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与优化分析

合集下载

吉林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吉林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4—
不仅改善民生,在精准脱贫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国民旅游休 闲纲要 (2013-2020 年)、 关 于 促 进 旅 游 业 改 革 发 展 的 若 干 意 见、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旅游 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等系列文件的发布与实施,使旅游业发展 的外部环境不断优化。
—2—
(三)市场推广营销机制!!!!!!!!!!!!!! 45 (四)旅游统计运行机制!!!!!!!!!!!!!! 46 十四、消费环境保障 !!!!!!!!!!!!!!! 46 (一)推动旅游消费便捷化!!!!!!!!!!!!! 46 (二)落实旅游行业信用保障!!!!!!!!!!!! 46 (三)推进公众监督体系建设!!!!!!!!!!!! 47 十五、发展资金保障 !!!!!!!!!!!!!!! 47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47 (二)加强旅游资金管理!!!!!!!!!!!!!! 47 十六、旅游人才保障 !!!!!!!!!!!!!!! 48 (一)推动旅游咨询机构发展!!!!!!!!!!!! 48 (二)开展旅游专业人才培训!!!!!!!!!!!! 48
—3—
社会化为特征的旅游方式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旅游业 从传统景区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等高端阶段转变,为旅游业发展 提供了难得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吉林省旅游业处在转型 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
(二)贯彻 “五大”发展理念支持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旅游业发展与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 高度契合,是最能完整贯彻和体现五大发展理念的产业之一,充 分发挥综合带动效应强的优势,进一步突出旅游业新常态下战略 性支柱产业地位,使旅游业成为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新的突破点 和经济增长点。 (三 ) 推 进 供 给 侧 结 构 性 改 革 有 助 于 加 快 旅 游 业 转 型 升 级 。 当前,居民消费结构发生重大深刻变革,有效供给不足成为 制约我国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大众旅游时代,旅 游业面临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加快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通过科学的产业政策 更好发挥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加有效供给和优化供给结构,促进 旅游产品不断向中高端、特色化、品质化方向发展,推动旅游产 业转型升级。 (四 ) 着 力 推 进 幸 福 产 业 提 质 扩 容 优 化 旅 游 业 发 展 环 境 。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民消费品质不断升级,旅游业 的产业优势不断显现。旅游业被列为 “五大幸福产业”之一,进 一步凸显了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日益重要的功能与作用,

旅游景区规划与运营管理手册

旅游景区规划与运营管理手册

旅游景区规划与运营管理手册第1章绪论 (4)1.1 旅游景区概述 (4)1.2 旅游景区规划与运营管理的重要性 (4)1.3 旅游景区规划与运营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4)第2章旅游景区规划 (5)2.1 旅游景区规划的基本理论 (5)2.1.1 规划的定义与类型 (5)2.1.2 规划的原则 (5)2.1.3 规划与景区发展的关系 (5)2.2 旅游景区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5)2.2.1 资源评价 (6)2.2.2 市场分析 (6)2.2.3 发展定位 (6)2.2.4 空间布局 (6)2.2.5 基础设施建设 (6)2.2.6 生态环境保护 (6)2.2.7 旅游产品设计 (6)2.2.8 市场营销 (6)2.2.9 管理体系 (6)2.3 旅游景区规划的实施与评估 (6)2.3.1 规划实施 (7)2.3.2 监控与调整 (7)2.3.3 评估指标体系 (7)2.3.4 评估方法 (7)第3章旅游景区产品策划 (7)3.1 旅游景区产品策划概述 (7)3.2 旅游景区产品策划的原则与方法 (7)3.2.1 策划原则 (7)3.2.2 策划方法 (8)3.3 旅游景区产品创新与组合 (8)3.3.1 产品创新 (8)3.3.2 产品组合 (8)第4章旅游景区资源保护与开发 (8)4.1 旅游景区资源概述 (8)4.1.1 自然景观资源:包括山地、水域、气候、生物等自然景观,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生态价值。

(9)4.1.2 人文景观资源:包括历史遗址、古迹、宗教建筑、民族风情等,反映了人类历史、文化、艺术的成就。

(9)4.1.3 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包括世界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9)4.1.4 社会资源:包括民俗风情、节庆活动、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等,体现了当地社会风貌和民风民俗。

(9)4.1.5 经济资源:包括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产业体系、旅游商品等,为旅游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旅游景区建设方案

旅游景区建设方案
4.以人为本:关注游客需求,提供人性化服务。
5.创新发展:引入新技术、新理念,推动旅游产业升级。
四、建设内容
1.景区规划与设计
-编制景区概念性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明确景区功能分区、空间布局和发展战略。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交通网络,提高景区内外通达性。
第2篇
旅游景区建设方案
一、项目概述
旅游景区建设项目旨在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文化底蕴,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增强旅游吸引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本方案将遵循科学发展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确保项目的合法合规性,力求打造一个高品质、可持续的旅游目的地。
二、建设目标
1.构建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提升游客体验。
(2)编制景区详细规划,对景区内的景点、设施、道路、绿化等进行具体设计。
(3)开展景区环境影响评价,确保景区建设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2.基础设施建设
(1)道路建设:完善景区内外道路系统,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确保游客出行安全。
(2)停车场建设:合理规划停车场布局,满足游客停车需求。
(3)游客中心建设:设立游客服务中心,提供信息咨询、导游服务、投诉处理等服务。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实现绿色发展。
5.提升旅游服务与管理水平,提高游客满意度。
六、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根据建设内容,预计总投资为XX亿元。
2.资金筹措:通过政府投资、企业自筹、银行贷款等多种途径筹集资金。
七、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景区建设完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量可达XX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XX亿元。
2.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旅游产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旅游规划的功能分区与区域布局

旅游规划的功能分区与区域布局
服务区
娱乐区
自然保护区
图9.7 三区结构布局模式 11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7
区域旅游布局在中、微观上主要是旅游功能区科学安 排,内容有二:第一,为各功能区选定空间区位,第 二,对各功能区开展空间优化组合,形成系统的相互 促进的整体空间结构。此方面形成了一些布局模式:
⒈环自然风景点或娱乐中心布局
在自然风景魅力突出的旅游区,通过此布局模式能进 一步提高自然风景点的吸引力、布局重点 是娱乐,其 次是住宿。
4
三、区域旅游空间功能布局
㈠功能分区
图9.3 国家公园旅游模型,据甘恩1988
功能分区是旅游目的地规划管理的一项 重要技术方法,也是一项重要的规划内 容。功能分区是根据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景观质量等级和集聚状况、自然环境的 保护等级、游客利用的重要性与方式等 指标,对旅游目的地土地划分出各有侧 重的类型空间。一般认为功能分区模式 是美国景观建筑师Richard Forster于1973 年最早提出,他将国家公园以同心园模 式从里到外划分为核心保护区、游憩缓 图9.3 国家公园旅游模型,据甘恩1988 冲区和密集游憩区。加拿大国家公园较 广泛地采用了甘恩于1988年提出的五圈 层模式:重点资源保护区、荒野低利用 区、分散游憩区、密集游憩区和服务社 区(见图9.3)。
2
一、旅游开发的区位选择
区位选择与区域经济发展是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的两大 主题,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理性的区位选择,导致经济 活动在某一优势区位的聚集和扩散,在中观和宏观上 表现为区域经济增长。现代区位论的区位决策目标不 仅包括生产者利润最大化,而且包括消费者的效用最 大化,同时区位论从微观的企业区位论发展到宏观区 位论——空间经济结构分析。旅游各要素及其集聚的 景观集合体在空间上分布是不平衡的,而旅游活动的 重要空间运动规律是旅游者受旅游吸引物的吸引产生 空间位移,形成旅游流。所以,旅游开发中针对目标 市场选择旅游开发区是一项重要工作。

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与分析

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与分析

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与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和分析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内部各个空间形态的组成和分布,包括道路、建筑、公园等不同类型的空间形态。

城市空间结构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功能性、经济性和生态性,因此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已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现状分析当前,随着人口城市化程度的逐渐提高,城市的规模和建设密度越来越大。

但同时,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城市空间结构的组成和分布不合理是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

现状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建筑密度过高城市建筑密度过高会导致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问题的产生。

当前,大量高层建筑的兴建已成为城市建设的趋势,但这也带来了城市“峡谷效应”的出现,即两边高楼之间形成的狭窄空间容易造成空气流动不畅,使得污染物积聚造成污染。

2. 交通拥堵随着城市交通工具的流动性的提高,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城市交通中的突出问题。

城市交通网络的构成缺乏条理和规范性是导致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

3. 缺乏生态空间城市缺乏生态空间不仅会对城市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而且也会影响城市的人居环境。

城市绿地面积不足会造成城市热岛效应、土壤掩埋等问题。

同时,城市缺乏文化艺术活动的场所,这也会对城市文化建设产生一定影响。

二、城市空间优化的建议1. 合理规划交通网络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交通网络架构能够优化城市交通。

其次,在实际交通规划和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注意交通运输的速度和效率,还需要兼顾交通出行的流畅性和交通网络的绿色化。

2. 适度增加生态空间合理布局城市绿地和公园可以缓解城市的交通污染和减缓城市热岛效应。

同时,绿化墙、屋顶花园等新型绿化手段的运用能够带来更加有益的生态喜悦。

3. 优化城市建筑密度当下城市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对于城市建筑密度的合理化规划具有一定挑战。

城市建筑密度的规划必须要兼顾城市环境和公民的安全和因而要严格把握。

太白山游客空间流动结构分析及优化策略

太白山游客空间流动结构分析及优化策略

以 实证 调 查为基 础 , 通过 归类 总结进 行 分析 。结 果
4. %的游客游玩后直接返 回, . %的游客选择共 同游玩 法门寺。结论 优化策略为: 改善景 16 5 6 2 ① 区产 品结构 , 富旅 游产 品类 型 ; 丰 ②加 强不 同景 区 间的联 系 , 理 分 流 游客 , 合 拓展 旅 游 区服 务 范 围 ; ③ 加 强旅 游道 路 建设 力度 , 小通 车成本 , 缩 降低 游客 通 勤压 力。
西北大学学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20 0 9年 4月 , 3 第 9卷第 2期 , p.2 0 , o.9 N . A r ,0 9 V 1 , o2 3 Jun l f otw s U i r t N tr c neE io ) ora o r et nv sy( a a S i c dtn N h ei ul e i
游活 动 的重 要 概 念 , 括 “ 游 信 息 流 ” “ 游 物 包 旅 、旅 流” “ 和 旅游 客流 ” 其 中“ 客 流 ” “ 游 流 ” , 游 是 旅 产生 的基础 和 主体 … , 文研 究对 象 为 “ 客 流 ” 间结 本 游 空
构。
1 研 究 区概 况
太 白山 国家森林 公 园面 积 239k 森 林覆 盖 7 m , 率 9 .% , 内物种 丰 富 , 种 子植 物 l89种 、 43 园 有 9 藓 类 植物 23种 、 类 植 物 10种 、 林 动 物 、 5 蕨 2 森 昆虫
太 白 山游 客 空 间流 动 结 构 分 析 及 优 化 策 略
霍云 霈 , 2杨新军2
(. 1 陕西教育 学院 人 文环境 系 , 陕西 西安 7 06 ;. 10 12 西北大学 城市与资源学 系 , 陕西 西安 70 6 ) 10 9

第7章 旅游空间结构与演化机理 《 旅游地理学》PPT课件

第7章 旅游空间结构与演化机理 《 旅游地理学》PPT课件
4)点可以用规模、数量等特征描述 5)点和面具有相对意义,可以相互转化
点的区位属性
点在空间中存在区位属性,这样的区位属性包含两种类型:
❖ 一是绝对区位,又称为数理区位,是指地理因素和现象在三维地球表 面的空间位置,可由经纬度和海拔高程加以确定。
❖ 二是相对区位,是指特定地理因素或现象在地理空间中与其他地理事 物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关系,可由空间距离、时间距离、交通运输 距离以及社会、经济、要素又称域面要素,域面是点状要素和线状要素赖以存在的空间 基础,具有确定的空间范围。如果认为域面是区域空间结构中除去节 点和连接线之外的所有地域,那就是腹地的概念,其大小和研究的空 间尺度有很大的关系。
❖ 域面作为各项经济活动的场所,其空间范围及其内部要素的密度等都 随着它们与节点相互作用的强度而发生变化,域面上若出现新的节点 ,则其实力就会增强,从而逐渐变为结节区域。否则,域面经济活动 稀疏,活动半径狭小,即沦为衰落或不发达区域。
第7章
本章学习目标
1
旅游空间结构要素与特征
2
旅游空间结构模型与应用
3
旅游空间演化过程与机理
7.1旅游空间结构要素与特征
❖ 7.1.1空间结构组成要素
❖ 点、线、面是用来描述这种结构特征的基本要素。在地理学或区域 科学中,点可以代表城市、景点等物质实体;线可以代表交通干线、 旅游线路等线状物体;面可以代表各种类型的经济活动区域。空间 结构实为节点、网络、域面、要素流等构成的要素集合。
(1)旅游增长极理论
❖ (1)理论内涵 ❖ 增长极理论最早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佩鲁认为经济增长(
增长极)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和部门,而是首先集中在某些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 和地区,并在其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 ❖ 旅游增长极是对区域旅游或相关行业发展具有推动性的旅游空间聚集区或旅游经济单 位。增长极理论对旅游开发有着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该理论以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 作为研究对象,因而它可以指导欠发达地区的旅游发展。

旅游经济结构及优化

旅游经济结构及优化

第七章旅游经济结构及优化目的要求1、了解关于旅游经济结构讨论的主要观点。

2、掌握经济结构及其优化的基础知识(重点是产业结构)。

3、明确旅游经济结构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1、旅游经济结构的概念、内容。

2、旅游产业结构的概念、内容及优化对策。

3、旅游产业政策的涵义、内容、分类及作用。

课时安排全章计划安排4课时讲授。

其中,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1.5课时;第三节1课时;全章小结0.5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旅游经济结构的特征一、经济结构的概念及其分类(一)经济结构的概念指一个国家(地区)国民经济各组成部分的构成及其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它既包括生产关系结构,又包括生产力结构,是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因此,经济结构一方面是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另一方面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构成(马洪、孙尚清主编《经济社会管理知识全书》第一卷另一种表达: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地区和各种经济成份之间的对比关系和结合状况(《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卷)P276)。

(二)经济结构的分类1、一种观点认为,经济结构可以划分为所有制结构、生产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投资结构等)、分配结构、交换结构、消费结构、科技和教育结构等六个方面。

2、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结构可以划分为部门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所有制结构等四个方面。

二、旅游经济结构的概念1、狭义旅游经济结构--指旅游产业结构。

即旅游产业内部满足游客不同需要的各行各业之间所形成的内在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

它主要由旅行社业、饭店业、交通业、游览娱乐业和旅游购物业构成。

2、广义旅游经济结构--指旅游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种经济成份和经济活动各环节的构成及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三、旅游经济结构的特征1、整体性与多元性2、层次性与功能性3、动态性与协调性4、关联性与外向性四、旅游经济结构与旅游经济运行(一)旅游经济结构的完善性是旅游经济顺利运行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