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氰菊酯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一)

合集下载

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

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

培养基的配置和分装
纤维素琼脂培养基: • (NH4)2SO4 2 g , • MgSO4· 7g, • H2O 1g, • NaCl 1g, • CaCO3 2g, • 水 500mL ,
• 121 ℃ 灭菌20 min,倒平板后,盖上不平板大小一致的无菌滤纸
(注意:滤纸要用秲醋酸浸泡一夜 ,用碘液检查是否有淀粉 ,若已去除完全 , 则用 2%苏打水冲洗至中性,干热灭菌 后备用 )。
环境中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和初步鉴定
生物技术班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目的 • 从环境中筛选出能降解纤维素的菌株 • 初步鉴定出菌株所属的类型
试验原理
• 纤维素酶酶系组成及降解机理 纤维素酶酶系包括内切葡聚糖酶(Cx酶)、外切 葡聚糖酶(Cl酶),[来自真菌简称CBH,来自细菌简 称Cex)]和B.葡聚糖苷酶l,也称纤维二糖酶,简 称BG)。滤纸酶(FPase)活力代表了三种酶协同作用 后的总酶活力。 纤维素是有许多葡萄糖分子通过β-1,4一糖苷 键连接起来的大分子物质,对其的水解需要上述 三种酶的共同作用。酶的种类完整性、各种酶之 间的比例兲系等都会影响到纤维素酶的整体活力 。
分离
(1)无菌条件下,取富集后的培养液将土壤悬液秲释成101~10-7系列浓度。
(2)分别用秱液器精确地吸取各秲释菌液0.2 ~0.3 mL,对号 先后涂布于编好号刚果红培养基平板,(涂布时涂布棒要从 浓度小的梯度开始,将加入平板培养基上的土壤秲释液在 整个平板表面涂匀,涂完一个平板用酒精灯灭菌)。置于 30 ℃ 培养箱中,倒置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周。
初筛
以下各步骤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1)称取土壤样品10 g,倒入含有90 mL水和玱璃珠的三角 瓶中振荡5 min,使土样充分打散。(注意:等水冷却了 再倒入土样。) (2)取 5 mL悬液加入盛有 50 mL富集培养基 (纤维素琼脂培 养基 )的三角瓶,在 28 ℃和 150 r/min下, 振荡培养 3~ 5 d后 秱取 5mL培养液至另一盛有新鲜富集培养基的三角瓶中继 续培养。

《2024年一个德沃斯属新种的鉴定及其阿魏酸降解特性》范文

《2024年一个德沃斯属新种的鉴定及其阿魏酸降解特性》范文

《一个德沃斯属新种的鉴定及其阿魏酸降解特性》篇一德沃斯属新种的鉴定及其阿魏酸降解特性的研究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新型微生物的研究成为了生物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

德沃斯属(Devosia)作为一种新型的微生物种类,其具有独特的生物特性和应用潜力。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种德沃斯属新种的鉴定以及其阿魏酸降解特性的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德沃斯属新种的鉴定1. 样品采集与分离首先,我们通过采集不同环境样本,利用特定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分离和纯化,得到了一系列潜在的德沃斯属菌株。

2. 形态学观察通过对菌株进行显微镜观察,我们初步了解了菌株的形态特征。

包括菌落的大小、颜色、形状以及菌体的细胞结构等。

这些信息为后续的分子鉴定提供了基础。

3. 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PCR技术对菌株的DNA进行扩增,获取特定基因片段。

然后通过序列比对,我们发现该新种与已知的德沃斯属菌株存在明显的基因差异。

这表明我们成功地鉴定出了一种新的德沃斯属菌种。

三、阿魏酸降解特性的研究1. 阿魏酸的提取与纯化阿魏酸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我们通过适当的提取和纯化方法,获得了纯度较高的阿魏酸。

2. 阿魏酸降解实验将新鉴定的德沃斯属菌株与阿魏酸共同培养,观察菌株对阿魏酸的降解情况。

通过定期取样、测定阿魏酸的含量,我们可以了解菌株对阿魏酸的降解速率和程度。

3. 降解产物的分析在阿魏酸降解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降解产物。

我们通过化学分析和光谱分析等方法,对降解产物进行鉴定和分析。

这有助于我们了解菌株降解阿魏酸的机制和途径。

四、结果与讨论1. 鉴定结果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我们成功鉴定出了一种新的德沃斯属菌种。

该菌种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和基因序列,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特性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2. 阿魏酸降解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新鉴定的德沃斯属菌株具有较好的阿魏酸降解能力。

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该菌株能够快速地降解阿魏酸,并产生一些降解产物。

几丁质降解菌的分离鉴定与产酶条件探究

几丁质降解菌的分离鉴定与产酶条件探究

山西农业科学2021,49(4):420-424几丁质降解菌的分离鉴定与产酶条件探究王敏,辛二娜,王瑶,张天宝,郭继虎,杜慧玲(山西农业大学基础部,山西太谷030801)摘要:随着黄粉虫养殖规模的扩大,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黄粉虫虫蜕,而虫蜕中含有不易降解的几丁质。

为缓解环境污染,实现黄粉虫养殖废弃物中虫蜕的资源化利用,以自然填埋黄粉虫虫蜕1a 的土壤为材料,采用透明圈法筛选几丁质降解菌(命名为Wn ),经16S rDNA 同源进化关系鉴定种属,最后通过单因素试验下的酶活性确定最优培养条件。

结果表明,Wn 为类芽孢杆菌属菌株,在以8g/L 的胶体几丁质为唯一碳源、装液量为1/3(50mL/150mL )、pH 值为7.5、温度为30℃的发酵培养液中,培养96h 时的酶活性最大,为0.155U/mL 。

研究结果可为黄粉虫废物利用和生物防治奠定基础。

关键词:黄粉虫虫蜕;透明圈法;几丁质降解菌;最优培养条件中图分类号:S15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481(2021)04-0420-05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Chitin-Degrading Bacterium and Exploration ofthe Optimal Culture Conditions for Enzyme ProductionWANG Min ,XIN Erna ,WANG Yao ,ZHANG Tianbao ,GUO Jihu ,DU Huiling(Department of Foundation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gu 030801,China )Abstract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breeding scale of Tenebrio molitor L.,there are a lot of Tenebrio molitor L.molts in the waste,and the molting contains chitin which is not easy to degrade.To alleviate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realize the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molting in Tenebrio molitor L.breeding waste,the chitin-degrading bacterium named Wn were isolated from the soil of natural landfill of Tenebrio molitor L.molts for one year by transparent circle method and identified by 16S rDNA homologous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The optimal culture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 by enzyme activity under single factor tes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n was Paenibacillus sp.strain.In the fermentation medium with 8g/L colloidal chitin as the sole carbon source,50mL of liquid volume,pH 7.5,30℃,the enzyme activity was the highest (0.155U /mL )at 96h of culture.The results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utilization of Tenebrio molitor L.waste and biological control.Key words :Tenebrio molitor L.;transparent circle method;chitin-degrading bacterium;optimal culture conditions收稿日期:2021-01-15基金项目: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一般项目(201903D221050);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03D221025-3);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201603D211202)作者简介:王敏(1995-),女,山西文水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株海洋石油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固定化研究

1株海洋石油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固定化研究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2 — 2 4
基金项 目: 辽 宁省 海 洋渔 业 科 技 项 目( 2 0 1 l O 1 0 ) ; 辽 宁 省 科 技 计 划项 目( 2 0 1 1 2 0 3 0 0 5 ) 作者简介 : 关 晓燕 ( 1 9 8 3 一) , 女, 辽 宁 营 口人 , 辽 宁 省 海 洋 水 产 科 学研 究 院助 理 研 究 员 .
第 3 6卷 第 3期
2 0 1 3年 9月
辽 宁 师 范 大 学 学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Li a o n i n g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Na t u r a 1 S c i e n c e Ed i t i o n )
度2 5 ~3 O℃ , p H 7 . 0 ~8 . 0 , 盐度 ( 体 积分 数) 3 ~3 . 5 , 转速 1 5 0 r / mi n . 在 最 佳 条件 下, L HOD - 2对 8 0 0 mg / L柴 油在 1 2 0 h内 的降解 率达 到 8 5 ( 质量 分 数 ) . 聚 氨 酯 泡沫 载体 具有 大孔 网状 结 构 , 利于菌株生长和传质, 固定 化 菌 降解 柴 油 的速 率 明 显 高 于游
离菌.
关键词 : 柴油; 埃 氏 号 : X1 7 2 文献标 志码 : A
海上 溢油 事故 的不 断发 生 、 海上 船舶 含 油废水 的排 放 以及 陆 源含 油废 水 通过 江 河 大量 输入 海 洋 , 石油 烃 已成为 我 国近海 的主要 污染 物 , 严 重 影响 了生态环 境[ 1 ] . 近 年来 , 国内外 很多 学者都 在努 力 寻求 安全、 经济 的方 法治 理溢 油污染 . 生 物修 复技术 具有 成本低 、 效率 高 、 对 环境友 好 、 不 产生 二次污 染等 显 著 优点 , 已经成 为一 种经 济效益 和 环境效 益俱 佳 的、 解决 复杂环境 污染 问题 的有效方 法 ] . 将 微 生物 固

AFB1降解菌的分离鉴定、降解条件优化及降解产物毒性评估

AFB1降解菌的分离鉴定、降解条件优化及降解产物毒性评估

AFB1降解菌的分离鉴定、降解条件优化及降解产物毒性评估作者:邓盾唐嘉虹王永飞马现永来源:《南方农业学报》2022年第03期邓盾(1985-),博士,副研究员,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微生物降解养殖环境有害物质研究工作,在黄曲霉毒素生物降解、养殖臭气生物防控及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目前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等项目7项。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南方农业学报》《微生物学通报》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5篇(SCI收录12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获得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1项、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担任全国饲料行业质量安全监督专家,以及广东省、广州市、河源市、清远市和南雄市农村科技特派员。

摘要:【目的】从土壤样品中筛选能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菌株,并研究其对AFB1的降解性质及抑制黄曲霉菌能力,评估其作为微生物降解AFB1制剂的潜力,为进一步开发AFB1脱毒剂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筛选出1株高效的AFB1降解菌,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得知菌株所属种属,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确定菌株降解AFB1的特性,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该菌株降解AFB1的效率,共培养分析其对黄曲霉菌的抑制作用,最后利用SOS显色反应评估菌株对AFB1的脱毒效果。

【结果】通过液相色谱检测,获得1株菌株GDAAS003对AFB1的降解率相对较高,其16s rRNA基因序列与链霉菌Streptomyces cerasinus SR3-134(LC128347.1)的相似性高达100%,菌株降解AFB1的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可能为胞外酶。

低温烷烃降解菌Yarrowia sp.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低温烷烃降解菌Yarrowia sp.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2 Col g f E v r mn n a dRe o r e , i nUnv ri C a g h n 1 0 2 ) . l  ̄o n i c o etn s u c s J i i est h n c u 3 0 6 l y, Ab t a t sr c :A b ce im Wa l w t mp rt r n ih d ioae n r e e r m o est o tmi ae y o al i f r a tr u S o e e au ee r e , s ltda ds e n dfo c c n i ec n a n t db r c l o a eo ln i u d r1 " T i  ̄ i wa ie t e sY ro as h o g 8 o gt me n e 0C. h s a s n s d n i d童 a rwi tr u h1 Sr i f p DNA b scs q e c ee t na dp yo e ・ a i e u n ed tci n h i g o n ei n l s . h r s l i d c t dta ab ce u h v e e t e db o ds e t m d g a a o a a i t f l a c ,a d r ca ay i T e e u t n i a s s e h t a tr m a e f ci a i v n r a -p c u r e r d t nc p b l yo ak n s n i i O e r d 5 o 0 / - e td o n n - c a e a c o 6 n a d g a e8 % f5 mgL n p n a e a ea dn h x d c n f r h,a d as fe t ey d g a e al fC1 - 7n ak 3 n lo e ci l e rd l o v 2 C2 . l・ m 髓 ,b a c e l e e , c oo l a e , p rso p i a ea dp ya e r m d e e. i r a a o a o i o n t nf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rn h da n s y l ak n s at f r tn n k s h tn fo i s 1 Ths o o r hl ys l df u d i o f a o l b Ge im u e nbo  ̄a da ino p t l m h d o ab nc n a n tds ia dg o n wa r s e il to  ̄' e au e a tr u s di ir e it o f er e o u y r c r o o tmia e o l n r u d t e p c al tw mp r t r e yl

某生物医药废水中乙腈降解菌的筛选与特性研究

某生物医药废水中乙腈降解菌的筛选与特性研究

资源与环境化 工 设 计 通 讯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Communications·151·第47卷第5期2021年5月随着各种工业包括人造纤维、石油化工和金矿等工业的不断发展,含有有机腈类化合物的废水也越来越多,如果不加以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直接排放,将会对人类的健康以及生存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1]。

降解腈类微生物产生的腈水解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业用酶,可以在温和的条件下将氰基水解成无毒的羧基和氨,由于腈水解酶具有高的化学选择性、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而备受人们的关注[2-3]。

腈水解酶最早是由Thiman 和Mahadevan 在1964 年从大麦叶中分离出来的[4]。

许多研究者利用特定的腈类物质作为唯一碳源或者唯一氮源筛选到一系列可以产腈水解酶的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真菌)以及植物。

本研究针对目前工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从生物降解角度出发,从污泥中分离筛选可以降解乙腈的降解菌株,并对其生物特性进行了研究,为该类废水处理的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1 实验材料和方法1.1 样品的来源选择山东某制药厂乙腈洗料车间下水道污泥中进行样品的采集,取10个取样点的污泥,这里含有大量洗料残留的乙腈,利用富集培养的方法进行降解微生物的筛选。

乙腈和乙酸分别购自百灵威公司,其他试剂都为分析纯。

1.2 高活性腈水解酶菌种快速筛选策略初筛:将所采集的污泥(1g )加入10mL 0.85%生理盐水中,用振荡器振荡均匀,静置25~30min 。

然后取2mL 上清至250mL 装有50mL 富集培养基(以乙腈作为唯一氮源)的摇瓶中进行第一次富集,30℃,150r/min 培养3d ,接着将第一次富集的培养液取3mL 至第二批富集培养液中进行第二次富集,3d 后进行第三次富集。

经过三轮富集培养后对培养液进行梯度稀释涂布平板,30℃培养2~3d 。

高效氯氟氰菊酯在香蕉中的残留及其消解动态

高效氯氟氰菊酯在香蕉中的残留及其消解动态

2021年第50卷第2期中国南方果树69高效氯氟氟菊酯在香蕉中的残留及其消解动态高笑娜,钱训,安立志,李丽梅,郑振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石家庄),石家庄,050051]摘要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建立了香蕉全果中高效氯氟魚菊酯的测定方法,香蕉样品经乙睛提取.氯化钠盐析分层后,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去除杂质后,以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测定,内标法定量,研究了高效氯氟魚菊酯在云南和福建香蕉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和最终残留量。

结果表明,在0.002-0.500mg/kg范围内,高效氯氟氟菊酯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呈良好线性关系。

在添加水平为0.005,0.050.0.500mg/kg下,高效氯氟氛菊酯的回收率为75%〜96%。

相对准偏差为3.3%〜&7%,可满足香蕉中高效氯氟氛菊酯残留检测的要求。

云南和福建两地的田间试验中,高效氯氟氛菊酯在香蕉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5.7d和17.2d,较易降解。

在推荐剂量1&77g/hm2和1.5倍剂量28.15g/hm2,施药2~3次,距最后一次施药后21d采样,香蕉中高效氯氟氤菊酯最终残留量为0.005-0.146mg/kg。

建议使用推荐剂量1&77g/hm2施药,施药2次,采收安全间隔期为21d0关键词香蕉;高效氯氟氛菊酯;气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残留;消解动态香蕉是芭蕉科芭蕉属植物,原产亚洲东南部如,在我国台湾、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均有栽培。

香蕉味香、营养丰富,每株可存活多年⑵。

香蕉象甲是蕉类最严重的害虫,无论成虫、幼虫均钻蛀假茎为害,蛀道纵横交错,严重影响植株生长⑷。

受害植株叶片卷缩变黄,枯叶多,结果少,或果穗不能抽出,严重者假茎腐烂或死亡如。

高效氯氟氤菊酯对香蕉象甲具较好的防治效果,主要在香蕉象甲的幼虫盛孵期进行喷杀⑸。

高效氯氟氧菊酯又名三氟氯氤菊酯、功夫菊酯,是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代表性品种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氰菊酯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一)
【摘要】目的分离得到能高效降解氯氰菊酯的菌株。

方法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农药厂的污泥中进行富集和分离筛选高效菌株,并且用16SrDNA序列分析法和其生理生化特征对其进行鉴定。

结果该菌株鉴定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sp.),命名为(登录号为AY989899),菌株能以氯氰菊酯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降解氯氰菊酯的最适温度是35℃,最佳pH是7.0。

结论菌株是一株能高效降解氯氰菊酯的菌株。

【关键词】氯氰菊酯;克雷伯氏菌;生物降解
gradingstrainfromthesamplesandidentifyingthestrainbyusingthe16SrDNAsequenceanalysisanditst
growwithcypermethrinassolesourceofcarbon.TheoptimaltemperatureandpHofcypermethrindegra dationbytheorganismwere35℃and7.0.Conclusion
methrin.
Keywords:cypermethrin;;biodegradation
随着20世纪80年代无机盐农药和有机氯农药的相继禁用,菊酯类农药已发展为我国现阶段使用最广泛的农药之一,由于具有广谱、内吸、触杀等高效杀虫特性,因此广受农业生产者欢迎。

但是,大量使用引起的农药残留不仅造成环境与食品的污染,而且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及人们的身体健康。

农药残留及其废水的降解主要有微生物降解、化学降解和光降解等方式。

与其他的降解方式相比,微生物降解具有操作简单、降解彻底、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因此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农药残留,并对受污染的土壤与水体进行生物修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目前对有机磷和有机氯等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的研究比较多,而关于菊酯类农药的降解研究较少。

本文从农药厂的污泥中采集土壤样品,筛选分离到一株能高效降解氯氰菊酯的菌株(),并对其进行筛选、鉴定及降解性能的初步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培养基
富集培养基(1L):蛋白胨10g、NaCl2.0g、KH2PO41.5g、葡萄糖1.0g、dH2O1000mL,pH值7.0;经115℃,灭菌20min。

基本培养基(1L):NH4Cl1.0g,KH2PO40.5g,K2HPO41.5g,MgSO40.2g,NaCl0.5g,加入氯氰菊酯作为唯一碳源,浓度视需要添加。

LB液体培养基(1L):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NaCl5g,pH值7.0(固体加2%的琼脂粉)。

1.2实验试剂
氯氰菊酯(质量分数95%)原药和标准品(质量分数99.9%,色谱纯)购自成都化学试剂公司;TaqDNA聚合酶与各种限制性内切酶均购自大连宝生物;3SDNAGelPurificationkitV3.1购自上海申能博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PCR引物由上海博亚合成;载体试剂盒购自大连宝生物。

1.3降解菌株的富集和分离
将采集的农药污染土样配制成15%的悬浮液,以5%的接种量接到含25mg/L氯氰菊酯的富集培养基中,并加适量玻璃珠,37℃、160r/min振荡培养。

待菌长出后,取1mL菌液接入同样培养基中37℃培养,传代过程中氯氰菊酯的浓度逐步增高至300mg/L,大约2d传代1次。

将富集的农药降解菌菌液用无菌水作10倍梯度(10-1、10-2、10-3、10-4、10-5、10-6)稀释,分别取0.2mL悬液涂布在含有50mg/L氯氰菊酯的无机盐固体培养基上,37℃培养;当平板出现菌落时,将单菌落在无机盐农药平板上划线分离、纯化菌株。

将生长快、菌落规则、传代稳定的单菌落斜面保存。

将初筛纯化的斜面单菌落接入含有50mg/L氯氰菊酯的无机盐液体培养基,37℃、160r/min培养2d,测定其降解率。

1.4菌株的鉴定
菌株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参照文献〔4,5〕进行,并采用bioMerieux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鉴定,菌株16SrDNA的克隆及序列测定和比较参照文献〔6〕,提取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进行菌株的16SrDNA扩增,PCR引物分别为:引物1:
—3’;引物2:;25μL的体系为:模板DNA1μL,25mmol/LdNTP1μL,上、下游引物各1μL,10×扩增缓冲液(含Mg2+)2.5μL,Taq酶(5U/μL)0.51μL,ddH2O18μL。

PCR反应条件:94℃5min;94℃30s,52℃30s,72℃90s,循环30次;72℃延伸8min。

用PCR回收试剂盒回收16SrDNA片段并连接到T载体上,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进行蓝白斑筛选;挑选白斑菌落进行插入片段的酶切验证;测序由上海博亚公司完成。

测序结果在NCBI网站上通过blastn软件与GeneBank中的16SrDNA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比较。

1.5氯氰菊酯含量的测定〔7-9〕
采用气相色谱法,取培养液3mL,移入10mL具塞刻度试管,分别加入5mL的石油醚,剧烈震荡10min,静置2h,重复2次,取上层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吸水,并定容,再用气相色谱仪()检测。

检测条件:检测器为FID,柱(30m×0.25mm×0.25μm),柱温采用程序升温,起始温度150℃,以30℃/min升温至250℃,保持15min,载气为氮气(体积分数99.999%),流量为40mL/min,进样量为0.8μL,FID检测器温度290℃,进样口温度260℃,分流比为50。

氯氰菊酯的降解率按下式计算:降解率=对照样品残留量-处理样品残留量对照样品残留量其中,对照为不接降解菌或不加降解酶的同样反应体系。

1.6菌株培养
从4℃保存的菌株斜面接一环于LB液体培养基,37℃摇床培养10h左右,以此为种子液(OD600控制在1.5左右,下同)。

菌体生长量的测定:准确量取10mL培养菌液于已称重的EP管中,4℃,10000r/min离心10min,用无菌dH2O洗涤2次,小心去上清,所得的菌体在85℃烘烤箱中烘至恒重,电子分析天平称重。

2结果
2.1高效降解菌的分离和筛选
采集样品3份,经富集和驯化,将样品稀释后涂布于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进行分离,选择平板上共筛选到7株细菌。

将这7株细菌分别接种于含有50mg/L氯氰菊酯的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37℃培养24h后,测定氯氰菊酯的降解率,其中菌株对氯氰菊酯的降解率最高(94.2%),见表1。

表1分离的细菌菌株对氯氰菊酯的降解率略
2.2高效降解菌株的初步鉴定
该降解菌株属革兰阴性菌,兼性厌氧菌,呈球杆状,单个或短链状排列,长0.9~1.2μm,宽2.1~2.5μm,不形成芽孢,有荚膜。

在LB培养基培养12h的菌落直径为0.5mm,呈半球形,半透明,湿润,表面光滑;能利用柠檬酸盐和葡萄糖作为唯一碳源,氨作为氮源;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甲基红实验呈阴性;VP反应显阳性;三糖铁琼脂试验不产生H2S;其他生理生化特性见表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