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课课练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学案

七上课课练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学案
七上课课练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学案

2.8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的:

能合理运用运算律,简化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快速、准确地完成计算. 重点、难点: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运算简化是重点也是难点

预习内容:课本第46到47页,目标手册第41到42页

预习要求:会利用简便运算解决问题,并完成课本第47页“练习”

预习尝试题

1. 将下列各式写成省略括号和的形式,并合理交换加数的位置。

(1)(+16)+(-29)-(+11)+(+9)= ;

(2)(-3.1)-(-4.5) + (+4.4) - (+103) + (-2.5) = ;

(3)(+21)-5+(-31)-(+41)+(-3

2)= ; (4)(-2.6)-(4.7)-(+0.5)+(+2.4)+(-3.2)= ;

2.计算:

(1)(-6)-(+6)-(-7) (2)0-(+8)+(-27)-(+5)

(3) (-32)+(+0.25)+(-61)-(+21) (4) (+353)+(+443)-(+152)+(-343)

(5)10-[(-8)+(-3)-(-5)] (6)-1-(6-9)-(1-13)

(7)[1.8-(-1.2+2.1)-0.2]-(-1.5) (8)-︱-

32-(-23)︱-︱(-51)+(-5

2)︱

课 内 练 习

1. 判断:

(1)两数相加和一定大于任一加数( )

(2)两个相反数相减得零( )

(3)两个数相加和小于任一加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都是负数( )

(4)两数差小于被减数( )

(5)两数和大于一个加数小于另一加数,则两数异号( )

(6)零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 )

2.计算:

(1)-30-(+8)-(+6)-(-17) (2) ︱-15︱-(-2)-(-5)

(3)-0.6+1.8-5.4+4.2 (4)-

116 -97+94-115

(5) -0.8-(-0.08)-(-0.8)-(-0.92)-(-9) (6)- ︱-0.25︱+

43-(-0.125)+ ︱-0.75︱

(7)(3-6-7)-(-12-6+5-7) (8)(-2.5)+(+

65)+(-21)+(+161)

(9) 6-9-9-[4-8-(7-8)-5] (10) ︱(-

21)+(-85)︱(-43)+87︱

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基础试题(含答案)

数 学 练 习(一) 〔有理数加减法运算练习〕 一、加减法法则、运算律的复习。 A .△同号两数相加,取___相同的符号_______________,并把__绝对值相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9) 2、85+(+15) -12 100 3、(–36 1)+(–33 2) 4、(–3.5)+(–5 3 2) -66 5 -96 1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_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用________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互为__________________的两个数相加得0。 1、(–45) +(+23) 2、(–1.35)+6.35 5 -22 3、41 2+(–2.25) 4、(–9)+7 -2 △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___这个数__________。 1、(–9)+ 0=___-9___________; 2、0 +(+15)=____15_________。 B .加法交换律:a + b = ____b+a_______ 加法结合律:(a + b) + c = ____a+(b+c)___________ 1、(–1.76)+(–19.15)+ (–8.24) 2、23+(–17)+(+7)+(–13) -29.15 0 3、(+ 341)+(–253)+ 543+(–852) 4、52+112+(–5 2 ) -2 11 2 C .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__正数___来进行,转化的“桥梁”是____(正号可以省略)或是(有理数减法法 则)。 _____。

七年级数学 3.4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学案 青岛版

3.4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学习目标】 1、能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熟练的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3、通过对本章有理数运算的综合运用,提高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的应用。 【学习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及符号的确定。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马虎算错了两道题,你赞同他的做法吗? (1)2232636-?=-= (2)16126324÷?=÷= 正确解法:(1)232-?= (2)1 6124 ÷?= (体会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 思考:234-? 与 ()234-?这两个算式形式有何不同?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运算结果 相等吗? (2) 归纳: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例1:计算 (1)52100.5339 ??-?-÷ ??? (2)()()()2243534?--?-+- 练习:(1)()2233-- (2)()332118320.522??+?--?- ??? 四、分析情景,探究新知 有一些计算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有的同学做的很快,有的同学做的很慢,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有些

计算题可以灵活运用运算律,就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了。 例2:计算 ()()3 25314142?? ??-?-++-?? ??????? (试试你有几种方法) 练习: 计算(1)1 130********?? -?+?- ???(2)()()233515275???? -?-+?-÷ ??????? 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 1、 判断正误 (1)()22339918-+-=+= (2)()2314216610-?+=-+=- (3)44 211 4216-=-=- (4)()10221051510251015---=-=-= 2、计算(1)()()2948---÷- (2)()2 3310.255?? ---??- ??? (3)919106622435?? ?? ?? ? ? --÷÷-? ? ????????????? (4) ()()()()17 2.3 3.85 4.3 3.858320 -?++-?-+? 六、总结反思,分级评定 1、说一说:本节课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感到最困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进一步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评价:自我评价_______ 小组评价 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__ 七、分层作业,发展个性: 1、必做题课本67页习题3.4 A 组第1题 (1)(2)(3)第2题 (1)(4) 2、选做题3.4 B 组第1题、第2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练习题40道(带答案)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40道题) 1、【基础题】计算: (1)618-÷)(-)(-31 2?; (2))(-+5 1232 ?; (3))(-)(-49?+)(-60÷12; (4)2 3) (-×[ )+(--9 532 ]. (1))(-)+(-2382?; (2)100÷2 2) (--)(-2÷)(-3 2 ; (3))(-4÷)(-)(-343 ?; (4))(-31÷231)(--3 2 14)(-?. (1)36×2 3121)-(; (2)12.7÷ )(-19 80?; (3)6342 +)(-?; (4))(-43 ×)-+(-31328; (5)1323-)(-÷)(-21; (6)320-÷ 3 4)(-8 1-; (7)236.15.02)-(-)(-?÷2 2)(-; (8))(-23 ×[ 23 22-)(- ]; (9)[ 2 253)-(-)(- ]÷)(-2; (10)16÷)(-)-(-)(-48 1 23?. (1)11+(-22)-3×(-11); (2) 03 13243 ??)-(-)(-; (3)23 32-)(-;

(4)23÷[ ) -(-)(-423 ]; (5))-(8743÷)(-87; (6))+()(-6 54360?; (7)-2 7+2×()2 3-+(-6)÷()2 3 1-; (8))(-)-+-(-41512 75420361??. (1))-(-258÷)(-5; (2)-33121)(--?; (3)2 23232) -(-)(-??; (4)013243 2 ??)+(-)(-; (5))(-+5 1262?; (6)-10+8÷()2 2--4×3; (7)-5 1-()()[]5 5.24.0-?-; (8)()25 1--(1-0.5)×3 1; (1)(-8)×5-40; (2)(-1.2)÷(-1 3 )-(-2); (3)-20÷5×1 4 +5×(-3)÷15; (4)-3[-5+(1-0.2÷35)÷(-2)]; (5)-23 ÷153×(-131)2÷(132)2; (6)-52+(12 7 6185+-)×(-2.4)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有理数的运算 知识点整理

有理数的运算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有理数的运算和我们小学学习的四则运算很相似,运算规律也一样,不同的是有理数运算中有负数参与,所以相对要复杂一些,本节要多加练习。 二、知识要点 1、有理数的加法 (1)、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 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2)、加法计算步骤: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3)、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① 加法的交换律:a+b=b+a; ② 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4)、为了计算简便 ,往往会采取以下方法: ①互为相反的两个数,可以先相加; ②符号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 ③分母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 ④几个数相加能得到整数,可以先相加。 2、有理数的减法 (1)、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

(-b)。(有理数减法运算时注意两“变”:①减法变加法;②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 注:有理数的减法实质就是把减法变加法。 3、有理数的乘法 (1)、有理数乘法法则: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2)、一个数同1相乘,结果是原数;一个数同-1相乘,结果是原数的相反数。 (3)、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0没有倒数;若ab=1<====>a、b互为倒数。 (4)、几个不是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是,积是负数。 (5)、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① 乘法的交换律:ab=ba; ② 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③ 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4、有理数的除法 (1)、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有理数除法符号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3)、乘除混合运算的步骤:①先把除法转化为乘法;②确定积的符号; ③运用乘法运算律和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得出结果。 5、有理数的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 n中,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2.6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能力目标:经历有理数混合运算过程,培养探索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个人见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有理数混合运算规律.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快速抢答 2.引例: ) 3 1 5 ( 3 1 5- +2)5 (-

一圆形花坛的半径为3m ,中间雕塑的底面是边长为1.2m 的正方形。你能用算式表示该花坛的关际种花面积吗?这个算式有哪几种运算?应怎样计算?这个花坛的实际种化面积是多少? [生]列出算式3.14×32-1.22 包括:乘方、乘、减三种运算 [师]原式=3.14×9-1.44 =28.26-1.44=26.82(m 2) [师]请同学们说说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法则 (生相互补充、师归纳)并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有理数混合运算需要遵循怎样的规律? 由上面的探讨,得出:一般地,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是: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有括号,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 练习一:说出下列算式的运算顺序,并给出解答。 2)3(2)1( -?)3 2()3(2)2(2-÷-?)32()3(22)3(2-÷-?-)3231()3(22)4(2 -÷-?-

2、例题与练习: 例1计算: (1)(-6)2 ×(23 - 12 )-23; (2)56 ÷23 - 13 ×(-6)2+32 解:(1)(-6)2 ×(23 -12 )-23=36×16 -8=6-8=-2。 (2)56 ÷23-13 ×(-6)2+32 =56 ×32 -13 ×36+9。 =54 -12+9=-74 练习二:1.计算(课本P55课内练习1) 2. (生口答)下列计算错在哪里?应如何改正?(课本P55课内练习2) (1)74-22÷70=70÷70=1 (2)(-112 )2-23=114 -6 = -434

七年级有理数混合运算(附答案)

有理数混合运算 1.下列计算①()330-=--;②()()1113 5 =-+-;③()4223 =-÷-; ④()55 1 54-=?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下列各式运算结果为负数的是( ) A 、532?- B 、()5312 ?- C 、( ) 5132 ?- D 、()1532 -?- 3.判断题 (1)()()51521 25-=-÷=? -÷ ( ) (2)()3 1 3125431254-=?+-=?-- ( ) (3)()()()138212733 -=---=--?- ( ) (4)()()()[]842812842812=+-÷-=-÷+-÷- ( ) (5)()()10010522 2 =-=-? ( ) 4.计算 (1)()33 16?÷-; (2)212 --; (3)()325.1-?-; (4)2 234?-; (5)()()48352 -?+?-; (6)()??? ? ?---21435420; (7)()322212 ÷-?-; (8)2 2388?? ? ???-;

(9)()()3 3751-÷--; (10)?? ? ??- ???? ??-÷??? ??-9153153; (11)()??? ??- ?--?-253 112232 ; (12)()()? ?????-÷????????? ??-?+----22114.031132 5.列式计算 (1)21与3 1 -的和的平方; (2)2-的立方减去3-的倒数的差; (3)已知甲数为2 3-,乙数比甲数的平方的2倍少21 ,求乙数。 6.拓展提高 (1)已知有理数满足01331=-+++-c b a ,求()2011 c b a ??的值; (2)已知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x 的平方等于 4,试求 ()() () 2009 2010 2d c b a x d c x ?-+++??- 的值。 有理数除法 一. 判断。

初一数学有理数加减法练习题及答案_题型归纳

初一数学有理数加减法练习题及答案_题型归纳 一、教学内容: 有理数的加减 1. 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以及减法与加法的转换关系; 2. 会用有理数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二、知识要点: 1. 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1)在小学我们学过,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数的范围扩大到有理数后,有理数的加法所表示的意义仍然是这种运算. (2)两个有理数相加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两个正数相加;②两个负数相加;③异号两数相加;④正数或负数或零与零相加.(3)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注意:①有理数的加法和小学学过的加法有很大的区别,小学学习的加法都是非负数,不考虑符号,而有理数的加法涉及运算结果的符号;②有理数的加法在进行运算时,首先要判断两个加数的符号,是同号还是异号?是否有零?接下来确定用法则中的哪一条;③法则中,都是先强调符号,后计算绝对值,在应用法则的过程中一定要“先算符号”,“再算绝对值”. 2.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根据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时,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加起来,利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可使运算简便. 3. 有理数减法的意义 (1)有理数的减法的意义与小学学过的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4.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对于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将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然后可以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 三、重点难点: 重点: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减法法则;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难点:①异号两个有理数的加法法则;②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的过程.(这一过程中要同时改变两个符号:一个是运算符号由“-”变为“+”;另一个是减数的性质符号,变为原来的相反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有理数(提升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有理数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如图,数轴的单位长度为1,点,,,是数轴上的四个点,其中点,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 (1)请在数轴上确定原点“O”的位置,并用点表示; (2)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__; (3)将点先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在数轴上距离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 【答案】(1)解:距离A点和B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即AB的中点,点 .如图所示,点即为所求. (2);5;9 (3);或1 【解析】【解答】解:(2)点表示的数是,点表示的数是5,所以,两点间的距离是 . 故答案为9. ( 3 )如图,将点先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是0,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 得点表示的数是 . 到点距离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2-3= 或-2+3=1. 故答案为,或1. 【分析】(1)由点A和点B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因此原点到点A和点B的距离相等,可得到原点的位置。 (2)先再数轴上标出数,可得到点M和点N表示的数,再求出点M,N之间的距离。(3)利用数轴上点的平移规律:左减右加,可得到点C表示的数,与点C距离3个单位长度表示的数为-2±3,计算可求解。 2.列方程解应用题 如图,在数轴上的点A表示,点B表示5,若有两只电子蜗牛甲、乙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保持匀速运动,甲的平均速度为2单位长度秒,乙的平均速度为1单位长度秒请问: (1)两只蜗牛相向而行,经过________秒相遇,此时对应点上的数是________.

七年级数学上册 2.11 有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2.11 有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新版)北师 大版 1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非负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法则,运算顺序,掌握了运算律的使用方法,已经具备了计算的技能基础,在本章前十一节的学习过程中,也已具有了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各种运算的知识与技能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历了实验、猜想、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活动经验,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体验到了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同时在语言表达,发表见解方面都有成功的感受,具备了学习本节课所需要的活动经验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既可以看成是一节新授课,又可以当作是一节复习课,是本章的重点,是全章知识的综合与运用。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特点,设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1.进一步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按有理数运算顺序进行混合运算; 3.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本节课难点是准确地掌握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中的符号问题。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环节:复习回顾引入新课;自主探索探索新知;例题讲解巩固新知;尝试训练巩固提高;归纳小结布置作业;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具体内容与分析如下: 第一环节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内容: 活动1:说一说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及运算律。 活动2:练一练计算(1)-5.4+0.2-0.6+0.8 ;(2)3× (-4)+(-28)÷7 ;

(3) (-7)(-5)-90÷(-15) ; (4) -(-7)2 ; 活动3:想一想 归纳有理数同级运算法则并试着计算下题 1-21-55032)(?÷+ 目的: 通过“说一说”、“练一练”复习回顾有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和运算律,并通过练习为新课学习铺设台阶;通过“想一想”引出新课学习课题:有理数的混和运算,并为下一环节的进行提出问题。 注意事项与效果: 对活动1中学生的回答中.只要意思正确,就要加以肯定,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并展示规范语言:先算乘法,再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对于活动2的计算,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并将每一步的算理搞清楚,尤其是第(2)小题的算法,可用运算律简化运算,对于没有使用运算律的同学也应肯定,因为算法多样化的倡导只对全体学生而言的,即允许学生对同一题有不同的算法,而不是要求对同一题有多种解法;对于活动3中问题,可让学生进一步概括有理数的混和运算法则,有困难时,可提示类比活动1的复习。 第二环节 自主探索 探索新知 内容: 计算1-21-55032)(?÷+ 1-21-55032 )(?÷+ 问题1:算式1-21-55032)(?÷+里含有哪几种运算?

七年级有理数混合运算(中考题)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习题 一.选择题 1. 计算3(25)-?=( ) A.1000 B.-1000 C.30 D.-30 2. 计算2223(23)-?--?=( ) A.0 B.-54 C.-72 D.-18 3. 计算11(5)()555 ?-÷-?= A.1 B.25 C.-5 D.35 4. 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 A.4232(2)(2)-<-<- B. 342(2)2(2)-<-<- C. 4322(2)(2)-<-<- D. 234(2)(3)2-<-<- 5. 422(2)-÷-的结果是( ) A.4 B.-4 C.2 D.-2 6. 如果210,(3)0a b -=+=,那么 1b a +的值是( ) A.-2 B.-3 C.-4 D.4 7.在435--□中的□所在位置,填入下列哪种运算符号,计算出来的值最小(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 1.一个数的101次幂是负数,则这个数是 。 2.对于任意的两个实数对),(b a 和),(d c ,规定:当d b c a ==,时,有),(b a =),(d c ;运 算“?”为:),(),(),(bd ac d c b a =?;运算“⊕”为:),(),(),(d b c a d c b a ++=⊕. 设p 、q 都是实数,若)4,2(),()2,1(-=?q p ,则(1,2)(,)_________p q ⊕=. 3..对于X Y ,定义一种新运算“*”:*X Y aX bY =+,其中a b ,为常数,等式右边是通 常的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已知:3*5154*728==,,那么2*3= . 4.在实数的原有运算法则中,我们补充新运算法则 “ * ” 如下:当a ≥b 时,2*a b b =;当 a

七年级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七年级上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一、 温故而知新 1.两个有理数的和( ) A .一定大于其中的一个加数 B .一定小于其中的一个加数 C .和的大小由两个加数的符号而定 D .和的大小由两个加数的绝对值而定 2.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有理数的减法中,被减数一定要大于减数 B .两个负数的差一定是负数 C .正数减去负数差是正数 D .两个正数的差一定是正数 3.下面计算错误的是( ) A .15.0)2 1 1(-=+- B .(-2)+(+2)=4 C .4)2 12()5.1(-=-+- D .(-71)+0=-71 4.-(- 21-31 )的相反数是( ) A .-21-31 B .-21+31 C .21-3 1 D . 21+3 1 5.)5 17(4.3212)5.2()414(25.2-+++-+-+ 6..已知a =- 83,b =-41,c =4 1 ,求代数式a -b -c 的值。 7.一辆货车从货场A 出发,向东走了2千米到达批发部B ,继续向东走1.5千米到达商场C ,又向西 走了5.5千米到达超市D ,最后回到货场。 (1)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1千米,以东为正方向,以货场为原点,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标明货场A ,批发部B ,商场C ,超市D 的位置。 (2)超市D 距货场A 多远? (3)货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二、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考点一:代数和 例1、把(20)(3)(5)(7)-++----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并把它读出来. 变式 1:把下面各式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 ①10(4)(6)(5)+++---; ②(8)(4)(7)(9)--++--+. 考点二:加法交换律的应用 例2、计算 20357-+-+ 变式 1:计算:①12345-+--+; ②(8)(4)(6)(1)--++---. 考点三:简便运算 例3、计算下列各题: (1)1211839-+-+; (2)459915+--+; (3)5533----; (4)682 3.54 4.7216.46 5.28---+-+-; 变式 1:计算:(1)(+12)-(-18)+(-7)-(+15); (2)(-40)-(+28)-(19)+(-24)-(32); 考点四:去括号法则 (1)括号前是“-”号,去括号后括号里各项都要改变符号; (2)括号前是“+”号(没标符号当然也是省略了“+”号)去括号后各项都不变。 (); ();();()();()(). a b c a b c a b c d a b c d a b d a b d a b c d a b c d a c b d a c b d -+=---++=-------++-+=+-----=--+ 例4.当13,12.1,10.6,25.1a b c d ==-=-=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a b c -+; (2)()a b c +-; (3)()a b c d -++; (4)()a b c d ---; 变式 1:当15 ,.1,9.9,0.144 a b c d = =-=-=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5)()a b d --; (6) ()()a c b d --- (7)()()a b c d +--; (8)()a b c d ---; 考点五: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例5、计算下列各题: (1)()()??????--+????? ???? ??-+-76.892583450114776.89;

七年级上册数学课课练2.8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学案

2.8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的: 能合理运用运算律,简化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 快速、准确地完成计算. 重点、难点: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运算简化是重 点也是难点 预习内容:课本第46到47页,目标手册第41到42页 预习要求:会利用简便运算解决问题,并完成课本第47页“练 习” 预习尝试题 1. 将下列各式写成省略括号和的形式,并合理交换加数的位置。 (1)(+16)+(-29)-(+11)+(+9)= ; (2)(-3.1)-(-4.5) + (+4.4) - (+103) + (-2.5) = ; (3)(+21 )-5+(-31 )-(+41 )+(-32 ) = ; (4)(-2.6)-(4.7)-(+0.5)+(+2.4)+(-3.2)

= ; 2.计算: (1)(-6)-(+6)-(-7) (2)0-(+8)+(-27)-(+5) (3) (-32)+(+0.25)+(-6 1)-(+21) (4) (+353)+(+443)-(+152)+(-343 ) (5)10-[(-8)+(-3)-(-5)] (6)-1-(6-9)-(1-13)

(7)[1.8-(-1.2+2.1)-0.2]-(-1.5) (8)-︱-32-(-23)︱-︱(-51)+(-5 2)︱ 课 内 练 习 1. 判断: (1)两数相加和一定大于任一加数( ) (2)两个相反数相减得零( ) (3)两个数相加和小于任一加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都是负数( ) (4)两数差小于被减数( ) (5)两数和大于一个加数小于另一加数,则两数异号( ) (6)零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 ) 2.计算: (1)-30-(+8)-(+6)-(-17) (2) ︱-15︱-(-2)-(-5)

七年级有理数混合运算及易错题练习

有理数混合运算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近似0.036490有______个有效数字( ) A.6 B.5 C.4 D.3 2.下面关于0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整数,也是有理数 ②是正数,不是负数 ③不是整数,是有理数 ④是整数,也是自然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3.用四舍五入法把0.06097精确到千分位的近似值的有效数字是( ) A.0,6,0 B.0,6,1,0 C.0,6,1 D.6,1 4.如果一个近似数是1.60,则它的精确值x 的取值范围是( ) ≤≤ 5.乐乐学了七年级数学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之后,总结出下列结论:①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有理数只有0;②倒数等于本身的有理数只有1;③0和正数的绝对值都是它本身;④立方等于本身的有理数有3个.其中,你认为正确结论的有几个 ( ) A .1 B .2 C .3 D .4 6.实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A.b+c>0 B.a+bbc D.ab>ac 7.已知abc >0,a >c ,ac <0,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0,b<0,c>0 B.a>0,b>0,c<0 C.a>0,b<0,c<0 D.a<0,b>0,c>0 8.对于两个非零有理数a 、b 定义运算*如下:a*b= b b a ab 232-+,则(-3)*(32)=( ) A .-3 B .23 C .3 D .-2 3 9.若“!”是一种运算符号,且1!=1,2!=2×1,3!=3×2×1,4!=4×3×2×1,…,则计算! 2011!2012正确的是( ) A .2012 B .2011 C .2011 2012 D .2012×2011 10.若a 与b 互为相反数,c 与d 互为倒数,则代数式3 100)(b a +-2 )(1cd 的值是( ) A .0 B .1 C .-1 D .无法确定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专题训练 班级: 姓名: 一、有理数加法运算基础题: 1、(—)+ 2、(—6)+8+(—4)+12 3、+(—++(—+ 4、()()2.45.8-+- 5、??? ??-+-++??? ?? +83)833(812 851 6、??? ??-+??? ??++??? ??-+??? ? ? -412216313324 二、有理数减法运算基础题: 1、(-52)-(-53) 2、(-21)-(-2 1 ) 3、(-17)-(-8)-(-9)-(+6)-(-14); 4、(-32)-(+21)-(-6 5 )-(-31) 5、 3-[(-3)-10 ] 6、∣–∣–∣–∣ 7、–(–12)–∣–14∣+∣–2∣–∣–7∣–(–3)

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基础题: 1、(- 7)-(+ 5)+(- 4)-(- 10) 2、- + - + 10 3、12-(- 18)-(-7)-15 4、 -(- )- +(- 6) 5、- 41 + 65 - 43 + 6 1 6、- 70 - 28 -(- 19)+ 24 -( - 12) 7、- + - - ( - 8、( + 23) + ( - 27) + ( + 9) + ( - 5) 9、(- 20)+(+3)-(- 5)-(+ 7) 10、- 23 + 50 +(- 37)+ 20 四、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过关题:

1、 + ( - + ( - + +(- ) 2、(- )+ 343 + +(- 52 1) 3、- + - + 10 4、 + 5、(- )+ 1098 + +(- 109 8) 6、(- )- +(- )+ 7、(- 2521)+ 14 + +(- 14) 8、16 -(- 865)-(+ 46 5)+2 -9+(—343)+34 3 10、+五、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提升题: 1、()[]()5.13.42.56.34.1---+-- 2、︱-15︱-(-2)-(-5)

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知识点汇总

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有理数 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有理数是由数学网整理的,供大家参考,下面来看一下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有理数吧!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重点利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 一、目标与要求 1.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4.了解倒数概念,会求给定有理数的倒数; 5.通过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转化的思想;通过有理数的除法 二、重点 正、负数的概念;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除法法则和除法运算。 三、难点 负数的概念、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归纳出除法法则及商的符号的确定。 四、知识框架

五、知识点、概念总结 1.正数:比0大的数叫正数。 2.负数:比0小的数叫负数。 3.有理数: (1)凡能写成q/p(p,q为整数且p不等于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4.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5.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等价于a+b=0等价于a、b互为相反数。 6.绝对值: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优秀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适度的练习,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在运算过程中能合理地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难点:符号的处理和顺序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怎样计算下列算式?(1)()317223-÷-?;(2)() 3510.6---+-这些算式含有哪些运算?你认为运算顺序怎么样? 2.这些算式属于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怎样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复习铺垫。 (1)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是什么? (2)有理数有哪些运算定律? (3)小学学过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怎样? 2.同级别的混合运算。 计算:(1)-3.2+343 6.8577+-+,(2)()194102849??-÷?÷- ?? ?交流:对于只含有加减的混合运算你有什么经验?对于只含有乘除的混合运算你有什么经验? 3.不同级别的混合运算。 计算:(1)()317223-÷-?;(2)() 3510.6---+-交流:对于不含括号的有理数混合运算,你认为运算顺序怎样?对于有括号的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怎样?

4.适当运用运算定律。 计算:()()23111211326 ??---?-÷--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1.计算: (1)()()2 255(4)?---÷-, (2)()()342839 ?--?-+2.计算: (1)()2411236--?--??? ?(2)4-()3532??--÷??3.计算: (1)22 47113632????-÷- ? ?????(2)2 1916163739?????????-+-÷- ? ? ???????????(3)()2515150.41442??????÷-+?-?-?? ? ????????? (四)反思小结,拓展升华。 现定义两种新的运算:“○”、“▲”,对于任意的两个整数a .b ,a○b=a+b+1,a▲b=ab -1,求4▲[(6○8)○(3▲5)]的值。 练习:规定a ※b=22 b a a b +,求10※(2※4)的值。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练习题40道(带答案)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专题训练 1. 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 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1、12411 ()()()23523+-++-+- 2、4 (81)( 2.25)()169-÷-?-÷ 3、11(22)3(11)+--?- 4、31 (12)()15(1)45 +?--?- 5、2232[3()2]23-?-?-- 6、 33102(4)8-÷-- 7、)]21)21[(122--÷ 8、12 1 )]3()2[(2?-?- 9、)6(]3 2)5.0[(2 2 -?-- 10、23533||()14714-?-÷

11、—22—(—2)2—23+(—2)3 12、222311 6(1)(3)(1)(3)22 -?---÷-?- 13、199711(1)(10.5)()312----?÷- 14、33514 (1)(8)(3)[(2)5]217 ---?+-÷-+ 15、-10 + 8÷(-2 )2 -(-4 )×(-3 ) 16、-49 + 2×(-3 )2 + (-6 )÷(-9 1 ) 17、-14 + ( 1-0.5 )×31×[2×(-3)2] 18、(-2)2-2×[(-21)2-3×43 ]÷5 1. 19、)8()4()6(52-÷---? 20、0)13 2 ()43(2?+-+-

21、6)12()4365127(÷-?+- 22、22)4()5(25.0)4()85 (-?-?--?- 23、)23 2 32(21)21(2--?+- 24、[][] 332)2(3)5(6)7(4-÷--+÷-?- 25、6-(-12)÷2 )2(- 26、(-48)÷ 8 -(-5)÷2 )2 1(- 27、42×)4 3 ()32(-+-÷ 0.25 28、()23)9181(-÷ - 29、()()33323 2 ÷---?- 30、(-5)×6+(-125) ÷(-5)3

七年级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题

有理数加减运算 有理数加法 原则一:所有正数求和,所有负数求和,最后计算两个数的差,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 原则二:凑整,0.25+0.75=1 41+43=1 0.25+43=1 抵消:和为零 原则三:结果的形式要与题目中数的形式保持一致。如确定是分数还是小数,分数必须是带分数或真分数,不得是假分数,过程中无所谓。 1、(-9)+(-13) 2、(-12)+27 3、(-28)+(-34) = = = 4、67+(-92) 5、 (-27.8)+43.9 6、(-23)+7+(-152)+65 = = = 7、|2+(-1)| 8、(-2)+|―1| 9、 38+(-22)+(+62)+(-78) = = = 10、(-8)+(-10)+2+(-1) 11、(-32)+0+(+41)+(-61)+(-21) = = 12、(-8)+47+18+(-27) 13、(-5)+21+(-95)+29 = = 14、(-8.25)+8.25+(-0.25)+(-5.75)+(-7.5) 15、 6+(-7)+(-9)+2 = = 16、 72+65+(-105)+(-28) 17、(-23)+|-63|+|-37|+(-77) = = 18、19+(-195)+47 18、(+18)+(-32)+(-16)+(+26) = = 20、(-0.8)+(-1.2)+(-0.6)+(-2.4) 21、(-8)+(-321)+2+(-21)+12

22、 53+(-532)+452+(-1) 23、(-6.37)+(-343)+6.37+2.75 = = 有理数减法 1、7-9= 2、 ―7―9= 3、 0-(-9) = 4、 (-25)-(-13)= 5、8.2―(―6.3) = 6、 (-321)-541= 7、 (-12.5)-(-7.5)= 8、(-26)―(-12)―12―18 9、 ―1―(-21)―(+23) 10、 (-41)―(-85)―81 = = = 11、(-20)-(+5)-(-5)-(-12) 12、(-23)―(-59)―(-3.5) 13、|-32|―(-12)―72―(-5) = = = 14、(+103)―(-74)―(-52)―710 15、(-516)―3―(-3.2)―7 16、(+71)―(-72)= = = 17、(-0.5)-(-341)+6.75-521 18、 (+6.1)―(-4.3)―(-2.1)―5.1 =4 = 19、(-32)―(-143)―(-132)―(+1.75) 20、 (-332)―(-243)―(-132)―(-1.75) = = 21、-843-597+461-392 22、-443+61+(-32)―25 = = 23、0.5+(-41)-(-2.75)+21 24、 (+4.3)-(-4)+(-2.3)-(+4) = =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吧 斗 Assistant teacher 为 梦 想 奋

2.1有理数 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负数、有理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3.在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一、情境导入 学校组织足球比赛,猛虎队和蛟龙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决,豆豆所在的猛虎队踢进4个球,失3个球,你能用数学的方式帮助豆豆表示他们队的进失球情况吗?学了有理数的有关知识后,问题不难解决.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类型一】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果某河的水位升高0.8m时水位变化记作+0.8m,那么水位下降0.5m时水位变化记作() A.0m B.0.5m C.-0.8m D.-0.5m 解析:由水位升高0.8m时水位变化记作+0.8m,根据相反意义的量的含义,则水位下降0.5m时水位变化就记作-0.5m,故选D. 方法总结: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时,要抓住基准,比基准量多多少记为“+”的多少,少多少记为“-”的多少.另外通常把“零上、上升、前进、收入、运进、增产”等规定为正,与它们意义相反的量表示为负. 【类型二】用正、负数表示误差的范围 某饮料公司的一种瓶装饮料外包装上有“500±30(mL)”字样,请问“500±30(mL)”是什么含义?质检部门对该产品抽查5瓶,容量分别为503mL,511mL,489mL,473mL,527mL,问抽查的产品是否合格? 解析:+30mL表示比标准容量多30mL,-30mL表示比标准容量少30mL.则合格范围是指容量在470~530(mL)之间. 解:“500±30(mL)”表示470~530(mL)是合格范围,503mL,511mL,489mL,473mL,527mL都在合格范围内,故抽查的产品都是合格的. 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理解“500±30(mL)”的含义,即500是标准,“+”表示比标准多,“-”表示比标准少. 探究点二:有理数的分类 【类型一】有理数的分类 把下列各数填到相应的大括号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