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Donne诗歌隐喻赏析

合集下载

英国人最爱的英语诗歌:死神,你莫骄傲 by John Donne(双语)

英国人最爱的英语诗歌:死神,你莫骄傲 by John Donne(双语)

死神,你莫骄傲>这首诗选自约翰-多恩的《神圣十四行诗》。

诗中说明死亡是瞬间的,而死后的欢乐则是永恒的。

死 0<死神,你莫骄傲>这首诗选自约翰-多恩的《神圣十四行诗》。

诗中说明死亡是瞬间的,而死后的欢乐则是永恒的。

死亡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死亡可以带走一个人的一切,但我们不必为此而感到恐惧。

约翰·多恩是英国17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玄学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死神,你莫骄傲》是他最杰出的玄学诗。

在《死神,你莫骄傲》这首诗中,他看透生死,体现出了一种艺术人生观,这与道家庄子笑谈生死的艺术人生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Death Be Not Proud 死神,你莫骄傲----美音版Death Be Not Proud 死神,你莫骄傲----英音版Death Be Not Proud 死神,你莫骄傲 by John Donne 约翰.多恩Death be not proud, though some have called theeMighty and dreadful, for, thou art not so,For, those, whom thou think'st, thou dost overthrow,Die not, poor death, nor yet canst thou kill me;From rest and sleep, which but thy pictures be,Much pleasure, then from thee, much more must flow,And soonest our best men with thee do go,Rest of their bones, and soul's delivery.Thou art slave to fate, chance, kings, and desperate men,And dost with poison, war, and sickness dwell,And poppy, or charms can make us sleep as well,And better than thy stroak; why swell'st thou then?One short sleep past, we wake eternally,And death shall be no more; Death, thou shalt die.死神,你莫骄傲,尽管有人说你如何强大,如何可怕,你并不是这样;你以为你把谁谁谁****了,其实,可怜的死神,他们没死;你现在也还杀不死我。

浅析约翰·邓恩《别离辞·节哀》中的奇喻

浅析约翰·邓恩《别离辞·节哀》中的奇喻

浅析约翰·邓恩《别离辞·节哀》中的奇喻关键词:约翰· ( John Donne, 1572-1631)是17 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创始人, 玄学派诗歌以晦涩难懂的比喻见长。

邓恩的诗歌特点在于意象奇特,他运用口语化的语言,多变的韵律和节奏来表达他新颖,深刻的思想感情。

运用大量的"奇喻"使他的诗歌别具一格,充满了哲学辩论与说理。

约翰·邓恩的意象新颖别致,从不使用陈旧过时的意象来构思他的诗句。

《别离辞:节哀》中,他用"圆规"的意象来表达恋人之间坚贞的爱情,从而使该意象成为他最著名的"奇喻"。

一、《别离辞·节哀》的隐喻对隐喻有三重理解,它的实质是替代,以同义域里的一个词语替代另一个词语;隐喻的实质是比较,对来自两个义域的词语经过比较建立联系;隐喻的实质是互动,两个分属不同义域的词语在语义上互相作用,最后产生新的语义。

在这首诗中,邓恩用圆规的两只脚比为夫妻关系。

妻子是定脚,永远在中心,当丈夫离别时候,妻子也随之旋转,比喻夫妻虽然分离,却彼此相连、互相支撑。

只有妻子坐在中心,坚定不动时"我的圆圈才会准",暗示爱人的忠贞不渝使他能将此生画一个圆。

隐喻常被界定为"隐含的比较",实际上,语言的本质就是隐喻性的。

邓恩在《别离辞·节哀》中采用圆规的两只脚来隐喻一对情侣的灵魂,表现了他们不可分割的完美的精神之爱。

隐喻的力量来自两个被比较的事物之间的对照,两者越不相似越好,这就意味喻体和喻指之间的距离越大越好。

或者说,隐喻是"语境之间的交易",隐喻的力量就在于把极为不同的语境联在一起。

邓恩的圆规隐喻似乎不合逻辑,然而由于这个隐喻中的喻体 (圆规的两只脚) 和喻指(两个灵魂) 之间的距离很远,或由于两种极为不同的语境(几何学与爱情) 被联在一起,它反而显得更奇特,内涵更丰富。

约翰.多恩诗歌《别离辞.莫悲伤》赏析[权威资料]

约翰.多恩诗歌《别离辞.莫悲伤》赏析[权威资料]

约翰.多恩诗歌《别离辞.莫悲伤》赏析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摘要:约翰·多恩才智机敏,诗风奇特,长于思辨,多用巧智。

本文首先探讨了多恩的生平对其诗歌特点形成的影响,接着对其代表作即玄学诗的经典诗歌《别离辞·莫悲伤》进行了分析,该诗通过突兀的想象,奇特的意象和新颖巧妙的奇喻表现了男女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以此来欣赏其作为诗坛奇葩的永恒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约翰·多恩;《别离辞·莫悲伤》;奇喻;意象作者简介:张文杰,女,河北师范大学09级硕士研究生,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典籍英译。

[]:I106[]:A[]:1002-2139(2012)-07-0029-02在英国的诗歌史中,约翰·多恩是17世纪玄学诗歌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约翰·多恩的诗歌摈弃了伊丽莎白时代后期的绮丽浮华的特点,创造了有别于同时代诗歌的写作风格。

多恩从欧洲那些大陆诗人里受到启发,形成了他别具一格的创造诗歌的风格:对戏剧性的主题思想,通过具有学术化的比喻以及浓缩且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意象来完成对其的描述。

多恩对于生活以及世界的哲学性思考主要是来源于那些看似无关,牵强且无多大关联的奇喻和类比。

本文旨在通过对多恩生平的综合阐述来分析他独特诗风的成因。

多恩的诗风别具一格,意象非常丰富。

他的典型代表作就是《别离辞·莫悲伤》。

本文通过分析多恩的诗歌创作背景、写作特点以及该作品中的意象和奇喻,来感受多恩的艺术魅力。

一、约翰·多恩的生平对成就其诗风的影响运用独具一格的比喻以及奇特的意象,融合具有深度的辩证思维及唯美细腻的感情于一体是玄学派诗歌的写作特点。

在18-19世纪,玄学派诗歌由于取喻奇特怪诞,深奥难懂,过于思辨化和学究气较浓一直被人们所忽视。

song john donne 赏析

song john donne 赏析

song john donne 赏析
约翰·邓恩(John Donne)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也是一位聪明才华横溢的神职人员。

他的作品横跨爱情诗、宗教诗和抒情诗等多个领域,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深刻的主题而闻名于世。

在约翰·邓恩的诗集中,有一首著名的作品,名为《歌》(The Song)。

这首诗以传统的抒情诗形式展现了诗人对于爱情的思索和感悟。

首先,诗人以细腻而豪情澎湃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爱情画卷。

他运用
生动的比喻和意象,将爱情表达得鲜活而深刻。

诗中的爱人被描绘为一位完美而神圣的存在,引发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她的无尽赞美之情。

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爱情的矛盾情感。

他既渴望爱情的滋养和美好,又
对其所带来的痛苦和离别感到忧虑。

邓恩用充满张力的语言和旋律感的抒情节奏,生动地表达了爱情的复杂性和不可抵挡的魅力。

最后,诗人通过对死亡的思考,对爱情的价值进行了深刻探讨。

他认为只有通
过爱情,人们才能战胜时间的流逝,超越肉体和生命的限制。

诗中透露出对永恒与不朽的向往,以及对爱情力量的坚定信仰。

邓恩的《歌》展现了他独特的诗歌天赋和对于爱情的深刻理解。

他的诗作将官
方与私人、灵魂与身体的关系融为一体,为后世传统爱情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他以独有的才华和深情感悟,将爱情的理性和情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其作品成为时间长河中的经典之作。

theflea跳蚤赏析

theflea跳蚤赏析

The Flea (《跳蚤》) 赏析背景介绍《The Flea》(中文名《跳蚤》)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诗人约翰·多恩(John Donne)创作的一首颇具争议的诗歌作品。

写于17世纪初,是约翰·多恩的一部早期作品,被认为是他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这首诗以跳蚤为载体,讲述了一个复杂的爱情故事,通过嬉皮笑脸的语言和神秘的比喻,探讨了爱情、性和灵魂的关系,以及人类欲望的本质。

诗歌分析诗歌结构《The Flea》采用了三节的押韵体诗歌结构,每节包含9行。

每行诗歌无固定韵脚,但整体上保持了一定的韵律。

诗歌的流畅度和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使得诗歌的表达更为生动有力。

主题和意象主要的主题是爱情、性和灵魂的关系以及欲望的权力。

跳蚤在整首诗中被用作一个象征,代表了情欲的力量,并在爱人之间传递了各种信息。

通过跳蚤的比喻,诗人表达了情欲和欲望的强大力量,以及它们如何在爱情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

比喻与修辞手法《The Flea》通过大量运用比喻和修辞手法来展示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其中最显著的比喻是将跳蚤与爱人之间的性关系进行对比,跳蚤的叮咬象征了两个人之间的亲密接触。

诗人通过这一比喻传递出了他对性和欲望的渴望和追求,以及两个人之间欲望的不可分割性。

此外,诗人还使用了反讽和双关语等修辞手法,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诗歌的情感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强烈的自信、激情和渴望。

他试图通过跳蚤这个微小的生物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表达出自己对于爱情和欲望的强烈渴望,并将其与自己的爱人联系在一起。

尽管诗歌表达的内容较为争议,但其传递出的情感和对人性欲望的思考引起了读者的独立思考和探索。

主题解读《The Flea》以独特的方式探讨了爱情、性和灵魂之间的关系。

通过跳蚤这一微小生物的形象,诗人传达了对于爱情和欲望的追求和渴望,并呼唤读者思考这一复杂而普遍的人性问题。

诗中的跳蚤被描绘成一种介于两个人之间的“联结”和“结合”力量。

诗人将跳蚤的叮咬与爱人之间的性接触进行对比,强调了肉体上的亲密关系。

英语赏析多恩的no man is an island

英语赏析多恩的no man is an island

英语赏析多恩的no man is an island摘要:一、概述多恩及其作品背景二、分析多恩的诗句特点三、解读诗句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四、探讨诗句所表达的人生哲理五、总结诗歌的价值和启示正文:一、概述多恩及其作品背景约翰·多恩(John Donne)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格兰著名诗人,被誉为“玄学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他的诗歌作品富含哲理,独具一格,其中《No Man is an Island》便是其经典之作。

这首诗歌表达了多恩对人类关系的独特见解,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和联系。

二、分析多恩的诗句特点多恩的诗歌具有很强的寓言性和象征性。

他善于运用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观念具象化,使之更具说服力。

在《No Man is an Island》中,多恩以岛为象征,寓意个体与集体的关系。

三、解读诗句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诗句中的岛屿意象象征着孤立、自我封闭的个体。

然而,多恩通过诗歌表达了一个观点:没有人可以孤立存在,每个人都与他人息息相关。

这一观点体现在诗句“No man is an island, entire of itself.Each is a piece of thecontinent, a part of the main”中,意味着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部分,无法孤立自足。

此外,多恩还在诗歌中运用了“大海”这一象征。

大海象征着广阔的世间百态,个体与他人之间的联系如同大海中的波纹,相互影响。

这一象征进一步强调了人类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四、探讨诗句所表达的人生哲理《No Man is an Island》传达了多恩关于人际关系的人生哲理:没有人可以孤立存在,每个人都与他人紧密相连。

这一观点启示我们要关爱他人,学会在世间百态中寻求共融。

此外,诗句还表达了人类应勇于面对困境,克服挑战的勇敢精神。

五、总结诗歌的价值和启示《No Man is an Island》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引导我们重新审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论约翰·邓恩的诗歌写作特点

论约翰·邓恩的诗歌写作特点

论约翰·邓恩的诗歌写作特点约翰.邓恩(John Donne 1572-1631)被公认为是伊丽莎白一世和詹姆斯一世统治时期英国最著名的诗人。

他是玄学派诗歌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是现代派诗歌的先驱。

他打破了传统诗歌所采用的彼待拉克式的甜美、娇柔的诗风,对诗歌进行了大胆的变革,“通过逻辑、类比、科学参照的暗示,运用独创性的比喻复杂事物意象的手法,展现了沉博绝丽的诗歌形式和起伏跌宕的节奏”。

他的诗歌凝聚着智慧、幽默、激情、哲理;语言生动、格律多变、意象夸张,具有浓厚的思辨特征。

托马斯.德.昆西(Thomas De Quincey)认为邓恩“以极富热情的庄严感融合了别人不曾做到过的------辩证之精妙和谈吐的最高升华。

”玄学奇喻(metaphysical conceit)是邓恩的诗歌最显著和最出名的特征。

所谓玄学奇喻,也就是“将很明显的两个毫不相关的主题以一种奇妙的、匪夷所思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比喻”,即“a combination of dissimilar images,or discovery of occult resemblances in things apparently unlike.”(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如他将夫妻比喻为圆规的两个腿;将死亡和拯救比喻为地图上的东方和西方,甚至将跳蚤比喻为恋人的婚床、婚姻的殿堂等。

邓恩的诗歌类比独特,诡异新颖。

不同的思想、情感、意象的交织,赋予了他的诗歌一种清新、独特、奇异的美。

本文拟以邓恩在诗歌中的戏剧性独白的元素及口语体为视角,探讨邓恩的玄学奇喻所带来的戏剧性对比及语言口语化的效果。

一、新颖的比喻、奇特的意象约翰·邓恩的诗歌以想象大胆、独特,比喻新颖、别致而著称。

奇思妙喻(metaphysical conceit)是其诗歌最显著的特征。

诗人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个领域中可知可感的具体事物中获取意象,并借助于它们来表达抽象的思想和情感。

john Donne

john Donne

John Donne (1572-1631)予普通的意象以神奇的含义。

如在多恩的这首《告别辞:节哀》的结尾部分,普通的圆规的意象赋予了多重的含义。

以普通圆规的两脚那互相牵连的和分久必合的关系,奇妙地比喻了诗人离别妻子时分的复杂的心理。

而悖论(paradox)是指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却包含着真知灼见的陈述。

在第六节中,引出的奇喻是黄金的延伸。

诗人把他们的爱情比作黄金,不同于其他金属,不会在分离的过程中破裂,只会延伸,同时,这种黄金般的爱情也是洁净缥缈的(airy),而不是世俗的(sublunary)。

最后三节又引出一个新的久负盛名的玄学派的奇喻:以圆规的两脚来比喻分离过程中的男女双方。

这最后的三个诗节实际上分成了三个层次的寓意,第一次意思是说圆规的两脚是互相牵连的,来说明真实的分离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其次认为两脚分久必合,来说明分离只是暂时的;最后一层寓意是该诗中最为重要的“圆圈说”。

在诗人看来,圆是完美的象征,在圆规画出圆圈的过程中,其起点就是终点。

诗人认为,只要圆规的定脚坚定,另外一只脚才能画出完美的圆圈。

这里,定脚象征着妇女的坚贞,而这种坚贞又赋予诗人力量来完成圆圈。

这一玄学的比喻使得诗人对待妻子的充满着关切、担忧、劝诫等等复杂的心理体验和情绪都极为形象性地表现了出来。

同时,结尾部分的“圆规画圈”这一意象与开始部分的“天体运动”的意象,虽然就物体形态而言是大小两个极端,但不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揭示了情侣分离的实质,而且“完美的圆圈”与“天体的运动”首尾相贯,更是突出了玄学派诗歌的技巧,并且喻指了诗人对完美的精神境界以及美好的人生历程的企盼。

附:别离辞:节哀[英]多恩正如德高人逝世很安然,对灵魂轻轻的说一声走,悲伤的朋友们聚在旁边,有的说断气了,有的说没有。

让我们化了,一声也不作,泪浪也不翻,叹风也不兴;那是亵渎我们的欢乐——要是对俗人讲我们的爱情。

地动会带来灾害和惊恐,人们估计它干什么,要怎样,可是那些天体的震动,虽然大得多,什么也不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In 1621, he was appointed the Dean of St. Paul's Cathedral • by King James I.
• GO and catch a falling star, • 去吧,去抓一颗流星 • Get with child a mandrake root, • 去让曼德拉草的根长成婴儿 • Tell me where all past years are, • 告诉我,哪里可以找回逝去的年华 • Or who cleft the devil's foot,
whisper his soul out of his mortal body and on to heaven.
• So let /us melt, /and make/ no noise, • No tear-floods, /nor sigh-tem/pests move; • 'Twere pro/fana/tion of/ our/joys • To tell /the laity /our /love.
• 就让我们轻声说话,不要喧哗,
• 不要泪涌如潮,不要凄声哀鸣;
• 那是对我们欢乐的亵渎, • 让俗人知道我们的爱。
1.profanation: blasphemous behaviour;degradation of something worthy of
respect.
ity: one who is not a clergy man.
• Received his education at Oxford and Cambridge.
• In 1601, he eloped with Ann More and was cast into prison by her father.
• In 1615, he gave up his Catholic faith and became an Anglican priest.
• Oh stay, three lives in one flea spare • 噢,住手!一只跳蚤可是三条生命啊 • Where we almost, nay more than married are. • 它的身体不仅是见证我们的婚约 • This flea is you and I, and this • 还是你和我 • Our marriage bed and marriage temple is; • 我们的婚床和婚姻的殿堂 • Though parents grudge, and you, we are met, • 尽管父母怨恨,你不情愿,我们还是相遇 • And cloistered in these living walls of jet. • 并躲藏在黝黑的生命之墙里 • Though use make you apt to kill me • 尽管你会习惯的拍死跳蚤 • Let not to that, self-murder added be, • 千万别,这会杀了我,也会增加你的自杀之罪 • And sacrilege, three sins in killing three • 杀害三条生命会亵渎神明
谁能劈开恶魔的脚趾
• Teach me to hear mermaids singing, • 教我去听美人鱼的歌声 • Or to keep off envy's stinging, • 或者避开嫉妒者的诽谤 • And find • What wind • 找到那 • Serves to advance an honest mind. (1-9) • 可以提高老实人地位的风
A Valediction: Forbidding Mourning
——John Donne(1572-1631)
KEY WORDS
Metaphysical school Conceits Metaphors Love lyrics
Brief Introduction to his life
• Born in a Roman Catholic famimily.
A Valediction: Forbidding Mouring
As vir/tuous men/pass mildly/ away, And whi/sper to their/ souls, /to go, Whilst some/ of their /sad friends /do say, "The breath/ goes now,"/ and some /say, "No:"
正如有德行的人安详别世, 轻声向灵魂辞安, 悲伤的友人或伤逝, 叹其气绝魂离,亦有说不然
Donne was fascinated by death because he believed that was the point at which the body and soul parted ways.In this case,the dying man is able to

• Moving /of th' earth /brings harms/ and fears; • Men re/ckon what /it did, /and meant; • But tre/pida/tion of/ the spheres, • Though grea/ter far,/ is in/nocent.
Background of The Poem
• John Donne wrote this poem for his wife upon living for France in 1611.This poem doesn’t have much writing rhetoric,but just like his other love poems,its reasoning and debate of lyrical whim are abunda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