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体会_姜英彬

合集下载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痰浊中阻型内耳眩晕80例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痰浊中阻型内耳眩晕80例
出版 社 . 1 9 9 4: 3 1
半夏 白术天 麻 汤加 味治疗 痰 浊 中 阻型 内耳 眩晕 8 O例
王 进
摘要 : 目的 : 观 察半夏 白术天麻 汤加味 治疗痰 浊 中阻型 内耳 眩晕的疗 效 。 方法 : 治 疗组 8 0 例, 用半 夏 白术 天麻 汤加味 治疗 , 对照组 8 0 例 用 西 医常规 治疗 。结果 : 治疗组 总有效 率 9 6 . 2 5 %; 对照组 7 2 . 5 % 。结论 : 半夏 白术天麻 汤加 味 治疗 痰浊 中阻型 内耳 眩晕有较 好疗 效。 关键词 : 内耳 眩 晕 ; 中 医药疗法 ; 燥 湿化痰 ; 健 脾和 胃; 半夏 白术天麻 汤加味
中图分类号 : R 2 5 6 文献标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4) 0 7 — 0 0 1 3 — 0 1 内耳 眩晕 病 又 称美 尼 尔 氏病 , 属 中医 学 的 “ 眩晕” 病范 畴 , 为 3 疗 效标 准
临 床 常见病 、 多 发病 , 以眩 晕 、 耳鸣、 耳聋 、 恶心、 呕吐 为 主症 , 有 反 参 照《 中医病 证诊 断疗效 标准 】 。痊 愈 : 头晕 目眩 、 胸闷、 恶 心 复 发作 的特 点 , 严重 影 响患者 生 活 、 工 作和 学 习【 l 】 。 笔者 自2 0 1 0年 呕 吐等主 症消失 , 耳鸣减 轻 , 饮食 增加 , 前庭 功能试 验恢 复正 常 ; 好 1 月至 2 0 1 2 年 1 2月运 用半 夏 白术天麻 汤加 味 治疗 痰浊 中阻 型 内 转 : 头晕 目眩 、 胸闷、 恶心 呕吐等 主症 减轻 ; 无效: 头 晕 目眩无 改善 。 耳 眩晕 8 O 例, 并 设对 照组 观察 , 取得 了满 意效 果 。现报 道如 下 。 4 治疗 结 果 ,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治疗眩晕的效果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治疗眩晕的效果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治疗眩晕的效果摘要:目的:分析眩晕治疗中半夏白术天麻汤与泽泻汤的联合使用效果。

方法:入组研究对象80例均为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间收治的眩晕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治疗时分别为常规西药治疗、常规+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治疗。

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在眩晕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半夏白术天麻汤;泽泻汤;眩晕;疗效眩晕是临床中一种比较常见的主管感觉障碍性疾病,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影响,严重可能导致中锋、脑梗死等病症发生率增加,需要及时予以治疗和控制。

临床多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但效果一般,且长期用药极易引发不良反应[1]。

特此,在现代中医学不断发展中,我院尝试在常规用药的同时联合中医治疗,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治疗常见,并作如下对比试验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组研究对象80例均为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间收治的眩晕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

在两组一般资料对比中无差异,P>0.05,见表1。

研究符合伦理原则;入选者均为确诊眩晕症患者,且中医辩证分型为痰浊上蒙证;均对研究知情了解,自愿参与。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s/%)组别例数性别(男/女)年龄均值(岁)病程均值(年)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高中以下)观察组423/1752.46±5.284.23±1.0124/16对照组419/2152.38±5.304.19±1.1522/18t /x2-0.8020.0680.1650.205P-0.3700.9460.8690.6511.2方法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

予以西比灵+阿司匹林,均为口服用药,每次服用计量是5mg、100mg,服用频率分别是早晚各1次、晚1次。

苓桂术甘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眩晕症的观察

苓桂术甘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眩晕症的观察

苓桂术甘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眩晕症的观察观察研究苓桂术甘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用在痰饮蒙蔽清窍型眩晕症中的应用。

标签:苓桂术甘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痰饮蒙蔽清窍;眩晕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后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

两者同时并见称之“眩晕”。

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恶心,呕吐,汗出,甚者仆倒等症状。

汉代医家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的重要致病因素,《伤寒论》“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金匮要略》“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医学心悟》“眩,谓眼黑,晕者,头旋也,……有痰湿壅遏者,书云头旋眼花,非天麻、半夏不除是也,半夏白术天麻汤主之。

”《脾胃论》“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

”1 资料与方法选取我院临床2016难年5月~2018.5月收治的痰浊中阻风痰上扰型眩晕症患者40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69岁,女性31,男性9个。

病史反复发作,病史最长的15年,最短的3个月。

运用苓桂术甘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基础方:姜半夏陈皮白术茯苓泽泻桂枝干姜天麻石菖蒲,动摇眩晕甚:全蝎蜈蚣;呕吐频作:加旋复花代赭石姜竹茹;腕闷纳呆:加砂仁白豆蔻;久病入络:加当归地龙红花2 临床表现症状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呕恶吐涎,舌淡苔白腻,脉滑而濡为特征。

CT或MRI排除头颅及颈椎实质性病变。

治疗方法:以苓桂术甘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用进行加减,先开5剂,再根据病人用药的反馈调整方药再开5剂,每天用水煎服,饭后20分钟,150 mL频服,一日数次(根据病人病况,严重者次数可以增加次数,呕甚者兑姜汁),熄风除痰化飲温中降逆和胃为主。

10天为一疗程。

1~2疗程。

3 治理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对40例眩晕症患者的3个月跟踪调查:临床痊愈33例,治愈率占82.5%。

有效率5例,无效2例。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临床观察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临床观察
v e ti r g o . Me t h o d s : 3 1 2 c a s e s w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wo g r o u p s , t h e c o n t r o l ro g u p wa s g i v e n b e t a h i s t i n e h y d r o c h l o r i d e , n i mo d i p i n e t a b l e t s a n d
平均血流速度和全血黏度 、血浆黏度 、纤维蛋 白原较对 照纽 改善 明显 ( P < 0 . 0 5 ) ,复发率和不 良反应少。结论:半夏 白术天麻 汤加
减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少 ,不 易复发 。 【 关键词 1 眩晕;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半 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疗效
v e r t e b r a l a r t e r y a n d b a s i l r a a r t e y r me a n f l o w v e l o c i t y a n d wh o l e b l o o d v i s c o s i y, t p l a s ma v i s c o s i t y , i f b r i n o g e n wa s s i g n i ic f nt a l y i mp r o v e d
c o mp a r e d w i t h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P < 0 . 0 5 ) , l e s s r e c u r r e n c e nd a 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s . C o n c l u s i o n : T h e B nx a i a B a i z h u T i a n ma d e c o c t i o n i s

浅析半夏白术天麻汤与苓桂术甘汤之眩晕

浅析半夏白术天麻汤与苓桂术甘汤之眩晕

浅析半夏白术天麻汤与苓桂术甘汤之眩晕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

目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

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

用治此病症的方药较多,现从中选取半夏白术天麻汤和苓桂术甘汤加以比较。

半夏白术天麻汤和苓桂术甘汤均可用治眩晕,但又有所区别。

半夏白术天麻汤主治脾失健运、风痰上扰之眩晕。

苓桂术甘汤主治中阳不足、浊阴上犯之眩晕。

二者病因、病机及遣方用药亦有所不同,临床应用应加以鉴别。

……。

?半夏白术天麻汤——风痰上逆,眩晕,头痛,头重如蒙,胸闷呕恶,痰多,舌苔白腻,脉象弦滑。

?半夏白术天麻汤——风痰上逆,眩晕,头痛,头重如蒙,胸闷呕恶,痰多,舌苔白腻,脉象弦滑。

半夏白术天麻汤——风痰上逆,眩晕,头痛,头重如蒙,胸闷呕恶,痰多,舌苔白腻,脉象弦滑。

半夏白术天麻汤《中医治法与方剂》明德初心2020-03-07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组成】制半夏12g 陈皮10g 茯苓15g 甘草3g 白术12g 天麻12g【用法】生姜1片,大枣2枚,水煎服。

【主治】风痰上逆,眩晕,头痛,头重如蒙,胸闷呕恶,痰多,舌苔白腻,脉象弦滑。

【证析】此为风痰上逆成为眩晕、头痛而设。

脾不运湿,湿聚为痰,阻滞腠理,随少阳焦卫气上逆,蒙蔽清阳,则为眩晕、头痛。

眩晕为风动之象,因痰而致,所以称为风痰眩晕。

此证兼见胸闷呕恶,舌苔白腻等湿痰证候,自然属于风痰为患。

【病机】脾不运湿,风痰为患。

【治法】健脾除湿,化痰息风法。

【方义】风痰为患,病根总由脾不运湿。

治宜健脾燥湿治其本,化痰息风治其标,标本兼顾,病庶可除。

本方以二陈汤为基础,利气调中,燥湿化痰,配白术健脾除湿,脾运健则湿痰去,湿痰去则眩晕除,再加天麻息风,对于风痰眩晕、头痛等证,可以获效。

《脾胃论》说:“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虚风内作,非天麻不得除。

”半夏、天麻一祛其痰一息其风,是治痰厥头痛、眩晕要药。

《医学心悟》头痛条下另有一半夏白术天麻汤,较本方多一味蔓荆子。

治痰厥头痛,是指此方而言,用时应当加入。

【应用】1.本方以眩晕而兼痰多、苔腻、脉弦滑为其辨证要点。

2.风痰上扰,眩晕较甚者,加僵蚕、胆南星增强化痰息风作用。

头痛,加蔓荆子祛风止痛。

眩晕有痰浊上蒙与气虚清阳不升两种病机同时存在,可加人参、黄芪、升麻、荷叶。

【歌括】半夏白术天麻汤,陈皮苓草六味匡,风痰眩晕或头痛,化痰息风效果良。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

指导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 、 多发病 , 引起 眩晕 的原 因很多 , 可 见于西医 的多种 疾 病 , 如 颈椎病 、 脑动 脉 硬 化症 、 美尼 尔 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冠心病 、 糖尿病等 … 。中药治 疗眩 晕疗效显著 , 笔者跟随导 师治疗痰湿 内阻型 眩晕 4 O例 , 取 得较好疗效 , 报道如下 。
本文编辑 : 王 福 岗
普遍较高 , 而其他 3市则较低 。 回族发生燥 证的 比例 要明
加 味 半 夏 白 术 天麻 汤 治 疗 眩 晕
辛 雪飞
关键词 : 眩晕 ; 痰湿 内阻 ; 半夏 白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麻 汤 ; 中医药疗法
中图 分 类 号 : R 2 5 5 . 3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0— 7 1 5 6 ( 2 0 1 3 ) O 1— 0 0 5 6一 O 1
胃清 阳; 泽泻泻水湿 , 行痰饮 ; 生姜 、 大枣调 和脾 胃。诸药配
基本方 : 予半夏 白术 天麻汤加减 。药 用 : 半夏、 川 芎各
1 2 g , 石菖蒲 、 陈皮 、 白术各 1 5 g , 天麻 2 0 g , 葛根 2 4 g , 茯苓 、 泽泻 、 磁石各 3 0 g 。加减 : 兼头痛者 , 加蔓荆子 、 郁金行气止

6 5岁 , 平均 4 2岁 ; 病程 3个月 ~ 2年 , 平均半年。所 有病
不降 , 清窍失养 , 故痰湿 内阻型 眩晕较多见 。
程钟龄 《 医学 心悟 -眩晕 》 云: “ 湿痰 壅遏 者 , 书云 , 头
例均经颅脑多谱勒 、 C T 、 b l R I 等排除脑部器 质性病变 ; 排除 鼻窦炎 、 青光 眼等疾病 以及 全身疾病 引起 的眩晕 。l 临床表 现为眩晕 , 头 重如 裹 , 视 物模 糊 , 伴 或不 伴视物 旋转 , 胸 脘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病验案1则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病验案1则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病验案1则脑梗死后遗症出现的头晕症状相当于中医的眩晕病,病位在脑,根在五脏虚损。

该患者脾气亏虚,水湿运化失常,聚湿成痰,痰浊上蒙清窍而发为眩晕。

该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20余年,肝肾本虚,加之脾失健运,气血化生乏源,阴血益亏,致阴阳失衡,肝阳上亢化风而发为脑卒中,虽急性期已度过,然痰邪未除,头晕症状自不得愈,当治以平肝熄风,化痰止眩,中药予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取穴以头颈部穴位为主,辅以阳明经穴位,坚持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张某某,女,50岁,2018年12月21日初诊主诉:头晕3月余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部昏沉感,伴双目复视,颈部僵硬疼痛,偶有恶心、胸闷,纳差,睡眠欠佳,二便尚可,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脑梗死病史10天,既往高血压病史20余年。

诊断为眩晕病之风痰上扰证;治以平肝熄风,化痰止眩,予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辅以针灸治疗。

具体如下:1.中药方剂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法夏15g 天麻10g 茯苓10g 陈皮10g炒白术15g 炙甘草10g 钩藤10g 首乌藤20g杜仲20g 葛根20g 茯神20g 桑寄生20g酸枣仁20g 防风10g 炒麦芽20g 炒稻芽20g中药4付,每日1剂,分2次服,代煎(中),口服2.针刺选用头颈部穴位为主,取穴如下:神庭、百会、颈夹脊、风池、完骨、中脘、天枢、内关、足三里、丰隆、三阴交每次予TDP照射颈部,留针30min。

每日1次,共4次二诊(2018年12月25日):患者诉头晕较前好转,双目复视仍存在,颈部肌肉僵硬疼痛程度减轻,未再有恶心胸闷感,饮食睡眠尚可,二便调,舌暗红,苔薄黄腻,脉弦滑。

患者病情有所改善,继用前法,中药在上方基础上加枸杞子30g、菊花20g养肝明目,中药7付,每日1剂,分2次服,代煎(中),口服。

针刺取穴同前,每周3次,隔日1行,共3次。

三诊(2019年1月1日):患者诉头晕明显好转,复视稍好转,颈部活动灵活,无恶心胸闷,纳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薄黄略腻,脉弦略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 NO.10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 医 中 药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旋转,或如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因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

引起眩晕的原因比较多,临床上多见于颈椎病、美尼尔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高脂血症等。

中医理论认为,此病的发生属于虚证者多,如阴虚则易肝风内动,血少则脑失所养,精亏则髓海不足,均易导致眩晕。

其中,痰浊中阻导致眩晕的病症:眩晕伴头重昏蒙,胸闷乏力,纳呆,或时吐痰涎,苔浊腻,脉滑。

笔者采用健脾和胃、祛痰止眩为主的方法治疗眩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26~65岁,病程1~15年,高血压病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1例,颈椎病5例,脑动脉硬化2例,高脂血症6例。

全部病例的中医诊断以中医内科教材(第5版)的眩晕为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视物旋转,如坐车船,或恶心、呕吐、出汗,甚则昏倒,兼见头重如蒙,苔自腻,脉濡滑。

临床分型为痰浊中阻型。

1.2 治疗方法
自术30g,天麻15g,半夏10g,茯苓10g,泽泻10g,木香10g,砂仁6g,炒扁豆15g,苡仁10g,橘红10g。

随证加减:若兼气血不足,加熟地20g,当归20g,阿胶10g;若兼肝肾亏虚,加枣皮l0g,枸杞子6g,上方水煎服,取汁300mL,分3次口服,7剂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
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实施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眩晕病的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好转:症状、体征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

2 结果
痊愈l3例,占43.3%;好转12例,占40.0%;无效5例,占16.7%;总有效率为83.3%。

3 典型病例
谢某,男,46岁,阵发性眩晕已5年。

2007年5月3日因间断头昏l0d就诊,症见:头晕目眩,胸闷泛恶,周身困重,昏昏欲睡,转动头部则眩晕加重,食少多寐,舌淡苔自腻,脉濡滑。

颈椎X线片提示:C
4~5骨质增生。

中医辨证属痰浊中阻,上扰清窍。

治以燥湿祛痰,健脾和胃,以前方加减治疗,方药为:自术30g,天麻15g,半夏l0g,茯苓l0g,泽泻l0g,木香l0g,砂仁6g,炒扁豆15g,苡仁l0g,橘红l0g,钩藤30g,上方水煎服,取汁300mL,分3次口服,药进3剂,眩晕大减,再服7剂,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未复发。

4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过食肥甘厚味,运动减少,导致脾失健运,痰浊中阻,气机失调,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引起眩晕。

《丹溪心法·头眩》:“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

无痰则一不作眩,痰因火动,又有湿痰者,又有火痰者。

”故本方以健脾和胃为主,重用自术,辅以苡仁,炒扁豆健脾祛痰湿,木香,砂仁芳香和胃,天麻息风止眩,半夏燥湿化痰和胃。

 医学心语·眩晕门日:“有湿痰壅遏者,书云:头旋眼花,非天麻、半夏不能除是也。

”泽泻通利水道,兼祛痰化饮,橘红行气化痰,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和胃、祛痰止眩之功。

眩晕预防与调养,(1)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医生应多做解释工作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及顾虑。

 (2)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室内宜安静,空气要通畅,光线尽量暗些。

避免刺激性食物及烟酒,饮食宜少盐。

(3)发作间歇期不宜单独外出,以防事故。

参考文献
[1] 王瑞霞.眩晕的痰瘀论治[J].临床医学,1999(11):38~39.
[2] 谭红刚.辨证治眩晕[J].光明中医,2006,4(3):24~25.
【收稿日期】2009-01-05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体会
姜英彬
(黑龙江省伊春市友好区职工医院 黑龙江伊春 153031)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痰浊中阻导致眩晕的病症。

方法 选取30例痰浊中阻导致眩晕的病症患者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

结果 痊愈13例,好转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

结论 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中阻导致眩晕的病症有临床意义。

【关键词】半夏白术天麻汤 眩晕 痰浊中阻
【中图分类号】R25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09)04(a)-0110-01
110中外医疗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