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李达在武汉的革命活动-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党史人物--李达先进事迹

党史人物--李达先进事迹

在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的代表中,有位典型的学者型人物,他就是后来成为著名哲学家的李达。

虽然后来他一度脱党,却经毛亲自批准再度回到组织里来,并成为一个没有预备期的“特殊”党员。

李达,字永锡,号鹤鸣,湖南零陵岚角山镇(今属冷水滩市)人。

生于1890年,1911年入北京京师优级师范学校读书。

1913年赴日本留学,后因病回国。

1917年再次赴日,考入日本第一高等学校(后东京帝国大学)学习理科,并在那里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

1920年回国后,他与陈独秀、陈望道等人共同发起在上海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并代理小组书记。

他主编了《共产党》理论月刊,参加了《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

1921年7月在上海望志路106号那间有特殊意义的屋子中,作为上海小组的代表,他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后,他分工负责中共中央局宣传主任,后又担任上海平民女校业务主任(校长),主编《新时代》杂志,是中共党内早期的理论家和宣传鼓动家。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后,李达与陈独秀的矛盾日益尖锐,并辞去了中央局宣传主任。

翌年因在建党和发展党等问题上意见不一致,他脱离党组织,回湖南从事教育启蒙。

此间他仍和中共党内的旧友保持着关系,并配合着做些革命的宣传工作。

1927年,长沙发生反共“马日事变”后,李达又去上海的法政大学和暨南大学、北平大学法商学院、中国大学、广西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等处任教授、系主任。

在此期间,李达虽在党组织之外,在思想上仍坚信共产主义,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不辍,他的著作成为毛和其他许多革命者学习研究哲学的重要书籍。

1949年,李达利用他的声望参加并策动湖南和平起义。

同年他应中共中央电邀北上入京,见到阔别已久的老友兼同乡毛,并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是党的创始人,脱党后又回到党内,一个画了近30年的圈终于圆满。

新中国成立后,李达担任过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湖南大学、武汉大学等校的校长、一级教授,以及中国哲学会第一任会长等职务。

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见证毛泽东与邓演达在农民运动中融洽的合作

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见证毛泽东与邓演达在农民运动中融洽的合作

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见证毛泽东与邓演达在农民运动中融洽的合作张意愿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设在武昌红巷13号,人们习惯称为武昌农讲所。

它是毛泽东倡议,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的一所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

毛泽东是武昌农讲所的实际主持者。

邓演达大力支持武昌农讲所的创办,并参与了农讲所的领导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说,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见证了毛泽东与邓演达在农民运动中融洽的合作。

1926年11月,毛泽东结束第六届广州农讲所的工作后,到上海就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

他主持中央农委拟定的《目前农运计划》,提出“在武昌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

11月15日,中共中央批准了这个计划。

不久,毛泽东在武昌开办农讲所的计划得到了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国民党农民部的积极响应,三省先后推出毛泽东、周以栗等八名筹备工作人员。

1927年1月16日,正式成立湘鄂赣农讲所筹备处。

后来,筹备处积极争取已迁到汉口办公的国民党中央的支持。

2月底,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76次会议决议:“中央党部认为,举办农所为非常必要”,将湘鄂赣农讲所扩大规模,交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管理,定名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3月初,由邓演达、毛泽东、陈克文担任常务委员的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决议:“(一)中央农讲所章程,根据前三省农讲所章程修改通过;(二)依照新章程,本所负责人推定邓演达、毛泽东、陈克文为常务委员;(三)第一届学习期间定为四个月;(四)第一届学员名额由原定六百名外,增加二百名;(五)本所先开课后开学。

”武昌农讲所实行常务委员负责制,邓演达、毛泽东、陈克文三人为常务委员。

邓演达是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部长,主要精力不在农讲所,所里有重大活动时他才来主持一下。

陈克文是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要处理农民部大量的日常工作,也不能常到农讲所来。

毛泽东是举办农讲所的倡议者,亲自参加了农讲所的筹备、招生、制定教育方针、教学计划、聘请较远以及安排学生政治活动等一系列工作,而且是主要授课人之一。

参观李达故居有感

参观李达故居有感

参观李达故居有感作为一个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但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拥有良好的思想,高尚的品德也是我们的追求。

中国目前经济高速发展,GDP显著提高,实现了总体小康。

和谐社会建设如火如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文化软实力不断加强,正走向文化大国地位。

作为祖国的新一代,我们需要有忧患意识,创新意识,拼搏意识。

我们更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回顾中国的历史,展望祖国未来发展。

大一的寒假我从重庆回到了我的家乡——湖南省永州市。

李达就是一位永州籍的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去参观了他的故居。

他是中国共产党内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

早年在长沙、北京等地读书,1913年后到日本留学。

1918年5月参与组织中华留日学生救国团,罢课回国请愿。

1919年五四运动后,在《觉悟》副刊上连续发表文章,介绍欧洲各社会主义政党的情况,并翻译《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学说》和《社会问题总览》等著作,积极传播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0年8月由日本回国后,与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在上海共同发起成立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并于同年11月主编《共产党》月刊。

1921年7月参加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局成员,分管宣传。

同年9月创办党的第一个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和革命丛书。

1922年到长沙,任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学长。

1923年4月与一起创办《新时代》月刊,任主编。

同年与陈独秀在国共合作问题上激烈争论,遂离开党组织。

此后,他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和教育工作。

1923年至1926年任湖南法政专门学校学监兼教授。

1927年1月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政治教官、代理政治总教官,兼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审委员会主席。

3月回长沙筹办国民党湖南省党校,任教育长。

9月任中山大学文学院教授。

1930年至1931年任上海法政学院及暨南大学教授。

1932年至1937年先后任北平大学法商学院教授兼经济系主任、中国大学教授兼经济系主任、朝阳大学教授。

被“通缉”的中共一大代表

被“通缉”的中共一大代表

特别关注·红色记忆篇累牍。

国民党《中央日报》和上海各大报纸如《申报》《时事新报》《新闻报》等也多予转载报道。

把中国共产党人“引为同志”的鲁迅拿起手中的笔,对国民党和何键的暴行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

早在1928年3月郭亮被害并悬首示众时,鲁迅就写下两篇杂文《头》《铲共大观》,以他特有的反讽手法批判湖南当局,指出“革命被头挂退的事是很少有的”。

“长沙事件”和柔石等死难时,鲁迅处境艰难,不仅信件遭邮局检查,作品出版困难,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胁。

1930年3月,他因发起成立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受到国民党通缉,不得已在日本友人开设的内山书店避难近1个月。

1931年1月20日,柔石等被捕后,考虑到安全问题,鲁迅在上海地下党的建议下,携妻许广平和幼子海婴转移到花园庄旅馆避难,一家人住在紧靠浴室的逼仄的小房间,直到2月28日才返家。

长歌当哭,鲁迅在“吟罢低眉无写处”的困境中,以“悲愤”“寄怀”,作诗悼念柔石等和之前在湖南被杀的烈士们。

当时,上海的报刊都不敢登载悼念革命烈士的诗文,“左联五烈士”遇难的消息,还是时任“左联”党团书记冯雪峰通过“左联”外围刊物《文艺新闻》,以读者来信打探烈士下落的方式刊出的。

鲁迅的这三首“寄怀”诗,也由冯雪峰通过《文艺新闻》主编袁殊发表出来。

袁殊曾回忆道:“鲁迅的湘灵歌三首,诗稿是冯雪峰交来的。

诗前按语也是雪峰连同原稿一起交给我的,一则有辩诬之意,当时传说鲁迅与日本人关系不清不白,故按曰:鲁迅‘因情难却,多写现成诗句酬(日人)以了事’;二则托词三首诗为应酬之作,发表鲁迅的寄怀曲笔,故按曰:‘此系作于长沙事件后及闻柔石等死耗时。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历程,《湘灵歌》诗篇也已发表九十载。

从《湘灵歌》中,我们可以更具体地感知那凄风苦雨的年代,触摸革命志士们的初心使命,感悟中国共产党的苦难和辉煌。

档案故事:这是一份纸质档案,长43厘米,宽25厘米,藏于湖南省档案馆。

长征途中的李达

长征途中的李达

长征途中的李达作者:王晓建来源:《百年潮》2014年第05期李达是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的。

1932年2月,他从红五军团调至湘赣苏区,一年之内便由连长提升为红八军参谋长;红八军改编为红六军团第十七师后,又任第十七师参谋长。

他参与指挥了保卫湘赣苏区和配合中央苏区反“围剿”的许多次战斗。

红军长征做先导1934年,由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粉碎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不得不酝酿战略转移。

7月23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转移到湘中开创新的根据地,并与贺龙任军团长的红二军团取得联系。

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的意图是:以红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的先遣队先期行动,兵进湖南,调动国民党军,在湖南中部开辟一块与红二军团相呼应的根据地,以便中央红军向湖南西部实行战略转移时,获得接应和立足之地。

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对红六军团的行军路线做出了具体的规定:“第一步到达湘南桂东地域,发展游击战争,推广游击区域;第二步应转移到新田、祁阳、零陵地域,去发展游击战争和创立苏区;第三步向新化、溆浦两县间的山地发展,并由该地域向北与红二军团取得联系。

”1934年8月7日,红六军团从江西遂川的横石出发,踏上了西征的征途。

这实际上也是红六军团长征的开始。

红六军团连续突破国民党军的四道封锁线后,于8月12日进至湖南桂东的寨前圩。

此前红六军团仅有番号,却没有成立领导机构,于是在这里召开了连以上干部大会,中央代表任弼时正式宣布成立红六军团领导机关。

萧克任军团长兼第十七师师长,王震任军团政委兼第十七师政委,李达为军团参谋长兼第十七师参谋长,张子意为军团政治部主任兼第十七师政治部主任。

龙云、甘泗淇分任第十八师师长、政委。

全军团共9700余人。

红六军团开始西征后,湖南、广西军阀慌忙布置重兵堵截。

李达反复研究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为红六军团确定的行军路线后,认为有必要根据实际军情做出调整,以避免陷入国民党军的重围。

李达:建党先驱的峥嵘岁月

李达:建党先驱的峥嵘岁月

达 负责的。李达 首先接待的是第一个 到达上海的北京共产主
义小 组 的 代 表张 国焘 。 “ 大 ” 据 一 代表 陈 潭 秋 回忆 :“ 九 二 一 一
年的夏天 , 上海法租 界蒲柏路 , 私立博文 女校 的楼上 , 在七月
下半月 , 忽然新来 了九个临 时寓 客。 “ 这 九个临时 寓客” : 是

在参加中国共产党 “ 一穴 1 名代表中 , 的 3 李达s湖北籍的李汉俊
代表上海共产主 l 义 小组参会 那年李达 3 岁 {
李 达 :建 党 先驱 的峥 嵘 岁月
★ 记 者 /陈 芳
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 , 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 , 伟 大 的中国共产党迎来 了她 9 岁的生 日。翻开 中国近代史 , 0 几
在参加中国共产党 “ 一大 ” l 名代表 中, 的 3 李达 与湖北籍 的李汉俊代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参会, 那年李达 3 岁。 i
李达 , 名庭芳 , 字永锡, 号鹤鸣 , 80 l 月 2日出生于 19 年 0
湖南 零 陵 岚 角 山镇 ( 属 冷水 滩 市 ) 个 佃 农家 庭 。 今 一 中学 毕 业
1月 7 1 日开始 ,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又创办了半公开的 、 政治 洼 很强的《 共产 党 》 理论月刊 , 1 月 7日正是 3 而 1 年前俄国劳工
农 民推倒资本家和军 阀的纪念 日。 也就在这时 , 李达与王会悟 在既是陈独秀寓所又是 《 新青年 》 杂志编辑部 的渔阳里二号里 举行 了简单的婚礼 。 为李达和 王会悟操 办婚 事的是陈独秀夫 人高君曼。 新房也成 了《 共产党 》 月刊编辑部所在地 , 该月刊 由李达担任主编 , 出版后受到共产主义者的广泛好评 , 发行量

李达光烈士

李达光烈士

李达光烈士
作者:暂无
来源:《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9年第4期
李达光,原名李生旺,字亮明,乳名三喇嘛,托克托县柳林滩人,幼时在河口镇小学读书,1926年考入归绥中学,1927年转入绥远师范学校,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四一二”政变发生后,李达光因几次参加反帝反日的革命活动被学校开除,于次年返回河口镇,继续坚持革命活动。

1930年夏,李达光考入北平宏达学校,与中共河北省委接上了关系。

1932年5月,中共河北省委派李达光等3人回绥远工作,建立了中共归绥中心县委。

1933年秋,李达光不幸被捕,后成功越狱,以行医为名在土默川、包头和大青山一带活动。

1938年9月,八路军开辟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李达光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回到托克托县永圣域一带开展抗日工作。

1940年秋天,李达光带领一支游击队在归绥、托县、和林格尔三角地带开展游击斗争。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困难时期,时任绥蒙行署教育处长的李达光,以医生、农民等身份为掩护活动于土默川一带,同时与托和清县委保持着联系。

1945年底,由于坏分子告密,李达光被国民党托县党部逮捕,押到绥远省监狱。

李达光在狱中视死如归,于1946年被害,时年37岁。

(资料来源:《内蒙古日报》)
(责任编辑/高旭天)。

李达、王会悟:中共一大成功召开的杰出贡献者

李达、王会悟:中共一大成功召开的杰出贡献者

2022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将要召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今天,与党的一大有着无可比拟的密切关系。

其中,中共的创始人之一李达及妻子王会悟,对中共一大的成功召开作出了杰出贡献。

志同道合的革命夫妻李达,1890年10月出生在湖南省零陵地区角山镇(现为永州市零陵区)一个农民家庭。

1909年秋,李达以优异成绩考入京师优级师范学堂(北京大学前身)。

1913年,他又以优异成绩考取湖南官费留日生,前往日本留学。

1918年5月,李达参与组织中华留日学生救国团,罢课回国请愿,参加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1919年,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鲁迅等在新文化运动的基础上,发起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

李达便在《觉悟》副刊上连续发表文章,介绍欧洲各社会主义政党的情况,并翻译《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学说》《社会问题总览》等著作,积极传播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0年夏天,时年30岁的李达从日本回到上海,积极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

同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陈独秀为书记。

后受陈独秀委托,李达担任代理书记职务,全面负责上海早期党组织的工作,并于同年11月,主编《共产党》月刊。

王会悟,1898年7月出生在浙江省嘉兴府桐乡县(现为桐乡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

她的父亲王彦辰是一名晚清秀才,开了一家私塾,教家族中的孩子读书。

她13岁时,由于王彦辰不幸病故,家庭经济拮据,无奈之下,她不得不从嘉兴师范学校退学回到家乡接替父业执教,挣钱养家糊口。

1918年间,她不堪受人藐视,愤而辞职到湖州的胡郡女塾攻读英语。

最初她在校边念书、边给学校打扫卫生,后来有人发现她中文功底不错,就将她推荐给校长,经考察,学校决定让她给学校牧师的夫人们当老师,这样她才成了一名“教师”。

王会悟在校期间经常阅读《新青年》杂志,并用白话文大胆地给陈独秀、李达、恽代英等她所敬佩的社会名流写信,表示赞成提倡白话文,拥护他们所宣传的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7年李达在武汉的革命活动李达同志是中共创始人和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他与毛泽东同志在上海中共一大上结识,此后,曾共同在长沙创办湖南自修大学,1927年在武汉又应毛泽东之邀去农讲所讲授马列主义。

由此考察李达1927年在武汉的其他革命活动,都是中共中央在武汉以及大革命重心从广州转移到武汉的有力佐证。

以下从四个方面分述李达1927年前后在武汉的革命活动:一、在大革命的洪流中来到武昌,宣传党的理论学说,支持毛泽东搞农民运动调查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克武汉后,应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邓演达的邀请,李达由长沙来到武汉,主持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招生工作,并代替恽代英担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代理政治总教官。

恽代英到校后,李达专任政治教官,兼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编审委员会主席及武汉图书馆馆长。

12月9日,邓演达在武汉行营主持召开政治科会议,确定学习科目和编写讲义人员,李达负责讲授和编写《社会科学概论》。

①13日,李达召集政治科学生教课事宜会议,就学生分班、讲授科目、讲演形式、科任教官等项再次进行讨论并做了相应的决定。

12月中旬的一天,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通知李达到政治部开会,主要是研究农民问题。

李达到会后,与老友毛泽东坐在了一起。

会议由总政治部主任、国民党左派人物邓演达主持。

邓的开场白一讲完,一个刚从湖南农村逃到汉口的大地主就站起来污蔑、诽谤农民运动太糟了,把乡下搞得一塌糊涂。

他说:“我儿子是北伐军的一个团长,他们还不认我这个北伐军的家属,把我家的财产全部分给了那些泥腿子们。

你们说,我送儿子参加国民革命,难道是革自己的命吗?”毛泽东说:“你们说得不对!据我们农民运动委员会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农民在农村造反,主要是针对土豪劣绅的,而且就是没收了土地财产,但还留足了你们自己吃穿用的,怎么说是农民乱搞呢?你们过去横行乡里,欺压百姓难道是对的吗?”他还说:“据我们掌握,农民运动好得很,不仅大力支持了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而且横扫了封建势力。

你们说不好,主要是涉及自己的切身利益,所以才反对农民运动。

下个月,我要回湖南农村做一个调查。

到时,我一定拿出一份有理有据的调查报告来,用事实来驳斥那些对农民运动的污蔑。

”毛泽东的话音一落,李达说:“好!说得好,润之,我赞成你去作一次调查,不能老是让人说农民运动搞糟了。

”邓演达也同意毛泽东的意见。

12月底,毛泽东应邀参加了湖南第一次全省工农大会。

会后,他到湖南的湘潭、湘乡、衡山、醴陵和长沙,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实地考察。

1927年初,总政治部部务会议决定成立农民运动讨论委员会,作为开展农民运动的参谋机关,李达被聘为委员会常务委员,他多次参加关于农民问题的讨论。

2月中旬,毛泽东回到武汉,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用事实反驳了地主劣绅对农民运动的刁难和污蔑。

陈独秀不允许该文在党的机关报《向导》周刊上连载。

后来,瞿秋白排除一切干扰,最终出版了单行本。

①二、应毛泽东之邀请,到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社会科学概论》,主张党坚持对大革命的领导权1927年3月7日,毛泽东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始授课,李达应聘给农讲所学员讲授“社会科学概论”。

李达的讲课结合了他对日本杉山荣著《社会科学概论》的理解和解读,阐述了新的社会科学的立场和它的用处即“拿科学的社会思想家的社会观,在科学上整理排列出来”。

②1929年3月,李达和钱铁如合译的《社会科学概论》由上海昆仑书店出版,至1935年11月共印行8版。

其初稿就是在武汉时开始撰写的。

全书分六章:社会科学是什么;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社会构成之分析(其一);社会构成之分析(其二);社会发达的过程。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李达在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授课的内容都是宣传的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试图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党的干部,使他们认清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走向社会主义社会,从而坚定跟共产党走的决心。

李达历来主张坚持党对大革命的领导权。

1927年3月后革命形势越来越对共产党人不利。

3月底,李达找到毛泽东,与他探讨党的政策问题,分析当时的形势。

李达说:“润之,你的那篇《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我已经拜读,我认为写得很好。

陈独秀反对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因为他对国民党右派太迁就了。

我同意你的看法,现在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一支自己能掌握的武装力量。

倒是给国民党培养出一支像摸像样的军队来。

”“仲甫他呀,现在是一切惟共产国际的命是从了。

我看,中国共产党在国内受国民党的牵制,在国际受共产国际的牵制,几乎没有自己的独立自主权了。

”毛泽东赞成李达的观点。

的确如此,国民党右派对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步步紧逼:1925年8月,刺杀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11月,西山会议派提出反共议案;1926年3月,又制造“中山舰事件”;5月,蒋介石明确提出反共的“整理党务案”。

面对蒋介石的倒行逆施,以宋庆龄、何香凝为首的国民党左派召开了会议,通过了反对蒋介石军事独裁的决议,撤销蒋的职务,而我党以陈独秀为代表的领导人,却认为蒋的措施是可以避免共产党“包办”国民党的嫌疑,有利于两党团结。

就这样,使我们党一步步放弃了对国共合作的领导权。

毛泽东说:“想不到国共联合北伐,到现在,我们真正能掌握的只有叶挺独立团,这样下去,我们党不知什么时候要被蒋介石全部吃掉!看来,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武装,才能应付突发事件!”李达赞同,但又提醒毛泽东:“可党内的老头子仲甫不会这么想啊!”李达早在1923年秋,就在国共合作的政策问题上,与陈独秀发生激烈争执,陈独秀主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共产党以集体名义加入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李达主张共产党只能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保持共产党组织的独立性。

当时,毛泽东是赞成李达主张的,因此,在李达离开以陈独秀主持的党中央机构后,他仍然留李达在长沙任湖南自修大学学长,培养党的干部。

湖南的党组织对李达仍然作党内的同志看待。

三、受党组织委派,去做唐生智的统战工作也是在1927年3月底,毛泽东在武汉与李达对党所面临的形势忧心忡忡。

他代表党组织,找到李达,请他无论如何要做一做唐生智的工作,请他跟共产党走;另外他还建议李达回湖南以唐生智的名义筹办国民党湖南省委党校,实际上为共产党培养干部。

毛泽东本来与唐生智是认识的,当唐生智被吴佩孚围困时,毛泽东还带领湖南的农军为唐解过围。

但他考虑到自己是共产党的领导人,亲自出面,怕唐误会,说共产党人破坏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

于是,毛泽东叫李达先以湖南老乡的名义找唐生智谈谈,万一国共分裂后,愿不愿意继续同我们干革命。

李达说:“无事不登三宝殿。

润之要我转告你,希望你能同我们一起干国民革命。

他要我来问问你的意见。

”唐听后,先是一惊,后又像是有所不解的说:“我们现在不就是在干孙中山先生倡导的国民革命吗?润之兄怎么提出这样的问题呢?”唐生智明知故问。

李达说:“孟潇兄,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们的那位草头蒋总司令,总是在找共产党的麻烦,现在把中共排挤得差不多了,他要反共只是时间问题。

难道你现在还没有闻到一点气味吗?”唐生智说:“干,当然要干嘛!不过,我考虑我是一名国民党员,公开做违反孙总理遗嘱的事,好象有点不妥,因为蒋介石现在仍然是代表国民党的。

倘若他日老蒋真正违背孙先生的主张,我一定起来反对他。

总之,请转告润之,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不会干有损于民族和祖国利益的事情!”李达知道唐还有顾虑,多说无益。

于是,李达又说:“另外,有一件事要同你商量。

”唐说:“你这个鹤鸣兄,有什么话就一次说完嘛!为什么这么吞吞吐吐、婆婆妈妈呢?”“是这样的。

我这次回长沙,想筹办国民党湖南省委党校,主要是为湖南培养一些有用之才,但如果以我的名?x,省里的一些人肯定会刁难的,所以,我想以你的名义办。

你当校长,我来当教育长,具体经办有关事宜。

不知意下如何?”唐生智爽快的答应了。

他要秘书拿来笔墨,写了一封信交给李达带回湖南。

第二天,李达向毛泽东谈起了昨天见唐生智的情况。

毛泽东说:“人各有志,这是不能勉强的。

再说一个人的转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当然也有一个过程,我们不必强求他。

但是,我们和他说了,也就尽了一个朋友的责任了。

”当得知唐同意尽快把湖南省党校办起来还同意挂校长时,毛泽东说:“看来他的思想也是矛盾的。

在这个重要的转折关头,每个人都面临着重大的选择。

”李达准备第二天就离开武汉,去长沙。

临别,他问毛泽东的打算。

毛泽东说:“现在,我还是办我的农讲所,过不久,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就要召开了。

那时对工作应该有新的安排。

我是想去拉一支队伍,建立真正属于中国共产党的队伍……”毛泽东诵起一首《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李达拍手叫好:“好!好!真不愧词坛高手。

的确道出了我们目前的心境啊!”①此后,唐生智曾两次反蒋,在1939年南京保卫战中主动请缨任卫戍司令,兵败后,他到家乡湖南东安县办学,1948-1949年,在李达策动下唐生智支持湖南的和平解放,解放后担任了新中国的湖南省副省长等职务。

他一生没有与共产党打过仗,这不能不说在1927年的武汉就埋下了伏笔。

四、从武汉返回长沙,后再次潜返武汉,躲避国民党的追捕,直至潜往上海李达与毛泽东黄鹤楼一别22年,直到1949年李达受毛泽东邀请重新北上参加新政协筹备会议。

1927年李达离武汉到长沙,按照党组织的指令,与谢觉哉、夏曦、郭亮等共产党人办起了国民党湖南省党校。

5月21日长沙马日事变,李达被通缉,他只得连夜避往老家湖南零陵。

他还在零陵与唐克等人发动暴动,捣毁了零陵河西团防分局,夺取了16支步枪。

因惊动敌人,县政府清乡队到李达家乡清乡。

李达只得再次离开老家,经过长沙,得到李汉俊密信――“鹤兄宜速离乡,免遭意外”,“可先来武昌中山大学任教”②坐船再次于9月下旬到达武汉。

10月初,李达受聘于武昌中山大学(今武汉大学),他的妻子王会悟也从长沙辗转到武汉。

一天,王会悟翻阅报纸时,发现一则所谓的《李达启事》。

李达回家后,王会悟把那张报纸递给李达:“鹤鸣,你看这张汉口《民国日报》是不是在胡言乱语,你9月3日还在从零陵到武汉的水路上,这里却登出了你的一则启事。

”李达见报上赫然登着:“《湖南李达号鹤鸣启事》:鄙人脱离共产党已有四年。

特此登报声明,以免误会。

”③王会悟继续说:“我们是不是也登一则启事,说明我们对这事一无所知。

”李达说:“敌人正愁找不到我们呢?随他去吧。

”他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现在看来,这是一种自我保护。

12月,桂系李宗仁攻入武汉,胡宗铎、陶钧疯狂镇压革命,残杀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

12月16日,他们出动2个营的兵力,包围武昌中山大学,逮捕和屠杀进步师生。

17日下午,李汉俊、詹大悲被逮捕,当晚在汉口惨遭杀害。

16日那天,李达得免于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