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分析化学教案原始

(完整版)分析化学教案原始
(完整版)分析化学教案原始

绪论

绪论,就是开篇,应回答大家四个问题:

为什么要学?(激发学习兴趣)

学什么?(掌握学习主动权)

怎样学?(培养思维方法)

如何用?(倡导创新精神)

下面从四点阐述。

一、分析化学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品位越来越高;

各行各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举例说明(图表或多媒体展示)

例4“布料怎样?”(是全棉吗?是真丝吗?)

布料感官检验

棉柔软,吸湿易燃,烧纸味,灰散碎

丝柔软,光泽卷缩,臭味,灰颗粒合成纤维弹性,耐热卷缩,冒黑烟,灰小球

例2 “碘盐如何?”(含不含?含多少?)

IO3-+5I-+6H+ →3I2+3H2O

用食醋,KI淀粉试纸检验(含不含碘)

用仪器分析测定碘的含量

例3 “哪种主粮营养高?”

大米小麦玉米大豆甘薯

蛋白质36.3

碳水化合物76

Vc 32

胡萝卜素 1.32

例5“这套新装修房子能住吗?”(指甲醛)

可用银镜反应或与新配制Cu(OH)2作用来检验。

用仪器分析测定甲醛含量

例5““非典”消毒液如何?“(指过氧乙酸)

用碘量法测定过氧乙酸含量

例6 电子产业

微电子技术生物计算机超导计算机

材料芯片有机物超导材料

需进行成分分析含量测定结构表征。

例7 现代农业(布局、高产、高效)

营养成分分析,有害、有毒物质测定。

例6科学研究(如电氟化含氟药物中间体)

需进行氧谱、氢谱、质谱等结构分析。

定义: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含量测定、结构表征的一门学科。广义讲,是一门获取物质的组成及结构的信息科学。

二、分析方法

1. 任务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

2. 对象无机分析有机分析

3. 原理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4. 用量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

5. 含量常量成分分析微量成分分析痕量成分分析还有例行分析仲裁分析

环境分析食品分析药物分析

材料分析矿物分析等

三、教材编写思路与结构 1、教材改革思路

1)“少而精”原则

适应教学需要,压减了篇幅?

?

??

?

?????

??误差计算差滴定曲线统计等滴定分析我们用一章介绍定性分析删去

PH )( 2)“先进性”原则

适应科技发展需要,增加新知识?????

??滴定曲线方程线性回归方程加强分离方法

加强图解法

2、教材编写思路 1)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2)先化分后代分,符合学科发展 3)先基础后应用,理论与实践结合

3、教材编写结构(详见目录) 四、学科发展

1、三个阶段(三次巨变) (详见教材P3)

2、“九五”研究(图表或多媒体展示) 1)电化学分析:

建立了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直接电化学分析法; 发展了电化学免疫分析新技术;

研制了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分子“开关”器件;(陈洪 );纳米级超微电极; 促进了化学防护电极,淀/激界面电化学、光谱电化学的研究 2)生物传感器:

压电微生物传感器;生物免疫压电传感器; 光纤化学传感器;光纤生物传感器;

新型葡萄糖氧化酶传感器;介体修饰传感器; 3)光谱分析:

同步和导数荧光光谱分析;

光化学荧光分析和荧光探针;

共振瑞利光散射光谱分析;

蛋白质和硫酸荧光探讨;

模拟酶荧光分析

还有,流动注射、化学计量学,毛细管电泳等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3、“十五”计划(图表或多媒体展示)

1)瞬态自由基研究

2)单分子和单原子的检测

3)生物和化学传感技术

4)复杂体系的分离、分析(分子识别)

5)生物信息的检测技术

6)生物体系中非线性、非平衡过程的时空振荡分析

7)环境界面的结构、形态分析

8)基于分子印记的大规模基因芯片

9)蛋白质学的多维分离和生物质谱

4、近五年《分析化学》论文

1999.1~2003.1 共1991篇

其中光分析法558篇28%

电化学分析法432篇22%

色谱分析法314篇16%

其它方法(综述)687篇

5、研究群体(简介国内)

6、我们的工作(简介课题组)

第一章定性分析(增补内容)

(Qualitative Analysis)

定性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先行,是质量分析和结构分析的基础;是高师教育为中等师资讲述有关无机离子分离及检验教学内容奠定基础。

定性分析涉及面较广,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大幅度压减,主要介绍无机定性分析和半微量化学分析法。设定性分析概论、阳离子分析、阴离子分析和一般物质的分析四节。

定性分析概论介绍鉴定反应、反应进行条件(重点)、鉴定反应的灵敏度与选择性(难点)、空白试验与对照试验、系统分析与分别分析。阳离子分析强调分离,重点介绍硫化氢系统分析,介绍两酸两碱系统分析。阴离子分析侧重于阴离子的分析特性,初步试验及S2-、S2O32-、SO32-的鉴定、Cl-、Br-、I-的鉴定。一般物质的分析着重介绍试液制备和分析步骤。

本章计划4学时。

第一节定性分析概论

何谓鉴定反应?明显外部特征指哪些?

反应进行条件有哪些?如何控制?(重点)

鉴定反应的灵敏度如何表示?如何提高鉴定反应的选择性?(难点)

何谓空白试验?对照试验?系统分析?分别分析?

一、鉴定反应及反应进行的条件

(一)鉴定反应

1、定义具有明显外部特征、灵敏、迅速的化学反应称之鉴定反应。

2、外部特征指人们感觉器官能直接觉察的现象。

①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②溶液颜色的改变

③有气体产生

④有特殊气味产生

(二)反应进行的条件

反应进行条件控制的好坏是鉴定反应结果正确与否的关键。反应进行的条件有哪些?概括为“三度一剂一物”(即溶液的酸度、鉴定离子的浓度、溶液的温度、溶剂和共存物)。

以亚硝酸钴纳鉴定K+为例。

1、溶液的酸度

讨论对鉴定离子的影响,对试剂的影响,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结论:在中性或醋酸性溶液中进行。

2、反应离子的浓度

理论上:15 PPM

实际中:80 PPM

结论:在试剂量确保下,被鉴定离子浓度适当即可,也不是愈浓愈好。

3、溶液的温度

讨论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对沉淀溶解的影响及对沉淀晶形影响。

结论:温度升高对此鉴定反应不利。

4、溶剂

变更水与乙醇比例,列表。

结论:K

2N

a

[Co(NO

2

)

6

]在乙醇中溶解度比在水中小得多(随乙醇比例增大)。

5、共存物

负面影响:NH4+共存(干扰)

正面影响:Ag+共存(提高灵敏度)

请学生小结此鉴定反应的条件。

二、鉴定反应的灵敏度与选择性

(一)鉴定反应的灵敏度

1.灵敏度的说明

同一离子不同鉴定反应其灵敏度是不同的。

2.灵敏度的表示

通常用最低浓度和检出限量来表示。

1)最低浓度(相对量)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使某鉴定反应(方法)有得出肯定结果的该离子的最低

浓度。

即以μg、Ml-1为单表示:1:G G是含有1g被鉴定离子的溶剂质量或P

B

说明灵敏度为实验值;

G=106。

两者关系为P

B

2)检出限量(绝对量)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某鉴定反应(方法)所能检出某种离子的最小质量。

表示:微克(μg)为单位,符号m

换算:1g:12500ml=m:0.05ml(1滴)

(二)鉴定反应的选择性

1.特效反应、特效试剂

2.选择性反应、选择性试剂

3.提高选择性的方法

1)控制溶液的酸度

2)掩散干扰离子

3)分离干扰离子

三、空白试验与对照试验

1.空白试验

1)定义用蒸馏水代替试液同时进行相同方法的试验。

2)作用避免过检

2、对照试验

1)定义用已知离子的溶液代替试液同时进行相同方法的试验。

2)作用防止漏检

四、系统分析与分别分析

1.系统分析

2.分别分析

3.两者关系

第二节阳离子分析

常见阳离子有哪些?分析特性如何?

硫化氢系统分析方案(第一组是基础,第二组是重点)

两酸两碱系统分析方案(简介)

一、常见阳离子及分析特性

1、常见阳离子

2+、Hg2+、Pb2+、Bi3+、Cu2+、Cd2+、本章讨论的是下列24种常见阳离子:Ag+、Hg

2

As(ⅢⅤ)、Sb(ⅢⅤ)、Sn(ⅡⅣ)、Al3+、Cr3+、Fe3+、Fe2+、Mn2+、Zn2+、Co2+、Ni2+、Ba2+、Ca2+、Mg2+、K+、Na+、和NH4+。

2、分析特性(图表或多媒体展示)

表1-1 常见阳离子与常用试剂的反应

由表1-1知,常见阳离子的盐酸盐、硫酸盐、硫酸盐、硫化物、氢氧化物的溶解性是不同;硫化物的酸碱性也不相同;氢氧化物两性也不相同;与氨的酸位性也不相同;部分离子氧化性也不相同。表中的相似与不同,为常见阳离子的分

离提供了基础。 二、硫化氢系统分析

应用最为广泛。目前较为系统的是硫化氢系统分析。 (一)重要依据

各离子硫化物溶解度的显著差异是常见阳离子分组的主要依据。

硫化物???

?

?

???

?????

???

????????

?? 钠组碳酸盐溶于水 钙组碳酸盐不溶于水 溶于水溶于稀酸

组 铁组氯化物溶于水 铜锡组氯化物不溶于水 银不溶于稀酸不溶于水 一般分成五组,现简化为四组(将钙、钠组合并)。 (二)简化的硫化氢系统分组方案(图表或多媒体展示) 表1-2 简化的硫化氢系统分组方案

(三)系统分析

1、第一组阳离子分析(基础) 1)本组离子的分析特性

本组包括Ag +、Hg 22+和Pb 2+三种离子,称为银组。它们都能与盐酸作用生

成氯化物沉淀,从试液中最先被分离出来,按顺序称为第一组,按组试剂称为盐酸组。

①离子的存在形式本组三种离子都无色。银和铅主要以Ag+、Pb2+形式存在,亚汞离子则以共价键结合的双聚离子Hg+Pb2+形式存在,亚汞离子则以共价键结合的双聚离子Hg+:Hg+存在,记为Hg

2

2+。在水溶液中有如下平衡:

Hg

2

2+ Hg2++Hg↓

当在水溶液中加入能与Hg2+生成难溶化合物或络合物的试剂时,则平衡向右移动,生成二价汞的化合物和黑色的金属汞。

②难溶化合物本组离子的难溶化合物中具有分析意义的是氯化物、硫化物

和铬酸盐等。氯化物中AgCl和Hg

2Cl

2

溶液度都很小,可以沉淀完全;但PbCl

2

的溶解度就大得多,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这是在组内作进一步分离的依据。

③络合物本组中Ag+具有较强的络合能力。利用Ag+、Hg

2

2+与氨水的反应可

实现两者的分离,并可作为Hg

22+的鉴定反应。此外,Pb(Ac)

4

2-的生成可用于PbSO

4

与BaSO

4

沉淀的分离(浓NaOH亦可)。

2)组试剂与分离条件

本组离子与组试剂盐酸的反应为:

Ag++Cl-=AgCl↓ (白色凝乳状,遇光变紫、变黑)

Hg

22-+2Cl=Hg

2

Cl

2

↓ (白色粉末状)

Pb2++2Cl-=PbCl

2

↓ (白色针状或片状结晶)

为了创造适宜的沉淀条件,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①沉淀的溶解度在沉淀过程中,根据同离子效应,加入过量的盐酸对减小沉淀的溶解度是有利的。但沉淀剂也不可过量太多,以免高浓度的Cl-与沉淀物

发生络合反应,生成AgCl

2-和HgCl

4

2-等,此外还有盐效应的影响,致使沉淀的溶

解度增大。实验结果表明沉淀本组离子时,Cl-的浓度以0.5mol·L-1为宜。尽管如此,PbCl

2

也难以完全沉淀,当试液中Pb2+的浓度小于1mg·mL-1时,就需要在第二组中再去检出。

②防止Bi3+、Sb3+的水解在第二组离子中,Bi3+、Sb3+有较强的水解倾向,当溶液酸度不够高时,它们会生成白色的碱式盐沉淀而混入第一组中。为了避免

发生此种情况,应使溶液中H+的浓度达到2.0-2.4mol·L-1,一般通过补充管量

HNO

3

达到目的。

③防止生成胶体沉淀氯化银容易生成难以分离的胶体沉淀,加入适当过量的沉淀剂,可以提供使胶体凝聚的电解质。

综上所述,使本组离子以氯化物形式沉淀的条件是:在室温下的酸性溶液中

(补充适量HNO

3

)加入适当过量的HCl溶液,使Cl-的浓度为0.5mol·L-1,溶液的酸度为2.0-2.4mol·L-1。此时如有白色沉淀生成,表明有本组离子存在。离心管以流水冷却后离心沉降,沉淀经1mol·L-1HCl溶液洗涤后作本组离子的分析;离心液在系统分析中留作后面三组阳离子的定性分析用。

3)本组离子的系统分析

①Pb2+的分离和鉴定在本组离子的氯化物沉淀中加水并用水浴加热,使

PbCl

2溶解于热水之中。趁热分离,以HAc酸化离心液,加入K

2

CrO

4

试剂鉴定,

如析出黄色沉淀(PbCrO

4

),表示有Pb2+存在。

M=0.25μg ρ

B

=5μg·Ml-1

②Ag+与Hg

22+的分离及Hg

2

2+的鉴定分出PbCl

2

后的沉淀以热水洗涤干净,然

后加入氨水搅拌。此时AgCl应溶解生成Ag(NH

3)

2

+与氨水作用将生成HgNH2Cl+Hg,

残渣变黑表示有Hg

2

2+存在。

M=10μg ρ

B

=200μg·mL-1

③Ag+的鉴定将步骤2中分出的氨性溶液用HNO

3

酸化,如重新得到白色沉淀,说明有Ag+存在。

M=0.5μg ρ

B

=10μg·mL-1

2、第二组阳离子分析(重点)

1)本组离子的分析特性

本组包括Pb2+、Bi3+、Cu2+、Cd2+、Hg2+、As(ⅢⅤ)、Sb(ⅢⅤ)、Sn(ⅡⅣ)离子,称为铜锡组。它们不被HCl溶液沉淀,但在0.3mol·L-1HCl溶液中,可以

H

2

S反应生成硫化物沉淀。按照本组分出的顺序,称为第二组;按照所用的组试剂,称为硫化氢组。

①离子的存在形式本组离子中,除Cu2+为蓝色外,其余均无色。铅、铋、铜、镉、汞具有显著的金属性质,在水溶液中主要以金属离子的形式存在;而砷、

锑、锡三种无素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非金属性质,它们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随酸碱环境而不同,当泛指该元素的离子时,只标出其氧化数,而不具体指明其存在形式。

②氧化还原性质砷、锑、锡三种元素具有两种比较稳定的价态,它们在分析中都有重要意义。例如以H

2

S沉淀本组离子时,As(V)的反应速率较慢,必须

先用NH

4

I使其还原为As(Ⅲ)。由于在组内分离时,将Sn(Ⅱ)归于ⅡA而Sn(Ⅳ)

归于ⅡB组将使操作不便,故一般在进行沉淀之前加入H

2O

2

将Sn(Ⅱ)全部氧化成

Sn(Ⅳ),并加热将剩余的H

2O

2

除去。又锑的罗丹明B试法只对Sb(Ⅴ)有效,若

溶液中的锑为三价则必须事先氧化。此外,将Bi3+还原为金属Bi是铋的重要鉴定反应之一。

③络合物本组离子一般都能生成多种络合物。例如,Cu2+、Cd2+等能生成氨或氰络离子;Bi3+与I-生成黄色的BiI

4

-;Cu2+、Pb2+和Bi3+能与甘油生成络离子;

Hg2+与I-生成无色的HgI

4

2-等,具有一定的分析应用价值。

2)组试剂与分离条件

本组与第三、四组离子分离的依据是其硫化物溶解度有显著的差异。由于

H

2

S是弱酸,可以通过调节酸度来控制溶液中S2-的浓度,从而达到分步沉淀的目的。实验证明,分离第二组与第三组最适宜的酸度是0.3mol·L-1HCl。若溶液的酸度过高,第二组中溶解度较大的CdS、SnS和PbS将沉淀不完全或者不淀而进入第三组中。如酸度过低,则第三组中溶解度最小的ZnS则可能析出沉淀而进入第二组中;并且酸度过低对形成砷、锑和锡的硫化物很不利,因为它们只有在强酸性溶液中才能提供生成硫化物所必需的简单阳离子,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上述三种物质与S2-反应将生成可溶性的硫代酸盐而不析出硫化物沉淀。所以正确控制酸度是使第二、三组阳离子能有效分离的关键。

由于H

2S气体毒性较大,制备也不方便,故一般多以硫代乙酰胺CH

3

CSNH

2

(通

常简写为TAA)的水溶液代替H

2

S作沉淀剂。硫代乙酰胺在不同的介质中加热时发

生不同的水解反应,可以分别代替H

2S(NH

4

)

2

S或Na

2

S在酸性溶液中水解产生H

2

S,

可代替H

2

S:

CH

3CSNH

2

+H++2H

2

O CH

3

COOH+NH

4

++H

2

S↑

在氨性溶液中水解生成HS-,相当于(NH

4)

2

S的作用:

-+

++=-?+HS NH NH C CH NH CSNH CH 433232

在碱性溶液中水解生成S 2-,可代替Na 2S 使用: ---+++?+2233233S O H NH COO CH OH CSNH CH 以硫代乙酰胺代替硫化氢作为组试剂具有以下特点:

(1)由于硫代乙酰胺的沉淀作用属于均相沉淀,故所得硫化物一般具有良好的晶形,易于分离和洗涤,共沉淀现象较少。

(2)硫代乙酰胺在90℃及酸性溶液中,可在沉淀时间内将As(V)还原为As(Ⅲ)[此时Sb(Ⅴ)也同时被还原为Sb(Ⅲ),故不需另加NH 4I 。

(3)硫代乙酰胺在碱性溶液中加热时,除生成S 2-外,还生成一部分多硫化物。多硫化物具有氧化性,可将Sn(Ⅱ)氧化为Sn(Ⅳ)。因此,若以硫代乙酰胺代替Na 2S 作为ⅡA 组和ⅡB 组的分组试剂时,则事先可不加H 2O 2。

(4)由于在相同的条件下硫代乙酰胺所能提供的S 2-浓度较H 2S 提供的低,因此分离第二、三组阳离子时的适宜酸度为0.2mol ·L -1HCl 。又因在此酸度下砷的沉淀反应不完全,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可先将试液的酸度调至0.6mol ·L -1使砷完全沉淀,然后再将溶液稀释一倍。由于TAA 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时消耗H +,故此时溶液的酸度在0.2mol ·L -1左右。

综上所述,以TAA 作为沉淀剂时,使本组离子沉淀的条件是:先用氨水和盐酸调节试液的酸度为0.6mol ·L -1(在系统分析中,由于分出第一组阳离子的氯化物沉淀后,溶液的酸性较强,故需先用氨水中和,再用盐酸调至所需酸度),加TAA 并在沸水浴上加热10min 。冷却后将试液稀释1倍,再加TAA 并加热10min ,直至本组离子沉淀完全。离心分离,沉淀经NH 4Cl 的稀溶液洗涤后作本组分析用;离心液在系统分析中留作第三、四组阳离子的定性分析。

[需要指出的是,定性分析中使用的试剂如(NH 4)2S 和氨水等都应是新配制的(不应在空气中久置),否则因S 2-被氧化和氨水吸收了CO 2会导致某些离子(特别是第四组的阳离子)提前沉淀而“丢失”。] 3)铜组与锡组的分离

本组离子的沉淀中包括八种元素所形成的硫化物,为了定性分析的方便,还可以根据硫化物的酸碱性不同将它们分成两个小组。

铜、铋、铜、镉的硫化物属于碱性硫化物,它们不溶于NaOH 、Na 2S 和(NH 4)2S

等碱性试剂,这些离子属于铜组(ⅡA);砷、锑和锡(Ⅳ)的硫化物属于两性硫化物,而且其酸性更为明显,因而其酸性更为明显,因而能溶于上述几种碱性试剂中,属于锡组(ⅡB)。汞的硫化物酸性较弱,只能溶解在含有高浓度S 2-的试剂Na 2S 中,本章采用Na 2S 溶液处理第二组阳离子硫化物的沉淀,因此HgS 亦属于ⅡB 组,也可用TAA 的碱性溶液加热水解来代替Na 2S 。ⅡB 组硫化物与Na 2S 的溶解反应如下:

--=+222HgS S HgS --=+3323223AsS S S As --=+3323223Sbs S S Sb --=+2322S S S S S n n

离心分离,离心液留作锡组离子的分析鉴定,沉淀则用于铜组的分析。 4)铜组的分析

主要是铜组硫化物的溶解和Cd 2+的分离,其它内容自学。

①铜组硫化物的溶解 在分出锡组后的沉淀中可能含有P b S 、B i2S 3、CuS 和CdS 。沉淀用含NH 4Cl 的水洗涤干净后,加6mol ·L -1HNO 3并加热溶解:

O

H NO S Bi H NO S Bi O H NO S Pb H NO PbS 233

322234232824233823+↑+↓+=+++↑+↓=+++

+

-

++-

CuS 与CdS 的溶解反应与PbS 的相似。

②Cd2+的分离和鉴定 在铜组离子的硝酸溶液中加入甘油(1:1)和过量的浓NaOH 溶液,这时仅生成Cd(OH)2沉淀。离心分离,离心液留作铜、铅和铋的鉴定。沉淀经稀甘油-碱溶液洗涤后,溶于3 mol ·L -1HCl 溶液中,用水稀释试液至酸度约为0.3mol ·L -1,加TAA 并于沸水浴上加热,如有黄色沉淀(CdS)析出示有Cd 2+。 5)锡组的分析

主要是锡组沉淀、汞、砷与锑锡分离及汞、砷分离。

①锡组的沉淀 在用Na2S 或碱性TAA 溶液溶出的ⅡB 组硫代酸盐溶液中[见(三)],逐滴加入3mol ·L -1HCl 溶液至呈酸性,这时硫代酸盐被分解,析出相应的硫化物沉淀。此时通常还会析出一些单质硫,但对锡组的分析妨碍不大。离心分离,锡组硫化物沉淀用NH 4Cl 稀溶液洗涤后留作以下分析用,一般情况下离心液可弃去。

②汞、砷与锑、锡的分离 在上述硫化物沉淀上加8mol ·L -1HCl 溶液并加热,此时HgS 与A s2S 3不溶解,锑和锡的硫化物则因生成氯络离子而溶解:

+=++↑

+=++-

-

+-+S H Cl

S Cl H S S S H Cl S Cl H S S n n b b 226

223

63226432126

③砷与汞的分离和鉴定 分出含有锑和锡的离心液后,在剩下的沉淀上加水数滴洗涤一次,然后加入过量的12%(NH 4)2CO 3,微热,此时HgS(及S)不溶,而A s2S 3溶解:

↑+=+-

-233

233233CO S A CO S A s s 取部分溶液,小心地加入3mol ·L -1HCl 溶液(防止大量气泡把溶液带出)使呈酸性,如有砷存在,则有黄色沉淀(A s2S 3)析出:

0362323333

H S A H O A S A s s s +↓=+++-

- 3、第三组阳离子分析 1)本组离子的分析特性

本组包括七种元素形成的八种离子:Al 3+、Cr 3+、Fe 3+、F 2+、Mn 2+、Zn 2+、Co 2+、和Ni 2+。它们的氯化物溶于水,在0.3mol ·L -1HCl 溶液中不形成硫化物沉淀,而在NH 3-NH 4Cl(pH ≈9)溶液中与(NH 4)2S 或硫代乙酰胺反应生成硫化物或氢氧化物沉淀,按分组顺序称为第三组,按所用试剂称为硫化铵组。 本组离子具有以下特点:

例8 离子的颜色 如表1-3所示,除了Al 3+和Zn 2+之外,本组离子的不同

存在形式都具有一定的颜色。

表1-3 第三组离子不同存在形式的颜色

*[Fe(OH)(H2O)5]2+为黄棕色,[Fe(H2O)6]3+为淡紫色。

②离子的价态除Al3+与Zn2+外,本组其它离子都能改变价态,可应用于分离和鉴定反应之中。例如,Mn2+在稀溶液中几近无色,而MnO4-却有鲜明的紫红色,因此可将Mn2+氧化为MnO4-而加以鉴定,灵敏度很高;还可将Fe2+氧化为Fe3+;Cr3+氧化为CrO42-甚至CrO5;Mn(OH)2氧化为MnO(OH)2;CO(OH)3等。

③形成络离子的能力本组离子形成络合物的能力较强。例如,在一定条件下,Fe3+;和Co2+与NH4SCN形成有色的络合物,这一性质可用于相应离子的鉴定;Zn2+、Co2+、Ni2+与NH3生成络离子的性质可用于它们与其它离子的分离。此外Al3+、Cr3+和Zn2+的两性在组内分离中亦有意义。

2)组试剂与分离条件

本组组试剂为NH3-NH4Cl存在下的(NH4)2S或硫代乙酰胺(加热)。与组试剂作用时本组离子有的生成硫化物,有的则生成氢氧化物:FeS(黑)、Fe2S3(黑)①、

MnS(肉色)、ZnS(白)、CoS(黑)、NiS(黑)、Al(OH)3(白)、Cr(OH)3(灰绿)。

因Al3+与Cr3+的氢氧化物溶解度很小,当溶液一旦变成微碱性时,它们就会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析出。

为了使本组离子沉淀完全,并与第四组离子有效分离,且所得的沉淀便于离心沉降,在进行沉淀时应注意控制酸度和防止硫化物形成胶体。

强调酸度要适当Al(OH)3和Cr(OH)3都属于两性氢氧化物,当Al3+和Cr3+的浓度都低于10-2mol·L-1时,Al3+在pH≈4时开始形成沉淀,Ph=10-12时沉淀溶解;Cr(OH)3沉淀在pH≈5时开始生成,Ph=12-14时沉淀溶解。

第四组的Mg2+在pH≈10.7时也开始析出Mg(OH)2沉淀。沉淀本组离子最适宜的酸质为pH≈9.0,需加入氨水和氯化铵予以控制。

3)分别鉴定(自学)

4、第四组阳离子分析(自学)

问题:1)本组离子分析特性有哪些?

2)怎样将钙组离子与钠组离子分离?

三、两酸两碱系统分组方案

分别利用盐酸、硫酸、氨水和氢氧化钠(故称为两酸两碱)为组试剂,将前述常见阳离子分为五组,如表1-4所示。

表1-4两酸两碱系统分组方案

举例说明

第三节阴离子分析

常见阴离子有哪些?具有什么分析特性?

阴离子的初步试验有哪些?如何进行?(重点)

S2-、S2O32-、SO32-如何分离鉴定?Cl-、Br-、I-如何分离鉴定?(难点) 尽管组成阴离子的元素为数不多,但阴离子的数目却很多,有时组成元素相

同,但却以多种形式存在。例如,由S 和O 可以构成SO 32-、SO 42-、S 2O 32-和-282O S 等阴离子;由N 和O 可以构成NO 3-和NO 2-等。

本章将讲座下列常见的13种阴离子:-24SO 、-23SO 、-232O S 、S 2-、-23SiO 和

-282O S 等阴离子;由N 和O 可以构成NO 3-和NO 2-等。

本间将讨论下列常见的13种阴离子:-24SO 、-23SO 、-232O S 、S 2-、-23SiO 、

-23CO 、-34PO 、Cl -、Br -、I -、-23NO 、-2NO 和Ac -。

一、阴离子的分析特性 1、与酸反应

阴离子与酸反应的结果,有的放出气体,有的产生沉淀,故有些阴离子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存在。例如:

=++↑+↓=++

-

+-3223

2223222SiO H H SiO

O H SO S H O S

只有当-23SiO 的浓度较大时,才能形成明显的H 2SiO 3胶状沉淀。 2、氧化还原性

在酸性溶液中,多数阳离子可以共存,而有些阴离子却不能共存,具体情况如表1-5所示。它们彼此之间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致存在形式改变。当溶液呈液呈碱性时,阴离子的氧化还原活性较低,本章所研究的13种阴离子都能共存。

表1-5 酸性溶液中不能共存的阴离子

(三)形成络合物的性质

有些阴离子,例如-34PO 、-232O S 、Cl -、Br -、I -和-

2NO 等,能与阳离子形成

络合物,以致对双方的分析鉴定均有干扰。因此在制备阴离子分析试液时,要事先把碱金属以外的阳离子(定性分析中称为重金属离子)全部除去。 二、阴离子的初步试验

在分别鉴定阴离子前要做一些初步实验,从而缩小鉴定范围。阴离子的初步实验一般包括分组试验、挥发性试验和氧化性还原性试验等。 (一)分组试验

根据阴离子与某些试剂的反应将其分成三组,如表1-6所示,组试剂只起查明是否有该组离子存在的作用。

表1-6 阴离子的分组

*当试液中有第一组阳离子存在时,应改用Ba(NO 3)2

由表1-6可以看出,本章研究的13种阴离子中,属于第一组的是2价、3价的含氧酸根离子,第二组的都是简单阴离子,而第三组的都是一价含氧酸根离

(完整word版)分析化学实验理论题答案

一、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半滴的操作是怎样进行的? 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稍微松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并用洗瓶以蒸馏水冲下。 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为什么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而锥形瓶是否也需用该溶液润洗或烘干,为什么?移取溶液至锥形瓶前,锥形瓶是否需要用原液润洗? 为了避免装入后的标准溶液被稀释而使得溶液浓度变小,使移液管内残留液体的浓度与试剂一致,减少误差;不需要,锥形瓶中有水也不会影响被测物质量的变化;不需要,会使待测液体积比计算的值偏大,使滴定液体积偏大,从而使测出浓度偏大,造成误差. 配制铬酸洗液是否要在分析天平上称K2Cr2O7?为什么? 因为铬酸洗液的配置是重铬酸钾饱和溶液加浓硫酸,重铬酸钾是工作基准物,所以直接称量就可以配置准确浓度的溶液。 如何判断器皿是否洗涤干净? 均匀润湿,不挂水珠。 滴定管滴定开始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与处理工作?为什么?用来滴定的锥形瓶是否需要干燥,是否需要用被滴定溶液润洗几次以除去其水分?为什么? 使用前需用待盛装溶液洗涤,是为了不影响以后溶液浓度减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赶尽管尖气泡,调整零刻度,除去管尖外悬挂的半滴溶液。不需要,因为其他仪器不需要考虑浓度对结果的影响且实验时需加水。 移液管放完溶液后残留在移液管口内部的少量溶液,是否应当吹出去?为什么? 不能,校准移液管体积时不包括管口溶液,不算在移液管的刻度之内。 为什么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量器不能用去污粉洗涤? 残留的去污粉将会影响实验结果。一般用重铬酸钾洗液泡,再分别用自来水和去离子水冲干净。 滴定至终点时,如何滴加半滴溶液? 当滴定到一定程度时,滴定管嘴部悬有溶液,小心旋动滴定管活塞或挤压胶管,让滴定管下端液体处于悬而未滴的状况,然后轻轻靠一下锥形瓶口内壁,立即用蒸馏水将这半滴冲下去,并振荡锥形瓶。 各种记录应直接记录在实验报告指定格式上,若随意记在手上或零碎纸上可能会出现什么后果? 导致实验数据找不到或混乱。 配制NaOH溶液时,应选用何种天平称取试剂?为什么? 托盘天平。粗称不需要用精密仪器。 有同学认为,滴定管不需要调零,只要分别读取滴定前后溶液的体积读数算出体积差即可得到消耗的滴定剂的体积。该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滴定管上的刻度线并非均匀的,滴定管上下部分体积不等,不调零读数会导致整个实验读数误差增大,不利于实验的进行。 NaOH滴定HCl可否用甲基橙试剂,HCl滴定NaOH可否用酚酞试剂?不可以。因为人眼所能观察到的滴定前后颜色变化的敏锐情况不同,为了尽量减小实验误差,必须选用变色明显的。NaOH→HCl用酚酞,指示剂从无色→有色,浅→深易观察;HCl→NaOH用甲基橙,指示剂从有色→无色,深→浅易观察。 在滴定管装入液体之后,为什么要排出滴定管尖嘴内的空气? 滴定管测量液体体积的原理是“差值原理”,测量方法是“差值法”,若不预先排出滴定管尖嘴内的空气,在放出液体的过程中这些空气必然会减少或者全部排出,其空间被溶液填充,这样必然会导致测量液体体积的误差。 二、硫酸铵肥料中含氮量的测定 分析天平的称量方法主要有哪几种?固定称量法和递减称量法各有何优点?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五版)下册答案

仪器分析部分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2 1、主要区别:(1)化学分析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仪器分析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2)化学分析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仪器分析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3)化学分析只能用于组分的定量或定性分析;仪器分析还能用于组分的结构分析;(3)化学分析灵敏度低、选择性差,但测量准确度高,适合于常量组分分析;仪器分析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但测量准确度稍差,适合于微量、痕量及超痕量组分的分析。 2、共同点:都是进行组分测量的手段,是分析化学的组成部分。 1-5 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区别:分析仪器是实现仪器分析的一种技术设备,是一种装置;仪器分析是利用仪器设备进行组分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 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联系:仪器分析需要分析仪器才能达到量测的目的,分析仪器是仪器分析的工具。仪器分析与分析仪器的发展相互促进。 1-7 因为仪器分析直接测量的是物质的各种物理信号而不是其浓度或质量数,而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某种确定的关系,且这种关系还受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的影响。因此要进行组分的定量分析,并消除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对测量的影响,必须首先建立特定测量条件下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的关系,即进行定量分析校正。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导论 2-1 光谱仪的一般组成包括:光源、单色器、样品引入系统、检测器、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 光源:提供能量使待测组分产生吸收包括激发到高能态; 单色器:将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并采集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样品引入系统:将样品以合适的方式引入光路中并可以充当样品容器的作用;检测器:将光信号转化为可量化输出的信号 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对信号进行放大、转化、数学处理、滤除噪音,然后以合适的方 式输出。 2-2: 单色器的组成包括:入射狭缝、透镜、单色元件、聚焦透镜、出射狭缝。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 入射狭缝:采集来自光源或样品池的复合光;透镜:将入射狭缝采集的复合光分解为平行光;单色元件:将复合光色散为单色光(即将光按波长排列) 聚焦透镜:将单色元件色散后的具有相同波长的光在单色器的出口曲面上成像;出射狭缝:采集色散后具有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 2-3 棱镜的分光原理是光的折射。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相同介质中有不同的折射率,据此能把不同波长的光分开。光栅的分光原理是光的衍射与干涉的总效果。不同波长的光通过光栅衍射后有不同的衍射角,据此把不同波长的光分开。 2-6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书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 一、教学要求 1、学会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2、掌握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3、比较不同指示剂对滴定结果的影响。 4、加强移液管的使用; 5、掌握强碱滴定弱酸的滴定过程,突跃范围及指示剂的选择原理。 二、预习内容 1、碱式滴定管的规格、洗涤、润洗等操作步骤; 2、NaOH溶液的储存注意事项; 3、吸量管的使用; 三、基本操作 1、吸量管的使用 要准确移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常使用吸管。吸管有无分度吸管(又称移液管)和有分度吸管(又称吸量管)两种。如需吸取5mL、10mL、25mL等整数,用相应大小的无分度吸管,而不用有分度吸管。量取小体积且不是整数时,一般用有分度吸管,使用时,令液面从某一分度(通常为最高标线)降到另一分度,两分度间的体积刚好等于所需量取的体积,通常不把溶液放到底部。在同一实验中,尽可能使用同一吸管的同一段,而且尽可能使用上面部分,不用末端收缩部分。 使用前,依次用洗液、自来水、蒸馏水洗涤,最后再取少量被量液体荡洗3次,以保证被吸取的溶液浓度不变。蒸馏水和溶液荡洗的用量由吸管大小决定,无分度吸管以液面上升到球部为限,有分度吸管则以充满全部体积的1/5为限。 用吸管吸取溶液时,左手拿洗耳球(预先排除空气),右手拇指及中指拿住管颈标线以上的地方。吸管下端至少伸入液面1cm,不要伸入太多,以免管口外壁沾附溶液过多,也不要伸入太少,以免液面下降后吸空。用洗耳球慢慢吸取溶液,眼睛注意正在上升的液面位置,吸管应随容器中液面下降而降低。当溶液上升到标线以上时迅速用右手食指紧按管口,取出吸管,左手拿住盛溶液的容器,并倾斜约45°。右手垂直地拿住吸管,使其管尖靠住液面以上的容器壁,微微抬起食指,当液面缓缓下降到与标线相切时,立即紧按食指,使流体不再流出。再把吸管移入准备接收溶液的容器中,仍使其管尖接触容

分析化学课后答案武汉大学第五版上册完整版

第1章 分析化学概论 1. 称取纯金属锌,溶于HCl 后,定量转移并稀释到250mL 容量瓶中,定容,摇匀。计算 Zn 2+溶液的浓度。 解:213 0.325065.39 0.0198825010 Zn c mol L +--= =?g 2. 有L 的H 2SO 4溶液480mL,现欲使其浓度增至L 。问应加入L H 2SO 4的溶液多少毫升 解:112212()c V c V c V V +=+ 220.0982/0.4800.5000/0.1000/(0.480)mol L L mol L V mol L L V ?+?=?+ 2 2.16V mL = 4.要求在滴定时消耗LNaOH 溶液25~30mL 。问应称取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KHC 8H 4O 4)多少克如果改用 22422H C O H O ?做基准物质,又应称取多少克 解: 844:1:1NaOH KHC H O n n = 1110.2/0.025204.22/ 1.0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 2220.2/0.030204.22/ 1.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 应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 22422:2:1 NaOH H C O H O n n ?= 1111 2 1 0.2/0.025126.07/0.3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 =???=

2221 2 1 0.2/0.030126.07/0.4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应称取22422H C O H O ?~ 6.含S 有机试样,在氧气中燃烧,使S 氧化为SO 2,用预中和过的H 2O 2将SO 2吸收,全部转化为H 2SO 4,以LKOH 标准溶液滴定至化学计量点,消耗。求试样中S 的质量分数。 解: 2242S SO H SO KOH ::: 100%1 0.108/0.028232.066/2100% 0.47110.3%nM w m mol L L g mol g = ????=?= 8.不纯CaCO 3试样中不含干扰测定的组分。加入溶解,煮沸除去CO 2,用LNaOH 溶液反滴定过量酸,消耗,计算试样中CaCO 3的质量分数。 解: 32CaCO HCl : NaOH HCl : 00 1 ()2100%100% 1 (0.2600/0.0250.2450/0.0065)100.09/2100% 0.250098.24%cV cV M nM w m m mol L L mol L L g mol g -=?=??-??=?= 9 今含有 MgSO 4·7H 2O 纯试剂一瓶,设不含其他杂质,但 有部分失水变为MgSO 4·6H 2O ,测定其中Mg 含量后,全部按MgSO 4·7H 2O 计算,得质量分数为%。试计算试剂中MgSO 4·6H 2O

(完整版)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1.HCl和NaOH标准溶液能否用直接配制法配制?为什么? 由于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浓HCl的浓度不确定,固配制HCl和NaOH 标准溶液时不能用直接法。 2.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HCl,用台秤称取NaOH(S)、而不用吸量管和分析天平? 因吸量管用于标准量取需不同体积的量器,分析天平是用于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精密衡量仪器。而HCl的浓度不定, NaOH易吸收CO2和水分,所以只需要用量筒量取,用台秤称取NaOH即可。 3.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为什么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而锥形瓶是否也需用该溶液润洗或烘干,为什么? 为了避免装入后的标准溶液被稀释,所以应用该标准溶液润洗滴管2~3次。而锥形瓶中有水也不会影响被测物质量的变化,所以锥形瓶不需先用标准溶液润洗或烘干。 4.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半滴的操作是怎样进行的? 加入半滴的操作是: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稍微松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并用洗瓶以纯水冲下。 实验三 NaOH和HCl标准溶液的标定 1.如何计算称取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或Na2CO3的质量范围?称得太多或太少对标定有何影响? 在滴定分析中,为了减少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一般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应在20—25ml 之间,称取基准物的大约质量应由下式求得: 如果基准物质称得太多,所配制的标准溶液较浓,则由一滴或半滴过量所造成的误差就较大。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也不能太少,因为每一份基准物质都要经过二次称量,如果每次有±0.1mg的误差,则每份就可能有±0.2mg的误差。因此,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不应少于0.2000g,这样才能使称量的相对误差大于1‰。 2.溶解基准物质时加入20~30ml水,是用量筒量取,还是用移液管移取?为什么?因为这时所加的水只是溶解基准物质,而不会影响基准物质的量。因此加入的水不需要非常准确。所以可以用量筒量取。 3.如果基准物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还是偏低? 如果基准物质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 4.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 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问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 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而形成Na2CO3,使NaOH溶液浓度降低,在滴定过程中虽然其中的Na2CO3按一定量的关系与HCl定量反应,但终点酚酞变色时还有一部分NaHCO3末反应,所以使测定结果偏高。 实验四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

大学化学教案

大学化学教案 篇一:大学有机化学 第一章绪论 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及有机化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认识有机化学与生产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通过对共价键理论及其本质的学习,达到掌握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基本理论的目的。掌握碳原子正四面体概念,掌握共价键属性,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步骤。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组成和性质的特点。 难点是利用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对共价键的理论解释。 第一节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有机化合物是指碳氢化合物以及从碳氢化合物衍生而得的化合物。 2、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结构特征.合成方法和理化性质等的化学。 一、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1、分子组成复杂 组成元素不多,但数目庞大,结构相当复杂。 2、同分异构现象 例如:乙醇和甲醚分子式为:C2H6O 但化学结构不同。乙醇 CH3CH2OH 甲醚 CH3OCH3 3、容易燃烧 绝大多数有机物都是可燃的。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难溶于水(特殊例外)

很多有机物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原理依据,相似相溶原理,与水形成氢键的能力差。 5、熔、沸点低 许多有机物在室温时呈气态和液态,常温下呈固态的有机物其熔点一般也很低。例如:尿素132.7°C 葡萄糖146°C。 6、反应速率较慢 经常需要几小时、几天才能完成,为了加速反应,往往需加热、光照或使用催化剂等。3 7、反应复杂,副反应多 往往同一反应物在同一条件下会得到许多不同的产物。所以就降低了主要产物产率。 特殊例外:乙醇易溶于水、四氯化碳可灭火等。 三、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有机化学是有机化学工业的理论基础;研究天然有机化合物、发展染料、合成药物、香料、生产乙炔、石油化工产品的开发利用;生物学、医学等等都需要有坚实的有机化学知识。 第二节共价键的一些基本概念 一、共价键理论 1、价键理论 1 (1)原子轨道重叠或电子配对 基本理论在无机化学中已经介绍了,由一对电子形成的共价键叫做单键,用一条短直线表示,如果俩个原子各有二个或三个未成键的电子,构成的共价键则为双键或叁键。 例如: 4 H CC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总结

1. 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即E a=x?x T,误差越小,表示测量值与真实值越接近,准确度越高;反之,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当测量值大于真实值时,误差为正值,表示测定结果偏高;反之,误差为负值,表示测定结果偏低.相对误差:指绝对误差相 当于真实值的百分率,表示为:E r=E a x T ×100%=x?x T x T ×100%,相对误差有大小,正负之 分. 2. 偏差(d)表示测量值(x)与平均值(x )的差值:d=x?x .平均偏差:单次测定偏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 d=1 d1+d2+?+d n= 1 |d i| n i=1 单次测定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d r)为:d r=d x ×100%. 3. 单次测定的标准偏差的表达式是: s= (x i?x )2 n i=1 相对标准偏差亦称变异系数:RSD=s r=s x ×100%. 4. 精密度←偏差←偶然误差→增加平行实验次数 ↓ d,s,RSD 准确度←误差←系统误差→针对产生的途径减免 ↓ E a,E r 5. 设测量值为A,B,C,其绝对误差为E A,E B,E C,相对误差为E A A ,E B B ,E C C ,标准偏差为s A,s B,s C,计算 结果用R表示,R的绝对误差为E R,相对误差为E R R ,标准偏差为s R. ⑴系统误差的传递公式 ①加减法:若分析结果的计算公式为R=A+B?C,则E R=E A+E B?E C. 如果有关项有系数,例如R=A+mB?C,则为E R=E A+m E B?E C. ②乘除法:若分析结果的计算公式R=A B C ,则E R R =E A A +E B B ?E C C ,如果计算公式带有系数,如 R=m AB C ,同样可得到E R R =E A A +E B B ?E C C . 即在乘除运算中,分析结果的相对系统误差等于各 测量值相对系统误差的代数和. ③指数关系:若分析结果R与测量值A有如下关系R=m A n,其误差传递关系为E R R =n E A A , 即分析结果的相对系统系统误差为测量值的相对系统误差的指数倍. ④对数关系:若分析结果R与测量值A有下列关系R=mlgA,其误差传递关系式为 E R=0.434m E A A . ⑵随机误差的传递,随机误差用标准偏差s来表示最好,因此均以标准偏差传递.

华中师大分析化学教案

绪论 绪论,就是开篇,应回答大家四个问题: 为什么要学?(激发学习兴趣) 学什么?(掌握学习主动权) 怎样学?(培养思维方法) 如何用?(倡导创新精神) 下面从四点阐述。 一、分析化学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品位越来越高; 各行各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举例说明(图表或多媒体展示) *“布料怎样?”(是全棉吗?是真丝吗?) 布料感官检验 棉柔软,吸湿易燃,烧纸味,灰散碎 丝柔软,光泽卷缩,臭味,灰颗粒合成纤维弹性,耐热卷缩,冒黑烟,灰小球 例2 “碘盐如何?”(含不含?含多少?) IO3-+5I-+6H+ →3I2+3H2O 用食醋,KI淀粉试纸检验(含不含碘) 用仪器分析测定碘的含量 例3 “哪种主粮营养高?” 大米小麦玉米大豆甘薯 蛋白质36.3 碳水化合物76 Vc 32

胡萝卜素 1.32 例4“这套新装修房子能住吗?”(指甲醛) 可用银镜反应或与新配制Cu(OH)2作用来检验。 用仪器分析测定甲醛含量 例5““非典”消毒液如何?“(指过氧乙酸) 用碘量法测定过氧乙酸含量 例6 电子产业 微电子技术生物计算机超导计算机 材料芯片有机物超导材料 需进行成分分析含量测定结构表征。 例7 现代农业(布局、高产、高效) 营养成分分析,有害、有毒物质测定。 *科学研究(如电氟化含氟药物中间体) 需进行氧谱、氢谱、质谱等结构分析。 定义: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含量测定、结构表征的一门学科。广义讲,是一门获取物质的组成及结构的信息科学。 二、分析方法 1. 任务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 2. 对象无机分析有机分析 3. 原理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4. 用量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 5. 含量常量成分分析微量成分分析痕量成分分析还有例行分析仲裁分析 环境分析食品分析药物分析 材料分析矿物分析等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要点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一、实验的目的: 1.验证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巩固、加深、拓展理论知识的学习; 2.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基本操作,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的程序: 实验前的预习-实验中的操作-实验后的报告-实验结束考试 三、实验预备知识: (一)误差及误差的表示方法 1.误差—实验测定结果与客观存在的真实结果之间的差值 (注—真实结果:理论真值、约定真值、相对真值等) 2.表示方法 (1)绝对误差=测定结果-真实结果 (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实结果×100% 误差反映测定结果的准确度;误差是客观存在的。 3.误差的分类 (1)系统误差—某些固定的经常性的原因所造成的误差。具有单向性、重现性、可测性等特点。 如:砝码腐蚀、试剂(包括蒸馏水)中含有微量被测组分、沉淀反应不完全、化学计量点与滴定终点不一致等。 (2)偶然误差—某些不确定的原因(如气压的微小波动、温度的微小波动、仪器性能的微小波动等)所造成的误差。具有双向性、不确定性、不可测性等特点,但符合统计规律(多次测定结果中:正负误差出现机会/几率相等,大误差出现的机会少,小误差出现的机会多,在消除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多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可以代表真实结果) 如:天平零点稍有变化;滴定管最后一位估计不准等。 (二)偏差及偏差的表示方法 1.偏差—多次实验测定结果之间的差值 2.表示方法 (1)绝对偏差=个别测定值-算术平均值 (2)平均偏差=单次测量偏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 (3)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算术平均值)×100% 偏差反应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条件,但是精密度高的分析结果准确度不一定高,因为分析过程中有可能存在系统误差。 (三)数据记录与数据处理 1.有效数字—只含有一位可疑数字的物理量。 (注—物理量:不仅给出数值,而且反应量度的方法/仪器的准确度) 2.有效数字运算法则 (1)加减法—计算结果保留的小数位数应与原始数据中小数位数最少的数相一致。 如:0.0121+25.64+1.05782=26.71 (2)乘除法—计算结果保留的有效数字位数应与原始数据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数相一致。 如:0.0121×25.64×1.05782=0.328 (3)数字修约—数据处理过程中舍去不必要的有效数字的过程 数字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留双 被修约数字≤4 舍去 0.52664=0.5266 ≥6 进位 0.36266=0.3627 =50 舍去/进位 =5* 进位 18.0852=18.09 末位为偶数10.2350=10.24;10.2650=10.26 (注意:不能连续修约,如:1.54546=1.5;1.54546≠1.6) (4)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 设自变量x1,x2,x3,…x n(如浓度) 应变量y1,y2,y3,…y n(如仪器的信号值:电位、吸光度、峰高、峰面积等)

实验一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练习

分析化学实验教案 课程目的 1 .正确、熟练地掌握定量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习并掌握典型的分析方法。 2 .充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验;培养手脑并用能力和统筹安排能力。 3 .确立“ 量” 、“ 误差” 、和“ 有效数字” 的概念;学会正确、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4 .通过自拟方案实验,培养综合能力。如信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记录与分析,问题的提出与证明,观点的表达与讨论;树立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意识。 5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培养科学工作者应有的基本素质。 大学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1、预习 看认真阅读教材、有关教科书及参考资料,获得相关知识、规范的基本操作 查从附录及有关手册中查所需物理化学数据 写认真写好预习报告。 在“看、查、思考”式的预习进程中,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熟悉实验内容,主要操作步骤,数据处理方法;提出注意事项,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在此基础上写预习报告。 2、课堂讨论 实验前提问、讨论,掌握实验原理、操作要点、注意事项 观看操作录像或教师示教 实验后分析、总结 实验 (1)独立完成实验——认真、细心、手脑并用。 (2)正确使用仪器,基本操作规范、熟练 (3)仔细观察现象,认真测定数据

(4)及时,如实记录:不用铅笔、不用纸片;不杜撰、不凭主观意愿删去数据,不涂改数据;不用橡皮擦、胶带纸粘去原始数据;记错、看错时正确的改写方法。 (5)勤于思考力争自己解决问题,可查资料、可与教师讨论 (3)(4)(5)可归纳为边实验、边记录、边思考 (6)主动、积极的学习如对实验现象或结果有怀疑,在分析和查原因的同时,鼓励大家研究;对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 (7)重做实验必须得到教师同意 实验报告的书写 (1)预习部分(实验前)目的、原理、步骤、理论值、思考题 (2)记录部分(实验时)实验现象、实验数据 (3)结论部分(实验后)计算结果、问题、讨论 由以上三个时间段写的内容组成了完整的实验报告。 预习报告的书写 实验目的学习的知识与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实验原理为什么要这样做,反应式 实验步骤框加箭头,每一个框为一个操作单元,可以用符号△↓↑d 步骤与原理书写的差别: 步骤:如何做;原理:为什么? 书写报告要求字迹端正,叙述简明扼要,框与箭头整齐 思考题可写在原理后或在最后 在实验前检查预习报告,做好预习报告后才能做实验 化学实验规则 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请假)、不准大声谈笑、唱歌、离位聊天节约:药品、水、电、气 整洁:书包、衣服放在书包柜;书、笔、报告本等放在抽屉内。废纸、火柴梗放装废物的搪瓷盘内。桌面上:暂不使用的仪器整齐的放在实验桌里面,洗净的玻棒、滴管放在干净的250mL烧杯内,实验中不用的仪器不拿出;桌面的要求,无多余仪器,放置有条理,边做边收拾。实验后,洗净、收好玻璃仪器,抹

分析化学电子教案 (1).doc

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分析化学 上册第三版 华中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分析化学Analytic Chemistry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表征和测量的科学,主要任务是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测量有关组分的含量。 第二节分析方法的分类 一、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按 分析任务分) 定性分析:其任务是鉴定物质所含的化学组 成,即鉴定物质由哪些元素、原 子团、官能团或化合物所组成;定量分析: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结构分析:研究所含组分的分子结构、晶体 结构或形态。

二、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按分析对象分) 三、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按测定原理分) 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分析法。 以被测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仪器分析法。四、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和微量分析(按试样用量和被测组分的含量分) 第三节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一、分析化学发展所经历的三次变革 第一次变革: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析化学由一门技术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典分析化学。 第二次变革:20世纪40年代以后,分析化学从经典分析化学发展成了现代分析

化学。 第三次变革: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至现在,分析化学发展到了分析科学阶段。 二、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分析仪器已成为分析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分析化学的主要应用领域正在向生命科学领域转移 ······ 主要参考书: 1.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 2. 彭崇慧等编: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 3. 何先莉等编:分析化学 4. 林树昌等编: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期末实验考核内容

分析化学期末实验考核内容 一基本操作 1滴定管的基本操作(检漏、洗涤、装液、滴定、读数、复原)。 2容量瓶的基本操作(检漏、洗涤、溶解样品、定容操作、复原)。 3移液管的基本操作(洗涤、移取操作—〈液面调整、放液〉、复原)。 4电子天平的基本操作——直接称量或减量法称量(检查天平、称量、复原等)。 5其它仪器的洗涤、使用。 6溶液配制。 7做过的所有实验及有关内容。 二笔答题 1.配制0.1000mol/L重铬酸钾溶液,主要使用哪些量器? 2.配制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方法是什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3.简单叙述0.1mol/L 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过程。 4.简单叙述硫酸铵中N含量的测定有几种方法? 5.标定NaOH溶液选择何种基准物质?请写出其化学反应。 6.甲醛法测定铵盐中氮含量时,使用了何种指示剂?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7.用EDTA标准溶液直接滴定镁离子时,滴定速度应尽量的快,是否合理,请简述理由。 8.甲醛法测定铵盐中氮含量时,有哪步会造成误差,请简要叙述。 9.差减法称量样品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0.简单叙述实验电子天平(直接称量法)称量某一样品,需要哪些步骤。 11.用电子天平称量时,经常用到“归零”操作。请问这一操作在何种情况下才能使用? 12.用电子天平称量时,经常用到“去皮”操作。请问这一操作在何种情况下才能使用? 13.电子天平底板水平的判断方法是什么?底板不水平应如何处理? 14.分析实验室所用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的感量是多少?可称准至多少? 10.简单叙述使用单盘分析天平(直接称量法)称量某一样品,需要哪些步骤。 11.用分析天平称量时,经常要用到“全开”操作。请问这一操作在何种情况下才能使用? 12.用分析天平称量时,经常要用到“半开”操作。请问这一操作在何种情况下使用? 13.用分析天平称量时,经常要用到“全关”操作。请问这一操作在何种情况下使用? 14.单盘分析天平在何种情况下才能使用调零旋钮。 15.请列举所做过的实验中,有关掩蔽三价铁离子的实验名称及其对应方法。 16.用碘量法测定Cu含量时,应在何时加入KSCN,加入太早或太迟会导致什么问题? 17.碘量法测铜实验中,造成条件电极电位与理论电极电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18.用重铬酸钾法测定Fe含量时,在何时加入磷酸,提前加入或推迟加入会有什么问题?

(完整版)分析化学课后答案--武汉大学--第五版-上册-完整版

第1章 分析化学概论 1. 称取纯金属锌0.3250g ,溶于HCl 后,定量转移并稀释到250mL 容量瓶中,定容,摇匀。 计算Zn 2+溶液的浓度。 解:213 0.325065.39 0.0198825010 Zn c mol L +--= =?g 2. 有0.0982mol/L 的H 2SO 4溶液480mL,现欲使其浓度增至0.1000mol/L 。问应加入0.5000mol/L H 2SO 4的溶液多少毫升? 解:112212()c V c V c V V +=+ 220.0982/0.4800.5000/0.1000/(0.480)mol L L mol L V mol L L V ?+?=?+ 2 2.16V mL = 4.要求在滴定时消耗0.2mol/LNaOH 溶液25~30mL 。问应称取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KHC 8H 4O 4)多少克?如果改用 22422H C O H O ?做基准物质,又应称取多少克? 解: 844:1:1NaOH KHC H O n n = 1110.2/0.025204.22/ 1.0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 2220.2/0.030204.22/ 1.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 应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1.0~1.2g 22422:2:1 NaOH H C O H O n n ?= 1111 2 1 0.2/0.025126.07/0.3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 =???=

2221 2 1 0.2/0.030126.07/0.4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应称取22422H C O H O ?0.3~0.4g 6.含S 有机试样0.471g ,在氧气中燃烧,使S 氧化为SO 2,用预中和过的H 2O 2将SO 2吸收,全部转化为H 2SO 4,以0.108mol/LKOH 标准溶液滴定至化学计量点,消耗28.2mL 。求试样中S 的质量分数。 解: 2242S SO H SO KOH ::: 100%1 0.108/0.028232.066/2100% 0.47110.3%nM w m mol L L g mol g = ????=?= 8.0.2500g 不纯CaCO 3试样中不含干扰测定的组分。加入25.00mL0.2600mol/LHCl 溶解,煮沸除去CO 2,用0.2450mol/LNaOH 溶液反滴定过量酸,消耗6.50mL ,计算试样中CaCO 3的质量分数。 解: 32CaCO HCl : NaOH HCl : 00 1 ()2100%100%1 (0.2600/0.0250.2450/0.0065)100.09/2100% 0.250098.24%cV cV M nM w m m mol L L mol L L g mol g -=?=??-??=?= 9 今含有 MgSO 4·7H 2O 纯试剂一瓶,设不含其他杂质,但 有部分失水变为MgSO 4·6H 2O ,测定其中Mg 含量后,全部按MgSO 4·7H 2O 计算,得质量分数为100.96%。试计算试剂

分析化学实验心得

分析化学实验心得 篇一:关于分析化学实验操作的感想 关于分析化学实验操作的感想 杨松 资源环境学院 2010级环境五班 22201020210126 论文关键词:分析化学创新教学兴趣 论文摘要:提高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让我们学生自己学会根据实验目的而设计出实验的操作步骤及其产物量的估算。 分析化学是许多涉及化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分析化学中,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深刻理解所学的内容,牢固掌握基本操作,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然而,从老师的教学模式来看,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以致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课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只是基本完成教学目标,难以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我自己的观察,提高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从学生自己的身上着手,就是让大家自己用自己的方法去完成实验要求。 1、老师的基础知识教导。老师使用极其幽默的语言教学,让同学们增加对分析化学的兴趣,从而增加对实验的

趣味性。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分析化学实验对规范性操作要求很严,仅靠上课时教师演示难以保证教学效果。老师可以使用一些现代的教学方式,例如使用动态PPt 教学,或者通过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操作的基本步骤及应该注意的基本事项。 2、耐心细致地指导,并进行阶段性检查,使学生牢固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分析化学实验有着严格规范的操作要求,这是获得准确分析结果的最基本保证。没有规范的操作技能训练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就不可能有很强的实验能力。加强学生操作技能训练和专业理论知识储备是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关键因素。 在进行新的实验课程之前,不是立即开展正规的实验活动,而是先进行基本操作训练,训练过程中,要求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仔细观察学生的操作,耐心指导操作不规范的同学,并时刻提醒大家实验规范操作的重要性。让学生能理解规范操作的必要性并能较快地掌握操作要点。提前通知学生在天平称量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实验完成后,将进行阶段性测验,检 查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规范操作的掌握情况,检测不合格的学生将不允许做下一轮实验,在这种压力下,学生几乎都会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按照规范性操作的要求去练习,直至熟练掌握规范性操作,从而养成严谨的实验习惯。

大学化学学习心得

大学化学学习心得 大学化学学习心得一:化学实验心得体会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独立操作能力,同时也是引起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为此,我们平时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尽量做好以下工作: 一、采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指导实验教学 简洁而又形象化的语言,能引起学生注意并激发兴趣。如药品取用'三不'原则;过滤实验操作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在制取氧气时,可用顺口的歌诀:'查-装-定-点-收-离-熄'来谐音记忆制取步骤。以上例可知,在教学中采用简洁而又有形象化的语言,对加强基本操作能力理解和巩固化学概念,有较好的作用。 二、教师认真作好演示实验 教师的演示实验,是学生实验的榜样,一定要起示范作用。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实验,都有好奇心,对于教师的演示实验会格外注意。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力求使演示实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们把演示实验当作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在向学生做演示实验时,力求做到:装置正确,整洁美观。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严格要求,讲解清楚。现象明显。结果准确。 三、认真上好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课 加强学生对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十分重要,我们要注重: 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必须从起始年纪抓起,首先要从第一堂课抓起。为此,在第一堂实验课中,我们要向学生进行实验室规则的教育,如有违反实验操作,损坏仪器,浪费药品的,要追查责任,并照价赔偿。并要求学生每次实验完毕,要清洗、清点和摆好实验用品。并派专人打扫实验室。由于注意了这方面的教育,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初步形成。 2、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要使学生掌握每一个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程序,必须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学生。我们在学生进行基本操作训练的过程中,发现有错误,立即纠正。如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是否做到'一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是否做到'一横二放三慢竖',以及做实验过程中药品、仪器是否用过之后及时放回等,让学生比比谁的操作更规范。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运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装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和理解化学知识。例如:分子这一节,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深深认识到,这一节内容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后来,我改进了教学方法,用多媒体来突破这一难关。由于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效果鲜明,学生易懂。以上实例充分说明,幻灯、电影等电教形式在实验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何等重要 五、注重家庭小实验 为了让学生多动手实验,我还在教学实践中加强了对家庭小实验的要求,如自制酸碱指示剂、制作叶脉书签、试验蛋白质的性质等。同时还要求学生要做好实验报告,并将部分学生的实验作品进行充分的展示。总之,九年级的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他们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就应利用学生这一认知特征。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新版.docx

药学专业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 第一章分析化学基本操作 一、重量分析基本操作 (一)样品的溶解 1. 准备好洁净的烧杯,配好合适的玻璃棒和表面皿,玻棒的长度应比烧杯高5~7cm,不要太长。表面皿的直径应略大于烧杯口直径。 2. 称取样品于烧杯后,用表面皿盖好烧杯。 3. 溶解样品时注意: 溶解样品时,取下表面皿,将溶解剂沿玻棒下端加入,或沿烧杯壁加入。边加边搅拌直至样品完全溶解,然后盖上表面皿,此时玻棒不准离开烧杯放到别处(玻棒已沾有样品溶液)。若样品需加热溶解时,要盖表面皿使其微热或微沸溶解,不要暴沸。 (二)沉淀 1. 沉淀的条件样品溶液的浓度,PH 值,沉淀剂的浓度和用量,沉淀剂加入的速度,各种试剂加入的次序,沉淀时溶液的温度等条件要按实验操作步骤严格控制。 2. 加沉淀剂将样品于烧杯中溶解并稀释成一定浓度,加沉淀剂应沿烧杯内壁或沿玻 璃棒加入,小心操作忽使溶液溅出损失。若需缓缓加入沉淀剂时,可用滴管逐滴加入并搅拌。搅拌时勿使玻棒碰击烧杯壁或触击烧杯底及防碰破烧杯。若需在热溶液中进行沉淀,最好在水浴上加热,用煤气灯加热时要控制温度,防止溶液暴沸,以免溶液溅失。 3. 陈化沉淀完毕,进行陈化时,将烧杯用表玻璃盖好,防止灰尘落入,放置过夜或在石棉网上加热近沸30 分钟至 1 小时。 4. 检查沉淀是否完全沉淀完毕或陈化完毕后,沿烧杯内壁加入少量沉淀剂,若上层清液出现混浊或沉淀,说明沉淀不完全,可补加适量沉淀剂使沉淀完全。 (三)过滤 1. 滤纸或漏斗的选择要用定量滤纸或称无灰滤纸(灰分在0.1 毫克以下或重量已知) 过滤。滤纸的大小和致密程度由沉淀量和沉淀的性质决定。定量滤纸有快速,中速,慢速,直径有7cm,9cm 和11cm三种。微晶形沉淀多用7cm致密滤纸过滤,蓬松的胶状沉淀要用较大的、疏松的滤纸过滤。 根据滤纸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漏斗,放入的滤纸应比漏斗沿低约1cm,不可高出漏斗。需要进行灼烧的无机化合物沉淀,需用长颈玻璃漏斗(图1-1 )过滤,对不需灼烧的有机化合物沉淀, 需用微孔玻璃漏斗或微孔玻璃坩埚减压过滤(图1-2 ),(图1-3 ),(图1-4 )。 2.滤纸的折迭(图1-5 、图1-6 )先将滤纸沿直径方向对折成半圆,再根据漏斗角度的大小折迭;若漏斗顶角恰为60度,滤纸折成90度,展开即成圆锥状其顶角亦成60 度,放入漏斗中,滤纸恰好贴紧漏斗内壁,无空隙也不会使滤纸出现皱折。若漏斗角不是60 度,则第二次折迭时应折成适合于漏斗顶角度数放入漏斗中。为使滤纸三层部分紧贴漏斗内壁,可将滤纸外层的

最新武汉大学分析化学总结

1. 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即,误差越小,表示测量值与真实值越接近,准确度越高;反之,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当测量值大于真实值时,误差为正值,表示测定结果偏高;反之,误差为负值,表示测定结果偏低.相对误差:指绝对误差相 当于真实值的百分率,表示为:,相对误差有大小,正负之 分. 2. 偏差(d)表示测量值(x)与平均值()的差值:.平均偏差:单次测定偏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 单次测定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为:. 3. 单次测定的标准偏差的表达式是: 相对标准偏差亦称变异系数:. 4. 精密度偏差偶然误差增加平行实验次数 准确度误差系统误差针对产生的途径减免 5. 设测量值为A,B,C,其绝对误差为相对误差为,标准偏差为,计算结果用R表示,R的绝对误差为,相对误差为,标准偏差为. ⑴系统误差的传递公式 ①加减法:若分析结果的计算公式为,则. 如果有关项有系数,例如,则为. ②乘除法:若分析结果的计算公式,则,如果计算公式带有系数,如 ,同样可得到. 即在乘除运算中,分析结果的相对系统误差等于各测量值相对系统误差的代数和. ③指数关系:若分析结果R与测量值A有如下关系,其误差传递关系为, 即分析结果的相对系统系统误差为测量值的相对系统误差的指数倍. ④对数关系:若分析结果R与测量值A有下列关系,其误差传递关系式为 . ⑵随机误差的传递,随机误差用标准偏差s来表示最好,因此均以标准偏差传递.

①加减法:若分析结果的计算是为R=A+B-C,则.即在加减运算中,不论是相加还是相减,分析结果的标准偏差的平方(称方差)都等于各测量值的标准差平方和.对于一般情况,,应为. ②乘除法:若分析结果的计算式为,则,即在乘除运算中,不论是相乘还是相除,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的平方等于各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的平方之和.若有关项有系数,例如,其误差传递公式与上式相同. ③指数关系:若关系式为,可得到或. ④对数关系:若关系式为,可得到. 6. 如果分析结果R是A,B,C三个测量数值相加减的结果,例如,则极值误差为 ,即在加减法运算中,分析结果可能的极值误差是各测量值绝对 误差的绝对值加和.如果分析结果R是A,B,C三个测量数值相乘除的结果,例如,则极值误差为,即在乘除运算中,分析结果的极值相对误差等于各测量 值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之和. 7. 有效数字问题. 在分析化学中常遇到pH, pM,lgK等对数值,其有效数字位数取决于小数部分(尾数)数字的位数,因整数部分(首数)只代表该数的方次.例如,pH=10.28,换算为浓度时,应为,有效数字的位数是两位,不是四位. “四舍六入五成双”规则规定,当测量值中被修约的数字等于或小于4时,该数字舍去;等于或大于6时,则进位;等于5时,要看5前面的数字,若是奇数则进位,若是偶数则将5舍掉,即修约后末位数字都成为偶数;若5后面还有不是“0”的任何数,则此时无论5的前面是奇数还是偶数,均应进位. 8. 有效数字运算规则: ⑴加减法:几个数据相加或相减时,有效数字位数的保留,应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据为准,其他的数据均修约到这一位.其根据是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那个数的绝对误差最大.注意:先修约,在计算. ⑵几个数字相乘除时,有效数字的位数应以几个数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那个数据为准.其根据是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那个数的相对误差最大.同样,先修约,再计算.在乘除法的运算中,经常会遇到9以上的大数,如9.00,9.86它们的相对误差的绝对值约为0.1%,与10.06,12.08这些四位有效数字的数值的相对误差绝对值接近,所以通常将它们当作四位有效数字的数值处理。 9. 频数分布: ⑴离散特性,最好的表示方法是标准偏差s,它更能反映出大的偏差,也即离散程度.当测量次数为无限多次时,其标准偏差称为总体标准偏差,用符号来表示,计算公式为 ,式中的为总体平均值. ⑵集中趋势:当数据无限多时将无限多次测定的平均值称为总体平均值,用符号表示,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