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综合征辩证分型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耳穴压豆在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的作用

中医护理耳穴压豆在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的作用

中医护理耳穴压豆在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的作用发表时间:2017-09-15T14:37:37.60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5月第9期作者:刘凤琴[导读] 本研究结果说明中医护理耳穴压豆在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疗效肯定,痛苦小、操作简单,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滨州市中医医院 2566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耳穴压豆在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的作用。

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滨州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就诊住院病人16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4例,对照组84例;病人入院当日由值班护士采用 “妇女更年期综合症自护能力评估量表”“kupperman更年期评分标准”进行入院评估。

次日,对照组实施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同时运用中医护理耳穴压豆,辩证取穴压豆,通过手法补泻以治疗更年期综合症。

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Kupperman评分、血压、血脂代谢指标均有明显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组间比较,观察组复发率1.2%;对照组复发率为11.9%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达100%,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说明中医护理耳穴压豆在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疗效肯定,痛苦小、操作简单,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护理;辨证施护;耳穴压豆;更年期综合症;手法补泻更年期综合症是指妇女从性功能成熟到衰退的转变时期,由于卵巢功能衰退直至消失,引起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1]。

大约50%的更年期妇女出现症状,影响生活。

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使用激素替代疗法,此法效果虽好,但是有不良反应和局限性,接受此疗法的妇女不多.绝大多数女性正在忍受更年期各种症状带来的痛苦。

因而对该病的治疗护理方法的探讨成为摆在每一个医生和护士面前的课题。

2011~2013年,我科采用中医护理耳穴压豆治疗本病84例,同时设对照组进行对照,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课题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滨州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就诊住院病人168例,均为女性,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中更年期综合症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4例(应用中医护理耳穴压豆+常规药物疗法),对照组84例(应用常规药物疗法),年龄40-58岁,平均(46士5.2)岁;病程1.5-5.8年,平均(2.86 士1.86)年;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更年期症状到 中成药备好

更年期症状到 中成药备好

更年期症状到中成药备好
妇女在更年期因雌激素水平降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而引发的一系列病症,称为更年期综合征。

治疗时应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用相应的OTC中成药。

症状:月经先后无定期,头晕耳鸣,失眠健忘,发脱齿摇,腰膝酸痛,五心烦热,午后潮热,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者。

中医辨证:肾阴不足。

选用滋阴补肾填精的OTC中成药:
河车大造丸
由紫河车、熟地、天冬、麦冬、制龟板、黄柏等组成。

功效滋阴补肾填精。

大蜜丸每次1丸(9克),一日2次,口服。

六味地黄丸
由熟地、山茱萸、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组成。

功效滋阴补肾,兼益肝阴。

浓缩丸每次8~10粒,一日2~3次,口服。

养血安神丸
由首乌藤、鸡血藤、熟地、生地、合欢皮、墨旱莲、仙鹤草等组成。

功效滋阴养血、宁心安神。

浓缩丸每次6克,片剂每次5片,一日3次,口服。

症状:月经先后无定期,头晕耳鸣,失眠健忘,发脱齿摇,腰酸,畏寒肢冷,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者。

中医辨证:肾阳虚损。

宜选用温肾益精,安神定志的OTC中成药:龟鹿二仙膏
由龟板、鹿角、党参、枸杞子组成。

功效补肾填精。

膏滋剂每次10。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心脏神经症的辩证分型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心脏神经症的辩证分型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心脏神经症的辩证分型神经症原称神经官能症。

心脏神经症是由于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综合征,是神经症的一种特殊类型。

以心血管系统症状,或兼有神经症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

一般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但也可与器质性心脏病同时存在。

精神因素在本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如焦虑、情绪激动、精神创伤等,劳累过度亦为常发诱因。

本病大多发生于青年和壮年,女性多见,尤其是更年期妇女。

症状多种多样,时好时坏,严重者影响劳动力。

心脏神经症属中医的“惊悸征忡”、“胸痹”、“郁证”等范畴。

1.肝郁胆虚症状:情绪抑郁,胆怯易惊,心悸阵作,少眠易醒,胸胁闷胀,胸痛而无定处,常因情志因素诱发。

海天医考网整理|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证候分析: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则情绪抑郁,胸胁问胀;气郁血滞,气散血行,故胸痛无定处,常因情志因素诱发;心胆气虚,神失所主,则胆怯易惊,心悸,少眠易醒;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或虚弦,均为肝郁胆虚之征。

2.痰火内扰症状:心悸而烦,胸脘窒闷,或形体肥胖,寐则多梦,口苦口干少饮,痰多。

舌红,苔黄腻或浊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痰浊内盛,则形体肥胖,痰多;阻碍气机,则胸脘窒闷;痰火内扰,则心悸而烦,寐则多梦;痰火伤阴,海天医考网整理|则口苦口干少饮;舌红,苔黄腻或浊腻,脉滑数,均为痰火内扰之征。

3.心脾两虚症状:心悸头晕,胸痛隐隐,面白神疲,失眠健忘。

舌质淡红,苔薄,脉细弱。

证候分析:心脾两虚,气血俱亏,血不养心,则心悸,心痛隐隐;神失潜藏测失眠;心血不能上荣于脑测头晕、健忘;不能上充于面测面色苍白;血亏气虚测神疲;舌质淡红,苔薄,脉细弱,均为心脾两虚,气血俱亏之征。

4.阴虚火旺症状:心悸不安,心烦不眠,惊悸易怒,头晕目眩,耳鸣,手足心热,腰酸梦遗,口于少津。

舌质红,苔少或光剥,脉细数。

证候分析:肾阴不足,水不济火,不能上济于心,以致心火内动,扰乱心神,则心悸不安,海天医考网整理|心烦不眠,惊悸易怒;阴亏于下,则腰酸梦遗;虚阳上扰,则头晕目眩、耳呜;手足心热,口干少津,舌质红,苔少或光剥,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征。

月经量过少中医秘验方

月经量过少中医秘验方

⽉经量过少中医秘验⽅⽉经过少⽉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少于既往,经期不⾜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称“⽉经过少”,亦称“经⽔涩少,经量过少”。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性腺功能低下、⼦宫内膜结核、炎症或刮宫过深等引起的⽉经过少。

⽉经过少伴⽉经后期者,可发展为闭经。

本病属器质性病变者,病程较长,疗效较差。

[病因病机]主要机理为精亏⾎少,冲任⽓⾎不⾜,或寒凝瘀阻,冲任⽓⾎不畅,⾎海满溢不多⽽致。

常见的分型有肾虚、⾎虚、⾎寒和⾎瘀。

⼀、肾虚先天禀赋不⾜,或房劳久病,损伤肾⽓,或屡次堕胎,伤精耗⽓,肾精亏损,肾⽓不⾜,冲任亏虚,⾎海满溢不多,遂致⽉经量少。

⼆、⾎虚数伤于⾎,⼤病久病,营⾎亏虚,或饮⾷劳倦,思虑过度,损伤脾⽓,脾虚化源不⾜,冲任⽓⾎亏虚,⾎海满溢不多,致经⾏量少。

三、⾎寒经期产后,感受寒邪,或过⾷⽣冷,寒邪伏于冲任,⾎为寒滞,运⾏不畅,⾎海满溢不多,致经⾏量少。

四、⾎瘀经期产后,余⾎未净之际,七情内伤,⽓滞⾎瘀,或感受邪⽓,邪与⾎结,瘀滞冲任,⽓⾎运⾏不畅,⾎海满溢不多,致经⾏量少。

[辨证论治]以经量的明显减少⽽周期正常为辨证要点,也可伴有经期缩短。

治疗须分辨虚实,虚证者重在补肾益精,或补⾎益⽓以滋经⾎之源;实证者重在温经⾏滞,或祛瘀⾏⾎以通调冲任。

⼀、肾虚型主要证候:经来量少,不⽇即净,或点滴即⽌,⾎⾊淡黯,质稀,腰酸腿软,头晕⽿鸣,⼩便频数,⾆淡,苔薄,脉沉细。

证候分析:肾⽓不⾜,精⾎亏虚,冲任⽓⾎衰少,⾎海满溢不多,故经量明显减少,或点滴即净,⾊淡黯质稀;精⾎衰少,脑髓不充,故头晕⽿鸣;肾虚腰腿失养,故腰酸腿软;肾虚膀胱失于温固,故⼩便频数。

⾆淡,苔薄,脉沉细,也为肾虚之征。

治疗法则:补肾益精,养⾎调经。

⽅药举例:当归地黄饮(《景岳全书》)加紫河车、丹参。

当归、熟地、⼭茱萸、杜仲、⼭药、⽜膝、⽢草⽅中熟地、⼭茱萸、当归、紫河车补肾益精养⾎;当归、丹参养⾎活⾎调经;杜仲、⽜膝补肾强腰膝;⼭药补脾资⽣化之源;⽢草调和诸药。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石唸力王旭**作者简介:石堆力(1995-),女.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级在读硕十.研究方问: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通讯作者:壬旭(I960-),女.医学博七教授,主任医师.博I: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29)摘要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会对女性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目前多采用激素替代治疗。

中医药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文献报道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

通过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围绝经 期综合征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为今后治疗提供思路。

关键词中医药;围绝经期综合征;综述中图分类号:R271.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979(2021 )01-0151-03Advanc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perimenopausal syndromeSHI Yin-li WANG Xu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 Nanjing University of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9, China)[Abstract] The occurrence of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will affect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women. At present , hormone re ­placement therapy (HRT ) is mostly us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reating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Thisaiticle summarizes , collates , and summarizes the literature reports on TCM treatment of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 improve the qual ­ity of life, and provide ideas for future treatment.[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review围绝经期综合征(menopausal syndrome, MPS)是指妇女随着年龄增长,卵巢功能衰退甚至丧失,出现性激素波动而导致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和精神心理改变的疾病叫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生育观念改变等原因,在中国受 其困扰的处在绝经过渡期女性人数已逾1.5亿,且有年轻化趋 势叫患者多有月经失调、烘热汗出、烦躁不安、眩晕耳鸣等临床表现,严重者随着病情进展或与其他器官功能疾病合并存在。

范新发阳法复脉治疗女性更年期心悸浅析

范新发阳法复脉治疗女性更年期心悸浅析

环球中医药2023年5月第16卷第5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y 2023,Vol.16,No.5969 ㊃名医心鉴㊃基金项目: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202275);保定市科技计划项目(2041ZF270)作者单位:071000 保定市第一中医院全科医学科(谷宁飞㊁蔡增博㊁张君实),功能检查科(徐亚岭),心血管科(王翠平),范新发名医工作室(范凌云),院科教科(路雯潇)作者简介:谷宁飞(1982-),硕士㊂研究方向:中医内科疾病㊂E⁃mail:840992144@范新发阳法复脉治疗女性更年期心悸浅析谷宁飞 徐亚岭 王翠平 范凌云 蔡增博 张君实 路雯潇【摘要】 女性更年期心悸由于体内脏腑阳气虚衰,尤其是肾阳亏虚㊁心阳不足,甚者心肾之阳气俱虚而致血脉瘀滞,心神失养,同时与该时期女性肝郁脾虚,气机失调,对心脏失于温煦濡养而致心悸的发生㊂范新发教授临证以和阴阳㊁调脏腑㊁通血脉,恢复机体血脉功能为指导思想,确立阳法复脉为基本治疗法则,选择炙甘草汤为基础方灵活化裁组成炙草复脉汤,临证选用桂枝㊁炙甘草㊁人参㊁生姜㊁黄酒等偏于发越㊁温煦㊁推动作用的阳性药物㊂同时运用时辰服药法并且于午时阳气最旺时加服一次服药法助阳㊁补气通阳固正气㊁益气温阳通心气㊁甘温扶阳益脾气㊁阴中求阳等治法而共奏调和阴阳,补益心气,养心通脉而悸止,治疗本病获良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复脉法的临证应用内涵㊂【关键词】 更年期心悸; 阳法复脉; 范新发; 择时服药; 炙草复脉汤; 临床经验【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23.05.0251 阳法复脉的学术源流1.1 复脉法及源流复脉法”之名出自复脉汤,首见于‘千金翼方㊃五藏气虚“: 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心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二十一日死方㊂”该法源于张仲景和营通脉之代表方 复脉汤即炙甘草汤,原文177条: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被誉为 通阳复脉第一方㊂”复脉法是以血脉论为基础,参佐复脉汤及其类方组方用药,和阴阳㊁调脏腑㊁通血脉,恢复机体血脉功能的一种中医治法,适用于脉道失利(沉微结代),或肢体疼痛,或神志昏昧,甚则厥逆者,其含义深邃,冯慧等[1]临证时首辨阴阳之不同,随证加减,根据复脉汤中阴药㊁阳药之用量之多少分为复脉阴法㊁复脉阳法,还根据五脏阴阳各不同,提出了五脏皆可复脉,非独心也复脉脏腑法的观点,其核心在于补益脾胃,中焦旺则气血盛,阴血足则血脉充,心阳复而血脉通㊂汪嵘等[2]则根据其病位卫阳㊁真阳层次不同分为桂枝复脉法㊁附子复脉法两类,桂枝复脉法用于病位在上焦,病机为卫阳亏虚,表现为胸闷心悸㊁脉促等症候者,以桂枝攻表扶卫阳;附子复脉法用于病位在下焦,病机为真阳不足,表现为腹满下利㊁脉沉微等症候者,以附子救里温真阳㊂1.2 阳法复脉现代应用阳法复脉是以甘温益气㊁辛温发散而通阳,辛热之品通血助阳以复脉救心,气行则血行,阳旺则脉通,实为寒邪伤阳或体弱阳气亏虚之人所设㊂后世医家师仲景之法,辨病变脏腑之异,化裁应用复脉汤,创制多首复脉汤类方,如人参复脉汤㊁加减复脉汤㊁一㊁二㊁三甲复脉汤㊁大定风珠㊁龙牡复脉汤㊁清燥救肺汤等㊂一方面继承了建中培本复脉的核心;另一方面基于脏腑生克制化与血脉的关系,或益胃生金㊁或滋水生金㊁或培土抑木㊁或滋水涵木㊁或扶正复脉等治法而发展了复脉法的变化与应用,现代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㊁呃逆㊁咳喘㊁肝风㊁眩晕㊁痉厥㊁脱证㊁外感温病等一系列疾病㊂范新发教授用阳法复脉治疗更年期女性心悸获良效,其中阳法不仅仅包括了偏于发越㊁温煦㊁推动作用阳性药物的使用,还有择午时服药助阳㊁补气通阳㊁益气温阳㊁甘温扶阳㊁阴中求阳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复脉法的临证应用内涵㊂2 范新发从阳虚为本论治女性更年期心悸2.1 阳虚为本为更年期心悸的核心病机心悸最早由张仲景描述为疾病并提出诊疗方法,如 寸口脉动而弱 弱则为悸”㊂‘濒湖脉学“称脉气 始于肾,生于胃”,心脉的节律均匀㊁从容和缓,谓之有神,是由于脾胃之气不衰和肾气充沛保证的㊂西医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引起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3],认为其发病基础在于卵巢功能减退㊁雌激素分泌减少㊂祖国医学认为女性更年期心悸是由于这一时期肾气由盛渐衰,天癸得不到肾气的滋养而由渐少至衰竭,精血日趋不足,阳气日渐虚衰致阳常不足,阳气虚弱,鼓动血脉无力,脉气不相续接,对心脏失于温煦而致心脏拘挛,则悸动不安,脉来或结或970 环球中医药2023年5月第16卷第5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y2023,Vol.16,No.5代,至数不齐[4]㊂国医大师刘志明亦认为心肾阳气的盛衰直接影响心率快慢和脉象虚实[5]㊂周平安教授认为更年期诸症以肾精亏虚㊁阴阳失衡㊁五脏不安为发病病机,阴阳不平,气血不和,病及周身,治疗时选用二仙汤合四物汤为主方调整阴阳,以平为期为主要治法获得良效[6]㊂陈士铎[7]认为肾精肾气亏虚基础上的心肾不交,心阳虚性偏亢是更年期心悸的基本病机㊂唐丽颖等[8]调查研究发现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体质类型以阳虚质比例最高,且发病程度呈中㊁重度,与女性的生理特点和现代女性承受职场和家庭双重压力,熬夜,穿戴暴露过多,加之过多食用寒凉冰冻食物易形成畏寒怕冷㊁手足不温等阳虚内寒体质㊂范新发教授认为更年期女性心悸的发生根本在于体内脏腑阳气不足,而在脏腑阳气之中又格外注意顾护心之阳气,心阳亏虚,血脉瘀滞,心神失养,则心脏搏动无力致心悸的发生㊂根据祖国医学肾与生殖内分泌的内在联系,肾阳为全身阳气之根本,具有温煦㊁温通血脉的作用,脉生于营,营属心,心体阴而用阳[9]㊂脉行气血,阴阳相贯,如环无端,阳气旺则血脉通,气血充足,阴阳调和,则血脉通利㊂若肾阳亏虚,命门火衰,温煦无力,则心阳不足;若心阳不足而累及肾,可见心肾之阳俱虚之证㊂肾阳虚则虚寒内生,气血凝滞,冲任失调,影响胞宫的正常功能[10],如‘伤寒明理论㊃悸“记载: 气虚者,由阳气内虚,心下空虚,正气内动而悸也㊂”2.2 重视肝㊁脾二脏对心悸发生的影响由于妇女以血为本,范新发教授临证非常注重肝㊁脾二脏对心悸发生的影响㊂肝藏血而润心,主疏泄,体阴而用阳,其性主升㊁主动,条达㊁升动是阳气的特性㊂‘四圣心源“曰 肝木即肾水之温升者也,故肝血温暖而性升”,肝脏阳气充沛,能使人体气机的条达升动之性发挥正常,如肝气㊁肝阳不足,木郁不达,气滞不通,就会气机不畅则易郁而化火,郁火耗伤津,发为虚热上扰心神,阻滞血行,气血郁聚于胸中,使心脉闭阻;出现如忧郁㊁胁肋疼痛㊁胆怯㊁焦虑等阳虚类精神症状,与肝寒肝气失于温升条达有关㊂‘明医杂著㊃医论“中有 凡心脏得病,必先调其肝肾二脏,肾者心之,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此心病先求于肝,清其源也”㊂若该时期女性肝脏藏泄功能失常,则多出现焦虑抑郁㊁心烦不寐㊁心悸等情志不遂肝气不舒证候,现代研究认为可能与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而出现女性神经-内分泌的紊乱致围绝经期的心脏神经官能征有关㊂心主血㊁统血,脾生血,血濡心,心乃形之君,血充则心君自安㊂脾胃属中焦,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血充有赖于脾胃功能的正常㊂正常情况下,胃纳脾运,心血充盈,若脾胃功能失职,化源不足,血不养心,必致心脉不利,从而出现惊悸㊁怔忡之症,脾虚生化不足,则心失所养而致悸㊂且脾胃运化不及,水饮停于胃后患者亦有心慌的感觉㊂若脾胃损伤,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停聚,导致痰湿内生,阻滞气机,阻遏阳气,脉道不畅,故见心悸气短,另一方面气血津液生化乏源,中气衰弱心气亦因之不足,心气不足则推动血运无力,致脉道运行不畅,气虚不能自护则心悸动而不宁㊂正如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说: 治肝㊁心㊁肺㊁肾,有余不足,或补或泻,惟益脾胃之药为切㊂”这一观点也符合妇科 青春期重在补肾,生育期重在调肝,绝经期重在健脾”的一般治疗规律㊂肝气疏泄功能失调,肝气犯脾致脾气虚弱,运化失司,升降之枢纽,脾的运化有赖于肝的疏泄,肝气疏泄亦有赖于脾胃之畅达㊂对临床更好的理解和运用通阳复脉法,靶向治疗不同脏腑㊁不同部位的阳虚证,做到精准辨治具有指导性意义㊂3 范新发阳法复脉治法的临证用药特色范教授在组方治疗更年期女性心悸时,补气通阳而不燥烈,滋阴养血而不柔腻,临证灵活化裁,注重顾护人体之正气,兼顾肝脾二脏,组方配伍和平精当,平和之中,又以阳法为主,充分体现了阳法复脉在本病中的运用㊂3.1 择午时阳气最盛时服药,增强通阳疗效范教授临证中根据祖国先贤基于 天人合一”思想的子午流注理论, 流者,往也㊂注者,住也”㊂在原方记载炙甘草汤日三服的用法基础上,时辰与经脉相配属,择辰(9:00~ 11:00)㊁午(11:00~13:00)㊁酉(17:00~19:00)此三个时辰服药,正值胃㊁心㊁肾经当令㊂在这三经所配所属之时辰,该经气血充盛,功能活动相对旺盛,自身敏感性增强,起增效作用㊂一日的24小时从23:00开始,划分为12个时辰,分别与十二条经脉相对应㊂人体的气血按照这一规律在不同的时辰流注到脏腑经络,循环有序,如环无端,依时灌注,周流不息,至时为盛,过时而衰,盛衰有时,具有节奏性㊁时相性,与‘素问㊃生气通天论篇“记载: 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的自然界周期循环的特点相应㊂根据上述气血灌注脏腑时间学说,辰时经脉气血灌注于胃,辰时当令,经行足阳明胃经,此乃多气多血之经,易于升动,故胃气旺于辰时,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之海,同时胃为肾之关,胃气大开,方能起衰,入肾之药,先入于胃, 欲补肾中之精,先求胃土之旺”,此时服药正应 清阳乃升”之意㊂亦可以充分发挥胃土的荣养功能,达滋养肾水之效㊂午时对应心,一日之中光照度最高的时点[11],人体阳气最为盛行的时辰,此时气血旺行㊂更年期心悸之病位在心,位居上焦属阳,在五行中属火, 火曰炎上”,午时阳气最盛气血流注心经,迎时而至,心经气血旺盛,因势利导,顺水推舟,此时服药能更好的发挥其心阳的温煦作用,正取复脉定悸,养心安神之意,临床疗效更佳㊂酉时对应肾,为肾气所主,肾经当令,经行属足少阴肾经,此时恰逢阴入阳,阳气渐弱,阴始旺于阳,两经交接,阴虚尤甚[12],气血失和,阴阳失调,此时进药可纠正阴阳气血之偏颇㊂范教授巧妙运用时间学说,择时服药恢复脏腑之阴阳平衡,精准灵活,每有桴鼓之效㊂3.2 阳法复脉基础方 炙甘草汤的具体组方及应用范新发教授之 阳法复脉”以炙甘草汤通阳复脉,滋阴养血为基础㊂临证化裁组方炙草复脉汤:炙甘草15g㊁桂枝15g㊁生姜10g㊁人参10g㊁苦参10g㊁甘松6g㊁生地10g㊁阿环球中医药2023年5月第16卷第5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y2023,Vol.16,No.5971胶烊化8g㊁麦冬15g㊁火麻仁10g㊁大枣25g,煎药时兑入黄酒200mL,水煎服,辰㊁午㊁酉时服药,日三次㊂煎煮时用黄酒代替原方中的清酒,因原方中清酒是冬酿接夏而成者,用清酒恐病人依从性差㊂而黄酒取材方便价廉,其性温,入肝经,温服更有补益心气之功,有助于养心通脉[13]㊂临证时根据患者辩证分型特点调整药物用量㊁药味加减或者合用他方等灵活化裁,具有补气通阳㊁益气温阳㊁甘温扶阳㊁阴中求阳等功效,极大地丰富了阳法复脉的内涵㊂3.2.1 补气通阳固正气 方中炙甘草㊁桂枝均15g,用量最大为君,入心,补中气以充化源,使后天之本生化有源,固护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㊂则全身气血恢复,脉中的阳气自然恢复㊂炙甘草㊁人参㊁甘松㊁大枣补气,桂枝㊁生姜㊁黄酒在补气的基础上通阳,脉中阳气得以恢复,血液得以温化,血脉得以畅通,脉搏跳动恢复正常㊂3.2.2 益气温阳活血通心气 在炙甘草汤基础上,若患者症见:心悸㊁怕冷㊁肢凉㊁乏力㊁纳差㊁气短者,为心阳不足,脾气虚弱者;易人参为党参10g,生姜为干姜10g,与甘松㊁大枣㊁桂枝㊁黄酒等辛温药物同用,甘温益气,温阳散寒,温通血脉,促进血液运行㊂临证酌加黄芪㊁淫羊藿黄芪入肺㊁脾两经,既补肺益气,又培土生金,淫羊藿入肾经,补肾助阳,二者益气温阳,金水相生共用;兼有血瘀者,合用丹参饮,丹参30g㊁檀香8g㊁砂仁6g活血祛瘀,方中丹参色赤入心,用量最大,活血凉血化瘀而不伤气血,兼有安神之效,檀香㊁砂仁温中行气,若兼有心神不宁㊁怔忡惊惕者,加当归㊁酸枣仁㊁柏子仁㊁远志㊁茯神宁心安神㊂3.2.3 甘温扶阳益脾气 据 阳之动始于温” 甘与辛合而生阳”的理论,以甘温辛热为主,如炙甘草汤用炙甘草㊁人参㊁桂枝㊁生姜㊁黄酒等辛温扶阳强心药,加甘润滋阴养血之麦冬㊁生地黄㊁阿胶㊁大枣,以期阴阳双补,心脉通利㊂方中的芳香之品甘松,味辛㊁甘㊁温,归脾㊁胃经,行气开郁醒脾,‘本草纲目“记载其 理元气㊁去气郁㊁开脾郁㊁醒脾气”,有补㊁和㊁缓之功效,具有抗心律失常㊁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14]㊂若患者症见腹痛喜温欲按,虚烦心悸不宁㊁面色无华㊁手足烦热㊁咽干口燥等,病机属中焦虚寒,肝脾失调者,范教授采用甘温平和之小建中汤,用桂枝㊁甘草㊁生姜㊁大枣之品,辛甘化阳,酸甘化阴,兼加饴糖大枣甘温之品补虚缓中,中气健,化源足,阴阳和,则心悸虚烦自除,取其补其中而生其阳之意㊂3.2.4 治其阳者,必调其阴 方中生地㊁苦参㊁麦冬㊁阿胶清热滋阴养血,生地㊁麦冬甘养脾健胃,麻仁润燥,意在通阳复脉同时滋阴养血,气血双补,滋阴养血而不凝滞,通阳行血而不伤阴,阴阳气血复原,阳通脉复,于是脉结代㊁心动悸之证缓解㊂滋阴药物可制约桂枝㊁生姜㊁黄酒的燥烈之弊,防止产生副作用㊂原方基础上加用苦参,苦参其性苦㊁寒,合用增强清热滋阴之效,减少原方中生地用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主要活性成分氧化苦参碱具有较好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对心脏有正性肌力㊁减慢心率㊁抗心律失常作用㊁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15]㊂4摇病案举隅患者,女,49岁,主诉:心悸反复发作㊁胸闷㊁气短2年余,2020年12月18日来诊,刻诊:心悸,手足不温㊁乏力,性急易怒,情绪激动时明显感胁肋㊁乳房胀痛,停经3年,纳差食少,舌红,苔薄白,脉结代㊂静态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86次/分,室性早搏㊂根据主证中医诊断:心悸(阳虚肝郁证),西医诊断:室性早搏,治以温补心阳㊁养心安神㊂方选炙甘草汤合逍遥散加减,治以益气温阳㊁疏肝理脾,具体处方如下:炙甘草20g㊁火麻仁10g㊁生地20g㊁阿胶烊化10g㊁甘松10g 苦参10g㊁桂枝10g㊁麦冬20g㊁白芍10g㊁赤芍10g㊁柴胡10g㊁枳实10g㊁瓜蒌10g㊁薤白10g㊁丹参30g㊁延胡索10g㊁川楝子10g㊁木香8g㊁生姜3片㊁大枣5枚,7剂,日1剂,水煎服,日3服㊂2020年12月29日二诊:患者诉服药后心悸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胸闷气短㊁胁肋胀痛症状缓解,进食量较前增多,手足转温,又出现早醒寐差,大便溏,是由于素体阳虚,寒邪内郁,不能外达,气血运行不畅,血不归心所致,去原方之瓜蒌㊁薤白㊁川楝子㊁延胡索㊁木香,加柏子仁10g㊁当归10g㊁炒酸枣仁30g㊁夜交藤10g行气养血安神㊂2021年1月6日三诊:患者心悸偶有发作,夜寐安,舌红,苔薄,脉细滑㊂效不更方,继以原方10剂服用调理,嘱其慎起居,调情志,节饮食㊂2022年1月28日告知诸症缓解,心悸未再发作㊂按 患者心悸㊁胸闷㊁气短,手足不温,舌红,苔薄白,脉结代由于自身气血不足,阳虚血少,情志不畅所致,主要是阳虚致悸㊁气滞不舒扰心造成胸闷㊁气短㊁手足不温㊂方中炙甘草㊁火麻仁㊁桂枝㊁阿胶㊁甘松益心气,补脾气;生地㊁甘松㊁苦参清热,延胡索㊁丹参㊁川楝子活血理气止痛,瓜蒌㊁薤白通阳泄浊定悸,赤白芍同用疏肝,养血活血祛瘀止痛㊁枳实㊁柴胡㊁木香疏肝行气解郁㊁健脾消食,生姜辛温通阳㊁大枣甘温补气健脾,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温阳㊁复脉定悸㊁疏肝解郁止痛之功㊂服药后二诊又出现早醒寐差,大便溏,系因阳虚寒邪内郁,不能外达,气血运行不畅,血不归心所致,故加柏子仁㊁当归㊁酸枣仁㊁夜交藤行气养血安神㊂参考文献[1] 冯慧,余悦,刘喜明,等.复脉法及其应用探析[J].中医杂志,2019,60(22):1900⁃1903.[2] 汪嵘,王勇力,许家栋.张仲景复脉法刍议[J].江苏中医药,2022,54(7):60⁃62.[3] 肖承悰.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更年期综合征(2020⁃10.11)[J].世界中医药,2021,16(2):190⁃192.[4] 刘颐,王东海.益气养阴㊁通阳复脉治疗心悸探析[J].中国中医急症,2021,30(8):1484⁃1486.[5] 郭艳琼,常兴,刘金凤.国医大师刘志明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3):1417⁃1419. [6] 李阳,刘肇恒,吴志松,等.周平安教授以平为期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经验[J].环球中医药,2022,15(3):449⁃451.972 环球中医药2023年5月第16卷第5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y2023,Vol.16,No.5[7] 孙兴华,宋欢欢.陈士铎交通心肾法治疗更年期心悸探析[J].陕西中医,2019,40(3):371⁃373.[8] 唐丽颖,何舟,胡艳影,等.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调查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22)118⁃120. [9] 强睿,吕文良.基于 肝体阴用阳”浅析五脏皆体阴用阳[J].环球中医药,2022,15(1):96⁃99.[10] 罗辉,李英帅,王琦,等.阳虚质与疾病的相关性[J].中医杂志,2020,61(8):716⁃720.[11] 张健雄,王义国,张启明,等.五藏功能节律的执行结构和相位分布[J].环球中医药,2021,14(12):2219⁃2223.[12] 李冀,王托资,付强.从 辰酉时”辨治高血压病探析[J].陕西中医,2022,43(3):338⁃341.[13] 傅建伟.黄帝与内经黄酒养生[J].中国酒,2019,(1):22⁃37.[14] 南笑珂,张鲁,罗琳,等.中药甘松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18,20(10):1312⁃1318. [15] 李本鹏,徐玉平,曾珠亮,等.氧化苦参碱与安倍生坦联用对野百合碱致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心室重构的作用[J].中成药,2022,44(1):223⁃226.(收稿日期:2022⁃09⁃21)(本文编辑:邱灵慧)。

绝经前后诸证的中医治疗与调护

绝经前后诸证的中医治疗与调护

绝经前后诸证的中医治疗与调护作者:许国姣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11期【中图分类号】R271.1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183-01【关键词】:绝经前后诸证;中医治疗;调护妇女“七七”之年肾气渐虚,冲任二脉虚衰、天癸渐竭,生殖器官及乳房也逐渐萎缩,此期称绝经前后,大多发生在44-54岁之间的女性。

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如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肿、皮肤蚁行样感、情志不宁等症状,称为绝经前后诸证,亦称“经断前后诸证” [1]。

西医称为更年期综合征,祖国医学把此症归属于“脏躁”范畴。

笔者对此期妇女予中医治疗,并配合调摄护理,现作简要介绍如下:1 中医分型与治疗1.1分型祖国医学认为此期妇女肾气渐衰,天癸渐竭,冲任二脉虚损,或精血不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肾阴阳失和。

临床上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两类,其中,以肾阴虚型为多见。

肾阴虚者往往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量少,色鲜红。

面部阵发性潮红,精神紧张,心烦易怒,手足心热,头昏耳鸣,盗汗,失眠,口干,便秘,舌质红少苔,脉弦细略数。

肾阳虚者往往表现为:月经往往突然量多,色淡,面色晦暗,精神萎靡,畏寒肢冷,纳少便溏,腰疼阴坠,或有浮肿,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1.2 治疗肾阴虚者予口服左归丸(熟地、山茰肉、山药、龟甲胶、鹿角胶枸杞、菟丝子、川牛膝)或六味地黄丸治疗,一次3粒,一日2次。

伴有口热口臭,小便黄赤,夜寐盗汗者,可选用知柏地黄丸,一次3粒,一日2次;伴有眼睛发红,兼有头晕者,可选用杞菊地黄丸,用量同上;伴有有耳鸣、耳聋、头目眩晕者,可选用耳聋左慈丸,用量同上。

肾阳虚者可服用右归丸或附桂八味丸,一次3粒,一日2次。

伴有失眠、心悸盗汗、心烦口干者,可选用天王补心丹,一次3粒,一日2次,亦可选用朱砂安神丸,或酸枣仁丸,或枣仁安神丸。

中医汗证的辩证分型和治疗

中医汗证的辩证分型和治疗

中医汗证的辩证分型和治疗【概述】汗证是指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

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则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发于病危时,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伴肢冷息微者称为脱汗;汗出色黄染衣着色者为黄汗;发生于急性热病过程中突然全身恶寒战栗,继而汗出,为战汗。

临床一般以自汗、盗汗最为多见。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风湿热、更年期综合征以及结核病等均可见汗出异常。

【病因病理】汗证的病因为病后体虚,耗伤肺气,感受风邪,营卫不和,或烦劳邪热亡血耗阴,情志不遂,肝火湿热内盛,均可致汗液外泄异常。

病理变化为肺气不足,肌表疏松,表卫不固,或为营卫不和,卫外失司,腠理开泄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烦劳过度,亡血失精,或邪热耗阴,以致阴精亏虚,虚火内生,阴津被扰,不能自藏而外泄作汗;情志不舒,肝气郁结,肝火偏旺,或嗜食辛辣厚味,或素体湿热偏盛等,以致肝火或湿热内盛,邪热郁蒸,津液外泄而致汗出增多。

【诊断要点】1 .根据汗出时的不同临床表现,可分为自汗、盗汗、脱汗、黄汗、战汗。

2.自汗、盗汗可单独出现,也可作为症状而伴见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

【辩证分型】1.肺卫不固症状: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易于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

苔薄白,脉细弱。

证候分析:肺气亏虚,肌表疏松,表卫不固而汗出恶风,且易感冒;动则耗气,气不摄汗,故汗出益甚;面色少华,脉细弱为气虚之象。

2.营卫不和症状: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或表现半身或局部汗出。

苔薄白,脉缓。

证候分析:营卫失和,腠理不密,故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苔薄白,脉缓为营卫不和之象。

3.阴虚火旺症状: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或兼有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

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阴精亏虚,虚火内生,热逼津液外泄,故见盗汗;虚热内蒸,故五心烦热,潮热,颧红;阴虚有热,津液不足,故而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

4.邪热郁蒸症状:蒸蒸汗出,汗液易黏或衣服黄染,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小便色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年期,对女性来说,是指卵巢功能从旺盛状态逐渐衰退到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包括绝经和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

对男性来说,是指50~60岁这一阶段。

更年期症状,易发生浑身燥热、眩晕,心悸,眼前有黑点或四肢发凉等症状,需要特别注意保养。

中医论证,每天用5-10克的药用玫瑰泡水喝,可以缓解更年期症状。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处于月经将绝未绝的自然绝经期 ,因其它原因以致卵巢功能衰退引起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 ,新陈代谢障碍 ,心血管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致。

中医认为 ,更年期综合征的出现 ,是由于肾气衰退、精血不足、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所致 ,可分如下四大类型去治疗。

一、更年期心肝脾虚 :月经紊乱, 3~ 5个月才来一次、量多 ,头晕 ,心悸气短 ,少寐梦多 ,腰酸背痛 ,四肢无力 ,食少乏味 ,大便烂 ,舌红 ,苔白 ,脉缓。

治则 :滋补心脾 ,佐以益肝肾。

处方 :党参、桂圆肉各 12克 ,桑寄生 15克 ,远志 3克 ,云苓、炒枣仁、白术、女贞子、淮山、麦冬各 10克。

水煎分 3次服。

二、更年期肝肾阴虚 :月经提前 ,经量多、色鲜红 ,烦躁易怒 ,血压偏高 ,头晕耳鸣 ,手足心热 ,口苦咽干 ,饮食减少 ,大便秘结 ,小便黄赤 ,舌质淡红 ,少津 ,苔薄黄 ,脉细。

治则 :滋阴降火 ,平肝和胃。

处方 :元参、茯苓、麦冬、山楂、麦芽各 10克 ,钩藤、蒺藜、山栀子各 9克 ,磁石 30克 ,夜交藤 20克 ,龙胆草、甘草各 6克。

水煎分 3次服。

三、更年期脾肾阳虚:月经提前 ,量多、色淡 ,浮肿 ,腰膝酸痛 ,胸闷气短 ,饮食减少 ,腹胀 ,手足不温 ,大便烂 ,小便清长 ,舌质淡 ,舌体胖 ,舌边有齿印 ,苔白。

治则 :补脾肾 ,固冲任 ,佐以燥湿。

处方 :党参 15克 ,白术、云苓、扁豆、神曲、菟丝子、仙灵脾、炒山楂各 10克 ,砂仁 5克 ,陈皮 4克。

水煎分 3次服。

四、更年期心血虚:心悸怔忡 ,胆怯易惊 ,多疑多虑 ,喜怒哭笑无党 ,潮热面红 ,汗出 ,舌质光红或舌尖起芒刺 ,苔薄腻 ,脉细弱。

治则 :养心血 ,益心气。

处方 :小麦 30克 ,太子参、生地各 12克 ,麦冬、丹参、菖蒲、柏子仁各 10克 ,五味子 4克 ,甘草 6克。

水煎分 3次服。

【辩证分型】根据临床出现的症状可以分为以下几型:1.肾阴不足,绝经前后烘热出汗,心烦不安,头晕耳鸣,腰酸膝软,口干便结,月经失调。

舌干红,脉细弱。

2.肾虚肝旺,绝经前后烘热出汗,急躁易怒,头痛头晕,腰酸耳鸣,口干咽燥,大便干结,或月经失调。

苔黄,舌干红少津,脉细弦。

3.肾虚肝郁,绝经前后月经紊乱,或先或后,或淋漓不净,烘热出汗,抑郁多虑,善于猜疑,经前有时乳胀,腰酸头胀。

苔薄,舌红,脉细弦。

4.肾阳衰弱,绝经前后畏寒肢冷,面色皖白,精神萎靡,腰酸膝冷,性欲淡漠,纳少。

月经量少,色淡。

苔薄,舌淡,脉沉细无力。

5.脾肾阳虚,绝经前后腰酸畏寒,面色皖白,纳少便溏,面肢肿胀,月经量少色淡。

苔薄,脉沉细弱。

6.肾阴肾阳两虚,绝经前后腰酸乏力,烘热出汗,继而畏寒肢冷,月经量中或少,淋漓不净。

苔薄,舌尖红,脉沉细弱。

【分型治疗】1.肾阴不足治法:补肾养阴。

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减。

生地15克生白芍12克茯苓12克女贞子10克山茱萸9克丹皮9克泽泻10克杜仲10克潼蒺藜12克当归9克麦冬9克加减:阴虚火旺者,加知母9克、黄柏9克、龟版胶10克(烊冲)。

2.肾虚肝旺治法:益肾平肝。

方药:左归丸加减。

生地12克淮山药10克山茱萸9克菟丝子10克枸杞子10克丹皮9克潼蒺藜10克钩藤10克生山栀10克麦冬12克当归9克龟版胶9克(烊冲)煅龙齿12克(先煎)3.肾虚肝郁治法:益肾疏肝。

方药:一贯煎加减。

生地12克沙参15克麦冬12克当归9克枸杞子10克川??子9克广郁金10克柴胡9克八月札9克山茱萸9克佛手片9克黄芩9克煅牡蛎30克(先煎)炒白芍12克加减:多虑猜疑,抑郁不欢者,可用下方:柴胡9克、郁金9克、合欢皮9克、佛手片9克、浮小麦30克、炙甘草5克、大枣9枚、生地15克、苏梗9克、百合15克、炒白芍15克、六曲9克。

待情绪稍稳定后再服一贯煎加减方。

4.肾阳衰弱治法:温肾调冲。

方药:右归丸加减。

熟地10克淮山药10克山茱萸9克枸杞子10克杜仲12克菟丝子12克熟附片9克(先煎)仙灵脾9克巴戟天9克鹿角胶10克(烊冲)加减:月经量多者,加黄芪15克、仙鹤草30克、牛角(角思)12克;性欲淡漠者,加黄芪12克、锁阳9克,去熟附片。

5.脾肾阳虚治法:健脾温肾。

方药:补肾固冲丸。

党参12克炒白术12克菟丝子10克熟地10克枸杞子10克巴戟天9克吴茱萸6克淮山药12克砂仁3克(后下)陈皮6克加减:清晨泄泻者,加河子9克、炮姜炭9克,去熟地;月经量多者,加阿胶9克(烊冲)、煅牡蛎30克(先煎)、仙鹤草30克。

6.肾阴肾阳两虚治法:调补肾阴肾阳。

方药:二仙汤加减。

仙茅9克仙灵脾9克知母10克黄柏9克巴戟肉9克当归9克淮小麦30克炙甘草5克黄芪12克菟丝子12克枸杞子12克加减:经血淋漓不净者,加生蒲黄10克(包煎)、煅牡蛎30克(先煎)、侧柏叶9克。

闭经并发症子宫性闭经:由于子宫内膜对激素不起反应或反应低下而引起。

多见于子宫内膜结核、子宫内膜损伤(如刮宫后子宫内股不再生)、子宫内膜粘连及发育不良等。

这种病人即使通过人工的激素调节(人工周期),子宫内膜也不会脱落出血。

卵巢性闭经:主要由卵巢疾病所引起。

由于雌激素水平过低,不能促使子宫内膜生长,如先天性卵巢发育不良、卵巢早衰、无反应卵巢等。

这些人体内雌激素水平低而促性腺激素却正常或偏高,可应用人工周期治疗。

垂体性闭经:闭经与垂体功能不足有关,可见于颅脑损伤、席汉氏综合征、颅脑部放射治疗后等。

下丘脑性闭经:问题出在下丘脑,可以是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如炎症、肿瘤、缺血等造成的,也可以是精神因素、环境改变、全身疾病、营养不良及药物影响造成的。

编辑本段验方【辨证】肝郁气滞,胃失和降,经脉闭阻。

【治法】舒肝和胃,活血通经。

【方名】舒肝活血通经汤。

【组成】炙香附10克,吴萸连6克,姜川朴6克,紫丹参15克,川楝肉10克,炙元胡6克,桃仁6克,枳实6克,当归12克,丹皮10克,半夏10克,赤白芍各6克,焦三仙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瞿文楼方。

(二)【辨证】气血两虚。

【治法】调补气血,健脾益肾。

【方名】加减八珍汤。

【组成】党参12克,茯苓9克,白术9克,当归9克,桂枝9克,川芎9克,熟地15克,鸡血藤15克,制附块6克,干姜6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朱南荪方。

(三)【辨证】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解郁,利气调经。

【方名】四物逍遥汤。

【组成】柴胡9克,当归9克,川芎9克,香附9克,延胡索9克,桃仁9克,红花9克,赤芍12克,生地12克,青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朱南荪方。

(四)【辨证】气滞血瘀。

【治法】活血理气。

【方名】活血汤。

【组成】桃仁9克,红花9克,归尾9克,泽兰9克,白芍9克,香附9克,陈皮9克,牛膝9克,益母草12克,丹参30克,柴胡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孙一民方。

(五)【辨证】瘀血阻滞。

【治法】活血通络。

【方名】尖花汤。

【组成】两头尖10克,凌霄花6克,茜草根6克,茺蔚子6克,延胡索6克,酒当归6克,酒川芎15克,酒丹参15克,艾叶5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施今墨方。

(六)【辨证】血虚肾亏。

【治法】养血益阴,补肾填精。

【方名】四二五合方。

【组成】当归9克,川芎3克,白芍9克,熟地12克,覆盆子9克,菟丝子9克,五味子9克,车前子9克,牛膝12克,枸杞子15克,仙茅9克,仙灵脾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奉五妇科经验》。

(七)【辨证】肝肾精枯,气血亏甚。

【治法】气血双补,兼滋肝肾。

【方名】益气补冲汤。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神12克,当归9克,熟地12克,黄芪9克,枸杞子9克,菟丝子9克,炙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中医妇科治疗学》。

(八)【辨证】气血虚弱,心脾郁结。

【治法】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兼清肝热。

【方名】加味归脾汤。

【组成】当归3克,茯苓3克,白术3克,炙黄芪3克,龙眼肉3克,远志3克,炒酸枣仁3克,木香1.5克,炙甘草0.9克,人参3克,柴胡2克,山栀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经如何选用中成药闭经,是指育龄妇女连续3个月以上的病理性月经不来。

对此,可根据病因及其临床表现选用中成药治疗。

▲月经逐渐后延,量少,血色淡而质薄,继而停闭不行,面色萎黄或苍白,头目眩晕,神疲肢倦,时有头痛、心悸失眠,舌淡,脉弱等,应选用益气补血调经的中成药,如八珍益母丸、补血宁神片、血速升冲剂、当归红枣冲剂、人参养荣丸、十全大补丸、妇科再造丸、八宝坤顺丸等。

其中八珍益母丸药性平和,补而不腻,可以常服。

八宝坤顺丸具有补养气血又兼疏肝调经之效,对血虚气滞所致闭经更为适宜。

血速升冲剂由黄芪、当归、淫羊藿、阿胶组成,具有养血活血,益气扶正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血亏损所致闭经。

▲月经数月不来,精神抑郁不乐,烦躁易怒,两胁胀闷,少腹胀痛或拒按,脉沉弦而涩,宜选用理气活血化瘀的中成药。

如活血调经丸、妇女痛经丸、失笑散、血府逐瘀丸,活血理气,化瘀调经,可常服。

调经姊妹丸、通经甘露丸、调经化瘀丸、妇科通经丸,偏于破血行气通经;调经至宝丸、妇科回生丹破气攻瘀兼以消?痛,不可多服、久服。

血瘀兼气血虚弱者可用妇女通经丸、妇珍片、慈航丸;而舒肝保坤丸、调经活血片对血瘀兼肝郁血虚者尤为适宜。

▲月经数月不行,小腹冷痛,得温则舒,肢冷畏寒,大便溏泄,白带量多,苔白,脉沉紧或沉迟,可选用温散寒湿,通经活血的中成药。

如艾附暖宫丸、暖宫孕子丸及十二温经丸等散寒温经又兼补益气血。

▲年过18周岁未行经,或月经错后、量少逐渐至闭经,体质虚弱,腰酸腿软,头晕耳鸣,舌淡红,苔少,脉沉弱或细涩,应选用具有滋补肝肾,养血调经的中成药。

常见品种有蛤蚧补肾丸、坤灵丸、女宝、天喜调经丸等。

此外,若月经渐少,数月不行,形体肥胖,胸闷脘胀,或头晕嗜睡,或面浮足肿,或带下量多色白,舌质胖,苔白腻,脉滑,可选用平胃散(丸)或五积丸等中成药。

补充天然雌激素治疗闭经推迟绝经西医医认为闭经的主要原因是体内雌激素水平低下所致,中医讲为肾虚、精血不足、妇女虚寒等。

归根结底,就是雌激素水平下降所致。

西医治疗一般采用人工周期调理月经,用黄体酮等药物。

但黄体酮本身带有副作用,长期应用甚至会可引起子宫内膜废用性萎缩。

对于普遍性质的内分泌失调、月经不调,闭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