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老子》研究中的地位
论《老子》与《黄帝内经》之道

•仁心雕龙•论《老子》与《黄帝内经》之道王成亚(北京道医医药研究院,北京100032)摘要:文章分别阐述了《老子》之道与《黄帝内经》之道。
笔者认为《老子》之道是道之体,是0,是无,是虚,是先天,是天地之始,是至善无私、无己、无功、无名,完满自足;而《黄帝内经》之道是道之用,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的后天之道,是一、二、三,是有,是可道。
对于悬壶摄生,不仅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更要“合于道”。
不仅要方法得当,还要注重道德修养,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0的。
关键词:道;路;阴阳;五行;老子;黄帝内经;健康Treatise on Tao of Lao Zi and Huangdi NeijingWANG Cheng-ya(Beijing T a o M e d i c i n e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0032,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This paper e x p o u n d s the T a o of Lao Zi a n d Huangdi Neijing, respectively. T h e T a o of Laozi is the b o d y ofTao, w h i c h is zero, nothing, void, nature, the beginning of h e a v e n a n d earth, as well as the s u p r e m e g o o d a n d selfless, withoutself, without merit, nameless, and self-sufficient. T h e T a o of Huangdi Neijing is the use of Tao, w h i c h is acquired T a o based o nthe theory of yin-yang a n d five phases, w h i c h is one, two, three, a n d existence, being Tao. For practising medicine in order tohelp the people a n d ourselves, w e should not only following rule of yin a n d yang, adjusting w a y s to cultivating health', but also'harmonizing with Tao'. N o t only proper methods, but also paying attention to moral cultiv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of health a n d longevity.K e y W O r d S! Tao; Road; Yi n and yang; Five phases; Lao Zi; Huangdi Neijing', Health自古医道不分家,黄老常并称。
《老子》散文艺术浅析_1

《老子》散文艺术浅析20世纪初,诸子学兴盛,“以子证经”的学术传统被打破,《老子》及先秦道家学统得到重新审视。
本世纪的《老子》研究大致上围绕两大问题展开了几次热烈的讨论:一是关于老子其人其书的生平里籍考证、篇章辨伪及校注,二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探究。
老子的哲学思想充满着辩证法的智慧,深不可测,因而,“五千言”的真谛,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虽然老子其人其书扑朔迷离,纷纭之议两千年,迄今也很难说已真正解决,但是《老子》成书当晚于《论语》,定稿约在战国初期;全书思想理论一贯,文体文风一致,大体出于一人手笔,则取得了大致一致的意见。
较之于哲学思想研究的繁盛,《老子》文学研究尤其是散文艺术研究薄弱一些。
80年代以前除了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单列“老庄”一章略加论列外,大多只是只言片语的涉及,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
80年代以后随着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拓展,《老子》文学研究引起了学界的注意,出现了一批比较系统的研究成果。
纵观20世纪的《老子》散文艺术研究,主要集中在文体形式、艺术特色和文章风格等几个方面。
A、文体特性——洋洋五千言,一部辞意锤炼的哲学诗《老子》虽为语录体却无对话与场面描写,也无设教授学的痕迹,是更为纯粹的“立意”、“见志”之作。
今本《老子》八十一章,结构完整,文辞精练,大体有韵,体近诗歌,加之“玄之又玄”的哲学思想,使“五千言”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诗意。
对《老子》诗性特征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
鲁迅指出《老子》“时亦对字协韵,以便记诵”(第三篇《老庄》),认为其之所以讲究用韵,是为了供人诵读传记。
张振镛认为:“其文理精而词简,整齐而有韵,盖冲口而出,自有声律”,认为《老子》用韵并非有意为之,而是“发之于天籁,本之于自然”的结果。
柳存仁认为“其书为有韵口诀体”。
虽然没有明确指出《老子》的诗体特征,然而声韵律调却是诗歌的基本特性之一。
惟钱基博谓《老子》“辞以简隽称美”,“意以微妙见深”,“其文缓而旨远,余味曲包”,似含有诗意品味的意味。
《老子》——“玄牝”浅析

也。……处卑而不可得名,故谓天地之根。”在这一章,存在着
另外一个研究方向是关于《老子》具体内容的研究,从不 这样的逻辑次第,“谷神不死”这样一种状态叫着“玄牝”,“玄
同的学科不同的视觉对《老子》进行解读。费小兵《< 老子 > 牝”这个“门户”作为天地的根基,然后自然而然的化育万物。
法理念探微》就是从法学的视野去解读;耿明峰《< 老子 > 权
神州文学
《老子》——“玄牝”浅析
李厅
贵州大学
摘要:流通本《老子》第六章有论述“谷神不死,是谓玄 杳杳冥冥,仿若冥帝。
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1]p.13 鲁迅
2. 牝
曾言“中华文化根底全在道教”,道教深受道家文化的影响,老
“牝”在《老子》中出现了四次。第一二次出现在第六章
子本人更是被道教尊为“太上老君”。而道家思想根底则在“玄 中:“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第一
的年代演变来推理儒道关系。
能为生发之基石也。《说文解字》卷 11 谷部:“谷,泉出通川为
一、“玄牝”的内涵
谷。从水半出于口。”这说明帛书本《老子》中的“浴”比较贴
1. 玄
近原文,即指有溪水的溪谷。山谷中有水,谷中才能有化育的
“玄”字在《老子》一书中出现了十二次。第一章:“同谓 可能,就如阴阳交媾才能生养万物一般。在这里水成为阳精谷
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成为阴精,阴阳交会,相磨相荡,玄妙难穷,所以阴阳不测之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第十章:“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 省 谓神矣!
去第五十一章重复的一次。) 第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微妙
谷 神 不 死 乃 阴 阳 交 会, 即 是 生 养, 生 养 者 就 是“玄 牝 ”。
《老子》写作艺术研究

《老子》写作艺术研究老子倡言“绝圣弃智”、“美言不信”,似乎不像儒家孔孟那样重视语言表达,罗根泽即认为:老子“既然反对美,反对言,则借助于美与言的文学,更不必说了。
”老子诚然无意于沉思翰藻,然而正如鲁迅所云:“然文辞之美富者,实惟道家”,五千言精妙凝练,表现出高度的语言写作技巧则是无疑的。
鲁迅所谓:“时亦对字协韵,以便记诵”,即是指其无心为文,自然成采而言。
明人朱得之《老子通义》有云:“非善辞章者不能为《老子》。
”对于《老子》的“辞章”之“善”,研究者的探讨基本上集中在语言修辞技巧、声韵和审美效果几个方面。
关于语言修辞技巧,研究者普遍认为《老子》在比喻和排比的运用上独具特色。
汤漳平认为:大量使用形象性的比喻,从而“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他的哲理”。
陆永品亦认为,《老子》“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鲜明的形象来阐发哲理,赋予虚无缥缈的自然道论以形象化、具体化。
”章沧授对《老子》的语言修辞手法作了更为全面具体的研究,认为《老子》在句式的运用上独具匠心,“他善于使用排比、对偶、连锁、递进等各种句式,表情达意,形式新颖,变化灵活”。
文章重点分析了排比和对偶两种句式:《老子》中的排比句数量多,格式齐备,形式灵活,运用巧妙,“这些排比句的运用,既使论述的事理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层层递进,详尽通达;也使文章雄健有力,气势磅礴,若悬河飞泻,注而不竭”;《老子》大量运用对偶句,“这些对偶句以整齐的句式有机地错置在各章中,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含有深刻的哲理,令人启迪无穷。
”章文对《老子》用喻进行了详尽的考察,指出:老子大量地运用明喻、博喻、隐喻来说明事理,并且不拘一格,形式灵活,风格多变,有其独到之处,“有时如江河尽泻,一气贯通,有时又像逆流回旋,顿挫抑扬;有时若短兵相接,锋芒毕露,有时又含蓄不露,回味无穷”,“这些活泼动人、丰富多姿的比喻,给《老子》增添了艺术光彩,增强了感人的力量。
”文章梳理有序而持论平和,在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中,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大学语文题库(150道)

大学语文1、孔子的思想内核是()。
——[单选题]A 民本思想B 仁和礼C 克己复礼D 自然无为正确答案:B2、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单选题]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荀子》正确答案:A3、孟子的主要政治思想是()。
——[单选题]A 礼和仁B 无为而无不为C 民本和王道D 严刑峻法正确答案:C4、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家是()。
——[单选题]A 孔子B 孟子C 庄子D 荀子正确答案:C5、“贻笑大方”这个成语来源于()。
——[单选题]A 《逍遥游》B 《秋水》C 《大同》D 《谏逐客书》正确答案:B6、先秦时代的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伟大时代,当时出现众多的思想学派,学术史上称之为()。
——[单选题]A 诸子百家B 百花齐放C 文人荟萃D 建安风骨正确答案:A7、先秦诸子散文最富有浪漫色彩的是()。
——[单选题]A 《老子》B 《孟子》C 《庄子》D 《韩非子》正确答案:C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
——[单选题]A 《战国策》B 《论语》C 《孟子》D 《左传》正确答案:C9、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的是()。
——[单选题]A 《诗经》B 《左传》C 《春秋》D 《孟子》正确答案:D10、《礼记》是一部()。
——[单选题]A 儒家著作B 道家著作C 墨家著作D 法家著作正确答案:A1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单选题]A 《山海经》B 《乐府诗集》C 《楚辞》D 《诗经》正确答案:D12、《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共收入诗歌()篇。
——[单选题]A 300B 242C 305D 350正确答案:C13、《诗经》最基本的句式是()。
——[单选题]A 四言B 五言C 杂言D 七言正确答案:A14、《诗经》中“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的艺术手法是()。
——[单选题]A 赋B 比C 兴D 比兼兴正确答案:C15、开创我国“悲秋”主题先河的文学家是()。
【渝粤题库】陕西师范大学209019鲁迅研究作业(专升本)

【渝粤题库】陕西师范⼤学209019鲁迅研究作业(专升本)《鲁迅研究》作业⼀、填空题1、鲁迅的三⼤⽂化遗产是————、————和————。
2、鲁迅的第⼀篇⼩说,是1918年发表于《新青年》第4卷第5号的————。
3、鲁迅的著名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他的散⽂集————。
4、赵太爷、鲁四⽼爷等⼈物,分别出⾃鲁迅的⼩说————和————。
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为孺⼦⽜”,出⾃鲁迅的旧体诗————。
6、鲁迅的⽣平⼤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它们分别是————、————、————和————。
7、鲁迅⽣前的第⼀个杂⽂集是————,最后⼀个杂⽂集是————。
8、鲁迅的⼩说《故乡》,出⾃他的⼩说集————。
9、史涓⽣、吕纬甫、魏连⽎等⼈物,分别出⾃鲁迅的⼩说————、————和————。
10、“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荐轩辕”,出⾃鲁迅的旧体诗————。
11、所谓的“周⽒三兄弟”分别为————、————和————。
12、鲁迅的⼩说《祝福》,出⾃他的⼩说集————。
13、请填写出《阿Q正传》中的⼏个重要⼈物———、————、————、————。
14、鲁迅散⽂,有两种表述⽅式,⼀是————,⼀是————。
15、“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耀⾼丘”,出⾃鲁迅的旧体诗————。
16、鲁迅晚年,参加了⼀些政治性的组织,这些组织有————、————和————。
17、“宴之敖”是鲁迅历史⼩说————中的⼈物。
18、鲁迅⼀⽣曾经任教过的⼤学有————、————和———。
19、“⼼事浩茫连⼴宇,于⽆声处听惊雷”,出⾃鲁迅的旧体诗————。
20、鲁迅的散⽂集主要有————和————。
⼆、单选题1、提出著名的"铁屋⼦”⽐喻的是鲁迅的( )A《我怎么做起⼩说来》 B《呐喊·⾃序》 C《灯下漫笔》 D《坟·后记》2、鲁迅曾把我国⼆三⼗年代的各种⽂学主张归结为四⼤派,他⾃⼰属于( )A 为艺术⽽艺术派B 为⼈⽣⽽艺术派C 英美绅⼠派D 旧式消闲派3、曾著有《庄⼦与鲁迅》的是( )A 唐弢B 冯雪峰 C郭沫若 D胡风4、鲁迅发表在《新青年》上的《梦》属于( )A 杂⽂B ⽩话诗C ⼩说D 旧体诗5、1908年,鲁迅和周作⼈合译了欧美的⼀些短篇⼩说,次年结成集⼦,名为( )A《域外⼩说集》 B《呐喊》 C《彷徨》 D《故事新编》6、“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
鲁迅研究历年真题试卷

浙江省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鲁迅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81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鲁迅认为,只有“______”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
()A.美B.真C.善D.好2.据胡风回忆,鲁迅曾告诉他______这篇小说就是“写我自己”。
()A.《孤独者》B.《孔乙己》C.《示众》D.《阿Q正传》3.鲁迅自发表小说《狂人日记》后,便一发而不可收,相继发表了《孔乙己》、《药》等一系列小说,从而显示了______的实绩。
()A.文化革命B.思想革命C.文学革命D.社会革命4.“只取一点,随意点染,铺成一篇”是鲁迅所说的创作新型历史小说______的方法。
()A.《呐喊》B.《彷徨》C.《朝花夕拾》D.《故事新编》5.散文诗是一种新的文体,鲁迅的散文诗《野草》是现代散文诗______的标志。
()A.开端B.发展C.开拓D.成熟6.______是鲁迅关于“科学”的一篇重要的论文。
()A.《文化偏至论》B.《科学史教篇》C.《人之历史》D.《破恶声论》7.鲁迅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强调自觉性,反对()A.盲动性B.盲目性C.主观性D.主体性8.对于鲁迅来说,“______”也就是他的价值理想。
()A.立业B.创业C.立人D.立志9.“别求新声于异邦”这句话,出自鲁迅的《______》一文。
()A.《摩罗诗力说》B.《文化偏至论》C.《科学史教篇》D.《人之历史》10.鲁迅在《热风·随感录三十五》中提出了“______”是“第一义”的思想主张。
()A.保存国粹B.保存传统精华C.保存我们D.保存文化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从书单看民国时期文艺名家对国学的态度——以鲁迅书单为例

摘要:民国时期是中国思想界近代史上最活跃的时期之一,否定原有、接受新知成为这一时期思想的主要态势。
作为新旧思想交替的特殊时期,民国时期的学术界在对待国学的态度上也常常流露出否定与认可兼具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被称为新文化运动旗手的鲁迅先生在其不同场合中开具的书单也恰好印证了这一特质。
关键词:书单;鲁迅;民国时期;国学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20)11-0115-06作者简介:徐阳(1974―),女,博士,大连大学英语学院讲师。
(大连大学英语学院,辽宁大连116622)从书单看民国时期文艺名家对国学的态度徐阳民国时期一直被视为中国思想界近代史上最活跃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受到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力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国内的思想界也盛行疑古思潮。
于是,否定原有、接受新知逐步成为这一时期思想发展的主要态势。
作为新旧思想交替的特殊时期,民国时期对待国学的态度往往流露出否定与认可兼具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被称为新文化运动旗手的鲁迅先生在其不同场合中开具的书单也恰好印证了这一特质。
一、问题的提出书单亦称书目(Bibliography ,Title Catalog ),通常指依据一定的主题或类型,按照目录式排列的多种图书的名单,供特定的读者群阅读使用。
字典中的基本释义为图书目录。
书单的类型种类繁多,小者可以是列出基本书籍名称的清单,大者可能会变成一本厚厚的工具书,简单者只需列出图书的书名,详细者则需要编辑出相关书籍的内容提要、作者介绍等信息。
优秀的书单能够清晰反映出某一学术领域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概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在当今社会,人们仍然习惯借书单传递图书信息、介绍某一学术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资料的馆藏和流传情况,书单也已逐步发展成为当今传媒领域进行图书推介的有效方式。
用书单的形式指导人们读书学习,古已有之。
书单不仅规定了阅读学习的内容和范围,还指明回答哪些书需要先读,哪些书可以后读,而且还能告诉你哪些书需要仔细读,哪些书只要一般浏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在《老子》研究中的地位
鲁迅在老子研究中之地位
大凡研究《老子》者,多不知鲁迅先生在《老子》研究中的贡献,这是因为鲁迅先生的小说和散文的名气太大的缘故,也是因为先生的论断无出土材料的证明,从而为世人所忽视。
近因要检索鲁迅先生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看一看拙作《男宠之风对中古文学的影响》所言:鲁迅先生在该文中到底有没有说过“性”对中古文学的影响,结果令我大吃一惊,竟然没有!当时因儿子刚被捕,心里着急,把稿子赶好要去告状,未及细检,致有此误。
不过不要紧,既然鲁迅先生没有说过,那就是我说的,我也是根据当时的社会风气得出的结论,并非空穴来风。
在翻书过程中,偶然看到鲁迅先生对于《老子》的评价,在《鲁迅全集》9卷,《汉文学史纲要》,第三篇“老庄”。
鲁迅先生对于《老子》的评价,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八十一章后人妄分
鲁迅先生曰:“今书又离为八十一章,亦后人妄分”,郭店简书《老子》不分章,如鲁迅先生所言,马王堆帛书《老子》亦不分章,分章当是汉代以后的事。
二、杂述思想颇无条贯
鲁迅先生曰:“本文实惟杂述思想,颇无条贯”,郭店简书《老子》中的思想与儒家的主张相仿佛,比较统一,不象今本《老子》那样杂乱。
三、今本《老子》之性质:与秦汉人所
传《金人铭》、颛顼《丹书》同
鲁迅先生曰:“时亦对字协韵,以便记诵,与秦汉人所传之黄帝《金人铭》、颛顼《丹书》等(见第一篇)同”,今本《老子》中所杂秦、汉人思想,见拙作《简书老子笺证》(2)
(五月分出版)。
四、今本《老子》矛盾重重
鲁迅先生曰:“老子尝为周室守书,博见文典,又阅世变,所识甚多,班固谓‘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富、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自守,卑弱以自持’者盖以此。
然老子之言亦不纯一,介多言而时有愤辞,尚无为而仍欲治天下。
其无为者,以欲‘无不为’也。
”所谓“博见文典,又阅世变”者,《简书老子笺证》(2)正是列举先秦时期的成语、谚语分类附于老子之后,以见出其思想源于当时的社会生活;“然老子之言亦不纯一,介多言而时有愤辞,尚无为而仍欲治天下。
其无为者,以欲‘无不为’也。
”鲁迅先生所举乃其矛盾之最为显著者,《笺证》(2)亦仅举其数端,而未能概括其
全貌。
对于《老子》的评价,诸家多所浏览,未见有鲁迅先生之简略准当者,及至郭店简书出土,足一一如先生所言,无一事不合者。
秦汉以来,论《老子》者众矣,论而当者,先生一人而
已。
我小时喜欢鲁迅先生的文章,长而少嫌其词锋太峻,见其论《老子》而后服膺其人。
《笺证》(2)完成于4月中旬,见此文于4月下旬,未及采先生之高见,殊为憾事。
鲁迅先生虽为小说家,但不可以小说家目之,称其为思想家可也,称其为思想深刻的思想家亦可也,就研究《老子》而言,未见着简书《老子》的出土,而已预见了简书《老子》出土的一切结果,故称之为预言家亦无不可。
毛泽东先生推崇鲁迅先生确实是很有见地。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李东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