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支结构的嵌套(教案)

分支结构的嵌套(教案)
分支结构的嵌套(教案)

分支结构的嵌套

课题分支结构的嵌套课型新授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

与技能

1.理解嵌套分支结构的概念、特征与意义。

2.熟练掌握嵌套分支结构的流程图画法。

3.能使用Visual Basic语言描述嵌套分支结构。

4.能编写程序解决嵌套分支结构问题。

过程

与方法

1.通过对地铁票价问题的探索,感受设计算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通过对地铁票价问题的解决,体验简单结构嵌套解决复杂问题的思想

方法。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1.通过对嵌套分支结构的理解,激发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兴趣。

2.通过使用嵌套分支结构解决地铁票价问题,引起对实际生活中算法应

用的思考。

教学重点嵌套分支结构流程图的规范化绘制;嵌套分支结构流程图向编码的转换教学难点编程解决嵌套分支结构问题

板书设计分支结构的嵌套

分支结构:1个入口,1个出口,2条支路多条支路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与引入【提问】

图片上的是什么?

今天的上海已经有近20条地铁

在运行或建设中,这对于我们非

常方便,不过也产生了一个问

题:怎么知道地铁的票价呢?

除了询问地铁站的工作人员,还

有什么办法呢?

今天我们就为自动售票机设计

一个程序,功能是输入起点站和

目标站之间的距离,计算并输出

需要支付的票价。【回答】

地铁。

看交通卡扣款,询问工作

人员。

用自动售票机。

引入自动售票机任务,

激起学生设计算法的

兴趣。

【叙述】

我们先从最简单的情况开始分析。当上海刚开始造地铁的时候,站与站之间的距离也不是很长,只有两种票价:起点和终点距离0~6公里的,票价3元,距离大于6公里的,票价4元。【思考】分析最简单的情况,并

复习分支结构。揭示分

支结构的局限性。

【提问】

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某种结构来设计一个算法?

请大家画出这个分支结构的流程图。

还记得分支结构出入口的特点吗?

是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2条支路的分支结构来描述?【回答】

分支结构。

【练习】

【回答】

一个入口,一个出口。

新课与展开【提问】

当问题变得复杂起来时,我们会

发现,简单的分支结构已经不能

满足我们的需求了。当地铁开始

继续建设后,大于6公里都收4

元已经不合理了,于是票价方案

发生了变动:当起点站和终点站

距离在16公里以上时,票价5

元。这样还能使用简单的2个支

路的分支结构来解决吗?

那大家有什么方法呢?提示一

下,可以在一个算法里用多个分

支结构。大家可以互相讨论。【回答】

不能。

【思考】【讨论】

初步复杂化问题,引导

学生自主探索。

【提问】

这里有几个分支结构的贴图,我请几个同学带他们的伙伴上来试一试,能不能用这几个分支结构的配合来解决问题。【演示】学生上台展示解决方

案,引出分支结构的嵌

套。

【叙述】

如大家所见,有同学把分支结构嵌入到了另一个分支结构的支路里。这就是分支结构的一种变形,我们称之为分支结构的嵌套或者嵌套分支结构。【思考】明确嵌套分支结构的

名称和特点。

【演示】

而分支结构的编程也是严格按照流程图变化的。大家还记得分支结构的程序语句是怎样的吗?

如图,在分支结构的程序里插入一段分支结构的程序即可实现分支结构的嵌套。

现在请大家在机器上编写这一程序,并进行调试。【回答】

If Then

Else

End If

【编程】

通过演示,自己在机器

上编程实现嵌套分支

结构的编程。

【提问】

而随着地铁的进一步建设,问题也变得更复杂了。比如现在26公里以上得买6元票了,我们又该怎样修改我们的流程图呢?

再请一位同学上来修改一下流程图。

那程序怎么修改呢?

请大家继续修改程序,并进行调试。【回答】

增加嵌套(增加位置可能

在支路或者支路的支路

上)

【演示】

【回答】

按照流程图修改。

复杂化问题,训练学生

增加嵌套的能力,并通

过编程巩固。

【提问】

那么如果再往上加一个票价,你们知道该怎么做吗?

而现在上海地铁一共有8个不同的票价等级,你会用分支结构解决它了吗?【回答】

继续增加嵌套。

通过问题的进一步复

杂化,促使学生发现问

题的复杂化只不过是

简单嵌套的叠加,揭示

了复杂事物是从简单

事物发展而来的客观

规律,增加了学生解决

复杂问题的信心。

练习与巩固【练习】

现在我们已经成功地解决了计

算地铁票价问题了,而嵌套分支

结构的用途远远不止如此。比

如,我们还可以用它解决“输出

三个数种的最大数”问题。请大

家画出流程图并编程。(视时间

而定)【练习】通过练习继续巩固对

嵌套分支结构的认识。

回顾与总结【提问】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我们今天

所学的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了什

么结构?它的主要用途是什

么?【回答】

嵌套分支结构。

解决多支路问题。

回顾嵌套分支结构的

概念和用途。

作业【作业】

绘制分段函数的流程图。【作业】通过作业巩固认识、深

化探索。

教学后记y=

1 (x>0)

0 (x=0)

-1 (x<0)

人教版九年级信息技术《顺序结构》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信息技术《顺序结构》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信息技术《顺序结构》教案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理解程序设计的顺序结构基本思想、掌握顺序结构语句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算法分析问题、能够使用顺序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用结构化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便捷性,明确结构化在程序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激励尝试使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理解程序设计的顺序结构基本思想教学难点: 1、顺序结构实现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2、编写简单的程序的过程 3、变量的特点

教学策略 1、在上课前,我故意引入一般人对程序的看法,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勾起学生探索新鲜事物欲望。为拉近程序与生活的距离,举例说明生活中程序与生活的关系。 2、以任务驱动展开教学 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形式展开,一起体验程序设计的过程.。学生从游戏中分析算法,本课设置了三个算法思路让学生分析。 1、顺序结构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依照人的正常逻辑,必有学生想到直接互抛法来交换两个球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算法,引出程序。由于算法1不是满足要求的算法,因此我先引出程序,再分析程序设计的过程。算法1是一个铺垫。

这其中也涉及到顺序结构程序的语句描述。 2、顺序结构的第二次亲密接触 这是本课学生必须掌握的程序,因此让学生分析算法的同时,能够模仿算法1编写出算法2的程序。 3、顺序结构的第三次亲密接触 算法3是本节课的扩展知识,重在培养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思维方式,理解程序运行过程中变量值的变化,培养学生具有算法分析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用顺序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案例备课讲稿

用顺序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这是一节区级研讨课。一直以来我喜欢有挑战性的事情,所以在开学初确定研讨课选题时,我选择的是课改以前教材中没有的《排序算法设计》。可是,教研员决定让我把研讨课提前到三月十九日,课题也就因此改为《用顺序结构解决实际问题》。内容的难度明显降低了,但挑战性也会随之降低吗?说实在话,开始觉得这是一个不太有意思的课题,甚至有些失望。可当我真正准备这节课时,感觉其实更具挑战,也就乐在其中了。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赋值语句的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 2、学会使用赋值语句来实现顺序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从“提取人民币方案”问题出发,一起经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使用赋值语句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 这是第一次使用这套教材,感觉导入用实例有的比较复杂,不适合初学者,但很多例子又很贴近实际。于是多数情况下,是用更简单的例题导入,有了一定基础后,引导学生自学书上的例题。这样学生不仅能做到循序渐进,还能接触更多的知识和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分析 这是《算法与程序设计》这门课的第六节课,学生对界面设计已经熟悉,而且了解事件过程与事件驱动,但是真正去认识代码这是第一节课。在这之前,做过代码录入的练习,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 四、教学策略 采用加涅的九段教学法以及“任务驱动法”教学策略。 五、教学重点 赋值语句的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 六、教学难点 用赋值语句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流程(见下页) 八、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加涅:引起注意、告诉学习者目标) 正投显示“银行取款单”,学生了解在取款单上要填写的内容及银行出纳如何支付。接下来,说明本节课的目标:我们用VB帮银行设计一个程序,解决以下问题-储户到银行提取存款共计N元,试问银行出纳员应如何付款,才可以使储户拿到的人民币的张数最少? 运行“money.exe”,输入366,先让学生说出结果。课堂一下子就热闹起来,很快说出答案和思考的方法。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展开,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2课时顺序结构教案

第二课时 流程图 【知识结构】 【学习目标】 1、理解流程图的概念以及顺序结构 2、能识别和理解简单的框图的功能 3、能运用顺序结构设计流程图以解决简单的问题。 【预学评价】 1、流程图是 ,其中图框表示 图框中的 表示操作的内容, 表示操作的顺序。 2 表示 ,表示 , 表示 ,表示 3、 的结构称为顺序结构。 【经典范例】 例1、已知x=4,y=2,画出计算w=3x+4y 的值的程序框图。 解:程序框如下图所示: 2 4和2分别是x 和y 的值 框中的数据或内容进行说明,它可以出现在任何位置。

例2:写出求边长为3,4,5的直角三角形内切圆面积的流程图. 解析:直角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r =ab a + b +c (c 为斜边) 【随堂练习一】 练习1、.根据下面的流程图写出算法步骤和运行结果. 答:12 练习2、半径为r 的球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S =4πr 2,当r =10时,写出计算球面的面积的算法,画出流程图. 解析:算法如下: 第一步 将10赋给变量r ; 第二步 用公式S =4πr 2计算球面的面积S ; 第三步 输出球面的面积S . m ←p+5 开始 m ←2 p ←m+5 输出m 结束 开始 5,4,3←←←c b a r ← ab a + b +c 结束 输出S 2r S π← 开始 结束

例3、已知三个单元分别存放了变量x ,y 和z 的值,是给出一个算法,顺次交换x , y 和z 的值,并画出流程图。 解:为了达到交换的目的,可以设置一个存放中间变量的单元。 第一步:z p ← 第二步:y z ← 第三步:x y ← 第四步:p x ← 例4、例4、已知一个数的13﹪为a ,写出求这个数的一个算法,并画出流程图。 解:第一步:输入a ; 第二步:计算13 .0a b = 第三步:输出b

VB《分支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VB《分支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教材Visual B asic 程序设计 出版 社 西安电 子科技 大学出 版社 作 者 周耿烈 赵双萍 课题分支结构 任课 教师 课 时 4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①通过实例正确理解If语句的概念、表示方法、结构和用法;了解If语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通过具体的实例,理解、掌握If语句的格式及功能,并在理解分支语句语法的基础上掌握多分支结构的使用。 ②能够初步用If语句设计算法;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实例,培养对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与步骤进行分析的能力。 ②通过模仿、操作、探索,设计界面、算法、编写程序以解决具体问题,发展应用算法的能力。 ③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If语句,感受算法的重要意义。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和体会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进一步体会算法思想的重要性,体验算法的有效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情感,增强学习乐趣。 ②通过感受和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和威力,形成自觉地将实际问题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思想。 ③在编写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养成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使用If语句,掌握分支判断程序结构,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条件语句的表示方法、结构和用法;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的理解,并能根据实际问题写出程序代码。

教学方法教法:展示法、提问法、启发法、任务驱动法、演示讲解法 学法:探索学习法、分析法、讨论法、总结法 课前 准备 课件、教案、素材、多媒体机房 设计意图 通过制作“健康知识问答”和“体重指数速查工具”,引导学生利用分支结构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学会对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并设置条件,学会根据分析判断得到的结果来决定下一步要做什么,学会使用多分支结构。本节课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不同任务的提升,循序渐进,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和创造性意识。 教学过 程 教学环节时 间 安 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 动 设计意图5 教师提问:你 能帮老师完整 地翻译下面的 句子吗? If we pay attention to 学生思

分支结构教学设计

学会分支,也学会选择 《分支结构》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分支结构是程序设计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模化。既是顺序结构的延续,又是程序编写的一个基础。对以后编程影响重大。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和思想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按照一定的流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和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而且也为高中时学习多分支选择结构打下基础。 2、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学习者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了程序的基本要素和顺序结构的基础上学习的,大部分学生对程序的编写和结构有了一种认识,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学习,学生可以再上一个台阶。但仍有部分学生对程序的要素和顺序结构认识不够、掌握不好,不能顺利地编写好程序;这部分学生仍需老师的辅导、鼓励和同学的帮助。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支程序的结构,流程以及作用。 (2)熟悉掌握分支语句的作用格式。 (3)掌握分支选择结构实现条件判断控制。 (4)能够运用分支选择结构设计编制程序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 1、在思维分析中,体验学习带来的自信与成功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使同学们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在操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单游戏程序的运行和流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逻辑分析能力。(2)通过运行程序、分析程序、编写程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分层教学和辅导,学生能力得到提高。 (4)通过小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结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体验程序,分析程序,修改程序和编写程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克服畏惧心理,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拓展学生的能力,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有提高。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分支语句的流程图,分支语句的实现过程以及分支语句的格式。 难点:分支语句的应用以及分支语句的格式,。 五、教学策略 本节是本章的一个重点、难点,故采用情景设置,游戏导入,讲练结合,任务驱动,分层辅导,分层练习,小组学习等多种立体方式呈现。以教师为主导,

分支结构的嵌套

分支结构的嵌套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分支结构的特点、执行流程、作用以及两种基本形式:单分支 和双分支,能根据需要合理选用。 2.了解分支结构的嵌套。 3.理解使用分支结构解决最值问题的算法实现。 【教学重点和难点】 4.设置正确的分支判断条件。 5.掌握使用分支结构解决最值问题的算法实现 【教学过程】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看一下) 师: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支结构,在新课开始之前我们首先对前面学习的内容进行一个复习巩固,请大家完成学案上的一自我检测练习,一共5题,3分钟时间。 一.复习巩固(自我检测)——设计意图:复习巩固 1.分支结构——根据情况的不同,在___两个______预定的处理步骤中,选择 执行______其中的一个________处理步骤。 2.分支结构的特点: 1)在两条可能的路径中,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其中一条执行. 2)_有___(有/没有)不执行的语句,__没有___(有/没有)重复执行的语句. 3.分支结构的两种基本形式:____单分支结构__和___双分支结构________ 1

2 4. 分支结构中: 5. 流程图填空: 1) Y=0 (x=0) 2) 师:3分钟时间到了,我们现在请同学回答一下. 二.想一想:以下分段函数使用一个分支结构能够解决问题吗? 师:那我再增加一个条件,三个条件还能使用一个分支结构实现吗? 判断框 有___1____个入口,__2___个出口 分支结构 有__1__个入口,__1__个出口 开始 输入x x=0 Y=0 结束 T F 输入Y 开始 输入x X=0 Y=0 结束 T F 输入Y Y=1 Y= 0 -X<=0 X>=100 1 0

分支结构(精)

分支结构 【基本信息】 【课标要求】 1.内容标准 (1)理解并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包括语句、数据类型、变量、常量、表达式、函数。会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选择控制结构。 (2)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初步掌握其基本方法。 (3)初步掌握调试、运行程序的方法。 (4)在使用某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熟悉对象、属性、事件、事件驱动等概念并学会运用。 2.活动建议 (1)选择实例,根据解决问题的要求分析设计算法,恰当地使用选择控制结构编写源程序,调试并运行该程序,在过程中体验程序设计语言的逻辑特点。 【学情及教材分析】 《分支结构》是江苏省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六章第五节的内容,它是建立在学生已学习的顺序结构的基础之上,为后续学习循环结构作了铺垫。VB中IF语句的分支结构对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特别是学生在英语中已学过IF引导的条件语句,它和VB有诸多相似之处,所以我以英语中的IF条件语句作引子,导入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的重心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明确程序设计的思想是什么,如何培养学生利用IF语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处,作者对“学情及教材”进行分析之后,加入了“教学策略”的描述,特别是提出了结合英语中的“IF引导的条件语句”这样一个知识点来引入教学的方法,让人眼前一亮,会给人“我怎么没有想到呢?”的感觉。这体现了作者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握较准,善于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新知建立联系,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能力,同时也指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IF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2)会画IF语句的流程图 (3)学会用IF语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践、分析、归纳,掌握IF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半成品加工策略,完善程序,发展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及严谨的学习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的“运用半成品加工策略,完善程序”应属于“过程与方法”的范畴。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与描述还显得“空泛”,不够扎实。』 【教学思路】 根据上述分析,为实现教学目标拟采取的教学方法、策略或秉承的教育理念,特别要指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及处理策略。 重点:掌握IF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难点:提高学生运用IF语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活动:出示两条英文语句,请学生朗读并翻译: If you feel happy then you will smile If you feel happy then you will smile else you will feel sad. 这是英文中用IF来描述根据条件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结果的例子,而在VB中我们能否根据不同的条件,执行不同的语句呢?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程序结构中的分支结构。 (设计意图: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熟悉的事情着手,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如作者分析的那样,一开始学生会被教师的教学行为深深吸引是因为学生不明白,“信息技术课”怎么突然变成“英语课“了?随着教师导入语的展开才释然,既成功引起学生的注意,也顺利过渡到新知。』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如何让计算机感到幸福,就微笑呢? 教师启发:计算机也是有思想的,只不过这种思想是人所赋予的。 学生活动:畅所欲言,如何在VB中让计算机感到幸福就微笑。 1、分析:肯定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并提出建议性意见,最后根据学生所谈,理出一个普遍被大家都认可的意见: (1)程序运行时,屏幕首先出示“Do you fe e l happy?”

《分支结构——if语句》教学设计

第二节《分支结构——if语句》教学设计 一、案例背景 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施,其课程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其课程的设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实施这个课程目标。然而,众多的老师实施新课程后发现:教学内容的范围比以前更广泛了、课时远远不够、教学软硬件资源缺乏等诸多问题。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教学,成为老师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教学案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现有的数学、英语基础,结合简单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问题从简单的英语口语入手,过渡到课题的研究学习。原本枯燥无味的VB程序设计,在简单、形象的生活实例下,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与探索思维。这样的教学案例,值得我们反思研究、总结与完善。 二、教材分析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内容模块之一,本模块旨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和思想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按照一定的流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和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而且也为多分支选择结构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生分析 初三的学生在数学课中已经有了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基础,学生对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水平,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有能力进行自我探究,如果用一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能够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来分析选择结构的话,那么学生会比较感兴趣。 四、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技术背后所蕴含的技术价值和技术思想,使其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理解和掌握过程与方法,这样才能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乃至学会生活,

多分支结构教学设计

多分支结构教学设计 ──爱心礼物AB案探讨 湖北省黄石市第二中学李志 摘要:在全国、省市信息技术优质课中对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存在两种争议:一种观点认为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技术、技能培养,将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操作和使用作为核心;一种是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方法和过程,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去发现和学习技术,形成技能。本文在多分支教学中设计的“爱心礼物”AB案实际上就是基于这两种观点的典型例子,通过具体教学与反思,我更赞同第二种观点,即引领学生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思维促进技能。 关键词:信息素养多分支结构 一、引言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当中,我们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或者说信息能力,到底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这个问题在全国、省市信息技术优质课中存在两种争议:一种观点认为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技术、技能培养,将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操作和使用作为核心;一种是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方法和过程,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去发现和学习技术,形成技能。 对于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是否能把狭义的信息技术能力(技术上的操作)拓展到广义视角,也就是信息处理能力和技术能力并举这个目标上来? 我在多分支教学设计中,设计了“爱心礼物”AB案,AB案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理念,通过实际教学和反思,让我更加坚定了引领学生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思维促进技能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第二章第2.3.2节的部分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VB的编程环境、VB中的数据类型、变量的使用以及If单分支与双分支结构,进一步向学生展示VB多分支选择结构的使用。 2.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我所带的3个班是年级基础较好的理科班,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较强,当然,也有一些计算机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学生本学期第一次接触到程序设计,但是一周开设了2节课,课程开设以来,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能够完成简单输入、计算、输出的顺序结构程序,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单分支和双分支选择结构,学生对If的这两种结构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够编写简单的选择结构程序。

c顺序结构教案

《C语言程序设计基本结构》教案 第3章C语言程序设计的3种基本结构 所谓“程序结构”,即指程序中语句的执行顺序。 1.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 程序一般由三种基本结构组成,即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是最基本、最简单的结构,它由若干部分组成,按照各部分的排列次序依次执行,如图4.1所示。 (2)选择结构又称分支结构,是根据给定的条件,从两条或者多条路径中选择下一步要执行的操作路径,如图4.2所示。图中菱形中的“表达式”表示给定的条件,当条件成立(即表达式的值非0)时,选择语句组1操作,否则选择语句组2操作。 (3)循环结构是根据一定的条件,重复执行给定的一组操作,如图4.3所示。图中菱形中的“表达式”表示给定的条件,当条件成立(即表达式的值非0)时,重复执行语句组操作,一旦条件不成立时,即离开该结构。 由这三种基本结构或三种基本结构的复合嵌套构成的程序称为结构化程序。结构化程序的特点是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具有良好的可读性。 2.程序设计的基本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程序设计的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实现程序。 (1)分析问题 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需要输入哪些数据,需要进行什么处理,最终要得到哪些处理结果。对要输入、输出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数据类型。 (2)设计算法 在对输入、输出的数据分析之后,要设计数据的组织方式,设计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并将操作步骤不断完善,最终得到一个完整的算法。 (3)实现程序 选择一种程序设计语言,将算法设计后得到的数据组织方式、算法具体步骤转化成用具体的程序设计语言来描述,实现整个算法。 3.1顺序结构 3.1.1赋值语句、复合语句、空语句 顺序结构是程序中最简单的一种结构。在C 语言程序中,这类结构主要使用的是赋值语句以及由输入、输出函数构成的语句。 【例3.1】交换两个变量的值,并输出结果。 程序如下: #include void main() { int a,b,t; scanf("%d%d",&a,&b); printf("a=%d, b=%d\n",a,b); t=a; a=b; b=t; printf("a=%d, b=%d\n",a,b); } 程序运行情况: 5 9↙ a=5, b=9 a=9, b=5 程序说明:交换两个变量的值,需要第三个变量的帮助,上面程序中的t 就是这种变量,这个道理就像交换两杯水一样,需要第三个杯子的帮助。 【例3.2】输入三角形的三条边长,计算并输出三角形的面积。 分析:假设输入的三条边长a 、b 、c 能构成一个三角形,利用数学公式: )c s )(b s )(a s (s ---=面积,其中2/)c b a (s ++=, 可以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程序如下: #include #include /* math.h 为数学函数的头文件 */

第六课分支结构教学设计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题 第6课 分支结构 ——QQ 登录窗口程序设计 所选教材 浙教版信息技术九年级上 所属章节 第二单元 适用年级 九年级 课的性质 新课 课 时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分支结构、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的概念; 2. 了解MsgBox 函数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3. 了解VB 常用的分支结构语句格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qq 登录窗口”程序设计,了解分支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利用分支结构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分支结构程序设计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逐步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分支结构的含义 2.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 。 教学难点 1.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的用法; 2.理解分支结构的执行过程。 教材分析 《分支结构》是《信息技术(九年级)》第二单元VisualBasic 程序设计初步中的第4课。本课通过设计、分析、制作一个学生熟悉并喜欢的QQ 软件的登录程序, 让学生了解分支结构的概念,掌握分支结构的语句格式,初步掌握简单的分支结构程序设计方法。 学生分析 学生在前面课程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了解了VB 语言的基本语句、语法,熟悉使用VB6进行界面设计和编程调试的一系列操作方法,初步了解了分支结构流程图画法,为本课分支结构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准备 QQ 登录窗口程序、qq.exe 文件、图片素材、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课堂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 入 教师展示QQ 登录窗口 师:这个同学们熟悉吗?这是什么? 今天我们来当一次腾讯公司的员工,设计制作一个QQ 软件的登录程序。 在做之前,我们可以先试用一下,账号:406389599,密码是两位数,请同学们猜猜看,并试一试能否登录成功。 教师告知密码,请学生再试着登录 你怎么知道登录成功(或失败)? 问:谁来描述一下QQ 登陆程序的功能? 学生回答:QQ 学生猜测密码并尝试登录 学生输入密码尝试 学生回答:有提示框 学生回答:登陆账号,并判断账号密码是否 以学生熟悉和喜欢的软件qq 登录窗口为主题,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让学生通过登录尝试对程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后面的软件功能分析做好铺垫。

高中数学 1、1、2、1程序框图及顺序结构教案(已修改)

1、1、 2、1程序框图及顺序结构 讲义编写者:数学教师孟凡洲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程序框的画法和功能. 2、了解什么是程序框图,掌握学习程序框图的意义. 3、掌握顺序结构的应用,并能解决与顺序结构有关的程序图的画法. 【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给出,有利于学生对课堂整体的把握. 二、【自学内容和要求及自学过程】 1、阅读教材第6—7页内容,回答问题(程序框图) <1>什么是程序框图? <2>请说出程序框、流程线的符号与功能. 结论:<1>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程序框、流程线及文字说明来表示算法的图形.在程序框图中,一个或几个程序框的组合表示算法中的一个步骤;带有方向箭头的流程线将程序框连接起来,表示算法步骤的执 行顺序.<2>①椭圆形框:表示程序的开始和结束,称为终端框(起止框),表示开始时只有一个出口,表示结束时只有一个入口.②平行四边形框:表示一个算法的输入和输出信息,又称为输入和 输出框,它有一个入口和出口.③矩形框:表示计算、赋值等 处理操作,又称为处理框(执行框),它有一个入口和出口.④菱形框: 是用来判断给出的条件是否成立,根据判断结果来决定程序的流向,称为判断框,它有一个入口和两个出口.⑤流程线:表示程序的流向.⑥圆圈:连接点.表示相关两框的连接处,圆圈内的数字相同 的含义表示相连接在一起. (具体见教材第6页). 【教学效果】:要让学生能真正的理解并熟记程序框、流程线的符号与功能. 2、阅读教材第7—8页内容,回答问题(顺序结构) 材料: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分别称为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尽管算法千差万别,但都是由这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构成的.如图: <3>上图哪一个是顺序结构、条件结构、逻辑结构?

高中信息技术2.2程序的顺序结构教案

2-2 程序的顺序结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程序顺序结构的执行流程,掌握赋值语句和输入输出语句,能够编写简单的顺序结构的程序,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计算问题。 2、方法与过程 本节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如求圆的面积,让学生初步掌握赋值语句和输入输出语句的使用方法及其功能。进而转入较为复杂的问题,如编写程序使从键盘上输入一个三位数,然后反方向输出,并且运用到上一章所学的运算符、表达式等,对知识进行巩固,课程安排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让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有更大空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程序设计选取的题目与高一所学的数学、物理中学到的新知识有密切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追求和向往。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赋值语句和输入输出语句的使用 (2)程序顺序结构的执行流程 (3)能编写程序解决简单的应用题 2、教学难点

根据题目写出正确的程序 三、教学环境 1、教材处理 教材选自《广东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选修一: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二节,原教材的第一个程序例子有关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计算,题目很简单,学生也能理解,但是涉及到的条件较多,写程序时多次使用同样的语句和函数,整个程序看起来长,而且是简单的重复。 所以上课时,把教材的内容作了的简单的处理,以求圆的面积这个程序作为导入,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而且这个例子也符合一般程序包括数据类型说明、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和数据输出四个部分,让刚入门的学生有规可依,进而觉得程序也不是太难学,从易到难进行过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预备知识 学生已掌握算法的概念及描述方法,定义常量与变量的方法,程序设计的四个步骤——分析问题、建立模型、设计算法和编写程序。 3、硬件要求 建议本节课在多媒体电脑教室中完成,有广播教学系统或投影仪。 4、所需软件 学生机要安装VB6.0或以上版本。 5、所需课时 2课时(100分钟) 四、教学过程

《分支结构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分支结构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一教学对象分析与教学设计本教案适用于高中二年级学生。 这一阶段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具有一定的比较归纳能力,是一个正处在抽象逻辑思维已初步形成并继续发展的阶段。 学习分支结构程序设计就是要在这些基础上,借助具体事务为载体,了解程序解决问题的条件与办法。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程序的编写与运行方法,了解顺序程序结构的执行流程。 二教学需要分析与教学设计本节课在有大屏幕投影仪的多功能室上课。 通过再度开发课程资源(《信息技术》第四册第四节《分支结构程序设计》,广东省教学教材研究室编著)和充分利用学生发言的现场事件进行有效讲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努力创设师生之间的互动场景,使学生在讨论中协作学习,在发言中共享学习成果。 本教案主要以课本任务一的人机对话程序为例子,用向学生请教英语和鼓励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方法精心创设多个课堂教学小高潮,逐层推进讲授分支结构程序设计中的三种语句形式及其功能。 本节课在教师设疑讲解和学生分析讨论发言等基础上进行的,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法。 教师讲解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否定前面的结论,提出新问题(任务)请同学们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课堂现场发生的事件,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当学生的讨论发言偏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时,要机智处理。 分支结构程序设计语句形式及其功能:条件语句的一般形式:格式一条件语句组功能:当条件满足时执行后语句组,否则跳过此行执行下一行。 格式二条件语句组语句组功能:当条件满足时执行语句组,否则执行语句组。 块结构条件语句的形式:条件语句组条件语句……语句组功能:如果条件成立,则执行语句组;否则如果条件成立,则执行语句组……否则执行语句组。 情况语句一般形式:测试表达式表达式表语句组表达式表语句组……语句组功能:先求出测试表达式的值,然后看该值与哪一个子句中的表达式表相匹配,如果找到了,则执行相应的语句组,如果没有找到则执行与子句有关的语句组。 课本中的任务二任务三和任务四作为第二课时上机练习的例题(任务)。 三教学(目标—内容)分析表信息素养新的机会知识符号…………概念分支结构事实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时候我们需要根据某个前提成立与否做不同的事。 技术思想原理操作方法人际互动表达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小组成员换各自想法合作小组内探讨问题并形成一致意见,举荐发言

分支结构的嵌套(教案)

分支结构的嵌套 课题分支结构的嵌套课型新授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 与技能 1.理解嵌套分支结构的概念、特征与意义。 2.熟练掌握嵌套分支结构的流程图画法。 3.能使用Visual Basic语言描述嵌套分支结构。 4.能编写程序解决嵌套分支结构问题。 过程 与方法 1.通过对地铁票价问题的探索,感受设计算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通过对地铁票价问题的解决,体验简单结构嵌套解决复杂问题的思想 方法。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1.通过对嵌套分支结构的理解,激发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兴趣。 2.通过使用嵌套分支结构解决地铁票价问题,引起对实际生活中算法应 用的思考。 教学重点嵌套分支结构流程图的规范化绘制;嵌套分支结构流程图向编码的转换教学难点编程解决嵌套分支结构问题 板书设计分支结构的嵌套 分支结构:1个入口,1个出口,2条支路多条支路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与引入【提问】 图片上的是什么? 今天的上海已经有近20条地铁 在运行或建设中,这对于我们非 常方便,不过也产生了一个问 题:怎么知道地铁的票价呢? 除了询问地铁站的工作人员,还 有什么办法呢? 今天我们就为自动售票机设计 一个程序,功能是输入起点站和 目标站之间的距离,计算并输出 需要支付的票价。【回答】 地铁。 看交通卡扣款,询问工作 人员。 用自动售票机。 引入自动售票机任务, 激起学生设计算法的 兴趣。 【叙述】 我们先从最简单的情况开始分析。当上海刚开始造地铁的时候,站与站之间的距离也不是很长,只有两种票价:起点和终点距离0~6公里的,票价3元,距离大于6公里的,票价4元。【思考】分析最简单的情况,并 复习分支结构。揭示分 支结构的局限性。

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教学设计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2.1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选择结构 执教者:高少峰 教学目标 1、熟悉选择结构程序框及流程(指向)线的功能和作用; 2、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算法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3、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算法框图的基本结构选择结构,并能利用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去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选择结构的定义; 2、选择结构算法框图的画法; 3、算法框图的两种基本结构-----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 教学难点 1、如何确定选择结构的判定条件; 2、选择算法框图的画法。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回顾算法,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有这样的脑筋急转弯,怎样将大象装进冰箱?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讨论要如何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复习数学算法中常见的结构形式-----顺序结构。与此同时质疑刚刚的问题有个漏洞,大象能不能装进冰箱很难说,所以它的算法不应该是这样的,也就是说,原来的顺序结构已经不够用了。那这种需要分类讨论的算法问题该如何去描述呢?通过质疑顺利的导入新课算法中另外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选择结构。 (二)质疑算法,讲解新课 引导学生去写出具体算法的步骤,做一个对比。 第一种:第一步:打开冰箱第二种:第一步:打开冰箱 第二步:将大象装入第二步:判断大象能否装进冰箱 第三步:关上冰箱1、若能直接放入 2、不能,将大象分开,再装进冰箱 第三步:关上冰箱 分析引出选择结构的定义,在大象问题中,我们要判断大象能否装入冰箱。但是利用顺序结构我们无法解决,它需要先进行判断,用判断的结果来确定后面的步骤,像这样的结构我们通常称为选择结构,选择结构的算法流程如图所示。 (三)类比算法,导入框图

《分支结构》教学设计

《分支结构》教学设计 上海市罗店中学查红 一、现状与目标 本节课是分支结构教学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顺序结构的算法设计以及常量、变量等概念,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体验、理解并初步掌握用分支结构解决简单问题的算法设计思想和判断框的用法,能够用流程图描述出包含分支结构的简单问题的算法。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分支结构的算法设计思想,难点是分支结构的算法设计思想和判断条件的表达。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时一开始引导学生对前两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顺序结构进行了回顾,一方面是想复习一下顺序结构的算法设计思想,另一方面是为后面引出分支结构作伏笔;接下来通过出示两张照片,引出今年寒假期间的暴雪以及在这次雪灾中牺牲的三位英雄,以此提高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增强学生爱国爱民的热情,同时自然地衔接到例题一,然后通过一个设问自然地引出分支结构,将双分支和单分支两种分支算法模式展现给学生,这时再让学生解决例题一,他们就感觉到有法可施了。在例题一的算法设计与展示结束后,设计了一个“想一想”,促进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将所学与生活和学习相结合,学以致用,也促进学生对分支结构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接下来选用了两个贴近生活的例子——宝山巴士出租车计费问题和某航空公司机票打折问题,通过这两个算法设计及展示交流,使学生逐步地理解、掌握双分支和单分支结构的特点及用分支结构解决简单问题的基本的算法设计思想,逐步地掌握判断框的用法及判断条件的设定与算法流程走向的关系,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算法学有所用,自然地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接下来在前面机票打折问题的基础上又设计了一个写算法运行结果,另外又设计了贴近学生学习的分段函数问题的算法填空,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分支结构算法设计思想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双分支和单分支两种分支模式特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判断条件的表达。 课后作业的选择(设计一个算法:从键盘输入任意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找出其中最大的并输出),一个意图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另一个意图是为下节课的“设擂主”的算法设计思想的学习作铺垫。 三、教学反思 算法设计这一章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较难理解和掌握的一章知识,这一章内容需要学生有很强的抽象思维,需要学生理解的层面较高。本节课是分支结构教学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已经学习

《顺序结构》教学设计

《顺序结构》教学设计 广州市白云区同和中学陈燕贤 一、学习者分析: 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以及实践,对VB的编程环境以及程序设计的要素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学习本节课内容的知识基础。本节课学生开始学习程序的结构,结合导学案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小组实践来体会程序的执行顺序入手,以便学生更好了解顺序结构程序的特点,从而能较好掌握顺序结构的内容。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介绍程序的顺序结构,以及InputBox函数和几个常用的数学函数。顺序结构的内容既是前几节知识的小结也是新知识的开始,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程序顺序结构的特点;InputBox函数和几个常用函数含义。 难点:顺序结构程序执行过程理解;InputBox函数和几个常用函数的书写和含义。 3、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顺序结构的程序的特点。 (2)理解InputBox函数和常用函数的含义及其书写格式。 (3)理解程序的顺序结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的小组协作学习实验体会,让学生了解顺序程序结构的特点。 (2)结合导学案,学生通过分组学习和教师讲授结合的方法了解和掌握InputBox 函数和常用函数的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师的任务设置,让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学习,体验程序的执行以及通过学习任务的完成,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和思考中培养协作、自主探索的学习精神,以及仔细观察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 顺序程序结构的特点以及函数的含义应用,学生难以理解,结合导学案让学生进行

小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不断进行探究和思考体验,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掌握本节的知识。 五、教学媒体选择 多媒体教学系统,教科书,计算机,投影,powerpoint课件,学案。 六、教学过程设计

-顺序结构与选择结构教学设计

2.2算法的基本结构与设计 ——顺序结构与选择结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设计流程图来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流程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理解掌握前两种,能设计简单的流程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仿、操作和探索,抽象出算法的过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算法实例,体会构造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欣赏数学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大胆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程序框图表达顺序结构和条件结构的算法 【教学难点】规范程序框图的表示以及条件结构算法的框图 【教学过程】 例1:现在有甲、乙两个瓶子。甲瓶子装的是酱油,乙瓶子装的是醋。现在让你设计一种方法,把甲、乙瓶子中装的东西进行交换。即让甲瓶子装醋,乙瓶子装酱油。你将会如何设计? 算法如下:1。准备一个空瓶子丙。 2。把甲瓶子中的酱油倒进丙中。 3。把乙瓶子中的醋倒进甲中。 4。把丙瓶子中的酱油再倒进乙中。 以上这就是这件事情的一种算法。 前面我们学习了“算法”,它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核心。算法可以用我们的语言来表述,但是用语言来表述有时会出现歧义,并且语言表述算法不够简练。因此我们就有了另一种表示算法的方法——流程图。 流程图是一种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流程图的基本符号 起止框 输入输出框 处理框 判断框 连接点 循环框 用箭头连接图形符号 注释框 以上的算法用流程图 表示就可以表示如下:

一.规范程序框图的表示: ①使用标准的框图符号. ②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流程线要规范. ③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框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 ④一种判断是“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 另一种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⑤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二、顺序结构 顺序结构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 例如:图1 例2:对任意三个实数x 、y 、z 求出最大值。写出算法。 算法:1。输入三个数x,y,y 。 2。将x 和y 进行比较大小。 3。如果x 比y 大,就用x 和z 进行比较大小;如果y 比x 大,就用y 和z 进行比较大小 4。进行x 与z (y 与z )大小的比较。即可以得出这三个数中最大的数。 三、选择结构 根据条件判断,决定不同流向。 以上的算法用流程图表示就可以表示如下: 例3:设y 为年份,按照历法的规定,如果y 为闰年,难么或者y 能被4 整除不能被100整除,或者y 能被400整除。 分析:对于给定的年份y ,要确定它是否为闰年,需要进行判断,判断的结果决定后

VB嵌套分支结构教案

算法与程序设计:嵌套分支结构 ——杨浦高级中学实习教师 教学目的: 理解什么是嵌套分支结构,它和以前的分支结构有什么不同,什么情况下使用嵌套分支结构来编写程序;学会用简单的IF套用语句解决一些常见的小问题。 经历学习、分析、归纳、实践的认知过程,可以使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写简单的if套用小程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精神,并激发学生们的兴趣,通过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讲解和鼓励,使得同学们在自己按老师的要求做出的小程序上再加入一些独特的元素和功能,使得他们具有成就感。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嵌套分支结构,在一般分支结构的基础上使得同学们能进一步解决稍微复杂的问题,理解嵌套分支的逻辑结构,思考计算机处理问题和人处理问题的异同: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if嵌套语句的使用,嵌套分支结构的理解; (2)教学难点:运用嵌套分支结构编写小程序 学生分析: 我们的这个科目有些学生不是十分重视,不了解我们这门课的意义所在,我们就是在一步一步的教学中,尽量做一些贴近生活的小程序,让学生了解一些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方式与我们的异同,激发他们的兴趣,并鼓励学生课后在网上寻找可以可以使得自己的小程序功能更强大,界面更炫有用的方法,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发现在现阶段,相对数理化,信息课才是他们最可能做出创新性成果,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课。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教学导入 一般的分支结构语句 if <条件1>then <语句块1> else <语句块2> 那如果我们这个<语句块2>可不可以是另外的一个if 语句呢?如果是的话会是什么 情况呢? For example : if you have more than 4000RMB then you could buy an iPhone <语句块1> else 语句块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