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武术套路中眼法的作用及练习方法
论武术修炼的三境界

论武术修炼的三境界宋加强;王维;王雪峰【摘要】以王国维先生人生三步曲以及哲学中认识论去看武术修炼的过程,让武者在练习中找到武术的真正含义,指导其武术理论认识与技能水平的提高.通过分别论述在不同的境界中武术修炼的基本方向、内容以及相关境界的理解与认识,理清武术修炼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以推动武术本体论相关问题研究发展.%This paper views the Wushu training process from the three steps of Wang Guowei's life and the philosophic epistemology, so that the participators can find the true meaning of Wushu to improve their Wushu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skills.By discuss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basic direction, contents and related states in different states,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main contradiction and secondary contradiction, as well as the principle and secondary aspects inside a contradic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ontology research.【期刊名称】《体育科技文献通报》【年(卷),期】2017(025)004【总页数】3页(P116-118)【关键词】境界;经验;科学;艺术;技击【作者】宋加强;王维;王雪峰【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 430000;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 430000;鲁东大学体育学院,山东烟台 26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52武术是中国绵延了几千年历史文化的技击术,起源于人的实践活动。
中国武术简介ppt课件

手法要点
要求力从腰发,贯于臂腕 ,达于拳掌,动作要快速 有力,灵活多变。
步型与步法
步型
包括马步、弓步、仆步、虚步、 歇步等,是武ຫໍສະໝຸດ 中身体稳定的基础。步法
包括上步、退步、盖步、插步、行 步等,是武术中身体移动的方法。
步法要点
要求轻灵稳健,快速多变,与手法 和身法协调配合。
身法与眼法
身法
包括闪、转、俯、仰、翻等,是 武术中身体各部位协调配合的方
指武术练习者应具备的身体素质和心 理素质,如勇敢、顽强、冷静、果断 等。
03
中国武术套路演练
拳术套路
长拳
01
以手法为主,腿法为辅,动作舒展大方,快速有力,节奏分明
。
太极拳
02
以柔克刚,慢中有快,注重意气运动,动作连绵不断,如行云
流水。
南拳
03
以稳马硬桥、脱肩团胛、直项圆胸、沉气实腹为特点,动作紧
推动竞技武术创新发展
鼓励武术运动员和教练员在技战术、训练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促进竞技武术的不断发展 。
武术产业的开发与利用
拓展武术市场
开发武术用品、武术器材、武术服饰等相关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推动武术产业发展。
发展武术旅游
利用武术文化资源优势,开发武术旅游项目,促进武术与旅游的融 合发展。
推广武术健身
武术与美学艺术
形体美
武术动作矫健、协调, 展现出人体之美。
节奏美
武术套路节奏鲜明,韵 律和谐,给人以美的享 受。
精神美
武术表现出勇敢、坚韧 、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彰显出美的力量。
武术与传统文化
01
02
03
04
历史渊源
武术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传 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术教案

2、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它 以棚、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 盼、定为基本十三势。动作轻柔圆活,处处带有弧 形,运动绵绵不断,势势相承。传统的太极拳有陈 式、杨式、吴式、孙式和武式等较有影响的流派。 各式太极拳也还有大架、小架、开合、刚柔相兼等 各自不同的特点。国家体委推陈出新,先后整理推 广了24式简化太极拳,48式太极拳以及88式太极 拳等。
一、功法运动 二、套路运动 三、搏斗运动
武术内容丰富多采,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三大类: 一、功法运动 功法运动是以单个武术动作做为主体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 的运动。例如,专习浑元桩以调心、调身、调息,长时间站马步桩以增强 腿力等。 二、套路运动:是武术动作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 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主要内容包括拳术、器械、对练、集体 表演。
(一)、拳术:是徒手练习的套路运动。它的种类 很多,主要有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 掌、通背拳、象形拳等。 1、长拳:它以拳、掌、勾为其主要手型和弓步、 马步、仆步、虚步、歇步为其基本步型,并有蹿蹦 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和跌扑滚翻等动作和技 术组成的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 明的拳术。它是在总结传统的查拳、华拳等拳术技 术的基础上形成 的,主要有各种适应普及的初级、 中级套路,以及适应竞赛的规定套路和自选套路。
第二章 长拳基本知识及技术
第一节 长拳简介
一、长拳名称 二、运动特点 三、锻炼价值
一、长拳是查拳、华拳、炮拳、洪拳、花拳等拳术的总称。它以拳、掌、勾 为其主要手型和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为其基本步型,并有蹿蹦跳 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和跌扑滚翻等动作和技术组成的姿势舒展,动作灵 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的拳术。主要有各种适应普及的初级、中级套路, 以及适应竞赛的规定套路和自选套路。 二、运动特点 它们之间虽然风格各异,但概括起来的共同特点是:姿势舒展、动作灵 话、快速有力、节奏显明,并包括有窜蹦跳跃、闪展腾挪及起伏转折等动作 和技术。 三、锻炼价值
武术中常用的术语

武术中常⽤的术语术语,是在特定学科领域表⽰概念的词汇。
武术运动中,也有特定的⼀些武术术语。
下⾯介绍⼀些:武术术语⼀:四正武术中“四正”指东、南、西、北四个正⽅向,或指⾃⾝的前、后、左、右四⽅。
太极拳练习者中,有称“掤、捋、挤、按”四式为“四正⼿”者。
武术术语⼆:四隅武术中“四隅”指东南、东北、西北、西南等四个斜⽅向,或指⾃⾝的左前、左后、右前、右后等四个斜⽅向。
四隅亦称四⾓。
武术术语三:三路武术中,旧时拳家将⼈体分为上、中、下盘,每盘⼜分作三路。
上盘指肩销以上,分为肩、颈、头三个区段,俗称“上三路”;中盘指胸腹部,分为⼩腹、上腹、胸 腔三个区段,亦作“中三路”;下盘即指裆以下,分为⼤腿(包括裆胯)、膝、⼩腿(包括脚踝)三个区段,即称“下三路”。
武术术语四:三盘传统⽤语。
武术中把⼈体分为上、中、下三盘。
上盘指胸以上部位,中盘指腰胯间,下盘指两腿和两⾜。
武术术语五:三节传统武术技法中,将⼈体分为上、中、下三节(或者梢、中、根三节),各节⼜分为三节。
武术术语六:四击武术中“四击”指武术中踢、打、摔、拿四种技击⽅法。
武术术语七:⼋法武术中“⼋法”指⼿眼⾝法步,精神⽓⼒功。
即⼿法、眼法、⾝法、步法、精神、⽓息、劲⼒、功夫⼋个⽅⾯。
武术术语⼋:⼗⼆型武术中“⼗⼆型”是对动、静、起、落、站、⽴、转、折、快、缓、轻、重⼗⼆种运动⽅式,以⼤⾃然界中事物的现象和⽣物动态作⽐喻,可概括为: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站如松,⽴如鸡,转如轮,折如⼸,快如风,缓如鹰,轻如叶,重如铁。
何谓“虚灵顶劲”?答:练拳时,头容正直、不俯不仰、不左右歪斜。
颏(下巴)微内收,犹如头上顶着⼀满碗⽔或者有绳⼦提着,亦称“顶头悬”或“百会(头顶⽳位)朝天”,此势对全⾝的中正安舒有提挈作⽤,亦显精神振作⽽稳健含蓄。
但注意,顶劲要⾃然,若有若⽆,不可硬往上顶。
“⽤⼒项僵,⽓⾎不能流通。
”何谓“沉肩坠肘”?答:肩为上肢⾸要环节,要松沉灵活。
不可耸起,亦不可后张或前扣。
习武者必须记住的60条谚语

习武者必须记住的60条谚语展开全文1、武术讲八法,拳脚要踢打:八法是武术的八种基本功法,即手法、眼法、步法、精神、气息、劲力、功夫。
这八法可说是各门各派通用的基本法。
不管练何拳何派,离开这八法就练不成功夫。
而八法必须在实践中体现,在实践中练成,所以,“拳脚要踢打”就是指练武要持之以恒,才能将八法掌握。
2、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这条谚语是讲内功外功应当和谐统一,手眼身法步指外,即指身体表面各部的动作,也即指“形”,精神气力功指内,即指精神、气质、意识的体现及人体内脏器官的锻炼,也指“神”,内外浑然一体,密不可分。
内与外,形与神有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3、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武术运动的优越之处,在于内外兼修,不论内家外家,不论武当少林还是南拳北腿,拳理虽众说纷纭,归根到底只有一个,即“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这里所讲的“气”是指人的元气,也就是人的生命力,通过武术锻炼,增强肌体的活力,改善内脏器官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
人们就会精力充沛,益寿延年。
“筋骨皮”指的是人的形体,通过武术锻炼,可以增强人的体魄,使肌肉发达,骨骼坚实,韧带柔软,皮肤健康,使人有一副健美的体态。
4、手似流星眼似电,身似游龙腿似箭:这条谚语首先提出了对“手眼身法步”的技术要求,是针对长拳类矫健迅猛的动作而言的,长拳类拳术节奏鲜明,结构紧凑、灵活多变的特点,富有弹性的风格,正是这条谚语启示的内容。
其次,这条谚语又启示了格斗中应取的方法。
手疾、眼快、身滑、腿捷是战胜对手的重要因素。
眼到手必到,手到眼必到,手眼身法步浑然如一,以快制慢,以快制快,以快制柔,以快制刚,乃克敌制胜的原则之一。
5、花拳锈腿,好看无用:武术界常用“花拳绣腿”老形容姿势好看却不实用的拳套。
这一类拳套过分追求姿势的美观和技巧的高难,而不注重动作是否体现技击性,拳套中缺少踢、打、摔、拿的实用招法。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习武者所练的确是货真价实的好东西,可惜,练习者只会依葫芦画瓢,而不会拆解,表演起来威风漂亮,一经实战白窍不通。
武术基础理论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武术基础理论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武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起源可以追溯到()A. 原始社会B. 封建社会C. 奴隶社会D. 近代社会答案:A解析:武术起源于原始社会,当时人类为了生存和狩猎,逐渐积累了一些格斗和自卫的技能。
2. 武术的本质特征是()A. 攻防技击B. 强身健体C. 表演娱乐D. 文化传承答案:A解析:攻防技击是武术的本质特征,其他方面是武术的衍生功能。
3. 以下不属于武术器械的是()A. 刀B. 剑C. 枪D. 笔答案:D解析:笔不是传统武术器械。
4. 太极拳属于()A. 长拳类B. 南拳类C. 内家拳D. 外家拳答案:C解析:太极拳注重内劲的运用和身心的协调,属于内家拳。
5. 武术中的“抱拳礼”,左手抱右手表示()A. 勇不滋乱B. 止戈为武C. 武不犯禁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左手抱右手在武术抱拳礼中蕴含了勇不滋乱、止戈为武、武不犯禁等含义。
6. 武术中的“四击”是指()A. 踢、打、摔、拿B. 拳、腿、摔、拿C. 踢、打、刺、砍D. 拳、掌、勾、爪答案:A解析:踢、打、摔、拿是武术中的“四击”。
7. 以下哪种武术流派以刚猛为主()A. 太极拳B. 八卦掌C. 形意拳D. 少林拳答案:D解析:少林拳风格刚猛,动作勇猛有力。
8. 武术比赛中,运动员完成套路的时间不足或超出规定时间,应()A. 扣分B. 加分C. 重新比赛D. 取消比赛资格答案:A解析:时间不足或超出规定时间会被扣分。
9. 武术中的“马步”要求两脚间距约为()A. 本人脚长的2 - 3 倍B. 本人脚长的3 - 4 倍C. 本人脚长的4 - 5 倍D. 本人脚长的5 - 6 倍答案:B解析:马步两脚间距约为本人脚长的3 - 4 倍。
10. 被誉为“武术之乡”的是()A. 河北沧州B. 河南郑州C. 山东济南D. 广东广州答案:A解析:河北沧州是著名的“武术之乡”。
11. 武术套路中,动作的节奏指的是()A. 动作的快慢B. 动作的轻重C. 动作的刚柔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动作的快慢、轻重、刚柔等的变化形成了武术套路的节奏。
浅析武术教学中常见教学法的使用

、
以 直接 感 知 为 主 的体 育教 学方 法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 法 ,是指教师通过对实 物 或直观教具 的演示 ,使学 生利用各种感 官直接感 知 客观事物或现象 而获得知识 的教学方法 。以直接感 知为主 的教 学方法有 : 动作示 范法 、 演 示法 、 纠正 动 作错误 与帮助法 等。
1 . 完 整 练 习 法
较 为常见的演示手段 有可活 动的人体模 型 、 战 术板 、 图片和图画等小道具 , 还 有偶 尔使用 的幻灯 、 电影等 。由于武术动作较快 , 难 以现场观察等特点 , 演示法和示范法一样 , 也是很重要 的教学方法 。 在武 术教学 中, 纠正错误动作和进行帮助时 , 必 须分 析出 产生错误的原因才能选用适 合的方法进行 纠正 和帮 助。 比如少 年拳第二套 中有一 “ 转身劈掌” 动作 , 由于 学生观察不够仔细导致出现转身的方 向和提膝腿相 反的错误动作 ,这时教师就应该采用 限制 练习法 和
1 . 动 作 示 范 法
动 作示范法是体 育教学 中最常用 的直观方 法 , 在直观 教学 中占主导地位 。此方法可 以使学生 了解 所有动作 的形象 、 结构 、 要领和方法 。 在武术学习 中, 学生经 常遇 到的问题 主要有三点 : 一是动作 数量 多 , 如不 同风格 的拳 术或器械 , 每一个套 路都有 十多个 或 数十个 动作组 成 ; 二 是动作 路线 复杂 , 如往 返折 叠、 左 右旋 转等 ; 三是每一个 动作包含 的因素多 , 如 手、 眼、 身、 步 的协调 配合 , 外部形体动作 与 内在精 、 气、 神的紧密结合 等。 示范法是武术教学 中最易被学 生接受的方法之一 , 教师正确而优美 的示范还能提高 学生 的学习兴趣 , 激 发学 生习武 的 自觉性和积极性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武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起源可以追溯到()A. 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C. 封建社会D. 近代社会答案:A解析:武术起源于原始社会,当时人类为了生存和狩猎,逐渐形成了一些攻防技能。
2. 以下哪项不属于武术的特点()A. 动作具有攻防技击性B. 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运动特色C. 强调个人表现,不注重团队协作D. 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答案:C解析:武术既注重个人技能的提升,也有团队协作的形式,如对练等。
3. 武术中的“抱拳礼”,左手抱右手,寓意为()A. 勇不滋乱B. 止戈为武C. 武不犯禁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左手抱右手表示勇不滋乱、止戈为武、武不犯禁等含义。
4. 长拳的主要手型不包括()A. 拳B. 掌C. 勾D. 指答案:D解析:长拳的主要手型有拳、掌、勾。
5. 太极拳的发源地是()A. 河南温县陈家沟B. 河北沧州C. 山东菏泽D. 湖北武当山答案:A解析:河南温县陈家沟是太极拳的发源地。
6. 南拳的特点是()A. 拳势刚烈B. 步法稳固C. 动作紧凑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南拳具有拳势刚烈、步法稳固、动作紧凑等特点。
7. 以下哪种器械不属于短器械()A. 刀B. 剑C. 棍D. 匕首答案:C解析:棍属于长器械,刀、剑、匕首属于短器械。
8. 武术套路比赛中,运动员的服装不符合规定将()A. 扣分B. 取消比赛资格C. 警告D. 不影响成绩答案:A解析:服装不符合规定会被扣分。
9. 武术段位制中,最高段位是()A. 九段B. 十段C. 八段D. 七段答案:A解析:武术段位制中最高段位为九段。
10. “以柔克刚,以静待动”是哪种武术的特点()A. 长拳B. 南拳C. 太极拳D. 少林拳答案:C解析:这是太极拳的典型特点。
11. 武术基本功中的“正踢腿”,要求脚尖()A. 勾起B. 绷直C. 随意D. 内扣答案:B解析:正踢腿时脚尖应绷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武术套路中眼法的作用及练习方法高三年级部李发扬摘要:眼是心灵的窗口,这句话大家都明白.在武术界各门各派对眼法的要求不一,关注的程度也不一样,但眼法在武术套路演练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体现精、气、神的重要环节。
在练拳时,手眼相随,手到眼到,一招一式与眼法配合得当,就会把内在的精神,通过眼法充分表达出来,使得整个套路富有生气,并能充分展示出武术美学的艺术魅力。
反之,不善于运用眼法,动作就没有生气,套路就成了呆板动作的罗列。
本文分析了眼法在武术套路中的作用以及几中练习方法,希望能给武术教学带来一些帮助和启示。
1 前言拳谚所说:眼随手转,步随身换,拳似流星,眼似电闪等,是描写武术的演练特点,其中“眼随手转”就是描写眼法的。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武术被列为必修的实践内容,而武术的组合动作占有一定比例。
在教学中只教会学生怎么动作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其中的一些要素(或内涵)很难有所体现,拳决说:拳如流星眼似电,腰似蛇行步赛粘,精神充沛气宜沉,力要顺达功要纯。
只有全面掌握其中的“精、气、神”诸要素,才能算真正的教会了学生习武。
本文就以内家拳中的太极拳和外家拳中的长拳做具体实例说明眼法的作用。
为此我查阅了大量的有关眼法的资料,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法,借鉴了武术裁判法中的一些内容,根据自己练习时的理解,谈谈眼法的作用及练习方法。
2 眼法简述所谓“眼法”,即行拳走架,推手撒手,运使兵器,眼神与各种有形的准确动作,无形的精气神意,恰当配合,合理运使之法也。
眼法的一般要求是:定势时团神聚目,目随势注,走势时眼随手动,手到眼到。
要做到“目似闪电“、手眼相随,颈部必须灵活.甩头变脸必须快速,一般的转头速度是不够的,况且头部位置的变化能反射性地引起上肢和躯干部分肌肉张力发生变化,所以眼法正确首要的一点是头正,这样眼法的左顾有盼、上瞻下视、前后环视才能运转自如。
眼法一般可分为随视和注视两种。
随视是指眼神随运动中的身体的某一部位运转,直到该动作完毕。
注视是两眼瞪圆,定视正前方与眼等高的目标,眼神好似将目标看穿的练习方法。
如:在组合拳中的搂手拗弓步冲拳的动作,先让学生做好冲拳姿势,目视正前方某一物体,眼珠直视而不眨,保持此姿势约2分钟。
眼法在武术套路中是不能单独行动的,它一般是“眼随手动”,或注视、或逼视、或仇视、或敌视、或虎视、或怒视、或俯视、或环视、或扫视。
例如“并步直立穿掌”接“提膝亮掌”,眼先看右手,再看左手,再看右手,随右手抖腕的同时向左转头,注视左前方。
眼神的运用是评价武术运动员演练水平高低的关键,是学武练艺的第一要著。
倘若学武不练眼神,那是会失掉气势与威武的。
兵贵神速,武需眼快。
拳诀说:“猫窜,狗闪,蛇鹰眼。
”就是要求眼睛象蛇那样敏锐,如鹰一般锐利。
在散打中,如果眼神不能顾及上下左右前后,那么,常受对方的进攻和袭击是无疑的。
训练有素的武林高手,武坛名家,他们的眼神往往能达到“眼看神自到”的最高境界。
3 眼法在长拳套路中的意义长拳是一项要求演练者充分表现体能、技能和内在精神、气质与意境的运动。
注重通过“以眼传神,以气助势”,来表现动作的神态和气势。
一般的说,长拳的动作都有它的意向,进则是攻,退则是守,即使是静止时的拳势,也都含有伺机待动的意向。
一攻一防,一架一挡,一个上步进击,一个退步格守,眼睛都在贯注中紧密配合,左右顾盼,传神会意;当动作嘎然而止的时候,眼睛全神贯注、神采奕奕,透出一股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这样,通过传神会意来体现人的精神面貌,才会使动作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做到形断气不断,势停意不停。
外形的运动暂停时,内心的精气神仍在活动,令人感到静中生动,虽静犹动。
这种内外合一、神形兼备的演练,使的动作如行云流水,赏心悦目。
眼法是表现动作意向和传神的关键。
长拳运动的眼法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和运动的体位、状态、速度、意向等密切相关。
长拳的手法若“流星”般迅速、敏捷,眼法就要相应地做出“闪电”般明快和锐利的反应。
此外,眼法中更重要的一条法规是要表达出动作内在的意向,即动作的攻防意识和拳法意境。
长拳中的动作一般都有其攻防意义,或攻或防、或进或退,眼神则是其传神达意的窗口,是表达长掌动作意向、传神的关键。
以眼传神,以气助势,这是长拳眼法、气法与拳势配合的技法。
以眼传神要求练习长拳时,将对动作攻防作用的理解变成临敌想象贯注两眼,表露出可畏而不可测的眼神。
动作时“手眼相随”,以眼表达出动作的意向。
静止时“目随势注”,以眼表达出观敌变化伺机待动的神态。
实用中眼法为身之主,审势攻守皆赖于眼。
即使是静止状态的拳势,也要表现出静中富动、伺机行动的意向。
4 眼法在太极拳中的意义练太极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练“内”,眼法是表现太极拳精气神的一个重要指标。
所以太极拳中眼法的运用很关键。
首先在练拳中眼法不能散,一散就乱,神气外泄,精神就不饱满。
所以练太极拳时眼法应该始终是含蓄的,含而不露。
但不能呆滞,你含倒是含了,但目光恍惚,不流畅,气韵不生动,你打的这个拳就没有生气,所以既要含,又要饱满,叫作“神光内敛”。
清代杨氏传抄古谱《人身太极解》曰:“人之周身,心为一身之主宰,主宰太极也。
二目为日月,即两仪也。
”拳谚亦说:“心者神之舍,目者神之牖,眼为心之苗。
”说明人之全身以心为一身之主宰,心就是浑一的太极,而两个眼睛象征太阳月亮,就是二仪,神产生于心,表现于外,眼睛是心之苗,心有所思,意有所念,眼神随即流露。
所以眼睛要成为“心”的代表,“心”的先锋。
“目之眼领手,眼随手转,手眼相随”。
例召唤在日常生活中,心里想去拿一件东西,眼睛总是先看这件东西,然后手才跟着去拿,道理是一样的。
所以凡是动作向预定的方向去,眼法总是稍先于手到达完成动作时的方向,然后身法、手法、步法、一齐跟上去。
5 眼法的练习方法5.1 定穿眼方法:任选一个适宜的目标体,站好后。
怒目双睁.注视的物体看穿一样。
如墙壁、树干、远山、立镜等静止的物盯住正前方目标保持不动,好似要相在眼前一样。
要求:1、根据本人年龄、身体状况,也可采用坐姿、站立等静止的姿势动作。
2、注视时,眼睛不眨动,不斜视,尽量睁眼。
呼吸自然,最好采用腹式呼吸。
5.2 左右晃眼方法:马步或站立姿势两臂分别左右平伸部届立:两手变八字掌或柳叶掌,掌指朝上,与目平;肘部挺直,腕掌心朝外;眼看前方,接上动头部保持不动,眼球左移,用双眼注视左掌指端;盯若干时间后,眼球迅速右移,注视右拿指端;重复以上动作。
要点:练功略感疲乏时,两臂收至腰间,作短暂休息:也可以练“定穿眼”,与”晃眼”交叉练习。
“晃眼”功法练习,头部及身体各部位要保持不动,眼球晃动要充分,初学时速度要慢些;每组练习左、右各10次,做10组。
组间可略做闭目休息。
5.3 上下晃眼方法:成马步姿势,拳收至腰间,拳心朝上、头向上仰做上下晃眼的动作,下额上治和内收,尽力做充分,两眼要回睁;初练时头部摆动速度可梢绍些,盯上盯下均应对正中位目的目标;呼吸要自然。
两困趾用力,像抓在地上。
每组做10次,做10组。
中间可略做休息。
5.4 旋眼方法: 取马步桩姿势,头部不动。
双眼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做圆环形旋眼动作,旋转时双眼视线范围应达到极限的程度。
要点:1、“旋眼”时眼球活动要做到充分,初学时速度不宜快,要做到稳缓、顺达、灵活。
2、如感到困难,可先在”晃眼。
的基础上,进行“十"形多角度旋眼练习,习惯后再进行“旋眼”练习。
3、也可用自己手指在眼前徐徐划圆,带领眼睛做旋转。
每组练习左、右各5次,每组间可做适当休息,总锻炼次数可根据本人情况灵活掌握。
5.5 注视方法:把学生放在一个黑暗的房间,在离学生正前方约5米的地方放置两根点燃的檀香,学生定眼注视。
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约5分钟。
定眼法练久了可使目光象狮虎鹰猿一样威猛锐利,双眼炯炯有神。
要点:1、思想集中,呼吸自然,身体放松。
2、定视时间逐渐加长。
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练习的时间和次数。
以上介绍的四种以桩功为主的练眼方法,由于每个人体质不同。
对功法适应程度不同,因此在练功过程中可能出现眼球麻胀、酸痪、头离、晕眩等症状,这是由于功法中眼部肌肉、韧带、神经等组织受到牵拉,所引起的正常现象;只要注意掌握由慢到快,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配合适当休息,合理的按摩,并持之以恒,坚持锻炼,上述症状会逐渐趋向好转,有些症状(如头离、晕眩等症)会自然消失。
这点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不可急噪。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出合理的安排。
6 结论与建议6.1 结论李小龙说过:“在紧张激烈的搏斗中,不仅需要用眼睛观察对手的态势与企图,还要判断距离的远近及选择地形、地物的利用和所要打击的对手的要害部位。
”这充分说明眼法在实战中的作用,眼法是动作意向和传神的关键,是体现武术套路精气神的精髓,是武术套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6.2 建议本文介绍的几中眼法的练习方法,如旋眼等在练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眼球麻胀、晕眩等症状,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因人而异,灵活教学。
教师应正确、熟练地掌握教学内容,示范要力求体现武术特有的风格,讲解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先分解练力,抓住学生动作的规格,后再完整练习,在练习中要抓住学生的“精、气、神”三个方面,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通过反复练习可以炼就学生的意志及对中华武术的深层次的认识,把这一传统项目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1] 登江、牛慧玲《中华武术》中小学体育知识文库(上)97年[2] 仇志刚、汲智勇等《武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试用教材96.10[3] 程大力《太极无非“圆”与“变”》搏击武术科学 2007年第4卷[4] 李建新《中华少林醉拳》少林与太极 2007年第2期[5] 王志远《太极拳虚实解(下)》武当2007年第1期[6] 谭华《体育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