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痔疮体会
肛肠手术并发症患者的中西医治疗体会

肛肠手术并发症患者的中西医治疗体会发布时间:2022-04-27T09:27:25.609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2期作者:刘滨[导读] 对比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于肛肠术后出现相关并发症患者的应用价值与具体措施。
刘滨重庆市荣昌区中医院? 402460 【摘要】目的:对比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于肛肠术后出现相关并发症患者的应用价值与具体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并施以相关肛肠疾病治疗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观察,使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各30例的两组,分别设置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肛肠科治疗方案进行对症处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肛肠科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接受常规肛肠科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中无效评价、有效评价、显效评价以及见效率数据分别为6(20.00%)、14(46.67%)、10(33.33%)、80.00%,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对应数据分别为1(3.33%)、12(40.00%)、17(56.67%)、96.67%(P<0.05)。
结论:对肛肠疾病治疗术后并发症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进行对症处理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关键词】肛肠手术;并发症;中西医;治疗体会手术治疗是许多肛肠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在肛肠疾病的手术治疗术后由于其生理位置以及其他相关因素影响,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概率较高,而在针对这些并发症的对症处理上,常见的处理方式可能由于个体差异,正面效果并不普遍,在此次调研中,希望通过对比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于肛肠术后出现相关并发症患者的应用价值与具体措施,具体过程见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收治并施以相关肛肠疾病治疗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观察,患者在院接受治疗与观察的时期为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期间,使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各30例的两组,分别设置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照组中患者男女比例为19:11,年龄范围中最小龄23岁,最大龄61岁,平均年龄(46.17±11.45)岁,病程范围中最短病程5个月,最长病程43个月,平均病程(28.39±7.24)个月;观察组中患者男女比例为18:12,年龄范围中最小龄22岁,最大龄63岁,平均年龄(46.65±11.28)岁,病程范围中最短病程3个月,最长病程44个月,平均病程(29.13±7.08)个月;已使用数据分析软件分析确认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本人均知情同意研究内容,且已签署相关确认文书,研究论题由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优势多多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优势多多肛肠部位是人体消化道的最末端,由大肠和肛门组成,大肠又分为结肠和直肠两个部分,在现阶段背景下,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患有肛肠疾病的患者人数正在不断增加,例如痔疮、肛裂、便秘等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对于肛肠疾病,通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干预的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起到治愈的作用,降低复发率,下面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疾病。
一、痔疮痔疮属于现阶段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常见肛肠疾病,突然的疼痛往往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得患者痛不欲生。
根据痔疮的特点,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对于痔疮患者来说,在大部分时间里没有明显的疼痛症状,发作时则会出现肛门疼痛,疼痛非常剧烈,然后慢慢缓解。
痔疮的发病原因通常是由于患者缺乏健康良好的饮食习惯、经常食用辛辣刺激生冷性食物、缺乏运动活动、久坐、长期便秘、妊娠等相关问题影响。
I、II期痔适宜对症治疗,一般予清热祛风,凉血收敛之剂,如消痔膏,痔疮栓外塞,内服药即可改善痔的症状;III、IV期痔多宜采取手术治疗,如痔结扎切除术,以阻断痔的血供,促使痔核的脱落,外用中药熏洗等以促使创面愈合。
除此之外,对于痔疮患者来说,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定时排便,选择时间相对固定,排便时不要看书玩手机等,每次排便时间不能太长,每日清洗肛门一次。
肛门温水坐浴可以缓解肛门瘙痒等不适,同时进行提肛、放松等动作。
二、肛裂肛裂是指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并形成溃疡。
常见症状有脓肿、排便困难、疼痛、硬结或瘢痕、排脓、瘙痒等,很多患者出现肛裂是由于排便困难导致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裂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展开有效的治疗,确保能够全面发挥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1熏洗法适用于各期肛裂,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生肌收口的作用。
常用的方药有苦参汤、止痛如神汤,先熏后洗,既可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又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刺激,加速愈合,先熏后洗各10-15分钟,每日一次。
中西医结合治疗痔疮的最佳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痔疮的最佳方法发布时间:2021-11-17T02:09:21.186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5期作者:杨芳[导读] 痔疮是常见的肛肠疾病,由于肛管或者直肠下端的静脉丛充血或者淤血肿大,极容易出现排便时出血、疼痛、肛门瘙痒等症状。
杨芳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中医医院四川攀枝花 617200痔疮是常见的肛肠疾病,由于肛管或者直肠下端的静脉丛充血或者淤血肿大,极容易出现排便时出血、疼痛、肛门瘙痒等症状。
痔疮可以分为外痔、内痔和混合痔。
此病好发于45-65岁人群。
相关研究发现,我国18周岁城乡居民肛肠疾病患病率高达50%,其中痔疮为常见肛肠疾病,患病率为49.14%。
因此需要引起特别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方法,防止病情恶化。
本文即分析痔疮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具体见下文:一中医治疗痔疮:中医认为痔疮发作起因主要与风、湿、热、燥、气虚、血虚等有关。
因此中医治疗痔疮应该以清热凉血、清热解毒、补益气血、养阴润燥、活血化瘀等为主。
中医治疗痔疮方法较多,主要分为内治和外治两种。
建议外用九华膏、麝香痔疮膏等,能够化血化瘀、通络,起到一定止血、消痛等效果。
九华膏为中成药,具有消肿、止痛、生肌、收口等功效,适用于发炎肿痛的外痔、内痔嵌顿等病症。
患者每日早晚或大便后敷用或注入肛门内。
麝香痔疮膏具有清热燥湿,活血消肿,去腐生肌等功效,适用于各类痔疮和肛裂。
患者在使用时应该将备用管轻轻置入肛门内,挤入2g左右药膏,涂抹于患处。
患者还可以内服中药清热凉血类药物,比如:凉血地黄汤,主要成分为黄柏、知母各一钱,青皮、槐子、生地黄、当归各五分。
将药材用清水煎熬后服用。
其中黄柏、知母具有清热燥湿等功效,青皮、槐子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功效。
生地黄、当归具有凉血养阴,降火等功效。
将凉血地黄汤应用治疗痔疮具有凉血滋阴、清热燥湿等效果。
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中医小偏方治疗痔疮,比如:取河蚌一只,黄连粉0.5g,冰片少量,将河蚌撬开放入黄连粉和冰片,放置于碗中,直到流出蚌水后,将此药水涂抹于患处,能够有效治疗痔疮肿痛偏湿热蕴结型患者。
巧用中西医结合,“痔”在必除

巧用中西医结合,“痔”在必除痔疮作为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尤其在青壮年人群中更为普遍。
由于其可对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该病的深入了解和及时治疗显得至关重要。
这里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痔疮及其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认识痔疮痔疮是肛门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与血栓形成的结果,临床表现以痔核脱出和出血为主。
疾病涉及多种因素,包括肛垫下移、病理性肥大增生等,但其具体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
痔疮可分为三类,即内痔、外痔、混合痔。
内痔位于齿状线以上,是肛垫静脉丛、支持结构与动静脉吻合支的移位或病理性增生所致。
临床上最为常见,可能导致患者出血、疼痛等症状。
一般分为四个等级,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逐渐增加。
外痔则位于齿状线以下,由痔外静脉丛的血栓形成或病理性扩张引起。
外痔可能伴随肛缘皱襞皮肤的发炎、肥大,及结缔组织的增生或血栓瘀滞,进而形成肿块。
外痔的主要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和瘙痒。
混合痔是指内外痔的融合,即内痔经丰富的静脉丛吻合支与相应部位外痔相互连接。
这种类型的痔疮集合了内外痔的特点,治疗上更为复杂。
二、痔疮的中医治疗(一)痔疮的中药内治法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门疾病,表现为肛门内外的血管异常扩张与突出。
中医对于痔疮的治疗有着深厚的历史与经验,采用中药内治法,依据患者的不同证型进行辨证施治。
1.湿热下注型主要表现:口干、口苦、小便黄、大便血色鲜艳、痔核突出、疼痛、肿胀、坏死、糜烂、脉象滑数、舌苔黄腻等。
治疗原则:利湿清热止血。
推荐方剂:止痛如神汤加减方,主要药物组成包括防风、苍术、血竭、黄芩等,旨在清除湿热、凉血止血。
2.脾虚气陷型主要表现:面色苍白、乏力、神疲、大便色淡或鲜红带血、痔核脱出、肛门坠胀、脉象弱、舌苔白腻、舌质淡等。
治疗原则:温中益气、健脾。
推荐方剂:补中益气汤加减方,组成药物包括党参、陈皮、生地黄等,主要功能是强化脾胃,益气升阳,调和营卫。
3.风伤肠络型主要表现:大便滴血或带血,秘结,血色鲜红,口干,舌苔黄,舌质红,脉象数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嵌顿痔608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嵌顿痔608例疗效观察嵌顿痔是由于痔体脱出肛外,肛门括约肌收缩后致痔体缺血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肛门疼痛痔体水肿。
疼痛难忍,坐卧不安。
给工作,生活,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痛苦。
若不及时治疗,易出现血栓,坏死,破溃出血等严重后果。
现就我院近20年来,对608例嵌顿痔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急诊手术治疗247例,其中男170例,女77例,年龄17-52岁。
手法复位加中药治疗361例,其中男254例,女107例,年龄17~87岁。
中药:地榆、槐花散、当归、赤小豆汤加减配合消痔灵注射术,本组27例未住院治疗,平均5天左右治愈。
手术方法:①术式:外剥内扎术。
②麻醉选择:骶管麻醉。
③体位:截石位。
④方法:底麻生效后,肛区常规消毒,铺无菌巾,选择脱出痔体自外痔基底部做“V”切口,用组织钳提起“V”型皮瓣,用血管钳将外痔静脉曲剥离至齿状线上0.2cm后,用止血钳夹注痔体,用“10”号丝线自痔体基底行贯穿“8”字缝合结扎后,剪除部分痔体及皮瓣后,肛外创口呈放射状,其他痔同上。
创口用玉红膏纱条覆盖,肛内用塔形纱布填塞固定,术后禁食水3天后进半流食,防止便秘,给予润肠通便药。
术后平均住院14天,无肛门狭窄及失禁。
术后手法复位:本组均属高年龄,若脱出时间短,痔体小者无须麻醉,若脱出时间较长,痔体较大,水肿明显者可在骶管麻醉下复位。
方法:首先将一侧用手指轻柔按压送入肛内另一侧仍用此法送入肛内,复位后用塔形纱布填塞肛内包扎,丁字带固定,控制排便4天左右。
平均1周左右疼痛改善,无脱出。
讨论人体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称为痔,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
痔疮是人类特有的常见病、多发病。
据有关普查资料表明,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9.1%,痔占所有肛肠疾病中的87.25%,而其中又以内痔最为常见,占所有肛肠疾病的52.19%。
男女均可得病,女性的发病率为67%,男性的发病率为53.9%;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其中20~40岁的人较为多见,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故有“十人九痔”之说。
中西医结合治疗痔术后尿潴留的护理体会

第23卷第2期 2010年06月 黔南 民族医专 学报
Journal of Qiannan Medic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VoL 23 No.2
Jun.2010
中西医结合治疗痔术后尿潴留的护理体会 蔡敏 (铜仁地区人民医院中肛科。贵州铜仁554300)
【关键词】痔;中西医结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 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983(2010)02—0117—02
我科在2005年l0月~2009年l0月收治了 450痔科手术,术后发生急性尿潴留48例,通 过观察和分析产生的原因,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急 性尿潴留,精心护理,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8例,男31例,女l7例。年龄18—71 岁。患者术前均作清洁灌肠。采用麻醉方式:腰 麻35例,局麻13例。手术种类:混合痔外切、 内结扎术22例,乳头状纤维瘤外切剥离结扎术 5例,肛瘘外痔切除术15例,肛裂侧切术合并 切除术6例。全部病例均排除泌尿系统疾病。 2护理 2.1痔术后产生尿潴留的原因有 (1)精神 紧张。患者手术后精神过度紧张或在不习惯的条 件和环境下反射性引起尿潴留。(2)伤口疼痛。 患者手术后肛门伤口疼痛,括约肌痉挛引起膀胱 及尿道的括约肌痉挛而产生尿潴留;由于伤口疼 痛不能采取正确姿势排尿,担心尿液所致伤口感 染而长时间憋尿,膀胱过度充盈而失去应有的收 缩力,反射性抑制尿道括约肌痉挛导致尿潴留。 (3)创口敷料填塞。肛门直肠敷料填塞过多、 过紧,压迫尿道,影响排尿而产生尿潴留。(4) 年龄因素。年老体弱、膀胱平滑肌收缩无力或因 男性老年性前列腺肥大引起尿潴留。(5)药物 因素。过量的麻醉药使尿道及膀胱括约肌痉挛产 生尿潴留。(6)解剖因素。当痔疮位于肛门截 石位时钟面9点一3点,特别是11点~1点位的 患者由于手术部位靠近尿道,手术时的机械刺 激,使尿道及膀胱括约肌痉挛而无法排尿产生尿 潴留。 2.2心理护理产生术后尿潴留,首先稳定病 人情绪,适应目前的排尿习惯,给予充分的时间 和选择单独、安静、舒适的环境,缓解患者的紧 张情绪;有些患者担心排尿会污染伤口,不敢喝 水、喝汤,或敷料填塞刺激患者有尿意感而又无 尿液排出,检查膀胱不充盈。此时应鼓励患者多 喝水、喝汤,做好解释工作,解除顾虑,待膀胱 充盈时,便能自行排尿。 2.3缓解疼痛 因疼痛引起的排尿困难可按医 嘱给予止痛剂,缓解肛门、膀胱及尿道括约肌痉 挛,有利于排尿。 2.4创口敷料处理如果肛门敷料填塞过紧, 可根据手术伤口情况,取出或减少敷料以减轻尿 道的压迫促进排尿。 2.5诱导排尿不能排尿者,可采取以下几种 方法。(1)流水诱导:利用条件反射缓和排尿抑 制,使患者产生尿意,促使排尿。(2)热敷加 按摩法:患者平卧,双下肢伸直,用热水袋1 个,内盛60 ̄C左右温水适量,用布袋套好,贴 放于患者的耻骨联合上部膀胱区,轻轻按摩l5
痔疮术后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79例疗效分析

痔疮术后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79例疗效分析作者:詹伟枝李建华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8期【关键词】痔疮;护理;中西医结合痔是肛肠科治疗最多的疾病,是由于直肠末端粘膜下肛管皮肤内的静脉丛发生充血扩大后形成的柔软静脉团。
根据发病的部位,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中医认为本病多由饮食不控制、长病、久坐等因素导致湿热下注、筋脉横解、气血瘀滞而成痔发病。
而手术治疗是目前常用、最理想的治疗方法。
自2011年11月-2012年7月,笔者对79例痔疮患者术患者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护理,获得满意效果,特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我院入院痔疮手术后患者79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42例;30岁以下者8例,31岁-40岁者18例,41岁-50岁者24例,50岁以上者29例;内痔27例,外痔21例,混合痔31例。
麻醉为骶管麻醉、腰麻或腰硬联合麻醉。
术后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良好,无1例创面感染,平均住院时间为7d。
2 护理措施痔疮术后患者常有肛门疼痛、坠胀、便秘、便血等症状,有些患者还可出现尿储留等症状,使患者非常痛苦,怎么减轻、缓解、及消除以上症状,不仅靠医生,也是护理人员的职责。
我们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突出的症状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护理。
2.1基础护理生命体征:我们根据痔疮患者术中采用的不同麻醉方式,术后给患者适当体位,并配合医生注意观察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注意患者神色、舌苔、脉象等的变化,并注意伤口敷料的情况等。
心理护理:痔疮患者均可能出现程度不一的心理障碍,他们认为手术将彻底解决病痛,可是术后的许多并发症往往影响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良情绪的刺激可引起全身气机紊乱,同时耗气伤津,阴虚火旺,导致大便干结不出。
故而要加强向患者宣教有关痔疮的卫生知识,详细讲解痔疮的病因病机、转归预后及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处理措施,使患者的紧张心理得到缓解,重新获得信心,从而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积极的治疗。
饮食护理:痔疮术后病人应该注意饮食,饮食应为润肠而不刺激肛管的为主,为防止大便硬结,饮食宜选富含维生素和粗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少食或忌食辛辣的食物,也可配合进食一些具有润肠通便的食物,如核桃仁、松子仁、桃仁等坚果,还可制成如木耳松仁粥、核桃炒瘦肉等药膳食用。
中药熏洗治疗痔疮的护理体会

花2 0 g 、荆芥 l 5 g 、防风 1 5 g 、连翘 2 0 g 。以上草药 用纱布包裹 后,置 锅 内加水约 3升,大火煎开 ,文火煎 煮 3 0 m i n 。待 中药 煎煮好后 ,取
出药渣包 ,倒入盆 内先 以热气熏蒸肛 门 2 O分钟 ,待水温降至 3 7 . 4 0 ℃ 接近体温后,在盆内进行坐浴 2 0  ̄3 0分钟 ,每天 早晚两 次,一疗程 7 . 1 0天。熏洗时适当做提肛运动,能促进肛 门周围的血液循环。2治
综上所述 , 一般情况下对于无症状的痔疮患者无需特殊治疗: 对于 症状 明显、影响工作与生活者必须遵循 “ 先保守,后手术 ”及 “ 微创 ” 的原则 。本方剂具有清热解 毒、消肿止痛 、燥热止痒、收敛止血之功 效 。用于痔疮的治疗,又使 其炎症 ,肿胀 ,湿热 ,瘀血 ,疼痛等各种 症状逐步缓解和消失。经两年多的临床应用 ,具有疗效好、疗程短 、 方法简 单、药物 经济 ,特别适宜 患者 自行掌握熏洗的方法,而且可 减少痔疮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疼痛 。 参考 文献 【 1 ]喻世 万 周 毅 x 开 智 中药 熏洗 治疗痔 疮 中外健 康 文摘 2 0 1 2年 第 1 9期
关键词 : 中药熏洗 痔疮 护理体会
痔疮 传 统观念认为痔 是直肠 末端粘膜 下和 肛管皮 肤下 的直肠静 脉丛 发 生扩大 、曲张所形成的柔 软静脉 团。内痔多以大便带鲜血 ,严重者 排便 时有物脱出肛门. 外痔 以肛 门部坠胀 、异物 感为主. 混合痔 则兼有
一
.
主要成分,3 . 甲基环 己酮亦有镇痛作用 。连翘有广谱抗菌作用 ,对金 黄色葡 萄球菌 、贺 氏痢疾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对其他致病菌 、流 感病 毒、真菌都有一定抑制作用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5, . ) 具有 可 比性 。 0
1 临床 资料
2 治疗 方法
. Ⅳ度 痔疮 均 采用 Mii n—Mo— lg la r 我 院 20 年 l 月一2 1 年 1 09 0 01 月共 收治 痔疮患 21 手 术 治疗 Ⅲ 、 者 16 。本 组病 例 的诊 断标 准及 疗 效评 定 均 按 照 gn 切 除术 。具 体 操 作 : 3例 a痔 常规 消 毒会 阴部 、 门皮 肛 铺 再次消 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 准》 肤 , 巾。局部麻醉或肛周神经阻滞麻醉后 , 并 使肛 门括 执 行 。 随机分 为 治疗 组 7 例 , 4 例 , 2 例 , 龄 毒 直肠 下段 与 肛 门皮肤 , 用 指扩 法扩 肛 , 2 男 5 女 7 年
结转移者 , 中 1 其 例术 后 1 个 月 死 于肺 部 转 移 。 由 0 此 推测 , 无 淋 巴结 转 移 是 影 响 乳 腺 鳞癌 预后 最 重 有
收稿 E期 :0 1 1 一 1 t 2 1- 2 O
中西 医结合治疗痔疮体会
吴尉 林 关键 词 痔疮 唐 勇 浙 江省 建德 市 寿 昌镇 卫 生 院 建德 3 60 100
78 7-78 5. 2 3
国肿瘤 临床 ,0 6 3 ( ) 2 — 2 . 2 0 ,3 4 : 6 2 8 2
发灶 , 因此 均可 以排 除转 移性 鳞癌 。
[] 4 郑俊 , 何晓燕 . 乳腺 鳞状 细胞癌 3 并文献 复 习[ ] 例 J. 实用
乳 腺 鳞 癌 由 于其 发 病 率 较 低 , 预后 判 断 比较 困 癌 预 后 差 , 也 有 报 道 , 者 5 存 活 率无 明显 差 然 两 年
状, 呈浸润性生长 , 癌细胞巢内可见角化及坏死 。② 1 刘君 傅 等. 髓 样 癌 : 细 胞合 体 状 , 腺/ 癌 无 管状 结 构 , 间质 弥 漫 淋 [ ]于泳 , , 西林 , 乳腺原发性 鳞状细胞癌 的临床病 理 分析 []中国肿瘤 临床 ,0 3 3 ( )10 13 J. 20 ,0 3 :8— 8 . 巴细 胞 、 细胞 浸润 , 瘤 边 缘 为膨 胀 性 的 , 围 有 浆 肿 周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 1 年第 2 卷第 5 02 2 期
Z  ̄ agJT WM( o 2 o52 1) h in IC V 1 2N . 0 2 .
下 发 生 鳞 化 , 而 癌 变 ; 数 学者 认 为 鳞状 化 生 来 要 因素 。 继 少
源 于 导 管上 皮 细胞 或 肌 上皮 细 胞 。从本 组 免 疫组 化
此 , 者认 同肿 瘤来 源 于乳 腺导 管上 皮鳞 化 的观 点 。 生 物 学行 为和 治 疗 方 案 能够 形 成 共 识 , 到统 一 的 笔 达 鉴 别 诊 断 : 导管 癌鳞 状 细胞 化 生 : 瘤 中 出现 标 准 。 ① 肿 小 而 规 则 的鳞 状 细 胞 区 ; 鳞 癌 呈 实 性 片 块 、 索 而 团
ma fh ratJ. ug T dy 2 1 , 13 : 8 3 2 te es[]S r oa ,0 14 ( ) 2 — 3 . o b 3 肿瘤学杂志 ,0 7 2 ( ) 8— 9 . 20 ,1 3 : 9 2 0 2 宁教育 出版社 ,9 91 1. 19 : 6 6 clcrio a fh ratJ . l n o,0 5 2 ( 1 : elacn m te es[jJ i O cl2 0 ,3 3 ) o b Cn
活 率 达 8 %, 淋 巴结 转 移 者 预后 较 好 , 例有 淋 巴 0 无 2
难 。许 多 研究 者 认 为鳞 癌 比普 通浸 滑 I 生非特 殊类 型 [ ] unR si , 5 Ja oa 著 回允 中译 . 阿克曼外科 病理学 [ . 阳: M] 沈 辽
6 Hen sy , r ha r , ira o e a. q a u B s h S 异 。但 有淋 巴结 转 移者 预后 较差 。本 组 8 5 例 年存 [ ] n es T K i nmutyS G odn ,t 1S umos
2 赵 乳腺 原发性鳞 状细胞 癌 6 例报 告 []中 J_ 挤 压 的纤 维 带 ; 而鳞 癌 呈 浸 润 性 生 长 , 角 化 珠 形 [ ]杨映红 , 文新. 有
参
考
文
献
成。③黏液表皮样癌 : 肿瘤包括黏液分泌细胞 、 鳞状 1 Hod SjS H r u h S e . l ioahlg a aa・ J n a 3 M,ai , oi c i ,t 1Ci cpto i l nl g a n o c 上 皮 中间 型 细 胞 和 肌 上 皮 细胞 ,而 鳞 癌 缺 乏 黏 液 。 y i ft n pai n swih mea a tc s amo s c l c r i — ss o e te t t tplsi qu u el a cno ④ 转 移 性 鳞 癌 : 组 未 见 皮 肤 及 其 他 组 织 器 官 的原 本
综 上 所 述 , 腺原 发 性 鳞 癌 来 源 于 导 管上 皮 的 乳
结 果 看 , 瘤 细 胞 不 表 达 S 10 at , 表 达 C 鳞 状上 皮化 生 , 淋 巴结 转移 者预 后 较好 , 因发 病 肿 一 0 、ci 而 n K、 无 但 p 3E 6 、 MA、 K1/3 与鳞 状 细胞 具 有相 同的表 型 , C 01 , 因 率低 , 尚需 积 累更 多病 例作 进 一步 的研 究 , 以期对 其
中西 医结合 疗 法
痔 是 肛 肠 科 最 常 见 的一 种疾 病 , 占所 有 肛 肠 疾 例 , 龄 1 7 岁 , 均 (93- 1 4 岁 ; 程 4 年 8~ 3 平 3 .2 1. ) 病 + 2 天
病 的 8 . , 病率 随年 龄增 长 而 上 升 ,5~6 岁 是 72 发 % 4 5
~
3.个 月 , 均 (.- .) 月 。 I、 45 平 3 + 5个 00 Ⅱ度 痔疮 治疗
例 对 例 Ⅲ、 7 对 痔疮发病 的高峰。我院 20 年 1 月一21年 1 09 0 01 月 组 5 , 照组 3 , Ⅳ度 痔疮 治 疗 组 6 例 , 照 采 用 中西 医结 合 方 法 治 疗 痔 疮 患 者 16 , 道 如 组 6 例 。两 组一 般 资料 比较差 异 无统 计 学 意义 ( > 3例 报 1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