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凭借北极海洋技术优势加速深耕中国市场

合集下载

2022-2023学年高中区域地理优质备课试题(世界地理中国地理)4.1欧洲西部

2022-2023学年高中区域地理优质备课试题(世界地理中国地理)4.1欧洲西部

第四章欧洲第一节欧洲西部课时作业(2022·河北邢台·高二阶段练习)下图示意欧洲西部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西欧河流的特点与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由于陆地面积狭小河网较密B.由于降水量较多,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C.位于低纬地区河流无结冰期D.因为大陆轮廓曲折以及山岭的限制无长河2.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冰川有关的是()A.西欧平原上低缓的波状丘陵B.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形成C.阿尔卑斯山地大致呈东西走向D.地中海内众多的岛屿3.西欧乳畜业发达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山区面积广,适宜发展畜牧业B.气候温和湿润,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C.地广人稀,土地的租金低D.经济发达,市场广阔【答案】1.D 2.A 3.B【解析】1.西欧地区陆地面积适中,且河网密布与土地面积大小关系不大,A错误;总降水量的多少与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关系较小,B错误;西欧地区大部分位于中高纬度地区,C错误;西欧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受破碎的大陆轮廓限制及山地阻挡作用,无长河,D正确。

故选D。

2.西欧平原上低缓的波状丘陵,是由于冰碛物的堆积而成,属于冰碛作用,A正确;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由于波罗的海海平面上升淹没中间陆地形成的,与冰川作用关系不大,B错误;阿尔卑斯山和地中海岛屿的形成是由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属于内力作用下的结果,CD错误。

故选A。

3.西欧乳畜业大多分布在平原地区,A错误;西欧有面积广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温和多雨,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为畜牧业提供丰富的饲料,B正确;题干中设问是主要自然原因,CD是社会经济因素,CD错误。

故选B。

(2022·江西南昌·模拟预测)狄那里克山脉是欧洲东南部的一条主要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山上广泛发育有石林、漏斗、小盆地、容洞和地下河等地貌。

下图示意狄那里克山脉地理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狄那里克山脉主要地貌类型的形成过程是()A.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流水溶蚀B.地壳抬升--变质作用--流水溶蚀C.流水溶蚀--地壳抬升--外力侵蚀D.沉积作用--地壳凹陷--流水溶蚀5.狄那里克山脉()A.其南北长度不超过600千米B.夏季的溶蚀作用更加显著C.处于欧洲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D.处于森林向草原过渡地带【答案】4.A 5.D【解析】4.由材料“山上广泛发育有石林、漏斗、小盆地、溶洞和地下河等地貌”可知,狄那里克山脉主要地貌类型为喀斯特地貌,该地貌是流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长期的溶蚀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海洋资源视角下海洋经济安全研究

海洋资源视角下海洋经济安全研究

海洋资源视角下海洋经济安全研究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海洋资源概述 (5)2.1 海洋资源的定义与分类 (7)2.2 海洋资源的特点与价值 (8)2.3 海洋资源的开发现状与前景 (9)三、海洋经济安全的内涵与评估 (10)3.1 海洋经济安全的定义与内涵 (12)3.2 海洋经济安全的构成要素 (13)3.3 海洋经济安全的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 (14)四、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经济安全的关系 (15)4.1 海洋资源开发对海洋经济安全的影响 (16)4.2 海洋经济安全对海洋资源开发的需求 (17)4.3 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经济安全的平衡 (18)五、基于海洋资源的海洋经济安全策略 (20)5.1 加强海洋资源开发管理,保障海洋经济安全 (21)5.2 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升海洋经济安全水平 (23)5.3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海洋经济安全 (24)5.4 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为海洋经济安全提供支撑 (25)六、案例分析 (27)6.1 案例一 (28)6.2 案例二 (29)七、结论与展望 (30)7.1 研究结论 (31)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33)一、内容描述本研究旨在从海洋资源的视角出发,探讨海洋经济安全的相关问题。

我们将分析海洋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分布特点,以便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我们将深入研究海洋经济的发展现状,包括海洋产业的结构、规模、增长速度等方面的信息,以便全面了解海洋经济的安全状况。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重点关注海洋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和挑战,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我们还将关注国际海洋经济竞争格局,分析各国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创新、政策支持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以期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我们将从国家层面探讨如何加强海洋经济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包括政策法规、法律法规、监管机制等方面的完善,以确保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湘教版地理七上_2022版单元测评挑战卷(四)(第五章)

湘教版地理七上_2022版单元测评挑战卷(四)(第五章)

单元测评挑战卷(四)(第五章)(40分钟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按不同的标准划分国家,对我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A.面积居世界第三位B.人口最多的国家C.属于社会主义国家D.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的国家类型。

201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比较低,所以中国仍为发展中国家。

2.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是(D)A.西亚B.撒哈拉以南非洲C.东南亚D.欧洲西部【解析】本题考查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欧洲西部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

2020年11月4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在上海举行。

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视频发表主旨演讲。

下图为进博会12个主宾国示意图。

据图回答3~6题。

3.12个主宾国(B)A.有3个国家濒临北冰洋B.多数国家位于东半球C.多数国家位于热带地区D.地跨世界七个大洲4.位于欧洲西部的国家是(C)A.英国、埃及B.德国、俄罗斯C.英国、德国D.埃及、俄罗斯5.进博会召开意义是 (D)①满足国内消费多元化的需求②鼓励大家高消费③避免国内外同类企业间的竞争④进一步开放中国市场⑤增加我国外汇收入⑥促进国际经贸往来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6.进博会期间,我国与巴基斯坦、越南、巴西等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属于(A)A.南南合作B.南北合作C.南南对话D.南北对话【解析】本题组考查国际合作。

第3题,从图上来看,12个主宾国是:印度尼西亚、越南、巴基斯坦、南非、埃及、俄罗斯、英国、匈牙利、德国、加拿大、巴西、墨西哥。

两个濒临北冰洋;多数位于东半球;大部分处于温带地区;地跨世界六个大洲。

第4题,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包括30多个国家,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大多数属于发达国家。

四个选项中的国家中英国、德国位于欧洲西部,俄罗斯是地跨亚欧两洲的欧洲东部国家;埃及是一个地跨亚洲与非洲的国家。

中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内容概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系列政策推动作用下,我国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社会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不断增强,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升级成为必然,国家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进程加速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成为必然。

据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清清洁能源发电量达2.5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占全国总发电量比例为30.26%;市场清洁能源消费量达13.97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51%;此外,产业细分领域天然气、风电及光电市场生产情况分别达2178亿立方米、6867.2亿千瓦时、22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率分别为6.4%、12.3%、14.3%。

国内清洁能源消费需求加速增长、能源生产技术进步及设备生产力水平的显著增强,持续推动我国清洁能源产业市场。

关键词:清洁能源产业产销情况、天然气市场供需、风力发电市场现状、光伏发电行业发展一、市场消费需求加速增长,推动国内清洁能源生产能力提升据统计数据显示,1949年,我国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能源生产技术及装备水平低,国内能源生产总量仅有0.2亿吨标准煤,其中,原煤、原油及天然气产量分别为0.3亿吨、12.0万吨、0.1亿立方米,全国发电量更是仅有43.0亿千瓦时,行业市场能源供求关系紧张,且存在严重的能源结构性问题。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2022年,我国生产总值增长至1210207.2亿元,市场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同时伴随着国内能源生产科学技术进步及设备生产力水平的显著增强,全国能源生产总量达53.92亿吨标准煤,国内能源产业实现跨越式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系列政策推动作用下,我国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社会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不断增强,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升级成为必然,国家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进程加速推进,持续为我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提供驱动力。

2021年,我国清洁能源生产量为11.43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9.21%,较2015年复合增长7.28%,占国内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6.9%;全国清洁能源发电量达2.31万亿千瓦时,同比下降5.82%,占全国总发电量28.43%。

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

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

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作者:田静来源:《海峡科技与产业》2016年第01期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世界神秘而令人神往。

人类探知的海洋中除了拥有宝贵的水资源,还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煤、铁等固体矿产,海滨砂矿,多金属结核和富钴锰结壳,热液矿藏,可燃冰等宝贵能源。

而今,神秘的海洋深处开始成为世界各国海洋研究学者为之向往的地方。

正如前英国南极考察队基地教练保罗·罗斯说:“目前我们大多数人对于离我们遥远的火星上秘密的了解程度要远远高于我们对海洋的了解。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赵广涛教授,作为深海探测领域的研究专家,他认为,星际探索短期内可能不会给人类带来实质性的好处,而深海中蕴藏的丰富资源却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为人类造福。

加强深远海海底成矿环境以及资源勘探开发过程中的海底环境效应观测,对于深入揭示海底成矿作用机理、深化深海科学研究、指导和服务于深远海找矿勘探、有效监测海底生态环境与灾害效应、增强国际海底管理话语权等均具重要意义和迫切需求。

科研创新,探寻海底世界凭借着在深海海底探测技术领域的丰富经验和知识,赵广涛教授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十五”863课题“6000米海底有缆观测与采样系统—电视抓斗的研制”,国家“十一五”863目标导向课题“深海海底边界层原位监测技术”,国家“十一五”863目标导向课题“深海原位激光拉曼探测技术”,国家海洋908专项课题“海砂、砾石资源开发利用前景评价”和国家海洋908专项课题“海洋数据体系规划与海洋数据仓库构建关键技术研究”等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并获得多项科研成果,其中:“深海电视抓斗技术研究”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海洋地质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得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青岛麦饭石的研究”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四;“冲绳海槽的岩浆作用与海底热液活动”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七。

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的作用和意义

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的作用和意义

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的作用和意义摘要本文通过对南北两极地区科学考察工作的回顾,科研成果取得的分析,进一步阐明了极地科学考察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南极;科学考察;作用;意义极地科学考察是一个国家综全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具体体现。

在我国开展极地考察项目不到30年的时间里,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这种成就反映了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的崭新面貌。

南北两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立,为我国今后极地考察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 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回顾1.1南极科学考察南极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是人类文明最晚接触到的一块大陆。

自19世纪人类发现南极以来,各国探险家就没有停止过探索南极的脚步。

南极这块从未开发过的神秘大陆,无时不在吸引着人类的目光。

进入20世纪后,南极更以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战略价值,吸引了众多国家政府组织的考察活动。

中国政府也积极加人到南极考察的行列中来,至今已组织了26次南极科学考察,并在南极建立了3个固定科学考察站。

中国南极考察起步十分艰难,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相应的经济技术条件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成为最佳选择。

1979年12月~1980年3月.应澳大利亚方面的邀请,中国首次派出两名科研人员赴澳大利亚设在南极的凯西站,进行综合科学考察与访问,迈出了中国考察南极的第一步。

此后,新西兰、日本等国多次邀请我国科学家在南极考察站协同工作,这些考察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南极专家,为日后在南极建站打下了基础。

1981年1月20日,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成立,南极事业的机构建制逐步完善。

1983年5月6日,国家科委、南极委等部门联合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的筹备工作报告》,对未来南极考察的“六五”和“七五”计划提出了总体设想。

6月8日,中国驻美大使章文晋向《南极条约》保存国美国政府递交了加入书,中国正式成为《南极条约》缔约国之一,为进一步挺进南极提供了法律依据。

中国的南极事业真正大规模开展是在1984年。

2024年地理中考热点解析【“蓝色粮仓”——海洋牧场】

2024年地理中考热点解析【“蓝色粮仓”——海洋牧场】

2024年地理中考热点练习【“蓝色粮仓”——海洋牧场】广东省湛江市三面临海,是广东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打造蓝色粮仓的天然主战场。

近年来,湛江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培育的南美白对虾新品种,填补了国内自主选育南美白对虾种虾的空白。

图示意广东省湛江市的地理位置。

据此完成1﹣3题。

1.广东省湛江市濒临()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2.培育对虾新品种的关键因素是()A.科技B.市场C.劳动力D.气候3.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对我国的重要意义有()①保障蓝色粮仓供给②推进海洋渔业现代化③改善海洋生态环境④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23年11月,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深圳举办,海洋牧场经济备受关注。

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

每个海洋牧场配备一个现代化平台,平台只需4人就可完成所有养殖工作。

如图是我国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在四大海域的分布图。

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面下题。

4.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数量最多的海域是()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5.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发展海洋牧场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以实现可持续生态渔业B.不断扩大海产养殖规模,提高海产品产量C.增加海产养殖从业人员就业岗位D.提高海产品价格,创收外汇莱州湾是山东最大的海湾,2023年国内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在当地启动,项目将鱼类和贝藻养殖器械固定在风力发电机的地基上,实现生态发电、渔业生产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渔业综合体。

如图分别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莱州湾位置图、“海上风电+海洋牧场”项目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适合发展“海上风电+海洋牧场”项目的有()A.①和④B.①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②7.山东发展“海上风电+海洋牧场”项目的优点有()①为海洋牧场提供清洁能源②推进风能成为我国唯一能源③提高海洋空间利用率④提高渔业产量,解决粮食安全问题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养殖。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芬兰共和国关于建立和推进面向未来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芬兰共和国关于建立和推进面向未来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芬兰共和国关于建立和推进面向未来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文章属性•【缔约国】芬兰•【条约领域】政治,外交,经济•【公布日期】2017.04.05•【条约类别】声明/宣言•【签订地点】赫尔辛基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芬兰共和国关于建立和推进面向未来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2017年4月5日,赫尔辛基)应芬兰共和国总统绍利·尼尼斯托的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7年4月4日至6日对芬兰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

访问期间,习主席同尼尼斯托总统举行会谈,分别同西比莱总理、洛赫拉议长举行会见。

两国领导人回顾了中芬自1950年建交以来双边关系的长足发展和长久友谊。

双方一致认为,中芬关系与时俱进、富有活力,确认共同建立中芬面向未来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加强政治互信,不断扩大和深化合作,造福两国人民。

一、双方一致认为,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是双边关系的坚实基础。

双方重申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愿在合作中照顾彼此关键利益,增进相互理解和政治互信,确保两国关系保持平稳、可持续发展。

芬方重申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

中方对此表示赞赏。

双方均奉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重申支持更好地履行《联合国宪章》赋予的职责。

双方将一道促进有效、共同应对包括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在内的全球挑战。

二、中芬面向未来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是中国欧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补充。

在此基础上,双方一致同意,共同致力于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推动落实《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支持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及中欧人员往来和移民领域对话进程,支持中欧在条件成熟时启动中欧自由贸易协定联合可行性研究,加强双方高技术贸易合作。

芬方对中方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表示赞赏,支持中欧通过相互融合与互利合作,包括在亚欧会议平台下加强协作,促进亚欧互联互通协调开展,共同建设亚欧大市场,加强亚欧在人员、商贸、资金、技术、信息、通信等方面的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