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用移动式救生舱的试验方法_余博龙

合集下载

自救器、呼吸器安全性能试验装置

自救器、呼吸器安全性能试验装置

自救器、呼吸器安全性能试验装置余博龙【摘要】主要介绍了自救器、呼吸器安全性能试验装置仿人呼吸方法,试验装置可自动或手动调整呼吸量和呼吸频次、模拟人体呼吸;用气体分析仪同时分析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浓度、采用增湿器、质量流量计控制气体的湿度和流量;通过自动数据采集系统采集数据,当数据参数值超过标准要求值时,发出超限报警.【期刊名称】《露天采矿技术》【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3页(P88-90)【关键词】自救器;呼吸器;安全性能;试验装置【作者】余博龙【作者单位】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77+2随着我国煤矿救护安全技术的发展进步,应急救援救护装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对应急救援救护安全领域十分重视,在制定“十二五”计划中强调煤矿安全应急救灾过程中把井下作业的矿工逃生救护的生命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防止涉及矿工安全的事故发生。

同时对煤矿矿工个体防护逃生及救护队员抢险救灾使用的自救器、呼吸器产品安全性能参数要求与欧盟EN标准规定要求实施接轨,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要求、实验方法,提高产品安全性能参数和技术指标,便于与欧洲CN安全认证公司(Certification Experts B.V.)认证评估,确保我国救护安全产品的制造商、进出口商、销售或代理商等以及其他的检测检验机构进入国际市场,满足欧盟认证或国际法规的要求。

依据AQ1054-2008《隔绝式压缩氧自救器》、MT59-2008《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压缩氧自救器、氧气呼吸器防护性能检验装置》、GB23394-2009《自给闭路式压缩氧气呼吸器》、GB24502-2009《煤矿用化学氧自救器》等标准试验方法要求,对自救器、呼吸器安全性能试验装置的防人工呼吸机形成流量和频率(呼吸量0~90 L/min、呼吸频次数0~30次/ min)在运动状态自动控制(变频调节)或手动调整,模仿人静坐、走步、跑步多种运动状态;二氧化碳和氧气2种气体(合二为一)系统测试真实可靠反映人体呼吸气体;定量准确测试湿式流量(利用质量流量计)系统;整体控制系统实现软件模拟数据采集与存贮(动态显示、超限报警提示灯功能);利用有机玻璃制作干燥塔吸附剂(防止碰撞破碎);可以直接测试自救器、呼吸器面罩气密性等各项技术指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尤其针对国家标准所涉及的安全性能参数探索研究一条符合欧盟国际规范新方法、新思路[1-7]。

北分华通公司研制出BF-C-06型矿用移动式救生舱

北分华通公司研制出BF-C-06型矿用移动式救生舱
工人们 进入救 生舱 进行生存 试验
井下避 难所试 点建设基 本要求 》、 《 设完善煤 矿井下安全 避险 “ 建 六 大系统 ”的通 知》、 《 矿用 可移动 式救生舱 通用技术 条件 》、 《 用 矿 硬 体组装 移动式救 生舱》等相 关技
术 规 定 和标 准 。
B— 一 3型矿用移动式环控生 F D 0o
系纺 ,是配 备在避难硐 室 内部 的
’《 于 建 设 完 善 煤 矿 井 F 全 避 险 “ 大 系 关 安 六
亘 》 , 对 建 设 完 善 安 全 避 险 “六 大 系 统 ” 知

步 规 定 , 安 全 生 产 已经 成 为 煤 矿 的 头 等 大 北 分华 通 数控科 技 有 限公 司根 据上 述 《 通
A0 1
为4 2 mm ×1 0 mm ×1 0 mm, 采 40 50 90
D00 。3 型矿用移动式环控生保系统 市场前景看好。
( 泽信 ) 王
用箱型结构 ,网格框架 ,优质钢板焊
接 ,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气密性 。舱体
抗 冲击压 力大于03 帕 。保温 层 隔 _兆 热保温 。移动底盘配装两组轮对 ,设 计符合我 国矿井轨距 ,便于移动 ,铰
BFC-6 - 0 型矿 用移 动式救 生舱 内观
安全 设备,可满足3 人避 难的环境 O
控制装置。
8 — — 8 矿 再 移 动 式 救 生 舱 对 能 抵 襁 甍 Fc o型
据 了解 ,全国煤矿有2 万多个 , 煤矿工人5 0 5 万人 ,9 %的煤矿是井工矿 ,开采条件 5 复杂,灾害要素集中。另外 ,全 国煤矿在建项 目7 3 09 个,新增 能力 1 亿吨/ 。非煤矿 山8 5 年 万多家 ,其中地 下矿 山近 l 万家。B . 一6 FC 0 型矿用移动式救生舱和B . F

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包装及运输方案

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包装及运输方案

KJYF-96/12煤矿用可移动式硬体救生舱包装运输安装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2012.6.包装运输安装作业指导书一结构本救生舱舱体是由9节舱体组成,其中过渡舱1节,生存舱4节,设备舱4节,每段长1.2m×1.67m×1.91m。

舱体内部设备包括:空气瓶、氧气瓶、二氧化碳瓶、汇流排、一体机、坐凳、坐便马桶、灭火器、吸收剂、食品、水检测仪表等组成,舱体每节重约1.5t,整舱(含内部部件)重约22t。

二拆装方案救生舱采用分段运输方案,即把救生舱拆分为9段,舱内外零部件打包运输方案。

一)总体原则1所有舱内外各部件拆卸时,所拆出的紧固件如螺栓,螺母,平垫,弹簧垫圈等需按其固有数量在包装时附带,且无论从何种部件上拆出的零件为避免运输途中丢失或安装时混淆,一律附带在其原来所在的部件的包装内一起运输。

2拆卸(安装)每个部件后(前),发现需要补漆的地方应提前补好,晾干,需要对法兰结合面进行密封的也要尽早做好密封,重要螺纹紧固处也要提前打好螺纹密封胶。

3凡是运输途中怕碰撞或晃动的物体,均要在其包装箱(盒)内对其事先进行固定且四周用泡沫盒加以缓冲,以免运输时颠簸造成漆面脱落,部件变形甚至部件损坏等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4对舱体组装和拆卸时应尽量做到先大件后小件,且要时刻注意部件的移进或移出不要与舱内外其他部件干涉,即尽量在安装拆卸时多加考虑周围的部件,5拆除或安装舱内小的零部件时,可以多人同步进行,因此,这部分组件的拆装先后顺序仅供参考,具体以实际方便操作为准。

6舱体内气管和电线的布置应尽量做到美观,简洁,节省空间,合理。

7舱内外所有法兰结合处的螺栓连接在拆除或安装时,应做到沿对角拆(装),拧(松)螺栓时应用力均匀。

二)主要零部件拆卸方案1舱体拆分后,不包装;2所有活动底板作好标记,两头用瓦楞纸包裹,再捆扎;3二氧化碳气瓶、压缩空气瓶、压缩氧气瓶加保护帽和防震胶圈;4净化一体机、坐便马桶使用木箱包装;5坐凳活动部位用草绳缠绕固定;6二氧化碳汇流排金属软管接口使用PE带包好后,每22根使用纸箱打包,贴标签;7压缩空气及氧气汇流排金属软管接头使用PE泡泡塑料膜包好后用纸箱打包,贴标签;8所有汇流排连接接头(螺纹)用PE泡泡塑料膜包好后,两头使用瓦楞纸包好;9二氧化碳3kg/挂帘,3个挂帘装入真空袋真空包装,每纸箱内放3~5个真空包装后,打包,贴标签;10贵金属2kg/袋及5kg/袋真空包装后,单独用纸箱打包,贴标签;11干粉灭火器单独用纸箱包装,贴标签;12其余工具及散件等也需用纸箱包装,贴标签。

移动式救生舱验收标准

移动式救生舱验收标准

移动式救生舱验收标准
1适用范围
1.1本标准适用于井工煤矿,包括新建和改、扩建矿井井下移动式救生舱(以下简称救生舱)的验收。

1.2移动式救生舱的验收除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

2编制依据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煤安监司办2010第9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
3验收项目
3.1移动式救生舱设置位置及支护验收项目见表1
表1移动式救生舱设置位置及支护验收项目
3.2移动式救生舱安放硐室建设工程验收项目见表2
3.3移动式救生舱功能设施验收项目见表3。

3.4移动式救生舱管理制度验收项目见表4。

移动式救生舱应有专门的管理制度。

表4移动式救生舱管理制度验收项目。

煤矿紧急避险系统

煤矿紧急避险系统

本文将对煤矿紧急避险系 统进行详细介绍
2
系统构成
煤矿紧急避险系统主要 由三部分构成:紧急避 险硐室、移动式救生舱
和通信联络系统
1. 紧急避险硐 室
紧急避险硐室是煤矿 紧急避险系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通常设置 在采掘工作面附近。 硐室内部配备有空气 净化设备、生命维持 系统、避难床、饮用 水、食品、急救箱等 必要设施,以确保人 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基 本生存需求
系统构成
3
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在紧急情况下,如矿井发生冒顶、 瓦斯爆炸等事故,井下人员可迅速 进入紧急避险系统。通过生命维持 系统,避险硐室或移动式救生舱能 够提供一定时间内的生命保障,如 空气净化、温度调节等。同时,通 信联络系统确保人员与外界保持联
系,以便及时展开救援
使用方法: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井 下人员应迅速撤离至最近的避险硐 室或移动式救生舱内。关闭舱门并 启动生命维持系统。通过通信联络 系统与地面救援指挥中心取得联系, 并按照指挥中心的指示进行避难。 在等待救援期间,合理利用避难设
优势与局限性
2. 局限性
高成本:整套紧急避险系统涉及多种高 技术设备,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
操作依赖:在紧急情况下,需要井下人 员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
维护要求高:为确保系统的有效性,需 要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
5
结论
煤矿紧急避险系统是保障 井下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 措施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需 注意成本、操作和维护等 问题
施内的物资,保持冷静,等待救援
4
优势与局限性
1. 优势
提高井下人员生存率:在发 生矿难时,紧急避险系统能 为井下人员提供安全的避难 所,有效提高生存率
保障救援效率:配备通信联 络系统,可确保井下人员与 地面救援队伍保持联系,提 高救援效率

论煤矿井下移动救生舱设计中的问题分析

论煤矿井下移动救生舱设计中的问题分析
Co a l Mi n i n g Te c h n o l o g y
论煤矿井下移动救生舱设计 中的问题分析
刘 龙 飞
( 江苏 徐州 2 2 1 0 0 7)
. 5 m / 人 以上, 以保证密 闭空 间中人 员的生命安全 煤矿井 下环 【 摘 要】 救生舱可为矿工在灾 变环境下提供稳定可靠 、保障 达 到 1

矿用救生舱 一旦开始运 行, 被困人 员要在 这个密 闭空间中可能 生存长达数天的时间, 为 了保证人员 的生命安全, 救生舱 内所有生命 维持设备必须持续正常运行, 将室 内的 0 、C O 等各类气体 的浓度 、 环境温度 、湿度等生存参数都稳定控制一个适宜人类生存 的范 围。 救生舱整体结构与有关设施设计, 应重点解 决以下几个方面的 问题 。 3 . 2 . 1供氧 系统 救生舱 内正常氧气供应主要有矿 用压缩 空气 、储备压缩氧 以及 化学反应生成氧气三种方式, 氧气供应装置应满足三个条件 : ①尽 量 供应组分接近空气组分 的气体, 纯 0 z 应先经过混气再进入 救生 舱供 呼吸: ②能够持续不 间断地供应 0 2 , 一般通过两套 以上独 立的供 气系 统来实现 : ③ 能够调节 0 z 释放速率 与救生舱 中人 员消耗速 率达 到一 致, 以稳 定 0 的浓 度 。 3 . 2 . 2排泄物的收集与处理 为了避 免人体排泄物污染 舱内环蜕 影响被 困人员健康 , 舱内的 厕所必须 科学设计, 妥善收集处理排泄物 。 。
应 用 日趋 广 泛 。
1国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加拿 大、 美国、 澳 大利 亚等 国家 的矿 山安全法规和标准对推广、 使用矿用 救生舱有着硬性 的规定 。 在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下, 欧美各 国十分重视 矿山应急救援 工作 及相关研 究, 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使得 些具有 较强科 研实力 的企业单位参与其 中, 如澳大n e A R C S y s t e m s ) 、S h a i r z a l安 全工程 公司 ( S h a i r z a l S a f e t y E n g i n e e r i n g ) 、C o w a n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美国杰克 ・ 肯尼 迪金属制品公司 ( J a c k K e n n e d y M e t a l P r o d u c t s ) 、现代矿业安全支 持有 限公 司 ( M o d e r n M i n e S a f e t Y S u p p l y , L L C )、 S t r a t a 公 司 ( S t r a t a P r o d u c t s U S A ) : 德 国 德 尔 格 安 全 设 备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 D r a e g e r S a f e t y I n c .) 等。国外矿用救生舱 已有不少成功应用的案 例 。如: ・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 ( S a s k a t c h e w a n ) 一座钾盐矿井发生火 灾事故,7 2名矿 工被 困井 下, 转移至矿井救生舱 ( 澳大利亚 M i n e A R C 系统公司生产) 中, 经过 2 6 小时全 力营救,7 2名矿 工全部成功获救, 在世界范围 内引起轰动 效应。 2 国内研 究现状 与 国外相 比, 国内对矿用移动式救生舱 的研究起步较晚, 其设计 思路还不十分成熟, 缺少必须 的试验和检验支持, 更无 行业标准可 以 依据 。据不完全统计, 到目前为止, 国内有十几家企业 、单位在进行 矿用救生舱 的研制工作 。 其中, 北京科技大学承担的 “ 十 一五”国家 科技支撑计划对救生舱的研究进展较 快,2 0 0 8年 7月, 在 山西潞 安 集 团模拟巷道 内完成 了 4 人、9 6 小时的安全验证试验。 3 救生舱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个 问题 目前, 国内对 矿用 救生舱 的研制工作虽然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但

小型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整体结构设计-中期检查

小型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整体结构设计-中期检查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指导教师:职称:所在系部(单位):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研室(研究室):题目小型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整体结构设计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一、选题质量(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填写:1、选题是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否体现综合训练要求;2、题目难易程度;3题目工作量;4、题目与生产、科研、经济、社会、文化及实验室建设等实际的结合程度)该设计符合本科阶段培养专业设计的能力,能够很好的训练学生的机械综合能力,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开拓视野,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意识。

本课题设计难度中等,符合本科阶段要求,工作量大,需要同学认真查阅资料,扎实学好专业知识,与任课老师,相关的技术人员沟通,认真完成毕业论文。

该题目是关于矿山方面的机械设计,对于将要从事矿井工作的学生来说,本次设计无疑是为学生深入了解煤矿机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希望学生在接下来的设计中认真查阅相关资料,本着严谨的设计态度把接下来的设计搞好。

从而为自己以后在工作中积累宝贵的经验。

二、开题报告完成情况开题报告已经完成。

从适合实际工作环境出发,确定了明确的课题设计方向;对矿用救生舱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

已经对课题进行了设计、分析,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同时,已完成了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对课题有了总体的分析,开题报告完成质量较高。

三、阶段性成果1、本次设计的开题报告已经完成,总体布置方案和主要结构参数已确定,并完成一些标准件的选型及和大多数零部件的设计计算工作。

2、部分零件图的绘制已经基本完成,设计说明书已经开始整理。

3、英文翻译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现在正对一些结构设计进行校核。

四、存在主要问题由于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不够深入,设计经验欠缺,参考资料收集有限,设计主题思路把握不够,简单问题解决不够灵活;另外没有仿真软件的支持,无法确定设计是否有应有的设计效果,并且有较多的专业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所遇需要进一步更多细致耐心的工作。

矿用可移动救生舱防护系统及其防爆性能分析

矿用可移动救生舱防护系统及其防爆性能分析

矿用可移动救生舱防护系统及其防爆性能分析焦锋;吕鲲;赵波;张海;刘宝【摘要】为研究煤矿井下可移动防护系统舱内空间的安全舒适性和舱内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以采用分段模块化结构的KJYF-96/12型矿用井下可移动硬体救生舱为例,从煤矿运输管理的实际需要和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利用计算机分析软件对防护系统壳体的防爆性能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在生产现场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分段模块化的可移动救生舱结构合理,能满足防爆冲击等性能要求,说明采取的分析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期刊名称】《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34)003【总页数】5页(P374-378)【关键词】移动救生舱;防护系统;防爆性能;有限元分析【作者】焦锋;吕鲲;赵波;张海;刘宝【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河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河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河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河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774;TH122近年来,煤炭生产和管理各部门对于搞好煤矿的安全生产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与全球煤矿安全生产水平领先的国家相比,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非常严峻。

我国煤炭产量约占世界煤炭产量的1/3,但煤矿矿难的死亡人数约占世界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的4/5。

因此,在我国积极研究矿山安全保障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2010年10月,智利发生重大矿难,由于事先安置了“凤凰号”救生舱,使33名矿工得到了成功营救。

这一事件引起了国家安监总局和煤炭行业有关人士的高度重视,对使用矿用救生舱的重要性有了新认识。

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以下简称救生舱)放置于采掘工作面附近,一旦煤矿井下突发重大事故时,井下的工作人员在不能立即升井逃生脱离危险的紧急情况下,可快速进入救生舱内等待救援,由此改变以往的单纯依赖外部救援的矿难应急救援模式,实现由被动待援到主动自救与外部救援相结合的逃生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家 煤 矿 安 全 监 察 局 办 公 室,煤 监 局 司 函 办 〔2009〕34 号文件,部署了“关于做好煤矿井下避灾 所( 救生舱) 建设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并提 出了“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 试行) ”。 要求指出了井下避难所的位置、人数及通用技术条 件,包括安全防护、氧气供给、有害气体处理、温湿度 控制、通讯、照明及指示、基本生存保障等功能,保证 在无任何外部支持的情况下维持避难所内额定避险 人员生存( 即避难所额定防护时间) 96 h 以上。
摘 要:简要总结目前国外煤矿井下救生舱的应用现状,并介绍了我国研制进程。根据国家安全
产品检验要求及现有主要厂家救生舱的技术条件,进行各参数试验的安全评价,提出了主要型式
试验的方法。为全面系统的加快我国矿山应急避险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煤矿井下; 救生舱; 安全防护; 试验方法
中图分类号:TD77 + 4
( 3) 空气净化与温湿度调节系统。救生舱内环 境各项指标的要求见表 2。救生舱采用空调机组调 节温度、湿度时,应操作简单且能自动控制,并且在 外界电力供应中断或空调机组意外停转情况下能够 满足舱内制冷除湿的需要。
项目 指标
O2 浓度 / % 18. 5 ~ 23
表 2 救生舱内环境指标
CO 浓度 /10 - 6 CO2 浓度 / % H2 S 浓度 /10 - 6 CH4 浓度 / %
( 2) 氧气供给保障系统。在有效防护时间内, 救生舱应具备压风、自备压缩氧气及化学氧气 3 级 供氧保障体系,保障救生舱内人员呼吸 O2 浓度在 18. 5% ~ 22. 0% 之间,最高不超过 23% 。以人均耗 O2 量 0. 4 L / min 计算,能单独保证救生舱的额定保 护时间,且安全系数≥1. 2 倍。
( 5) 通讯系统。救生舱应具备有线通讯、无线 通讯、应急通讯及各通讯方式失效情况下的信息交 流方法,形成多级通讯保障体系。各通讯设备应技 术先进、安全可靠,符合本质安全型要求和各自产品 标准的规定。救生舱应具备与井下通讯网连接的接 口; 无线、应急通讯应具备双向通讯功能,通讯距离 应≥1 000 m。

± 20 Pa
8 热磁 O2 分析仪
0 ~ 100% ,准确度 0. 1%
9 红外线 CO2 分析仪 0 ~ 5% ,准确度 0. 1%
10 恒温箱
内有加热、温控、风扇等,( 室温 ~ 80℃ ) 可调控
11
采集 器、计 算 机、打 印机
接口为 485
3. 3 试验条件 救生舱的防护性能试验参数见表 4。
( 6) 照明及指示系统。救生舱应配备照明设 备,保证额定工况下的照明需要。照明设备应符合 防爆安全需要,具备高安全性和低能耗的特点。外 部应有外部指示灯。指示灯应为本质安全型,适应 所处环境要求,并有相应的安全防护,宜采用高穿透 性灯源。
( 7) 动力供应系统。硬体救生舱应具备外部电
源接入接口,在救生舱处于备用状态下利用外部电 源对救生舱内部电源充电。外部电源及电源接口应 有完善的安全保护,保证在意外情况下的供电安全 及灾变条件下外部电源中断时救生舱内部的供电安 全。
( 1) 标定气体分析仪和其它测量仪器。 ( 2) 标定呼吸机的呼吸量、呼吸频率、CO2 进入 流量、N2 进入流量、O2 耗量。 ( 3) 检查系统的气密性。 ( 4) 将救生舱分别按表 5 要求接入恒温箱( 37 ± 2) ℃ 的试验环境,进行防护性能试验。 3. 5 整体气密性试验方法 气密性的试验装置,如图 1 所示。在正常使用 的情况下,硬体舱的压差≥100 Pa、软体舱的压差≥ 400 Pa、过渡舱和生存舱正压时,压力≥200 Pa; 施压 试验用抽气装置抽气,使硬体呼吸系统内的压力为 + 1 000 Pa,软体在 + 500 Pa 压力下,历时 1 min 观 察水柱压力下降值。
1 救生舱的基本参数
( 1) 额定人数: 8 ~ 36 人。 ( 2) 额定防护时间: ≥96 h。 ( 3) 起动时间: ≤30 s。 ( 4) 抗冲击能力: 0. 3 ~ 2. 0 MPa。 ( 5) 可承受最大爆炸冲击压力: 2. 0 MPa。 ( 6) 瞬间耐高温能力: 1 200℃ 。 ( 7) 持续耐高温能力: 55 ℃ / h。 ( 8) 最大耐水压能力: 10 kPa。 ( 9) 规格尺寸( 长 × 宽 × 高) : mm × mm × mm, 软体救生舱包括起动前后的规格尺寸。 ( 10) 空载质量: 6 t / 节。
·173·
3 救生舱型式试验
3. 1 基本要求 用目测方法检查救生舱的外观情况,使用有效
的单位米尺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关标准。 3. 2 安全防护时间测定
额定防护时间测试用的主要仪器见表 3。
表 3 额定防护时间测试用的主要仪器设备
序号
仪器名称
规格要求和说明
1 仿人工呼吸机
呼吸量 10 ~ 50 L / min,频率 10 ~ 30 次 / min,呼吸比 1∶ 1
供氧方式
救生人数 /人 避难时间 /h
主辅渡舱 密封形式 CO2 处理 降温措施 抗温方法 救护装备 通讯方式
表 1 国内主要厂家煤矿井下救生舱技术条件
上海鹏燕
移动 气胀软体
化学氧 压缩氧 压缩空气 8 ~ 36 96 主辅一体 正压圆式 化学吸收 干冰降温 加保温层 苏生器 无线通讯
北京科大
移动 钢结构硬体
·174·
( 第 42 卷第 8 期)
分析·探讨
( 8) 生存保障系统。救生舱应配备在额定防护 时间内额定人员生存所需要的食品和饮用水,并有 足够的安全余量。食品配备≥2 000 kJ / ( 人·d) , 食用水 500 mL / ( 人·d) 。救生舱应配备应急救助 所需要医疗设备,包括急救箱、苏生器等。救生舱应 配备必要的应急维修所需工具箱、灭火工具等。救 生舱应具有人体排泄物处理功能。
额定防护 时间 /h
96
恒温箱温度 /℃
37 ± 0. 5
劳动强度 静坐
表 4 救生舱的防护性能试验参数
测定起止 时间 /h
0 ~ 96
呼吸量 / L·min - 1
10 ± 0. 3
呼吸频率 / min - 1
( 10 ~ 20) ± 1
呼吸试验条件
N2 进入量 / L·min - 1
0. 312
为 1 200℃ 条件下,可以直接酒精灯喷烧 2 min 后, 然后检查各零部件是否变形、开裂、发粘、变脆、变硬 情况。
( 2) 持续温度要求。试验装置见图 2,救生舱内 部制冷起动开始正常工作时,环境在大于样品 20% 体积的环境中,硬体温度设置 60℃ ± 2℃ 的额定防 护时间,软体温度设置 45℃ ± 2℃ 的 16 h 情况下,整 体内部温度应≤33℃ ± 2℃ ,舱体的阻燃、强度、耐 磨、耐老化、耐高温等安全性能应符合 HG / T 2198 的规定,抗静电性能符合 MT 113 的规定,应符合现 有技术要求。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 - 496X( 2011) 08 - 0171 - 04
0引言
调研发现,南非、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采矿 业发达国家,对矿井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十分重视, 将避难所和救生舱等装备作为地下矿山应急救援工 作的重要部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已有多次成功 营救的经验。其中南非政府对煤矿井下避难所已制 定完善的标准规范,美国、澳大利亚也都通过法律法 规明确规定了救生舱及避难所在矿山安全防护体系 中的应用。我国在矿用救生舱、避难所等方面的研 究刚刚起步,“十 一 五 ”期 间,我 国 首 次 提 出 以 应 急 避难空间为基础的煤矿新型安全防护体系,通过在 井下布置救生舱、避难所与矿井各系统结合形成救 援网络,在煤矿事故中为被困作业人员提供应急避 难空间,降低煤矿事故死亡率。体系建设研究指出, 避难室、救生舱在矿井实际条件中的设置原则和方
≤24
< 1. 0
≤6
≤1. 0
温度 /℃ 33 ± 2
湿度 /% ≤85
烟雾浓度 /% 22
( 4) 环境监测系统。救生舱内环境监测的参数 至少应包括 CO、CO2 、O2 、CH4 、H2 S、温度和湿度及 压力 等; 舱 外 环 境 监 测 参 数 至 少 应 包 括 CO、O2 、 CH4 、CO2 、温度和压力。并能进行实时监测、显示并 超限报警,测试数据采集存在等。
三一重装 移动
钢结构硬体
6 ~ 36 48 ~ 72 无过渡舱 正压门式 自动式 空调制冷 加保温层 自救器 无线通讯
·172·
( 第 42 卷第 8 期)
分析·探讨
求,先期对重点厂家救生舱试验结果进行评价。安 标国家检验中心抚顺检验站进行了救生舱的试验评 价工作,结合沈阳研究院引进的澳大利亚澳凯斯的 技术及国内生产的救生舱样机,提出了救生舱主要 技术参数及型式试验的要求,进而确定救生舱行业 标准,以促进和完善国家矿山安全防护应急救援体 系建设。
分析·探讨
( 2011 - 08)
·171·
煤矿井下用移动式救生舱的试验方法
余博龙1 ,温禄淳2 ,余 进3 ,张连成4
( 1.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安全工程分院,北京 100013; 2.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沈阳研究院,辽宁 抚顺 113122; 3. 国家煤矿防爆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辽宁 抚顺 113122; 4. 上海鹏燕矿业安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上海 201602)
( 9) 实现应急救援而形成多级防护体系。救生 舱应具有应急逃生口,在救生舱舱门无法正常开启 的紧急情况下,遇险人员能够借此逃生。应急逃生 口应设置在与舱门相对的另一侧,面积应大于 0. 3 m2 ,并确保人员逃生安全。如果能够确保救生舱门 无障开启,可以不设应急逃生口。
分析·探讨
Hale Waihona Puke ( 2011 - 08)3. 4 综合防护性能 进入救生舱个人佩带面罩进行呼吸时( 包括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