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年高三二模试卷

语文

5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

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

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4分)

【材料一】

①每年六月,荔枝飘香。一串串果实红彤彤、沉甸甸,压弯

了枝头,惹人喜爱。摘下一颗,剥开龟.裂的外壳,露出晶莹的

果肉,汁水欲滴,令人垂涎。

②荔枝原产于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早在汉初,

南越王赵陀就曾将荔枝献给高祖刘邦。可见,那时广州已有荔枝

出产。而这次入贡,也使中原民众知道荔枝为何物。但那时从南

越到中原,相隔万水千山,交通又原始落后,刘邦收到的,不大

可能是鲜荔枝,十有八九是荔枝干之类的东西。

③到汉武帝时,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于元鼎六年破南越后,

在上林苑中建起?扶荔宫?,用来种植南征得来的奇花异草。这

其中,就有荔枝树数百棵。但是南北气候不同,那些移植来的荔

枝最后全都凋零枯萎了。

④到东汉时,鲜荔枝已经成为固定的贡品,由交趾等郡定期

2020北京西城高三二模语文

2020北京西城高三二模 语文2020.5 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历史建筑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历史变迁的物质载体,包含着城镇、村庄的文化发展脉络,封存着本地居民的集体记忆和特殊情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作为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历史建筑保护已经成为全球性课题。 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庞贝古城,因维苏威火山喷发而被掩埋于地下,两千多年后才重见天日。在持续两百多年的发掘中,意大利对遗址采取了“原真性”保护策略,即在原地保留古城出土时的残损形貌和原初场景,不移动废墟中的任何残件,店铺、钱庄以及神庙都保持着灾难发生时的倒塌状态。这就不仅再现了当时的规划建设、文化艺术以及日常生活画面,还能透过建筑破损直观地展现出古罗马时期建筑的材料、构造及建造工艺。经此保护的古城遗址,既是一件历史的“活化石”,也是一部关于建筑的“活的教科书”。 从17世纪起,北京琉璃厂便集中了许多出售书籍、笔墨纸砚、古玩字画的店铺,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综合整治,琉璃厂保持了清代建筑风貌,文化商业街的功能得以延续,居民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但是对这种“仿古一条街”的做法,至今仍然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原真性”的清代历史建筑已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是做工地道的清式“新建筑”,那么这里只能算作历史风貌区,而不能算作历史文化街区。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琉璃厂历史地段原来的砖木结构建筑年久失修,若局限于静态的“原真性”,完全保留屋舍凋敝的真实,对城市发展和街区居民也未必有什么意义、而且,经过翻新改造的琉璃厂,既保持了传统建筑风格,又延续了历史建筑街区的传统功能和文化活力,是否也可以理解为保持了历史地段的“原真性”。 (取材于陈思等作者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历史建筑能够反映本地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脉络。 B.对历史建筑废墟的原真性保护意味着不能翻修重建。 C.原真性保护指的是要保持历史建筑原初的倒塌状态。 D. 人们对保护历史建筑凋敝的“原真性”尚存有争议。 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对历史建筑进行“原真性”保护的一项是(3分)

2019西城高三二模语文

西城区高三模拟测试 语文2019.5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 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20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一样,最明显的特 征莫过于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借“文白之争”来理解这个世纪文章风格的 嬗变,无疑是最直接也最简便的路径。从晚清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 文驰骋的天地。可“白话”的成功,不等于“美文”的胜利,这中间虽不无联系,却仍 关山重重。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白话”反对“文言”发难,照理说得益最大的该是诗文; 可革命的直接效果,却是“诗”的脱胎换骨,以及“文”的撤离中心。从梁启超提倡小 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到胡适、鲁迅以小说为学术课题,都是借助西方文学观念来改变中 国原有的文类等级。伴随着小说的迅速崛起,散文明显失去昔日的辉煌。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散文的退居边缘,不一定是坏事,起码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 立言的面具,由“载道”转为“言志”。这其实与传统中国不同文类功能的界定有关 ——处于中心位置的“文章”,属于“经国之大业”,因而无权过分关注一己之悲欢。 退居边缘,作家不必“搭足空架子”写“讲义体的文字”,小品文自然也就应运而生。 架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解,使得原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文章”,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活跃,因而也最为充满生机。 脱离象征权力和责任的“中心”,走向寂寞淡泊的“边缘”,20世纪中国散文不但没有 消沉,反更因其重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白。可以说,现代中国散文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较好地完成了蜕变和转型,并重新获得了无限生机。 (取材于陈平原《中国散文小说史》) 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嬗变:这里是蜕变、演变的意思。 B.关山重重:这里形容阻碍或困难众多。 C.正襟危坐:这里形容装腔作势的文风。 D.窠臼:这里比喻现成的格式或老套子 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四”白话文运动对现代散文的发展有推进作用。 B.“五四”文学革命之后散文的地位退居边缘 C.20世纪散文的功用从“载道”转变为“言志”。 D.20世纪散文写作的固有体系和规则彻底瓦解。 材料二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与小说、诗歌的大红大紫、亢奋热闹相比,散文创作在大部分时间 里都是沉稳平静,甚至可以说是较为冷落萧条的。而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的散文创作 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善于在默默无闻中积蓄力量,在沉稳平静中奋起前进。

2019年度北京地区西城区语文二模试卷

北京市西城区九年级模拟测试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学校开展了“汉字的魅力”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1-3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共6分) 一种符号,万千个方块,数千年发展,叙述过太平盛世,描绘过烽火战争,传承着中 华文化,傲视着世界文明——这就是汉字。汉字有着与西方文字迥然不同的特点,它 是祖先灵性的结晶,是构筑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中国精神文明的旗帜。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精巧符号,创生至今,不管语音如何变化,结构基本稳定。作为记 录中华文化的载体,汉字是我们更好地了解祖先的有力媒介。同时,汉字又是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支柱。秦朝在统一全国以后,以秦小篆为基础,实施“书同文”的举措,从而结束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纷乱局面。此后历朝历代,国家统一 得到长期有效的维护,中华文化一直没有断流。可以说,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基因, 是维护国家统一最基本、最恒久、最深刻、最强大的力量。不仅如此,汉字还是充满 活力的文字系统,它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各种字体的发展,在 书写材料上也不断演变,即便到了计算机时代,依然不惧挑战,()发出新的活力,。汉字古老而又年轻,坚守而又包容,彰显着炎黄子孙的才智与心胸,凝聚起华夏儿女的自信与豪情。 (1)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注音和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维系(jì)(涣)发 B.维系(jì)(焕)发 C.维系(xì)(涣)发 D.维系(xì)(焕)发 (2)对文中画线字的笔顺和填入横线处的语句,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灵”字第四笔是点应填入“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中奔腾不息,始终如一” B.“灵”字第四笔是撇应填入“是中华文化勇于变革、积极进取精神的缩影” C.“灵”字第四笔是点应填入“是中华文化勇于变革、积极进取精神的缩影” D.“灵”字第四笔是撇应填入“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中奔腾不息,始终如一” (3)文中画波浪线的“基因”一词,在这里指:汉字形式精巧,结构①,是记录、构筑、②中华文化的核心基本单位。(用原文填空)(2分) 2.下面的图表列举了汉字不同字体的样例,阅读图表,完成(1)-(2)题。(共4分)

北京市西城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1)

北京市西城区2014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 本大题共7小题,共15分。 (一)本题共5小题,共11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5题。 人到中年,情感就多波折,乃有“哀乐中年”之说。所谓哀乐中年恐怕也没有多少乐可言吧。然则,何以解忧? 曹操说:“惟有杜康。”曹操的意思是说,唯有一醉可以忘忧。问题是酒醒之后又怎么办。其实就像曹操那样提得起放得下的枭雄,一手握着酒杯,仍然要叹“悲从中来,不可断绝”。也可见杜康发明的特效药不怎么有效。范仲淹说:“甲”反而触动柔情,帮起倒忙来了。酒果真能解忧吗?忧与愁,都在心底,所以字典里都都归心部。酒落在胃里,只能烧起一片壮烈的幻觉,岂能到心?“乙”,还是李白讲得对,而李白是最有名最资深的酒徒。就我而言,读诗,不失为解忧的好办法。就我而言,读诗,不失为解忧的好办法。不是默读,而是读出声来,甚至纵情朗诵。忧从中来,五言绝句不足以抗拒。气焰较多回肠捭阖,效力大些。最尽兴的,是狂吟起伏叠宕的古风,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或“人生千里与万里”,当然要神旺气足,不得嗫嚼吞吐,而每到慷慨激昂的高潮,真有一股豪情贯通今古,太过瘾了。不过,能否吟到惊动鬼神的程度,还要看情绪是否①(饱满/满足),气力是否②(充沛/充分)。一个人独诵,最为忘我。拿来当众表演,反而不能淋漓尽致。也许因为那种高吟的声调是我最私己的解忧方式吧。 1.文中加点词语的书写或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回肠捭(bǎi)阖 B.起伏叠宕 C.嗫(niè)嚼吞吐 D.慷慨激昂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饱满充沛 B.满足充沛 C.饱满充分 D.满足充分 3.下列诗句填入文中甲、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甲: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乙: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B.甲: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乙: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C.甲: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乙:举杯消愁愁更愁 D.甲: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乙:举杯消愁愁更愁 4.下列与文章相关的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曹操: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建安”是年号,曹诗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 B.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石壕吏》《将进酒》都是他古体诗中的经典之作。 C.范仲淹:被送人,以其《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为后世人所熟知。 D.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其代表作有《乡愁》、散文《听听那冷雨》等。 5.下列四个选项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2分) A.人到中年 B.何以解忧 C.情贯古今 D.独吟高诵 (二)本题共2小题,共4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6-7题。 古代文人即有为商家写春联者,鼎鼎大名的明代才子唐伯虎便是其中一位。旧历年底,香港天地图书公司营业经理刘文良先生恭请我撰一春联,“要有‘天地读书’等字眼在内”在下就为他拟了一副力求通俗的对联: 每天读好书我的联作本甚平庸,平仄亦不规范,之所以敢拟,不过抛砖引玉罢了。 6.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够得体的一项是(2分) A.鼎鼎大名 B.恭请 C.在下 D.抛砖引玉 7.下列为“每天读好书”所对下联,最符合文中要求的一项是(2分)

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西城区高三模拟测试 语文2017.5 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在目前的科技条件下,吃一口在太空中孕育出来的食物早就是一件离普通人很近的事了。我们在餐桌上最常吃到的黄瓜、大豆、玉米等多种作物,很多就有可能是太空来物。人们可能也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何最近吃到的甜瓜更甜更脆了,吃到的黄瓜更大更嫩了?这背后的技术就是已经深入到大众生活中却不为人所熟知的“航天育种”。 实际上,一粒种子从上天到入地再到结出果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甲。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搭载上天,要经过多重筛选,搭载种子在纯度、净度、发芽率上必须符合国家作物种子质量标准,种子的相对含水量应控制在13-14%。每份搭载种子数量,小粒作物一般应在3000粒以上,大粒作物一般应在1000粒以上。搭载资源非常有限,每次都是两三公斤的量,每次一百种左右。 第二阶段是乙。利用卫星和飞船等太空飞行器将植物种子带上太空,再利用其特有的太空环境条件,如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弱磁场等因素使植物产生各种基因变异。一般来说,种子搭乘卫星上太空转一圈,便能诱导其“变”出更优良的品质,比如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实、更美的花朵。 第三阶段为丙。种子随着搭载的航天器返回地球后,随即要进行地面选育工作,包括地面种植、观察、突变体筛选、遗传稳定性鉴定等工作。因为种子的变化是分子层面的,想分清哪些是我们需要的,必须要将这些种子全部种下去,繁殖三四代后,才有可能获得性状稳定的优良突变系。这个过程很漫长,每次太空遨游过的种子都要经过连续几年的筛选鉴定,其中的优系再经过考验和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才能称其为真正的“太空种子”。 对于“航天育种”这一新事物,人们还存在很多知识上的困惑。比如,航天育种是不是转基因?有很多人疑惑于这个问题。科学工作者做出了这样的解释:转基因是外源基因的导入,而航天育种是植物自己的基因在变化。即使没有上太空,种子的基因在地球上也会有变化。航天工程育种是一种物理诱变育种手段,没有外来基因的导入,因而它不是转基因。科学工作者研究显示,即使是太空飞行回来的当代种子,也没有增加任何放射性。 1.根据文段内容,将甲、乙、丙三处横线填写完整,每处限填两个字。(3分) 2.下列关于航天育种的表述,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2分) A.我们现在吃到的优质蔬菜瓜果全都是航天育种的产物。B.航天育种对搭载上天的种子数量、质量都有严格要求。C.太空环境的主要作用是促使植物种子产生基因变异。D.航天育种并不能保证所有的种子都生成优质的基因。 材料二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三个独立掌握空间飞行器返回式卫星技术的国家之一。在航天育种方面,三个国家各有特色。目前美国航天工程育种工作计划主要涉及在种质创新、药品生产、生物反应器以及生物采矿等几个研究领域,其主要目的是探索太空生命生存条件。俄罗斯的研究重点则是空间植物栽培研究,曾在国际空间站上完成了豌豆的连续世代循环栽培,以及成功种植超矮小麦、白菜和油菜等植物。 自1987年以来,在“国家863高科技计划”的推动下,我国先后13次利用返回式卫星和5次利用飞船及多次高空气球搭载了70多种植物的2000多种品种的种子,涉及到粮、棉、油、蔬菜、花卉、牧草及中药材等多个方面。已进行的项目有: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大豆、绿豆、黑豆等豆类作物;棉花、烟草、香蕉、莲子等经济作物;油菜、番茄、黄瓜、甜椒、西瓜、甜瓜等蔬菜作物;曼陀罗、兰花、玫瑰等花卉,红豆草、紫花苜蓿等牧草,人参、甘草等中药材。 比如说,经卫星搭载处理后获得的博优721亚种间杂交水稻新组合,大面积亩产量达700多公斤,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15%以上;优质、高产的水稻华航1号、芝麻新品种航芝1号、食用菌太空金针菇等受到农业生产者的普遍欢迎。同时,利用航天诱变技术创造了一批目前利用传统育种手段难以获得的罕见材料,如特早熟小麦、特大粒莲子太空莲3号、特大粒红小豆突变系等,将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等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改良产生重大影响。

2019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有答案)

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 2019.5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20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一样,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借“文白之争”来理解这个世纪文章风格的嬗变 ..,无疑是最直接也最简便的路径。从晚清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文驰骋的天地。可“白话”的成功,不等于“美文”的胜利,这中间虽不无联系, 却仍关山重重 ....。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白话”反对“文言”发难,照理说得益最大的该是诗文;可革命的直接效果,却是“诗”的脱胎换骨,以及“文”的撤离中心。从梁启超提倡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到胡适、鲁迅以小说为学术课题,都是借助西方文学观念来改变中国原有的文类等级。伴随着小说的迅速崛起,散文明显失去昔日的辉煌。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散文的退居边缘,不一定是坏事,起码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立言的面具,由“载道”转为“言志”。这其实与传统中国不同文类功能的界定有关——处于中心位置的“文章”,属于“经国之大业”,因而无权过分关注一己之悲欢。退居边缘,作家不必“搭足空架子”写“讲义体的文字”,小品文自然也就应运而生。架 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解,使得原本正襟危坐 ....、目不斜视的“文章”,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活跃,因而也最为充满生机。 脱离象征权力和责任的“中心”,走向寂寞淡泊的“边缘”,20世纪中国散文不但没有消沉,反更因其重个性、 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白 ..。可以说,现代中国散文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较好地完成了蜕变和转型,并重新获得了无限生机。 (取材于陈平原《中国散文小说史》) 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嬗变:这里是蜕变、演变的意思。 B.关山重重:这里形容阻碍或困难众多。 C.正襟危坐:这里形容装腔作势的文风。 D.窠臼:这里比喻现成的格式或老套子 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五四”白话文运动对现代散文的发展有推进作用。 B.“五四”文学革命之后散文的地位退居边缘 C.20世纪散文的功用从“载道”转变为“言志”。 D.20世纪散文写作的固有体系和规则彻底瓦解。 材料二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与小说、诗歌的大红大紫、亢奋热闹相比,散文创作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沉稳平静,甚至可以说是较为冷落萧条的。而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的散文创作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善于在默默无闻中积蓄力量,在沉稳平静中奋起前进。 首先,是从“小美”到“大品”。“五四”时期那些著名的散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周作人的《乌蓬船》,以及冰心、徐志摩、钟敬文等人的散文,基本上都是正宗的“美文”或小品”。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杨朔、刘白羽、秦牧等人的散文沿袭的也是“美文》的路子。但改革开放,特别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这种“以小为美”,以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取胜的格局逐渐被“大品”的散文取替。这里所谓的“大品”,指的是这一类散文不仅篇幅长,结构大,而且作者思考的都是各种关于生命、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大命题,且自始至终透出一种理性思辨的精神。自“五四”以来我国散文中的理性精神一直相对比较薄弱,而在九十年代,史铁生、韩少功、张承志、张炜、余秋雨等人的一些散文,却把这种理性精神的立足点上升到二十世纪现代人文的哲学高度。 其次,是艺术思维的多元化和文体的解放。一方面是叙述方式的变化。在传统的散文中,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我”展开叙述,而且这个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我”具有不容动摇的牢固地位。而现在不少散文中的“我”竟消失了;或者在一篇散文中,在“我”之外又有其他叙述视角,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祝勇的、《永和九年的那场醉等作品,就有这样的叙述特点。另一方面则是散文结构的开放性。九十年代以来的散文已经彻底告别了传统的“三段式”结构套路,而呈现出形态各异的结构状态,如周晓枫的《黑童话》、赵玖的《从这里到永恒》等散文,采用的都是以“情绪”、“意象”为线索的结构方式。 总而言之,改革开放特别是九十年代之后,散文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而散文的这种变化,是时代生活的变化使然,也是散文家们不断更新散文观念的结果。 (取材于陈剑晖《四十年散文:走向阔大和遥远》 3.根据材料二,不属于 ...改革开放四十年散文发展特点的是()(3分) A.相对于小说和诗歌的火爆,散文发展偏于沉稳平静。 B.散文水平远超过“五四”时期的“美文”和“小品

西城区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官方版)

西城区高三诊断性测试 语文2020.5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历史建筑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历史变迁的物质载体,包含着城镇、村庄的文化发展脉络,封存着本地居民的集体记忆和特殊情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作为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历史建筑保护已经成为全球性课题。 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庞贝古城,因维苏威火山喷发而被掩埋于地下,两千多年后才重见天日。在持续两百多年的发掘中,意大利对遗址采取了“原真性”保护策略,即在原地保留古城出土时的残损形貌和原初场景,不移动废墟中的任何残件,店铺、钱庄以及神庙都保持着灾难发生时的倒塌状态。这就不仅再现了当时的规划建设、文化艺术以及日常生活画面,还能透过建筑破损直观地展现出古罗马时期建筑的材料、构造及建造工艺。经此保护的古城遗址,既是一件历史的“活化石”,也是一部关于建筑的“活的教科书”。 从17世纪起,北京琉璃厂便集中了许多出售书籍、笔墨纸砚、古玩字画的店铺,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综合整治,琉璃厂保持了清代建筑风貌,文化商业街的功能得以延续,居民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但是对这种“仿古一条街”的做法,至今仍然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原真性”的清代历史建筑已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是做工地道的清式“新建筑”,那么这里只能算作历史风貌区,而不能算作历史文化街区。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琉璃厂历史地段原来的砖木结构建筑年久失修,若局限于静态的“原真性”,完全保留屋舍凋敝的真实,对城市发展和街区居民也未必有什么意义。而且,经过翻新改造的琉璃厂,既保持了传统建筑风格,又延续了历史建筑街区的传统功能和文化活力,是否也可以理解为保持了历史地段的“原真性”。 (取材于陈思等作者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历史建筑能够反映本地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脉络。 B.对历史建筑废墟的原真性保护意味着不能翻修重建。 C.原真性保护指的是要保持历史建筑原初的倒塌状态。 D.人们对保护历史建筑凋敝的“原真性”尚存有争议。 北京市西城区诊断性测试高三语文第1页(共14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8届高三二模试题 语文(含答案)

语文2018.5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底沉管隧道。 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影响,同时保证施工的质量、安全和进度,是港珠澳大桥工程面临的重要难题。复杂的海况、多 变的水文和气象条件是又一个“先天难关”。与此同时,香港机场限高、横跨中华白海豚保护区、海 水腐蚀等客观环境制约因素,给工程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难题。 二、刷新纪录的“中国标准” 港珠澳大桥提出了“120 年”设计使用寿命的要求。作为世界最长的跨海钢桥,仅主体工程的 主梁钢板用量就达 42 万吨,更可抗16级强台风、8 级强地震。龙段钢箱梁的吊装精度要求是,它 与两端钢箱梁之间的缝隙不得超过 20 毫米,而普通大桥对这一指标的要求是不超过 30 毫米。为 了保障工程的“耐久性”,一系列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也应.运而生,诸多施工工艺及标准均达国 际领先水平,“港珠澳大桥标准”正在成为走向世界的“中国标准”。 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 120 年设计使用寿命的要求下,工程管理理念也必随之做出突破。港珠澳大桥项目开创性地 提出了四大理念:全寿命周期规划,需求引导设计;大型化,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立足自主 创新,整合全球优势资源;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涵.盖设计、施工、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可谓交通行业的一次跨时代飞跃。 2016年6月29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成功合龙; 2017年12月31日晚18时38分,港珠澳 大桥主体工程全线供电照明系统施工圆满完成,意味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已具备通车条件。 (取材于《中国工人》2017年第5期相关文章)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注音或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伶仃.“仃”读作“tīng” B.应.运而生“应”读作“yīng” C.涵.盖“涵”意思是“包含” D.赞誉.“誉”意思是“名声” 2.请在材料一的横线处,拟两个小标题,每条不超过10个字。(4分)

2018北京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模拟测试试卷及答案

西城区高三模拟测试 语文2018.5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位于中国南海珠江出伶仃.洋海域,东接特别行政区,西接省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跨海交通工程。大桥全长 55 公里,于 2009 年底正式开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拥有世界最长、埋深最大的海底沉管隧道。 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将缩短与珠江口西岸陆路交通时间,形成1小时经济圈,对珠 岸旅游业、产业转移、物流等多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港珠澳大桥横跨的全世界最繁忙的伶仃洋航道,是全球重要的贸易航线。要尽可能减少对通航的影响,同时保证施工的质量、安全和进度,是港珠澳大桥工程面临的重要难题。复杂的海况、多变的水文和气象条件是又一个“先天难关”。与此同时,机场限高、 横跨中华白海豚保护区、海水腐蚀等客观环境制约因素,给工程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难题。 二、刷新纪录的“中国标准” 港珠澳大桥提出了“120 年”设计使用寿命的要求。作为世界最长的跨海钢桥,仅 主体工程的主梁钢板用量就达 42 万吨,更可抗16级强台风、8 级强地震。龙段钢箱梁的吊装精度要,它与两端钢箱梁之间的缝隙不得超过 20 毫米,而普通大桥对这一指标的要不超过 30 毫米。为了保障工程的“耐久性”,一系列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也应. 运而生,诸多施工工艺及标准均达国际领先水平,“港珠澳大桥标准”正在成为走向世界的“中国标准”。 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 120 年设计使用寿命的要求下,工程管理理念也必随之做出突破。港珠澳大桥项 目开创性地提出了四念:全寿命周期规划,需求引导设计;大型化,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立足自主创新,整合全球优势资源;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涵.盖设计、施工、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可谓交通行业的一次跨时代飞跃。 2016年6月29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成功合龙; 2017年12月31日晚18时38分,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供电照明系统施工圆满完成,意味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已具备通车条件。 港珠澳大桥,被国外媒体赞誉.为“超级工程”,这也是属于中国人的真正的大国工程。 (取材于《中国工人》2017年第5期相关文章)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注音或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北京市西城区2011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北京市西城区2011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基础试题 05-07 2131 北京市西城区2011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2011.5)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指定的位置。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27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隐讳三令五申创伤(chuānɡ)文采斐然(fěi) B.追缴微言大意内讧(hònɡ)安营扎寨(zhá) C.座谈瞬急逝装载(zài)人才济济(jǐ) D.凋弊所向披靡辟谣(bì)义愤填膺(yīnɡ) 2.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日本此次受灾,① 了强震、海啸及核② 三重劫难。在人类抗击自然灾害这一方面,日本的事实具有标本性的研究价值,③ 是吸取教训和学习经验的“富矿”。 A.①汇集②泄露③必定 B.①汇合②泄露③无疑

C.①汇合②泄漏③必定 D.①汇集②泄漏③无疑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每到春茶上市的时节,茶叶交易市场内就开始喧闹起来,前来交易的茶农、茶商人满为患,好不热闹。 B.打开电视一看,各电视频道争相预告各档花期,这才让人意识到对春天的向往渐成现实,倍觉意兴阑珊。 C.针对该国发生灾情,我国驻当地大使馆迅速作出应对,发布紧急公告,强调将对中国公民鼎力相助。 D.几年来,庙会看上去都很热闹,但游人很少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东西,看来庙会必须适应新的时代进行改革。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并不能遏制整体恶化的态势,中国每年土地沙漠化的速度与面积仍然在不断扩大。 B.收看了来自地震灾区的采访录像,对我们每一位不在现场的年轻人的启发和教育都很大,让人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C.近年来,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和用人观念的变,各类技术人员深受生产企业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D.总结这一次农村实践经历,我们要从指导思想上,明确树立起依靠科学技术,加快解决农民强烈的致富愿望和落后的生产技术这一突出矛盾。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等,其中对田园生活的描写,冲淡自然、恬静平和,在一定意义上是陶渊明性情的写照。 B.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与其自身遭遇相联系,前后期风格不同,《声声慢》是其抒发故国之思和身世之感的代表作。 C.《彷徨》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其中塑造了孔乙己、阿Q、祥林嫂等经典形象,他们都是受到精神和肉体双重迫害的弱者。 D.契诃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乃至成为现实生活中某一类人的代名词。

2019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北京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一样,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借“文白之争”来理解这个世纪文章风格的嬗变,无疑是最直接也最简便的路径。从晚清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文驰骋的天地。可“白话” 的成功,不等于“美文”的胜利,这中间虽不无联系,却仍关山重重。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白话”反对“文言”发难,照理说得益最大的该是诗文;可革命的直接效果,却是“诗”的脱胎换骨,以及“文”的撤离中心。从梁启超提倡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到胡适、鲁迅以小说为学术课题,都是借助西方文学观念来改变中国原有的文类等级。伴随着小说的迅速崛起,散文明显失去昔日的辉煌。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散文的退居边缘,不一定是坏事,起码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立言的面具,由“载道”转为“言志”。这其实与传统中国不同文类功能的界定有关——处于中心位置的“文章”,属于“经国之大业”,因而无权过分关注一己之悲欢。退居边缘,作家不必“搭足空架子”写“讲义体的文字”,小品文自然也就应运而生。架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解,使得原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文章”,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活跃,因而也最为充满生机。 脱离象征权力和责任的“中心”,走向寂寞淡泊的“边缘”,20世纪中国散文不但没有消沉,反更因其重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白。可以说,现代中国散文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较好地完成了蜕变和转型,并重新获得了无限生机。 (取材于陈平原《中国散文小说史》)材料二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与小说、诗歌的大红大紫、亢奋热闹相比,散文创作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沉稳平静,甚至可以说是较为冷落萧条的。而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的散文创作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善于在默默无闻中积蓄力量,在沉稳平静中奋起前进。 首先,是从“小美”到“大品”。“五四”时期那些著名的散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周作人的《乌蓬船》,以及冰心、徐志摩、钟敬文等人的散文,基本上都是正宗的“美文”或小品”。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杨朔、刘白羽、秦牧等人的散文沿袭的也是“美文》的路子。但改革开放,特别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这种“以小为美”,以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取

2018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位于中国南海珠江出海口伶仃洋海域,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跨海交通工程。大桥全长55 公里,于2009 年底正式开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拥有世界最长、埋深最大的海底沉管隧道。 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将缩短香港与珠江口西岸陆路交通时间,形成1小时经济圈,对珠江西岸旅游业、产业转移、物流等多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港珠澳大桥横跨的全世界最繁忙的伶仃洋航道,是全球重要的贸易航线。要尽可能减少对通航的影响,同时保证施工的质量、安全和进度,是港珠澳大桥工程面临的重要难题。复杂的海况、多变的水文和气象条件是又一个“先天难关”。与此同时,香港机场限高、横跨中华白海豚保护区、海水腐蚀等客观环境制约因素,给工程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难题。 二、刷新纪录的“中国标准” 港珠澳大桥提出了“120 年”设计使用寿命的要求。作为世界最长的跨海钢桥,仅主体工程的主梁钢板用量就达42 万吨,更可抗16级强台风、8 级强地震。龙段钢箱梁的吊装精度要求是,它与两端钢箱梁之间的缝隙不得超过20 毫米,而普通大桥对这一指标的要求是不超过30 毫米。为了保障工程的“耐久性”,一系列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也应运而生,诸多施工工艺及标准均达国际领先水平,“港珠澳大桥标准”正在成为走向世界的“中国标准”。 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120 年设计使用寿命的要求下,工程管理理念也必随之做出突破。港珠澳大桥项目开创性地提出了四大理念:全寿命周期规划,需求引导设计;大型化,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立足自主创新,整合全球优势资源;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涵盖设计、施工、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可谓交通行业的一次跨时代飞跃。 2016年6月29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成功合龙;2017年12月31日晚18时38分,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供电照明系统施工圆满完成,意味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已具备通车条件。港珠澳大桥,被国内外媒体赞誉为“超级工程”,这也是属于中国人的真正的大国工程。 (取材于《中国工人》2017年第5期相关文章)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注音或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伶仃“仃”读作“tng” B.应运而生“应”读作“yng” C.涵盖“涵”意思是“包含” D.赞誉“誉”意思是“名声” 2.请在材料一的横线处,拟两个小标题,每条不超过10个字。(4分) 材料二 43 个小时,人们可能很难想象这么短的时间内一座特大型国际化都市可以做成什么事,而北京的城市管理者们却在不久前用实际行动给出了一个惊人的答案——在最繁忙的地段更换一座立交桥。 三元桥,地处东北三环,是连接三环路、京顺路和机场高速的立交桥。由于自然老化和长期超负荷运行,桥梁出现下挠现象,且主梁刚度下降27%。为了确保安全,从2015年11月13 日23

北京市西城区2019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西城区高三模拟测试 语文 2019.5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 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20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一样,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借“文白之争”来理解这个世纪文章风格的嬗变 ..,无疑是最直接也最简便的路径。从晚 清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文驰骋的天地。可“白话”的成功,不等于“美文”的胜利,这中间 虽不无联系,却仍关山重重 ....。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白话”反对“文言”发难,照理说得益最大的该是诗文;可革命的直接效果,却是“诗”的脱胎换骨,以及“文”的撤离中心。从梁启超提倡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到胡适、鲁迅以小说为学术课题,都是借助西方文学观念来改变中国原有的文类等级。伴随着小说的迅速崛起,散文明显失去昔日的辉煌。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散文的退居边缘,不一定是坏事,起码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立言的面具,由“载道”转为“言志”。这其实与传统中国不同文类功能的界定有关——处于中心位置的“文章”,属于“经国之大业”,因而无权过分关注一己之悲欢。退居边缘,作家不必“搭足空架子”写“讲义体的文字”,小品文自然 也就应运而生。架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解,使得原本正襟危坐 ....、目不斜视的“文章”,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 活跃,因而也最为充满生机。 脱离象征权力和责任的“中心”,走向寂寞淡泊的“边缘”,20世纪中国散文不但没有消沉,反更因其重 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白 ..。可以说,现代中国散文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较好地完成了蜕 变和转型,并重新获得了无限生机。[] (取材于陈平原《中国散文小说史》) 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嬗变:这里是蜕变、演变的意思。 B.关山重重:这里形容阻碍或困难众多。 C.正襟危坐:这里形容装腔作势的文风。[Z,X,X,K] D.窠臼:这里比喻现成的格式或老套子 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五四”白话文运动对现代散文的发展有推进作用。 B.“五四”文学革命之后散文的地位退居边缘 C.20世纪散文的功用从“载道”转变为“言志”。 D.20世纪散文写作的固有体系和规则彻底瓦解。

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西城区高三模拟测试 语文 2020.6 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古代先民站在陆地与河流交接的河岸,身后是适宜农牧的沃野,面前是碧波荡漾的河流。他们接受了大自然开枝散叶与源远流长的双重恩泽,选择沿河而居,因为这样既可以固守家园,也可以通过水路远走四方。 人类文明的诞生和发展,无不与河流相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哺育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尼罗河哺育了埃及文明,印度河、恒河哺育了印度文明,黄河、长江哺育了中华文明。人类依水建屋,近水耕种,不同地区的水文各具特点,孕育出的文化也千姿百态。《汉书》中说:“河出昆仑,经中国,注勃海……时至而去,则填淤肥美,民耕田之;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素有“水乡泽国”之称。沿河而居的人们,精耕细作、撒网捕鱼、采摘养殖、航运通商,江南水乡也由此而发展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人文荟萃之地。 河流一旦干涸,与河流相伴的文明也可能会随之消失。考古研究表明,曾经的连年干旱摧毁了玛雅人赖以为生的农业,导致玛雅文明最终走向分崩离析。《汉书》中的有关记载显示,毗邻罗布泊的楼兰古国,“民随畜牧,逐水草”。后来因为注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孔雀河改道,楼兰日益缺水,发祥于罗布泊的楼兰文明最终被风沙湮没。 于是,兴水利、除水害成为人类文明继续发展的重要推力。据考古发现,岷江流域是中国古蜀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但由于水患频繁,古蜀先民经常被迫在岷江沿线迁移。至秦代,蜀郡太守李冰组织民众利用自然地势,在江心顺流筑堰,将岷江水流分为两股,一股引入灌区,一股流入原始河道。工程浩大的都江堰,不仅奠定了两千年的防洪基础,而且使灌溉面积逐步扩大到约七十万公顷,成都平原自此成为良田万顷的“天府之国”。岷江丰沛的水流量与顺应自然的水利工程完美结合,造福了当地民众,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取材于高心怡等作者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人类选择沿河而居,因为这样有利于安排生产生活。 B.河流哺育了人类文明,影响着千姿百态的地域文化。 北京市西城区2020年6月高三语文第1页(共14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6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北京市西城区2016年高三二模试卷 语文2016.5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作为宋代词人中的杰出代表,苏轼开创性地将“豪放”的词风与本属“婉约”的词体统一在了一起。这种统一,固然离不开苏轼横溢的天才,但当考察苏轼的宦迹行踪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豪放词的出现,无疑受了地域文化的强烈影响;豪放风格与词体的和谐统一,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创作者对不同地域文化进行整合的结果。 熙宁七年(1074年)十二月,苏轼到密州任知州,至熙宁九年(1076年)十一月离任。在密州的两年,苏轼词的创作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时期,虽然创作数量不如杭州时期多,但这时苏轼开始有意识地追求词体“自是一家”的面目,使自己的作品“一扫绮.罗香泽之态”,在词的创作上真正走向了成熟。《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脍.炙人口的名篇就产生于这一时期。 苏轼创作上的这些变化,与密州的民风以及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密州,北宋时属京东路。《宋史·地理志》说京东路的人“大率东人皆朴鲁纯真,甚者失之滞固”,欧阳修也说“河朔.之俗,不知嬉游”。并且,由于是孔子的故乡,京东路儒学相当兴盛,“专经之士为多”。密州一带的京东人在北宋以强悍勇武闻名。围猎是密州人生活内容中重要的一部分,苏轼知密州后,便时常参与其中。 密州特定的文化环境对苏轼词风改变的影响力是不能低估的。作为苏轼革新词体的背景,文化氛围、地域民风以及文学传统,这些因素我们不能轻易地忽视。深沉厚重的儒学传统,会促使作者在词作中更多更深地寄托自己的政治怀抱;纯朴而“不知嬉游”的民风,也会促使作者进一步减少词这种体裁中固有的脂.粉气;而以习武知兵为重要目的的围猎活动,慷慨悲歌的文学传统,更无疑会有助于作品豪壮风格的发扬。而苏轼在密州这一时段的创作,正体现出这一倾向。 可以说,是密州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促使苏轼自觉地以豪壮的声调、超越的意识入词,最终使词这种体裁完成了从伶工歌女之歌词向士大夫抒情言志诗体的转变,

北京市西城区2019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有答案)

西城区高三模拟测试 语文 2019.5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20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一样,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借“文白之争”来理解这个世纪文章风格的嬗变 ..,无疑是最直接也最简便的路径。从晚清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文驰骋的天地。可“白话”的成功,不等于“美文”的胜利,这 中间虽不无联系,却仍关山重重 ....。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白话”反对“文言”发难,照理说得益最大的该是诗文;可革命的直接效果,却是“诗”的脱胎换骨,以及“文”的撤离中心。从梁启超提倡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到胡适、鲁迅以小说为学术课题,都是借助西方文学观念来改变中国原有的文类等级。伴随着小说的迅速崛起,散文明显失去昔日的辉煌。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散文的退居边缘,不一定是坏事,起码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立言的面具,由“载道”转为“言志”。这其实与传统中国不同文类功能的界定有关——处于中心位置的“文章”,属于“经国之大业”,因而无权过分关注一己之悲欢。退居边缘,作家不必“搭足空架子”写“讲义体的文字”,小品 文自然也就应运而生。架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解,使得原本正襟危坐 ....、目不斜视的“文章”,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活跃,因而也最为充满生机。 脱离象征权力和责任的“中心”,走向寂寞淡泊的“边缘”,20世纪中国散文不但没有消沉,反更因其重 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白 ..。可以说,现代中国散文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较好地完成了蜕变和转型,并重新获得了无限生机。[] (取材于陈平原《中国散文小说史》) 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嬗变:这里是蜕变、演变的意思。 B.关山重重:这里形容阻碍或困难众多。 C.正襟危坐:这里形容装腔作势的文风。[Z,X,X,K] D.窠臼:这里比喻现成的格式或老套子 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五四”白话文运动对现代散文的发展有推进作用。 B.“五四”文学革命之后散文的地位退居边缘 C.20世纪散文的功用从“载道”转变为“言志”。 D.20世纪散文写作的固有体系和规则彻底瓦解。 材料二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与小说、诗歌的大红大紫、亢奋热闹相比,散文创作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沉稳平静,甚至可以说是较为冷落萧条的。而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的散文创作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善于在默默无闻中积蓄力量,在沉稳平静中奋起前进。 首先,是从“小美”到“大品”。“五四”时期那些著名的散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周作人的《乌蓬船》,以及冰心、徐志摩、钟敬文等人的散文,基本上都是正宗的“美文”或小品”。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杨朔、刘白羽、秦牧等人的散文沿袭的也是“美文》的路子。但改革开放,特别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这种“以小为美”,以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取胜的格局逐渐被“大品”的散文取替。这里所谓的“大品”,指的是这一类散文不仅篇幅长,结构大,而且作者思考的都是各种关于生命、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大命题,且自始至终透出一种理性思辨的精神。自“五四”以来我国散文中的理性精神一直相对比较薄弱,而在九十年代,史铁生、韩少功、张承志、张炜、余秋雨等人的一些散文,却把这种理性精神的立足点上升到二十世纪现代人文的哲学高度。 其次,是艺术思维的多元化和文体的解放。一方面是叙述方式的变化。在传统的散文中,一般采用第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