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报告

合集下载

我国农业资本存量估算

我国农业资本存量估算

我国农业资本存量估算作者:杨伦来源:《时代金融》2019年第05期摘要:利用永续盘存法,本文对1990~2015年省际层面农业资本存量进行重新估计。

基于估计结果,通过分析全国四大区域的资本存量额和资本产出比来比较各地区农业资本的差距,并得到相关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对于我国资本存量的估计,已有的研究多集中于全国或各省市区、整体或分行业资本存量的估计。

张军(2004)等对1952~2000年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进行估算。

单豪杰(2008)利用永续盘存法对1952~2006年全国资本存量进行估计。

徐杰等(2010)利用投入產出表对1986~2007年中国资本存量进行估计。

陈昌兵采用极大似然法估计出了1978~2012年的中国资本存量。

贾润崧等(2014)利用经济计量的方法计出不同省份的资本折旧率,进而估算了1952~2012年的省际资本存量。

田友春系统地估算了1990~2014年中国分行业的资本存量。

相对于全国或省际、整体或者二三产业资本存量估算的文献来说,农业资本存量估算的文章相对较少。

吴方卫(1999)采用永续盘存法对我国农业资本存量进行估计。

王金田等(2007)对1978~2005年全国及各省份农业资本存量进行估算。

罗浩轩(2013)对1980~2011年全国农业资本存量进行估算。

李谷成等(2014)对1978~2011年省际层面农业资本存量进行估计。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结构性矛盾凸显。

许多相关问题的研究,例如农业资本深化特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结构转变效率的问题,都要建立在对农业资本存量估计的基础上。

目前,从省际层面估计农业资本存量的文献很少,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弥补这一空缺。

二、省际农业资本存量的估计(一)永续盘存法Goldsmith所开创的永续盘存法在测算资本存量中倍国内外学者所普遍使用,Hall & Jones (1996,1999)、张军(2003、2004)、金戈(2012,2016)、李谷成(2014)采用永续盘存法测算了各行业资本存量,本文也将沿用这种方法对中国省际层面的农业资本存量进行估计,其计算公式为:(公式1)其中,与分别表示当期和上一期期末的资本存量,表示当期投资额,表示经济折旧率。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计:1952~2010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计:1952~2010
接给 出 ,需 要运 用相关 统计数 据 ,通 过适 当 的方 法 和指标进 行估计 。
实际上早 在 1 9 9 0年代 初期 ,我 国就 已经 开 始 了对 物质 资 本存 量 的估 计 ( 张 军 扩 ,1 9 9 1 ;贺
菊煌 ,1 9 9 2 ;C h o u ,1 9 9 3 ) ,此后 此类 研究 文献不 断 涌现 ,逐 渐成 为学 界 的一 个 研 究热 点 。进 入
方 法 、估算 指标 和基 础数 据等方 面 的差异 造成 的 ,因此 本文 对我 国省 际物质 资本 存量 的估计 仍然 要 从这 些方 面 的改进 和完 善入 手 ,以期得 到更 加理 想 的估计 结果 ,为 后续 的 区域 经济 分析 和研究
奠 定一 个好 的基 础 。


物质 资本存 量的估计方法
[ 关 键词 ]省际物质资本存量 永续盘存法 固定资产折旧
[ 中图分类 号 ]F 0 6 1 . 5[ 文 献标识 码 ]A [ 文章编 号 ]1 0 0 0 — 1 1 4 X( 2 0 1 3 )0 2 — 0 0 4 6 — 1 0
物 质资本 存量不 但是 宏观经 济分析 也是 区域 经济分 析 中的一个 重要变 量 ,尤 其在 利用生 产 函 数 进行估 计并 考察 区域全 要素生 产率 、资本 和劳 动力等 生产要 素贡 献率等 重要指 标变 化情况 中是 不可或 缺 的关 键变量 。但 是 ,地 区物 质资 本存量 数据在 我 国官方公 布 的各 种统计 资料 中均 没有直
质量较 高的基础数 据 ,另一 个是在 落实估计指标时尽 可能地倚 重客观 事实依据 ,以避免或者减 少人 为
主 观 设 定 的 偏 差 ,以此 为基 础 得 出的 估 计 结 果 应 该 与 我 国各 地 区物 质 资 本 存 量 的 客 观 实 际 更 加 接 近 。 最 后 ,论 文 对 估 计 结 果进 行 了分 析 ,得 出 了四 点 基 本 结 论 。

中国内地各省区1952—2009年实物资本存量估算

中国内地各省区1952—2009年实物资本存量估算

中国内地各省区1952—2009年实物资本存量估算【摘要】中国内地各省区的实物资本存量估算及相关研究一直是我国经济学界的研究热点。

本文利用永续存盘法对中国内地各省区1952—2009年的实物资本存量进行估算。

通过对比分析已有的研究文献,利用现有的资料与统计数据对永续存盘法估算每年实物资本存量所用到的几个指标:每年的投资流量、每年实物资本存量的折旧、每年投资流量的价格指数以及初始年份实物资本存量进行了详细的筛选与界定,并且对缺失的数据进行了研究与处理。

【关键词】初始年份实物资本存量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折旧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价格指数各省区实物资本存量一、引言实物资本是生产产品的工具之一,经济学把生产工具——延伸人的劳动能力或者人类工作的实物称为实物资本(之所以叫实物资本是为了与人力资本相互区别)。

实物资本不仅包括工厂里的机器,而且包括我们工作的建筑场所、道路港口等基础设施,运输商品和原材料的交通工具,甚至包括教学中所用到的计算机。

完成任何工作几乎都用得到实物资本,而对于大多数工作而言,劳动者在工作中用到的资本越多或者越好,那么其产出也会越多。

实物资本存量的估算对于描述生产的技术状况、估算资本产出比以及全要素生产率都是十分必要的,其差异对不同地区的生产能力以及经济增长都会产生影响。

因此,估计我国内地不同省份之间的实物资本存量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对不同省份的经济问题进行有效分析。

本文主要以国家层面公布的统计数据为主,地方数据为辅。

数据的来源主要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已经正式出版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96—2002》、《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2004》、《新中国统计资料55年汇编》、《新中国统计资料60年汇编》、《中国统计年鉴(1981—2010)》以及个别年份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年鉴。

二、实物资本存量的估算方法及中国内地已有的估算在实物资本存量核算领域,属于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简称OECD)内的国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对中国各省资本存量的估计及典型性事实_1978_2008

对中国各省资本存量的估计及典型性事实_1978_2008
15 ] ( 2004 ) [ 。 ( Accumulation) 的概念及其相应的统计口径, 二是采用所谓“积累 ” 如邹 [ 16 ] [ 17 ] ( Chow , 1993 ) 、 贺菊煌 ( 1992 ) 以及张军 ( 2002 ) 、 张军和章元 ( 2003 ) 。 三是大部
I1952 g1952 ~ 1957 + δ
别是历史统计数据的数量和质量的困扰 , 对中国各地区 ( 省际 ) 资本存量的估计的研 [ 3] [ 4] 究仍然相对缺乏。 张军、 吴桂英和张吉鹏( 2004 ) 、 刘永呈和胡永远 ( 2006 ) 、 龚六堂
[ 5] [ 6] 和谢丹阳( 2004 ) 、 王广友、 陈清华和方福康 ( 2005 ) 分别对中国各省资本存量进 行过估计, 但是他们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 例如, 对基年资本存量的估算, 刘永呈、
具体可以参考张军和章元( 2003 ) 。 尽管国内很多学者采用各种假设和方法对基年资本存量进行了估计, 但大部分研究都没有采用这个方
① ②
法。
·105·
系( SNA) 体系下都公布的一个投资指标, 其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除农村集体和农村个 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采用抽样调查外 , 其他均为全面统计报表。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额的优点是:有较长的时序数据, 而且主要采用全面统计报表, 数据较为全面可信; 许 多关于投资的具体统计信息, 仍然以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额为总体指标加以细分。 但 是这个指标的主要问题是与 SNA 并不完全一致, 是中国投资统计特有的指标。 为了解 决这一问题, 国家统计局在编制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数据时就是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2000 资额为基础, 通过一定的调整计算而得 ( 许宪春,
·104·
·

省际三次产业资本存量计算

省际三次产业资本存量计算

一、引言资本存量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财富总量的组成部分,还是一套经济体系要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基础。

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一个不可替换的重要部分,其数据对于宏观经济的研究与相关政策的制定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它作为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在各类经济研究中都会用到,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二、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之前的研究对比分析发现大致存在的一些问题有:(1)大多数研究都是采用永续盘存法,研究过程涉及有四个主要变量,分别为基期资本存量的估计,当年投资或净投资的选取,各年资本折旧率,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确定。

但是因为研究者们对资本存量采用了不同的前提假设、估算方式、以及选指标的选取,所以最后研究的结果也是不尽相同。

(2)资本理论通常最具争议。

研究中研究者往往会因为研究的侧重点不同而影响到使用的资本概念和使用的计算方法,因此研究前有必要整理统一资本存量的相关概念。

(3)资产存量净额的核算结果是可以直接被采用的,同时也是国民资产负债核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资本存量的核算方式也可以在国民负债核算中采用借鉴。

在处理企事业事宜中为了使各类资产在不同时期具有可比性需要剔除市场价格方面的变动因素。

(4)从总体上来看资本投入带动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但我们需要看到这种增长是通过增加投入总量来获取的,从实质上看资本效率并没有显著的提高,实际上这种方式在对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比较小的。

三、资本存量测算中的一些方法资本存量测算的方法有多种,在国际中有两种资本存量的测算方法是比较常用的即:HedonicValuation(HV)法和永续盘存法。

而HV 测算方法在测算过程中需要的数据比较多且苛刻,其需要物质资本的年龄、属性、类型等一些较详细的运算数据,而这些数据的来源就需要从社会中进行具体的普刊,话费的人力、物理、时间就比较庞大,。

正是由于其需要的数据太过苛刻所以严重限制了其使用范围,不能被广泛使用只有在一些地区使用比如阿根廷这样的国家或者地区。

中国各地区工业资本存量的二阶段估算精选文档

中国各地区工业资本存量的二阶段估算精选文档

中国各地区工业资本存量的二阶段估算一、引言在我国有关经济增长等相关研究中,如生产函数和TFP等的估计中,资本存量的准确估算是困扰经济学家的难题之一。

而我国地区工业资本存量的估算是一项空白。

在资本存量的计算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永续盘存法。

永续盘存法的公式为:Kit=Iit+(1-δit)Ki,t-1或Kit=Ki,t-1+(Iit-δitKi,t-1) (1)其中Kit,Iit,δit分别表示第i个地区第t年资本存量、固定资产投资和折旧率。

依据不同的数据所采用的估计方法各不相同。

中国早期的工业资本和投资数据缺乏,只有中国工业交通能源50年统计资料汇编(1949-1999)和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有关于地区工业资本的记录,即地区工业固定资产净值。

且1991年以前没有发布固定资产价格指数,因此1991年以前的资本存量不能按(1)式估计。

本文构造了价格指数来估计1978年-1990年的工业资本存量,而1991年后使用式(1)直接估计。

二种方法数据都是针对工业投资展开,所以依据第二种方法,以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作为统计口径。

(一)第一阶段资本存量的估计方法在第一阶段估计1978年-1990年地区资本存量时,选择中国工业交通能源50年统计资料汇编的各地区工业部门固定资产年净值平均额作为基础数据,来估算我国各省份工业行业的资本存量。

令Nkit,Pit为第i个地区第t年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额和价格指数,则不变价格的投资可以写成:Iit=(Nkit-Nki,t-1)/P*i,t (2)P*i,t为第i个地区t年的固定资产投资综合价格指数。

该方法主要在于固定资产价格指数的选取。

陈勇,唐朱昌(2003)选取为第i个地区第t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这值得商榷。

(2)式中的固定资产的年平均净额=基年资本存量+累积投资-累积折旧,而投资和折旧都是按各年价格计算,所以各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应是混合了各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综合价格指数P*i,t。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物质资本是指用于生产的有形资产,包括土地、建筑物、机械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了解物质资本的存量情况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省际物质资本存量的准确估算对于科学规划和资源配置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数据收集、估算模型和实证结果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对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的估算提出建议。

一、数据收集准确估算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的首要任务是收集庞大的数据。

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应采用多种途径进行数据收集,如政府公开数据、企业报告、统计年鉴等。

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数据的时效性,选择最新发布的数据进行估算。

数据的分类和整理是确保后续估算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分类标准,并采用计算机辅助工具进行数据整理和清洗。

二、估算模型在估算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时,可采用生产函数法。

生产函数法是一种将物质资本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的方法。

通过收集数据,建立生产函数模型,将物质资本作为一个关键的输入变量,通过回归分析等数学方法,估算出物质资本对产出的影响程度。

同时,为了提高估算结果的准确性,还应该考虑到其他因素对产出的影响,如劳动力、技术进步等,建立一个综合的模型。

三、实证结果通过对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进行估算,可以得出各个省份的物质资本存量情况。

这些实证结果将有助于了解各省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并为科学规划和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例如,将物质资本存量与人口规模进行比较,可以得出人均物质资本存量的差异,从而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提供参考意见。

将物质资本存量与各省的产出情况进行对比,可以得出物质资本的效率水平,有助于发现生产效率低下的地区和行业,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增长潜力提供政策支持。

结论与建议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的准确估算对于科学规划和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获得可靠的估算结果,应充分收集数据,建立合理的估算模型,并结合实证结果进行分析。

我国资本存量估算的比较分析

我国资本存量估算的比较分析

我国资本存量估算的比较分析 列出了一些文献的做法 , 直观地展现了不同研究者在处理方法上的差别 ① 。
·2 3·
粗略观察即可发现 , 在估算的每一个方面都存在着多种选择 。 文献中对 K0 的选择差异 ,2 ,2 使得 1 9 5 2 年的资本产出比分布在 0 . 6( H o l z 0 0 6) 到 3 . 7 5( C h o w和L i 0 0 2) 的 区 间 上 ; 折旧率设定的差异最大 , 低的有 0 和 5% , 高的在 1 0% 左右 , 复杂的则根据建筑和设备 的折旧率进行加权合成 ; 投资流量指标的候选 者 超 过 了 5 个 ; 价 格 指 数 上 的 差 异 相 对 最 小 , 有三种 。 另外 , 有的研究者直接使用固定资产净值作为资本存量 ( C C E R 中国经济观察研究 ) 。 把四个方面的不同选择进行排列组 合 , 所 得 到 的 任 何 一 个 组 合 都 可 估 算 出 一 个 组 ,2 0 0 7 资本存量序列 。 显然 , 组合的数量很大 。 而且 , 只要研究者乐意 , 还可以从更多的可能性中 做出选择 。 这很容易让人感到迷茫 。 本文希望通过比较分析 , 让研究者可以从缩小了的范围 中做出选择 , 并判断不同的选择对估算结果的影响 。
其中 ,Kt 是t 期以基年不变价格计价的实际资本存量 ; I t 是以当期价格计价的投资额 ;
P t 期定基价格指数 ; 参数δ 是折旧率 。 基于式 ( 1) 展开 的 估 算 工 作 包 括 四 个 方 面 的 内 t 是 容 : 对 K0 的猜测 、 历年投资流量 I t 的 选 取、 价 格 指 数 P t 的 构 造 、 折 旧 率δ 的 设 定 。 表 1
表1 文献 C h o w ( ) 1 9 9 3 谢千里等 ( ) 1 9 9 5 王小鲁和樊纲 ( ) 2 0 0 0 卜永祥和靳炎 ( ) 2 0 0 2 C h o w和L i ( ) 2 0 0 2 何枫等 ( ) 2 0 0 3 2 2 1 3 亿元 ( 1 9 5 2 年价 ) 1 6 0 0 亿元 ( 1 9 5 2 年价 ) 各文献在资本存量估算中所用处理方法的对比 ② 基期资本存量 投资流量指标 价格指数指标 折旧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张军吴桂英张吉鹏*摘要:本文通过回顾和比较已有研究中国资本存量的相关文献,考虑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数据的几次重大补充和调整,本文对各年投资流量、投资品价格指数、折旧率/重置率、基年资本存量的选择与构造以及缺失数据进行了认真的处理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补充和调整后的分省数据,根据永续盘存法估计了中国大陆30个省区市1952-2000年各年末的物质资本存量。

关键词:省际资本存量固定资本投资价格指数经济折旧率*本文是张军主持的研究项目“资本形成、投资效率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1978-200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该项目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批准号02BJY129)的慷慨资助,对此,本文作者表示感谢。

文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缺陷由张军负责。

本文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得到很多人的帮助。

尤其要感谢许宪春先生向作者对若干统计指标的解释,章元博士有益的讨论,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提供的“中国经济发展分地区电子数据库”,孙刚同学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刘明兴博士在数据方面提供的建议和帮助。

当然,文责自负。

*张军,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433,电话:(021)65643054;E-mail:junzh_2000@.con。

吴桂英,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张吉鹏,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一引言正如许多利用总量数据计算经济增长率或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已经指出的,计算经济增长率或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是对产出与投入数据的科学计量,特别是资本数据的计量尤其重要。

而对于那些直接考察投资相关问题的研究来说,资本数据更是不可或缺。

已经有一些研究试图对中国的总量资本存量进行估算,在这一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按时间顺序依次包括,张军扩(1991),贺菊煌(1992),邹(Chow, 1993),谢千里等(Jefferson, etc., 1996),任若恩和刘晓生(1997),胡和阚(Hu and Khan, 1997),王小鲁(2000),杨格(Young, 2000),王和姚(Wang and Yao, 2001),张军(2002),黄永峰等(2002),宋海岩等(2003),李治国和唐国兴(2003),何枫等(2003),张军和章元(2003),张军等(2003),龚六堂和谢丹阳(2004)1。

然而,随着对中国经济增长来源、地区经济发展和地区差距研究的深入,实证工作对中国省际资本存量的数据提出了要求。

我们认为,准确估计各省区市的资本存量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也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这是因为,第一,已有对中国总量资本存量的估算在指标选择和计算方法上缺乏一致的结论,所估算的数据也有较大出入,见张军和章元(2003)在论文中对此所做的一个简要综述。

通过1从龚六堂和谢丹阳(2004)使用的数据和指标说明来看,其资本数据可能直接来源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林毅夫发展论坛”提供的《1952-1999中国经济增长数据》。

所以本文对龚六堂和谢丹阳(2004)中资本数据的评论也适用于《1952-1999中国经济增长数据》。

对已有研究的回顾和比较,我们试图采用更为合理的指标和方法,利用省际数据的丰富信息,估计出各省区市的资本存量数据,如果将它们加总,就可以对已有总量资本存量的估算进行有益的检验和补充。

第二,细分省际的资本存量数据对于地区经济发展和地区差距的研究非常重要,而这种研究正在也将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张吉鹏和吴桂英,2004)。

但是就估算资本存量的文献来看,除了一些近期的研究开始计算分省数据,如杨格(Young,2000),宋海岩等(2003)以及龚六堂和谢丹阳(2004),大部分研究并未进行省一级的细分的估算;而即使计算了分省数据的研究,也都没有公布其估算的最终结果。

第三,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上,发生过两次历史数据的重大补充和一次历史数据的重大调整。

第一次是对改革开放后的1978至1984年数据的补充,这项工作是在1986年至1988年间进行的;第二次是对改革开放以前的1952至1977年数据的补充,这项工作是在1988至1997年间进行的。

而第一次重大调整是在中国进行首次第三产业普查后的1994年和1995年间进行的。

这两次补充数据和一次调整数据的详细资料主要发表在国家统计局经济核算司(1997)出版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一书上,见许宪春(2002)对此的一个介绍。

由于这本年鉴以及1999年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都包含了分省数据,并首次公布了一些重要的经济指标,所以为估计省际资本存量提供了客观条件2。

2国外的研究者在进行同类研究时,最重要的数据来自于许等人的研究成果(Hsueh etc., 1993, 1999)。

前者包括1949年到1989年中国的分省统计数据,后者包括1952年到1995年的相应数据。

虽然我们对这两本年鉴的确切内容不得而知,但是从已有研究中采用的数据来看,可以判断,这两本年鉴很有可能正是包含了两次补充和一次调整数据的详细资料,从而采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和《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所进行的研究与采用许等人(Hsueh etc., 1993, 1999)进行的相关研究应该具有可综上所述,我们希望本文是对已有中国资本存量估算研究的补充和延续,并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比较全面和准确的数据支持。

在正式开始测算资本存量之前,有必要指出,资本本身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广义的资本可以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土地。

虽然少数研究考虑或讨论了土地和人力资本,如邹(Chow, 1993),张军和章元(2003)以及王和姚(Wang and Yao, 2001),但是大部分研究在估计资本存量时,仅指严格意义上的物质资本,本文也将遵循这一传统。

目前已被普遍采用的测算资本存量的方法是戈登史密斯(Goldsmith )在1951年开创的永续盘存法。

由于中国没有过大规模的资产普查,所以我们在本文中所采用的是在估计一个基准年后运用永续盘存法按不变价格计算各省区市的资本存量。

采用相对效率几何递减模型,资本存量的估算可以写作:()it it it it I K K +-=-δ11 (1)其中i 指第i 个省区市,t 指第t 年。

(1)式一共涉及到四个变量,a.当年投资I 的选取;b.投资品价格指数的构造,以折算到不变价格;c.经济折旧率δ的确定;d.基年资本存量K 的确定。

对于部分数据缺失的省份,还必须考虑第五个问题:e. 数据缺失的处理。

本文其余部分将分别讨论对投资流量、投资品价格指数、折旧率/额、基年资本存量和数据缺失的处理。

然后,汇报我们所测算的1952-2000年各年末的中国大陆30个省区市的物质资本存量。

最后对估算数据进行比较和检验。

比性和相互参考的价值。

二当年投资I的选取已有研究对当年投资的选取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采用所谓“积累”(accumulation)的概念及其相应的统计口径。

如早期的研究张军扩(1991),邹(Chow, 1993),贺菊煌(1992),以及沿用贺菊煌(1992)方法的张军(2002)以及张军和章元(2003)。

第二种是采用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total social fixed asset investment),如王小鲁(2000)。

第三种是大部分近期研究采用的资本形成总额(gross capital formation)或固定资本形成总额(gross fixed capital formation)。

积累的定义是:在一年之内,国民收入使用额中用于社会扩大再生产和非生产性建设以及增加社会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储备的总额。

其物质形态为一年内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新增加的固定资产(扣除固定资产磨损价值)和流动资产。

积累按照用途可以分为生产性积累和非生产性积累;按照性能可分为固定资产积累和流动资产积累两部分。

其中,生产性积累是指由社会产品中的生产资料组成,包括物质生产部门新增加的生产用固定资产(扣除固定资产磨损)以及各生产企业的原材料、燃料、半成品和属于生产资料的产成品库存、商品库存、物资储备库存等流动资产的增加额。

(《中国统计年鉴199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即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

按照管理渠道分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四个部分。

按照工作内容和实现方式分为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具、器具购置,其他费用三个部分。

(《中国统计年鉴2002》)资本形成总额是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加存货的变动,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指常住单位购置、转入和自产自用的固定资产,扣除固定资产销售和转出后的价值,分有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和无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

有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包括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器具购置(减处置)价值,以及土地改良、新增役、种、奶、毛、娱乐用牲畜和新增经济林木价值。

无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包括矿藏的勘探、计算机软件、娱乐和文学艺术品原件等获得减处置。

存货增加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存货实物量变动的市场价值即期末价值减期初价值的差额。

(《中国统计年鉴2002》)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以发现:首先,积累是在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下核算国民收入时度量投资的指标,并且已经事先扣除固定资产磨损价值,从而在国民经济核算的意义下,它是一个较好的衡量每年净投资额指标,也无需再考虑折旧的处理,这也正是大部分早期研究都采用积累或者生产性积累的原因。

但是从1993年起,新的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体系不再公布积累数据,也没有相应的价格指数,所以我们无法沿用此法。

而且,后文还将进一步讨论,在永续盘存法的意义下,积累就不再是一个合意的净投资指标。

其次,尽管积累的数据在1993年以后不可得,但是正如前文已经指出的,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上有过两次历史数据的重大补充和一次重大调整,其中“对资本形成进行补充和调整主要是把固定资产折旧补充到国民收入的固定资本形成净额(固定资产积累)中,使之形成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许宪春,2002)。

由此可见,“固定资本形成净额”是与“固定资产积累”等价的概念,而1993年以后统计年鉴上公布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可以被视作未扣除折旧的投资指标。

事实上,SNA体系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是: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2)而资本形成总额又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所以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不包括存货的投资流量,它与经济学研究中通常所指的I具有一致的含义,同时也是和国际上通常用的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一致的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