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学习教育学,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思想水平,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更好地理解我国颁布的教育方针、政策的依据,提高贯彻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目前,党中央提出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制定了一系列教育必须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相关政策。

二、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

学习教育学还可以提高对教育工作的认识,进一步明确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就有利于进一步树立和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学习了教育学,了解了教师劳动的特点及其应有的素养,这就有助于推动教师按照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具有的德、才标准去严格要求自己,修养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从而全面提高作为一个人民教师的基本素养。

三、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学习教育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教育规律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常规,掌握教育规律,掌握一些教育技能,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工作的自觉性,难免工作中的盲目性,提高自己的教育工作水平和能力,使教育教学工作科学化,有效地做好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四、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由于时代的发展,在教育实践上出现了许多从未有过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进行改革。要改革,必须具有坚实的教育理论基础,才能使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

教育理论来自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只有学习了教育理论,才可能将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加以理论化、系统化,并上升到规律,加以认识,从而更好地使理论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这种从实践到理论的总结概括过程,其实就是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过程。因此,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推动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从古至今,教育都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个人等各方面的影响都是十分显著的。教育,在这个与日俱进的时代,有着它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第一,教育对政治的价值与意义,是推进我国建设民主政治的进程。马克思曾经指出:“一方面,为了建立正确的教育制度,需要改变社会条件;另一方面,为了改变社会条件,又需要相应教育制度。” 这段话对于我们认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同样适用。我们知道政治对教育有制约作用,同时教育对政治也有反作用。民主的问题成为教育与政治的核心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知道,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即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参与对国家的监督和管理。列宁曾经指出,“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毛泽东也说过,民主的方法就是必须让人民“参与政治活动”。人民怎么才能参与政治活动,参与国家的管理呢?当然有各种条件,就是要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教育水平。没有一定的文化、教育水平,是难于参加政治活动,行使对国家的管理权的。列宁在强调对工农的教育问题时,就说过,“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他还说过,在一个文盲的国家是不可能建设共产主义。列宁把提高工农的文化和教育水平,同实现苏维埃民主和克服官僚主义来纳西在一起。实践表明,列宁的意见非常深刻。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让人民群众参加选举、监督、管理等政治活动,都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政治水平。教育在这些方面也肩负着重大的任务。广大群众的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是民主政治建设

的重要条件。 第二,教育对经济的价值与意义,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强杠杆。人常说“贫穷的人(国家)的唯一出路,靠教育。”犹太民族的成功,在于教育,这是铁证;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也是教育促进的作用。教育发展的基础在于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而教育又将作用于生产力和社会经济,成为推动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同时教育是培养适合经济发展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十分紧密。它既是传递社会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更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和条件。一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决于该国资本形成能力的大小。也就是说,教育发展的规律和速度,应当同国家资本形成能力相适应,量力而行,才能保证教育与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首先,通过教育,奠定发展社会生产力所需要的人才基础。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要求提高全社会成员的思想、智力、体制水平。普及教育(包括初等、中等教育)之所以受到一切发达国家的重视,原因就在于它能带动奠定发展社会生产力所需要的牢固基础。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还需要大量专业人才,这是由专业教育、高等教育提供的。教育在提供专业人才方面所起的作用,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是人才短缺;而这恰恰是教育不发达的结果。愈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愈清醒地看到人才的意义,因而把教育提高到社会发展的头等地位。“教育先行”成为发达国家竞相采取的决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指出:“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这正在人

第一章 比较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比较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比较教育学的意义 一、比较教育学的概念 各国比较教育学家的概念: 法国教育家朱利安(比较教育之父) 美国比较教育教育学家康德尔 英国比较教育学家汉斯 日本比较教育学家冲原丰 苏联比较教育研究者索科洛娃 (一)研究目的 主要目的:借鉴外国教育经验,改进本国的教学实践。 (二)研究对象 1.领域:教育的各个领域,研究重点是各国的教育制度和基本的教育本体; 2.时间:当代教育,由借鉴的目的所决定,与纵向研究的教育史的区别在于, 比较教育是其横向研究; 3.空间:世界各国,过去以国家为单位,现在以国家为中心的国民教育制度的 研究。 以特定时空范围的教育制度和教育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使得比较教育学有别于教育学的其他分支学科,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以上为研究的广度,该学科还存在研究的深度的问题,不仅要研究教育经验,还要研究教育规律和本质,以体现其理论价值。 (三)研究方法 主要方法:比较法(详见第二节) (四)学科的基本性质 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中间科学之争) 研究对象:教育制度和教育问题; 研究任务:总结教育经验,解释教育规律,探索教育发展趋势; 研究目的:改进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 概念: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学科。 理论科学(理论):寻找教育发展的规律; 应用科学(实践):为教育改革做借鉴。 (五)比较教育学科领域的分化 根据全世界各地的研究报告,比较教育学科已分化为比较研究、外国教育、国际教育和发展教育四个领域。 比较研究分为比较教育学和教育内部分析和文化内部分析。比较教育学指各国教学和课堂教学过程研究。教育内部和文化内部分析,如比较在两个或更多国家、地区甚至

2015教资统考小学《小学教育学》各章节考试重点及出题重点

2015教资统考小学《小学教育学》各章节考试重点及出题重点 目录 一、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重点) 三、小学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此考点易出简答题) 四、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五、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此考点易出简答题) 六、联结派的学习理论 七、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八、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此考点易出简答题) 九、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十、学习动机理论

一、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1)学生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一旦出现了学习困难,教育心理学可以提供多种方法帮助教师了解问题。 (2)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教育心理学也在适应社会发展中不断完善。正确剖析和认识社会出现的教育现象,既需要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现实视野,也需要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原理和研究成果。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1)教育心理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教师可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将这些原则转变为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 (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有助于使教师的工作符合自身的教学心理也更符合学习者的学习心理,有助于教学工作产生更为优化的效果。来源于考试大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1)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2)学习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从而更好地驾驭教一学过程,更好地教导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指导,也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了可参照的丰富的例证。即教育心理学给教师提供进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研究的方法.使教师不仅能够理解、应用某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而且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去验证这些原理并解决特定的问题 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重点)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同时,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一方面,由于环境的影响,生物有机体的行为会产生适应性的变化;另一方面,这种适应性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积极的建构过程。 皮亚杰认为,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所谓“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同样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它是个体为了应付某一特定情境而产生的认知结构。皮亚杰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主要手段。客体永恒性是后来认识的基础。(2)前运算阶段(2-7岁)思维特征:单维思维;思维的不可逆;以自我为中心。(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思维特征:多维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又称命题运算阶段。 2、认知发展阶段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皮亚杰所揭示的思维发展的阶段性是普遍存在的,思维发展的顺序是不可改变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具体个体身上或不同文化背景条件下不存在阶段的特殊性。 3、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

《学记》教育思想解读

洪梅孙景龙 《学记》教育思想解读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篇完整的教育学文献。在教育理念 不断更新的今天重温《学记》,我们发现,《学记》所构建的教育理论, 体大思精,要言不烦,用今天的教育理念来解读,仍然会给我们很多 启示。虽然时隔两千多年,仍然未失实践指导意义。今就《学记》教 育思想的现代价值略作论说。 一、尊师莆教。审慎选择教师的基本标准 《学记》说:“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凡学之道,严师为 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 无北面,所以尊师也。”一个不重视教育、不尊重教师的民族是没有希 望的民族。《学记》的作者认识到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把教师摆在了相当重要的社会位置。 “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为此,《学记》提出了审慎选择教师的 四条基本标准:一是知教之所由“兴“废”。《学记》认为,教育有“四 兴”“六废”,“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 师也。”二是知学者之“四失”。《学记》认为,“学者有四失”,教师要了 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状态,知病在何处,才能对症下药。三是知 “至学之难易”和学生素质的“美恶”。教师要知道某一知识对学生的 难易程度和学生资质高低,包括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才 能实施有效的教育。“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 能博喻然后能为师。”四是能“听语”。“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 也其听语乎”,听语,就是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情绪、眼神、言语 等表达出来的渴求来调整自己的教学,“善于从学生的质疑|’廿J难和独 特体验中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并对自己 预设的教学作富有创意的调整”。…教师善于运用教学机智,“不断 地捕捉、判断、重组课常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f}{来的各种各样的信 息,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亮文化研究2010.01.B 点,成为学生智慧的火种”,【2,让“预设”和“生成”共精彩。 二、育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生存素质 我们今天认为,“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素质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州”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学记》一开头就提出了教育要“化民成俗”的见解,明确提出了建寺教育的视学制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这里的“小成”“大成”是评价等次,或者说培养目标,有阶段性目标,有终极目标。具备了独立的治学能力,能够与他人愉快合作,可以说是基本成材,“谓之小成”。只有达到“知类通达”,各种知识融会贯通的境界,才可以说是最终成材,“谓之大成”。“离经辨志”是培养和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敬业乐群”是培养和考查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合作能力:“博习亲师”是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和治学兴趣;“论学取友”是培养和考查学牛的研究、创新能力和自我生存能力。“强立而不反”,是说学生形成娴熟地处理各种I'口J题的能力和稳定的人格。一个人的学问达到触类旁通的程度,有识见,敬业,能与他人愉快地合作就具备了一定的生存能力。这里提出的对学生的考核就不单是知识的考查,而是包括了知识(博习亲师)、品格(敬业乐群)、识见(论学取友)、能力(知类通达)等方面在内的全方位的考核,体现了全面发展的人才观,虽然论述稍嫌简括,但对我们今天建立全面的评价系统,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三、自主发展.提偶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最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课程改革实践中探索最为广泛、最有成效的课题。许多人都觉得这种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最现代的教学理念,因为这种学习 说的基础上进而指出:“性者,心之理;情者,心之动;心者,性情之主。”为道学修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做了详尽的发挥。 《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这就是说,无论天道人道,诚都是一样的,故天人可以相通,可以合一;天与人诚的途径有别,天道之诚“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即不须努力,不须思虑,自然天成,而人道之诚则须通过勉、思达到;人中之圣人特殊,与天相同,诚可以不勉不思而成。亦即《中庸》另处所言“生而知之”、“安而行之”之人。《中庸》按照天道之诚给人道之诚描述}{5修养的途径。第21章说:“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由诚而至于明善,是天命之性使然,属于“不勉而中,不思而得”的圣人一类。 圣人以下的君子贤人一类不能“自诚明”,而须“自明诚”,他们要“明善”并“择善而固执之”,为此务必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且学、问、思、辨、行务须造其极,做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诚”字便沟通了天人之际,将“天之道”与“人之道”紧紧地贯穿在一起,因而具有了天人的双重性质,即“天命之为性”。牟宗三先生认为“成之者性也”的性是道体下来的,道体落在每个人身上就是你的性。道体要不断继续下去,就是好的,这是本体论的讲。牟宗三先生注重中庸的工夫论理路,并且特别提出“纵贯系统”,认为是儒家的特别之处。这也从天人贯通的角度阐明了成性功夫的路径。 朱熹将《中庸》所谈的种种工夫均纳入到《大学》修己治人的八大纲目中去,他说:“如读《中庸》求义理,只是致知功夫;如慎独修省,亦只是诚意(《朱子语类》,卷19)。可见,《中庸》的工夫论也被纳入到儒学“修己治人之术”的大框架之中。当然,《中庸》提出了更加多样 159化、系统化的修身工夫论,这些工夫论成为朱熹等宋儒反复探讨、躬行实践的对象。 参考文献: 【1】金景芳,吕绍纲.论《中庸>卜----兼析朱熹呻庸”说之谬M.孔子研究,1994(02). 【21陈进坤.朱熹《大学))《中庸》注对中华文化的理论贡献【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2). f3】降大任.“中庸”的变通性【J】.社会科学战线,1997(05). 【‘1胡念耕.孔子“中庸”新解【J】.社会科学战线,1997(02). 【5】田永胜.中庸伦理思想新探【J】.齐鲁学刊,1998(06). 【6】张牧童.略论儒家中庸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影响【J】.平原大学学报,2000(01). 【-/]陈赞.论朱熹关于中庸的语义辩证【J】.中州学刊,2000(05). 【8】徐刚.《大学》、(《中庸》与朱熹自然哲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J砌,Z001(03). 作者简介: 倪凤英(1979一),女(汉族),河南南阳人,长安大学 汽车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管理研究。 魏立明(1980一)男,哲学硕士,讲师,长安大学汽车 学院,主要研究哲学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万方数据

简述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1、简述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答:(1)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 (3)巩固专业思想,献身教育事业。 2、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1)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2)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 (3)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教师威信。 3、简答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答: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 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4、简答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答: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过程。 5、班主任如何培养班集体? 答:确立目标;建立班委会;组织开展班级活动。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6、简述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答: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正确;教学方法适当; 教学过程紧凑;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7、什么是因材施教?如何贯切这一原则? 答: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应当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贯切这一原则教师要: 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面向每一个学生。 8、简述德育的基本内容。 答:从内容上看,德育主要内容是指 道德、思想和政治方面的教育。

9、班主任如何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 答:以爱动其心;以理服其人;以智导其行。 10、简述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教师素质包括哪些?) 答: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质; 教育素质;职业道德素质。 11、目前,我国中小学最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答: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12、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 实习作业法、练习法、参观法。 13、简述班级授课制的意义。 答:班级授课制使教学获得了较高效率;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 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但,讲授法 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缺点。 14、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答:主要包括:说服教育、榜样示范、 实际锻炼、情感陶冶、奖励和惩罚等。 15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营造优雅的班级环境; 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小学教育学考试内容

小学教育学考试复习重点(二) 第七章课程 第一节课程概述 识记: 一、几种不同的课程观:(1)课程是知识:是比较早、影响相当深远的观点,也是比较传统的观点。这种观点目前仍然是最具代表性和广泛性的。强 调学习者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2)课程是经验:认为课程是从学 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课程是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强调学 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强调和依赖学习者个性的全面参与及主动性、积 极性、选择性、感情、兴趣、态度等。(3)课程是活动:强调学习者是课 程的主体,注意学习者的能动性,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 为中介实施课程。 二、课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所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 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 排地。从目前而言,“课程是经验”的观念更加符合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和发 展的需要。 三、课程论:就是研究课程的专门理论。 领会与应用: 一、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间接经验 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学科课程,认为课程就是分别从各门科学中 选择主要内容,组成不同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活动课程,认为课程应当是一 系列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学生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 问题,发展能力。两种主张都有积极和消极因素。既不能把学科课程当作唯 一的课程类型,也不能把活动课程作为课程主体,在我国小学课程的传统中 学生的直接经验是相当缺乏的。因此如何在小学课程中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将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2、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课程究竟是给学生知识还是发展学生的能力?教育史上曾分为两派,一派是 形式教育派,强调课程以训练学生能力为主;一派是实质教育派,强调课程 以传授知识为主。两种主张都只看到了问题的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知 识与能力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3、分科与综合的关系: 这是当代课程研究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古代或早期的课程是以整体、综 合为特征的,近代课程是分科的。分科课程发展和相对成熟后表现出来的弊

对教育学的认识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学习教育学的几点认识 本学期新开了一门课程《教育学》。首先让我联想到的是上学期已学过的《教育心理学》,从名称上来看,两者均是研究有关教育问题,只不过前者重在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而后者重在研究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现象及变化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研究如何有效的学与教。 我们的教育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是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人的活动。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必须对其进行研究,经过长期积累而成为教育学特定的研究对象。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实践的发展,对于教育学研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人们深入研究的教育问题很多,例如教育本质问题,教育、社会、人三者关系问题,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实施的途径、方法、形式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教育过程问题,教育主体问题,教育制度、教育管理问题,以及反映中国特色的各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问题等。教育学是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从归归落地到现在大学的我们,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体验并感受着教育。谈到教育我们每个人都不会感到陌生。我认为,教育可分为两部分———“教”与“育”。“教”是指在学校里老师的教学与教导,而“育”则是指在家里家长的养育与培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作为一名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三师范生,以后很可能会走到教师的岗位,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学习教育学就已变得至关重要了。一名教师,为提高工作的自觉性,避免盲从性,更好地贯彻我国的教育方针,培养更多的建设人才,就必须掌握基本的教学理论,按照教育规律和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设计教育活动,指导教育实践,调整控制教育行为。通过教育理论的学习,就能够自觉的指导教学,不断累计教学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理论,以推广使用,让更多的学生和教师收益。掌握教育理论以为进一步学习教育科学领域打好良好的基础。 通过学习,我还认识到教育学这门课程除了教育基本理论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培养教师教学技能,例如如何编写学习教案、备课、如何确定教学目标等。这是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教学技能,掌握这些基本教学技能与技巧,有助于形成科学规范的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此外,通过学习名人名著教育思想,我受益匪浅。尤其是苏格拉底教育学理论,使我的思维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苏格拉底对教育的意义、目的、内容和方法,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在教学的方法上,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苏格拉底倡导的问答法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今天,问答法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卢梭、布鲁纳等人提倡的“发现法”,也明显受到苏格拉底方法的启发。 总之,对《教育学》的学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它使我更全面的审视教育,理解教育,相信它必将会给我的人生带来巨大的财富。

数学学科教育价值及作用

浅谈数学学科的教育价值及作用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的工具学科,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保障,是学生德、智、体等多方面发展,成为合格人才的关键。本人根据数学学科的具体特点,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逻辑性和系统性来论述数学学科的教育价值及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育价值、作用 discusses mathematics discipline shallowly the educational value and the function li yingxue 【abstract】mathematics is a foundation tool discipline, is the student learns other disciplines the important safeguard, is the student morality, intelligence and physique and so on various development, becomes qualified personnel’s key. myself act according to mathematics discipline the concrete characteristic, from mathematics discipline’s abstractness, the logic and the systematic characteristic elaborates mathematics discipline educational value and the function. 【key words】mathematics, educational value, function 数学提供给人类数学知识,人类又发现了数学教学的其他意义。这样数学学科的作用和价值才丰富起来,也就吸引着更多人越来越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数学为什么能够数千年来历久不衰?这不

教育科研的内涵与意义

教育科研的内涵与意义 一、教育科研的内涵 1、什么是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是指人们运用科学的方法探求教育事物的真相 和性质,摸索和总结其教育规律,并取得科学结论的研究活动过程。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现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简言之,是用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新的未知的规律,以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为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教育改革服务。 2、什么是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教育工作者对教育领域的对象、现象及其规律的一种创造性认识活动。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地认识教育现象及其规律性、进一步探求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获取最佳的教育效益。 二、教育科研的特点 认识和把握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是开展教育科研的基础,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全面正确地认识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教育科研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教育性 教育科研的教育性,是由学校的教育任务和教育目标所决定的。教育科研总是服务于一定的教育任务和教育目标的,以一定的教育任务和教育目标为导向。它是根据中小学生接受教育的特点,研究和探索更科学、更合理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身心主动地、生动地、活泼地发展。教育科研必须 把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把教育性贯穿于教育科研的全过 程,体现在教育科研的各个环节中。 2、科学性 教育科研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教育科研从本性上说,是按着教育科研方法的规定进行的,而这些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是科学的、有效的,是教育科研规律的反映。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决定了研究过程的科学性,从而使教育科研成为一种理论的科学探索。第二,研究成果的科学性。教育科研的本质在于探求教育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以便更深刻地认识教育事物,运用教育规律,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从而获 得科学的认识,形成科学的理论或观点,是教育科研的首要目的。 3、探索性 教育科研是在已知的基础之上,探索未知的认识过程。其具体表现在:第一,教育科研需要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和教育实践经验。原有的教育理论基础、教育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越高,就越容易取得高水平的成果。为此,教师搞教育科研最好是选择那些自己非常熟悉并有一定研究基础的问题作为科研课题。第二,教育科研的计划需要不断完善,不断修改。搞教育科研都要制定研究计划,但这种计划是凭着过去的经验制定的,在教育科研过程中,要坚持主观计划服从于客观实 际的原则,发现问题要及时地对计划进行补充与修改。 4、创新性 教育科研不能走别人走过的路,重复别人已经做过的研究,复述前人已经解决的问题,而是在接受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要进入前人没有进入或者没有完全征服的领域,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者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教育科研的创新性主要体现

小学教育学考试重点

小学教育学考试重点 一、教育的起源 (一)生物起源论(二)心理起源论(三)劳动起源论 二、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特点:(1)普及义务教育(2)采用班级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3)教育没有实现真正平等,教育存 在双轨制 三、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1)教育战略化(2)教育现代化(3)教育人性化(4)教育一体化 四、教育学发展的历史阶段(1)教育经验积累阶段(2)教育学独立形态阶段(3)教育理论的多样化和深化阶段 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贵小学生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1)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目的(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 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教育结构和教育内容(4)....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发展和革新 六、教育对经济活动中再生劳动者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劳动者(2)把一般性的劳动 者转变为专门性的劳动者(3)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4)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造为另一种形态的劳 动者 七、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权利(3).. 决定即爱哦与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与的内容 八、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促进作用:(1)教育对文化的传递、保存作用(2)...活化、选择作用(3)...更新、创造作用 (4)...交流、交融作用 九、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提高教育质量和扩大教育者的数量(3)...影 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十、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能够传递传播科学知识(2)教育能够发展科学 十一、教育对人口的影响(1)教育可以调节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2)教育可以提高人口质量,是改变人口 质量的手段之一(3)教育可以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 十二、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极其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2)社会坏境是热的发展的现实制约 因素(3)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部动力(4)教育 十三、我国现行学制系统(1)学前教育(2)初等教育(3)中等教育(4)高等教育 十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涵(1)人的片面发展的历史根源在于社会分工和私有制(2)人的全面发展是工 业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同时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提供了可能性(3)社会生产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决定性条件(4)教 育与生产的相关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 十五、教育的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 十六、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鲜明地提出了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性质(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 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是转载自百分网https://www.360docs.net/doc/946922718.html,,请保留此标记人的唯一方法 十七、小学智育的实施要求(1)直接经验时间接经验相结合(2)培养独立学习能力(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培养良好 的学习习惯 十八、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1)全体性(2)全面性(3)发展性(4)科学性 十九、家庭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1)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智力发展有促进作用(2)家庭教育对儿童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具 有奠基作用(3)...的品德形成具有导向作用(4)...的性格形成具有塑造作用 二十、家庭教育的特点(1)早期性(2)示范性(3)感染性(4)丰富性(5)灵活性

学记原文及译文

【《学记》教育思想】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它比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面世一千八九百年。? 《学记》的成书年代大约为公元前四世纪至三世纪,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其作者可能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全文共20节,1229个字,其篇幅短小精悍,内容相当丰富、精辟、深刻,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 《学记》主要论述了教育作用与目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以及教师问题等有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一、教育作用与目的? 《学记》继承了先秦儒家的一贯思想,把教育作为实施政治,进行社会管理的最有效手段,所以《学记》一开篇就用格言式的优美语言论述了教育的作用与目的。它说:"发虑宪,求善良,足以饷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不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意思是说,自古以来,凡是有作为的统治者(王者)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仅仅依靠发布政令、求贤就士等手段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统治者要想使百姓遵守社会秩序,形成良风美俗,从而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必须发展社会教化,通过社会教育手段,提高全体国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自觉来实现。另外,人虽具有天生的善性,但是,不接受教育,不经过努力学习,就无法懂得道理,更不能遵守"王者"的法令。这就像一块美玉一样,质地虽美,但不经过仔细地雕琢,就不能成为美器,古代的帝王深谙此理,他们在建设国家,统治人民的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使其优先发展。? 《学记》的作者以托古改制的方式,用格言式的精美语言阐发了教育在移风易俗和建国君民中的作用,强调了教育为社会政治服务的目的,从而把教育与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密切相联,尤其突出了教育的政治功能,形成了中国古代教育的突出特色。 二、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 《学记》在强调教育的作用,阐明了教育目的的同时,规划了学校教育制度,并提出了学校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于学校教育制度,《学记》的作者首先以托古改制的方式,规划了教育体系。它说:"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家、党、术、国是从地方到中央的行政区划。《学记》的作者提议,在不同的地方行政机构中建立不同等级的学校,在中央建立国立大学和小学以形成纵横交错的教育网络,塾、庠、序、学就是设在家、党、术、国的学校。这一提议对中国封建社会教育体制的形成影响极大,汉代以后,逐渐形成了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并立的教育体制。?其次,提出了确立学年编制的设想。《学记》的作者主要谈到了大学的修业年限和时间安排。他把大学的教育划分为"小成"和"大成"两个阶段。"小成"阶段学习年限为7年," 大成"阶段为2年,这是古代学校教育中确立年级制的萌芽。? 关于学校管理的具体措施,《学记》首先特别重视大学的入学教育和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它说:"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谛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养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学记》把入学教育做为大学教育的开始,要求在开学这一天,王子率领文武百官亲临学宫,参加开学典礼,用新鲜的蔬菜、水果等祭祀先圣先师,以表示尊师重道之意。开学典礼结束后,新生入学后首先学习的内容是《诗经·小雅》中的三首诗,即《鹿鸣》、《四牡》和《皇皇者华》,这是三首君臣宴乐的诗,入学教育学习它们是为了告诉学生,大学教育是培养政府官员的,上了大学就是"官其始也",就等于踏上了仕途的第一步,就要思考今后如何才能做一名忠于君王、勤政爱民的好官。入学教育结束之后,日常的教学工作也必须严格进行。上课的时候,学生只有听到鼓声才能打开书箧,把书取出来,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待学业的严肃认真的态度。教师上课之前应准备好惩罚学生的教鞭(即"夏楚"),目的是严肃课堂纪律,使学生不敢因懈怠而荒废了学业。天子委派的政府官员或天子本人不到夏季大祭完毕,不要到学校里来视察和考核学生的学

(精选)学习教育学的方法和意义

学习教育学的方法和意义 教育学是我们师范专业必修课程,如果非师范类的大学生要考的教师资格证,那么他的教育学必须通过。由此可见教育学教学对我们师范生的教育素质影响有很大重要性。所以我们应好好学习教育学并理解其意义。 一、教育学的学习方法 1.掌握了教育学的发展与教育学的内容; 2.理解了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应该建立的新型课程观、教师观与学生观,教师与学生应处于什么样的关系; 3.知道了学习理论包含的内容以及新的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4、学会了学校德育、教育评价与学校管理; 5.知道了教育与经济、科技社会的关系; 6.基本掌握了教育理论、教育规律和教育现象。 教育是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教育学是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人的活动。在学习教育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识教育学的本质,由于教育学是一门观念性的课程,不像我们所学的专业课那样枯燥,正因为其自身具有的观念性,使我们每个人都能构思出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我们“是什么,怎样做”,启发了我们“为什么,怎样想”。从而让我们知道怎样教育学生是对的,我们不仅要教他们专业知识还要教他们为人处世,让我们更深层次的了解学生,当学生犯错时怎样惩罚他才能不伤害他并且管用。当他们情绪低落时应怎样安慰,那些能对他们说那些不能对他们说等,使孩子们能得到更好的教育。

二、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1.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给师范生培养良好的教师素质。增强教育工作者的自觉性,避免盲目、随意性。 2.有助于科学的教学管理。师范生一般毕业后都从事教育科学管理工作,时未来的教师。要使学校的管理建立在科学化、现代化基础之上,不懂得教育科学,不精通管理艺术,就不可能实施科学的,有效的管理。 3.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是一种按照预期的要求以改进教育的实践,促进教育发展的有意识、有计划的尝试,是面向未来的创造性活动,时一项教育变革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我们在校师范生具备这样的知识,因此教育学教学在师范生职前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很深。 4。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当前,随着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深入,教师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从传递型的教师转变为研究型的教师。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而且,面对当今复杂的教育形势,传统的教育经验日益捉襟见肘,教师只有成为研究者,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挑战。 想要教好学生,不仅要教好的专业知识,还教好的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教育学这门科目正是引导我们怎样去教好学生的导师。

教育现代化的价值与意义

第一部分;判断题 1. 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上独尊儒术。错误×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2. 毛泽东认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3. 现代化的发展,标志着一种新的文明的诞生和发展。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4. 剑桥大学成立于1205年。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5. 二战后的美国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学术精英为目标。错误×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6. 英格尔斯是政治学家。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7. 古典高等教育阶段,学校主要是为宗教和政治培养接班人和政治精英的。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8. 教育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与封建教育决裂。错误×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9. 现代化反映的是单一的经济问题。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10. 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19年五四运动的这段时间里,人们对现代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人们开始意识到现代化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问题,还有制度层面的问题。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第二部分;单选题 1.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这段话出自()正确√ A. 独立宣言 B. 共产党宣言 C. 中国共产党党章 D. 三民主义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2.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力、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这句话是谁说的?正确√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胡锦涛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3.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正确√ A. 董仲舒 B. 王安石 C. 柳宗元 D. 商鞅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4. 《共产党宣言》是在哪一年发表的?正确√ A. 1488 B. 1848 C. 1884 D. 1844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5. ()是回答怎样现代化的问题。正确√ A. 现代化状态 B. 现代化能力

如何看待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价值 - 扬州大学.

如何看待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价值 其实教育学一直是在责难中艰难前行的,一直在批判中发展自己的。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教育学的前辈们,他们很多人有科学研究精神,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科学研究事业。实现教育学中国化是我们教育学发展的重要问题。1963年刘佛年先生牵头,中国教育学人历三年寒署弄出了中国教育学的第一个草稿。但文革时间中断了。文革后,刘佛年先生署名发表了这个研究成果。这本教育学草稿无论怎样简单毕竟是教育学中国化的第一步。结束了我们只学习日本、美国和苏联教育学的历史。文革后,我们的教育学学人,尤其是老一代教育学人,努力耕耘,建构起了相对完整教育学理论体系。当然,这个体系今天也不会是很完善,可毕竟是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前面我说教育学一直是在艰难发展,主要是说教育学一直在责难中发展自己的。加深教育学的理论研究,有人会批评说教育学脱离实际,没有用;如果教育学深入研究教育实际问题,又会被批评为没有理论,教育学只是教师工作手册,甚至不是科学。 教育学发展的出路是分化自己,有的学科应该主要是加深理论研究,有的学科主要加深应用研究。不能一本教育学什么都管。 从教师的职业,从教书育人的使命来看,学习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和价值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是一个现代专业化教师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教师教书不是随意的,应该是理性的,不仅要掌握前沿的专业知识,也要有先进的教学方法,要有科学的教育观念,也有人说是教育理念,要懂得和了解学生的基本特点。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把书教好,也才能体验到当教师的乐趣。因此一个人要从事教书的职业是必须要学习教育学的,这是国家教师任职的资格要求。 第二,是教师确立科学教育观的基本途径。

小学教育学知识点大全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建立,又称制度化教育。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时期产生的人类早期教育。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随之颁布的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古代中国教育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后,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4、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创办私学,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仁”为最高道德标准,重视因材施教。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科学技术的传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