然性。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2.2 运动的规律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 反映是主动的、有
选择的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 能动创造性。
意识不仅能反 映事物的外部 现象,而且能 够把握事物的 本质和规律
A.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B.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C.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B
D.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条件
3.某市南湖改造前曾是垃圾成山、杂草丛生的采煤沉降区,该市经过多次考
察论证,决定用绿色植物的生态功能彻底改善下沉区的生态环境。经过多年
的治理改造,南湖如今成为独具特色景观的森林公园。该市南湖“化腐朽为
揠苗助长
(3)规律具有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要遵 循其固有的规律。
庖丁解牛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阅读与思考 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 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 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峰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 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来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 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 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
神奇”的嬗变充分说明( )
①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人的意识在人类改造世界中起决定作用 ③意识促进了该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C
④人们能够在正确意识的指导下改造世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物质运动及其规律性

第一节物质运动及其规律性二、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三、科学认识的任务是揭示物质运动的规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理解规律的科学含义、特征,正确区分规律与规则;学生理解科学的任务就是揭示规律,把握科学与规律的关系,探索规律是一个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过程,学会鉴别真象与假象。
2、过程与方法:运用、列举生活中的事例、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规律、探索规律的科学精神及求真务实的态度。
【重点难点】1、重点:规律的含义及其特征、科学认识的任务是揭示物质运动的规律。
2、难点:规律的含义及其特征,区分真象与假象【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天文学家哈雷,对1682年出现的彗星进行了研究和计算,指出,这一颗彗星是以76年左右的时间为一周期,沿着一个很扁长的椭圆轨道绕日而行。
正如哈雷所言,76年后,彗星又光临了地球。
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说明:(1)事物是运动的,(2)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3)这种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质运动的规律”。
P46操作平台:反映了自然界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
其实,我们人类寻求真知也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说明人类思维也是有规律。
所以我们说:二、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1、任务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提问:规律有什么样的特征呢?2、规律的特征分析:以下现象或事实是不是规律?为什么?①喜鹊报喜,乌鸦报丧;②六六大顺,逢八就发;③守株待兔;④骑车撞人;⑤昼夜循环,四季交替;⑥苹果落地;⑦种瓜得瓜,种豆得豆;⑧红灯停、绿灯行;⑨中学生不染发、不烫发;⑩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分析与归纳】①②两个事例不是规律。
作为事物发展规律的联系,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给事物的,也不是人的主观意志赋予事物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自身固有的,只有这样的联系,才能构成事物发展的规律。
是否承认这一点,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规律认识上的根本分歧。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一、物质世界的概念及特点物质世界是指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包括了我们所见所闻的一切事物。
物质世界的特点是多样性和变化性。
多样性体现在物质世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如固体、液体、气体等不同形态的物质,以及各种各样的物体、生物等。
变化性体现在物质世界中的物质不断发生着运动、变化和转化,不断演化着。
二、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1. 运动规律物质世界中的一切物质都在不断运动,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运动规律包括了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运动、曲线运动等。
物体的运动是由于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引起的,根据牛顿运动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取决于作用力和物体的质量。
2. 能量转化规律能量是物质存在和运动的基本属性,能量的转化是物质世界中的重要规律。
能量转化包括了能量的传递、转移和转化。
能量的传递是指能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如热能的传递。
能量的转移是指能量从一种形式转移到另一种形式,如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能量的转化是指能量从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如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3. 物质结构与组成规律物质世界中的物质有不同的结构和组成方式。
物质结构与组成规律包括了物质的元素组成、化学键的形成和物质的晶体结构等。
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形成不同的化合物。
化学键是连接原子的力,根据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或共享形成不同类型的化学键。
晶体结构是物质中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形成的有序结构。
4. 生命规律生命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具有生长、繁殖、代谢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生命规律包括了生物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与进化等。
生物的结构与功能是指生物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功能,不同生物体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遗传与进化是指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以及物种在漫长的时间里的适应和变化。
5. 宇宙演化规律物质世界存在着宇宙的演化过程,宇宙演化规律包括了宇宙起源、宇宙膨胀和宇宙结构的形成等。
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起源于一个极高密度和极高温度的初始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开始膨胀。
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第19课 第1课时 世界的物质性与运动的规律性

考点精讲 夯实必备知识
1.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关系
理解
强调
误区
物质是运动的物 质,运动是物质 固有的根本属性 和存在方式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 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 侧重强调 持自己的存在,世界 物质离不 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 开运动 物质
离开运动谈物质会 导致形而上学
运动是物质的运 动,物质是运动 的承担者
考向二 意识的本质
典例2 (2021·湖北高考)湖北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美誉,历史上众
多文人墨客在此迎来送往,触景生情,留下了大量广为流传的送别诗篇,
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
为君留”等。这表明
①意识的内容可还原社会生活
②意识的根本目的是人的情感需求
③意识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产物
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十九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一课时 世界的物质性与运动的规律性
课标 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阐释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表达无 要求 神论立场。
政治认同:牢固树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进一步坚
定唯物主义信念,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核心 素养
√B.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C.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 D.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改造规律造福人类
A错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 更好改造客观世界,此说法过于绝对; C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D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根据自身需要改造规律造福人类。
新潮、昂扬的流行语成为大众口头禅,这些词语如同一帧帧为社会定格的
照片,润物无声地凝聚起向上向善的积极力量。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物质运动客观规律

物质运动客观规律物质运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而物质运动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一、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1. 运动的客观性:物质运动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主观意识的影响。
不论人们是否观察到,物体都会按照一定的规律运动。
2. 运动的普遍性:物质运动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无处不在。
从宏观到微观,从天体运动到分子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3. 运动的连续性:物质的运动是连续不断的,没有间断。
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会不断地改变位置、状态或形态。
4. 运动的相对性:物质的运动是相对的,需要参照物体运动的参照系。
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参照系中可以有不同的运动状态。
5. 运动的有规律性:物质的运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揭示这些规律。
例如,牛顿三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后的运动规律。
6. 运动的因果性:物质的运动是由一系列因果关系所决定的。
物体的运动状态受到外力、质量、摩擦等因素的影响。
二、物质运动的规律1.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是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之一。
2.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后的运动规律。
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F=ma,其中F为力,m 为质量,a为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是力的相互作用规律。
4. 动量守恒定律:描述了物体间相互作用时动量的守恒规律。
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不改变系统的总动量。
5.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物质运动中具有守恒性。
能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6. 运动的加速度规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恒定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变化规律。
加速度与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7.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物体自由下落的运动规律。
物体的下落距离与下落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三、物质运动的意义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事求是
第一节
物质运动及其规律性
世界上千差万别的各种事物 无不处在运动变化中,物质 本质上是以运动的方式存在 着的。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二、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三、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四、运动形式是多样的
五、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六、科学认识的任务是揭示物质运动的规律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
4、“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与 “人不能听从规律的摆布”对比,正 确的认识是( ) A、两种说法自相矛盾 B、两种说法辩证统一 C、两种说法互不相关 D、前一种说法是唯物主义,后一种说 法是唯心主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 古难全”,这说明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有规律的。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 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
同学们,你们能断这个案子吗?
张三和李四犯了什么错误? 他们都没注意到事物具有相对静止性
1、静止的含义: 是指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
范围内,处于相对稳定和暂时平衡的状
态,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2、静止的两种情形 事物运动的平衡状态, 即空间位置保持不变 事物运动的稳定状态, 即性质基本不变
不显著 运动, 是运动 的特殊 状态
议一议 :
下列哪种观点 正确?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 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 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
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错误的
把相对意义的静止绝对化,认为事 物是绝对不变的 ——形而上学
片面夸大事物的运动的绝对性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不可知论
现象
斗转星移,海陆变迁
课堂练习
1、“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 动是同样不可想象的”。这句话蕴涵的 哲理是( )
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物质的 C、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D
2、“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其中的 “静”是指 ①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 ②物 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 时稳定和平衡状态 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 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④是事物的绝对 不动,完全静止( )
电子绕原子运动 铁钉生锈,食物腐烂
运动形式
机械运动 物理运动 化学运动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生命运动
龚自珍:“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 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 易。”
社会运动
四、运动形式是多样的
机械运动 物理运动 化学运动 生物运动 社会运动 思维运动
运动的基 本形式:
思考:故事中的宋人为什么被人遗
笑千年?
宋人把偶然的联系当成必然 联系当成规律
结论: 特征3:规律是事物发展中的必然联系
涨潮
落潮
结论: 特征4:规律是事物发展中的
稳定的联系
事 物 的 运 动 是 有 规 律 的
规 律 是 事 物 发 展 中 本 身
Hale Waihona Puke 固 有 的本 质 的
必 然 的 稳 定 的
主观想 象的 而 联系, 不 是 现象的 联系 偶然的 特殊的
承认了事物的客观存在,但否认了运动, 离开运动谈物质,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模拟法庭
张三向李四借钱并立字据。一日,李四向张三 要钱,张三振振有词地说,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此 时的我已不再是原来的我了,我没欠你的钱,李四 气得打了他一顿。二人闹到县衙,县官问张三:欠 债还钱,乃天经地义,你为什么借钱不还?张三把 他的理由又陈述了一遍。县官听了觉得很在理,又 问李四,为什么要打人?李四说,事物是运动变化 的,此时的我已经不是打他时候的我了,我没打他! 县官只好不了了之。
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三、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运动
含义 不同
静止
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 事物的空间位置、性质 化和过程 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性质 不同
无条件的、绝 对的、永恒的
有条件的、相对 的、暂时的
联系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 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的存在 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离开物质谈运动,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
离开运动谈物质,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坛经》中记载, 慧能在物质 “时有风吹帆动”, 和运动关系 一僧曰风动,一僧曰 上犯了什么 帆动。议论不已。慧 样的错误? 能进曰:“不是风动, 不是帆动,仁者心 动。” 承认运动,但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离开物质谈运动,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
联 系 一个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 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
“红灯停、绿灯行”是一条重要的交 通规则。但在文革中,某些红卫兵把 它改成“绿灯停”。结果一段时间内, 交通事故增加。后来周恩来找到光学 专家了解这一规则制定的理论依据。 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红光的频 率低,波长长,绿光的频率 高,波长 短,绿光在传播时,损失的能量就比 红光多,因而,驾驶员在相同的距离 内首先看见红光,这样可以采取必要 措施,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物质、运动、规律 三者之间的联系是:
1: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3: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物质运 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4:世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规律是客观的
2
3
4
5
6
7
天 数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自然界的运动 人类社会的运动 人的认识运动 都是有规律的 也都是有规律的 也是有规律的
太阳东升西落 水往低处流 成熟的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 向日葵向阳,三叶草临夜低垂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市场上价格时涨时跌 以上这些就是规律吗?
规律 现象
从 简 单 到 复 杂
从 低 级 到 高 级
五、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对1682年出现的彗星进行了研究和计 算,指出:这一颗彗星是以76年左右的时间为一周期,沿 着一个很扁长的椭圆轨道绕日而行。而且正如哈雷所言, 76年后,彗星又光临了地球。这个事例又说明了什么?
天体运动有其固有规律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C
3、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这说明(
A 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有条件的
)
B 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C运动就是变化和发展 D 静止是不存在的
B
课堂练习: 1、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荀子说:“天行 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 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从哲学上看“天行有常”是指( ) 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C、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 的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 1、运动的含义 运动是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想一想 到底什么在运动 呢?没有运动这个世界将 会怎么样?
物质
主 体 根存 本在 属方 性式
运动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2)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
性和存在方式
(3)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 都是错误的
万有引力定律 m· n F=G v2
大雁冬天南飞, 春天北返
青蛙冬眠
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人类社会发展道路
资本主义社会
高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低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保 持 百 分 数
100 80 60 40 20
1
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 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 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 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 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2、关于物质、运动和规律的关系,错 误的有( ) A、物质时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 的 B、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 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C、物质运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 D、规律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3、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 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其中必然联系 是指( ) A、可能出现的联系 B、可能这样或那样出现的联系 C、事物变化发展中的确定不移的必然 如此的联系 D、可能出现和可能不出现的联系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3、慧星、地震预示国家兴衰 4、红灯停,绿灯行 (人的主观意识赋予或 外力强加的联系)
√ 2、新陈代谢
(事物发展中自 身固有的联系)
特征1: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 的联系。
客观性是规律最重要的特点
儿子说:“我看到了苹果落地 父亲问:你看到了什么? 父亲问: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儿子说:因为有引力 父亲问:你看到万有引力了吗? 儿子说:没有 父亲问:为什么没看到引力呢?
苹果落地
表面现象的 联系
万有引力规律
内部的本质的联系, 存在于现象之中
特征2: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 质联系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1、水往低处流 2、万有引力 3、四季更替、昼夜更替
属于规律的有: 2
规律
相对平静稳定
现象
多变易逝
区 别
隐藏于现 象背后
浮现在事物外部
联 系
抽象思维 感官直接感知 把握 规律是现象中稳定的深刻的东西, 在事物内部;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 现形式,是人们认识规律的向导
规律的含义
规律:就是事物发展中本 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 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与规则的关系
规
区 别
律
规
则
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 不同 过程中固有的本 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则是人们规定出 来供大家共同遵守 的制度或章程
性质 规律不能被制定、 规则是人们制定的, 不同 修改、废除,是 可以修改、补充或 客观的 废除,是主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