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硅酸盐水泥白度

白色硅酸盐水泥白度
白色硅酸盐水泥白度

白色硅酸盐水泥白度

一. 目的

检测白色硅酸盐水泥白度,指导检测员按规程正确操作,保证检测结果科学、准确。

二.检测参数及执行标准

白度。

执行标准:GB/T 2015—2005《白色硅酸盐水泥》;

GB/T 5905-1996《建筑材料与非金属矿产品白度测量方法》;

GB 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三. 适用范围

白色硅酸水泥。

四.职责

检测员必须执行国家标准,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边做试验边做好记录,编制检测报告,并对数据负责。

五.样本大小及抽样方法

水泥出厂前按同强度等级编号取样。每一编号为一取样单位。取样应有代表性,可连续取,亦可以从2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总数至少12kg。六.仪器设备

全自动色差仪:型号:DC-P3编号:HX431。

GSB A67002陶瓷标准白板、压样盒、小勺。

七.环境条件

仪器放在温度稳定、干燥、无振动的室内环境中。一定要避免阳光直射、高温、高湿或多尘的地方。远离大功率电焊机、高频电器等。

01.08.1—1

胶砂流动度

八. 检测步骤及数据处理

a.打开压样盒,清扫干净。把玻璃板放在压容器上,用压盖压住,拧紧,口向上。

b.将粉末样品加入压容器内,以满为宜。将压块放在粉末上。

c.将压样螺母拧到压容器上,顺时针旋转压样手柄,给样品加压。当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压样手柄产生滑动,并听到了响声,此时便可停止加压。

d.反时针旋转压样手柄和压样螺母。

e.将补盖拧到压容器内,压紧样品,翻转压样盒,拧下压盖,取出玻璃板。完成样品的制作。

f.将准备好的样品放到测试台上,对准光孔压住,按动执行键(ENTER),这时显示器右边显示出一个“1”,表明仪器正在作第一次测试。

g.当蜂鸣器响时,指示测试结束,显示器又恢复到等待测试状态。如果再次按下执行键(ENTER),则仪器再次进行测试,显示的测量次数加一,其测试的结果将与上(几)次测试的结果做算术平均值运算,直到按下显示键或打印键为止。

h.最后显示的数据为该样品的白度值。

九.结果判定

白度值:不低于87。

以三块试样板的白度平均值为试样的白度。当三块粉体试样板的白度值中有一个超过平均值的±0.5时,应给予剔除,取其余两个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白度结果;如果两个超过平均值的±0.5时,应重做测量。同一试验室偏差应不超

0.5。

01.08.1—2

白色硅酸盐水泥白度

十.记录格式

记录格式按《吉林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数据信息技术标准》C4.01.01《水泥物理性能试验记录》;报告格式按《吉林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数据信息技术标准》B4.01.01《水泥物理性能试验报告》。

十一. 审批程序

检测完毕,整理记录,填好报告单签字后连同记录交审核员,经主管批准,盖章后发放报告。

01.08.1—3

特性水泥及专用水泥

专用水泥是指有专门用途的水泥,如砌筑水泥、道路水泥、大坝水泥、油井水泥等。 一、砌筑水泥(GB3183-2003) 凡由活性混合材料或具有水硬性的工业废料为主要原料,加入少量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石膏,经磨细制成的工作性较好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砌筑水泥,代号M。 应用:砌筑水泥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砌筑砂浆和内墙抹面砂浆,不得用于结构混凝土。 二、道路水泥(GB13693-2005) 以适当成分生料烧至部分熔融,得到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和较多量的铁铝酸盐的硅酸盐水泥熟料,加入本标准规定的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 AF含量大于16.0%。硬性胶凝材料,称为道路硅酸盐水泥(简称道路水泥)。C 4 矿物组成:高铁(铁铝酸四钙)低铝(铝酸三钙) 特性与应用:道路硅酸盐水泥强度高,特别是抗折强度高,耐磨性好,干缩小,抗冲击性好,抗冻性好,抗硫酸盐腐蚀性能好。适用于道路路面、机场跑道道面、城市广场等工程。随着我国高等级道路的迅速发展,水泥混凝土路面已成为主要路面类型之一。 三、大坝水泥(GB200-2003) 中热水泥适用于要求水化热较低的大体积混凝土,如大坝、大体积建筑物和厚大基础等工程中,可以克服因水化热引起的温差应力而导致混凝土的破坏;低热矿渣水泥主要适用于大坝或大体积混凝土及水下等要求低水化热的工程。

特性水泥是指某种性能比较突出的一类水泥。如快硬硅酸盐水泥、快凝硅酸盐水泥、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膨胀硫铝酸盐水泥、自应力水泥等。 一、快硬硅酸盐水泥 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以3d抗压强度表示强度等级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快硬硅酸盐水泥(简称快硬水泥)。 快硬硅酸盐水泥凝结硬化快,早期强度高,后期强度也高,抗冻性及抗渗性强,水化放热量大,耐腐蚀性差。适用于要求早期强度高的工程,紧急抢修工程,冬期施工工程以及制作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或高强混凝土预制构件。不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及与腐蚀介质接触的混凝土工程。 二、快凝快硬硅酸盐水泥 以硅酸三钙,氟铝酸钙为主的熟料,加入适量的硬石膏、粒化高炉矿渣、无水硫酸钠经磨细制成的一种凝结快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简称双快水泥。 特性与应用: 凝结很快,早期强度增长很快。主要用于军事工程、机场跑道、桥梁、隧道和涵洞等紧急抢修、堵漏及冬季施工工程。 三、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以硅酸钙为主的特定矿物组成的熟料,加入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具有一定抗硫酸盐侵蚀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适用于有硫酸盐侵蚀的工程 四、白色硅酸盐水泥 以白色硅酸盐水泥熟料加入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适用于装饰及装修工程 五、铝酸盐水泥 凡以铝酸钙为主的铝酸盐水泥熟料,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铝酸盐水泥,代号为CA。 铝酸盐水泥的特点是快硬早强,后期强度下降;耐热性强;水化热高,放热快;抗渗性及耐腐蚀性强。 用于工期紧急的工程、抢修工程、冬季施工的工程。

特种水泥之道路硅酸盐水泥的生产

道路硅酸盐水泥的生产 一、概况: 随着国家经济平稳转入新常态,企业更加应该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位置。近年由于水泥市场大环境影响,市场竞争激烈,基于行业的竞争压力,公司决定开发和生产道路硅酸盐水泥,拓宽产品种类,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二、生产控制: 1、依据GB13693—2005《道路硅酸盐水泥》中要求: 1.1 道路硅酸盐水泥熟料中C3A含量应不超过5.0%;C4AF含量应不低于16.0%;f-CaO含量不大于1.0%。 1.2 水泥中:烧失量应不大于 3.0%;比表面积为300m2/kg~450m2/kg;初凝不早于1.5h;终凝不得迟于10h;28d干缩率应不大于0.10%;28d磨耗量应不大于3.00%;除各龄期强度外其他技术要求与通用硅酸盐水泥要求一样。 2、原燃材料质量控制: 由于该熟料是高铁配方,使得液相量较高,给煅烧操作带来一定难度,为了降低液相量保证旋窑正常煅烧,应严格控制熟料中镁、碱和硫的含量,进而降低熟料中的液相量。现有原燃材料中只要控制石灰石中的Mg O≤1.50%,R2O≤0.20%,全部使用全硫小于1.00%的煤,停止使用剥离废渣(R2O较高),其他原材料按原控制指标执行就可满

足要求。 为保证生产一次成功,矿山要加强管理,确保进厂石灰石满足指标要求;技术质量部在监控好其他原材料的情况下,重点增加进厂石灰石取样频次,由原每班2次改为3次;生料制备部加强巡检,确保堆、取料机正常运行。

3、配料方案的确定: 3.1 设定熟料率值如下表: 3.2 配料方案如下: 3.3 生料、熟料化学分析如下: 4、生料质量控制 道路水泥熟料是高铁配料,转炉渣用量比较大(在10——20吨),用原剥离废渣库入转炉渣(皮带秤最大量程35吨)就能满足配料要求,其他调配库的原材料不变,生产道路水泥熟料之前生料制备部应将剥离废渣库誊空;执行道路水泥熟料配料方案时,技术质量部要密切关注出磨和入窑生料变化情况,随时与中控操作员沟通,入窑生料取样频次由1次/2小时改为1次/1小时,必要时可随时取瞬时样,确保出磨和入窑生料的稳定; 5、熟料质量控制: 道路水泥熟料由于低硅率,低铝率,液相量大,烧结范围窄,窑皮不好控制,烧成带末端容易长厚窑皮,所以就要求中控室和熟料制备部必须加强操作和巡检,稳定窑系统热工制度,严防结厚圈、堆雪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标准

前言 本标准第、、条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参照欧洲水泥试行标准ENV 197-1:2000《通用波特兰水泥》修订。 本标准代替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三个标准。与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全文强制改为条文强制(本版前言); ——增加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定义(本版第条); ——将各品种水泥的定义取消(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3章);——将组成与材料合并为一章,材料中增加了硅酸盐水泥熟料(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4章,本版第4章); ——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掺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超过15%,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10%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来代替”改为“活性混合材料掺加量为>5%,≤20%,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符合本标准第条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8%符合本标准第条的非活性混合材料代替”。(原版GB175-1999中第条,本版第条); ——将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矿渣掺加量由“20%~70%”改为“>20%,≤70%”(原版GB1344-1999中第条,本版第条、条); ——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掺量由“20%~50%”改为“>20%,≤40%”(原版GB1344-1999中第条,本版第条); ——将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中粉煤灰掺量由“20%~40%”改为“>20%,≤40%”(原版GB1344-1999中第条,本版第条); ——将复合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材料总掺加量由“应大于15%,但不超过50%”改为“>20%,≤50%”(原版GB12958-1999中第3章,本版第条); ——材料中增加了粒化高炉矿渣粉(本版第、条); ——取消了粒化精铬铁渣、粒化增钙液态渣、粒化碳素铬铁渣、粒化高炉钛矿渣等混合材料以及符合附录A新开辟的混合材料,并将附录A取消(原版GB12958-1999中第条、第条和附录A) ——增加了M类混合石膏(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和GB12958-1999中第3章,本版第条); ——助磨剂允许掺量由“不超过水泥质量的1%”改为“不超过水泥质量的%”(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和GB12958-1999中第条,本版第条); ——普通水泥强度等级中取消和(原版GB175-1999中第5章,本版第5章); ——增加了氯离子含量的要求,即水泥中氯离子含量不大于%(本版第条); ——取消了细度指标要求,但要求在试验报告中给出结果(原版GB175-1999第条、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条,本版条); ——将复合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改为和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一致(原版GB12958-1999中第条,本版第条) ——增加了水泥组分的试验方法(本版第条); ——强度试验方法中增加了“掺火山灰混合材料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在进行胶砂强度检验时,其用水量按水灰比和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来确定。当流动度小于180mm时,须以的整倍数递增的方法将水灰比调整至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原版GB1344-1999第条,本版第条); ——将“水泥出厂编号按水泥厂年生产能力规定”改为“水泥出厂编号按单线年生产能力规定”(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条,本版第条);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92)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92) 来源:发布日期:2006-01-10 标准名称: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标准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标准号:GB175-92 标准发布单位: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 标准正文: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定义、组分材料、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的生产和检验。 2 引用标准 GB 17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 177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GB 203 用于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 GB 750 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 GB 134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μm筛筛析法) GB 1346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 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 2847 用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 GB 5483 用于水泥中的石膏和硬石膏 GB 8074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GB 9774 水泥包装用袋 GB 12573 水泥取样方法 ZB Q12 001 掺入水泥中的回转窑窑灰 3 定义与代号

3.1 硅酸盐水泥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 ̄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即国外通称的波特兰水泥)。硅酸盐水泥分两种类型,不掺加混合材料的称Ⅰ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Ⅰ。在硅酸盐水泥熟料粉磨时掺加不超过水泥重量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混合材料的称Ⅱ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Ⅱ。 3.2 普通硅酸盐水泥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6%--15%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普通水泥),代号P·0。 掺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得超过15%,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重量5%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重量10%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来代替。 掺非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得超过水泥重量10%。 4 材料要求 4.1 石膏 天然石膏:应符合GB5483的规定。 工业副产石膏:工业生产中以硫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副产品。采用工业副产石膏时,应经过试验,证明对水泥性能无害。 4.2 活性混合材料 符合GB1596的粉煤灰,符合GB2847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和符合GB203的粒化高炉矿渣。 4.3 非活性混合材料 活性指标低于GB1596、GB2847和GB203标准要求的粉煤灰,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和粒化高炉矿渣以及石灰石和砂岩。石灰石中的三氧化二铝含量不得超过2.5%。 4.4 窑灰 应符合ZBQ12001的规定。

各种水泥的优缺点修订稿

各种水泥的优缺点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六大通用水泥各自有优缺点 1 硅酸盐水泥(硅水) 代号; 特点:早强高,水化放热大,结构密实,干缩小,抗冻好;但耐硫酸盐腐蚀和软水腐蚀差; 应用:高强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和有早强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受冻融循环的混凝土工程和有耐磨要求的混凝土工程。 2 普通硅酸盐水泥(普水) 代号; 特点:与硅水差的不多,只是在成分中有6~15%的混合材,所以成本小,强度和水化热有所减小。 应用:与硅水基本相同。 3 矿渣水泥代号; 特点: 有20~70%的矿渣替代了熟料。因此早强底,后期强度高;水化放热小,耐热性好,耐腐蚀性好,抗冻性差,干缩大,抗渗差,抗碳化能力差。 应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有耐热要求的混凝土工程;有耐硫酸盐腐蚀的工程,蒸汽养护的预制构件;一般地上、地下河水中的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工程。

4 火山灰水泥代号; 特点:有20~50%的火山灰替代了熟料。耐热性差,抗渗性好,干缩大,其他性能同矿渣水泥。 应用:地下、水中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蒸汽养护构件;有耐腐蚀性和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工程;一般的混凝土工程。不适宜用于干燥地区。 5 粉煤灰水泥代号; 特点:有20~50%的粉煤灰替代了熟料。耐热性差,干缩小,抗裂好。 应用:地下、水中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蒸汽养护构件;有耐腐蚀性要求的混凝土工程;一般的混凝土工程。粉煤灰分三个等级,每个等级配置的混凝土应用是有区别的。 6 复合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20%~50%两种或两种以上规定的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复合硅酸盐水泥(简称复合水泥),代号。 7:以适当成分的硅酸盐水泥熟料、加入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具有中等水化热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特种水泥

特种水泥 文武力材料1102 11150203 特种水泥是特性水泥和专用水泥的统称,也即指通用水泥以外的 水泥。目前我国已研制开发了70多种特种水泥。 特种水泥的分类 1、按特种水泥所含矿物分类 特种水泥通常可分成六大系列产品,它们是:硅酸盐水泥系列(除 通用水泥外)、铝酸盐水泥系列、硫铝酸盐水泥系列、铁铝酸盐水 泥系列、氟铝酸盐水泥系列、其他(包括无熟料、少熟料)水泥系列。 2、特种水泥的功能或用途分类 ①快硬高强水泥。②水工水泥。③油井水泥。④装饰水泥。⑤膨 胀和自应力水泥。⑥其他。 特种水泥的生产状况 目前我国特种水泥生产年产量低,仅占全国水泥总产量的2﹪以下,与发达国家7﹪~9﹪的生产规模有相当的差距。 一、快硬硅酸盐水泥 1、快硬硅酸盐水泥技术要求 ①氧化镁含量:≤5.0%②三氧化硫含量:≤4%③水泥细度:筛 余≤10% ④凝结时间:初凝≥45min,终凝≤10h ⑤安定性:合 格⑥强度:不得低于 2、快硬硅酸盐水泥生产工艺

(1)设计合理的矿物组成。(2)适当提高水泥的比表面积。(3)适当增加石膏的含量。 3、快硬硅酸盐水泥性能与用途 快硬硅酸盐水泥早期强度高,1d抗压强度为28d的30%~35%, 后期强度呈持续增长趋势;其凝结时间正常,一般初凝时间为2~ 3h;水泥的水化热较高,早期干缩率亦较大。主要用语抢修工程、军事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制件。 二、快硬硫铝酸盐水泥 以适当成分的生料,经煅烧所得以无水硫铝酸钙和硅酸二钙为主要 矿物成分的熟料,加入适量石膏和0~10%的石灰石,磨细制成的 早期强度高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快硬硫铝酸盐水泥,代号R·SAC。快硬硫铝酸盐水泥的标号以3d抗压强度表示,分425、525、625、725四个标号。 快硬硫铝酸盐水泥技术指标 ◆比表面积。比表面积不得低于350m2/kg。 ◆凝结时间。初凝不得早于25min。终凝不迟于3h。 ◆强度。各龄期强度不得低于国标。 三、快硬硫铝酸盐水泥 原料:铝质原料(矾土)、石灰质原料(石灰石)和石膏。要求石 灰石中CaO>52%。MgO<1.5%;矾土中Al2O350%~65%,SiO2<25%;二水石膏SO3>38%,MgO<3%,也可以使用相应质量 的无水石膏。 熟料的组成与率值:熟料矿物以无水硫铝酸钙 (CaO·Al2O3)·CaSO4(简写为C4A3)和硅酸二钙β-C2S为主,还

白色硅酸盐水泥标准

白色硅酸盐水泥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白色硅酸盐水泥的组成、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与标志、贮存与运输等。 本标准适用于白色和彩色灰浆、砂浆及混凝土用白色硅酸盐水泥。 2 引用标准 GB 17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 177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GB 134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μm筛筛析法) GB 1346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 5483 用于水泥中的石膏和硬石膏 GB 5950 建筑材料与非金属矿产品白度试验方法通则 GB 9774 水泥包装用袋 GSBA 67001 氯化镁粉末状物质白度实物标准 ZB Q12 001 掺入水泥中的回转窑窑灰 3 定义 由白色硅酸盐水泥熟料加入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白色硅酸盐水泥(简称白水泥)。 磨制水泥时,允许加入不超过水泥重量5%的石灰石或窑灰作为外加物。 水泥粉磨时允许加入不损害水泥性能的助磨剂,加入量不得超过水泥重量的1%。 4 组分材料 4.1 白色硅酸盐水泥熟料 以适当成分的生料烧至部分熔融,所得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氧化铁含量少的熟料。 4.2 石膏 天然二水石膏应符合GB5483的规定。 4.3 石灰石 作为外加物的石灰石中的三氧化二铝含量不得超过2.5%。 4.4 窑灰 窑灰应符合ZBQ12001的规定,且白度不得低于70%。 5 技术要求 5.1 氧化镁熟料中氧化镁的含量不得超过4.5%。 5.2 三氧化硫水泥中三氧化硫的含量不得超过3.5%。 5.3 细度0.080mm方孔筛筛余不得超过10%。 5.4 凝结时间初凝不得早于45min,终凝不得迟于12h。 5.5 安定性用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 5.6 强度各标号各龄期强度不得低于表1的数值。

特种水泥论文

特种水泥 特种水泥是特性水泥和专用水泥的统称,也即指通用水泥以外的水泥。目前我国已研制开发了70多种特种水泥。 特种水泥的分类 1、按特种水泥所含矿物分类 特种水泥通常可分成六大系列产品,它们是:硅酸盐水泥系列(除通用水泥外)、铝酸盐水泥系列、硫铝酸盐水泥系列、铁铝酸盐水泥系列、氟铝酸盐水泥系列、其他(包括无熟料、少熟料)水泥系列。 2、特种水泥的功能或用途分类 ①快硬高强水泥。②水工水泥。③油井水泥。④装饰水泥。⑤膨胀和自应力水泥。⑥其他。 特种水泥的生产状况 目前我国特种水泥生产年产量低,仅占全国水泥总产量的2﹪以下,与发达国家7﹪~9﹪的生产规模有相当的差距。 一、快硬硅酸盐水泥 1、快硬硅酸盐水泥技术要求 ①氧化镁含量:≤5.0%②三氧化硫含量:≤4%③水泥细度:筛余≤10% ④凝结时间:初凝≥45min,终凝≤10h ⑤安定性:合格⑥强度:不得低于 2、快硬硅酸盐水泥生产工艺 (1)设计合理的矿物组成。(2)适当提高水泥的比表面积。(3)适当增加石膏的含量。 3、快硬硅酸盐水泥性能与用途 快硬硅酸盐水泥早期强度高,1d抗压强度为28d的30%~35%,后期强度呈持续增长趋势;其凝结时间正常,一般初凝时间为2~3h;水泥的水化热较高,早期干缩率亦较大。主要用语抢修工程、军事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制件。 二、快硬硫铝酸盐水泥 以适当成分的生料,经煅烧所得以无水硫铝酸钙和硅酸二钙为主要矿物成分的熟料,加入适量石膏和0~10%的石灰石,磨细制成的早期强度高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快硬硫铝酸盐水泥,代号R·SAC。快硬硫铝酸盐水泥的标号以3d抗压强度表示,分425、525、625、725四个标号。 快硬硫铝酸盐水泥技术指标 ◆比表面积。比表面积不得低于350m2/kg。 ◆凝结时间。初凝不得早于25min。终凝不迟于3h。 ◆强度。各龄期强度不得低于国标。 三、快硬硫铝酸盐水泥 原料:铝质原料(矾土)、石灰质原料(石灰石)和石膏。要求石灰石中CaO>52%。MgO<1.5%;矾土中A l2O350%~65%,SiO2<25%;二水石膏SO3>38%,MgO<3%,也可以使用相应质量的无水石膏。 熟料的组成与率值:熟料矿物以无水硫铝酸钙(CaO·Al2O3)·CaSO4(简写为C4A3)

通用硅酸盐水泥规范标准

前言 本标准第7.1、7.3.1、7.3.2、7.3.3、8.4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与欧洲水泥标准ENV197-1:2000《通用波特兰水泥》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三个标准。 与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相比,本标准主要变化如下:全文强制改为条文强制;增加了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定义;将各品种水泥的定义取消(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3章;将组分与材料合并为一章(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4章,本版第5章);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掺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超过15%,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10%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来代替”改为“活性混合材料掺加量为>5%且≤20%,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8%且符合本标准第5.2.4条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或不超过水泥质量5%且符合本标准第5.2.5条的窑灰代替”(原版GB175-1999中第3.2条,本版第5.1条); ——将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矿渣掺加量由“20%~70%”改为“>20%且≤70%”,并分为A型和B型。A型矿渣掺量>20%且≤50%,代号P.S.A;B型矿渣掺量>50%且≤70%,代号P.S.B(原版GB1344-1999中第3.1条,本版第5.1条); ——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掺量由“20%~50%”改为“>20%且≤40%”(原版GB1344-1999中第3.2条,本版第5.1条);

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的区别

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的区别 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普通水泥) 共同特点: 早期强度较高;凝结硬化速度快(前者比后者还要快) 2、水化热较大(前者比后者还要大得多) 3、耐冻性差 4、耐热性较差 5、耐腐蚀及耐水性较差 适用范围:前者适用于快硬早强的工程、高强度等级砼。不适用于大体积砼工程(发热量比普通水泥大得多,不用)、受化学侵蚀、压力水(软水)作用及海水侵蚀的工程。后者适用于地上、地下及水中的大部分砼结构工程。不适用于大体积砼(实际施工时一般视这个大体积到底有多大以及它的重要性,或者采取控温措施后还是经常用的,至少西南地区是这样)、受化学侵蚀、压力水(软水)作用及海水侵蚀的工程。 复合硅酸盐水泥主要特征:早期强度低,耐热性好,抗酸性差。采用粉煤灰和煤矸石做为混合材,系绿色建材产品,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早期和后期强度稳定,水化热低,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是一种经济型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主要特征:早期强度高,水化热高,耐冻性好,耐热性差,耐腐蚀性差,干缩性较小。适用范围:制造地上、地下及水中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受循环冻融的结构及早期强度要求较高的工程,配制建筑砂浆。不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和受化学及海水侵蚀的工程。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6%-15%的混合材料及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普通水泥。国家标准对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技术要求有:(1)细度筛孔尺寸为80μm的方孔筛的筛余不得超过10%,否则为不合格。(2)凝结时间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分钟,终凝时间不得迟于10小时。(3)标号根据抗压和抗折强度,将硅酸盐水泥划分为325、425、525、625四个标号。 普通硅酸盐水泥由于混合材料掺量较少,其性质与硅酸盐水泥基本相同,略有差异,主要表现为:(1)早期强度略低(2)耐腐蚀性稍好(3)水化热略低(4)抗冻性和抗渗性好(5)抗炭化性略差(6)耐磨性略差 复合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两种或两种以上规定的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复合硅酸盐水泥(简称复合水泥)。水泥中混合材料总掺加量按质量百分比应大于15%,不超过50%。水泥中允许用不超过8%的窑灰代替部分混合材料;掺矿渣时混合材料掺量不得与矿渣硅酸盐水泥重复。 水泥一般分普通硅酸盐水泥、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和特殊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由石灰石、粘土、铁矿粉按比例磨细混合,这时候的混合物叫生料。然后进行煅烧,一般温度在1450度左右,煅烧后的产物叫熟料。然后将熟料和石膏一起磨细,按比例混合,才称之为水泥。 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是在普通硅酸盐水泥里按比例和一定的加工程序加入其他物质以达到特殊效果,如矿渣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等等。这些水泥的原料就比原来的普通硅酸盐水泥要多一些活性混合材料或非活性混合材料。特殊水泥在材料阶段和制作工艺上有些不同,如高铝水泥(铝酸盐水泥)的材料是铝矾土、石灰石经过煅烧得到熟料,然后磨细成为铝酸盐水泥的。其他有一些特性水泥用途较小,如白色水泥,主要用于装饰工程,材料是纯高岭土、纯石英砂、纯石灰石,在合适的温度煅

各种水泥的优缺点

各种水泥的优缺点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六大通用水泥各自有优缺点 1硅酸盐水泥(硅水)代号;PL.PII 特点:早强高,水化放热大,结构密实,干缩小,抗冻好;但耐硫酸盐腐蚀和软水腐蚀差; 应用:高强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和有早强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受冻融循环的混凝土工程和有耐磨要求的混凝土工程。 2普通硅酸盐水泥(普水)代号;P.O 特点:与硅水差的不多,只是在成分中有6~15%的混合材,所以成本小,强度和水化热有所减小。 应用:与硅水基本相同。 3矿渣水泥代号;P.S 特点:有20~70%的矿渣替代了熟料。因此早强底,后期强度高;水化放热小,耐热性好,耐腐蚀性好,抗冻性差,干缩大,抗渗差,抗碳化能力差。 应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有耐热要求的混凝土工程;有耐硫酸盐腐蚀的工程,蒸汽养护的预制构件;一般地上、地下河水中的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工程。

4火山灰水泥代号;P.P 特点:有20~50%的火山灰替代了熟料。耐热性差,抗渗性好,干缩大,其他性能同矿渣水泥。 应用:地下、水中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蒸汽养护构件;有耐腐蚀性和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工程;一般的混凝土工程。不适宜用于干燥地区。 5粉煤灰水泥代号;P.F 特点:有20~50%的粉煤灰替代了熟料。耐热性差,干缩小,抗裂好。 应用:地下、水中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蒸汽养护构件;有耐腐蚀性要求的混凝土工程;一般的混凝土工程。粉煤灰分三个等级,每个等级配置的混凝土应用是有区别的。 6复合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20%~50%两种或两种以上规定的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复合硅酸盐水泥(简称复合水泥),代号P.C。 7:以适当成分的硅酸盐水泥熟料、加入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具有中等水化热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第八讲 水泥2

水泥Ⅱ 混合材料 四种掺料水泥 特种水泥 石棉水泥制品(自学)浙江林学院园林学院 龙江2008.101、什么是混合材料?掺混合材料有什么好处,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2、什么是复合硅酸盐水泥? 3、各种掺料水泥的选用都有什么特点? 4、特种水泥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水泥Ⅱ 混合材料 四种掺料水泥 特种水泥 石棉水泥制品(自学)浙江林学院园林学院 龙江2008.10定义:在水泥生产过程中,为改善水泥性能,调节水泥标号,扩大使用范围而掺入的天然或人工的矿质原 料称为混合材。混合材:在水泥生产时,为改善水泥的性能,如强度和耐久性等而加入到水泥中,和水泥熟料、石膏一起粉磨的矿物材料。 活性混合材:在激发条件下(石灰或石膏的作用),加 水拌合后,生成具有胶凝性的水化产物,既能在水中,又能在空气中发展并保持强度的矿物材料。这一类材料包括有: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火山灰质材料等。(尽可能具无定形态,而非晶态)。具有火山灰性或潜在水硬性的材料,如矿渣、粉煤灰等。

水泥Ⅱ 混合材料 四种掺料水泥 特种水泥 石棉水泥制品(自学)浙江林学院园林学院 龙江2008.10掺入目的:a.改善水泥的性能;b.增加品种;c.提高产量;d.节约熟料;e.降低成本。 非活性混合材-由于这类材料活性很低,即使在有激发条件下(碱或石膏)也不与水发生水化反应,也不具有水硬性胶凝性质的矿物材料不具有潜在水硬性的材料,如石灰石粉、慢冷矿渣等。 a.这类材料本身不具有潜在的水硬性或火山灰性,与水泥矿物组成不起化学作用 b.掺入目的:扩展水泥标号、降低水化 c.常用的有:磨细的石英砂、石灰石粉,磨细的高炉矿渣、尾矿粉

硅酸 盐 水泥 普 通 硅酸盐水泥GB 1751999

GB 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2008-05-26 22:47:37) 转载▼ 分类:规范 标签: gb175-1999 硅酸盐水泥 强度等级 前言 本标准修订是为了使我国水泥强度检验方法与国际标准接轨。本标准参考ENV 197-1:1995欧洲 水泥试行标准。 本标准与原GB175-1992相比主要修改点有: 1.水泥强度检验方法由GB/T 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代替GB/T 177一 1985《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2.水泥标号改为强度等级. 本标准自1999年12月1日起实施,GB1 75-1992《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自2000年12月 1日起废止,过渡期间以GB 175-1992为准.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水泥科学与新型建筑材料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白显明、颜碧兰、王文义、张大同、杨基典、王听、刘晨、肖忠明。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56年,1962年第一次修订,1977年第二次修订,1985年第三次修订,1992年 第四次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 175-1999)代替(GB 175-1992) Portland cement and ordinary portland cement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定义与代号、材料要求、强度等级、技术要求、试验方 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 176-199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eqv ISO 680:1990) GB/T 203-1994 用于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neq ГOCf3476:1974) GB/T 750-1992 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 GB/T 1345-1991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μm筛筛析法) GB/T 1346-1989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neqISO/DIS9 597) GB/T 1596-1991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 2847-1996 用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neqISO 863:1990) GB/T 54 83-1996 石膏和硬石膏(neqISO 1587:1975) GB/T 8074-1987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neq ASTM C204:1981) GB 9774-1996 水泥包装袋 GB 12573-1990 水泥取样方法 GB/T 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idtISO 679:1989) JC/T 667-1997 水泥粉磨用工艺外加剂 JC/T 742-19840996)掺入水泥中的回转窑窑灰 3 定义与代号 3.1 硅酸盐水泥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 硅酸盐水泥(即国外通称的波特兰水泥)。硅酸盐水泥分两种类型,不掺加混合材料的称I 类硅酸盐水 泥,代号P·I。在硅酸盐水泥粉磨时掺加不超过水泥质量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混合材料的称II 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II。 3.2 普通硅酸盐水泥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6%-15%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普通硅酸盐 水泥(简称普通水泥),代号P·Oo 掺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得超过15%,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 质量10%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来代替。 掺非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得超过水泥质量10% 4 材料要求 4.1 石膏 天然石膏:应符合GB/T 5483中规定的G类或A类二级(含)以上的石膏或硬石膏。 工业副产石膏:工业生产中以硫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副产品.采用工业副产石膏时,必须经过试验,证 明对水泥性能无害。 4.2 活性混合材料 符合GB /T 203的粒化高炉矿渣,符合GB/T 1596的粉煤灰,符合GB/T 2847的火山灰质混

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

GB 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 前言 本标准与欧洲水泥标准ENV197-1:2000《通用波特兰水泥》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三个标准。 ——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掺量由“20%~50%”改为“>20%且≤40%”(原版GB1344-1999中第3.2条,本版第5.1条); ——将复合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材料总掺加量由“应大于15%,但不超过50%”改为“>20%且≤50%”(原版GB12958-1999中第3章,本版第5.1条); ——取消了复合硅酸盐水泥中允许掺加粒化精炼铬铁渣、粒化增钙液态渣、粒化碳素铬铁渣、粒化高炉钛矿渣等混合材料以及符合附录A新开辟的混合材料,并将附录A取消(原版GB12958-1999中第4.2、4.3条和附录A); ——普通水泥强度等级中取消了32.5和32.5R(原版GB175-1999中第5章,本版第6章); ——增加了氯离子限量的要求,即水泥中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06%(本版第7.1条); ——增加了选择水泥组分试验方法的原则和定期校核要求(本版第8.1条); ——将“按0.50水灰比和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来确定用水量”的规定的适用水泥品种扩大为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和掺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原版GB1344-1999第7.5条,本版第8.5条);

——编号与取样中增加了年生产能力“200×104t以上”的级别,即:200×104t以上,不超过4000t为一个编号;将“120万吨以上,不超过1200吨为一个编号”改为“120×104t~200×104t,不超过2400t为一个编号”(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8.1条,本版第9.1条); ——将“出厂水泥应保证出厂强度等级,其余技术要求应符合本标准有关要求”改为“经确认水泥各项技术指标及包装质量符合要求时方可出厂”(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8.2条,本版第9.2条); ——增加了出厂检验项目(本版第9.3条); ——取消了废品判定(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9.3条); ——检验报告中增加了“合同约定的其他技术要求”(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8.4条,本版第9.5条); ——包装标志中将“且应不少于标志质量的98%”改为“且应不少于标志质量的99%”(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9.1条,本版第10.1条); ——包装标志中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包装袋的两侧印刷采用黑色”改为“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包装袋的两侧印刷采用黑色或蓝色”(原版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9.2条,本版第10.2条)。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4)归口。

硅酸盐水泥___论文

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课题:硅酸盐水泥

硅酸盐水泥 胶凝材料是指在物理、化学作用下,从具有可塑性的浆体逐渐变成坚固石状体的过程,能将其他物料胶结为整体并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物质。因其具有原料丰富、生产成本低、耐久性好、适应性强、耐火性好等众多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工业、民用建筑、水利工程等建设之中,成为在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 胶凝材料一般可分为有机和无机两类。有机胶凝材料是指各种树脂和沥青等;无机胶凝材料又可分为水硬性和非水硬性。水硬性胶凝材料在拌水后技能在空气中硬化一,又能在水中硬化并具有强度,通常称为水泥,如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酸盐水泥等;非水硬性胶凝材料是指不能在水中硬化,但能在空气中或其他条件下硬化,如石灰、石膏、镁质胶凝材料等等。 在众多的胶凝材料中,水泥占有尤为突出的,它是基本建设的主要原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交通、城市建设、水利及海洋开发等工程建设。水泥工业的发展对保证国家建设和提高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泥按其主要矿物组成可分为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铁铝酸盐水泥、氟铝酸盐水泥、少熟料或无熟料水泥。水泥的主要技术特征是:水硬性(分为快硬和特快硬两类);水化热(分为中热和低热两类);抗硫酸盐性(分中抗硫酸盐腐蚀和高抗硫酸盐腐蚀);膨胀性(分为膨胀和自应力);耐高温性(铝酸盐水泥的耐高温性以水泥中氧化铝含量分级)。 在水泥诸多品种中,硅酸盐水泥是应用最广泛和研究最多的。在此从硅酸盐水泥的分类、生产、技术要求、性能及应用等方面对硅酸盐水泥进行简单的研究分析。 所谓硅酸盐水泥是指从黏土和石灰石为原料,经高温煅烧得到以硅酸盐钙为主要成分的熟料,加入0—5%的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国际上统称为波特兰水泥。 硅酸盐水泥的分类 硅酸盐水泥包括纯熟料硅酸盐水泥和掺混合材料硅酸盐水泥两类,我国按其混合材料的掺加情况,共分为如下五类:纯熟料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纯熟料硅酸盐水泥在硅酸盐水泥熟料中加入适量石膏,磨细而成的水泥,分425、525、625、725四个标号。其早期强度比其他几种硅酸盐水泥高5~10%,抗冻性和耐磨性较好,适用于配制高标号混凝土,用于较为重要的土木建筑工程。 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普通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掺加少量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磨细而成。混合材料的加入量根据其具有的活性大小而定。普通水泥分为275、325、425、525、625和725六个标号,广泛用于制做各种砂浆和混凝土。 矿渣硅酸盐水泥简称矿渣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粒化高炉矿渣,加

各种水泥的优缺点

各种水泥的优缺点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六大通用水泥各自有优缺点 1硅酸盐水泥(硅水)代号; 特点:早强高,水化放热大,结构密实,干缩小,抗冻好;但耐硫酸盐腐蚀和软水腐蚀差; 应用:高强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和有早强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受冻融循环的混凝土工程和有耐磨要求的混凝土工程。 2普通硅酸盐水泥(普水)代号; 特点:与硅水差的不多,只是在成分中有6~15%的混合材,所以成本小,强度和水化热有所减小。 应用:与硅水基本相同。 3矿渣水泥代号; 特点:有20~70%的矿渣替代了熟料。因此早强底,后期强度高;水化放热小,耐热性好,耐腐蚀性好,抗冻性差,干缩大,抗渗差,抗碳化能力差。 应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有耐热要求的混凝土工程;有耐硫酸盐腐蚀的工程,蒸汽养护的预制构件;一般地上、地下河水中的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工程。

4火山灰水泥代号; 特点:有20~50%的火山灰替代了熟料。耐热性差,抗渗性好,干缩大,其他性能同矿渣水泥。 应用:地下、水中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蒸汽养护构件;有耐腐蚀性和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工程;一般的混凝土工程。不适宜用于干燥地区。 5粉煤灰水泥代号; 特点:有20~50%的粉煤灰替代了熟料。耐热性差,干缩小,抗裂好。 应用:地下、水中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蒸汽养护构件;有耐腐蚀性要求的混凝土工程;一般的混凝土工程。粉煤灰分三个等级,每个等级配置的混凝土应用是有区别的。 6复合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20%~50%两种或两种以上规定的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复合硅酸盐水泥(简称复合水泥),代号。 7:以适当成分的硅酸盐水泥熟料、加入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具有中等水化热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普通硅酸盐水泥技术要求

普通硅酸盐水泥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6%~15%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普通水泥),代号P.O。 掺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得超过15%,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10%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来代替。 掺非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得超过水泥质量10%。 P.C 42.5R水泥 P.C:复合硅酸盐水泥; 42.5:28天抗压强度≥42.5MPa; R :早强型,3天强度较同强度等级水泥高。 如果速凝剂是合格的,以掺加4%为宜,多掺会影响强度 II级粉煤灰,细度小于25%,烧失量小于8%,需水量比小于105% 高效减水剂 高效减水剂对水泥有强烈分散作用,能大大提高水泥拌合物流动性和混凝土坍落度,同时大幅度降低用水量,显著改善混凝土工作性。但有的高效减水剂会加速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掺量过大则泌水。高效减水剂基本不改变混凝土凝结时间,掺量大时(超剂量掺入)稍有缓凝作用,但并不延缓硬化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增长。 能大幅度降低用水量从而显著提高混凝土各龄期强度。在保持强度恒定时,则能节约水泥10%或更多。

氯离子含量微少,对钢筋不产生锈蚀作用。能增强混凝土的抗渗、抗冻融及耐腐蚀性,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聚羧酸 1、掺量低、减水率高:减水率可高达35%,可用于配制高强以及高性能混凝土。 2、坍落度轻时损失小:预拌混凝土2h坍落度损失小于15%,对于商品混凝土的长距离运输及泵送施工极为有利。 3、混凝土工作性好:用PC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配制的混凝土即使在高坍落度情况下,也不会有明显的离析、泌水现象,混凝土外观颜色均一。对于配制高流动性混凝土、自流平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清水饰面混凝土极为有利。用于配制高标号混凝土时,混凝土工作性好、粘聚性好,混凝土易于搅拌。 4、与不同品种水泥和掺合料相容性好:与不同品种水泥和掺合料具有很好的相容性,解决了采用其它类减水剂与胶凝材料相容性问题。 5、混凝土收缩小:可明显降低混凝土收缩,显著提高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及耐久性。 6、碱含量极低:碱含量≤0.2%。 7、产品稳定性好:低温时无沉淀析出。 8、产品绿色环保:产品无毒无害,是绿色环保产品,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9、经济效益好:工程综合造价低于使用其它类型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