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成长经历及与恩格思的相遇相知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

恩格斯是宽宏大度的,他理解并原谅了马克思,在 给马克思的第三封信中说:“对你的坦率,我表示 感谢”,“我感到高兴的是,我没有在失去玛丽后 同时再失去自己最老的和最好的朋友。”并且,恩 格斯以极大的热情,尽最大的努力解除马克思全家 的困难。
宋人欧阳修 :“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 朋” “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之交,利寡则散”
恩格斯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忙打电报劝说马克思 别这么做,又迅速筹集又一笔钱,汇给了马克思,使 马克思一家暂时渡过了难关。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 中写道:“亲爱的恩格斯,你寄来的100英镑我收到 了。我简直没法表达我们全家人对你的感激之情。” 当碰到恩格斯需要帮助的时候,马克思同样竭尽全力, 毫不犹豫。1848年11月,恩格斯逃亡到瑞士,因为走 时匆忙,身边没带多少钱。马克思知道了,连忙从病 床上挣扎起来,到银行将自己仅有的钱取出,全部寄 给了恩格斯。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志同道合,他 们的最高理想,才使得他们不顾 重重磨难,依旧维持着真挚的友 谊。马克思与恩格斯用他们终生 的奋斗以及一生不渝的友谊向人 们诠释了真正的友谊!
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 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它, 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 ------马克思
谢谢
天气晴朗的日子, 他们一起到郊外散步。
分开后,他们几乎每天通信, 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的意见 和研究工作的成果。
马克思是共产主义理念的奠基人。他受反动政府 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生活很穷苦。但他毫不 在意,仍然坚强地进行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恩 格斯把马克思的生活困难看做自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困难,省吃 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不断地寄给马克思。1863年 初,马克思一家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马克思打 算让大女儿和二女儿停学,找个地方做工去,自 己和燕妮、小女儿搬到贫民窟去住。
马克思与恩格斯主义理论的奠基人

马克思与恩格斯主义理论的奠基人马克思与恩格斯是19世纪共产主义思想的奠基人,他们的理论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指导。
他们的作品《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被广泛认为是社会科学领域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本文将从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生平背景、主要理论观点以及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生平背景马克思(1818年-1883年)出生于德国特里尔的一个犹太家庭,恩格斯(1820年-1895年)则出生于德国威廉港。
二人相识于巴黎,从此开始了长达40多年的合作与友谊。
马克思在法国巴黎创办了《共产党人》联盟,并与恩格斯一起参与了欧洲各国社会主义运动。
二、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主要理论观点1. 唯物史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理论贡献就是唯物史观。
他们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冲突推动的,而这种冲突会引发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
他们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以及生产资料私有制对社会发展的制约。
这一观点在他们的作品《共产党宣言》中得到了充分阐述,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基石。
2. 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不公正的生产关系会导致阶级斗争的加剧。
他们主张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
他们强调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动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实现阶级消亡和人类的自由与平等。
3.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资本论》中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剥削的本质。
他们认为,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工人,获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而这种剥削关系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根本矛盾。
他们呼吁无产阶级要反抗剥削制度,争取自己的权益。
三、马克思与恩格斯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理论对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们的作品启发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者及马克思主义运动的发展。
他们提出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为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础。
马克恩和恩格斯作文素材

马克恩和恩格斯作文素材提起马克思,就一定不能忽略马克思一生的挚友、伙伴——恩格斯,他出生于1820年11月28日莱茵省巴门,比马克思小两岁,是马克思最重要的战友、兄弟。
他们出生在不同的城市,究竟是怎样的机缘让他们互相认识对方,并在之后建立了长久的、超越物质利益关系的伟大的友谊,又是怎样建立了属于他们的合作精神?这要从他们童年及青年时代的经历讲起。
马克思和恩格斯童年到青年时代求学经历并不相同,获取知识的途径也不同。
成长的经历不同却能形成高度相似的价值观。
但是,一些看似偶然的事情总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找到必然。
探寻一个人的成长轨迹,他的生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价值观的形成。
马克思之所以在中学时期就能够写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如此志存高远的文章,与他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出生的特利尔,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位于莱茵地区的西南部,毗邻法国,在拿破仑战争时期,曾被划归法国,因而这座古老的小城又深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在古老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交汇中,这个小城的人更多了一份对于封建专制的憎恨和对自由平等的追求。
拿破仑战争失败后,这座小城虽然重新划归德意志领土,由于拿破仑统治时期实行的社会改革,莱茵省在经济上的蓬勃发展和政治上的开放自由已经超越了当时还是封建农业性质的普鲁士王国。
家境富裕能够让马克思接受良好教育,他就读的中学是一所崇尚自由平等,拥有着出色的学者和教师的学校,更有学识渊博、思想开明的长辈们为良师益友,这使得马克思思想活跃、前卫。
他爱好文学诗歌,他也有叛逆期,在大学起初的一段时间里,曾在生活中放纵自己,击剑、骑马,喝酒畅饮,过于吵闹扰乱学校夜间宁静而被关禁闭;因为性格刚烈,也曾与人争斗。
这个志存高远的年轻人可没有把娱乐活动当做生活的全部,为创作诗歌而参加的青年诗人小组,实则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组成的带有政治倾向的“俱乐部”,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当然也得到了父亲的赞许。
童年以及青年时代的马克思生活是幸福的,富足殷实的家庭环境与良好的学校教育是他成长的沃土。
马克思与恩格斯相识的故事

马克思与恩格斯相识的故事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奠基人,他们的相识故事也是非常有趣的。
1842年,马克思在柏林的一家报社工作,他的文章引起了恩格斯的注意。
恩格斯是一名年轻的哲学家和社会主义者,他写信给马克思表达了对他文章的赞赏。
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了长达40年的友谊。
他们一起探讨社会问题,研究经济学和哲学,最终合作写出了《共产党宣言》等重要著作。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识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可以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他们的故事也是对我们的启示,我们应该关注社会问题,探索真理,为人类的幸福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分析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友谊马克思和恩格斯友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简介㈠马克思的简介卡尔·海因⾥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卒1818年5⽉5⽇-1883年3⽉14⽇) 1818年公历5⽉5⽇⽣于德意志联邦普鲁⼠王国莱茵省(现属于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特⾥尔城⼀个律师家庭。
他的祖⽗洛宾·列维(Robin Marc Levy)是⼀名犹太⼈律法学家,他的⽗亲希尔舍·卡尔·马克思,后改名亨利希·马克思(Heinrich Marx)。
他⼀⽣著述颇丰,主要著作有《共产党宣⾔》(1848年)、《资本论·第⼀卷》(1867年)等;他的⼀些著作是与其挚友、同为德国⾰命社会主义者弗雷德⾥希·恩格斯共同完成。
马克思的—⽣是伟⼤光辉的⼀⽣。
㈡恩格斯简介弗⾥德⾥希·冯·恩格斯(Friedrich Von Engels,1820-1895)德国思想家、哲学家、⾰命家,全世界⽆产阶级和劳动⼈民的伟⼤导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之⼀。
恩格斯,1820年11⽉28⽇出⽣于德国莱茵省⼯业城市巴门市(今伍珀塔尔市)。
少年时就学于巴门市⽴学校,1834年转⼊爱北斐特理科中学。
恩格斯1841年9⽉⾄1842年10⽉,在柏林服兵役,旁听柏林⼤学的哲学讲座,参加青年⿊格尔派的活动。
在此期间,他先后发表了《谢林论⿊格尔》、《谢林和启⽰》以及《谢林――基督教的哲学家》等⼩册⼦,尖锐批判了宣扬“天启哲学”的唯⼼主义哲学家谢林,他还著⽂揭露以德皇威廉四世为代表的德国封建专制制度,成为⼀个坚定的⾰命民主主义者。
1841年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书发表后,接受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1842年11⽉,恩格斯在英国曼彻斯特“欧门――恩格斯”纺织公司当办事员,在这⾥,他参加宪章派活动,结识了正义者同盟的活动家,并深⼊研究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理论,开始了从唯⼼主义向唯物主义、从⾰命民主主义向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
马克思与恩格斯

伟大的友谊——马克思与恩格斯 马克思与恩格斯这两位革命巨人之间的友谊, 是世界上的任何友谊都没法比的。马克思对恩 格斯的才能十分敬佩,说自己总是踏着恩格斯 的脚印走。而恩格斯总是认为马克思的才能要 超过自己,在他们的共同事业中,马克思是第 一提琴手而自己是第二提琴手。《资本论》这 部经典著作的写作及出版,就是他们伟大友谊 的结晶。
Thanks
友谊的名言: 1。患难见真情。——伊索 2。朋友丰富人生。——林肯 3。友谊是心灵的结合。——伏尔泰 4。友谊永远是美德的辅佐。——西塞罗 5。友谊使欢乐倍增,悲痛锐减。——培 根 6。友谊是一棵可以庇荫的树。——柯尔 律治 7。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平等。——毕达哥 拉斯 8。朋友一直都是我们的另一半。——西 塞罗 9。仇恨终将泯灭,友谊万古长青。—— 西塞罗
高尔基说过:最好的朋友是那种不喜欢多说,能与你默默相
对而又息息相通的人;莎士比亚也写过,朋友之间必须患
难相济,那才能说得上是真真的友谊......我想,这不正是马 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故事
人类友谊的典范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人类友 谊的典范。从184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第 一次会晤起,他们两人合作了40年。在 这40年中,他们在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 动的伟大斗争中、团结一致,患难与共 建立了真挚的友谊。当《资本论》第一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给我们的启示
其一,珍视友谊,
热爱共同的事业,
是弥合矛盾的根 本思想动因
其二,披肝沥胆, 坦诚相见,是协 其三,积极的交 流与疏通是弥合 矛盾、增进友谊 的重要途径。
调关系、弥合矛
盾的重要原则。
《共产党宣言》,是卡尔· 马 克思和弗里德里希· 恩格斯为 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 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 生的重要标志。由马克思执 笔写成 。1848年2月21日在 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2 月24日,《共产党宣言》正 式出版。 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 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 共产主义运动将成为不可抗 拒的历史潮流。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马克思和恩格斯是19世纪著名的社会主义理论家,他们的思想影响深远,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特里尔,恩格斯出生于德国巴门。
他们在共同的信仰下,建立了一段伟大的友谊,共同探讨社会问题,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始于他们在柏林大学的相识。
马克思是一名热衷于哲学的学生,而恩格斯则是一名热衷于政治经济学的学生。
他们在大学时代就开始了深厚的友谊,共同探讨社会问题,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在他们的合作中,马克思主要负责理论的构建和思想的整合,而恩格斯则主要负责对现实社会问题的观察和研究。
他们的合作成果主要体现在《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等重要著作中。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为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也充满了坎坷和艰辛。
他们在探讨社会问题的过程中,遭受了来自当时政治和社会的种种打压和迫害。
然而,他们始终坚定地信仰着自己的理想,不断地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着。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最终成为了一段永恒的传奇。
他们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而且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理论为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总的来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
他们的思想为世界历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成为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石。
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应该铭记他们的故事,传承他们的理想,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马克思与恩格斯传中的伟人故事

马克思与恩格斯传中的伟人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两位叱咤风云的思想家和社会改革者。
他们的合作与努力不仅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塑造了他们自己的伟大人生。
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传记,聆听这两位伟人的故事。
第一章:英雄的初遇1820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出生在德国特里尔的一个犹太家庭。
他聪慧而出类拔萃,很快显露出他的思辨能力和对社会不公正的敏感。
在大学期间,他加入了革命组织,并开始了他反对专制主义的斗争。
同时,在德国出生的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也经历着自己的成长与探索。
他的父亲是一位工厂主,这让他对工人阶级的不公平感到深深的愤怒与痛苦。
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观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通过他们的共同兴趣,两位伟人有了初次接触。
第二章:革命的友谊马克思和恩格斯相遇后,他们立即燃起了革命的激情。
他们深入探讨社会问题,从哲学到经济学,从历史到政治,无所不谈。
他们彼此鼓励,互相启发,并梦想着改变世界的未来。
1848年,欧洲爆发了一系列的革命浪潮,这成为了他们走向领导地位的机会。
他们共同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宣告了无产阶级解放的理念。
这部宣言不仅是一份政治纲领,更是他们革命理想的庄严宣言。
第三章:思想的演进在合作的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逐渐演进并发展起来。
他们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的本质,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和阶级斗争的概念。
这些理论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理论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还积极参与各种政治斗争。
他们在组织工人运动、支持工会的发展以及呼吁妇女解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的行动不仅是对社会不公的抗议,也是对人类解放的追求。
第四章:不朽的遗产马克思于1883年去世,恩格斯则在1895年离世。
尽管他们已离世多年,但他们的思想和影响力却一直存活至今。
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全球革命者的信仰,对世界各地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们的传记成为人们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窗户。
这是一段伟人的故事,以及他们对社会正义和人类解放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的成长经历及与恩格思的相遇相知
环院111200040 李宗桦
1835年夏天,马克思即将中学毕业,他的一篇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引起了他的老师的注意。
文中有几段这样写道:“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出色的诗人,但他决不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
”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他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我被自己的梦想牵引,还不如说是被紧跟梦想实现之后的或虚或实的利益与满足所牵引。
如果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胸怀与博大,那将自己生命的全部奉献给全人类的幸福的追求上,就是超越与境界。
1835年,马克思中学毕业后,到了当时著名的波恩大学去学习法律。
他本来希望在这里能够认真地学习专业,谁知道,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波恩大学已经没有良好的学习气氛,学生整日追求的是吃喝玩乐,无所事事。
马克思感到不能再在这里呆下去了。
1836年,马克思转入柏林大学学习。
柏林大学在当时不仅学习气氛浓厚,而且学术方面在思想学术领域都处领先地位。
马克思在柏林大学学习过程中,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积极参与他们的活动,这使他更多地吸收了该派的民主思想成份,加强了对世界的认识,增强了改造世界的信心,为他以后的思想发展、理论建树奠定了基础。
——对环境的高要求实际上是对自己的高要求,如果没有锐气改变环境,那么就要自寻出路。
因为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什么对自己最重要。
大学毕业后,马克思被聘用为《莱茵报》主编,马克思正好借《莱茵报》来宣传革命思想,与反动政府作坚决斗争。
1843年深秋,马克思被驱逐出德国,来到了法国巴黎。
1845年1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2月到了布鲁塞尔。
1848年3月初,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返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
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伦敦,在这里长期定居。
——我很孤独,但我并不寂寞,我是徘徊在欧洲大陆上的幽灵。
五十年代是马克思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
贫困的生活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形形色色的敌人对他攻击诽谤,几乎所有的报刊对他关上了大门。
但他没有退缩,继续战斗。
他成年累月地在英国博物馆研读政治经济文献,埋头从事经济学研究,为无产阶级锻造理论武器。
1871年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举行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卖国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公社失败后,马克思又从物质生活、政治思想上帮助逃离法国的公社流亡者。
而说到马克思就不得不提他的好朋友----恩格思。
二人协力完成了人类史上一巨著﹐甚至乎后人都会并称二人作马恩﹐可见二人联系之紧密。
马克思与恩格斯这两位革命巨人之间的友谊,是世界上的任何友谊都没法比的。
马克思对恩格斯的才能十分敬佩,说自己总是踏着恩格斯的脚印走。
而恩格斯总是认为马克思的才能要超过自己,在他们的共同事业中,马克思是第一提琴手而自己是第二提琴手。
《资本论》这部经典著作的写作及出版,就是他们伟大友谊的结晶。
1848年大革命失败后,恩格斯不得不回到曼彻斯特营业所,从事商务活动。
这使恩格斯十
分懊恼,他曾不止一次地把它称作是“该死的生意经”。
并且不止一次地下决心:永远摆脱这些事,去干他喜爱的政治活动和科学研究。
然而,当恩格斯想到:被迫流亡英国伦敦的马克思一家经常以面包和土豆充饥,过着贫困的生活时,他就抛开弃商念头,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并取得了成功。
这样做,为的是能在物质上帮助马克思,从而使朋友,也使共产主义运动最优秀的思想家得到保存,使《资本论》早日写成并得以出版。
于是,每个月,有时甚至是每个星期,都有一张张一英镑、二英镑、五英镑或十英镑的汇票从曼彻斯特寄往伦敦。
1864年,恩格斯成为曼彻斯特欧门——恩格斯公司的合伙人,开始对马克思大力援助。
几年后,他把公司合伙股权卖出以后,每年赠给马克思350英镑。
这些钱加起来,大大超过恩格斯的家庭开支。
从马克思来说,也正是为了对刚刚兴起的科学社会主义进行有效的指导,为了揭露资本主义的根本缺陷,才接受了恩格斯这种帮助。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亲密无间的朋友,他们所有的一切,无论是金钱或是学问,都是不分彼此的。
虽然他们分开了20年,但他们在思想上的共同生活并没有终止。
他们每天要通信,谈论政治和科学问题。
在一段时间,马克思把阅读恩格斯的来信看作是最愉快的事情。
他常常拿着信自言自语,好像正在和恩格斯交谈似的。
“嗯,不对,反正情况不是这样……”
“在这一点上你对了!”
马克思说着说着竟高兴得流出了眼泪。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那样地相互尊重,在他们看来,任何人对他们的思想和著作的批评都不及他们彼此交换意见那样意义重大。
于是,一有机会,恩格斯便摆脱商务,跑回伦敦。
他俩天天见面,不是在这个家里,就是在那个家里。
讨论问题时,他们在屋子里,各自沿着一条对角走来走去,一连谈上几个钟头。
有时两人一前一后,半晌不吭一声地踱步,直到取得一致的意见为止。
于是,两人就放声大笑起来。
1867年8月16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天凌晨两点,马克思向他的战友报告说,《资本论》第一卷所有印张(一共49个印张)的校对工作,都已结束。
他兴奋极了,写信对恩格斯说:“这一卷能够完成,只是得力于你!没有你为我而作的牺牲,这样三大卷的大部头著作,是我不能完成的,我拥抱你,感激之至!”
《资本论》于1867年9月14日在德国汉堡出版,这是整个国际工人运动中,具有伟大意义的大事,也是两位巨人友谊的结晶。
这种理解的友谊是那样深厚,甚至一直延续到马克思逝世之后。
马克思在病重期间,曾告诉女儿爱琳娜说,希望恩格斯能为他尚未出版的《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做出点什么”来。
当然,即使马克思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恩格斯也会去做的。
从1883马克思逝世时起,整整十年,恩格斯放下自己的工作,尽力从事《资本论》后两卷手稿的整理、出版,补充了许多材料,重新撰写了一些篇章,使《资本论》得以在1885年和1894年问世。
两人情同兄弟,志同道合,在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上,马克思为主,恩格思为辅,但离开了恩,马克思主义难以形成,更难以传播。
马克思一生的主要创作中,要么是在恩格斯的帮助下完成,要么是两人共同完成,特别是恩格斯作为一个资本家的后代,在资金上给了马克思极大的帮助。
在马克思逝世后,他为宣传马克思的著作出版和宣传作了不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