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电子教案
分析化学实验教案及反思总结

• 创新实验教学方式,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 优化实验教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 提高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验技能,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建立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实验教学效果
• 设计实验教学评价标准,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报告
• 了解国内外实验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和经验
• 学习和借鉴实验教学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分析实验教学发展趋势,指导实验教学改革
• 分析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如实验教学信息化、实验教学个性化等
• 根据实验教学发展趋势,指导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探索创新性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分析实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 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操作失误和设备故障等问题,找出问题的原因
• 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应对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挑战,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 分析实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如学生积极性不高、实验条件限制等
• 针对挑战,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探讨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 分析实验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
• 借鉴国内外实验教学改革的经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效果与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实验教学效果,评估实验教案的实施效果
• 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反馈意见,评估实验教学效果
• 分析实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了解实验教案的实施效果
• 分析实验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足,了解教案的实施过程
意见,评估实验教学效果
探讨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
分析化学基础实验PDF教案合辑-中国科技大学

Pb(NO3)2标准溶液(无色溶液) 指示剂:二甲酚橙(XO)
1:2 H2SO4调pH=1~2 / 0.5g抗坏血酸 4%硫脲 25mL / 20%六亚甲基四胺
待测溶液
数据处理
Cu% =
CPb2+×VPb2+×63.55 mCu×1000
×100%
其 中:
Cu:63.55
数据处理
注意事项:
加入过量EDTA时,应先加EDTA并加水后加六亚甲基四胺, 因 pH=5~6 时,Cu 易沉淀; 用Pb
思 考 问 题
称取NaOH和邻苯二甲酸氢钾各用什么天平?为什么?
与其他基准物质比较,邻苯二甲酸氢钾有什么优点?
NaOH溶液如放置长时间后, 用HCl滴定, 以酚酞作指示剂和用 甲基橙作指示剂有何不同?
配 位 置 换 法 测 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0.06.07
实 验 原 理 试 剂 配 制 实 验 步 骤 数 据 处 理 注 意 事 项 思 考 问 题
过量2滴 煮沸 5min
为何又要调至黄色?
为何加入六亚甲基四胺后,又要用硝酸调?
Pb(NO3)2标液滴定 1滴二甲酚橙
Pb(NO3)2标准溶液(无色溶液) 指示剂:二甲酚橙(XO)
1:1氨水 1:1 HNO3
HNO3过量2d,煮沸5min,冷却 补加XO 1d、六亚甲基四胺 5ml,再用1:1HNO3 调亮黄
。
滴定时应控制溶液的温度在60 ~90 C之间, 这是为什么?
有机酸摩尔质量的测定
化学实验中心
2010.06.07
实 验 原 理 试 剂 配 制 实 验 步 骤 数 据 处 理 注 意 事 项 思 考 问 题
电子教案与课件: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资料 第三章 定量分析基础

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析中的误差
3. 过失 除了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外,还有一种由工
作人员粗心大意,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错误,称
“过失”,如读错数据、透滤等。 这类差错是可
以避免的。 处理所得数据时,对已发现因过失而 产生的结果应舍弃。
无机及分析化学 2017版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系统误差的减免: (1)方法误差—— 采用标准方法,对照、回收实验, (2) 试剂误差—— 作空白实验 (3)仪器误差—— 校正仪器、外检 (4)操作误差——内检 (5)减小测量误差
滴定管,容量瓶未校正。 去离子水不合格; 试剂纯度不够 (含待测组份或干扰离子)。
无机及分析化学 2017版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3)操作误差——操作人员主观因素造成 例:对指示剂颜色辨别偏深或偏浅; 滴定管读数习惯性偏高或偏低。
减免方法:以上几种误差都是系统误差,是 恒定的、可测的,可减免。检验和减免系统误差 的措施如下:
无机及分析化学 2017版
分析数据的处理
2.有效数字的位数 (1) 0的意义 0在具体数字之前,只作定位,不属于 有效数字;而在具体数字中间或后面时,均为有效 数字。 (2) 单 位 发 生 变 换 时 , 有 效 数 字 位 数 不 变 。 例 如 23.65mL可转换为0.02365L。
无机及分析化学 2017版
无机及分析化学 2017版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③同一方法,同一试样由多个分析人员进行分析,称 为“内检”,对照分析结果可检验各分析人员的操作 误差。 ④同一方法,同一试样由不同实验室进行分析,称为 “外检”,对照分析结果,可检验实验室之间的仪器 或试剂误差。 (3)空白实验——不加试样测定、扣空白。用于 检验并消除由试剂、蒸馏水及容器引入杂质或待测 组分造成的系统误差。 (4)校正仪器——可消除仪器不准确所引起的误 差(校正砝码、滴定管)。
分析化学教程

Statement of Problem
2 取样 Sampling 3 样品处理 Sample pretreatment 4 测定 Determination
2005-09
General statement Professional statement Selection of procedure Plan, sampling, transport and storage
• Analytical Chemistry ——Information Science
2005-09 分析化学教程(2005-2006学年)
化学化工学院
分析化学内容
吸取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包括化学、 物理、数学、电子学、生物学等),利用 物质的一切可以利用的性质,研究新的检 测原理,开发新的仪器设备,建立表征测 量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最大限度地从时间 和空间的领域里获取物质的结构信息和质 量信息。 In-between-science
临床分析 Clinical analysis
环境分析 Environmental analysis 等等……
2005-09 分析化学教程(2005-2006学年)
化学化工学院
分析化学的分类-4
根据作用分类
例行分析 Routine analysis 仲裁分析 Referee analysis 根据测量原理分类
2005-09 分析化学教程(2005-2006学年)
现场分析方法 标准方法 首 选 标 准 方 法 标准物质
分 析 方 案
现场分析方法
化学化工学院
Adenine (A) 腺嘌呤
Guanine (G) 鸟嘌呤
Cytosine (C) Thymine (T) 胞嘧啶 胸腺嘧啶
分析教案

分析化学教案·李崧 1 第一章 绪 论
§1.1定量分析方法的分类 a. 重量分析法:根据反应前后重量变化,对应化学方程式来分析物质组成。(自己定义) eg:灰化(饲料)除水,还有油类。 优点:准确;不足:操作麻烦,耗量高,费时。目前应用已经减少,主要用于校准其它方法。 b. 滴定分析法:如果由试剂的准确浓度及它与待测成分恰好完成某一化学反应的精确容积计算待测成分的含量,叫做滴定分析,或容量分析(见书P2)。 重要定义:标准溶液——已知其准确浓度的溶液。 eg: 2HCl+Na2CO3=2NaCl+H2O+CO2↑ 标定HCl,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终点时溶液颜色由黄变橙红。 优点:操作简单、迅速,所需仪器不多。 不足:准确度不高。 常见运用广泛,例行分析。农大无机-分析教研室主要的研究手段。 c. 气体分析法:从气体的精确体积或其变化求得待测成分含量的方法。
2.仪器分析法 a. 根据被测物质的某种物理性质{如比重(金子和铜的故事,体积与重量)、折光率、沸点(不同物质沸点不同,油的沸点约为700℃左右)、凝固点等}与组分之间的关系,不经过化学反应而直接进行鉴定或测定的分析方法,叫作物理分析。(见书P3) b. 根据被测物质在化学变化中的某种物理性质(光、电、热、吸附、分配等)与组分之间的关系,进行鉴定和测定的分析方法,叫做物理化学分析。(见书P4) a、b统称为仪器分析法。 优点:灵敏、准确、快速; 缺点:仪器价格昂贵。 例如:光谱法,分光光度法测磷,燃烧,发光、发热。 目前最准确的分析方法:化学发光法。 分析化学教案·李崧 2 极谱:滴汞电极;色谱:层析法; 叶子石油醚抽滤,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 有以下一些方法: ①光学分析法②电学分析法(氧化)③色谱分析法④质谱分析法
§1.2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必考) 一般包括采样、调制样品、称量、前处理、测定、数据处理及计算等过程。 一.采样 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出一小部分作为分析材料的过程。四分法(曾经考过) 二.试样调制 粉碎、过筛等。 三.试样预处理 湿法(用强酸消化),干法→高温熔融。 等分部分定义见书P4。 例:饲料分析中先用硫酸消化? 四.反应条件的控制 转化价态,进行氧化~还原处理,分离,掩蔽干扰成分,调节pH值,控制温度。 五.测定 六.计算 补充概念:基本单元(※如学过则不必补充) 定义: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等)或其特定组合,称基本单元。 注意,要以实际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最小单位为基本单元。 根据被确定对象在化学变化当中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基本单元。基本单元常用1/z化学式来表示。 化学反应的种类有:①酸~碱反应②氧化~还原反应③配位反应④沉淀反应 基本单元选讲: ①根据质子转移,是一分子物质得失质子数; ②根据一分子物质得失电子数;
分析化学教学教案

互动讨论:教师引导学生 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 提问、发表见解,促进师 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习题巩固:布置相关习 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 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 能力。
实验设计: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结果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学生能够了解分析化学在生 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对分析化学的热爱和兴趣 树立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重量分析法:通过称重来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滴定分析法:通过滴加标准溶液来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比色分析法:通过比较颜色深浅来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利用原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来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环保意识:引导学 生关注实验废弃物 的处理和回收利用
实验安全与环保的 重要性:强调实验 安全与环保对个人 和社会的影响
实验安全与环保的 实践:介绍如何在 实验中落实安全与 环保措施
理论教学:介绍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体系。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和应用。
之处
改进措施:根 据学生表现, 调整教学方法
和内容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
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的看法
学生对教学进度的适应情况
注意事项:教师需要 合理分组,选择合适 的讨论主题,注意课 堂纪律和时间控制。
定义:通过实验展示化学反应过程和现象, 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原理和概念
目的: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感性认识, 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实施步骤:选择合适的实验项目、准备 实验器材和试剂、进行实验演示、引导 学生观察和思考、总结实验结果和结论
分析化学教案

分析化学教案【篇一:分析化学教案】《分析化学》教案第一章绪论一、分析化学的定义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是人们获得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
二、分析化学的任务1. 定性分析── 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或成分),如元素、离子、原子团、化合物等,即“解决物质是什么的问题”。
2. 定量分析── 测定物质中有关组分的含量,即“解决物质是多少的问题”。
3. 结构分析── 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如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
三、分析化学的分类按分析原理分类: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化学分析── 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又称经典分析法。
包括重量分析和容量分析(滴定分析)。
特点:仪器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低、分析速度慢。
仪器分析── 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包括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光谱分析、波谱分析、质谱分析、热分析、放射化学分析等。
特点:灵敏、快速、准确。
四、分析化学的作用分析化学的应用范围几乎涉及国民经济、国防建设、资源开发及人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
可以说,当代科学领域的所谓“四大理论”(天体、地球、生命、人类的起源和演化)以及人类社会面临的“五大危机”(资源、能源、人囗、粮食、环境)问题的解决都与分析化学这一基础学科的研究密切相关。
1. 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大气、江河、海洋和土壤等环境污染正在破坏着正常的生态平衡,甚至危及人类的发展与生存,为追踪污染源、弄清污染物种类、数量,研究其转化规律及危害程度等方面,分析化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新材料的研究中,表征和测定痕量杂质在其中的含量、形态及空间分布等已成为发展高新技术和微电子工业的关键;? 在资源及能源科学中,分析化学是获取地质矿物组分、结构和性能信息及揭示地质环境变化过程的的主要手段,煤炭、石油、天然气及核材料资源的探测、开采与炼制,更是离不开分析检测工作; ? 分析化学在研究生命过程化学、生物工程、生物医学中,对于揭示生命起源、生命过程、疾病及遗传奥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化学》课程教案

《分析化学》课程教案《分析化学》课程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分析化学》课程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的要求:了解分析化学的主要任务和作用、分类方法和发展以及主要参考资料。
教学内容: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1.基本概念:分析化学: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科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分析化学的任务可归纳为三大方面的主要任务: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或成分)——定性分析(qualitative analysis)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结构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3.分析化学的作用不但对化学学科的本身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而且在各个领域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国民经济、科学研究、医药卫生与环境保护等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分析方法的分类三、分析化学的发展与趋势分析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巨大变革,成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第一次变革:20世纪初。
溶液平衡四大理论的建立,为分析化学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分析化学由一门技术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第二次变革:20世纪50年代。
由于物理学和电子学的发展,使仪器分析方法得到发展,使原来以化学分析为主的经典分,发展成为以仪器分析为主的现代分析化学。
第三次变革:20世纪70年代,以计算机应用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分析化学建立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准确性、自动化、智能化的新方法创立了条件。
总之,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是以提高分析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和分析速度,发展自动分析和遥测分析为目标。
思考题:做好下一章的预习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固体试样、液体试样、气体试样及生物试样的采集方法;掌握试样的制备方法;掌握常用的试样分解方法:溶解法、熔融法,了解试样分解的其它方法;了解并理解分析测定前的预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分析化学电子教案
使用的教材:《分析化学》(第三版)华中、东北、陕西、北京师范
大学编
教学参考书:1. 《分析化学》(第五版) 武汉大学主编
2、《定量分析化学》林树昌主编
3、《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和数据评价》 宋清编
4、《分离及复杂物质的分析》 邵令娴编
教学课时安排:共18周 每周4学时 共72学时
1. 第一章 绪 论(2学时)
2.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10学时)
3. 第三章 滴定分析概论 (2学时)
4.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12学时)
5. 第五章 络合滴定法(11学时)
6. 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9学时)
7. 第七章 沉淀滴定法(2学时)
8. 第八章 重量分析法(8学时)
9. 第九章 吸光光度法(8学时)
10、第十章 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6学时)
11、第十一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2学时)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章 序
名 称
第一章 绪 言
周 次 第 一 周 授课时间 2009年8月26日
教
学
目
的
要
求
1. 明确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2. 了解分析方法的分类和分类的依据;
3. 了解选择分析方法的原则,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教
学
重
点
1.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2.分析方法的类别。
教
学
难
点
1.
分析化学研究的对象
2 .各种分析方法的特点。
教学场所
环境
教 室
授 课
方 式
课堂讲授(√);实验( );实践( );双语( ) 课时分配 2学时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教 学 方 法 讲授与讨论 教学
手段
网络教学( );多媒体( v )
教 学
用 具
电子投影仪
教 学 内 容 提 要 备 注
§1 分析化学的分类
§2 分析方法的分类
一、 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
二、 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三、 常量、半微量、微量分析和常量组分、微量组分、痕量组分
分析
§3 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日
程
及
课
时
分
配
节 序 内 容 学 时
第 一 章 绪 言 2学时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1
第二节 分析方法的分类 0.5
第三节 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0.5
第 节
第 节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第 节
第 节
复
习
思 考 题 1、你对学习分析化学课程的认识; 2、如何学好分析化学这门课程; 3、分析化学在工、农、科技、国防等方面的作用.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讨
论
练
习
1.分析化学有哪些任务?
2.举例说明分析化学的作用.
拓
展
学
习
分析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课
程
作
业
自编 1,2,3,
完成方式
书面版(√)
电子版( )
提交时间 2006、9、1
必
读
书
目
武汉大学等,分析化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7.
学生
学习
质量
监控
与
评价
从完成作业情况看,本章内容掌握较好。
教
学
后
记
本章内容学生不会感到难,应扩大了解分析化学的意义、任务、分类、作
用。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绪 论
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1、 分析化学: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化学表征和测
量的科学。
其他定义:分析化学是研究测定物质组成的分析方法及其相关
理论的科学。
欧洲化学联合会(FECS)化学部(DAC)定义:“分析化学是发
展和应用各种方法、仪器、策略以获得有关物质在空间和时间
方面组成的信息的科学。”
2、 任务: 鉴定物质的化学成分 定性分析
测定各组分的含量 定量分析
确定物质的结构 结构分析
3、 作用:
a. 21世纪是生命和信息科学的世纪,科技和社会生产发展
的需要要求分析化学尽可能快速、全面和准确地提供丰
富地信息和有用的数据。
b. 现代分析化学正在把化学与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
生物学、精密仪器制造科学等学科结合起来。
c. 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国防建设等社会主义建设中
起着重要作用。
d. 在各学科的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科学技术的眼睛,
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社会 其他科学技术领域
分析化学
社会需要
研究与发展
分析问题
应用领域:
环境分析 食品分析 生化分析 药物分
析
临床分析 材料分析 毒物分析 法医分
析
地质分析 星际分析 在线分析 表面分
析
分析化学对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对工业生产、人类健康
领域和环境保护中质量控制系统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环境分析:分析化学在更低浓度水平上和更复杂基质中检测和在分子
水平上分析的能力,能够鉴别出环境样品中更多的组分,从而提供对
即将发生的对人类和生物群的环境威胁或危害的早期预报。
二、分析方法的分类
1、按任务分:结构分析 组成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2、按研究对象分:无机分析、有机分析
3、按试样用量和操作方法分: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常量分析 >0.1克 >10毫升
半微量分析 0.01-0.1克 1-10毫升
微量分析 0. 1-10毫克 0.01-1毫升
超微量分析 <0. 1毫克 <0.01毫升
4、 按方法原理分:
化学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
滴定法(酸碱、络合、沉淀、氧化还原)
仪器分析法: 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
热分析法、色谱分析法
5、 其他特殊命名的方法
仲裁分析、例行分析、微区分析、表面分析、在线分析等。
6、 按被测组分在试样中的相对含量分:
常量组分分析 >1%
微量组分分析 0.01%—1%
衡量组分分析 < 0.01%
三、 分析化学发展简史
人类有科学就有化学,化学从分析化学开始。
1661 Boyle “The Sceptional Chemistry” Lavoisier
发明天平
1841 Fresenius 定性分析导论 定量分析导论
1885/1886 Mohr 化学分析滴定法专论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1862 Fresenius “Zeitschrift fur analystische Chemie”―第一本
分析化学杂志
1874 英国 Analyst
1887 美国 Analytical Chemistry―第一本物理化学杂志
问世
1894 Ostward “分析化学科学基础”奠定经典分析的科学基
础
三次重大变革:
经典分析化学: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溶液中四大平衡理论,使分析化学从一门技术转
变成一门独立的科学。
近代分析化学: 20世纪30年代-70年代
开创了仪器分析的新时代――物理方法大发展。
现代分析化学: 20世纪70年代-现代
以计算机应用谓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到来,促
进了分析化学的发展,也提出了更多的课题和要
求。
在确定物质组成和含量的基础上,提供物质更全面的信息。
因此,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也就应运而生。
常量―――微量及微粒分析 静态―――快速反应追踪分析
组成―――形态分析 破坏试样―――无损分析
总体―――微区表面分析及逐层分析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离线(脱线)―――在线过程分析
宏观组分―――微观结构分析
四、分析化学在环境科学中的作用
分析、检测环境污染物,为环境评估、决策提供依据。
美国科学院350多位专家综合出版的《Opportunities in
Chemistry》(化学中的机会)一书中指出,分析化学在推动我们弄清
环境中的化学问题起着关键作用,并认为在认识环境过程及保护环境
中,分析化学将与反应动力学起着“核心”作用。
五、本课程的特点及要求
要求:1、建议做好课堂笔记;
2、与应用结合,做好作业,不许无故缺交或迟交作业;
3、理论与实际结合,做好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