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芳香烃》 教案4

《2-2芳香烃》  教案4
《2-2芳香烃》  教案4

第二节芳香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掌握苯的化学性质。

2、了解芳香烃的概念。

3、了解甲苯、二甲苯的某些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善于引导学生从苯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从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规律和思考方法迁移到苯的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问题,注意脂肪烃和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的对比,善于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因此学好苯的结构和性质尤为重要,而苯的结构和性质,又进一步说明了“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从而可培养学生根据有机物结构分析其性质的思想,增强自学能力。

二、教学重点

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

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师:在烃类化合物中,除了我们前面已经学习过的脂肪烃之外,有很多烃分子里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这样的化合物属于芳香烃,我们在高一已经学习过最简单、最基本的芳香烃,大家回忆一下它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板书】第二节芳香烃

一、苯

1、苯的分子结构(由学生回答)

分子式:C6H6结构简式:或

最简式:CH(与乙炔最简式相同)

(出示历史原因,凯库勒式仍沿用,但它不能正确反映苯的结构)

结构特点:12个原子共平面,即是平面正六边形结构,碳碳键长完全相等,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催化剂 浓H 2SO 4

2、苯的物理性质

(强调)水苯ρρ<,且苯不溶于水,苯与水混合时应漂浮在水面上。

3、苯的化学性质(重点)

(1)可燃性

燃烧:与4CH 、42H C 、22H C 燃烧时的现象相比较,火焰明亮并带浓烟。原因:苯分子内含碳量高,常温下为液态,燃烧更不充分。

(2)取代反应

A 、卤代反应

+ Br 2 → + HBr ;

取代反应

应注意:苯是与液溴(纯2Br )反应,苯与溴水不反应,(回忆4CH 与2Cl 反应,与氯水不反应)

·实际催化剂是3FeBr 。

装置

现象

【板书】B .硝化反应

+ HO —NO 2 → + H 2O

应注意:苯是与液溴(纯2Br )反应,苯与溴水不反应,(回忆4CH 与2Cl 反应, 应注意:·是混酸(浓3HNO 与浓42SO H )而非只有浓3HNO

·温度控制在60℃之下,否则易挥发,浓3HNO 易分解。 ·温度计的位置:测水浴的温度,对比制乙烯时,测反应液的温度时,温度计位置

·要不断振荡

·产物应有的颜色(

应无色,混有杂质,显黄色)的类性,及在工业上的

用途(简介) ???的原因导管口在锥形瓶液面上的原因从烧瓶到锥形瓶导管长????

?),(,??中的溴碱性溶液洗去溶于溴苯等应用纯溴苯无色状态烧瓶内产物颜色如何检验何物锥形瓶液面附近白雾是NaOH —Br —NO 2

催化剂

·硝化反应定义

【板书】C .磺化反应

应注意:反应物只有浓42SO H 。

+ HO —SO 3H → + H 2O

苯磺酸

·磺化反应定义

【板书】(3)加成反应

A .与2H 加成

反应条件:180~250℃,Ni 催化剂。

+ 3H 2 →

环己烷

B .与2Cl 加成

·反应条件:紫外线

·产物:俗称“六六六”,曾作为农药,现已被限制使用,因为它通过食物链积累毒性。

【小结】

特殊性质苯的特殊结构决定??→?表现在:既有类似饱和烃的取代,又有类似的不饱和烃的加成。

???键极稳定,难于突破

加成,是因为大之所以易取代,而不易饱和上看,苯的确远远未达从分子式之所以可加成,是因为 66πH C

—SO 3H

第4课 宋明理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产生的原因

第4课宋明理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产生的原因,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通过设计问题,拓展资料,联系实际,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对比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加深对宋明理学的认识,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认识到宋明理学是儒学发展到宋明时期结合时代要求而产生的新儒学,是儒学哲学化的阶段;感受理学中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4课宋明理学是必修3文化史中最难上的课,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地位显赫,在儒学发展史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故两大流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及对理学的评价既是难点又是重点。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找出现实生活中与心、理有关的词语 如此丰富的相关词语与我国古代一学派密切相联,它就是宋明理学。 【讲授新课】 (一)、理学产生的背景 【探究学习一】结合课本第一框题和以下材料思考魏晋以来儒学的发展出现哪些危机? 1.文化上:儒学的危机

①魏晋南北朝以来,传统儒学不适应时代要求; 佛、道盛行,挑战儒学; ②唐宋时期,儒学在三教合一的思潮中吸收佛、道思想,逐步哲学化、系统化; 【探究学习二】与宋代理学的产生相关的政治经济因素是什么? 2.政治上:宋代加强中央集权要求统一思想,重文轻武,提供文化环境; 3.经济上:经济迅速发展,科学进步,引发理学家对自然界及社会的思考。 【选择题】 1.(07汕头一模)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体现了古代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B .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不可能同时出现 C .儒、释、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 D .主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 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二)、理学两大流派 【学生活动】结合课本完成半开放笔记 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 南宋后发展:程朱理学主要思想内涵途径:表现:“理”是世界的本原①社会:伦理道德②人:人性“存天理,灭人欲”元朝明初确定统治地位 心即理,心即良知,心外无物 二者关系心学是对理学的继承与发展 “格物致知”途径:陆王 心学内涵:“发明本心”,致良知” 【探究学习三】:展示四则材料对应理学和心学 【选择题2】(08广东历史)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选择题3】宋代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的“天理”指 A .社会发展规律

232425(黄昆固体物理)教案

§ 2.3 金属性结合;§ 2.4 范德瓦耳斯结合; §2.5 元素和化合物晶体结合的规律性 1.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金属性结合和范德 瓦耳斯结合;理解元素和化合物晶体结合的规律性 2.教学重点:金属性结合和范德瓦耳斯结合。 3.教学难点:范德瓦耳斯结合。 4.讲授时间:45分钟。 5.讲授方式:PPT文档。 6.作业:学生课后复习。 一.金属性结合 (1)金属性结合的概念 第I族、第II族元素及过渡 元素都是典型的金属晶体,它们 的最外层电子一般为1~2个。组 成晶体时每个原子的最外层电 子为所有原子所共有,因此在结 合成金属晶体时,失去了最外层 (价)电子的原子实“沉浸”在 由价电子组成的“电子云”中。 如图XCH002_004所示。 这种情况下,电子云和原子实之 间存在库仑作用,体积 越小电子云密度越高,库仑相互 作用的能愈低,表现为 原子聚合起来的作用。 (2)金属晶体结合力 金属晶体结合力:主要是原子实和电子云之间的静电库仑力,对晶体结构没有特殊的要求,只要求排列最紧密,这样势能最低,结合最稳定。因此大多数金属具有面心立方结构,即立方密积或六角密积,配位数均为12。 立方密积(Cu、Ag、Au、Al)(面心立方结构)(配位数12) 六角密积(Be、Mg、Zn、Cd)

体心立方结构(Li、Na、K、Rb、Cs、Mo、W)(配位数8) 良好的导电本领,结合能比前面两种晶体要低一些,过渡金属的结合能较大。 晶体的平衡是依靠库仑作用力和一定的排斥力而维持的。 排斥来自两个方面 (a) 但体积减小,电子云的密度增大,电子的动能将增加 (b) 当原子实相互接近到一定的距离时,它们的电子云发生显著的重叠,将产生强烈的排斥 作用。 金属性结合对原子的排列没有特殊的要求,这使得容易造成原子排列的不规范性,使其具有很大的范性。 二.范德瓦耳斯结合 (1)范德瓦耳斯结合的概念 元素周期表中第VIII族(惰性)元素在低温下所结合成的晶体,是典型的非极性分子晶体。为明确起见,我们只介绍这种分子晶体。 惰性元素最外层的电子为8个,具 有球对称的稳定封闭结构。但在某 一瞬时由于正、负电中心不重合 而使原子呈现出瞬时偶极矩,这就 会使其它原子产生感应极矩。非极 性分子晶体就是依靠这瞬时偶极 矩的互作用而结合的,这种结合力 是很微弱的。1873年范德瓦耳斯 (Van der Waals)提出在实际气体 分子中,两个中性分子间存在着 “分子力”。当时他并没有指出这 力的物理本质,现在知道瞬时偶极 矩引起的力是分子力的一种。如图 XCH002_005所示。 (2)范德瓦耳斯结合的特征 惰性元素因具有球对称,结合时排列最紧密以使势能最低,所以Ne、Ar、Kr、Xe的晶体都是面心立方结构。它们是透明的绝缘体,熔点特低,分别为24K、84K、117K和161K。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堂教学实录

宋明理学课堂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及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理解思想家主要观点,认识理学是对儒学的新发展以及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注重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辩证地看待历史事物,学会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想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其发展的内在动力。感受理学中积极有益的精神价值,提高自身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宋明理学的主要观点。 难点:宋明理学的评价。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展示课件:春秋至汉儒家思想地位变化示意图,要求学生结合图片和所学,归纳儒学地位的变化。 生: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发展了儒家思想,秦朝受到焚书坑儒的打击,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官方思想。 一、理学的概念和代表人物 教师展示图片及文字材料: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取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它把儒学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师:第一,理学本质上说就是儒学,它一方面以儒学为基础,一方面是对儒学的发展。第二,理学是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师:根据图片思考,理学有哪些派别?其各自代表人物有哪些? 生:宋明理学主要有两个派别,分别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有二程和朱熹。陆王心学代表人物有陆九渊和王阳明。 1.概念: 2.派别及代表人物 为什么还会要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呢?我们来探究理学产生的背景。 展示课件:探究问题:理学产生的背景。 图1 河南洛阳白马寺图2 道教名山安徽齐云山 师:我们先来看这两幅图片。图1是白马寺,它说明了什么现象? 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师:图2是道教名山。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由神仙方术结合了道家思想逐渐形成。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都是在什么时期呢? 生:东汉。 师:自东汉末年开始,中国社会就一直处于动荡和分裂的环境之中,随后就有了魏晋南北朝长达三百多年的动荡。而这样的社会环境,对佛教和道教的流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请接着看材料。 材料一:“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对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寻找未来的幸福。自从二世纪黄巾农民大暴动以来,中国境内从没有停止过战争。从事战争的人投入战争,没有从事战争的人,如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大都投入宗教,希望神灵能赐给在战场上作战的孩子们和在家的家人平安。”

固体物理教学大纲2018

《固体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固体物理学融汇了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和晶体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理专业的必修基础课。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主要介绍固体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固体物理学各种专门问题及相关领域的内容建立初步的理论基础。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现代科学意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及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要求 1.了解固体物理学发展的主要历程及固体物理对现代物理学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2.了解固体物理学及凝聚态领域的当代前沿概况。 3.掌握固体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4.掌握固体物理学分析与处理问题的基本手段和思想方法。 5.掌握固体的结构及其组成粒子(原子、离子、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运动规律,晶体结构与物质力学、热学、光学性质的之间的关系。重点是晶体结构、晶体结合、晶格振动、金属自由电子论、能带论等。 四、课程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一是晶格理论,二是固体电子理论。晶格理论包括:晶体结构的基本特点和类型及对称性质;确定晶体结构的X射线衍射方法;晶体的结合类型与特点;晶格振动与晶体的热学性质。固体电子论包括:固体中电子的能带理论;金属自由电子理论和电子的输运性质。 课程难点:倒点阵的性质及其与正点阵的关系;晶体X射线衍射的分析;晶格振动的色散关系与模式密度;布洛赫定理及推论;晶体中电子的准经典运动与有效质量。 五、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1.使用教材

基泰尔,《固体物理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6月第8版; 2.教学参考书目 (1)方俊鑫,陆栋,《固体物理学》(上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12月第1版; (2)阎守胜,《固体物理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二版; (3)陆栋,蒋平,徐至中,《固体物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4)胡安,章维益,《固体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5)黄昆原著,韩汝琦改编,《固体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10月第1版。 六、课程内容: 基本内容有两大部分:一是晶格理论,二是固体电子理论。晶格理论包括:晶体的基本结构;晶体中原子间的结合力和晶体的结合类型;晶格的热振动及热容理论;晶格的缺陷及其运动规律。固体电子论包括:固体中电子的能带理论;金属中自由电子理论。 教学时间分配表 第1章晶体结构 第一节原子的周期性阵列 第二节晶格的基本类型 第三节晶面指数系统 第四节简单晶体结构 第五节原子结构的直接成像 第六节非理想晶体结构 第七节晶格结构的有关数据

钟红军 宋明理学教案

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 第4课宋明理学 师:本单元学习的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宝库,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今天我们学习儒学思想的丰富与更新-----《宋明理学》。 自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占据了统治地位。但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一、背景:儒学的危机(老教师遇到了新问题) 首先我们要到儒学本身去寻找答案。 请大家回顾一下董仲舒新儒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天人感应)?请概述他的人伦道德标准是什么?(三纲五常)我们再来看唐代儒学大师韩愈用什么方式让大家遵守纲常?(恐吓) 如果说中国是个大课堂,汉代以来儒家一直是这个课堂里最权威的老师。但同学们慢慢感到这个老师就会一招,就是打着老天爷的旗号吓唬人。 1、汉唐儒学,无法控制人心 到魏晋南北朝,中国的大课堂里来了两个新老师——佛教、道教。 东汉时期,明帝遣使西域拜求佛法,为铭记佛教传入之功,修建了这座白马寺。与孤零零的白马相比,北魏时期的龙门石窟的气魄已大不相同,历经几百年营建,石窟佛像达到十万多尊。气势恢弘的龙门石窟可以说是魏晋时期佛教盛行的写照和缩影。 白马寺龙门石窟 在外来佛教传入的同时,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也在东汉时期形成。东汉末年,神仙方士之说、阴阳五行之学与道家学说的某些部分杂揉起来,形成了道教。 哪位同学简要介绍一下佛教和道教的主要教义? 生:佛教主要讲求因果报应,生死轮回;道教讲求修炼养生,长生不老。 师:这二者之间有着什么明显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呢? 生:佛教把希望寄托在来生,而道教则希望这一辈子永远延续下去。他们的相同之处是都对现实生活不太关注。 师:结合佛、道的基本教义和时代特征,请思考为什么这两种宗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迅

固体物理教案第3次课

第 3 次 课 教学目的:掌握原胞、基矢和布拉伐格子的基本概念;掌握简立方、面心立 方、体心立方晶格原胞特点以及基矢的表示; 理解复式晶格结构及其表示 教学内容:§1.2 晶格的周期性 重点难点:简立方、面心立方、体心立方晶格原胞特点以及基矢的表示;复 式晶格结构及其表示 §1.2 晶格的周期性 1 晶格周期性的描述 — 原胞和基矢 —— 晶格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周期性,可以用原胞和基矢来描述 (1)原胞:一个晶格中最小重复单元(体积最小) 如图XCH001_011所示。 (2) 基矢:原胞的边矢量。 三维格子的重复单元是平行六面体,是重复单元的边长矢量 (3) 单胞(结晶学元胞):为了反映晶格的对称性,常取最小重复单元的几倍作 为重复单元。 特点:单胞的边在晶轴方向,边长等于该方向上的一个周期。代表单胞三个边的矢量称为单胞的基矢。 基矢: 表示单胞的基矢。 在一些情况下,单胞就是原胞,而在一些情况下,单胞不是原胞。 简单立方晶格 — 单胞是原胞 321,,a a a c b a ,,

面心立方晶格 — 单胞不是原胞 例如面心立方晶格,如图XCH001_013所示。 原胞基矢: ——原胞的体积: 单胞基矢: ——单胞的体积: 2 简单晶格 简单晶格中,某一个原胞只包含一个原子,所有的原子在几何位置和化学性质上是完全等价的。碱金属具有体心立方晶格结构;Au 、Ag 和Cu 具有面心立方晶格结构,它们均为简单晶格。 1)简单立方晶格(Simple Cube ) 原胞为简单立方晶格的立方单元。 基矢: 如图XCH001_012所示 原胞体积: —— 原胞中只包含一个原子 晶胞中,顶角的原子可视为8个立方单元所共有,故8×1/8=1。 2)面心立方晶格 (fcc ) 如图XCH001_013所示,八个顶角上各有一个原子,六个面的中心有6个原子故称面心 立方。 由立方体的顶点到三个近邻的面心引三个基矢 , ,,a ai b aj c ak == =123()2 () 2 ()2 a a j k a a k i a a i j = +=+=+33214 1)(a a a a V =??= 3)(a c b a V =??= k a a j a a i a a ===321,,3321)(a a a a V =??= 321,,a a a

第4课宋明理学 教学设计

第4课宋明理学 166中学王晓晶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的教学是从学生课前体验出发,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师生互动教学”为指导,以提升学生辩证全面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立意。 本课遵循人本主义理论,由学生游学活动展开,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主本,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背景分析】 考纲与课标要求 1.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内容 1.必修三文化文明进程中,第一单元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第4课; 2.本课承前启后,上承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下启明清之际传统思想的批判,是儒家文化中的重要一环,同时对于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了解起到重要的背景作用; 3.本课对于学生的人文修养,人格培养,素质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1.知识水平: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点背景了解较弱,需加强知识点的总结与落实。 2.能力水平:示范校文科重点班,具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综合学习能力,迁移知识能力,阅读能力。可以安排预习,材料阅读,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对于理学与儒家思想有更多思考。 3.心理特点:愿意主动发言和深入思考的同学较少;对材料解析有畏难心理,粗读,盲目。开展合作探究鼓励主动思考,提问时注意引导对各个层次学生。 4.学生课前曾游学参观武夷山与朱熹园,并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宋明理学认识很有限且较为偏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2.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3.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典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分析理学的内涵。 2.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探究问题的答案。 3.要注重同他人合作、学习、交流。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知识。 4.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理学家伟大的人格精神,提升个人道德修养。 2.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精神和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多视角的认识理学的影响和历史地位。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案新人教版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古代两河流域国家产生的时间和概况;了解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并制定《汉谟拉比法典》的史实,知道《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及历史地位。 【过程与方法】 图文配合,学会研读有关图片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相互关系。认识人类社会法制传统的发展。 重点难点 【重点】 《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 【难点】 《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及历史地位。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为什么说《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留给世界的遗产? 【新课导入】 (材料式导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出自西亚一个古老王国的一部有名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你知道这个法典的法规与我们现代的法律精神有什么关联和区别吗?让我们一起从本课中找到答案吧。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阅读教材P6的第1段和图片,思考:两河指的是什么?两河流域指的是什么? 答案提示:两河指的是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

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阅读教材P6第2段,思考:两河流域什么时候初步统一? 答案提示:大约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3.活动一图片展示:楔形文字,思考:两河流域有哪些文明成就? 答案提示: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 知识点二古巴比伦王国 1.阅读教材P7第1段,思考:古巴比伦王国在汉谟拉比在位时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答案提示: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阅读教材P7第2段,思考:为了维护统治,汉谟拉比做了什么? 答案提示: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知识点三《汉谟拉比法典》 1.结合教材P7、P8的内容,思考:《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哪些内容? 答案提示: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同时,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教师总结:《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统治阶级的利益。 2.《汉谟拉比法典》有什么特殊之处?有什么地位? 答案提示:《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课堂小结 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古巴比伦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 板书设计 古代 两河 流域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宋明理学》教案

《宋明理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儒学的发展,三教合一;宋朝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陆王心学。 (2)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佛、道盛行,儒学面临严重挑战,由于儒学自身顽强的生命力,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主张,使儒学在融合中得到发展。 (3)儒学在两宋时期汲取了佛、道有益的内容,形成了理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这其中“二程一朱”起了决定性作用。 (4)儒学到明朝中期,又发展为心学,它受佛教禅宗影响较大,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宇宙观。 (5)理解儒学在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面临挑战与融合的史实,分析程颢、程颐、朱熹创立理学的过程,理解其主要思想内涵和影响,探究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图书资料或上网搜索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人的生平事迹与主要思想言论,增强对历史人物的深入了解。 (2)设置若干思考题,组织小组讨论,比较分析宋明理学的主要思想,并注意辨析其精华与糟粕。 (3)提取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若干言论,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探究思想发展的历史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佛、道盛行,儒学面临严重的挑战,但儒学汲取佛道的精神,自身也有了充足的发展,一方面说明儒学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儒学能够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时代发展。 (2)“三教合一”局面的出现,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补充,也说明不论外来文化还是中国土生的文化,不论如何神秘还是如何玄虚,都必须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才能生根成长。 (3)程朱理学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较之原来的儒学更加理论化

和思辨化,它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较大,还远及日本、朝鲜以至欧洲。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三教合一;程朱理学的内容、地位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和地位。 嚼难点 理学和心学的异同;理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白鹿洞书院 800多年前,南宋大儒朱熹在此举办过一场学术研讨会,陆九渊就儒家义利等问题慷慨陈词。朱熹和陆九渊是南宋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们各成一派,将儒学发展推上了一个新高度,称为“新儒学”。 那么,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它出现了哪些变化?如何看待变化? 新课学习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儒学的危机 魏晋南北朝时,封建统治阶级大力支持佛教,当时南北对峙,兵戈不息,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加上当时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国家户籍,可以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在自身传统方面作了自我改造。所有这些导致了佛教的盛行。 东汉末期,道教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最早的表现形式。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黄巾起义失败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在江南、江北广大地区广为流传。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在下层民众中拥有众多的信徒,而且皇帝大臣信奉道教。 道教、佛教的流传冲击着儒学,这是儒学危机的表层原因,那么它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 它的深层原因就是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儒学本身在思辨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此后孟子、

固体物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1908 总学分:3学分 固体物理 (Solid-State Physics) 课程性质:学科大类基础课 适用专业:应用物理学专业 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课学时:46学时(含演示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上机学时:0学时;习题课学时:2学时。 先行、后续课程情况:先行课:高等数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后续课:量子力学,原子物理。 教材:《固体物理学》,黄昆,韩汝琦,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固体物理学》,陆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固体物理基础》,阎守胜,北京大学出版社 《固体物理简明教程》,蒋平,徐至中,复旦大学出版社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固体物理学是应用物理和物理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是继四大力学之后的一门基础且关键的课程,它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固体的结构及组成粒子(原子、离子、电子等)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阐明固体的性能和用途,尤其以固态电子论和固体的能带理论为主要内容。 通过固体物理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理解晶体结构的基本描述,固体电子论和能带理论,以及实际晶体中的缺陷、杂质、表面和界面对材料性质的影响等,掌握周期性结构的固体材料的常规性质和研究方法,了解固体物理领域的一些新进展,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分三级:掌握、理解、了解。 掌握:属于较高要求。对于要求掌握的内容(包括定理、定律、原理等的内容、物理意义及适用条件)都应比较透彻明了,并能熟练地用以分析和计算有关问题,对于能由基本定律导出的定理要求会推导。 理解:属于一般要求。对于要求理解的内容(包括定理、定律、原理等的内容、物理意义及适用条件)都应明了,并能用以分析和计算有关问题。对于能由

高中历史 第4课《宋明理学》全套课程教案 岳麓版必修3

第4课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重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在文化史的基础比较薄弱,本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准确把握朱熹、王阳明的思想内涵,重点放在理学产生的背景和社会影响方面。解释清楚基本概念:如“理”,“格物致知”,“心学”等。对理学的评价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教学过程: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 1、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 【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一段小字,认识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原因,了解当时佛、道兴盛的表现,加深对教材正文“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这一结论的理解。】 社会的动荡不安,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腐败,王朝更革代起,军阀割据,战争颇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观念也开始受到怀疑。汉代经学简单的理论体系,已经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于是,整个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西汉以来从未有过的自由氛围。 而道教的修炼丹药长生不老,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来世的思想在社会迅速传播。正统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三教合一”潮流弥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随着政治稳定三教相互渗透,彼此调和逐渐趋向合一。在扩大社会影响和争夺各类信徒的过程中,儒学、佛教和道教互相吸纳对方的优点,三家互相渗透。儒家强调人世,根本目标就是强国。个人的精力应该奉献给国家。道家强调自由,目标就是超脱尘世而获得更大的自由。佛家强调解脱。儒家思想在三教中多侧重于人世间的事。而儒家思想是佛道二家的基础。 3、为重兴儒学,一些儒学志士的思考和探索 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宋明理学》教案(人民版必修3)

三、宋明理学 【内容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 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认识。 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且要注重同 他人,龙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炎祖国文化宝库增益新的内容的人生理想。 【本目重点、难点】 宋明理学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既是本课重点又是难点 二、教学过程 课前知识提问: 1、魏晋时期直接冲击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地位的因素有哪些? 2、唐代中后期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主张的是谁?提出必须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 子之道又是谁? 3、“北宋五子”是哪几位?为理学的建立开辟道路的是谁?对理学的创立贡献巨大的是 谁?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的是谁? 4、理学的集大成者是谁?他的理学体系包括哪三个组成部分? 5、陆王心学指的是什么?标志着重健儒家理论的任务已经完成的是什么?心学的开创者 是谁?他提出的核心命题是什么?心学的集大成者是谁? 新授: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发展: 1、儒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的原因(讨论后归纳) ①佛教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统治阶级大力支持和扶持佛教,同时,当时南北 对峙,王朝更迭频繁,兵戈不息,剥削残酷,压迫深重,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佛教 宣扬的来生幸福迎合了这种需要,加上当时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国家户籍,可以 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寺院形成了独立的经济力量;加上佛教为了适应中国 的国情,在自身传统方面作了自我改造,给处于不平等地位的各种人,提供了一种精神上 机会均等的满足。所有这些导致佛教的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东汉末期,道教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 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大起义。黄巾起义失败 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在江南江北广大地区仍然继续流传,在上层 社会中也拥有不少信徒。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 多的信徒。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

固体物理教案

固体物理典型教案 §6.7 纯金属电阻率的统计模型 一.电阻率的本质 比喻 1. 纯金属具有电阻率的本质:金属的电阻率ρ与外电场ε和电流密度j 的关系为j ρ=ε。外电场ε一定,电阻率ρ大的金属电流密度j 就小。而电流密度j 正比于电子在电场方向的飘逸速度。这就是说电阻率ρ大的金属,电子的飘逸速度就小。电子的飘逸速度小,表明电子在外电场作用下的定向运动受到的阻力大。对于纯金属,这个阻力只能是来自晶格,是晶格的振动引起了电子的散射,使电子的运动方向随时发生变化,减缓了在外电场方向的飘逸速度。 2. 比喻:拿做广播体操作比喻。把穿越体操阵列者比喻成电子,做操者比喻成振动的原子。一旦做起操来,要想穿过这体操阵列,为了避开做操者,穿越者不得不东躲西闪。这样以来,穿过这体操阵列花费的时间就长了,穿越速度就降低了。 二.实验规律 高温:纯金属电阻率 T ∝ρ, 甚低温:5 T ∝ρ 问题:为什么纯金属电阻率与温度会有如此的奇异关系? 三. 前人的工作 包括J.Bardeen 在内的不少人对纯金属电阻率与温度的依赖关系进行过研究,但“处理方法、 数学积分及至结果表达式都是相当令人生畏的。”[R.J.Elliot and A.F.Gibson, AnIntroduction to Solid State Phys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311(1976) ],这些研究难以以基础课的内容让学生们接受。 问题:能否用更简单明了的模型来揭示纯金属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四. 提出“纯金属电阻率的统计模型”的基础与思路 1. 基础一 纯金属具有电阻率,是晶格的振动引起了电子的散射,使电子的运动方向随时发生了变化。 电子运动方向发生变化,说明电子与晶格之间发生了能量和动量的交换。在第三章中把晶格振动谱测定中的光子与晶格的能量和动量的交换,看成是光子与声子的相互碰撞。同理,我们也可以把电子与晶格之间的相互作用, 看成是电子与声子之间的相互碰撞。 2.基础二 第三章中晶格热容是一个宏观物理量,是晶格振动的统计平均效应。爱因斯坦采取了一个平均频率的简单模型,取得了很成功的结果。电阻率也是一个宏观物理量,是电子与晶格作用的统计平均效应。是否可采取平均声子的模型来处理纯金属电阻率问题呢?所谓平均声子模型,是假定声子系统由平均声子来构成,在这个系统中,每个声子的动量等于原声子系统中声子的平均动量。 3. 基础三 由上一节(§6.6)已知,对电导有贡献的只是费密面上的电子,因此纯金属电阻率可看成是费密面上的电子与平均声子相互碰撞的结果。金属的电阻率 τ ρ2* ne m =, (1)

高中历史第4课宋明理学

第4课“宋明理学”学习指导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学法建议】 1.通过结合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来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状况的产物,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要与现实社会联系,体会古代思想文化成果的现实意义。 2.对格物致知和实践出真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进行比较。 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评价宋明理学。 4.把握一条线索,即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特别注意的是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程朱理学演变,理解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重难点分析】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1.思想文化方面:汉代儒学的天命思想及唐代赤裸裸的恐吓已经已无法控制人心;自魏晋以来,儒学面临佛教、道教的挑战,发展出现了危机;唐宋以来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影响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影响到儒学的更新与发展;为了重兴儒学,回答“三教合一”氛围下人们在世界观方面提出的问题,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 2.政治方面:国家分裂和战乱频繁、农民起义等极大地冲击了封建伦理纲常秩序,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儒家学说;北宋时期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形成了比较宽松的学术环境。 3.经济上,两宋社会经济比唐代有所发展,统治者迫切需要从思想上加深对农民的麻醉。 二、理学的概念 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道思想而形成的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 三、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历程 1、两宋时期兴起。 2、元朝时曾将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3、明初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理学发展到高潮。 4、南宋时期,心学形成,明中期得到发展。 四、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 1.程朱理学: (1)代表:程颢、程颐、朱熹 (2)主张: ①世界观:“理”是世界的本原,是万物遵循永恒不变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②认识论:要把握“理”,通过“格物致知”,通过接触世间万物,体会各种知识以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 ③伦理观: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2.陆王心学: (1)代表:陆九渊、王守仁 (2)主张:①陆九渊:提出“心即是理”,认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提出“发明本心”,即通过内心反省以求“理”。②王守仁: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 2.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内容及影响。 【学习重点】 《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内容及影响 【学习难点】 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和历史价值。 【导入新课】 空中花园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你知道空中花园在哪里吗?空中花园的故事发生在两河流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自主学习】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 3.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4.巩固政权: (1)制度: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2)《汉谟拉比法典》 ①等级划分:古巴比伦分为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②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合作探究】 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汉谟拉比法典图册 (1)这部法典是由谁制定的该法典颁布的目的是什么 汉谟拉比;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统治) (2)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谈你对《汉谟拉比法典》的看法。 ①《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②《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③《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达标训练】 1.世界上最古老的两个文明发生在() ①长江流域②黄河流域③印度河流域④恒河流域⑤两河流域⑥尼罗河流域A.①③ B.④⑥ C.③② D.⑤⑥ 2、《圣经》里把两河流域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在这里曾经孕育着的文明古国是()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 3、[法新社巴格达(2003年)4月12日电]“英美联军占领巴格达后,混乱和抢劫现象越来越严重。11日下午巴格达考古博物馆遭到浩劫,大量研究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文物丢失。”这里的“两河流域”是指 A.尼罗河、刚果河流域 B.长江、黄河流域

【学习实践】宋明理学教案

宋明理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列举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 过程与方法: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援引一些对宋明理学评价的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回顾归纳从春秋战国到北宋之前儒学的发展过程。形成——发展为大宗——“焚书坑儒”——复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三教合一(提问式一带而过) 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隋唐时:儒、佛、道三足鼎立 教师: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二、程朱理学 教师:通过学生阅读课本,就理学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归纳简析: 学生: 代表:程颢、程颐、朱熹 含义:以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主要内涵: 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理而后物。 2、“人伦者,天理也”。 3、天理就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4、“存天理,灭人欲“ 5、“格物致知” 评价: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世影响深远,甚至外传,在日韩形成“朱子学”。 程朱理学有科学和不科学两面,应正确对待。 教师:就理学的评价结合知识延伸趁热打铁进行分析: 进行一场课堂讨论,谈谈对宋明理学的评价。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它有什么可取的地方?有哪些内容是不科学和不正确的?《宋明理学的利弊》) (1)科学或可取的一面: 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教案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教学目标] 1.知道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该地区国家产生的时间、政权的更替、楔形文字和《吉尔伽美什》、《汉穆拉比法典》;理解楔形文字对于两河流域文明形成发展的作用以及历史研究的重要价值;理解《汉穆拉比法典》在行使国家职能中的作用及重要的历史价值。 2.通过两河流域国家的形成和王国的更替的学习,初步学习从“地理环境与人类早期文明”的关系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通过对《吉尔伽美什》和《汉穆拉比法典》等作品的解读,培养学生文献解读的能力。 3.大江大河滋养孕育出古代东方文明,受惠并传承上古文明的今人应该理解和欣赏古代文明成果,同时懂得善待大自然,合理开发自然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道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重点与难点] 重点:古代两河流域国家产生及其职能。 难点:《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分析。 说明: 1.两河流域是现知产生国家最早的地方,国家的出现适应了当时两河流域生产发展的需要和阶级关系变化的需要,并在王国的更替中走向完善。“古代两河流域”作为本教材的开篇之作,让学生理解该地区国家产生及其职能,不仅能高屋建瓴地把握两河流域古代文明,而且能帮助学生形成国家的产生是人类在社会组织形式上的一个重大变化,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的历史概念。故为重点。 2.分析文献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基本能力和方法,高一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相对薄弱。故为难点。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以伊拉克“文字发明5000年的庆祝活动”的材料导入。 2001年,伊拉克举行“文字发明5000年”的庆祝活动,纪念楔形文字的诞生。5000年后的今天,闪米特人的后裔仍为祖先发明的楔形文字深感自豪。今天的课,让我们一起领

固体物理学 课程教学大纲

固体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固体物理学 所属专业:理学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4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课程简介: 固体物理学是研究固体物质的物理性质、微观结构、构成物质的各种粒子的运动形态,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是物理学中内容极丰富、应用极广泛的分支学科。本课程以点阵及晶体对称性为主线,以周期结构中的波动问题贯穿固体物理的整个教学内容。 基本目标与任务: 1.掌握包括对点阵及晶体对称性的定义、表征和检测,以及在晶体中物质的 运动规律; 2.在掌握知识架构的同时,对固体物理中处理多体问题的方法及其局限性有 所了解,并了解一些重要概念的实验探测; 3.获得在本门课程领域内分析和处理一些基本问题的初步能力; 4.为学习后续课程和独力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先修课程:《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量子力学》以及《数学物理方法》 关系:《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量子力学》以及《数学物理方法》是固体物理学的数学基础和物理基础,固体物理学在此先修课程的基础上系统研究固体物质的物理性质、微观结构、构成物质的各种粒子的运动形态。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选用教材:基泰尔,固体物理导论(第八版)。 主要参考书: 1.黄昆、韩汝琦,固体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Neil W. Ashcroft、N.David Mermin,Solid state Physics 3.刘友之、聂向富、蒋生蕊,固体物理学习题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