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护理操作评分标准

气管切开护理操作评分标准

50项护理基础操作评分标准[1]

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目录 第一项一般洗手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 第二项无菌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 第三项生命体征监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3) 第四项口腔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4) 第五项鼻饲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5) 第六项女病人导尿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6) 第七项胃肠减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7) 第八项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8) 第九项鼻塞(鼻导管)吸氧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9) 第十项换药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0) 第十一项雾化吸入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1) 第十二项血糖监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2) 第十三项口服给药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3) 第十四项密闭式输液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4) 第十五项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5) 第十六项静脉留置针技术考核评分标准 (16) 第十七项静脉采集血标本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7) 第十八项静脉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8) 第十九项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9 第二十项动脉血标本的采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0) 第二十一项肌内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1) 第二十二项皮内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2) 第二十三项皮下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3) 第二十四项酒精拭浴降温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4) 第二十五项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5) 第二十六项经鼻/口腔吸痰法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6) 第二十七项气管切开(呼吸机)病人吸痰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7) 第二十八项心电监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8) 第二十九项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9) 第三十项输液泵/微量输注泵的使用技术考核评分标准 (30) 第三十一项除颤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31)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计划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计划

一、护理诊断: 清理呼吸道低效与严重的肺部感染,痰液粘稠有关。 护理目标: 病人呼吸道通畅,无紫绀、呼吸困难等表现,病人能有效排出分泌物。 护理措施: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每次15-30分钟,并注意保暖。病室温度在22 ℃~25 ℃,湿度在70%~80%,每日用紫外线循环风消毒1~3次。 2、遵医嘱予雾化吸入BID,氧气湿化,面罩吸氧,气管套管口遮盖湿纱布,以达到湿化空气,稀释痰液的目的,利于痰液的排出。 3、每次翻身时给病人拍背,拍背时手作空心状,自下而上,由外而内。教会病人正确咳嗽,先进行两次深呼吸,再保持张口,用力进行两次短促的咳嗽,将痰从深部咳出。 4、痰液多时,及时用负压吸引的方法,将痰液吸干净。 二、护理诊断: 有窒息的危险与痰多痰稠不能有效排痰,内套管堵塞、外套管脱出的可能有关。护理目标: 病人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表现为血氧饱和度正常,无气管导管堵塞及脱出。 护理措施: 1、鼓励病人正确咳嗽,给病人翻身拍背,遵医嘱给予超声雾化,以利痰液稀释,便于排出。痰液多时,及时负压吸引吸净痰液。 2、限制头部、颈部过度的伸展,以免套管脱出。 3、经常检查其套管系带的松紧是否合适,系带结是否牢固。检查气管外套管有无脱出,如脱出立即通知医师,协助重新插管。 4、检查有无皮下气肿而致呼吸困难的发生。 5、出现呼吸困难应采取以下措施:① 内套管阻塞:迅速拔出内套管,清洁后再放入,呼吸即可改善。② 外套管阻塞:滴入抗生素药物,吸入管内深处痰液,必要时换管。③ 外套管脱出:立即将原套管再度插入气管内。 三、护理诊断:有感染的危险与气管切开处的伤口有关 护理目标:没有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护理措施 1、保持病室温度在22 ℃~25 ℃,湿度在70%~80%,每日用紫外线循环风消毒1~3次,桌面、地板要用专用抹布擦洗,并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消毒,每天至少拖地2次,如地面被污染随时擦拭; 2、管内套管每隔6~8 h取出更换一次,先用棉签清洗管内的痰痂,洗后再煮沸消毒30 min,待冷却干水后,即按无菌操作将其放回外管内。 3、气管切开每日换药2次,保持切口干燥、清洁,擦拭时棉球不宜过湿,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套管脱出。并检查患者颈部及胸部,注意有无伤口感染,皮下气肿,肺部并发症等 4、每日用生理盐水擦洗口腔2次,保持口腔清洁,痰液黏稠时每天行雾化吸入2次。

气管切开护理评分标准

气管切开护理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日期评分 项目评分标准及细则分 值 扣分 操作准备10分1.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气管切开护理包(镊子2把、棉球12个、治疗巾1块、橡胶手 套1双、气切纱布2块、普通纱布2块、弯盘1个)、听诊器、吸引器、吸痰 管2根、75%酒精、碘伏、无菌手套1双、薄膜手套一包、弯盘2 个、已消 毒内套管、系带备用。 3.核对医嘱。 3 5 2 操作质量评分75分1. 携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患者信息。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评估患者气切部位皮肤。(洗手、戴手套) 3.必要时给予吸痰。 ①听诊 ②吸痰前停氧。(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如为:使用呼吸机患者,吸痰前 后需给予纯氧吸入2-3分钟) ③吸痰 ④吸痰效果评定(听诊、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 4.根据患者病情,协助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充分暴露气管切开处皮肤。洗手。 5.戴薄膜手套,取出内套管进行刷洗,去除污纱布。洗手。 6.打开气切护理包,戴手套,铺治疗巾。 7.切口皮肤换药 ①取无菌镊夹取75%酒精棉球,拧至适宜湿度,依次消毒。 ②消毒顺序:(气管套管周围皮肤--系带—套管底座—气管切口)以切口为中 心,分为2个半圆呈碟瓦状消毒,范围大于10cm,左侧系带、右侧侧系带、 取碘伏棉球消毒套管底座,套管外径。(消毒错一处扣2分) 8. 一手持镊扶住底座,缓慢将已消毒的内套管放入。 9.一手持镊轻轻提起系带,用另一镊夹起蝶形纱布,进行放置,先对侧后近 侧。必要时更换系带。 10.更换鼻导管末端吸氧管,调节氧流量,固定供氧装置。(吸氧管插入深度 4-8cm) 11.无菌湿敷纱布覆盖气管套管,并给与适当固定。 12.撤去用物,治疗巾,脱手套,洗手。 13.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交代注意事项。 14.洗手,记录。 3 2 10 2 2 5 1 3 5 5 20 5 5 5 5 3 2 2 全程质量15 分1.严格操作规程、流程熟练。 2.无菌观念强,无污染现象。 3.操作过程中注意病情变化,有异常及时处理。(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尤其是血氧饱和度,发现异常时及时处理。) 5 5 5

最新气管切开护理操作评分标准(建议收藏)

气管切开护理操作技术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 考核者:考核时间:得分: 项目标准 分 操作要领及分值扣分细则扣分及理由 得 分 仪表 5 着装整洁规范,佩戴胸牌,指甲平短清洁,不 涂指甲油,不戴耳环、手镯、戒指、脚链,头 发整洁不过肩,前发不过眉,发饰素雅 一项不符合要求 扣1分 用物10 无菌治疗盘内备换药碗2只、开口纱布1块、 酒精棉球、无菌镊子2把、同型号内套管1 副,弯盘,胶布,一次性手套;床边备吸引装 置、吸痰盘内置无菌碗2只(分别盛盐水纱布 和生理盐水、无菌镊子2把)、湿化液、吸痰 管数根,听诊器,无菌手套,无菌治疗巾、弯 盘、速干手消毒剂 一项不符合要求 扣0.5分 综合评价8 态度和蔼,语音清晰,解释耐心,沟通有效, 工作严谨,程序规范,无菌观念强,熟练沉稳。 一项不符合要求 扣2分 操 作程序70 1、评估病人及环境:了解病情,观察局部伤 口情况及两肺呼吸音,并解释取得合作,病室 环境洁净安静,减少人员流动。(5分) 一项未做到扣1分 2、洗手,戴口罩。(2分)一项未做到扣1分 3、将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姓名、床号,再次 解释,取得合作。(2分) 一项未做到扣1分 4、吸痰: (1)观察面色,听两肺呼吸音,根据需要吸 痰。协助病人去枕,使头尽量后仰。(3分) (2)将呼吸机的氧浓度调至100%,给予患 者纯氧2分钟(氧导管吸氧者调高氧气流量 10~12 L/min),以防止吸痰造成的低氧血症。 (3分) (3)调节中心负压吸引压力0.04~0.053MPa, 检查吸痰管,打开外包装,戴无菌手套,取出 吸痰管与负压管连接。(3分) (4)左手断开呼吸机与气管导管,将呼吸机 接头放在无菌巾上。右手迅速并轻轻地沿气管 导管送入吸痰管,吸痰管遇阻力略上提后加负 压,边上提边旋转边吸引,避免在气管内上下 提插。吸痰过程中观察患者面色及痰液情况、 SpO2、生命体征变化。(10分) (5)吸痰结束后立即接呼吸机通气,给予患 者100%的纯氧2分钟(或置氧导管10~12 L/min),待血氧饱和度升至正常水平后再将氧 浓度调至原来水平。(3分) (6)冲洗吸痰管和负压吸引管,评估患者痰 液是否吸净,如需再次吸痰应重新更换吸痰管 按规程再次吸痰。脱下手套包裹吸痰管断开连 一项不符合要求 扣2分;

气管切开护理常规

气管切开护理常规 发表时间:2013-04-08T08:52:15.9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期供稿作者:杜凤梅[导读] 小儿一般48小时有人专护,严防小儿患者自行拔管。 杜凤梅(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人民医院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000)【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2-0284-01 1 术后护理 1.1小儿一般48小时有人专护,严防小儿患者自行拔管。 1.2气切术后室内空气要新鲜,潮湿,温暖,清洁无尘。室温18-22摄氏度,湿度60-70%为宜,必要时用蒸汽吸入。 1.3术后病人仰卧,全麻病人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注意各种原因引起气管堵塞。 1.4禁用吗啡和可待因类药物,以免造成呼吸中枢的抑制,不利分泌物排出。 1.5气管切开术后分泌物较多,应随时吸出套管内的分泌物,保持气管套管的通畅。为防止肺部感染可每隔2小时向套管内滴入抗生素溶液一次。 1.6经常保持套管上面一层纱布的湿润,使气管粘膜部不至于干燥,利于排痰,必要时每日行雾化吸入2-4次。 1.7套管纱布垫每日至少更换1-2次。更换前,以75%酒精棉球消毒套管周围皮肤,以防伤口感染。 1.8气管切开术后分泌物粘稠者可用1%青霉素(皮试液)或生理盐水,1%苏打水糜蛋白酶等滴入气管。 1.9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用具每日更换一次,内套管每日煮沸1-2次。 1.10注意口腔清洁可给多贝尔液漱口,鼓励病人咳嗽、翻身以防合并症的发生。 1.11每次吸痰时,吸痰管不要在套管内停留时间过长,每次吸痰部超过15s连续吸痰不超过三分钟,以免影响呼吸。 1.12气管套管外口盖层薄盐水纱布,保持吸进气体湿润,以免灰尘进入套管内。 1.13注意伤口吸套管内有出血及皮下气肿等现象,发现后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必要措施。 1.14气管套管内和口腔鼻腔使用的吸引管要严格分开。用毕浸泡在无菌盐水内,每吸一次,更换一次吸痰管,吸引瓶每周消毒一次。 2 堵管和拔管注意事项 2.1堵管后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等,及时通知医师。 2.2堵管方法:先二分之一,24小时(小儿堵管先从四分之一开始)全堵管如无呼吸困难可拔管。拔管后床旁应放气管切开急救包一份及七同号套管24小时,小儿48小时。 2.3堵管材料一般采用竹筷子。严防乱用其他材料,以免发生意外。

气管切开护理评分标准

气管切开护理评分标准科室姓名日期评分 项 目 评分标准及细则分 值 扣分 操作 准 备 10 分1.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气管切开护理包(镊子2把、棉球12个、治疗巾1块、橡胶 手套1双、气切纱布2块、普通纱布2块、弯盘1个)、听诊器、吸引器、吸痰管2根、75%酒精、碘伏、无菌手套1双、薄膜手套一包、弯盘2 个、已消毒内套管、系带备用。 3.核对医嘱。 3 5 2 操作 质 量 评 分 75 分1. 携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患者信息。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评估患者气切部位皮肤。(洗手、戴手套) 3.必要时给予吸痰。 听诊 吸痰前停氧。(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如为:使用呼吸机患者,吸痰 前后需给予纯氧吸入2-3分钟) 吸痰 ④吸痰效果评定(听诊、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 4.根据患者病情,协助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充分暴露气管切开处皮肤。洗手。 5.戴薄膜手套,取出内套管进行刷洗,去除污纱布。洗手。 6.打开气切护理包,戴手套,铺治疗巾。 7.切口皮肤换药 取无菌镊夹取75%酒精棉球,拧至适宜湿度,依次消毒。 消毒顺序:(气管套管周围皮肤--系带—套管底座—气管切口)以切口为中心,分为2个半圆呈碟瓦状消毒,范围大于10cm,左侧系带、右侧侧系带、取碘伏棉球消毒套管底座,套管外径。(消毒错一处扣2分) 8. 一手持镊扶住底座,缓慢将已消毒的内套管放入。 9.一手持镊轻轻提起系带,用另一镊夹起蝶形纱布,进行放置,先对侧后近侧。必要时更换系带。 10.更换鼻导管末端吸氧管,调节氧流量,固定供氧装置。(吸氧管插入深度4-8cm) 11.无菌湿敷纱布覆盖气管套管,并给与适当固定。 12.撤去用物,治疗巾,脱手套,洗手。 13.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交代注意事项。 14.洗手,记录。 3 2 1 0 2 2 5 1 3 5 5 2 0 5 5

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目录 一、手卫生 (3) 二、无菌技术 (5)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6) 四、口腔护理技术 (11) 五、鼻饲技术 (12) 六、导尿技术及护理 (13) 七、胃肠减压技术 (15) 八、灌肠技术……………………………………………………………………….. 九、氧气吸入技术…………………………………………………………………... 十、换药技术 十一、雾化吸入疗法 十二、血糖监测 十三、口服给药法 十四、密闭式输液技术 十五、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 十六、静脉留置针技术 十七、静脉采血技术 十八、静脉注射法 十九、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技术 二十、动脉血标本的采集方法 二十一、肌内注射技术

二十二、皮内注射技术 二十三、皮下注射技术 二十四、物理降温法 二十五、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法 二十六、经鼻/口腔吸痰法 二十七、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二十八、心电监测技术 二十九、血氧饱和度检测技术 三十、输液泵/微量输注泵的使用技术三十一、除颤技术 三十二、轴线翻身法 三十三、患者搬运法 三十四、患者约束法 三十五、痰标本采集法 三十六、咽拭子标本采集法 三十七、洗胃技术 三十八、“T”冠引流护理 三十九、造口护理技术 四十、膀胱冲洗的护理 四十一、脑室引流的护理 四十二、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四十三、产时会阴消毒技术 四十四、早产儿暖箱的应用

四十五、光照疗法 四十六、新生儿脐部护理技术 四十七、听诊胎心音技术 四十八、患者入/出院护理 四十九、患者跌倒的预防 五十、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气管切开护理常规

气管切开护理常规 【概述】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危重患者生命的一种急救技术,是抢救上呼吸道梗阻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重要的措施,能迅速缓解上呼吸道梗阻引起的呼吸困难。【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氧饱和度、有无呼吸困难等。 2.观察有无切口感染、出血、气管套管系带的松紧度,有无出血、感染、气胸、皮下气肿以及脱管等 【护理】 1.环境:气管切开术后的患儿由于呼吸通道发生改变,使得鼻腔失去原有的对吸入空气加温、加湿、滤过的作用,空气中的微尘、细菌容易通过气管套管吸人下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因此病房应尽量避免过多人员出入走动,室内保持清洁、舒适、通风良好,但应避免对流风,室温保持在22~C~24℃之间,湿度55%~65%之间。 2.急救准备:气管切开的患儿应在其病房准备气管切开包,相同型号的气管套管一套,急救药品、物品、吸引器等用物,以防发生气管套管脱出、切口出血等并发症时急救之需,同时在班护士应掌握气管切开术后内、外套管脱出的应急预案,做到抢救时胸有成竹。 3.切口的护理气管套管周围的切口敷料每日更换1次,如分泌物多时随时更换,更换时注意观察切口有无感染,分泌物的颜色、性状、量等,换药时动作轻柔,防止将气管套管带出,发生脱管危险。 4.气管套管的护理 4.1保持气管套管的通畅有分泌物时及时吸出,防止被角、衣领、奶巾等用物盖住气管套外 口,有痰液咳出,及时用消毒纱布擦净套管周围的痰液及分泌物,一次一块,不可重复使用。 4.2气管套管的内管每天用75%酒精浸泡消毒4-6次,痰多或粘稠者视情况增加清洗消毒的次数,取内管时,双手配合,动作轻柔,以防带出外管,取下内管后先用清水刷洗干净内管内外的痰液,然后再浸泡消毒,内管从取出到放回不要超过

气管切开护理常规

气管切开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气管切开套管有无移位。 2.切开部是否感染。 护理措施 1.将患者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室温保持在18~22℃,湿度保持50—60%。 2.体位保持颈部伸展位,保证气管套管在气管内的居中位置,防止套管移位、闭塞 或脱出而造成窒息。 3.妥善固定固定带在颈部的松紧以能容纳1指为宜,防止套管脱出。气管切开的当日要注意观察有无出血、皮下气肿等并发症。 4.及时吸痰气管切开患者吸痰的要点如下: (1)持续监测SPO2,定时进行肺部听诊和叩诊,以判断吸痰时机,有痰时及时吸痰。 (2)吸痰前加大氧浓度,可上调至60%~100%。吸痰时,先阻断负压,将吸痰管送入气管深部后先向上提 1cm,然后接通负压吸引,并左右旋转吸痰管,同时向上提拉,吸出痰液,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若痰粘稠,可向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2~4ml,小儿0.5ml即可。 (3)需要重复吸痰时,在两次吸痰之间要充分给氧,并监测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等。吸痰时可鼓励患者配合咳嗽,以便将分泌物吸出。吸痰后立即听呼吸音,以判断吸痰效果。 (4)每2h协助患者翻身、叩背1次,翻身时注意气管套管,防止其脱出。 5.充分湿化: (1)间接湿化法:

生理盐水1OOml,每次吸痰前后缓慢注入气管2—5ml,每日总量约200ml.湿化液每日更换。 (2)持续湿化法 以输液的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延长管缓慢滴入(泵人)气管内,滴速控制在4~6滴/分钟,每天不少于200ml。 使应呼吸机呼吸的病人保持呼吸机湿化器内有适量的蒸馏水,同时注意湿化温度,一般保持在32~36℃ 6.预防感染: (1)气管切开处及其周围皮肤应用1%碘伏消毒,使用高吸收性敷料,每日更换,根据敷料渗出情况及时更换敷料,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2)气管套管内给氧时,可用单层纱布覆盖气管口,以湿化吸入气体并防止灰尘吸入。 (3)使用一次性吸痰管以减少交叉感染。 (4)每天清洁口腔至少2次,防止口腔溃疡。 (5)怀疑感染发生时,应做痰培养和药敏试验。 (6)如是金属气管套管,气管内套管每天取出清洁消毒3次 7. 拔管前的功能锻炼拔管前堵管以锻炼患者呼吸功能。堵管全程必须进行生命体征和 SPO2的监测,以防发生意外。如果患者脱机后呼吸功能已经恢复,有足够的咳嗽力量,也可采用不堵管直接拔管的方法,拔管后继续观察呼吸情况24~48h。 8.关心体贴病人,给予精神安慰,患者经气管切开后不能发音,采用书面交谈或动作表示,预防病人因烦躁而自己将套管拔出,必要时设法固定双手。

气管切开术的护理常规

气管切开术的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气管切开套管有无移位。 2.切开部是否感染。 二、护理措施 1.将患者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室温保持在18~22℃,湿度保持50—60%,气管套口覆盖2~4层纱布,定时以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 2.手术之初患者一般取侧卧位,但要经常转动体位,防止褥疮;抬高床头30一45度,给病人翻身时,应使其头、颈、躯干处于同一轴线防止套管旋转角度太大,影响通气而致窒息。 3.及时吸痰:气管切开的病人,咳嗽排痰困难,应及时清除气道中的痰液。吸痰时要遵守操作规程,注意无菌操作。吸痰前,高浓度吸氧2—3min,用听诊器听痰鸣音,确定痰液位置,然后快速、准确、轻柔的用吸痰管抽吸分泌物,禁忌将吸痰管上下提插。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每次间隔3~5min,压力33.2— 53.2kpa. 4.充分湿化: (1)间接湿化法: 生理盐水1OOml,每次吸痰前后缓慢注入气管2—5ml,每日总量约200ml.湿化液每日更换。 (2)持续湿化法

以输液的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延长管缓慢滴入(泵人)气管内,滴速控制在4~6滴/分钟,每天不少于200ml。 5.预防局部感染:气管套管每天取出清洁消毒2次,先用双氧水浸泡15分钟后,彻底洗净,然后用0.5%洗必泰醇浸泡15分钟,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即可使用。经常检查创口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或湿疹,每日用0.5%碘伏消毒2次。气管套管的纱布应保持清洁,每日更换。 6.每日给病人口腔护理2次。 7.关心体贴病人,给予精神安慰,患者经气管切开后不能发音,采用书面交谈或动作表示,预防病人因烦躁而自己将套管拔出,必要时设法固定双手。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常规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常规 1、观察要点 变化,特别是⑴注意倾听患者主诉,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SpO 2 气管切开术后三天的患者应重点加强巡视,床旁应备气管切开包。 ⑵观察气管分泌物的量及性状。 ⑶观察缺氧症状有无改善 ⑷严密监测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出血、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等。 2、护理要点 ⑴环境要求:病室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保持室温22~24度左右,相对湿度60%。 ⑵仪表要求:工作人员在护理患者时要严格无菌操作,洗手,带口罩、戴手套。 ⑶正确吸痰,防止感染: ①首先要掌握好恰当的吸痰时机,一般是在床旁听到患者咽喉部有痰鸣音;患者出现咳嗽或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有报警;发现氧饱和度突然下降;肺部听诊有痰鸣音等情况时给予吸痰。 ②先将吸痰管插入气道超过内套管1~2cm,再开启吸痰负压,左右旋转边退边吸,切忌在同一部位长时间反复提插式吸痰,吸痰负压不能过大,以防损伤患者气道粘膜;吸引时间一次不超过15秒。 ③吸痰前后应充分给氧,吸痰管吸一次换一根,顺序为气道、口腔、鼻腔。 ④遵医嘱配置气道湿化液,每24小时更换一次,气管内滴入水份约200ml/日左右,平均每小时约10ml,可在每次吸痰前后给予,或持续微量泵泵入。 ⑷手术创面的护理:在贴皮肤面以油纱布覆盖,常规每日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更换敷料两次,并注意观察切口愈合情况,有无感染等征象及分泌物颜色,切口感染后分泌物多呈草绿色或铜绿色,一旦出现应及时进行分泌物培养,以便指导临床用药。 ⑸使用带气囊的气管导管时,要随时注意气囊压力,防止漏气。 ⑹每日检查套管固定是否牢靠,套管采用双带打手术结法固定,松紧以能容一指为度。随时调节呼吸机支架,妥善固定呼吸机管道,使气管套管承受最小牵拉,防止牵拉过度致导管脱出。 ⑺保持内套管通畅:是术后护理的关键。金属导管内套管每日定期取出清洗消毒。内套管取出的方法是,左手按住外套管,右手转开管上开关后取出,以防将气管套管全部拔出。 ⑻维持下呼吸道通畅: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有条件者可用蒸汽吸入疗法。 ⑼保持口腔清洁、无异味,口腔护理每日两次。 ⑽拔管:对于原发病以痊愈或减轻,喉梗已解除,作拔管准备工作——试行堵管,可先堵1/3-1/2,观察有无呼吸困难现象,观察24小时,呼吸通畅,可行完全性堵管,观察24~48小时后拔管。对于因非喉部疾病行气管切开者,如无气管插管等喉部可能损伤的病史者,可于呼吸功能衰竭纠正后,或痰量减少肺部感染已控制,可直接全堵管进行观察,并于24小时后拔管。拔管1~2天内应严密观察。 3、健康教育 ⑴吸痰前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减少患者的焦虑和紧张。 ⑵佩带气管套管出院者,应告之患者及家属: ①不可取出外套管,注意固定带是否固定牢固,以防套管滑出发生意外。

气管切开护理操作评分标准

气管切开护理操作评分标准 气管切开护理操作技术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考核者: 考核时间:得分: 项目标 准 分 操作要领及分值扣分细则 扣分及 理由 得 分 仪表5 着装整洁规范,佩戴胸牌,指 甲平短清洁,不涂指甲油,不戴 耳环、手镯、戒指、脚链,头发 整洁不过肩,前发不过眉,发 饰素雅 一项不符合 要求扣1分 用物1 无菌治疗盘内备换药碗2只、 开口纱布1块、酒精棉球、无 菌镊子2把、同型号内套管1 副,弯盘,胶布,一次性手套; 床边备吸引装置、吸痰盘内置 无菌碗2只(分别盛盐水纱布和 生理盐水、无菌镊子2把)、 湿化液、吸痰管数根,听诊器, 无菌手套,无菌治疗巾、弯 盘、速干手消毒剂 一项不符合 要求扣0。 5分 综 合评价8 态度和蔼,语音清晰,解释耐 心,沟通有效,工作严谨,程序 规范,无菌观念强,熟练沉稳。 一项不符合 要求扣2分 操 作程序7 0 1、评估病人及环境:了解病 情,观察局部伤口情况及两肺呼 吸音,并解释取得合作,病室 环境洁净安静,减少人员流动。 (5分) 一项未做到 扣1分 2、洗手,戴口罩。一项未做到

(2分)扣1分 3、将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姓名、床号,再次解释,取得合作。(2分)一项未做到扣1分 4、吸痰: (1)观察面色,听两肺呼吸音,根据需要吸痰。协助病人去枕,使头尽量后仰。(3分)(2)将呼吸机的氧浓度调至100%,给予患者纯氧2分钟(氧导管吸氧者调高氧气流量10~12 L/min),以防止吸痰造成的低氧血症。 (3分) (3)调节中心负压吸引压力0.04~0.053MPa,检查吸痰管,打开外包装,戴无菌手套,取出吸痰管与负压管连接。 (3分) (4)左手断开呼吸机与气管导管,将呼吸机接头放在无菌巾上。右手迅速并轻轻地沿气管导管送入吸痰管,吸痰管遇阻力略上提后加负压,边上提边旋转边吸引,避免在气管内上下提插。吸痰过程中观察患者面色及痰液情况、SpO2、生命体征变化。(10分) (5)吸痰结束后立即接呼吸机通气,给予患者100%的纯氧2分钟(或置氧导管10~12 L/min),待血氧饱和度升至正常水平后再将氧浓度调至原来水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气管切开操作评分标准

气管切开术配合操作评分标准 项目评分标准及细则分值扣分原因得分 准备质量15 分1、护士自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气管切开包、无菌手套、治疗盘(碘伏、棉签、利多卡因)、生理盐水、 吸引器、吸痰装置1套、照明灯、氧气装置。 3、病房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安全 3 10 2 操作流程质量70分1、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取得配合评估 并解释 ①评估患者:年龄、病情、呼吸状况;心理状态和配合程度;切开部位皮肤情况。 ②向患者家属解释气管切开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病人仰卧,取舒适卧位,颈部垫一小枕,头后仰,颈部伸直并保持正中位使气管保 持正中位,使气管向前突出暴露。 3、颈部皮肤常规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20cm。 4、操作者戴无菌手套,打开气管切开包。 5、检查气管切开包,选择适当型号的气管套管,检查气管系带是否结实;若使用一次 性套管检查气囊是否漏气。铺手术巾。 6、用利多卡因做局麻,成人术区行颈前皮下浸润麻醉,上始甲状软骨,下至胸骨上切 迹。病人深昏迷或紧急情况下可不予麻醉。 7、以左手拇指,中指固定甲状软骨,食指置于环状软骨下方,右手持刀在颈前正中切 口,自环状软骨至胸骨上凹1-1.5cm处,做3cm长的切口。 8、分离皮下组织,再沿中线切开颈浅筋膜,分离舌骨下肌群,将甲状腺峡部向上推开, 暴露气管。 9、切开气管的2、3或3、4软骨环,撑开气管切口,吸出气管内分泌物及血液。 10、插入合适的气管套管,确认在气管内后缝线固定,将套管的带子以外科结缚于颈 后固定。 1 3 1 2 3 5 5 10 10 10 10 10 全程质量15分1、衣帽整洁,物品齐全。 2、操作熟练,稳、准、轻、快。 3、严格无菌操作,无污染。 4、选用套管合适,术中出血少。 3 4 5 3 气管切开术配合技术操作 (一)目的 1、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清除气道分泌物或异物,增加肺泡有效通气量,减少气道阻 力及死腔,提高呼吸道气体交换率。 2、便于应用机械通气或加压给氧,利于气道湿化及气道内给药。 (二)注意事项 1、保持皮肤切口在正中线上,防止损伤颈部两侧大血管及甲状腺,以免引起大出血。

气管切开术护理常规

气管切开术护理常规 气管切开术护理常规 概念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病人生命的手术,用以解除喉梗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难,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引起的呼吸衰竭,全麻手术麻醉的需要,如行口腔、下颌、咽喉及肺部大手术的前置手术. 观察要点 1、气管切开护理,保持套管通畅. 2、严密观察各类并发症的出现. 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在不紧张的情况下,按耳鼻喉科一般护理常规。 2、要了解病人周身情况,特别是心肺、脉搏、呼吸等,遵医嘱完成全身检查项目。 3、术前一日备皮、刮胡须、颈前备皮(上至下唇,下至第三肋骨平齐)。 4、做青霉素,普鲁卡因皮试。 5、术前晚及术前1小时按医嘱给镇静剂。 6、术晨禁食。 7、术晨准备吸引器、氧气、急救药品。 8、病室的准备,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20oC,湿度60%。 9、用药的准备,消毒带盖方盘一个,治疗巾一块(内放止血钳一把,无菌镊子2把,小碗2个,1%0洁尔灭或者含氯消毒液1瓶,蒸馏水1瓶,吸氧管2个,生理盐水1瓶,无菌纱布数块)。 10、术前一日紫外线灯照病室一次。 11、准备好床位。 12、急诊可免去上述准备以争取时间。 13、选择好适当的气管套管。 术后护理 1、体位:局麻半坐位,全麻平卧位。 2、专人护理:因患者、不能发音,以防发生病情意外,小儿则宜发生气管套管堵塞或脱管,不及时发现会窒息死亡,气管内的分泌物多,应给随时吸出,结痂、干燥、不易吸出,应给局部湿纱布敷,勤更换,用庆大霉素1支,地塞米松1支,a-糜蛋白酶1支,滴入气管套管杀菌,湿化痰液,便于吸出。 3、室内温度、湿度:冬季湿度不足时,应用雾化器以增加湿度,温度保持在20oC-22 oC和在气管套管口以1-2层生理盐水湿纱布覆盖,以增加吸入空气的湿度 4、手术当时不宜过多地变换体位,以免套管脱出。 5、急救设备:床旁备有吸氧器、地灯、局部照明灯、气管切开器械、小导尿管、气管套管、手电筒、以防发生脱管时,再行紧急插管所必需。 6、术后第二天,应调节套管系带的松紧,因系带过松易造成脱管 7、术后病人暂时失去发音功能,应体会病人心理,护理要周到,解释要耐心。 8、注意呼吸,气管切开后呼吸的观察最为重要,内套管被分泌物或痂皮堵塞,套管选择不当,或病人头部过度后仰,至套管远端与气管前壁抵触,下呼吸道被分泌物、血液,假膜或脱落的粘膜块堵塞,纵隔气肿,气胸和肺部并发症等,均

气管切开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气管切开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姓名科室日期评分监考人 操作项目操作内容 标准 分 扣 分 备注 操作目的1.定时更换无菌内套管,预防呼吸道感染。 2.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呼吸困难和缺氧。 3.及时更换气管切口处敷料,清除切口处分泌物,预防气管切口的感染。 3 评估要点1.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了解病情(生命体征及用氧情况)。 2.向患者、家属解释操作的目的,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和配合。 3.评估患者颈部的皮肤,有无潮湿、湿疹、破溃;气管切口处敷料有无渗血,渗 液,切口有无红肿及异常分泌物。 4.评估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情况,使用套管的型号,系带的清洁度及松紧度,供氧 面罩是否清洁,一次性套管应评估气囊压力。 2 操作准备护士准备:着装整洁规范、仪表端庄大方。(一项不规范扣1分) 3 1.评估盘:清洁手套,治疗碗(内放无菌镊l把),弯盘。 2.操作盘:治疗碗1(1%活力碘棉球14个以上);治疗碗2:无菌生理盐水棉球 4个以上);治疗碗3(蝶形纱布1块,无菌镊4把,无菌内套管1副)、治疗巾, 清洁手套,弯盘,必要时备供氧面罩或人工鼻、系带。注:使用一次性气管套管 时需另备一治疗碗内盛生理盐水,无菌棉签。 4 操作步骤1.二人依据电脑核对医嘱。(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诊断,少核对一项扣0.5, 阅读护理记录了解患者气管切口及气道分泌物情况) 4 2.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诊断,手腕带,评估病人情况及病房环境,酌情吸 痰,并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少核对一项扣1分,手腕带未核对扣2分,评 估不到位扣2分,解释不到位扣3分)。 例:阿姨,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XX,(请患者自诉姓名)可以告诉我您叫什 么名字吗?请让我看一下您的手腕带,……,我去准备用物,一会儿就来。 6 3.洗手、戴口罩。(未洗手或洗手不规范扣2分,未戴口罩扣2分) 4 4.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病人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手腕带,向病人解 释,取得病人的合作。(解释沟通不到位扣2分,未核对床号、手腕带各扣1分) 例:阿姨,现在用物已经准备好了,马上要为您进行气管切开的护理了,您准备 好了吗?…… 8 5.根据患者病情,协助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充分暴露气管切开处皮肤。 例:阿姨,为了便于操作,我将帮您取一个合适的体位。…… 5 6.铺治疗巾于适当处,检查换药碗,按无菌原则打开换药碗并合理放置。(未放置 治疗巾扣2分,违反无菌原则扣10分) 例:阿姨,我现在帮您铺一张治疗巾,以免把您的衣服弄脏了。…… 12 7.停氧,戴手套,持无菌镊取出内套管及蝶形纱布一并放入弯盘内。(操作不规范 扣5分) 例:阿姨,在操作过程中请您不要紧张,保持平稳呼吸,有任何不适,请您举手 示意我,好吗?…… 5

气管切开伤口换药操作规范、评分、流程【内容充实】

气管切开伤口换药操作规范 一、目的:保持伤口清洁,避免伤口感染。 二、评估 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及合作程度。 2、评估气管切开伤口情况,套管有无脱出迹象,敷料污染情况,颈部皮肤情况。 (张阿姨,您好!我是护士xxx ,今天还好吗?因为您的气管切口周围有少许的渗液,这是正常的现象,为了预防感染,需要给您换药,我会轻柔的操作的,请您放心!张阿姨,请问您需要大小便吗?那好,现在去准备用物,您先休息) 三、准备 1、个人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换药包内:无菌治疗碗2个、无菌开口纱布、消毒棉球8个、无菌镊子2把,皮肤消毒剂,必要时备有固定带。 3、环境准备:环境清洁、安静、光线充足。 四、操作步骤 1、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腕带,做好解释,取得患者合作。(阿姨,您好,刚才我们已经见过面了,让我核对一下您的腕带,你不要担心,我会动作轻柔的。) 2、协助患者取去枕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使操作视野清晰。 3、换药前充分吸痰,观察气道是否通畅,防止换药时痰液外溢污染。(阿姨,现在需要先帮您吸痰,防止换药时痰液污染) 4、操作前检查气管切开套管位置,气囊压力及固定带松紧度,防止操作过程中因牵拉使导管脱出。 5、.取一把镊子取下患者气管切开处原污敷料,置于弯盘中。 6、取另一把镊子使用碘伏棉球擦拭伤口缝线及周围皮肤。顺序:清洁伤口从内向外,污染伤口从外向内)。 7、消毒待干后,无菌纱布敷料完全覆盖气管切开伤口。 8、整理用物。整理床单元,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洗手。交代注意事项。(张阿姨,药已帮您换好了,疼吗?我们帮您把床摇高,这样舒服吗?阿姨,呼叫器在这里,如果有什么不舒服,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也会经常来巡视的,请放心。) 9、处理用物。洗手,记录。 五、注意事项 1告知患者气管切开伤口换药的目的及配合要点,取得配合。 2指导患者及家属气管切开伤口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预防并发症。 3、根据患者气管切开伤口情况选择敷料。 4、每天换药至少1次,保持伤口敷料及固定带清洁、干燥。 5、操作中防止牵拉。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常规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一)注意倾听患者主诉,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SpO2变化,特别是气管切开术后三天的患者应重点加强巡视,床旁应备气管切开包。 (二)观察气管分泌物的量及性状。 (三)观察缺氧症状有无改善。 (四)严密监测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出血、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等。 二、护理要点 (一)环境要求:病室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保持室温22~24度左右,相对湿度60%。 (二)仪表要求:工作人员在护理患者时要严格无菌操作,洗手,带口罩、手套。 (三)正确吸痰,防止感染: 1.首先要掌握好恰当的吸痰时机,一般是在床旁听到患者咽喉部有痰鸣音;患者出现咳嗽或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有报警;发现患者氧饱和度突然下降等情况时给予吸痰。 2.先将吸痰管插入气道超过内套管1~2cm,再开启吸痰

负压,左右旋转边退边吸,切忌在同一部位长时间反复提插式吸痰,吸痰负压不能过大,以防损伤患者气道粘膜;吸引时间一次不超过15秒。 3.吸痰前后应充分给氧,吸痰管吸一次换一根,顺序为气道、口腔、鼻腔。 4.遵医嘱配置气道湿化液,每24小时更换一次,气管内滴入水份约200ml/日左右,平均每小时约10ml,可在每次吸痰前后给予。 (四)手术创面的护理:在贴皮肤面以油纱布覆盖,常规每日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更换敷料两次,并注意观察切口愈合情况,有无感染等征象及分泌物颜色,切口感染后分泌物多呈草绿色或铜绿色,一旦出现应及时进行分泌物培养,以便指导临床用药。 (五)使用带气囊的气管导管时,要随时注意气囊压力,防止漏气。 (六)每日检查套管固定是否牢靠,套管采用双带打手术结法固定,松紧以能容一指为度。随时调节呼吸机支架,妥善固定呼吸机管道,使气管套管承受最小牵拉,防止牵拉过度致导管脱出。 (七)保持内套管通畅(金属导管):是术后护理的关键。取出内套管的方法是,左手按住外套管,右手转开管上开关后取出,以防将气管套管全部拔出。

气管切开病人护理常规

气管切开病人护理常规 【评估】 1.呼吸困难和缺氧程度。 2.气管套管是否通畅,分泌物的性质、颜色及量。 3.气管套管周围皮肤分泌物的量及颜色。 4.气囊压力。 【症状护理】 1.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性别、身材大小选择合适的气管套管。 2.准备气管切开用物及急救物品。 3.气管套管放置前应检查套管气囊有无漏气。 4.清洁病人颈前手术区域的皮肤。 5.防止套管脱出,牢固固定气管切开套管,松紧度以能伸进固定带一小指为宜。 6.密切观察有无出血、皮下气肿、气胸、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7.保持呼吸道湿润通畅,遵医嘱给予气道湿化、雾化吸入。套管口处应覆盖1-2层潮湿无菌纱布或使用人工鼻。 8.保证气囊的正常压力,定时放气、充气、监测压力。 9.每日给予气管切开伤口处消毒、换药,保持气切伤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10.病情平稳后,可酌情试堵管,先将气管切开套管堵塞一半,观察24至48小时,若病人呼吸正常且自行排痰可将将气管切开套管全部堵塞,继续观察48小时,如无不适可考虑拔除气管切开套管。 11.拔管后消毒伤口周围皮肤,用蝶形胶布拉拢粘合,然后再盖以无菌纱布覆盖。 【一般护理】 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地面使用含氯消毒剂(2‰)擦拭。 2.取平卧位或半卧位。定期做痰培养,若有感染应及时处理。 3.根据痰液多少选择吸痰时机,吸痰要彻底,吸痰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4.根据病情鼓励病人进食,告知病人进食不可过急,做好口腔护理。 5.备好纸、笔及提示板,以便与病人进行交流。 【健康指导】 1、病人及家属说明人工通气的目的及需要病人家属积极配合治疗。 2、询问病人自我感受,采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与病人沟通。 3、长期使用呼吸机的病人指导加强自我呼吸锻炼,争取早日脱机, 早日拔管。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常规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常规 (2015年1月修订) 一、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紫外线照射两次,每次30分钟。地面用湿式清扫,每日两次。室温保持18,22?,湿度50,70%之间。 二、严格无菌操作。每人准备一套吸痰盘,所有物品24小时更换一次。吸痰管每根只用一次,口腔内与气管内吸引要严格分开。 三、妥善固定气管套管。固定时要将带子绕过颈部一周,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打一死结。系带的松紧度以容纳一个手指为宜。注意不要打活结,以免自行松开致套管脱出。防止套管与呼吸机管道连接处松开,气切套管与呼吸机管道相连后用支撑架适当固定管道。 四、气切伤口周围皮肤要保持清洁、干燥。伤口处纱布每日更换2次,做到由内向外消毒,尤其是套管与皮肤的皱褶处更应注意,如分泌物多时应及时更换。密切观察切口周围皮肤有无红肿、湿疹或出血等,必要时切口周围分泌物留取标本做细菌培养,以指导用药。停止机械通气时,导管口应盖湿盐水纱布,防止空气中细菌、灰尘、异物吸入。 五、气切套管的护理:气管切开套管内套管应每日清洗消毒两次,套管的清洗消毒应彻底,尤其是管腔内的分泌物、痰痂血痂及表面的污垢均应仔细清除后进行消毒。 具体方法: 1、固定外套管,按“LOCK”指向的方向旋转,取出内套管。 2、取出备用的内套管,放入外套管内接呼吸机。 3、更换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4、将取下的内套管用生理盐水浸泡后彻底清洗管腔内的分泌物、痰痂血痂及表面的污垢。 5、在75%酒精中浸泡半小时后取出,放入无菌生理盐水中备用。 六、做好口腔护理,每日2次。 七、每两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应注意患者头部与气管内套管,通气管道一起移动,避免气管套管过度牵拉扭曲。翻身拍背以协助排痰。 八、做好心理护理:气切患者均表现为紧张,由于气切不能发声而焦虑。因此要主动向患者讲明气切术后的注意事项,主动关心病人,病情允许以手势、写字及图片进行交流。 九、合理安排每日输液时间,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2500ml,3000ml),因为如果机体入量不足,即使进行呼吸道湿化,其呼吸道仍可处于失水状态。 十、遵医嘱予以雾化吸入,用于稀释分泌物,刺激痰液排出。在雾化吸入前及吸入过程中应及时此处呼吸道内分泌物。 十一、做到适时吸痰并注意观察痰的性质、颜色及量。吸痰 动作要轻、稳、准、快。一次吸痰时间不要超过15秒,以免造成低氧血症。 十二、吸痰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吸痰管为一次性使用。吸痰时,吸引器不要开的过大,吸痰动作快捷、轻柔,要旋转上提吸引,做到吸痰彻底又不损伤粘膜。吸引袋每日更换,如果是储液瓶应每日倾倒。 十三、对于老年人,尤其是合并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吸痰同时监测心率、心律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操作,接通呼吸机并加大吸氧浓度并通知医生。 十四、患者痰液粘稠时需反复湿化,如吸痰时发现置管下端有阻力不易插入,则提示气道有阻塞,首先考虑痰痂,也有气切导管脱落的可能。气切病人若突然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困难、紫绀,应首先考虑气道阻塞。

气管切开护理常规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 1.防止套管脱出,牢固固定气管切开套管,松紧度以能伸进固定带一小指为宜。更换体位时,避免气管导管过度牵拉、扭曲。 2.保持呼吸道湿润通畅,遵医嘱给予气道湿化、雾化吸入。套管口处应覆盖1-2层潮湿无菌纱布。 3.监测气囊压力,放气囊前先吸引口腔及咽部的分泌物,每隔4至6小时将气囊放气5分钟,气囊注气4-8ml。 4.每日给予气管切开伤口处消毒、换药,保持气切伤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5.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顺序为气管内-鼻腔-口腔,不能用一根吸痰管吸引气管、口鼻腔。每次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5秒。 2次吸引之间,应重新给病人吸氧,以防血氧过低。吸痰时注意痰的颜色、量、性质及气味,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发现阵发性咳嗽及心律不齐应立即停止吸引。 7.密切观察有无出血、皮下气肿、气胸、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8.气管插管后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及血气指标。 9.病情平稳后,可酌情试堵管,先将气管切开套管堵塞一半,观察24至48小时,若病人呼吸正常且自行排痰可将将气管切开套管全部堵塞,继续观察48小时,如无不适可考虑拔除气管切开套管。 10.拔管后消毒伤口周围皮肤,用蝶形胶布拉拢粘合,然后再盖以无菌纱布覆盖。

气管切开并发症 1、脱管:常因固定不牢所致,脱管是非常紧急而严重的情况,如不能及时处理将迅速发生窒息,停止呼吸。 2、出血:可由气管切开时止血不彻底,或导管压迫、刺激、吸痰动作粗暴等损伤气管壁造成。患者感胸骨柄处疼痛或痰中带血,一旦发生大出血时,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压迫止血。 3、皮下气肿:为气管切开术比较多见的并发症,气肿部位多发生于颈部,偶可延及胸及头部。当发现皮下气肿时,可用甲紫在气肿边缘画以标记,以利观察进展情况。 4、感染:亦为气管切开常见的并发症。与室内空气消毒情况、吸痰操作的污染及原有病情均有关系。 5、气管壁溃疡及穿孔:气管切开后套管选择不合适,或置管时间较长,气囊未定时放气减压等原因均可导致。 6、声门下肉芽肿、瘢痕和狭窄:气管切开术的晚期并发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