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存量估算-以1952年为基期 - 副本
上海市物质资本存量估算~(

上海市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78~2007*——兼论估算要领的适用性王桂新 陈冠春[摘要] 本文考察了当前较多接纳的几种代表性的物质资本存量估算要领,讨论了基年资本存量、牢固资产投资代价指数、当年投资以及折旧等物质资本存量估算四个根本变量的指标选取和盘算。
凭据目前海内已有统计数据,接纳差别要领具体估算和比力了上海革新开放开放30年间的总体物质资本存量及分三大财产的资本存量,发明上海总体资本存量、三大财产资本积聚及资本-产出比的变动趋势,说明上海经济增长方法和财产结构的调解切合经济生长的一般纪律。
[要害词] 物质资本存量,资本-产出比,永续盘存法,上海[作者简介] 王桂新,博士,复旦大学社会生长与大众政策学院、复旦大学“公 共治理与大众政策”国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双聘传授。
陈冠春,复旦大学社会生长与大众政策学院人口、资源与情况经济 学博士研究生。
在经济总量增长或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中,资本投入要素一直是经济学界众多学者探究的底子问题之一。
本文试图以目前海内已有的统计数据为底子,对革新开放以来上海市总体物质资本存量和按三次财产分类的资本存量进行测算和比力,并试图探索越发科学适用的估算要领。
1、要领与数据1.1 主要要领估算物质资本存量一般用两种要领:Hedonic 评估法(Hedonic Valuation ,简称HV 法)和永续盘存法(Goldsmith ,1951)。
由于HV 法所需条件非常庞大,所以大多数国度和地域都接纳永续盘存法。
我国在没有大范围资产普查的情况下,一般接纳的要领是首先预计一个基年值,然后用永续盘存法按基年稳定代价盘算某年物质资本存量(张军,2003)。
根本公式为1(1)t t t t K K I δ-=-+ (1)其中K t 和K t-1分别为第t 年和第t-1年资本存量,δt 为第t 年经济折旧率(或重置率),I t 为第t 年的新增投资额。
在我国,以往限于细分数据不敷,研究多会合于对物质资本存量的估算。
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

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¹单豪杰([新]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增长中心、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摘要>本文通过比较现有资本存量的研究文献吸取了有益的内容,同时扬弃了部分不合理的估算假定和前后不一致的推算方法,重新构建了资本存量估算中的四个核心指标,尤其是对基期资本存量和折旧率的确定进行了细致的推算。
本文还根据国家统计局最近基于经济普查和年度修正的最新数据资料,利用永续盘存法估算了1952~2006年全国和省际的资本存量,从而为后续的许多相关研究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基础数据。
关键词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折旧率投资价格指数中图分类号F221文献标识码AReestimating the Capital Stock of China:1952~2006Abstr act:T his paper absorbs some useful contents and abandons some unrea2 sonable estimation assumptions and inconsistent methods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2 ysis on the existing liter ature on the capital stock estimation in China1We recon2 struct four core indicators of the capital stock estimation,especially we pr ovidesome detailed calculations for the base2year capital stock and the depreciationrate1Accor ding to the latest data based on r ecent economic census and annual ad2 justments from the N 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we estimate the national and pr o2 vincial2level capital stock between1952and2006by perpetual inventor y method,inorder to provide more accurate basic data for many following r elative studies1 Key wor ds:Capital Stock;Perpetual Inventory Method;Depreciation Rate;Deflator for Capital Goods¹此项研究得到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07&ZD009)和南京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2006CW01)的资助,此项研究也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南京大学经济转型和发展研究中心0子课题/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研究0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资本存量估算方法实例分析

资本存量估算方法实例分析资本水平的测算是分析经济增长的重要参考指标。
本文从不同研究者对资本存量基本计算公式的不同理解入手,通过对贵州省资本存量水平的具体测算和比较,体现不同方法下最终测算结果的差异。
这对准确认识不同地区的资本存量水平,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深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资本存量固定资本价格指数存货折旧二战后,为了解决许多欠发展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不同经济学家根据对这些国家特点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关于经济增长的理论。
而在这些理论中,都非常强调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有的学者甚至认为资本是决定经济是否增长的关键因素。
这些思想在“哈罗德—多马模型”、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和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中均有反映。
钱纳里和斯特劳特依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均衡分析和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提出了“双缺口模型”,更加突出了储蓄约束和外汇约束对经济的影响。
以索洛(R.Solow,1956)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理论和以罗默(P.Romer,1986)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也对资本的作用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本文根据这些理论的指导,使用不同的测算方法,以贵州省为例,对其资本存量(K)的测算进行了验证,试图发现一些具有规律性的内容,为贵州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和建议。
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方法(一)基本思想资本存量是一定时点下安装在生产单位中资本资产的数量,一般用来度量生产过程中的资本投入,主要是就固定资产而言的。
关于资本测算的方法有许多种,其基本原理都是当期实际资本存量由上期实际资本存量与当期实际净投资两部分构成:Kt=Kt-1+RNIt其中,Kt表示当期实际资本存量,Kt-1表示上期实际资本存量,RNIt表示当期实际净投资。
而:RNIt=NI/PIFt=(GI-DS)/PIFtNI是名义净投资,GI是名义总投资,DS是名义折旧,PIFt是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将两个公式综合就得到:Kt=Kt-1+(GI-DS) / PIFt因此,要分析资本Kt的水平,主要使用上面这个公式,考虑以下几个指标:Kt-1、GI、DS、PIFt,只要知道这些指标的具体数值,就可以得到一个关于时间序列的实际资本存量。
区域间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一个动态比较-2019年文档

区域间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一个动态比较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东部、中部、西部区间经济发展差距主导着全国性的地区经济差距,区域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差异是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因素。
本文利用我国1990-2013年省际数据分别测度东部、中部、西部物资资本、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水平,并采用协整分析法和建立VEC模型动态比较各区域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以及各区域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短期变动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进而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区域间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的差异分析(一)中国区域物质资本的度量本文对物质资本的度量采用Goldsmith的永续盘存法,即先估算某个基准年的资本存量,再按不变价格计算相应年份的资本存量,其基本公式如下:kit=kit-1(1-δit)+Iit(1)其中kit为第i个省区市第t年的资本存量,kit-1为第i 个省区市第t-1年的资本存量,δit为第i个省区市第t年的经济折旧率,Iit为第i个省区市第t年的净投资。
在计算各省区市的资本存量时主要涉及当年净投资、投资品价格指数、经济折旧率的确定、基年资本存量,其中当年净投资量指标指各省市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投资品价格指数采用张军等(2004)算法,以1952年为基年分别计算各省市区当年固定资本总额指数;经济折旧率均假定为96%;基年物质资本存量的估算与张军等(2004)相同,即各省市区的初始资本存量是基年固定资本形成额的10倍(1952=1)。
根据《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中国统计年鉴》、分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出各省市区历年资本存量后,再除以各省历年人口额,得到各省市区人均资本存量,最后根据区域划分计算得到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历年人均资本存量数据,最终计算结果见图1。
由图1可知1990年以来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人均物质资本存量均不断增长,分别从1990年的3 8393元、9981元、1 2901元增加到2013年的47 1915元、20 1536元、24 2874元。
上海市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78~2007(精)

上海市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78~2007*——兼论估算方法的适用性王桂新 陈冠春[摘要] 本文考察了当前较多采用的几种代表性的物质资本存量估算方法,讨论了基年资本存量、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当年投资以及折旧等物质资本存量估算四个基本变量的指标选取和计算。
根据目前国内已有统计数据,采用不同方法具体估算和比较了上海改革开放开放30年间的总体物质资本存量及分三大产业的资本存量,发现上海总体资本存量、三大产业资本积累及资本-产出比的变动趋势,说明上海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 物质资本存量,资本-产出比,永续盘存法,上海[作者简介] 王桂新,博士,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复旦大学“公 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双聘教授。
陈冠春,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 学博士研究生。
在经济总量增长或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中,资本投入要素一直是经济学界众多学者探究的基础问题之一。
本文试图以目前国内已有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对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总体物质资本存量和按三次产业分类的资本存量进行测算和比较,并试图探索更加科学适用的估算方法。
1、方法与数据1.1 主要方法估算物质资本存量一般用两种方法:Hedonic 评估法(Hedonic Valuation ,简称HV 法)和永续盘存法(Goldsmith ,1951)。
由于HV 法所需条件非常复杂,所以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采用永续盘存法。
我国在没有大规模资产普查的情况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首先估计一个基年值,然后用永续盘存法按基年不变价格计算某年物质资本存量(张军,2003)。
基本公式为1(1)t t t t K K I δ-=-+ (1)其中K t 和K t-1分别为第t 年和第t-1年资本存量,δt 为第t 年经济折旧率(或重置率),I t 为第t 年的新增投资额。
在我国,以往限于细分数据不足,研究多集中于对物质资本存量的估算。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计:1952~2010

实际上早 在 1 9 9 0年代 初期 ,我 国就 已经 开 始 了对 物质 资 本存 量 的估 计 ( 张 军 扩 ,1 9 9 1 ;贺
菊煌 ,1 9 9 2 ;C h o u ,1 9 9 3 ) ,此后 此类 研究 文献不 断 涌现 ,逐 渐成 为学 界 的一 个 研 究热 点 。进 入
方 法 、估算 指标 和基 础数 据等方 面 的差异 造成 的 ,因此 本文 对我 国省 际物质 资本 存量 的估计 仍然 要 从这 些方 面 的改进 和完 善入 手 ,以期得 到更 加理 想 的估计 结果 ,为 后续 的 区域 经济 分析 和研究
奠 定一 个好 的基 础 。
一
、
物质 资本存 量的估计方法
[ 关 键词 ]省际物质资本存量 永续盘存法 固定资产折旧
[ 中图分类 号 ]F 0 6 1 . 5[ 文 献标识 码 ]A [ 文章编 号 ]1 0 0 0 — 1 1 4 X( 2 0 1 3 )0 2 — 0 0 4 6 — 1 0
物 质资本 存量不 但是 宏观经 济分析 也是 区域 经济分 析 中的一个 重要变 量 ,尤 其在 利用生 产 函 数 进行估 计并 考察 区域全 要素生 产率 、资本 和劳 动力等 生产要 素贡 献率等 重要指 标变 化情况 中是 不可或 缺 的关 键变量 。但 是 ,地 区物 质资 本存量 数据在 我 国官方公 布 的各 种统计 资料 中均 没有直
质量较 高的基础数 据 ,另一 个是在 落实估计指标时尽 可能地倚 重客观 事实依据 ,以避免或者减 少人 为
主 观 设 定 的 偏 差 ,以此 为基 础 得 出的 估 计 结 果 应 该 与 我 国各 地 区物 质 资 本 存 量 的 客 观 实 际 更 加 接 近 。 最 后 ,论 文 对 估 计 结 果进 行 了分 析 ,得 出 了四 点 基 本 结 论 。
中国资本存量的重估

。
该理论模 型 高 度 简 约, 且 实 际 可 操 作 性 强, 因 此, 被广泛地应 用 在 资 本 存 量 的 估 算 中 。 但 我 国 资 本方面的统计薄弱, 数据缺口很大, 以上变量的直接 数据相对缺乏, 在此背景下, 学者采取不同的假设和
第 27 卷第 12 期
徐杰等 : 中国资本存量的重估
一、 引言
资本 存 量 是 解 释 经 济 增 长 的 一 个 重 要 因 素, 同 目前普遍采用的测算 时也是资产核算的 重 要 内 容, 方法是戈登史密斯 ( Goldsmith ) 于 1951 年 开 创 的 永 续盘存法( PIM ) , 其核心假设是相对效率采取几何 递减的模式, 此时重置率为常数, 则生产性资本存量 的基本估计公式可以表达为: K t = K t -1 ( 1 - δt ) + It (1) K t 为第 t 年的资 本 存 量, Kt - 1 表示第 t - 1 其中, It 为 第 t 年的资本存量, δ t 为 第 t 年 的 经 济 折 旧 率, 年的投资额
[ 11 , 12 ]
; 三 是 ( 固 定 ) 资 本 形 成 额, 如何枫
[ 6]
( 2003 ) 、 张军等( 2004 ) 等
。
《OECD 资本度量手册 从国际上同类研究来看, ( 2001 ) 》 建议 使 用 固 定 资 本 形 成 额 作 为 投 资 流 量 。 近年来, 特别是在国 家 统 计 局 的 补 充 和 调 整 数 据 发 布之后, 我国学者也 更 倾 向 于 使 用 固 定 资 本 形 成 数 据作为当年的投资指标 。 通过 比 较 分 析, 考虑到与国际研究的可比性以 及数据的可得性, 本文将选用固定资本形成额作为 当年投资的指标 。 ( 二 ) 投资价格指数的构造 以往研究主要是利用固定资产投资 综合 来 看, 价格指数, 鉴于我国从 1992 年才开始公布官方的固 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对于早期的投资价格指数, 已 如 有 研 究 往 往 根 据 实 际 需 要 进 行 替 代 和 推 算,
中国TFP、技术进步率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

中国TFP、技术进步率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作者:王闯来源:《商业时代》2014年第12期内容摘要:本文把我国改革开放至今三十余载的经济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根据索洛经济增长模型、运用索洛余值法测算出我国分地区以及全国在四个发展阶段中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技术进步率以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等指标的平均数值。
经过对这三个指标具体数值的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后发现:各地区以及全国的全要素生产率都呈现出提高的趋势,但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各地区以及全国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技术进步率高低不同,第二阶段政治对技术进步产生了很大的阻碍甚至造成技术退步;各地区以及全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经济发展的后两个阶段稳步提高,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再明显。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率经济增长贡献率引言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开启了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新纪元。
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再到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我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改革开放至今的三十余年中,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经济总量保持着快速、平稳、持续的增长,并为全世界经济的增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因此,什么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源泉便成为了众所瞩目的焦点。
郭庆旺、贾俊雪(2005)估算了我国1979-2004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的源泉做出了分析,认为1993年以前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涨有跌且波动剧烈、频繁,1993年以前呈现下降趋势直到2000年后出现攀升势头;1993-2004年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和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要素投入。
舒元(1993)利用生产函数法估算我国1952-1990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结论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0.02%,对产出的贡献率为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