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史之媒介环境学派

合集下载

试论北美媒介环境学派的“媒介偏向”理论

试论北美媒介环境学派的“媒介偏向”理论

试论北美媒介环境学派的“媒介偏向”理论作者:李子路来源:《新闻世界》2011年第06期【摘要】媒介偏向理论是北美媒介环境学派关注及著述较多的理论,本文以英尼斯、麦克卢汉及其他代表人物关于“媒介偏向”的论述为重点,进行理论及思想的综述,同时表达自己对媒介偏向理论的思考。

【关键词】媒介偏向媒介环境学英尼斯麦克卢汉媒介生态平衡媒介创造了环境,并在改变人们的交流方式和生活方式。

20世纪末,北美的多伦多学派和纽约学派整合为媒介环境学派,成立媒介环境学会,成为北美传播学研究的新生力量和主力军。

他们从技术——控制的角度出发,关注技术、媒介、环境、传播、文明的演进,重视媒介与人类社会的互动关系。

一、媒介偏向理论概述北美媒介环境学派认为媒介不仅包括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介,还包括羊皮纸、石头、服装、数学、广告、散文、货币等几十种之多。

英尼斯在《帝国与传播》中列举了十几种媒介,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甚至列举了26种媒介。

从符号学的角度理解,任何媒介传递的符号都符合各自媒介传播的规律,都受到各自媒介性质的制约。

这些属于特定媒介体系的符号就决定了媒介本身不是中性的,并且,在媒介信息以符号的形式进行编码、解码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影响。

由此理论假设出发,媒介环境学派推导出媒介的偏向性,这包括时空偏向、感知偏向等媒介偏向。

可以说,“媒介偏向理论”是“媒介非中性理论”的逻辑延伸。

媒介偏向理论是媒介环境学派研究的理论基础,基于这种对媒介的认识,产生了诸如“王者媒介”、“媒介即隐喻”、“知识垄断”等概念和论断。

二、英尼斯与时空偏向理论哈罗德·英尼斯是传播学领域中富有创造力和思想性的学者之一。

麦克卢汉曾经表示其研究成果直接师承于英尼斯,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英尼斯的影响。

他曾说过:“我乐意把自己的《古登堡星汉》(麦克卢汉的早期作品)看成是英尼斯的注脚。

”①英尼斯从传播史研究中发现了媒介的偏向性。

他的两部著作《传播的偏向》和《帝国与传播》通过对全球传播史,特别是媒介的演变,推导出媒介、社会、文化的有机联系。

“技术决定论”视角下的媒介环境学派思想解读

“技术决定论”视角下的媒介环境学派思想解读

“技术决定论”视角下的媒介环境学派思想解读作者:汪心馨来源:《传媒论坛》2020年第04期摘要:“技术决定论”作为一个被长期污名化的标签,新闻传播学领域关于媒介技术的争论也不乏它的身影。

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并阐释媒介环境学派三位代表人物的学术倾向与理论,从而探究媒介技术中“技术决定论”思想与隐喻,最后对“技术决定论”中的偏颇与不足进行反思。

希望引起学者与从业人员的思考,让媒介技术真正服务于人、造福于人。

关键词:技术决定论;媒介环境学派;媒介技术中圖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4-0-02传播学三大学派对媒介技术分别秉持着不同的研究态度:经验学派强调媒介技术作为工具存在的服务功能,人是主体、媒介技术客体,研究主要围绕着人如何利用技术展开;批判学派则强烈批判媒介技术给人类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比如马尔库塞笔下的单向度社会,进而反思技术为何会给人类带来这些危害;而媒介环境学派则打破了以往的研究方向,脱离人类对媒介技术的操纵与批判视角,转为思考媒介技术对社会文化的主导作用乃至决定作用。

于是媒介环境学派也被学界冠以“技术决定论”的名号,虽然这也许并非一个十分客观的评价,但媒介环境学派的思想中也的确不乏“技术决定论”的浓郁色彩。

一、自然辩证法中的技术决定论含义“技术决定论”在《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被这样定义:“通常指强调技术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认为技术能直接主宰社会命运的一种思想。

技术决定论把技术看成是人类无法控制的力量,技术的状况和作用不会因其他社会因素而变更;相反,社会制度的性质、社会活动的秩序和人类的生活质量,都单向地、唯一地决定于技术的发展,受技术的控制。

[1]”这向我们透露了这样几个信息:首先技术决定社会的发展,技术将对结果的产生起到必然作用;其次技术对人实施全面控制,人类无法左右技术产生的社会效果,只能被动接受其所造就的社会结果;最后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具有自主性,不以人类的意志与其他所有因素为转移。

名词解释媒介环境学

名词解释媒介环境学

名词解释媒介环境学
名词解释媒介环境学是一门研究媒介对人类社会、文化和个体行为的影响的学科。

它包括媒介的技术、内容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研究。

媒介环境学主要聚焦于不同媒介形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传统媒介(如报纸、电视、广播等)和新媒体(如社交媒体、移动设备、虚拟现实等)。

该学科探讨媒介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
媒介来传达信息、构建社会和实现目标。

媒介环境学在传媒领域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媒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该学科的研究成果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 1 -。

新闻学中的媒介与环境问题研究

新闻学中的媒介与环境问题研究

新闻学中的媒介与环境问题研究新闻学一直以来都与媒介和环境紧密相连,媒介作为传播信息的工具,环境则为新闻的生产和传播提供了背景条件。

在新闻学研究中,媒介与环境问题一直是热门话题,本文将从不同维度对新闻学中的媒介与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一、媒介对新闻报道的影响1. 技术媒介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媒介技术的发展,新闻报道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传统的纸质媒体逐渐被互联网媒体所取代,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为新闻报道提供了更加灵活和即时的方式。

然而,新媒体的出现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信息真实性的难以保证、传播速度过快等。

2. 媒介对新闻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方式的影响不同的媒介平台对于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呈现方式有着不同的偏好和要求。

纸质媒体更注重新闻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而网络媒体则更加关注新闻的快速传播和带有互动性的特点。

媒介选择和呈现方式的变化也对新闻的传播效果和受众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环境对新闻报道的影响1. 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不同的社会政治环境对新闻报道有着明显的影响。

在民主国家,新闻媒体可以相对独立地报道事件,并扮演着监督政府和传递民众声音的角色。

然而,在某些威权主义或专制国家,新闻报道受到严格的审查和控制,可能会出现信息不对称和官方话语的主导。

2. 经济环境的影响经济环境也对新闻报道产生重要的影响。

如果媒体受到财团或者特定广告商的控制,新闻报道可能会偏向于符合其利益,而忽视一些可能会引起争议的问题。

此外,经济环境的好坏也会对媒体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可能导致一些新闻媒体追求低俗化和娱乐化,以吸引更多的受众和广告。

三、媒介与环境问题研究的意义媒介与环境问题的研究对于新闻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促进新闻报道的多样性和真实性通过对媒介与环境问题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媒介和环境对新闻报道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促进新闻报道的多样性和真实性。

2. 推动媒体与环境的互动和创新媒介与环境问题的研究可以推动媒体与环境的互动和创新。

媒介环境学

媒介环境学

林文刚的相关理论媒介环境学是由尼尔·波兹曼创建。

该理论学派从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出发,研究媒介在社会中的作用。

林文刚在其文章中阐述了媒介环境学的主要特点,引文如下:“媒介作为环境”(或“环境作为媒介”)这一概念包含了三个媒介环境学领域中相互连结的理论命题。

理论命题之一媒介环境学假定传播媒介在将数据或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地方时并不是中性、透明或无价值的渠道。

相反,媒介的内在物质结构(physical structures) 和符号结构(symbolic structures) 在塑造什么信息被编码、传输和怎样被编码、传输以及怎么被解码的过程中扮演着解释和塑造性的角色。

就这个可探讨的层面而言,媒介的符号形态限定了该媒介所能代表信息的代码特征,例如“模拟符号对应数字符号”(analogic vs. digital symbols),也限定了将符号整合在一起的结构,例如“命题结构对应表象结构”(propositional vs. presentational structures)(Langer, 1942; Nystrom, 2000)。

同样,媒介的物质结构涉及到技术的特征,而技术则传递代码和进行编码、传输、储存、恢复、解码和传播信息的物理要求。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命题,因为它定义了媒介环境学一种最基本典范的独特性,认为正是媒介的结构决定了信息的本质。

例如,小说读者常常对根据小说而改变的电影深表失望。

一种解释也许认为电影的编剧、导演、制作人或者演员并不胜任改变工作。

虽然这是一种可能的解释,但媒介环境学的第一个理论命题说明,这种解释是一种误导,因为将这两种媒介(小说和电影) 所“包含”的内容视为同样的信息毫无意义。

而这一命题表明,小说和电影体现了两套完全不同的符号和物质结构或形态。

因此, 纵使它们可能基于同样的来源(小说中的故事), 小说和电影这两种不同媒介分别向受众(读者和观众) 传递的是两套不同的信息或者说“现实”。

传播学理论与历史-人物篇

传播学理论与历史-人物篇

早期人物篇一、源流:①欧洲源流:达尔文、弗洛伊德、马克思;△斯宾塞;△孔德、△涂尔干、西梅尔、塔尔德;②美国源流:芝加哥学派——杜威、库利、米德、帕克;二、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卡尔·霍夫兰;李普曼;威尔伯·施拉姆三、三大流派:①经验学派:美国现代当代的效果研究几乎都是经验学派范畴,除此之外还有:1)芝加哥学派:严格说来是社会学,因使用经验研究方法并对传播学贡献巨大而纳入2)解释学派②批判学派1)两大开端:(1)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阿多诺、本雅明、马尔库塞、哈贝马斯(2)帕洛阿尔托学派:贝特森、△巴弗拉斯、△沃茨拉维克2)宏观视角:(1)传播政治经济学北美:达拉斯·斯密塞、赫伯特·席勒、文森·莫斯可、△乔姆斯基欧洲:尼古拉斯·加汉姆、阿芒·马特拉、△格雷厄姆·默多克、△戈尔丁(2)意识形态理论:葛兰西;阿尔都塞3)微观视角:(1)文化研究学派:霍加特、威廉斯、△汤普森霍尔、大卫·莫利、约翰·费斯克伊恩·昂、珍妮丝·拉德韦政治经济学派和文化研究学派的分歧与沟通(2)结构主义符号学:索绪尔、皮尔士、卡西尔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特、阿尔都塞(3)女性主义(4)文化帝国主义:阿芒·马特拉、达拉斯·斯密塞、赫伯特·席勒、萨米尔·阿明4)其他:(1)后现代主义:福柯、鲍德里亚(2)△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雅克·德里达、福柯、罗兰·巴特③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区别比较注:“△”为不必背记,仅为了知识体系完整而作补充。

如果同学都学完了并且觉得该深化一下,那不妨查阅他们的理论。

在这里就不提供了。

一、源流欧洲源流1、达尔文①达尔文受到斯宾塞的影响,运用了“适者生存”的概念,完成了巨作《物种起源》,直接促成了“进化论”的诞生;②达尔文对传播学的贡献在于其著作《人类和动物的表情》。

考研新闻传播学理论知识总结

考研新闻传播学理论知识总结

考研新闻传播学理论知识总结新闻传播学是一门充满活力和深度的学科,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掌握其核心理论知识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考研新闻传播学中一些重要理论知识的总结。

一、传播的定义与类型传播,简单来说,就是信息的交流与传递。

从类型上划分,包括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

人内传播是个人内部的信息处理活动,比如自我思考、自我反思等。

人际传播则是在个人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是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传播形式。

群体传播是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传播活动,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共识性。

组织传播发生在组织内部,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大众传播则是通过大众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向广泛的受众传递信息。

二、传播学的主要流派经验学派是传播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强调实证研究和经验数据,注重研究传播的效果和功能。

批判学派则对社会现实持有批判的态度,关注传播背后的权力结构和意识形态。

媒介环境学派着重研究媒介技术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三、传播模式香农韦弗模式揭示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噪音干扰。

拉斯韦尔的“5W”模式,明确了传播过程中的五个基本要素: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强调了传播的互动性和双向性。

四、受众研究受众在传播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是主动的,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和使用媒介。

“魔弹论”曾认为受众是被动接受信息的,但后来的研究证明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五、传播效果研究“议程设置”理论指出大众媒介能够影响公众关注的议题。

“沉默的螺旋”理论表明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被攻击的风险),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

媒介环境学从边缘到庙堂

媒介环境学从边缘到庙堂

媒介环境学从边缘到庙堂一、概述媒介环境学是一个研究媒介如何影响人类生活、思维和行为的学科。

这个领域最初是在20世纪初开始发展的,当时的研究者主要关注媒介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由于这个学科的研究范围广泛,且有很多前沿的研究方向,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都处于边缘地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媒介环境学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媒介环境学的研究不再被视为边缘和冷门,而是成为了学术界的热点。

这个学科的原理包括媒介技术的物质性、媒介如何塑造人类社会、媒介讯息对于人们认知和行为的影响等。

这些原理揭示了媒介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影响力,也让我们重新审视媒介对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作用。

媒介环境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曲折。

20世纪初,社会学的芝加哥学派孕育了其胚胎。

20世纪上半叶,一些多学科的巨人成为其先驱。

20世纪中叶,传播学的多伦多学派和纽约学派融合,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学术队伍。

如今,媒介环境学在中国的新闻传播学学科体系中已经登堂入室,成为学术界备受关注的领域。

1. 媒介环境学的定义与起源媒介环境学是由尼尔波兹曼创建的一个理论学派,它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北美,并在70年代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该学派的研究重点是探索媒介与人类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传播技术的本质或内在的符号和物质结构如何对文化产生深远的微观和宏观影响。

媒介环境学已经发展成为与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并列的传播学第三学派。

这一学派的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理论。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本身就是信息,它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不仅仅在于其传播的内容,更在于其形式和结构。

媒介环境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媒介对人类感知、理解和情感的影响,以及媒介在社会和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媒介环境学主要分为两个学派:加拿大多伦多学派和纽约学派。

多伦多学派以麦克卢汉为代表,强调媒介对人类感知和认知的影响而纽约学派则以波兹曼为代表,更加关注媒介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