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概述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自考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自考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是指对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结构进行研究的学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语言的使用方式和变异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对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目的是探索言语表达的规律和机制,以及语言元素的关系和功能。
通过研究语法,能够揭示语言系统的内在规则,帮助理解语言现象,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并为语言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内容包括音韵、词汇、句法和语义等方面。
音韵研究探讨音素的组成和变化规律,以及音节的构造和音调的运用。
词汇研究主要解析词义和词性的变化,以及各类词语的搭配和构词法。
句法研究则关注句子的结构和成分的组织方式,包括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和修饰成分的运用。
语义研究则涉及词语和句子的意义和符号的运用,以及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信息传递。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方法多样,既有传统的归纳和演绎方法,也有实证和统计分析的方法。
研究者通过分析语料库中的大量文本和实验数据,提取和总结语法规律,并从认知、语用和文化等多元视角考察其原因和影响。
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语言教学、翻译研究、语音识别和机器翻译等领域,对于提高语言处理技术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有重要意义。
总体而言,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对于洞悉语言的本质和运作方式
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语法规则和结构,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提高语言交际能力,促进语言教学的发展,并为语言科学的研究做出贡献。
现代汉语 语法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一、语法概述语法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对语言结构、用法、规则等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说。
现代汉语语法是研究汉语语音、语义、语用、句法、语篇等方面的规则性、规律性的工作。
现代汉语语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音:主要研究汉语语音的规则和现象,如音节、声母、韵母、声调等。
2.语义:主要研究汉语的词汇、词义和语义的规则与现象。
3.语用:主要研究汉语在社会交往中的应用规则,如言语行为、语用关系、交际策略等。
4.句法:主要研究汉语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如成分、句型、主谓结构等。
5.语篇:主要研究汉语的表达方式、逻辑、连贯等,以及汉语篇章结构的规律。
二、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1.字母和音标现代汉语的音标采用的是国际音标,这使得汉语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另外,汉语拼音的简单易学、操作方便,也方便了各国人民学习和使用汉语。
2.词性和词序现代汉语的词性非常简洁,多为单音节,较少复杂词缀,常见的词性只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介词。
另外,汉语的词序比较灵活,常常用动宾结构来表达动作。
3.语态和时态现代汉语的语态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时态有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但汉语并没有明确的时态标记,而是通过句子结构和上下文来表达。
4.语音和语调现代汉语的语音较为平板,而且音调的变化非常丰富,其中包括四声和轻声。
此外,汉语也有一些特殊发音方式,如儿化音、兼音等。
三、现代汉语语法常见问题1.汉语的主谓宾语结构常常体现为“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但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和修辞手法的使用,这种顺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2.汉语中有很多动词表达方式的变化,如同时兼有谓语和宾语功能的“会”、“能”、“要”等助动词,以及使用不规则的动词形式表达时态、语态等。
3.句法错误也是汉语学习者经常面临的问题,如词语的搭配、语法错误和语气的表达等。
四、现代汉语语法实践现代汉语语法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在实践中逐渐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方法的演变及原因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方法的演变及原因摘要:本文以特定时期著名的语法理论和语法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方法在一个世纪的演变与发展,并试图找出语法研究方法演变与发展的原因。
关键词:语法研究、方法一、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概况1898年,马建忠参阅西洋语法,写出了《马氏文通》,才标志着中国现代语法学的全面建立。
1924年,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问世,这是以白话文为对象,全面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第一部力作。
《新著国语文法》建立句本位,打破了《马氏文通》以来的“词类本位”的传统。
他把句子划分成主语、述语、宾语、补足语、形容性的附加语、副词性附加语等六种成分,第一次明确地规定了分析句子的方法,建立了完备的现代汉语语法体系。
这个时期,语法专题论文较少,最重要的当推赵元任的《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1926)。
1938年,陈望道等人在上海发起了关于文法革新的讨论,这场讨论的目的是“以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态度缔造中国文法体系”。
真正建立起新的汉语语法体系的是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1942)和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1943)此外,还有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1948)美国赵元任的《国语入门》(1948)(《北京口语语法》)等重要作品问世。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给汉语语法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由于党和政府的提倡,社会上很快掀起了学习语法修辞的热潮。
这个时期可以称作语法学的发展时期。
毛泽东对有关人士指示:“在报上写文章及为学校写文法教科书”,要在全社会普及“文法教育”。
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
从此开始普及语法知识,重要的著作有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1951)、吕叔湘的《语法学习》(1951)和张志公《汉语语法常识》(1952)等。
一些学者进行科学的语法研究,对当时及以后的语言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丁声树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王力的《汉语史稿》和陆志韦的《汉语构词法》等。
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与语用功能研究

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与语用功能研究现代汉语是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它的语法结构和语用功能对于学习和理解汉语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和语用功能进行研究,并探讨它们在日常交流中的应用。
一、语法结构的基本特点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简洁,以主谓宾的基本句式为主。
但是,汉语又具有灵活变化的特点,可以通过变换词序、使用虚词和助词等手段来表达不同意思和语境。
1. 词序变化:汉语的词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变化。
一般来说,汉语的基本词序是主语-动词-宾语,但是根据语境和句子要表达的意思,词序可以前后调整。
例如:他吃了苹果。
-> 苹果他吃了。
2. 虚词使用:汉语中的虚词是没有实际词义的,但是在句子中起到了重要的语法作用。
有些虚词用于连接句子成分,例如“的”、“地”、“得”等,有些虚词则用于表示动作的方向、状态等,例如“在”、“往”、“向”等。
例如:我喜欢吃水果。
我喜欢吃的是水果。
3. 助词的运用:助词在汉语中起到了连接词和句子成分的作用,使句子更加完整和准确。
汉语的助词有很多种类,如“了”、“在”、“得”等,每种助词都有自己的语法用法和意义。
例如:他在看电视。
他看电视看得很认真。
二、语用功能的应用语用是指语言在交际中的应用功能。
现代汉语的语用功能丰富多样,包括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
不同的语言功能对应着不同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
1. 陈述功能:陈述是常见的语用功能,用于客观地叙述事实、描述事物和表达意见。
在陈述句中,常使用主语-谓语-宾语的基本句式,通过修饰词和补语的运用,可以表达更加准确和丰富的意思。
例如:他是一名医生。
这本书很有趣。
2. 疑问功能:疑问是用于询问和征求对方意见的语用功能。
疑问句的语序通常是疑问代词或疑问副词+谓语+主语的形式,通过语调和疑问词的选择可以表达不同类型的问题。
例如:你是谁?你昨天去哪里了?3. 祈使功能:祈使是用于表示请求、命令或建议的语用功能。
祈使句通常以动词开头,省略了主语,语气直接且明确。
【1904主观题汇总】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浙江)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说明1、主观题汇总主要来源于历年真题。
以教材章节逻辑进行梳理,真题中未曾考过的章、节不做赘述:例第一章第一节,在历年真题中未曾考过,则此资料中不包含该部分试题。
2、试题后的四位数字代表该试题出现的年份和考期,例:【1804】表示该题在2018年4月的自学考试中考察过。
3、试题后的“★”为依据该试题的考察频次及难度所拟定的标识,在学习过程中可作参考。
第一章现代汉语语法概述1、名词解释:传统语法【1404】★2、名词解释:句子【1804、1510】★★3、名词解释:词组【1404】★4、简答题:语素和词有什么区别?【1504】★第一章现代汉语语法概述第二节语法学体系介绍含义名词解释:传统语法【1404】★传统语法理论将语法看作一套具有规范价值的规则系统,研究语法的目的在于指导人们如何说话、写作,在于纠正言语实践中的错误,强调规范性、纯语主义、文学至上等观点,采用拉丁语模型,注重对书面语的研究。
因此有人称这种语法为规范语法。
传统语法学的主要内容有:(1)突出形态与范畴的关系,强调形态的重要性,并根据形态归纳语法范畴。
(2)中心词分析法(也叫成分分析法)。
(3)按意义标准划分词类。
第三节语法单位含义名词解释:句子【1804、1510】★★以词语或短语为材料组成更大的单位,通过这个单位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并且伴有特定的语调,这个单位就是句子。
句子是语法链条中的最上层单位,也是言语交际活动中最基本的表达单位。
含义名词解释:词组【1404】★词组即短语,短语是由词和词构成的句法单位。
汉语的短语专指临时组配的大于词小于句子的单位,而成语等固定结构则归属于词汇范围。
短语这一语法单位几十年来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以前曾被称为伪语、字群、词群、兼词、扩词、词组、结构等等。
在现在的语法研究界,“短语”已经为多数人所接受。
区别简答题:语素和词有什么区别?【1504】★(1)性质上,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它是语言系统中最基本的音义单位,也是更高一级单位 词的构成材料,它总是属于构词层面。
自考00821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精讲(无笔记)

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难点重点重点第九章第十章难点第四章难点第一章现代汉语语法概述本章重难点分析第一节现代汉语语法特点现代汉语语法的含义12一、语法的基本属性1一、语法的基本属性1一、语法的基本属性1吃了写了看了红了亮了(动/形+了)一、语法的基本属性1……+状语[+名词]+动词+补语一、语法的基本属性1句子+状语+动词+补语+名词一、语法的基本属性112一、语法的基本属性21••••••一、语法的基本属性22一、语法的基本属性23一、语法的基本属性2如:+谓语•••••……一、语法的基本属性312一、语法的基本属性334一、语法的基本属性3如:明天王明哥哥偏正一、语法的基本属性34如:a bc dea/c///d//e一、语法的基本属性412[xìng][wùmèi]二、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11二、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11••A.B.二、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A. :•B.•••dao ran)••二、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12•••二、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12••如:•二、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如:二、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12•二、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12•••二、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12•••二、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13•••二、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14••二、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14•••偏正二、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21••二、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21•a.b.如二、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21• c.如:a ()wave和()d.they them。
e.,二、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21•a.b.数,二、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21•c.+d.+股+浪+个+e.f.二、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22•••畴。
ab人----人们二、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22def二、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课后习题3【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谢谢第二节语法学体系介绍现代汉语语法学体系119 2、1898一、传统语法学12(1(2(3二、结构主义语法学120世纪3020世纪50608021234三、转换生成语法学1)20世纪50三、转换生成语法学21234四、功能语法学12。
2024年10月福建省自考过程性加分网络助学科目《00821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简介

2024年10月福建省自考过程性加分网络助学科目《00821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简介一、自考《00821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科目概述1.自考《00821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课程性质&n bsp; &n bsp;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的课程,是向自学者传授和培养现代汉语语法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基础课程。
2.自考《00821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考试目标&n bsp; &n bsp; 通过自学和考试,使自学者比较全(quan)面系统地掌握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从而提高对语言理论知识的认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自考《00821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考核的知识与能力的关系&n bsp; &n bsp;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程考试,应考核应考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考试合格者达到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本专业相同课程的结业水平。
考试工作应引导社会助学者全(quan)面系统地进行辅导,引导应考者认真、全(quan)面地学习指(zhi)定教材,系统掌握本学科知识,培养和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自考《00821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重点与覆盖的关系试题覆盖到各章,重点章节的内容占试卷内容比例为50%-60%。
5.自考《00821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考试内容和考核要求第1章“语法单位”需要掌握: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
第2章“词的构造”需要掌握:句法和词法、重叠、附加、前缀、后缀、复合、复杂的合成词、并立式复合词。
第三章“词类”需要掌握:划分词类的依据、兼类、实词、虚词、体词、谓词。
第四章“体词”需要掌握:名词、处所词、时间词、方位词、数词、概数词、量词、数量词、区别词。
第五章“谓词”需要掌握:动词的分类、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分、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体宾动词和谓宾动词、名动词、助动词、动词重叠式、动词后缀、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名形词。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是一本深入探讨现代汉语语法的教材。
在本教程中,我们将不使用标题,以便更好地组织内容和观点。
以下是一些内容概述,供读者参考:
第一章:汉语语法基础
- 语法的定义和作用
- 词类与句法
- 语义与语法的关系
第二章:句子结构与成分
- 主谓结构
- 宾语与宾语补语
- 状语与状语从句
第三章:动词短语与动词短语的补语
- 动词短语的构成
- 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
- 动词短语的补语类型
第四章:名词短语与语义角色
- 名词短语的结构和功能
- 名词短语补语的语义角色
- 名词短语中的数量与修饰成分
第五章:形容词短语与副词短语
- 形容词短语的修饰和强调
- 分类与比较级
- 副词短语的功能和修饰
第六章:句法关系与语言样式
- 主谓关系与语序
- 定语与状语的位置
- 被动句和倒装句
第七章:语法规则与语用规则
- 语法规则在交际中的作用
- 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法差异
- 修辞手法与语法用法的关系
通过以上章节的学习,希望读者可以深入了解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用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并能在实际语言交际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语十谓语”和“动词十宾语”结构的套 叠。例如:
小李来过学校了。 小王知道小李来过学校了。 小张认为小王知道小李来过学校了。 我觉得小张认为小王知道小李来过学校了。
3. 语法规则具有严密的系统性。 所谓“系统”指的是语法规则具有推 导性和解释性。比较∶
我洗干净了衣服。 / 我把衣服洗干净了。 他摔碎了花瓶。 / 他把花瓶摔碎了。
第二.关于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相结合的观点。
朱德熙在《语法答问》中指出:“真正的 结合是要使形式和意义互相渗透。讲形式 的时候能够得到语义方面的验证,讲意义 的时候能得到形式方面的验证。”这种具 有辩证观念的观点比起传统滥用意义和某 些结构主义者片面追求形式似乎高明一些。 只是人们多在描写、分析语言的静态单位 时使用它,还很少有意识地分析动态单位 的形式和意义。
1982年的折句方法大讨论之后,结构主义 的层次分析法基本上取代了传统语法的成分分析 法。但层次分析法的局限也是明显的,它只能揭 示句法结构内部的构造层次和句法关系,不能揭 示和句法结构相关的语义结构及其成分间的关系, 不能用来分化歧义结构。于是有人提出了变换分 析法。变换分析是语法研究中一种有潜力的方法, 它可以有效地分化歧义句式,但不能解释造成歧 义的原因。因此,语义特征分析作为一种方法得 到了广泛的研究和运用。
传统语法理论在指导描写汉语的实际、 建立汉语语法学方面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但也有局限性,代的两次语法专题的大讨论,实际上 是对传统语法理论过分偏重意义的检讨。
1953 一 1955 年间的词类问题的讨论,否定了单凭意 义(概念)标准来划分词类,引进了结构语法的分 布理论; 1955—1956 年间的主宾语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形式 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这些都是很大的收获。这两 场讨论都在客观上扩大了形式分析法的影响。
1. 语法规则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所谓“抽象”指的是对具体东西进行 类的概括。 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对人们说的话中 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某种类的概括。 比如建立“名词”这个类:这就是从 词的用法对语法单位类别的抽象。 再如“动宾结构”:这是从结构形式 对语法关系类别的抽象。
2. 语法规则具有强大的递归性。 所谓“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 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 语言中句子格式和长度各种各样,即 便抽象也不可能不断增加新的规则,这时 就还需要让一种规则多次起作用。 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 以反复使用的规则。
“汉语语法研究,始终指向一个目标,这 就是:汉语语法事实的客观规律性。” 邢福义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第一讲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概述
一、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回顾 汉语语法研究已有很久的历史。古代学 者,为了读懂古书,对书中的虚字和一些语法 现象进行了分析,这种研究是文献学的。 把汉语语法当作一个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研 究的,始于1898年问世的《马氏文通》,此后 这类著作渐渐多了起来。 一百多年来,汉语语法研究大体经历了三 个时期:
3、探求期(20世纪7O年代末期—现在), 已有30多年。
基本倾向是接受国外理论的启示,注重通 过对汉语语法事实的发掘探索研究的路子, 追求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思路和研究 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方面的重要著作: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979) 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1980)和 《语法讲义》(1982)。
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二求”: 一求创建理论和方法,二求把事实弄清楚。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至今尚未成熟,自成体 系的理论和方法尚未创立起来,最根本的 原因还是对事实的了解基本上仍然处于朦 胧的状态。
二、对语法的性质和特点的认识
先看例子: *①昨天我见面了老师和同学。 *②这事我也以前不十分清楚。(这 事我也从来没见过。这事我从来也没 见过。) *③现在我也跟大家想一样了。
基本倾向是引进国外语法理论,用 以观察和描写汉语语法事实,生发 出比较注重汉语语法事实的语法学 系统。
代表著作: 王力《中国现代语法》和《中国语法理论》(1946)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1942-1944) 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1961) 张志公主编《汉语课本》三、四、五册(1956-1957)
语法规则本质上是说本族语的人头脑中 潜在的一种直觉知识,也可以说是人们说 话时的一种约定习惯。
这种过程通常称作“语言获得”,它无形中 就在特定人群中形成了一种共同的“语感”。 即强制性地要求说本族语的人都按照某种标 准去说话;你如果不这样说,别人就不能接 受;别人如果不这样说,你也马上就会感到 别扭。
1、套用期(19世纪末期——20世纪30年代 末期),大约40年。
基本倾向是套用国外语法学体系,略加增 减修补,形成汉语语法学体系。 代表著作: 马建忠的《马氏文通》 (1898) 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1924).
2、引发期(20世纪30年代末期——70年 代末期),大约40年。
他喝醉了酒 我听烦了说教 / 他把酒喝醉了。# / 我把说教听烦了。#
什么样的话能说,什么样的话不能说的语 感,就是这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通过老师讲课或该语法书来掌握该语言的 语法规则,其实说到底这无非还是通过某 种辅助手段来培养语感。与其说他是学会 了这种外语的语法规则,不如说是得到了 这种外语的语感。很多外语教师常说,只 有不需要想语法规则就能说外语了,那才 算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第一、关于区分静态单位和动态单位的观点。
吕叔湘在他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主张 把语言单位分为静态和动态两大单位,在此 基础上提倡“在静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动态 的研究”。这一思想的实质就是不把语言看 作一个严密的、封闭的、自足的系统,而把 它看作一个变化着的,开放的、相互制约的 系统。尽管对动态单位的具体划分还可以讨 论,但强调动态的研究则是一种观念上的更 新。遗憾的是,汉语语法关于语言单位动态 方面的研究成果还很薄弱。静态的研究还是 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