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辛亥革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作业布置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教师将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手抄报制作:分组进行,每组以辛亥革命为主题,制作一份手抄报。要求内容丰富、设计美观、创意独特,充分展示辛亥革命的历史风貌。
5.视频观后感:观看与辛亥革命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如《辛亥革命》,并撰写一篇观后感。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对视频内容进行分析、评价。
6.实地考察:鼓励学生在周末或假期参观辛亥革命纪念地,如武昌起义纪念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等,亲身感受历史氛围,增强历史体验。
1.辛亥革命的背景:介绍清朝晚期的政治腐败、民族危机、民生困苦等背景,为学生理解辛亥革命的爆发提供历史依据。
2.辛亥革命的过程:详细讲解辛亥革命的过程,包括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南北议和等关键事件。
3.辛亥革命的成果:阐述辛亥革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果,如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等。
2.问答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相关的问题,如辛亥革命的背景是什么?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3.分析题:给出一段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材料,要求学生分析材料中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4.论述题:让学生结合所学,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从以下方面进行:
4.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释现实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影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9课 辛亥革命(共28张PPT)优质课件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客观原因 帝国主义的支持 革命派的软弱、缺乏实力 立宪派、旧官僚的拥护
主观原因 对 清:逼宫退位 对革命派:迫孙让位
依托:在军队中的影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权在民
1.内容
各民族一律平等 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
天赋人权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实行责任内阁制
贵阳
福州
广州
四 .结束 破旧立新
2.中华民国的建立
概况:
时间: 1912年1月1日
总统: 孙中山
国旗:
五色旗 南京
国都: 公 历,民国纪年
纪元:
五色即代表汉、孙满中、山蒙在、南回京、宣藏誓五就个任民中族华,民象国征临“时五大族总共统和”
我们北洋的底线,只有袁世凯出任 总统,我们才能结束专制,走向共 和
我们很容易遭遇逆境,也很容易被一次次的失败打垮。但是人生不容许我们停留在失败的瞬间,如果不前进,不会自我激励的话,就注定只能被这个世界抛弃。自我激励能力是人自我调节系统中重要的 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对于在压力或者困境中,个体自我安慰、自我积极暗示、自我调节的能力,在个体克服困难、顶住压力、勇对挑战等情况下,都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具备自我激励能力的人,富 有弹性,经常表现出反败为胜、后来居上、东山再起的倾向,而缺乏这种能力的人,在逆境中的表现就大打折扣,表现为过分依赖外界的鼓励和支持。一个小男孩在自家的后院练习棒球。在挥动球棒前, 对自己大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然后扔出棒球,挥动……但是没有击中。接着,他又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扔出棒球,挥动依旧没有击中。男孩子停下来,检查了球棒 和球,然后用更大的力气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可是接下来的结果,并未如愿。男孩子似乎有些气馁,可是转念一想:我抛球这么刁,一定是个很棒的挥球手。接着男孩子又对自己 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挥球手!”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人做不到这看似荒谬的自我鼓励,可是,这故事却深深反映了这个男孩子自我鼓励下的执著,而这执著是很多人并不具备的……而许多奇 迹往往是执著者造成的。许多人惊奇地发现,他们之所以达不到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是因为他们的主要目标太小、而且太模糊不清,使自己失去动力。如果你的主要目标不能激发你的想象力,目标的 实现就会遥遥无期。因此,真正能激励你奋发向上的是确立一个既宏伟又具体的远大目标。实现目标的道路绝不是坦途。它总是呈现出一条波浪线,有起也有落,但你可以安排自己的休整点。事先看看 你的时间表,框出你放松、调整、恢复元气的时间。即使你现在感觉不错,也要做好调整计划。这才是明智之举。在自己的事业波峰时,要给自己安排休整点。安排出一大段时间让自己隐退一下,即使 是离开自己挚爱的工作也要如此。只有这样,在你重新投入工作时才能更富激情。困难对于脑力运动者来说,不过是一场场艰辛的比赛。真正的运动者总是盼望比赛。如果把困难看作对自己的诅咒,就 很难在生活中找到动力,如果学会了把握困难带来的机遇,你自然会动力陡生。所以,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困难。大多数人通过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和看法来看自己。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反映很不错, 尤其正面反馈。但是,仅凭别人的一面之辞,把自己的个人形象建立在别人身上,就会面临严重束缚自己的。因此,只把这些溢美之词当作自己生活中的点缀。人生的棋局该由自己来摆。不要从别人身 上找寻自己,应该经常自省。有时候我们不做一件事,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握做好。我们感到自己“状态不佳”或精力不足时,往往会把必须做的事放在一边,或静等灵感的降临。你可不要这样。如果有 些事你知道需要做却又提不起劲,尽管去做,不要怕犯错。给自己一点自嘲式幽默。抱一种打趣的心情来对待自己做不好的事情,一旦做起来了尽管乐在其中。所以,这次犯错,是为了下次接受挑战后, 要尽量放松。在脑电波开始平和你的中枢神经系统时,你可感受到自己的内在动力在不断增加。你很快会知道自己有何收获。自己能做的事,放松可以产生迎接挑战的勇气。事过境迁,面对人生,面对 社会,面对工作,一切的未来都需要自己去把握。人一定要靠自己。命运如何眷顾,都不会去怜惜一个不努力的人,更不会去同情一个懒惰的人,一切都需要自己去努力。谁都不可能一生一世的帮你, 一时的享受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成功需要自己去努力。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疲软,再加上每年几百万毕业生涌向社会,社会生存压力太大,以至于所有稍微有点意识的年轻人都想努力提
第19课辛亥革命课件-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和政体的确立;是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
总 行三统 使权及 。分国立务员防行止使专行制政独权裁;,司确法立权民由主法共院和独政立体
级民主宪法,具有 第五章 国务员(内阁总理)于临时大总统提
反封建专制的进步 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
意义。
之。责任内阁 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摘自19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REC
辛亥革命只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 我们不能要求它在短时期内完成所有中国革命 应该完成的任务。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孙中山 黄兴 宋教仁 章太炎 邹容 徐锡麟 林觉民 秋瑾
课堂训练 1.标志孙中山开始踏上民主革命道路的是( )
A.甲午战争的失败 B.上书李鸿章遭拒绝 C.兴中会的成立 D.在广州行医失败
国’变成了‘战国’”。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据3.当局时限南京的外国人说:“此地的下层人士通常谈到孙文博士认为 是(2新)缺皇乏帝一,他个们能不够了提解出总科统学这的个专革有命名纲词领,、认能为够它发不过动是广更大高民头众衔, 的以委及婉组说织法严罢密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鲁迅在《阿Q正传》中说:“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 ,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 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司法大产臣生:了绍众昌多(的皇青族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农,工留商学大生臣推:动溥了伦西(方皇思族想)的传播
“邮预传备大立臣宪:”盛(满宣1族9怀069(-人1汉9,1族1)其)中皇族7人理汉藩大族臣官:僚寿仅耆4(人皇族)
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将立法行政司法大权统归于皇帝。
19“11皇年,族设内立阁内”阁使。清政府的反动本质、虚伪性彻底暴露,促使立 宪派转向支持革命,汉族官僚与清政府离心,推动了反满运动
一封家书沉淀的家国情——《中外历史纲要(上)》“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材 料 4 碧 海 沉 沉 岛 屿 环 ,万 家 灯 火 夹 青 山 。 有 人 遥 指 旌 旗 处 ,千 古 伤 心 过 马 关 。
— 《绝 句 》(康 有 为 丨 8 9 9 年 从 美 洲 回 国 ,途 经 马 关 ,触 景 生 情 而 作 )
2021年 第 6 期 (总 第 5 1 0 期 ) 卜
学 生 :革 命 和 改 革 。 教 师 :八 国 联 军 侵 华 战 争 及 《辛 丑 条 约 》签 订 后 ,面 对 民 族 危 机 ,革 命 派 自 下 而 上 掀 起 的 资 产 阶 级民主革命和清政府自上而下的自救改革— 新 政与预备立宪。 小 组 合 作 探 究 :选 取 并 运 用 教 科 书 中 的 材 料 , 说明这两种主张的结果及其之间的联系。 学 生 :1 9 0 5 年 成 立 中 国 同 盟 会 ,并 且 提 出 了 革 命 理 论 — 三 民 主 义 ,贏 得 了 许 多 人 的 支 持 。 另 一 方 面 ,清 政 府 的 “新 政 ”在 官 制 、军 事 、商 业 、教 育 方 面 的 一 系 列 改 革 ,推 动 了 革 命 思 想 的 传 播 ,壮 大 了 革 命 力 量 。在 “预 备 立 宪 ”过 程 中 诞 生 的 《钦 定 宪 法 大 纲 》和 “皇 族 内 阁 ”,助 推 了 人 们 对 清 政 府 腐 败 专 制 的 认 识 ,使 得 那 些 期 待 中 国 走 向 富 强 民 主 的 政 治 力 量 都 聚 集 到 反 对 满 清 帝 制 这 一 战 线 上 ,革 命 在 多方势力的合力下最终演化为燎原之势。 教 师 :辛 亥 革 命 在 中 国 面 临 严 重 民 族 危 机 和 各 阶 级 改 革 变 法 失 败 的 背 景 下 进 行 的 ,孙 中 山 提 出 的 “三 民 主 义 ”以 及 组 织 的 反 清 武 装 起 义 ,清 政 府 “新 政 ”“预 备 立 宪 ”,四 川 保 路 运 动 的 爆 发 都 成 为 辛 亥 革 命 爆 发 的 因 素 ,可 以 说 辛 亥 革 命 是 多 种 因 素 综 合 作用的结果。 设 计 意 图 :学 会 从 不 同 视 角 探 究 历 史 事 件 发 生 的 原 因 ,从 而 认 识 到 历 史 事 件 的 发 生 是 多 种 因 素 综 合作用的结果。 [ 环 节 三 ] 从 各 方 政 治 势 力 的 博 弈 情 况 ,体 会 革命的曲折和复杂 材料6 江苏巡抚程德全用竹竿挑去府街上 的 匾 额 和 瓦 片 ,换 上 “民 国 军 政 府 江 苏 都 督 府 ”,悬 挂 “兴 汉 安 民 ”的 巨 幅 白 旗 ,宣 告 江 苏 独 立 。 材 料 7 “上 海 之 旗 ,最 多 者 为 白 旗 ,其 次 为 星 旗 (十 八 星 旗 ),又 次 为 书 颂 词 如 民 国 军 万 岁 、大 汉 光 复 、还 我 河 山 等 旗 ,其 次 为 太 极 图 旗 ,飞 扬 招 展 , 触 目 皆 是 。” — 《海 上 闲 谈 》(《申报 》1 9 1 1 年 1 1 月 1 4 曰) 教 师 : 从 材 料 6 和 7 中 ,我 们 能 够 看 出 辛 亥 革 命的复杂性。各 地 不 同 的 旗 帜 代 表 不 同 的 政 治 势 力 ,即 使 民 国 临 时 政 府 成 立 ,全 国 的 革 命 旗 帜 也 未 统 一 。这 既 反 映 了 反 清 革 命 形 势 的 高 涨 ,也 隐 含 了 革 命 的 内 部 危 机 。 革 命 党 人 与 清 政 府 、帝 国 主 义 、 立 宪 派 进 行 了 复 杂 的 博 弈 ,博 弈 以 各 方 妥 协 、利 益 让 渡 而 结 束 — 清 帝 退 位 ,袁 世 凯 担 任 民 国 大 总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辛亥革命

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要求,具有进步意义
四、辛亥革命的结局
1、失败: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 (1)原因 (2)时间 2、辛亥革命的意义 3、失败原因 主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资产阶级的
软弱性和妥协性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
4、教训: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 不通,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1、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
3、三个思想家: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请就上述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秋瑾:鉴湖女侠秋瑾,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巾帼英雄,1907年参与领导浙皖起义,就义时32岁。 下诏退位,封建君主制度结束。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即对于地主所有的土地,核 陆皓东:青天白日旗的设计者。
4、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 徐锡麟:1907年发动浙皖起义,失败后惨遭剖腹挖心,殉难时34岁。
1、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 ——徐锡麟
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 成功方面: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 下诏退位,封建君主制度结束。 1895年筹划广州起义失败而就义,孙中山称他为“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就义时年仅27岁。
4、清帝下诏退位 4、教训: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学设计

在本环节,我将设计以下课堂练习,以巩固学生对新课内容的掌握:
1.选择题:设计关于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的相关选择题,让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2.问答题:提出关于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3.分析题:给出一段关于辛亥革命的史料,要求学生分析史料中的关键信息,并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包括晚清政治腐败、民族危机加深、民主思想传播等因素。
2.掌握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如武昌起义、各省光复、中华民国成立等。
3.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如推翻封建帝制、开启民主共和、促进民族觉醒等。
-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提交时间:下下周三之前。
5.课外阅读:鼓励学生阅读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历史书籍,如《辛亥革命史话》、《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等,以拓宽知识视野。
-提交时间:下下周五之前。
3.课堂练习巩固:针对课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请学生自行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巩固学习,并完成以下任务:
-总结自己在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形成一份学习反思报告。
-针对课堂练习中的错题,撰写解题思路和正确答案,以便加深理解。
4.观看纪录片:推荐学生观看与辛亥革命相关的纪录片,如《辛亥革命》、《民国的诞生》等,并撰写观后感,要求如下: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如推翻封建帝制、开启民主共和、促进民族觉醒等,加深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4.中华民国的建立:讲解临时约法、议会制度、责任内阁等政治体制,让学生了解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其特点。
高一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思维导图

第19课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背景:过程清政府预备立宪:1901年到1905年实行新政。
→1906年9月宣布预备立宪。
→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打响了武昌起义第1枪。
→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湖南、广东等十四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南北议和):1912年2月12日,清朝结束统治;2月15日,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目的:防止袁世凯专权,确保民主共和。
内容:①主权在民。
②自由平等。
③三权分立(实际上确立责任内阁制)。
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性质: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意义:局限性:原因: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②资产阶级软弱妥协。
③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区分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制度①民族危机: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②阶级矛盾尖锐。
③经济基础: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④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⑤组织技术:兴中会等革命团体以及中国同盟会。
⑥思想基础:三民主义。
⑦多次军事准备,多次武装起义。
①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
②双半社会性质未改变。
③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①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
②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③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推动移风易俗。
①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
②1905年8月,孙中山与黄兴在日本东京创立同盟会。
③1911年4月27日,广州黄花岗起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9课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思路

方式二:1911年10月9日,汉口俄租界发生了一起爆炸。 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等三十余人被捕。10月10日凌晨, 彭、刘、杨就义。当晚,武昌起义爆发。其后两个月内,十 余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启发学生思考:武昌起义是偶然发生的吗?为什么它会 如一颗火星,点燃了大半个中国的革命烈火?
谢谢 看
收观
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法制史的里程碑。
3.核心概念
1 • 基本观点: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2 • 核心概念: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知识概念:清末新政、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
3 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辛亥革命的意义。
二、教学立意
“首义三烈士”遗像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依据时间线索,从清政府、资产阶级两个角度综合分析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
清政府:新政
客观推动
资本主义发展
清政府:预备立宪
立宪派
支持 革命派(孙中山)
团体、政党 三民主义
武装起义
清政府:铁路国有
保路运动
武昌起义
二、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依据时间线索,从革命者、清政府、受帝国主义支持的袁世凯等三个角度学习了
,建立共和政体。
风俗
辛亥革命
经济
打击了帝国主 义在华势力, 为民族资本主 义的发展创造 了有利条件。
思想
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 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历史局限
•没 有 解 决 近 代 中 国 社 会的根本矛盾;
•没 有 完 成 民 族 独 立 、 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上有两句话:“上医医国,其次医 人。”范文正公也说过:“不为良相,当为良医。” 孙中山选择学医,其学医的目的,是将政治与行医 并行,作为救国救民的手段。
孙中山与宋庆龄
2.从改良到革命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
能畅其流。此回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 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 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三、武昌起义
据此,则人数已多,乘此路潮鼓涌之时,尤易推广。盖 鄂省军届久受压制,以表面上观之,似无主动之资格,然 其中实蓄有反抗之潜力;而各同志尤愤外界之讥评,必欲 一申素志,以洗其久不名誉之耻。似此人心愤发,倚为主 动,实确有把握,诚为不可得之机会。若强为遏抑,或听 其内部自发,吾人不为之指挥,恐有鱼烂之势,事诚可惜。
3.中国同盟会成立
时间:1905年 地点:日本东京 目的: 为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领导机构: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 性质: 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 有了统一领导和奋斗目标,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中国同盟会会徽 中国同盟会纲领 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徐锡麟死难,秋瑾被捕 遇难
广西起义 1907年 孙中山、黄兴 夺取镇南关,最后失败
黄花山岗起 义
1910年
黄兴等人
虽然失败,但极大地鼓 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广州黄花岗起义
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 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的武 装起义。在这次起义中,喻 培伦、林觉民等80多人英勇 牺牲。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 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 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 6月
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
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孙中山救国方法和目的)有何 变化? 方法:以前是温和的改革,以后主张革命; 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 共和国
他革命党人的认同,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材 料:
近得孙文自美洲来书,不久将游日本,孙文于革命名已大 震,脚迹不能履中国一步,盍缓时日以俟其来,以设会之 名奉之孙文,而吾辈得以归国,相机起义,事在必成。
革命形势的发展,使得革命者产生了将各革命组织 联合起来的愿望。此时,孙中山名声最大,于是以他 为核心建立一个统一的政党的呼声出现了,中国同盟 会也由此应运而生。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 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为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的内涵剖析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民族
民权
平均地权 民生
推翻清王朝的 统治,反对民
族压迫
民族革命 (前提)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核定地价”“国
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民共享”(资产阶
的议会制共和国
孙中山 陆皓东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革命思想的传播
章炳麟
邹容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革命军》
陈天华 《猛回头》《警世钟》
材 料:
材料一 革命者,国民之天职也;其根底源于国民,因于国民, 而非一二人所得而私有也。今试问吾侪何为而革命?必有障 碍吾国民天赋私利之恶魔焉,吾侪得而扫除之,以复我天赋 之权利。是则革命者、除祸害而求幸福者也。
第19课辛亥革命
任
俊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孙中山简介 材 料:吾国人读书,非骤能从政,即从政矣,未必骤
柄国钩。倘殚心力以求作相,久而不可期,然后为医, 无论良医不易为,即努力为之,晚矣。我意一方致力政 治,一方致力医术,悬其鹄的以求之,当有所获。 阅读教材结并合材料,思考孙中山求学时的人生理想义的有利条件?
1.条件 (1)保路运动兴起; (2)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 会,革命基础好; (3)湖北新军倾向革命等等。
武昌起义形势图
2.过程
(1)武昌新军工程营起义(10月10日) (2)夺取军械库 (3)进攻总督衙门 (4)占领武昌城 (5)攻占汉口、汉阳 (6)成立湖北军政府(10月11日) (7)各省纷纷响应,一半以上宣布独立
3.成立兴中会
时间:1894年 地点:檀香山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
创立合众政府
宗旨:振兴中华 意义:标志着中国第一个资产
阶级革命团体诞生
4.领导广州起义
时间: 1895年 地点: 广州 人物: 孙中山、陆皓东等会党人员 结果: 起义消息泄露,起义失败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 先后在日、美、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 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作准备
黄花岗烈士墓
黄兴
喻培伦
林觉民
前追 赴求 后真 继理 、、 浴百 血折 奋不 斗挠
,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 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 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则斯役之价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
黄花岗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
熊秉坤——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
熊秉坤手写发言稿(纪 念辛亥革命50周年)
湖北军政府旗帜
湖北军政府成立
黎元洪
各省纷纷 响应,一 半以上宣 布独立。
级土地纲领)
政治革命 (核心)
社会革命 (补充和发展)
4、革命志士的奋斗
阅读教材,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 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
革 命 武 装 起 义
革命武装起义
起义名称 时间
领导人
结果或意义
萍浏醴起义 安庆起义
1906年 冬
1907年 夏
刘道一、蔡绍南
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 由此大振
徐锡麟
——邹容《革命军》 材料二 然则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 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
——章炳麟《驳康为论革命书》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他们的著作有何共同思想?
提 示:
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2.革命团体的建立
华兴会、光复会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的革命主张逐渐得到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